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滇西云龙锡矿带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合集下载

云南山区地带锡矿地质勘查问题探析

云南山区地带锡矿地质勘查问题探析

云南山区地带锡矿地质勘查问题探析罗丛莉 柴 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51)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建设的发展,对锡的要求越来越高,锡矿的开采逐渐得到重视。

本文首先对锡矿进行介绍,然后分析了锡矿在云南的分布及特征,并着重对云南山区地带锡矿地质勘查的相关技术进行和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云南锡矿的进一步保护和开发。

关键词:云南;锡矿;地质勘查;探析云南锡矿集中分布在山区,为开采勘探带来难度,对开采技术也提出更高要求,同时要注重资源的可再生性和环境的保护,这样才能促进云南锡矿有序开采,保证开采质量,为相关工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资源条件。

在当前的环境下,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工业等发展的需要,对本地的锡矿的开采勘探技术的进一步研究非常有必要。

一、我国“锡”的介绍及应用我国云南省锡矿储量最大,占全国锡储量的31.4%,其矿床的数量占到全国的32.3%。

“锡”具有较好的防腐蚀性,与弱有机酸作用缓慢,即使有一定的腐蚀,被腐蚀后产生的物质也是无毒害的,多用于防腐蚀工业或一些食品行业中;还用于医疗化工、航空等工业中,并将其加工成易熔合金等。

二、锡矿在云南的分布概述(一)云南的锡矿分布介绍。

云南的锡矿储藏点丰富,其主要分布点是保山、文山以及个旧等。

现云南总计81个锡矿床,其中52个矿点、9个大型矿床、20个小型矿床,主要集中在个旧和都龙。

个旧主要的矿床多是锡石-多金属硫化物型,按照产出部位和矿石的次生氧化特征可将其划分为层间氧化矿床及夕卡岩硫化物矿床。

(二)锡矿在云南的分布特点分析1、山区分布较集中。

由于受到岩浆活动和板块构造等的影响,矿产多分布在山区。

云南本身有较多的山区分布,故锡矿集中分布于山区。

如云南的个旧地处华南后加里东褶皱系西南端的右江褶皱带,沉积作用较强,分层较多,由于地层的褶皱和断层等作用,再加上大规模的地壳运动和岩浆活动等,就会产生较多以锡为主的矿产,进而形成了岩控锡石-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且规模较大。

云南山区地带锡矿地质勘查问题解析

云南山区地带锡矿地质勘查问题解析

云南山区地带锡矿地质勘查问题解析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各种矿产资源的需要量越来越大,尤其是对锡矿产资源的需要量更是不断增加,锡矿的开采不断得到重视。

云南地区山区地带是我国主要的锡矿产区,为我国的锡矿事业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发展,当前在该地带的地质勘查中涌现出了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勘查作业的实际效果。

为此,我将要在本文中对云南山区地带锡矿地质勘察问题进行解析,希望对促进云南锡矿事业的发展,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1】关键词:云南山区地带;锡矿地质勘察;问题解析1前言云南锡矿集中在山区地带,这为勘查工作的进行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也增加了开采工作的难度,对资源的可再生行和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保证开采的质量,为我国工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为此,有必要对当地锡矿的勘查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2云南锡矿的简单介绍我国云南省的锡矿储量很大,可以占到国家总储量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其出产的锡金属广泛应用于防腐蚀工业、医疗化工、航空工业,还可以作为各种合金的有效组成成分。

云南省的锡矿范围分布十分广泛,目前主要发现了9个大型的矿藏和20多个小型矿藏,主要集中在个旧和都龙,其出产的锡矿石多以多金属硫化物为主,按照产出部位和矿石的次生氧化特征,其可以划分为间层氧化矿以及矽卡岩硫化物矿床。

【2】锡矿在云南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山区,受到岩浆活动和版块构造等影响,矿产多分布在山区。

由于云南本就多山,锡矿分布在山区也很正常。

云南的锡矿以小型锡矿为主,大中型矿的数量较少,小型矿的总体比例可以占到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国内外著名的锡矿产区。

其矿床的种类也非常多样,一般是第四类型,其结构成分比较复杂,矿床的形态也变化非常大,矿石结构比较疏松,由于当地的水文条件比较复杂,因此具有较高的开采难度。

3对锡矿各种有效的勘查技术勘查地球化学方法。

该方法的工作原理较为简单,主要是通过对地球岩石圈、水圈、气圈和生物圈的化学元素分析,并找出其化学元素分布特点,并以此来推断矿藏所在。

锡矿地质概述及找矿方法

锡矿地质概述及找矿方法
圆柱锡矿(含锡26.63%)。成圆筒状或块状和球形的集合体。铅灰色,解理发育。与辉锑锡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一起产在锡矿脉中。硬度2.5,比重5.46。
锡矿的品位很低,如脉状矿含锡0.2%,砂矿含锡0.04%即有开采价值。锡矿床一般可分为三大类,锡石—石英脉型(包括伟晶岩型、云英岩型、斑岩型)、锡石—硫化物型(矽卡岩型、碳酸盐岩型)和锡石氧化物型,即砂矿(原地氧化而成的砂矿----残坡积砂矿和溶岩漏斗砂矿及异地搬运过的砂矿—湖滨砂矿、海滨砂矿、冲积砂矿)。一些超基性岩中有时也产出锡矿,如广西九毛锡矿。
在矿石成分上,有锡、钨锡铋、钨锡钼铋、铜锡、锡铅锌银等类型。
至1995年,全球探明的锡金属储量为700万吨,主要分布在巴西、马来西亚、印尼、秘鲁、尼日利亚、玻利维亚、澳大利亚等国家。马来西亚锡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的锡矿主要集中在云南、广西、广东、湖南、内蒙古和江西,其中以云南个旧和广西南丹的锡最为有名。
锡矿地质概述及找矿方法
一、锡矿地质概述
锡具有亲氧和亲硫特性。锡与硫合时能形成两种化合物:一硫化锡和二硫化锡,它们在高温下均具有较强的挥发性。锡也能与氧结合,形成一氧化锡和二氧化锡。
锡具有+2和+4两种价态,但在自然条件下,四价锡化合物较为稳定,尤其是二氧化锡(SnO2),它是地壳上最稳定的化合物之一。锡离子可以在普通矿物内置换Ca、Cd、Fe、Mg二价离子、Sc、Fe、Al三价离子、四价的Ti、Nb和Ta五价离子,从而可分散于含铁、钛、钙的矿物中,如金红石、榍石、磁铁矿、石榴子石、尖晶石、铌钽矿中。
黝锡矿又名黄锡矿(含Cu 29.58%、Sn 21.61%)。四方晶系,晶体少见,呈假四面体、假八面体、板状等形态,常为粒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一般呈钢灰色,新鲜断口呈橄榄绿色调,如有较多黄铜矿包体时则呈明显的黄色。条痕粉末呈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性脆,不具延展性。硬度3—4,比重4.3—4.5。黄锡矿在广西含锡硫化物交代矿床和充填型钨锡矿床、湖南高中温热液型铅锌矿床中较常见。

滇西锡矿带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分布规律

滇西锡矿带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分布规律

滇西锡矿带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分布规律
吴上龙;丁矢勇
【期刊名称】《物探与化探》
【年(卷),期】1990(000)001
【摘要】本文收集并研究了滇大量地球化学资料,在统计之基础上,对滇西锡矿带与Sn有关的元素异常和异常组合分布规律作了详细总结归纳,利用其分布规律对滇西进行了地球化学异常组合的分类和地球化学带的划分。

命名了“滇西锡地球化学省”以及10个地球化学带,为进一步研究滇西甚至北延西藏地区的锡矿,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总页数】1页(P47)
【作者】吴上龙;丁矢勇
【作者单位】云南省地矿局物化探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95
【相关文献】
1.湘西龙王江锑砷金矿带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其找矿应用 [J], 鲍振襄;覃志平
2.广东省信宜锡坪铜钼锡矿区域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J], 胡启锋
3.广西丹池锡多金属成矿带地层地球化学与热水沉积成矿作用 [J], 游军;宋慈安;丁汝福
4.广西贵港—平南成矿带铅锌铜银矿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潜力 [J], 黄耀敏
5.滇东南与滇西锡成矿带的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特征对比 [J], 曹华文;张寿庭;林进展;郑硌;张云辉;梁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南亚巨型锡矿带成矿地质特征

东南亚巨型锡矿带成矿地质特征

◆k e ji yua n di◆东南亚巨型锡矿成矿带,是指我国的滇西—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尼一带的锡矿带,锡矿产地约460多处,呈NNW走向断续分布长约3800km。

大致可划分为互相平行的东、西两矿带:东矿带自我国澜沧江—缅甸东部—泰国北部—马来西亚东海岸到印尼的“锡岛”;西矿带自我国云南高黎贡山以西—缅甸中部—泰国西部—马来西亚中央山脉以西到印尼苏门答腊罗干河一带。

为了让我国人员了解该锡矿带,以便与有关国家共同勘查开发锡矿资源,推动我国矿业经济发展,现将该巨型锡矿带分东、西矿带的地质特征介绍如下。

1东锡矿带东锡矿带有矿产地190多处,可划分为北段(我国澜沧江锡矿带)、中段(缅甸东部—泰国南部)、南段(马来西亚东海岸—印尼“锡岛”)。

各段分述如下:1.1北段位于滇西澜沧江一带,自保山市泸水石缸河锡矿起,往南延至景洪自治州勐宋砂锡矿为止,共有锡矿产地20多处,全长约250km,其中有中型锡矿床2处(云龙县铁厂锡矿、昌宁县真)、小型矿床5处(石缸河、龙陵赫洒、西盟阿莫、班哲、勐宋矿)、矿点10多处。

矿床类型主要有锡石—电气石—石英脉型、锡石—硫化物脉型。

矿体一般分带明显,如云龙铁厂锡矿体:上部为锡石—电气石—石英带,伴生白钨矿,成矿温度>340℃;中部为锡石—电气石—富硫化物带,伴生毒砂、辉铋矿、黄铜矿、闪锌矿,成矿温度260~360℃;下部则为黄铁矿—石英带,锡石很少,成矿温度120℃[1]。

东锡矿带北段成矿母岩为燕山晚期及印支期含锡花岗岩侵位于中上元古界澜沧群、西盟群或大勐龙群等的变质岩系,围岩蚀变有云英化、电气石化、硅化等。

1.2中段在缅甸东部孟雷、孟扬一带,有矿产地8处,长约180km;往南延入泰国北部的清莱、清迈、南邦、夜丰颂、达府一带,有矿产地75处,长约380km,其中大型矿床1处(沙蒙)、中小型矿床4处(曼差提、泰拉、独马、都朗),其余均为矿点、矿化点。

矿床均为钨锡共生,砂锡(钨)矿床多为残坡积或冲积型,原生锡矿床则以矽卡岩型、含锡伟晶岩型为主。

云龙锡矿带漕涧蚀变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云龙锡矿带漕涧蚀变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云龙锡矿带漕涧蚀变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摘要:蚀变是流体与岩石化学作用的产物,是热液型矿床流体作用的历史证据。

矿体外围蚀变带是热液型矿床研究的重要内容,为流体水岩作用过程的反演、成矿机制的探讨等工作提供了依据,对实际找矿和完善矿床成因理论等相关研究均有重要意义。

文中对海棠坪蚀变岩岩相学和地球化学进行详细研究,并对石缸河-海棠坪一带的蚀变岩地球化学进行对比研究。

认为形成区内蚀变岩的流体,与碳酸盐或含碳酸盐建造发生过交代作用,蚀变岩可能指示了区内存在矽卡岩型钨锡矿的可能。

关键词:云龙锡矿带,蚀变岩石,地球化学特征0前言围岩蚀变是含矿热液与赋矿围岩相互作用的产物。

在气水热液作用下,岩体发生一系列旧矿物被新的更稳定的矿物所代替的交代作用,称为蚀变作用。

围岩蚀变是整个热液成矿作用过程中的一部分,蚀变矿物的形成与矿石的沉淀在成因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可以根据蚀变岩在化学成分、矿物元素上的变化以及形成时代等,来了解成矿阶段的物理化学条件、成矿热液的性质、成矿热液的变化、矿物沉淀原因、矿物沉淀分布与规律等,从而厘定矿床的成因。

因而长期以来把围岩蚀变特征作为一种重要的找矿标志。

本文作者在完成云龙锡矿带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对漕涧海棠坪地区发现的蚀变岩石开展岩石学、地球化学研究,以期查明蚀变岩化学元素活动过程,反演蚀研究区内的成矿作用,分析蚀变岩对云龙锡矿带找矿远景区预测的地质意义。

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主体位于昌宁-孟连对接带→班公湖-怒江结合带→昌宁-孟连蛇绿混杂岩→铁厂古生代蛇绿混杂岩带;其南西侧以瓦窑河断裂为界,断裂南西盘属冈底斯-喜马拉雅造山系→保山地块→保山陆表海→施甸陆表海;北东部以大背防断裂为界线,断裂北东盘归入羌塘-三江造山系→崇山-临沧地块→碧落雪山-崇山变质基底杂岩→崇山古元古变质杂岩(图1)。

区内地质构造-岩浆活动事件十分复杂。

中-晚三叠世,随着区域古特提斯洋盆的闭合,怒江古特提斯洋壳向东俯冲、消减,形成了区内自东向西的逆冲-推覆断裂系统,在邻区的澜沧江断裂带东西两侧分别形成了碧罗雪山三叠纪俯冲-同碰撞花岗岩带、北澜沧江弧后火山岩带,评价区在川塘、花木岭一带发育碧罗雪山三叠纪俯冲—同碰撞花岗岩,是古特提斯洋活动的岩浆响应。

云龙县蒜菜坪锡钨矿矿体特征简述

云龙县蒜菜坪锡钨矿矿体特征简述

云龙县蒜菜坪锡钨矿矿体特征简述作者:唐永昆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5年第06期[摘要]:云龙县蒜菜坪矿区地处崇山西侧大断裂与温泉断裂夹持部位,崇山西侧大断、裂温泉断裂为区内主干断裂,崇山西侧大断裂在漕涧镇一带被第四系掩盖,对矿区地层、次级构造和地貌形态的发育具有明显控制作用[1]。

引言:矿区位于大理市云龙县城225°方向,平距约40公里处,行政区划隶属云龙县漕涧镇所管辖。

1973年5月-1986年有色地质三一0队在云龙县铁厂矿区、志本山一带进行锡异常查证及深部资源评价[3],为该区进一步找矿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大地构造位置该区位于青藏滇缅印尼巨型“歹”字型构造体系中部的澜沧江褶皱带内,系东南亚锡矿带东支—滇泰锡矿带的北延部分[2]。

区内构造活动频繁,在地史发展过程中,由于东西向挤压作用,形成了澜沧江、崇山、漕涧、温泉等多条长期活动的骨干断裂。

此外,尚有一系列与骨干断裂呈“入”字型相交的次级构造,形成了澜沧江矿带即夹持于漕涧断裂与温泉断裂之间,平面上表现为北宽南窄的倒三角形[3](图2-1)。

二、矿区地质(一)地层矿区位于云龙锡矿带中部而紧邻温泉断裂,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古生界浅变质或未变质的砂板岩、灰岩及深变质的混合岩类[4]。

由新至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Q)为坡积、残积、冲积物,主要由泥、砂及砾石组成,分布于矿区地表及沟谷,厚度0-20m。

2、寒武系上统柳水组(∈3l)根据岩性,划分为上、下两段,总厚>875m。

(1)上段(∈3l2)深灰、浅灰色中厚层状至厚层状微至细晶灰岩夹深褐色泥质粉砂岩。

厚>257m。

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2)下段(∈3l1)黄绿、灰绿色粉砂岩、粉砂质页岩为主,间夹灰色泥质灰岩,厚618m。

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3、寒武系上统核桃坪组(∈3h)根据岩性,划分为上、下两段,总厚>1917m。

(1)上段(∈3h2)岩性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状微晶灰岩及鲕状灰岩,底部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状泥质灰岩夹灰绿、黄绿色厚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厚1050m。

浅析云南山区锡矿地质勘查理论及技术方法

浅析云南山区锡矿地质勘查理论及技术方法
5 小结
当前形势下袁锡矿需求空间巨大袁云南山区富含锡矿资源但相对 勘查难度加大袁这对现在阶段的探查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遥 对现 有矿床的深度开发以及利用遥感技术找矿是解决当前云南山区锡矿 勘查理论及技术难题的有效方法遥
揖参考文献铱 咱员暂光亮袁秦德先袁范柱国援云南省锡矿资源与可持续发展[J]援矿产保护与利用袁 2005渊0圆冤院10原13援 咱圆暂张欢援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及成因[D]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渊地球化学研究所冤袁2005援 咱猿暂杨世瑜援滇东南锡矿带矿床类型及其组合特征[J]援矿床地质袁1990渊01冤援 咱源暂穆世坤援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及技术方法研究[J]援山西科技袁2008渊04冤院32-33援 咱缘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叶中国的矿产资源政策曳白皮书[R].2003袁12援
3 云南锡矿勘查和技术的历史沿革与现状
3.1 历史 由于云南地区有色金属矿藏资源丰富袁在清代云南矿业就有了很
大的发展遥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袁受国际资本主义影响袁作为重要工业 原料的锡矿需求剧增遥 需求的增加袁带动了队锡矿勘查理论技术和开 采技术的发展袁但受限于当时记录的技术水平袁早期勘探方式已不可 考遥
距离叶规范曳的发布袁已经过去了二十年遥 二十年来袁我国科学技术 水平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遥 而同时袁由于云南锡矿开发时间早袁并且一 直在不断勘探开采中袁易探易采矿已逐渐减少遥 现存锡矿资源多埋藏 较深袁位置偏僻袁勘查人员难以到达袁人工勘查难以实现且难度逐年加 大遥
4 新阶段云南山区锡矿的勘探理论和技术
矿遥 某些矿床中袁硫锡铅矿尧辉锑锡铅矿尧圆柱锡矿袁有时黑硫银锡矿尧
黑硼锡矿尧马来亚石尧水锡石尧水镁锡矿等也可以相对富集袁从而形成
工业矿床遥以个旧锡矿区为例袁锡石-多金属硫化物型是个旧矿区最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滇西云龙锡矿带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摘要]云龙锡矿带位于青藏滇缅”歹”字型构造收缩部位的澜沧江变质带中,属于东南亚锡矿带东支一滇泰锡矿带的北延部份。

矿带北起泸水县石缸河,南至云龙县铁厂,长约30公里,宽5至15公里。

文章对带内锡矿床的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矿体富集规律、控矿因素等进行分析和探讨,预测了带上的找矿远景区。

[关键词]锡(钨)矿床地质特征找矿远景云南大理云龙
云龙锡矿带位于云南省云龙县与泸水县接壤部位,矿带北起泸水县石缸河,南至云龙县铁厂,长约30公里,宽5至15公里。

上世纪60—80年代,云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310队在该带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先后提交了铁厂、石缸河等锡矿报告,属中大型锡矿床。

1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条件
云龙锡矿带位于青藏滇缅“歹”字型构造收缩部位的澜沧江变质带中,属于东南亚锡矿带东支一滇泰锡矿带的北延部份。

矿带北起泸水县石缸河,南至云龙县铁厂,长约30公里,宽5至15公里。

区内构造活动频繁,在地史发展过程中,由于东西向挤压作用,形成了澜沧江、崇山、漕涧、温泉等多条长期活动的骨干断裂。

此外,尚有一系列与骨干断裂呈”入”字型相交的次级构造,形成了澜沧江断裂-温泉断裂逐级控制带、控岩、控矿的北西向构造格局。

云龙锡矿带即夹持于漕涧断裂与温泉断裂之间,在平面上呈北宽南窄的三角形。

由于多期次的构造活动,在三角形地块内形成了构造-变质-混合岩-岩浆岩带。

相应地形成了一系列的锡钨矿床及矿化点,其中有大型的铁厂锡矿,中大型的石缸河锡钨矿及小型的志本山锡矿(图1)。

区内地层主要为寒武系变质岩、中生界红色砂、页岩及古生界微变质或未变质的泥灰岩、页岩。

古生界地层分布于温泉断裂以西,中生界地层分布于澜沧江断裂以东,寒武系变质岩则分布于上述两大断裂之间。

云龙锡矿带由变质岩系组成,按变质程度不同,可分为上部浅变质的核桃坪组和下部变质较深的崇山群。

核桃坪组为一套火山岩一碎屑岩一碳酸盐岩建造,其中火山岩占39.4%。

与火山岩有关的铜铁矿床及石缸河锡钨矿床即赋存在此层位内。

崇山群可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为一套浅变质砂泥岩、长英质片岩、板岩、变砂岩与碳酸盐岩互层,经强烈混合岩化后与矿化关系密切,铁厂锡矿即赋存于混合花岗岩内;下段则由深变质的片麻岩、片岩等组成。

变质岩系平均含锡34ppm,比地壳中锡丰度值(2.5ppm)高13倍。

所以,变质岩系为锡矿床的重要矿源层。

区内岩浆岩受区域性断裂控制而成带状分布,岩性以基性和酸性岩为主,具多期多阶段的特点。

华力西期岩浆活动有喷溢和侵入两种形式:前者为玄武岩,分布于温泉断裂以西,未见矿化;后者多为辉绿岩,受断裂控制,未见矿化;惟石缸河的钨铍矿体与中一基性岩脉在空间上有依附关系,海棠坪锡钨矿化可能与此有关。

在长期构造活动影响下,崇山群受到多期的变质作用。

在区域变质作用下,原岩形成浅变质岩类。

在温度较高的部位则可出现选择性重熔,同时由于“岩汁”的交代与渗透,形成各种混合岩类。

随着花岗岩化广泛而强烈地进行,派生出少量富含金属元素的岩浆,在构造力作用下发生侵位,形成高温热液矿床。

据重砂测量资料,云龙锡矿带重砂异常大部份与已知的矿床、矿化点吻合(图2)。

所以重砂异常是有效的找矿标志。

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对云龙锡矿带(图1)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变质岩系中成矿元素含量高于地壳丰度值十多倍,且有高值层存在。

变质作用多期多阶段,利于成矿元素的迁移富集。

强烈的构造活动利于原岩的花岗岩化,使成矿元素进一步富集。

多期多阶段的岩浆活动,特别是晚期的酸性岩浆活动,为期后气、热液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源与热源。

2地质特征
2.1地层
云龙锡矿带紧邻温泉断裂,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古生界浅变质或未变质的砂板岩、灰岩及深变质的混合岩类。

由新至老:
(1)第四系(Q):坡积、残积、冲积物,分布于地表及沟谷;(2)石炭系上统(C3w):卧牛寺组紫红色玄武岩,丁家寨组:灰绿、灰黑色页岩夹砾砂岩。

下统C1:上为青灰色页岩,下为黄绿色泥岩;(3)泥盆系上统(D3):灰黑色页岩。

中统(D2)上部,泥质网纹状灰岩,下部泥质条带灰岩;(4)奥陶系上统(O3):紫红、灰绿粉砂岩、泥岩。

中统:灰、灰绿粉砂岩夹少量砂岩、泥质灰岩。

以上地层均分布于温泉断裂南西侧;(5)寒武系(C3h):灰色砂岩、砂板岩、斜长角闪片岩,分布于矿区北部;(6)古生界崇山群(Pzc1)川塘组下段:片岩、变粒岩、花岗片麻岩,分布于矿区中部。

2.2构造
云龙锡矿带被夹持在澜沧江断裂与温泉断裂的三角形地垒构造范围内。

澜沧江断裂与温泉断裂不仅控制着矿带的范围,也控制着矿带内构造线的搌布方向,使之呈北北西向或北西向。

2.2.1控矿构造
(1)澜沧江断裂
澜沧江断裂是兰坪—思茅凹陷与滇西古海槽的分界线,形成在华力西期,以后的印支、燕山、喜山期继续活动。

澜沧江断裂岩浆活动强烈,发育有完整的变质岩带,是区域性成矿带的控矿构造。

(2)温泉断裂
为区域性大断裂,走向N40°W,倾向南西,倾角65°,挤压破碎带宽10至40m。

他不仅是矿带内的热液活动通道,而且是矿带内的主要控矿构造。

(3)漕涧断裂
北起分水岭,经漕涧至姜黄箐与温泉断裂相交,是矿带内的主要控矿构造。

2.2.2含矿断裂
矿带已知矿床上的锡(钨)矿体3产于裂隙构造中,按含矿断裂的搌布方向可分以下几组:南北组、北西与北北西组、北东组、东西组、层间裂隙。

2.3岩浆岩和混合岩(1)岩浆岩
区内普遍出露海西期浅成侵入体辉绿岩;燕山晚期闪长-辉长岩,呈脉状分布于矿区,其形态、产状不明。

(2)混合岩
区内出露片麻状花岗岩,花岗岩岩体,在平面上呈椭圆形北西向分布于崇山群与核桃坪组地层之间,产状与围岩基本一致。

主要矿物有石英、斜长石、黑云母、白云母,副矿物有锆石、磷灰石、电气石,主要蚀变有钠长石化、钾长石化(或黑云母化)、硅化、云英岩化、电气石化、白云母化等。

3矿化特征
根据矿体(矿化体)的赋存产出特征,矿体(矿化体)总体走向北西向,往南西倾,倾角25°-60°,主要产于寒武系上统核桃坪组,与燕山期花岗岩接触带及其附近。

矿带沿温泉断裂走向长约15Km,矿化带宽50-100m,较富部位宽0.5-2m,矿石北西以白钨矿为主(含少量锡石);南东以锡石为主。

蚀变矿物有:石英、白云母、黑云母、绢云母、少量褐铁矿、钛磁铁矿、绿泥石、白钛石、电气石、石榴石等组成。

4围岩蚀变
4.1硅化
表现为微细粒的石英呈脉状、网脉状穿插于破碎带、层间裂隙及闪长-辉长岩中,或作不规则集合体交代长英质矿物,常叠加有电气石化,脉幅数十至数百厘米不等。

据资料显示硅化至少有两期,早期石英脉与锡、钨矿化关系密切,其形成温度299°-401℃,平均330℃;后期石英脉质纯,呈乳白色,脉幅大于数米。

据包体测温,其生成温度247℃,与矿化无关。

4.2电气石化
黑色、褐黑色呈脉状、网脉状、团块状及散点状分布于砂板岩中,常叠加黄铁矿化。

电气石化与锡、钨、铍矿化关系密切。

4.3黑云母化
由闪长-辉长岩中的角闪石蚀变而成,呈鳞片状、细脉状产出,含量约10%。

4.4碳酸盐化
方解石呈小脉穿插于砂板岩中,为成矿期后蚀变。

5找矿远景
5.1依据
(1)从大地构造位置看,云龙锡矿带位于滇缅“歹”字型构造之收敛部位,岩体、岩层因遭受强烈的挤压而发生变质云龙锡矿带就属于这一大构造中的澜沧江变质岩系。

区内主要是由砂板岩、片岩、片麻岩组成的岩系。

重点工作区是花岗岩体与围岩接触部位,因其具强烈的热变质作用和蚀变作用。

(2)从成矿构造上看,云龙锡矿带同属马来西亚成矿带的北延部分,目前在该带上已发现多处大、中、小型矿床(点)。

因此,从带上着眼,此区应为一个找矿远景区。

(3)从本区重砂异常上看,云龙锡矿带内有多个异常出现(图2)。

(4)从Sn化探异常上看,Sn异常最高1000ppm,最低10ppm,证明该区实有锡钨矿化显示,且异常和矿床(点)非常吻合。

(5)从含矿层位上看,矿体(矿化体)主要产于核桃坪组与花岗岩体接触部位及其附近。

5.2远景
综上所述,云龙锡矿带位于滇缅“歹”字型构造之收敛部位,岩体、岩层因遭受强烈的挤压而发生变质云龙锡矿带就属于这一大构造中的澜沧江变质岩系,属马来西亚成矿带的北延部分,区域成矿背景优越,重砂(化探)异常与已知矿(化)点稳合主要控矿断裂为温泉断裂,找矿潜力巨大,值得在该带进一步开展锡钨矿的找矿评价工作。

在九十九塘、家钟山、称沟山、光山、秧田边、兔子坪、滴水岩、海棠坪等地,位于云龙锡矿、石缸河锡钨矿之间,地质背景和云龙锡矿、石缸河锡钨矿一致,构造发育,异常分布广泛,是极好的找矿远景区。

参考文献
[1]卢廷炎,杨朝志等.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云南省地质矿产局第三地质大队.1990年年8月.
[2]杨开俊等.云南省云龙县漕涧地区物化探工作报告.西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物探队,1982年12月.
[3]杜启亮等.云南省泸水县石缸河锡钨矿床祥查地质报告.西南有色地质勘查局三一0队,1989年10月.
[4]彭张翔等.云南省泸水县志本山锡钨矿深部找矿总结报告.西南有色地质勘查局三一0队,1982年6月.
[5]谢德荣等.云龙县铁厂锡矿勘探报告.西南有色地质勘查局三一0队,1986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