梅州赋

合集下载

关于广东梅州的介绍

关于广东梅州的介绍

关于广东梅州的介绍
梅州,广东的一个小城市,但却是个人才辈出的地方。

这里有客家人、有客家文化,有优美的自然风光……
梅州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有“世界客家第一县”的美称。

这里也是中国首批2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位于广东东北部,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处,面积27860平方公里。

梅州素有“世界客都”之称,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

在这里孕育了无数个革命英雄和文化名人。

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梅州市境内。

这里有许多著名的旅游胜地:雁南飞、雁鸣湖、叶剑英纪念园等等。

这里还是世界客都,客家文化源远流长。

梅州有许多美食:梅菜扣肉、客家酿豆腐、梅州扣肉饼、梅州盐焗鸡……每一个都是让人垂涎三尺的美食。

梅州是一个多山的城市,山清水秀,环境优美。

这里也有许多美丽的风景:著名的雁南飞公园,因背倚大华山而得名,有“广东九寨沟”之美誉。

还有梅县区雁洋镇境内的“中国客家第一村”——十八围;国家森林公园——大埔县百侯镇青少年宫;被称为“小香港”的五华县华城镇;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的雁鸣湖等。

—— 1 —1 —。

最美家乡――梅州

最美家乡――梅州

最美家乡――梅州
时间:2016-11-14 09:31:57 | 作者:张雅慧
我的家乡在梅州,是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的好地方,是个旅游胜地。

它享有“文化之乡”、“足球之乡”、“华侨之乡”、“中国金柚之乡”和“中国单丛茶之乡”的美誉。

今天,就让我做你的导游,让你大开眼界吧!
梅州的小吃让人大饱口福。

酿豆腐、客家娘酒、笋?{、百候薄饼、萝卜苗茶、梅菜干……一口咬下去回味无穷,保准你吃一次不够,两次还不够,无论你吃多少次都不腻。

梅州小吃不仅让你大饱口福,而且风景更让人留连忘返。

那有围龙屋、土围屋、土围楼、五凤楼……这些历史楼屋让人赞叹不已。

梅州还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公园,如:雁南飞旅游度假区、雁鸣湖旅游度假区、灵光寺旅游度假区、叶剑英纪念馆、客家母亲雕像……最好玩的要数茶之乡——雁南飞。

这是一个有茶园、有哗哗流水还有茵茵草地的生态公园。

一排排一列列到处是茶树,散发出一阵阵芳香,让人心旷神怡。

沿着羊肠小道往前走,路旁长满了绿草,犹如铺了一块绿色的地毯,真想躺在上面,欣赏一望无际的蔚蓝天空和奇形怪状的洁白云朵。

一路上,听到鸟儿们的欢迎曲,让我乐在其中,深深地陶醉了。

梅州风光秀丽,让你心动了吧?心动还不快行动!朋友,欢迎到我的最美家乡——梅州,定让你不枉此行!。

【安庆赋】

【安庆赋】

【安庆赋】【安庆赋】昔皖古郡,安徽故治。

今宜新府,安庆新市。

岁在金秋,征文作赋。

天高气爽,丹桂飘香。

伟哉!狂风飙飙,大潮滂滂。

洪荒宇宙,江山万古而常青;朗朗乾坤,神州千载而永存;浩浩长江,涛声依旧而澎湃。

今日宜城,繁荣昌盛而中天若日;将来安庆,气吞万里而添翼如虎。

雄州雾列,高擎文明圣火,火烈烈薪传万代;俊彩星驰,穿越世纪风光,光灿灿彪炳千秋。

华夏绚烂五千年,安庆绚烂八百载。

同照秦时之明月,共映汉代之繁星。

敢越雷池,跨跃式发展,驱宜城飞越世纪之交;进位争先,追赶式行进,驾安庆立于强市之林。

壮哉!泱泱安庆,锦绣宜城。

处翼軫之位而星分,接吴楚之地而人别。

濒临长江北岸,良田浩荡万顷而无边无垠;位处舒庐之南,沃野连绵千里而一望无际。

南接黄山,北抵庐州,东毗宁、沪,西连汉、渝。

西北枕巍巍大别山脉,东南挟长江黄金水道。

地处吴头,江山宛如锦绮卷;邑居楚尾,风光好像水墨屏。

淮服之障蔽,万里长江此封喉;江介之要冲,吴楚分疆第一洲。

锁钥南北,呼吸东西之通商重镇;控制吴楚,保障江淮之战略要津。

襟大江而带九湖,抵天柱而引枞川。

承东而启西,上扼洞庭之险;辐南而射北,下控京口之危。

合九铁路,连通南北,控四站而引六城;沪蓉高速,横贯东西,通八县而联百市。

皖河南注,汇聚于宜城;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

越雷池而望江,跨大桥即江南。

水运发达,出上海直达东瀛,航线通往日韩新马菲各国;航空便利,越重庆速达西域,瞬时飞抵亚非拉欧美诸洲。

由来四会之要冲,荒服之议而抱残;自古八省之通衢,长江之论而守诬。

历史重镇兮而名冠中华,道佛圣地兮而誉甲荆吴。

恰逢 2005 年中秋佳节之际,时价中华国庆 56 华诞之日。

愚嫡承桐城派、袭唐宋八大家之文脉、汗颜作文见笑于人;师出苏东坡、借醉翁欧阳修之醉魄、勇敢赋诗弄斧班门。

红尘千仞、关山重重、乡音不改、吾独宠爱皖山秀水;木鱼万年、江河淼淼、海棠依旧、吾只恪守正气清音。

观旧城新貌,思绪翻滚兮浮想而联翩;睹民富国强,心潮汹涌兮热血而沸腾。

梅州客家风情诗词

梅州客家风情诗词

梅州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有丰富的客家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客家风情。

以下是一些梅州客家风情的诗词:
碧山青水客家乡,红砖青瓦盘古房。

-《梅州客家风情》
东江水润客家乡,桃花山丽赏不尽。

-《梅州东江桃花山》
瓮城花开人欲醉,竹海鸟鸣客心悦。

-《瓮城客家风情》
岭南多山皆翠绿,客家寨子古朴真。

-《梅州客家古寨》
桂林山水甲天下,客家文化自成一派。

-《梅州桂林山水园》
山明水秀客家乡,乡村美景令人心醉。

-《梅州客家乡村风光》
岭南客家人风骨,千年文化熠熠生辉。

-《梅州客家人文化》
山高水远客家村,民俗文化独具魅力。

-《梅州客家民俗文化》
以上诗词既描绘了梅州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也展现了客家人民勤劳朴实、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体现了梅州独特的客家文化风情。

《茶花赋》赏析

《茶花赋》赏析

《茶花赋》赏析
《茶花赋》是唐朝诗人陆龟蒙的作品,其中运用了十分精致的语
言表达出一种清新怡然的气息。

该诗既描写了茶花的种类、体态和繁
复绮丽,又形象地比喻了繁华竞相之中也有着短暂生命期的道理,凸
显了芳菲易逝、落花有意的自然景象,从而注入出它的淡雅情怀。

诗的起头道:“松涛江外凿,石花两重新。

”这两句构成了一幅
优美的田园场景:一边是松涛随风拂拭的声音,另一边是石头筑成的
花园,熠熠生辉,充满活力。

然后诗人又描述了茶花各式各样,“白
凫青鸟满,明月影河寒”,一幅幅倩丽动人的画面在阅读者眼前清晰
呈上,使人心旷神怡。

接着,“家童不敢阔,只恐少年敢”,这一句诗又将诗人的思想
灌注到这一片景象中,意在表达一个年轻的少年应该勇敢的、勇敢的
去把握生命,而不是畏缩不前。

诗中所表达的正是这样一种赤子之心,充满激情而勇往直前的精神,令人受益匪浅。

继续,“天门颜色好,林缘衣衫新”,这一段描述了茶花满开时
的情景,使诗人称之为“天门”,表现了茶花的繁华,如同华灯初上。

诗的末尾则清新而纤巧,“茶笼黄鹂声,绿萝小珠光”,诗尾采用了“自句”的手法,象征着诗歌的结束,也暗示了芳菲易逝、落花有意
的自然景象,充满淡雅的情怀。

《茶花赋》以独特的语言形象表达出一种清新怡然的气息,使人
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隐约的茶花之美,从而开阔心胸,体味生活的
乐趣。

《茶赋》赏析

《茶赋》赏析

《茶赋》赏析《茶赋》赏析佚名中华辞赋家联合会文库编审中心赋帝辑茶叶作为一种寓意清新的题材,除了在诗词中有大量表现外,在辞赋和散文中也屡见不鲜,辞赋和散文具有表现手法灵活,语言优美的特点,在表现茶的品性上,似乎更为合适。

茶叶种种特征,在辞赋和散文的铺陈、描述下,显得格外动人。

比较典型的有晋代杜育的《荈赋》:灵山惟岳,奇产所钟。

厥生荈草,弥谷被岗。

承丰壤之滋润,受甘霖之霄降。

月惟初秋,农功少休,结偶同旅,是采是求。

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择陶简,出自东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刘。

惟兹初成,沫成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

赋中所涉及到的范围已包括茶叶的自生长至饮用的全部过程。

由"灵山惟岳"到"受甘霖之霄降"是写茶叶的生长环境、态势以及条件,自"月惟初秋"至"是采是求"描写了尽管在初秋季节,茶农也不辞辛劳地结伴采茶的情景,接着写到烹茶所用之水当为"清流",所用茶具,无论精粗,都采用"东隅"(东南地带)所产的陶瓷。

当一切准备停当,烹出的茶汤就有"焕如积雪,晔若春敷"的艺术美感了。

《荈赋》是第一次写到"弥谷被岗"的植茶规模,第一次写到秋茶的采掇,第一次写到陶瓷的宜茶,第一次写到"沫沉华浮"的茶汤特点。

这四个第一,足以使《荈赋》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的地位令人刮目相看了。

至唐代后诗人顾况也作有《茶赋》一首,赞茶之功用:稽天地之不平兮。

兰何为兮早秀。

菊何为兮迟荣。

皇天既孕此灵物兮。

厚地复糅之而萌。

惜下国之偏多。

嗟上林之不至。

如罗玳筵。

展瑶席。

凝藻思。

间灵液。

赐名臣。

留上客。

谷转。

宫女。

泛浓华。

漱芳津。

出恒品。

先众珍。

君门九重。

圣寿万春。

此茶上达于天子也。

滋饭蔬之精素。

攻肉食之膻腻。

发当暑之清吟。

涤通宵之昏寐。

杏树桃花之深洞。

竹林草堂之古寺。

梅州6个美景(诗)

梅州6个美景(诗)

梅州6个美景(诗)
福建霞浦一中林承强
1.阴那山(七律)
湖光神石显龙威,幽谷春风彩凤归。

雾海连峰铺锦绣,瑶台接地醉芳菲。

松林流瀑皆金玉,楼阁回廊尽旭辉。

远眺云梯阴那丽,盘坡揽胜雁南飞。

2.丰顺温泉(七绝)
近水楼台春寂寂,平山栏槛日融融。

潜龙跃鹤波光里,溅玉飞珠壁画中。

3.张弼士故居(七绝)
莘莘草木延春暖,历历沧桑恋晚晴。

兰蕙馨香君子德,田园淳朴布衣情。

4.龙鲸河漂流(七绝)
跃鹤潜龙斜带雾,吐珠溅玉乱飞烟。

谷幽燕剪芳菲锦,崖险溪流翡翠川。

5.雁南飞茶田(七绝)
云飞有迹观山乐,雾敛无痕看雁回。

细雨好留诗友饮,清风常送鸟声来。

6.长潭(七绝)
远望青山云历历,近观绿野雾悠悠。

飘香秋老红枫醉,流影潭清翠谷幽。

黄梅赋

黄梅赋

黄梅赋伟伟中华,莽莽神州,古城新镇,难计其数。

美哉黄梅,雄配其俦。

枕依大别而踞楚尾,襟带长江而跨吴头。

西连荆襄收巴蜀之利,东接江淮纳沪杭之优。

有高山之巍巍,聚秀藏灵;有平湖之淼淼,泛奇流珍。

区位独特,乃为鄂东门户;地势险要,故而兵家必争。

九省通衢,乘其便,金凤来巢碧树;千年古邑,得其时,玉龙直上青云。

盛矣哉,文化黄梅,耀古烁今;伟矣哉,吉祥黄梅,人杰地灵。

夫黄梅之名,盖因百里之地,山隈泽畔,遍生梅树,蔚蔚而成林;三冬之季,枝头柯旁,竞放黄花,灿灿而扬芬。

遥望映天照地,近观耀眼迷睛。

天与瑞物,人赐佳名。

溯其史,于汉代乃有县制之治,至隋朝始获黄梅之称。

千载黄梅添瑞色,百代人民振国声。

张山刮器,陆墩石斧,见证远古时期新蔡有人类遗址;塞墩陶器,窑墩鼎足1,昭示洪荒年代黄梅已栖息生民。

汉英布屯兵于县南,城垣沟壕之遗迹,依然能见;晋庾亮报书于温峤,“不越雷池”2之典故,今犹可闻。

岳飞抗金,临黄梅而督战;武穆遗书,载拳术以遗孙3。

若夫革命大潮兴起,神州赤帜高擎。

冒锋镝黄梅儿女争先,求解放仁人志士忘生。

传马列同志三千,移山倒海;反帝封群众十万4,扫雾驱云。

县域考田山,乃红十五军诞生之地;城郊蒋家嘴,为鄂省农协首一之村。

至于英雄繁多,其业绩历历在目;烈士难数,其精神代代铭心。

邓雅声就义于汉口,临刑不惧,高吟悲壮之诗;宛希先饮恨于井冈,抱屈难申,长留“优秀”之名5。

万顷沃土,灵而萌文。

十大文化,深而传神。

戏曲、诗词,楹联、神话,田园文学,已成大众之友侣;禅宗、挑花,武术、晋梅,卵石塑龙6,不逊稀世之玉琨。

夫四祖寺为精舍圣地,五祖寺乃禅宗祖庭。

弘忍得法嗣于道信,删繁就简,农禅并修,始合国情;破额移道场于冯茂7,世事皆禅,见性成佛,是为根本。

五祖一脉,开东山法门之新径;能秀两支,分南北二宗之宿因。

菩提无树,顿悟渐悟,修行方式有同有异;明镜非台,以心传心,得法结果相近相成8。

仙山福地,凤凰峰高,五洲信徒争先朝拜;高僧大德,禅教义深,十方弟子竞相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州赋
侯名扬
梅州市位于粤东北部山区,地处闽、粤、赣城市沿革
三省交界处,全市总面积1.6万平方公里,人口
近500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市。

梅州历史上人文荟萃,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叶剑英元帅的
故乡,新中国成立以来,梅州先后培育出两院院士22名。

梅州是客家人集中居住之地,秦汉以后客家人的祖先逐渐由中原南迁,定居岭南,并由此开枝散叶,故有“客都”之称。

梅州具有悠
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梅州就有人类居住。

南汉设敬州,领程
乡县,宋开宝四年(971年)改敬州为梅州,元代设梅州路,明属潮
州府,清设嘉应直隶州,民国3年梅州改名梅县,先后属潮循道、第
六行政督察区。

新中国成立后,于1949年设置兴梅专区,1950年,成立兴梅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梅县、兴宁、五华、大埔、丰顺、蕉岭、平远7
县。

1952年兴梅7县改隶粤东行政区。

1965年设立梅县专区,后改
为梅县地区。

1979年原梅县所辖梅州镇由区级升县级称梅州市后,梅
县地区辖7县1市。

1983年,梅州市与梅县合并改为梅县市,所辖7
县1市改为6县1市。

1988年,梅县地区改为梅州市,辖原兴梅7县及新划县级区梅江区,共7县1区。

1994年,兴宁县撤县设市(县级),梅州市即辖6
县1区,并代管兴宁市。

梅州之名,真佳矣哉!梅有国花之誉,世人慕之久矣,以
其为州名者,盖唯一也!
原夫梅州,古居维扬。

程乡嘉应,前代之称斯远①;世界客都,今日之号已长。

盖邑人爱梅,遂定梅州之名。

其风物一流,文明悠久,地灵甲五岭之瞻,人杰称南粤之望。

若其地处岭南,境居粤东。

闽赣北控,潮汕南通。

梅水韩江,润区县而毓秀;莲花山脉,缀乡邑以青葱。

条风时洒,民沐如春之四季;丝雨常滋,物润似锦之三农。

伛偻提携,墟集之风犹在;龙腾狮舞,庙会之俗仍浓。

围龙宝宅,会太极而演《易》义;山歌妙对,骋怀抱而继《诗》风。

田园风光,八方之客同慕;山水景象,四海之宾来从。

于是乎,青山丽水雁南飞,楼宇星罗,雅韵流乎人文之风,度假村名驰内外;烟斜雾横阴那山,古刹生春,灵光应于生死之树,风景区誉享遐迩。

珍禽异兽之踪,林野方深;文人骚客之迹,翰墨犹绮。

岂止奇情胜境,不一而足;更有美食特产,未堪尽录。

娘酒则甘甜不醉,金柚则鲜美沁腹。

是使览景者徜徉路途,寻趣者流连旅宿。

无愧东南之胜地,堪称世界之客都。

梅人爱梅,系属客家。

若夫梅之性也,虬形铁骨,奇质仙葩。

生根北地,移植天涯。

客家人者,一如梅也,系衣冠之士族,为中州之华胄。

往昔北土纷纭,兵灾频遘。

永嘉之乱乃流离之始,靖康之难更增迁徙之势。

尔其离乡背井,辗转南迁,流离百代,坎坷千年。

沿海之沃土无遗,遂于未辟之山地而家焉。

于是融和土著,开垦繁衍,依山傍水,构宅聚居。

其居也,则形抱围龙之势,体合阴阳之道,是为建筑之奇葩,独特之阎闾。

其民也,则睦亲敬祖,向化归仁。

方言承中古之韵,雅俗相济;谱牒记宗族之由,渊源足珍。

其地则播迁之枢,其民则坚毅之属,是以父老所宗,天下共望,客都之名乃成,客家之称乃尚。

至如思贤向善,重教崇文,则有村头垄上,吟唱之声相应;街头巷尾,诵读之音相闻。

国士称文化之乡,洋人兴好学之论②。

遂有五科连解,三代承院。

进士坊前,父子之名辉映;状元桥畔,书院之气氤氲。

科举士人,数冠全国;名臣循吏,迹彰人文。

祠堂之前,楣杆林立;古宅之上,牌匾光陈。

学校遍布,馆舍蔚然,东山基地,魁星耀教育之光③;嘉应学院,术业彰乡土之色。

更有文章才子,艺坛领袖,宋芷湾
则韵雅红杏,李金发则风开象征。

璧合中西,林风眠名标画界;技惊寰宇,李惠堂誉享球王④。

廿二院士,科界经纬横纵;两百校长,杏坛桃李芬芳⑤。

然而往昔,地僻时艰,故有乡夫邑子,过海漂洋。

秉勤苦而创业,凭诚信而经商。

频寻根于故土,竞报本乎家乡。

桑梓惠而向荣,侨乡兴而日上。

于其爱国爱民之情,则古今同炽。

南宋勤王之师,洒血抛头;革命先驱之士,取义卓绝。

台岛奋旗,丘逢甲之壮志长存;淞沪鏖战,谢晋元之英气不灭。

君不见,救国维新黄遵宪,放眼世界开新气,结庐人境传佳话,诗人胸怀立名节。

君不见,叱咤神州叶剑英,神谋果决奇功立,“吕端大事不糊涂”,元帅功勋千载阅⑥。

数百将军,青史之中留名;万千烈士,红旗之上载绩!遂得人文秀区之称,乃有历史名城之实。

而今欣逢盛世,喜迎开放,改革则春风化雨,发展则日新月异。

入夜则流光溢彩,平明则人欢市蔚。

飞机往来,凤凰之巢已筑;火车纵横,青龙之脉乃依。

三名城,一基地,美景焕乎蓝图,新风展乎大计⑦。

开放则扩源引资,工业则建厂兴园,生态有灵动之姿,文化承一流之势。

汉剧汉乐,南国犹传中州韵;山歌俚曲,今朝欢唱时代风。

客家公园,风情荟萃;院士广场,景行生辉。

一江两岸,“梅州模式”得授水利部;人居环境,“优秀范例”获评联合国。

社会和谐,世谓最安全城市;风情秀美,客称最喜爱景区。

是以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科学发展,适居宜业。

有脚阳春,催绿色之崛起;知时好雨,润万物而无声⑧。

今朝之古邑欣然,明日之梅州昌盛!
赞曰:梅州真世界之客都,华夏之名城也!乃歌曰:思吾梅兮源流长,风物盛兮美琳琅。

语有限兮难尽述,景寥廓兮意未央!
梅州城区梅州日报供图
注释:
①程乡嘉应:梅州南齐始称程乡县,五代称敬州,北宋改梅州,清雍正间改嘉应直隶州,至民国定名梅州。

②文化之乡:清代广东督学吴鸿盛赞梅州“人文为岭南之冠”,郭沫若先生游梅州时曾题有“文物由来第一流”之句;清代法国神父赖里查斯曾在其著述中惊叹:“嘉应州随处是学校……这真是一个令人惊奇的事实。


③东山基地:东山教育基地是梅州目前最大数额的侨捐建设项目,是由叶剑英元帅的母校东山中学、院士广场、广东汉剧院、市山歌剧团、亲水公园等组成的一个集教育、城市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基地。

④宋芷湾:宋湘,号芷湾,梅县人,清诗人、书法家,人称“岭南才子”,提出“作诗不用法”,有《红杏山房集》。

李金发:梅县人,中国象征主义诗歌第一人,人称“诗怪”。

林风眠:梅县人,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现代画坛的一代宗师。


惠堂:梅州五华县人,足球技艺精湛,国际公认的“亚洲球王”,1976年,德国《环球足球》评选世界五大球王,李惠堂以1860个进球排名第一,贝利居第二。

⑤廿二院士,两百校长:梅州走出22位院士,两百多位大学校长、书记。

⑥吕端大事不糊涂:毛主席曾以“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之句致叶剑英元帅。

⑦三名城、一基地:指生态、文化、平安名城和绿色现代产业基地。

⑧有脚阳春:所过之处犹如阳春和煦,比喻地方官员的惠政。

绿色崛起是梅州市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实践,是梅州人文传统“和睦相处”的重要表现。

作者简介
侯名扬,梅州市梅江区人。

2008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在梅县东山中学高一级语文组任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