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题目第三章 血液

合集下载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习题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习题

第三章血液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血清2、血浆渗透压3、红细胞沉降率4、凝血因子5、血型6、输血原则7、交叉配血实验8、等渗溶液二、填空1、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和三大类。

其中含量最多的是,它是构成血浆渗透压的主要部分。

2、血浆晶体渗透压由____构成,可维持____的水平衡。

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____构成,可维持____的水平衡。

3、正常成年男子Hb的含量是_______;女子的Hb含量是_______。

4、血沉的正常值男子为_______;女子为_______。

5、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是和____,促进它成熟的因子是____和____。

6、离心沉淀后的抗凝血液,离心管上段是_______,下段是_______。

7、胃腺壁细胞功能异常可使内因子缺乏,导致_______吸收障碍,可引起_______贫血。

8、高原居民红细胞数较多,是由于缺氧而导致肾脏产生_______增多所致。

9、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白细胞数为_______。

其中中性粒细胞占总数的_____;淋巴细胞占总数的_____。

10、急性细菌性炎症的病人血中_______增多;肠虫病患者血中_______增多。

11、正常人血小板数量是,当血小板数减少到以下时,可出现紫癜。

12、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分为,,三步。

13、凝血酶原激活物为、、、的复合物14、血液凝固是一种_______反应,加温可使凝固过程_______。

15、人体血液内的抗凝物质主要有_______和_______。

16、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_______不被受血者_______所凝集。

17、血型是依据红细胞膜上____类型而定的,血清中有抗A凝集素,其血型可能是____或____。

18、Rh阳性是指红细胞膜上存在____抗原。

19、纤溶系统包括四种成分,即、、和。

20、ABO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四种血型;Rh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和两种血型。

三、简答题1、血浆渗透压如何形成?有何生理意义?2、简述实际应用中抗凝和促凝的措施有哪些?3、外源性凝血系统和内源性凝血系统有何异同点?4、简述ABO血型系统的分型依据,以及输血原则。

生理三血液

生理三血液

第三章血液一、单选题1.正常成年人血液总量相当于体重的:A.8﹪B.16﹪C.12﹪D.10﹪E.14﹪2.50Kg正常体重的人体液量与血量分别为:A.20L与3LB.30L与4LC.40L与5LD.20L与2.5LE.30L与 2.5L3.血细胞比容是指血细胞:A.与血管容积之比B.与白细胞容积之比C.与血浆容积之比D.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E.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4.体液中蛋白质浓度:A.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B.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C.组织液>细胞内液>血浆D.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E.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5.组织液与血浆成分的主要区别是组织液内:A.蛋白含量低B.K+含量高C.Cl-含量高D.Na+含量高E.不含血细胞6.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A.总渗透压B.K+浓度C.Cl-浓度D.Na+浓度E.胶体渗透压7.决定溶液渗透压大小的主要因素是:A.溶质颗粒的总数B.溶剂的性质C.溶质颗粒的形状D.溶质颗粒的大小E.溶质的性质8.将红细胞放入0.09%氯化钠溶液中,会发生:A.膨胀B.皱缩C.完全溶血D.部分溶血E.保持不变9.构成血浆总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A.纤维蛋白原B.葡萄糖C.球蛋白D.氯化钠E.白蛋白10.血浆渗透压的下列说明,正确的是:A.与0.5%葡萄糖溶液相当B.与溶质颗粒数呈反比C.胶体渗透压维持血容量D.胶体渗透压占大部分E.与0.09%NaCl溶液相当11.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A.γ球蛋白B.α球蛋白C.纤维蛋白原D.β球蛋白E.白蛋白12.下列哪种溶液属于等渗溶液:A.0.45%氯化钠溶液B.5%葡萄糖溶液C.25%葡萄糖溶液D.9%氯化钠溶液E.0.09%氯化钠溶液13.维持毛细血管内外水分正常分布的因素主要是:A.血浆胶体渗透压B.血浆总渗透压C.血浆晶体渗透压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E.组织液晶体渗透压14.有关血液的正常参考值,正确的是:A.血小板数(10 ~ 30)×109 /mlB.白细胞总数(4.0 ~ 10.0)×109 /mlC.红细胞(女)(3.8 ~4.6) ×1012 /mlD.血液pH值7.4 土0.05E.血红蛋白(男)120 ~ 160㎎/L15.关于血浆蛋白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参与血液凝固B.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C.参与机体防御功能D.调节血浆酸碱度E.作为某些物质运输的载体16.血浆pH值保持相对稳定,主要决定下列哪种缓冲对:A.K2HPO3/KH2PO3B.KHCO3/H2CO3C.NaHCO3/H2CO3D.Na2HPO4/NaH2PO4E.蛋白质-Na+/蛋白质17.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并且不易分离的气体是:A.氮气B.氢气C.二氧化碳D.氧气E.一氧化碳18.有关红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球蛋白增加可使血沉加快B.随着红细胞衰老脆性减小C.在血浆中红细胞具有悬浮稳定性D.血红蛋白数量低于正常范围时,称为贫血E.红细胞数量低于正常范围时,称为贫血19.红细胞在0.45%氯化钠溶液中完全溶解,说明红细胞的:A.脆性正常B.脆性小,抵抗力小C.脆性大,抵抗力小D.脆性大,抵抗力大E.脆性小,抵抗力大20.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时,将发生:A.红细胞叠连加速B.红细胞聚集C.溶血D.红细胞脆性增加E.血栓形成21.红细胞沉降率变大,多数是由于:A.红细胞比容变小B.血液粘滞性下降C.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D.血浆的白蛋白含量增多E.血浆球蛋白与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多22.成年人的造血器官是:A.脾脏B.所有骨髓C.肝脏和骨髓D.肝脏E.脊椎骨、扁骨及长骨近端骨髓处骨髓23.以下因素不属于红细胞生成条件的是:A.需要维生素B12和叶酸B.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C.红骨髓的正常造血机能D.需要蛋白质和铁E.血中氧分压增高24.成人红细胞主要生成部位是:A.脾脏B.红骨髓C.肾脏D.淋巴结E.肝脏25.人体造血主要原料是:A.铁、维生素B12B.维生素B12和叶酸C.铁、维生素B12和叶酸D.蛋白质和维生素B12E.铁和蛋白质26.血红蛋白(Hb)的下列说明,错误的是:A.正常成年男性 Hb量为 120~160㎎/LB.Hb与CO结合后不易分离C.Hb有运输 O2 与 CO2的功能D.红细胞破坏后,Hb就丧失作用E.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是铁和蛋白质27.促进红细胞成熟的因子是:A.维生素CB.蛋白质C.钙离子D.维生素B12和叶酸E.三价铁离子28.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少:A.维生素B6B.维生素B12或叶酸C.铁D.铁和蛋白质E.促红细胞生成素29.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A.生长素B.肾上腺素C.雌激素D.促红细胞生成素E.肾上腺皮质激素30.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是促进:A.小肠吸收维生素B12B.血库释放红细胞C.睾丸分泌雌激素D.骨髓造血E.促进小肠吸收铁和蛋白质31.在下列白细胞中,称为免疫细胞的主要是指:A.单核细胞B.嗜碱性粒细胞C.淋巴细胞D.中性粒细胞E.嗜酸性粒细胞32.过敏性疾病和某些寄生虫疾病时,白细胞计数增加的是:A.单核细胞B.淋巴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E.中性粒细胞33.血小板的数量低于多少时,可出现出血倾向:A.<80×109个/LB.<50×109个/LC.<40×109个/LD.<150×109个/LE.<100×109个/L34.下列不属于血小板功能的是:A.吞噬微生物、异物B.参与生理性止血C.促使凝血块收缩D.参与血液凝固过程E.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35.血清与血浆的主要不同点是,血清中不含:A.球蛋白B.白蛋白C.钙离子D.纤溶酶原E.纤维蛋白原36.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的根本区别是:A.前者速度快,后者速度慢B.前者发生在血管内,后者发生在血管外C.前者发生在体内,后者发生在体外D.前者只需体内因子,后者只需体外因子E.前者由Ⅻ因子启动,后者由Ⅲ因子启动37.关于血液凝固的叙述,错误的是:A.凝血过程中需要钙离子B.是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C.许多凝血因子在肝脏合成D.内源性凝血较外源性凝血速度快E.凝血因子除钙离子外都是蛋白质38.凝血酶的主要作用是:A.激活因子ⅩB.使纤维蛋白降解C.激活因子ⅫD.使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E.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39.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骤是:A.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B.凝血酶原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C.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形成D.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纤维蛋白形成E.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原形成→纤维蛋白原形成40.下列凝血因子中,哪一个不是蛋白质:A.因子V和ⅦB.因子IVC.因于X和ⅫD.因子IXE.因子Ⅰ和Ⅱ41.凝血过程的内源性与外源性激活的区别在于:A.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的始动过程B.凝血酶形成过程C.Ca2+是否参与作用D.纤维蛋白形成过程E.血小板第3因子是否参与42.血凝块回缩是由于:A.白细胞发生变形运动B.红细胞发生叠连而压缩C.红细胞发生聚集压缩D.血小板的收缩蛋白收缩E.血凝块中纤维蛋白收缩43.抗凝血酶Ⅲ的抗凝作用主要是由于:A.抑制因子Ⅻ激活B.抑制纤维蛋白形成C.使活化型凝血因子失活D.抑制凝血酶原激活E.抑制血小板粘着、聚集44.能使抗凝血酶Ⅲ活性增强的物质是:A.组织胺B.肝素C.维生素KD.柠檬酸钠E.草酸钾45.肝素抗凝的主要作用机理是:A.去除Ca2+B.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C.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D.抑制因子X的激活E.增强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的亲和力46.临床常用的抗凝物质是:A.草酸钙B.纤溶酶C.柠檬酸钠D.维生素KE.柠檬酸钙47.枸橼酸钠常用作抗凝剂是由于:A.能溶解纤维蛋白B.能抑制Ⅻ因子的激活C.能抑制凝血酶的活性D.能增加抗凝血酶Ⅲ的活力E.能与血浆中的Ca2+结合成不易解离的络合物48.子宫、甲状腺、肺等手术后易渗血,是组织中含有较多的:A.纤溶酶B.组织激活物C.抗凝血酶D.纤溶抑制物E.凝血酶原激活物49.纤溶酶的主要作用是水解:A.活化的因子ⅡB.因子VC.因子ⅫD.因子I和活化的因子lE.因子IV50.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A.红细胞上受体的类型B.血浆中特异凝集元的类型C.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E.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素的类型51.关于ABO血型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AB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和抗B凝集素B.O型血的红细胞上不含凝集原C.A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D.B型血的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E.AB型血的红细胞上含有A凝集原和B凝集原52.当A型血的红细胞和B型血的血清相混时,会发生:A.聚集B.凝集C.粘着D.叠连E.凝固53.ABO血型划分的主要根据是:A.红细胞膜凝集原的有无和类别B.血清中凝集素的有无和类别C.血清中凝集原的有无和类别D.凝集素和凝集原的配合情况E.红细胞膜凝集素的有无和类别54.献血者为A型,与受血者作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不凝集,次侧凝集,受血者的血型是:A.O型B.A型C.AB型D.B型E.无法确定55.某人红细胞与A型及B型标准血清都无凝集反应,其血型是:A.A型B.B型C.AB型D.O型E.Rh型56.在异型输血中,严禁:A.O型血输给A型人B.O型血输给B型人C.A型血输给B型人D.B型血输给AB型人E.A型血输给AB型人57.急需时,O型血可少量输给其他血型的人,是因为:A.红细胞上含有A、B凝集原B.红细胞上不含A、B凝集原C.血清中含抗A、抗B凝集素D.血清中不含抗A、抗B凝集素E.血清中含抗A凝集素,红细胞上含B凝集原58.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A.红细胞不发生叠连B.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C.血浆不使受血者的红细胞凝集D.血浆不使受血者的血浆发生凝固E.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红细胞所凝集59.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不凝集,此人血型是:A.B型B.O型C.A型D.AB型E.O型Rh阳性60.某人血清中无抗A 抗B凝集素,红细胞膜无D抗原,其血型属于:A.AB型Rh阴性B.O型Rh阴性C.AB型Rh阳性D.A型Rh阴性E.O型Rh阳性61.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可能发生在:A.Rh阳性母亲孕育的Rh阳性婴儿B.Rh阴性母亲孕育的Rh阳性婴儿C.Rh阴性母亲孕育的Rh阴性婴儿D.Rh阳性母亲孕育的Rh阴性婴儿E.Rh阳性母亲与Rh阴性父亲孕育的婴儿血液1.A2.B3.E4.B5.A6.A7.A8.C9.D 10.C11.E 12.B 13.A 14.D 15.B 16.C 17.E 18.B 19.C 20.A21.E 22.E 23.E 24.B 25.E 26.A 27.D 28.B 29.D 30.D31.C 32.C 33.B 34.A 35.E 36.E 37.D 38.E 39.C 40.B41.A 42.D 43.C 44.B 45.E 46.C 47.E 48.B 49.D 50.C51.A 52.B 53.A 54.C 55.D 56.C 57.B 58.B 59.D 60.A61.B。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血液【习题】一、名词解释1.内环境2.血细胞比容3.可塑变形性4.渗透脆性5.红细胞沉降率6.趋化性7.血浆8.血清9.红细胞悬浮稳定性10.血型11.体液12.血液凝固二、填空题1.以细胞膜为界将体液分为_______和_______。

血浆是_______最活跃的部分,它可沟通各部分组织液,成为细胞与外环境间进行物质交换的_______。

2.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称为_______。

3.正常成年男子的血细胞比容为_______;女子的血细胞比容为_______。

在脱水时,其值_______;贫血时,其值_______。

4.正常成人的全部血量约占体重的_______。

5.血浆蛋白中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具有免疫功能的是_______。

6.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是维持_______与_______之间的水平衡。

7.维持细胞内与细胞外之间水平衡的渗透压是_______,主要是由_______所形成。

8.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313 mOsm/L。

静脉输入0.9%NaCl溶液,血浆渗透压CD,血细胞形态_______。

9.正常人血液pH值为_______。

血液pH值的相对恒定取决于所含的各种缓冲物质,在血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是_______。

10.成年男子红细胞平均约为_______;女子平均约为_______,这种差异主要与_______水平有关。

11.正常成年男子Hb的含量是_______;女子的Hb含量是_______。

12.红细胞的脆性越小,说明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越_______,越不易_______。

13.血沉的正常值男子为_______;女子为_______。

14.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是_______和_______。

15.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因素是_______和_______。

16.离心沉淀后的抗凝血液,离心管上段是_______,下段是_______。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练习题及答案.docx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练习题及答案.docx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练习题及答案.docx生理学 - 第三章血液练习题及答案第三章血液试题精选一、填空题1. 体液约占体重的①%,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②%,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③%,血浆约体重的④%。

2 血装的渗透压大约与①%葡萄糖或②%氯化钠溶被相等,当血浆渗之压明显降低时,进人红细胞内的水分③,致使红细胞④这种现象称为渗透性⑤。

3. 用盐析法可将血浆蛋白分为①、②和③三大类。

其中含量最多的是④它是构成血浆⑤渗透压的主要成分,⑥是防御功能的的重要组成部分,⑦则参与血液凝固。

4. 正常人血家的PH值为①,成它取决于血浆中主要缓冲对②的比值,正常值为③。

5. 造血过程可分为①阶段、②阶段和③阶段等三个阶段。

6. 红细胞的功能是①和②。

生成红细胞所需的原料主要有③、④、⑤和⑥。

7. 白细胞可分为①、②、③、④和⑤等五类。

8. 正常成人血小板的数量是①,当血小板数减少到②_以下时,可出现紫癜。

9. 参与凝血过程的物质称为①。

按其被发现的先后顺序,以②统一命名。

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步骤是③、④和⑤。

按始动凝血的因子来源的不同,凝血过程可分为⑥性凝血和⑦性凝血两条途径。

10.体内的抗凝系统可分为①抗凝系统和②抗凝系统两类。

11.纤溶系统包括四种成分,即①、②、③和④。

12.ABO 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①型、②型、③型和④型四种血型 ;Rh 血型系统将人类的血型分成⑤和⑥两种血型。

二、选择题[A 型题 ]1. 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A. [Na +]B. [K +]C. [Ca 2+]D.胶体渗透压E.总渗透压2.用溶血标本测定血清中的离子浓度 , 其结果是()A. 血[K + ] 偏高B. 血[Na+ ] 偏高C.血[Ca2+ ] 偏高D.血[Cl - ] 偏高E.各种离子浓度变化不大3.血沉加快表示红细胞的()A.膜通透性增大B.脆性增大C.脆性减小D.悬浮稳定性差E.可塑性差4. 红细胞沉降率加速,主要是由于()A.血细胞比容增大B.血浆卵磷脂含量增多C.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D.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E.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5. 血管外破坏红细胞的场所主要是()A.肝和肾B.脾和肝C.胃和肠D.肺和淋巴结E.肾和骨髓6.成年人的造血组织是()A.肝脏B.脾脏C.淋巴结D.所有骨髓腔的骨髓E.扁骨及长骨近端骨骺骨髓7.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是促进()A.铁的吸收B.叶酸的吸收C.维生素 B2 的吸收D.骨髓造血和红细胞成熟E.雄激素的释放8.各种血细胞均起源于骨髓的()A.髓系多潜能干细胞B.原始多潜能千细胞C.淋巴系干细胞D.成纤维细胞E.红系定向祖细胞9.刺激淋巴干细胞发育成 T 淋巴细胞的是()A. 朐腺激素B. 调理素C.雄激素D.集落刺激因子E. 促淋巴细胞生成素10. 下列关于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占白细胞总数的20%~30%B. B 淋巴细胞与体液免疫有关C. T 淋巴细胞与细胞免疫有关D. T 淋巴细胞的寿命可长达数月至一年以E. B淋巴细胞从骨髓迁移,在胸腺中胸腺激素的作用下发育成熟11. 人类血液中的主要吞噬细胞是()A. T 淋巴细胞B. B 淋巴细胞C.中性粒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12.在患过敏性疾病和某些寄生虫病时,下列中细胞计数百分率增加的是()A.中性粒细胞B.单核细胞C.淋巴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13.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聚集,主要作用于()A. 磷脂酶 A2B.血栓素合成酶C.血栓素D.环加氧酶E.前列环素合成酶14. 血小板减少性紫振是由于血小板()A.不易黏附血管内膜B.不易吸附凝血因子C.使血块回缩出现障碍D.释放血管活性物质不足E.不能修复和保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15.外源性凝血需要而内源性凝血不需要的凝血因子是()A. 因子 IVB. 因于 VIC.因子 VIID.因子 XE. 因子 XII16.肝硬化病人容易发生凝血障碍,主要是由于()A.血小板减少B.缺乏 Ca2+C.缺乏维生素了D.某些凝血因子不足E. 缺乏维生素 B1217.枸橼酸钠抗凝血的机理是()A.去掉血浆中的纤维蛋白B.与血浆中的 Ca2+结合而沉淀C.抑制凝血酶的活性D.抑制因子 III的活性E. 抑制因子 X的活性18.甲状腺手术容易出血的原因,是由于甲状腺含有较多的()A.血浆激活物B.组织激活物C.纤溶酶D.抗纤溶酶E.纤维蛋白降解产物9.一般血型抗原是红细胞膜上的()A.蛋白质B.磷脂C.脂蛋白D.糖蛋白或糖脂E.胆固醇脂20.0 型血红细胞膜上含有()A. A 抗原B. B 抗原C.A 、抗原D.H 抗原E.无21.输血时下列哪种血型不易找到合适的供血者?()A. AB 型,Rh 阳性B. AB 型,Rh 阴性C, B 型,Rh 阳性D. A 型,Rh 阳性E. B 型,Rh 阴性22 输血时主要应考虑供血者的()A.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浆所凝集B.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C.血浆不使受血去者的血浆发生凝固D.血浆不被受血者的红细胞所凝集E. 红细胞不发生叠连23. 新生儿溶血性贫血可能发生在()A. Rh 阳性母亲所生的Rh阳性婴儿B. Rh 阳性母亲所生的Rh阴性婴儿C. Rh 阴性母素所生的Rh阳性婴儿D. Rh 阴性母亲所生的Rh阴性婴儿E. B 和 D 都有可能24. 下列关于输血的叙述,错误的是()A.O 型血可输给其他各型血B. AB 型血的人可接受其他各型血C. Rh 阳性的人可接受Rh阴性的血液D.将 O型血液输给其他血型的人时,应少量地、缓慢地输血E. ABO 血型系统相符合便可输血,不需进行交叉配血试验25. 血库储存的血液 , 若时间较久 , 可出现()A.Ca 2+增多B.K +增多C.Mg2+增多D.H +增多E.Na +增多26.临床上应用丙酸睾丸酮治疗肾性贫血,其机制是()A.抑制红细胞的破坏B.提高机体的免疫力C.促进维生素 B2 的吸收D.提高红细胞生成酶的活性E.作用于骨髓,提高其造血能力27.肺心病病人的血液黏稠、红细胞数量增多,是由于()A.CO2 增多B.H +增多C.纤溶酶减少D.纤维蛋白原增多E.红细胞生成酶增多28.外科手术中 , 医生用温热盐水纱布按压创口,从而减少了创口的渗血,其机制是()A.抑制纤溶酶B. 减少游离 Ca2+C.使血管反射性收维D.激活凝血因子加速血凝E.以上都不是[B 型题 ]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C.血浆D.血清E.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1.体液是指()2.内环境是指()3.血液中除去血细胞的液体部分是()4.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液体是()A.白蛋白B.球蛋白C.珠蛋白D.血红蛋白E.纤维蛋白原5.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6.与血液凝固有关的蛋白质是()7.与免疫功能有关的蛋白质是()8. 血浆与血清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A.增快B.减慢C.在正常范围内变动D.先不变后增快E.先不变后减慢9.将血沉快的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正常的人的血浆中红细胞的沉降率()10.将血沉正常人的红细胞放入血沉快的人的血浆中 , 红细胞的沉降率()A.血浆胶体渗透压B.血浆晶体渗透压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D.组织液静水压E.血液静水压11. 影响血管内、外水平衡的主要是()12.影响细胞内、外水分正常分布的主要是()A.cAMPB.cGMPC.ATPD.ADPE.mRNA13.供红细胞膜上的钠泵活动的能耻物质为()14.血小板聚集活动中释放的的物质为()A.溶血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巨幼红细胞性贫血E.β季型红细胞性贫血15. 内因子缺乏将患()16.维生素 B: 缺乏将导致()17.叶酸缺乏将导致()18.人体长期慢性失血后出现的贫血为()19.骨髓受到 X 射线损害、引起的贫血为()20.血红蛋白的 B 链合成障码将发生()A. Na 2HPO4/NaH2PO4B.K2HPO4/KH2PO4C.NaHCO3/H2CO3D.KHb/HHbE.Na-P r /P r ( 蛋白质 )21. 血浆中的主要缓冲对为()22. 红细胞内的主要缓冲对为()A. T 淋巴细胞B. B 淋巴细胞C.中性粒细胞D.单核 - 巨噬细胞E. 嗜碱性粒细胞23. 执行细胞免疫功能的是()24. 执行体液免疫功能的是()25.能释放过敏性慢反应物质的是()26.具有活跃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 并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是()A. 因子 IIIB. 因子 IVC.因子 VIIID.因子 IXE. 因子 XII27.启动内源性凝血,是由于激活了()28.启动外源性凝血的是()29.参与凝血步骤最多的是()30.体外抗凝血使用草酸盐的目的是除去()31.甲型血友病是由于血中缺乏()32.乙型血友病是由于血中缺乏()A.抑制凝血酶原形成B.促使纤维蛋白分解C.抑制凝血酶原澈活物形成D.与凝血酶结合成复合物,使凝血酶失活E. 与抗凝血酶 III 等结合,使之活性增强33.抗凝血醇亚的主要作用是()34.肝素的主要作用是()A.A型B. B 型C. AB 型D. O 型E.以上都不是35.血清中既有抗 A 凝集素又有抗 B 凝集素的血型是()36.血浆中既无抗 A 凝集素又无抗 B 凝集素的血型是()37.血浆中只有抗 A 凝集素的血型是()38.血浆中只有抗 B 凝集素的血型是()39.已知供血者血型为 A 型,交叉配血试验中主侧凝集 , 次侧不疑集 , 受血者的血型为()【C型题】A.等渗溶液B.等张溶液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1.0.85%质量浓度 NaCI 属于()2.2.0% 质量浓度 NaCl 属于()3.1. 9%质量浓度尿素属于()A. 血栓素 A2B.前列环素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4.有很强的促进血小板聚集和缩血管作用的是()5.有很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舒血管作用的是()A.松软的止血栓B.牢固的止血栓C.两者都是理积后D.两者都不是6.血小板聚集形成()7.纤维蛋白与血小板可形成()8.红细胞聚集形成()【X型题】1.血液的生理功能有()A.运输功能B.防御功能C.缓冲功能D.参与凝血和生理止血E.维持内环境稳态2. 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有()A.运输功能B.营养功能C.调节酸碱平衡D.凝血及防卫功能E.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3. 血浆的总渗透压()A. 大约为 7 个大气压 (1 标准大气压 =101325Pa)B. 主要由 Na+和 CI-所形成C.与 0. 85%NaCl 溶液的渗透压相等D.与 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相等E.可维持毛细血管内外的水平衡4.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时()A.血容量增加B.有效滤过压增大C.毛细血管血压升离D.组织液生成增多E.水分回流入血减少5. 红细胞的生理特性有()A.细胞膜选择通透性B.可塑变形性C.悬浮稳定性D.渗透脆性E. 与 O2结合的可逆性6. 影响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因素有()A.红细胞内的黏度B.红细胞膜的弹性C.与 O2结合与否D.与 CO2结合与否E.表面面积与体积的比值7. 影响血沉的因素有()A. 血浆球蛋白含量B. 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C.血浆白蛋白含量D.血浆胆固醇的含量E. 血浆卵磷脂的含量8. 红细胞生成所需的原料有()A. 维生素 B12B. 叶酸C.铁D.蛋白质。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习题及答案

【习题】一、名词解释1.内环境2.血细胞比容3.可塑变形性4.渗透脆性5.红细胞沉降率6.趋化性7. 血浆8. 血清9.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10. 血型11. 体液12.血液凝固二、填空题1.以细胞膜为界将体液分为_______ 和 ________ 。

血浆是_______ 活跃的部分,它可沟通各部分组织液,成为细胞与外环境间进行物质交换的_________ 。

2.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称为______ 。

3.正常成年男子的血细胞比容为_______ 女子的血细胞比容为_______ 。

在脱水时,其值_______ 贫血时,其值__________ 。

4.正常成人的全部血量约占体重的________ o5.血浆蛋白中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 ,具有免疫功能的是________ o6.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是维持_______ 与_______ 间的水平衡。

7.维持细胞内与细胞外之间水平衡的渗透压是________ 主要是由_________ 形成。

8.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313 mOsm/L静脉输入0.9 % NaCICD血细胞形态________ o9.正常人血液pH值为 ________ 。

血液pH值的相对恒定取决于所含的各种缓冲物质,在血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是________ o10.成年男子红细胞平均约为_______ ;女子平均约为_________ 这种差异主要与_________ 水平有关。

11.正常成年男子Hb的含量是_______ 女子的Hb含量是 ________ o12.红细胞的脆性越小,说明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越_________ ,越不易_____ o13.血沉的正常值男子为______ ;女子为 _________ o14.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是_______ 和_______ o15.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因素是______ 和_______ o16.离心沉淀后的抗凝血液,离心管上段是________ 下段是________ o17.胃腺壁细胞功能异常可使内因子缺乏,导致_______ 吸收障碍,可引起________ o18.高原居民红细胞数较多,是由于缺氧而导致肾脏产生_________ 曾多所致。

生理学习题——第三章血液

生理学习题——第三章血液

生理学习题——第三章血液生理学习题——第三章血液一、单选题1.血液的pH值约为A.7.15~7.25B.7.25~7.35C.7.35~7.45D.7.45~7.55E.7.55~7.65【答案】C2.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会导致A.溶血B.凝集C.凝固D.血沉加快E.出血时延长【答案】D3.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下列哪种物质形成的A.无机盐B.葡萄糖C.白蛋白D.纤维蛋白E.血细胞【答案】C4.参与生理止血的血细胞是A.红细胞B.单核细胞C.淋巴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血小板【答案】E5.50kg体重的健康人,其血量约为A.4LB.5LC.6LD.7LE.8L【答案】A6.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A.雌激素B.肾素C.甲状腺素D.生长素E.促红细胞生成素【答案】E7.肝素抗凝血的主要作用机理是A.抑制Ⅹ因子激活B.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C.促进纤维蛋白溶解D.去除Ca2+E.抑制血小板的作用【答案】B8.血浆蛋白含量降低时,引起水肿的原因是由于A.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下降D.淋巴回流量增加E.血浆晶体渗透压下降【答案】B9.A型标准血清与B型血液混合时,可引起的反应是A.红细胞叠连B.红细胞聚集C.血液凝固D.红细胞凝集E.红细胞沉淀【答案】D10.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A.红细胞膜上的受体类型B.红细胞膜上抗原的类型C.红细胞膜上凝集素的类型D.血浆中凝集原的类型E.血浆中抗体的类型【答案】B11.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发生凝集,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也发生凝集,此人血型是A.A型B.B型C.AB型D.O型E.Rh型【答案】A12.血浆中最主要的抗凝物质是A.抗凝血酶Ⅲ和肝素B.血小板3因子和ⅤC.纤维蛋白稳定因子D.Ca2+E.磷脂【答案】A13.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A.与血浆容积之比B.与血管容积之比C.与白细胞容积之比D.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E.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答案】E14.红细胞沉降率变快主要是由于A.红细胞数目增加B.红细胞脆性增加C.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加D.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加E.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答案】D15.下列血液检查正常参考值中,哪一项不正确A.男性红细胞比容为40%~50%B.凝血时间为5~10minC.白细胞数目为4.0×109/ml~10.0×109/mlD.女性血沉第1小时不超过10mmE.血量约为自身体重的7%~8%【答案】C16.人体造血的主要原料是A.铁和维生素B12B.维生素B12和叶酸C.蛋白质和钙D.蛋白质和铁E.铁、蛋白质和维生素B6【答案】D17.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A.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红细胞所凝集B.红细胞不被受血者血浆所凝集C.红细胞不发生叠连D.血浆不使受血者血浆发生凝固E.血浆不使受血者红细胞凝集【答案】B18.巨幼红细胞贫血是由于缺少A.亚铁离子B.蛋白质C.维生素B12和叶酸D.促红细胞生成素E.维生素D3【答案】C19.血液凝固后,血块收缩析出的液体是A.细胞内液B.血浆C.血清D.细胞外液E.体液【答案】C20.血液凝固的各阶段都不可缺少的是A.ⅣB.ⅧC.ⅢD.ⅫE.Ⅱ、Ⅶ、Ⅸ、Ⅹ【答案】A21.最能反映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相对值的是A.血液比重B.血液粘滞性C.血细胞比容D.血液渗透压E.血红蛋白含量【答案】C2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红细胞数量B.白细胞数量C.血浆蛋白含量D.无机盐含量E.非蛋白氮含量【答案】D23.血清与血浆的重要不同点是前者不含A.钙离子B.球蛋白C.白蛋白D.凝集素E.纤维蛋白原【答案】E24.血管损伤后,首先与其接触活化的因子是A.ⅤB.ⅨC.ⅩD.ⅪE.Ⅻ【答案】E二、问答题1.比较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不同。

研究生考试-《西医综合》-生理学-第三章 血液练习题库

研究生考试-《西医综合》-生理学-第三章 血液练习题库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是外源性(并非内源性)凝血途径的 特异性抑制剂。
[单选题] 11、肝素抗凝的主要机制是( )。 A 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B 抑制 FⅩ的激活 C 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 D 增强抗凝血酶Ⅲ活性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①肝素具有强的抗凝作用,主要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而发挥间接抗凝作用。 ②肝素还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 TFPl 而抑制凝血过程。③在缺乏抗凝血酶Ⅲ的条件下肝 素的抗凝作用很弱。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①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是促进晚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并向原红细胞分化,也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为存活因子抑制晚期红系祖细胞的凋亡而促进红细胞的生成;②EPO 还可加速幼红细胞的 增殖和血红蛋白的合成,促进网织红细胞的成熟与释放;③对早期红系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单选题] 5、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部位是( )。 A 腺垂体 B脾 C肾 D 骨髓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A 项,血红蛋白由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结合而成,血液呈现红色是因为其中含有 亚铁血红素。B 项,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 O2 和 CO2。C 项,红细胞运输 O2 的功能是靠 细胞内的血红蛋白来实现的,一旦血红蛋白逸出到血浆中,便丧失其运输 O2 的功能。D 项, 正常成年男性血红蛋白含量为 120~160g/L,女性为 110~150g/L。
[单选题] 24、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形成主要决定于血浆中的( )。 A 葡萄糖 B 尿素 C Na+和 Cl- D 氨基酸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血浆的渗透压主要来自溶解于其中的晶体物质。由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 晶体渗透压,约 80%来自 Na+和 Cl-。

生理学基础习题-第三章 血液

生理学基础习题-第三章 血液

第三章血液一、名词解释1.血细胞比容2.血浆渗透压3.血沉4.血液凝固5.血型6.交叉配血试验二、填空题1.血浆pH值的正常值范围是____,血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是___ _。

2.血浆中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____,具有免疫功能的是____。

3.血浆渗透压包括__ __和_ ___两部分。

调节红细胞内外水平衡的是___ _渗透压,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交换的是__ __渗透压。

4.红细胞主要的生理功能是__ __和_ ___,这些功能都是靠__ _实现的。

5.在临床上,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常用_ ___来表示,影响红细胞悬浮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包括__ __和__ __。

6.红细胞生成的基本原料为__ __和_ ___,成熟因子主要是__ __和__ __,红细胞的生成主要受__ _和__ __的调节7.在红细胞生成的过程中,铁缺乏可引发__ __贫血;叶酸和维生素缺乏,会引发___ _贫血。

B128.青春期后,男性的红细胞数比女性____,主要是由于__ __水平较高。

9.高原居民红细胞数较多,是由于缺氧而导致肾脏产生_ ___增多所致。

10.化脓性细菌急性感染的病人血中_ __细胞增多;在某些寄生虫感染、过敏反应时,血中的__ __细胞数目增多。

11.血小板的生理功能有_ ___和__ __。

12.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分为__ __、__ __和__ __ 三个步骤。

___。

14.人体内的抗凝物质主要有_ ___和__ __。

15.正常成人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__ __,即每千克体重有___ _,包括__ __血量和__ __血量两。

16. ABO血型系统凝集原有__ __和__ __两种,存在于红细胞膜上;凝集素有__ __和__ __两种,存在于血清当中。

17.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_ ___不被受血者的__ __所凝集。

18. Rh血型系统的凝集原中与临床关系密切的是五种,其中以凝集原的抗原性最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血液一、名词解释1.血浆 2. 血清 3.血浆晶体渗透压4等渗溶液 5.红细胞比容 6.血沉7.红细胞渗透脆性 8.生理性止血9.血液凝固 10.凝血因子11.纤维蛋白溶解 12.血型13.凝集原 14.红细胞叠连15.红细胞凝集二,填空题1.血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是———。

2.正常成年人白细胞总数的正常值是———。

中性粒细胞占——%,嗜酸性粒细胞占——%,嗜碱性粒细胞占——%,淋巴细胞占——%、单核细胞占——%。

3临床常用的等渗溶液是———和———。

4·正常人的红细胞比容,男性为———,女性为———。

5·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是———和———,成熟因子主要是———和———。

6·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可导致———贫血。

7.正常成年人红细胞数,女性为———,男性为———。

血红蛋白含量女性为———,男性为———。

8·血型是依据———凝集原的类型而定的,临床上最重要的是。

———血型系统。

9.红细胞膜含A凝集原者,其血型可能为———型或———型。

10·输血原则是———。

ABO血型系统的输受关系是———、———和———。

1 l·把红细胞放在1.9%的尿素溶液中红细胞会———。

12·调节红细胞生成的激素主要有———和———。

13-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衰老的红细胞主要被———吞噬破坏。

14.白细胞中主要通过吞噬病原菌发挥作用的是———和———,能释放组胺的是———,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的是———。

15·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包括———、———、———、———、———和———。

16·启动内源性凝血的因子为———,启动外源性凝血的因子为———。

17·正常成人血量约为自身体重的———%。

60kg体重的人的血量约为———L。

18.一次失血量在———ml以下,而不超过全身血量的———%时可无明显临床症状。

19·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成正比。

20·Rh血型系统中红细胞上有Rh因子为———,无Rh因子为———。

三、选择题(一)A型题l-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A·红细胞膜上受体的类型 B·红细胞表面凝集素的类型C·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2·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血细胞不凝集,此入血型为A.A型 B B型 c.O型 D.AB型 E.B亚型3.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A.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 B.蛋白质和铁缺乏 C.铁缺乏 D.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E.雄激素缺乏4.一个体重为60kg的人,其血量约为A.3000ml B.4800ml C.6000nd D.7000ml E.8000ml5.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A.球蛋白 B.纤维蛋白原 C.白蛋白 D.血红蛋白 E.晶体物质6.若将红细胞置于O.35%的NaCl溶液中,将会出现如下哪种现象A.红细胞叠连 B.红细胞破裂溶血 C.红细胞皱缩 D.红细胞凝集 E.血沉加快7.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是A.因子Ⅻ B.因子Ⅲ C.凝血酶原 D.Ca2+ E.PF38.红细胞沉降率变快主要是由于A.红细胞比容增大 B.红细胞比容减小 C.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 D.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E.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9.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是A.蛋白质 B.抗凝血酶Ⅲ和肝素 C.组织激活物 D激肽释放酶 E 尿激酶10.关于红细胞的生理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可塑性,可通过较细的毛细血管 B.在血浆中具有悬浮稳定性 C.具有一定的脆性,衰老时脆性减小 D.对02和cO2的通透性较大 E.尿素可自由透入红细胞11.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A.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百分比 B.在血液中占的重量百分比 c.在血浆中所占容积百分比D.与血管容量的百分比 E.在血清中所占容积百分比12.某人的红细胞在标准A型血清中出现凝集现象,而在标准B型血清中未凝集,该人的血型是A.B型 B.A型 C.0型 D.AB型 E.无法判断13.下列对白细胞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中性粒细胞可被趋化性物质吸引到炎症部位,吞噬和破坏入侵的细菌B.嗜碱性粒细胞能释放组胺,与过敏反应有关 C.嗜酸性粒细胞可通过免疫反应损伤蠕虫D.淋巴细胞是机体内的主要免疫细胞E.T淋巴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B淋巴细胞则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14.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A.7.0~7 .15 B.6.35~6. 45 C.7.35~7.45 D.7.65—7.75 E.8.35—8.4515·血浆蛋白浓度下降时,引起水肿的原因是A.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下降D.淋巴回流量增加 E.毛细血管血压下降16·我国健康成年入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A.40%一60% B.40%一50% C.50%一70% D.60%一70%E.30%一50%17·下面哪种白细胞参与体液免疫A.单核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T淋巴细胞 D.B淋巴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18·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在下列哪个器官合成A.肝 B.脾 C.肾 D.脑 E.骨髓19.纤溶系统不包括下列哪项A.纤溶酶原 B.纤溶酶 c.纤溶酶原激活物 D.纤溶抑制物 E.凝血酶原20·下列关于输血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O型血可少量、缓慢输给其他血型者 B·ABO血型相符者输血前仍需做交叉配血C·Rh阳性者可接受Rh阴性的血液 D·AB型者可少量、缓慢接受其他型血E.父母的血可直接输给子女(二)B型题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D组织液 E.血浆1.内环境是指2体液包括3.红细胞的内环境是指A.聚集 B.粘着 C.叠连 D.凝集 E.凝固4·A型血红细胞与B型血血清相遇时,红细胞发生的变化是5·组织破损时,创面上血液发生的变化是6·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差时,红细胞出现A.球蛋白 B.纤维蛋白原 C.白蛋白 D.血红蛋白 E.NaCI7·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8.构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9.与氧气运输有关的主要成分是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红细胞lO.上述细胞中吞噬能力最强的是11能释放组胺和肝素的是12.与机体免疫功能关系密切的是A.铁和蛋白质 B.内因子 C.维生素K D.维生素B12和叶酸 E.促红细胞生成素13.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是 14。

幼红细胞发育成熟的辅酶是15.促进红系祖细胞分化增殖的是(三)C型题A.血浆胶体渗透压 B.血浆晶体渗透压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1.对于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的是2.对于维持血细胞内外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的是3.与血浆白蛋白浓度密切相关的是A交叉配血实验 B.红细胞上凝集原的有元和类别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4.血型划分的依据是 5.输血时主要的依据是6.凝血功能判定的依据是A.红细胞数目 B.血红蛋白含量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7.与全血的粘滞性有关的主要是8.与血浆的粘滞性有关的主要是A.A型 B.B型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9.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也凝集,此人血型为10.某人的红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不凝集,其血清与B型血的红细胞也不凝集,此人血型为A.A凝集原 B.B凝集原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11.O型血的红细胞膜上含有的凝集原是12.AB型血的红细胞膜上含有的凝集原是13.A型血的红细胞膜上含有的凝集原是(四)x型题1.红细胞沉降率变快主要是由于A.红细胞脆性增加 B.红细胞比容减小 c.血浆白蛋白含量减少D.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 E.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多2.下列有关白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白细胞一般呈双凹圆盘形 B.细胞无核 c.无粒细胞包括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D.总数在剧烈运动时可明显升高 E.总数为(100~300)×109/L3.以下所述血液正常值,正确的是A.成年男子红细胞为(4.O~5.5)×109/L L B.成年女子红细胞为(2.6~3.61×109/L.c.成年女子血红蛋白正常值为(110~150g) 109/L D.成年男子血红蛋白正常值为120~160g/LE.成年入白细胞总数为(4.O—lO.0)×109/L4.血小板的基本生理功能有A.参与生理性止血 B.参与血液凝固 c.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D.参与物质运输E.参与免疫功能5.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的因素有A.血浆中白蛋白的含量 B.血浆与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 c.血浆ca2+浓度D.血浆O2和c02浓度 E血浆胶体渗透压6.促进红细胞成熟的因子是A.维生素B12 B.维生素K C.Fe2 D.维生素E E.叶酸7.血液的功能有A.运输功能 B.缓冲功能 c.参与机体免疫 D.参与生理止血 E.参与机体功能调节8.与血浆的主要区别是血清中A.缺乏纤维蛋白原 B.缺乏电解质 c.缺乏某些凝血因子D.缺乏激素E.缺乏葡萄糖9.下面有关中性粒细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是血液中数目最多的白细胞 B.有吞噬作用 c.对细菌产物的趋化作用敏感D.含有溶酶体 E.可产生大量免疫球蛋白10.正常人血浆中主要的抗凝物质是A.抗凝血酶Ⅲ B组织激活物 C.肝素 D.枸橼酸盐 E.因子Ⅲ11.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包括A.悬浮稳定性 B.渗透脆性 c.形态可塑性 D.膜的通透性 E.吞噬特性12.以下有关血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0型血的血清中含抗A、抗B凝集素 B.红细胞膜上含有A、B凝集原者称0型血c.B型血的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 D.红细胞膜上只含有A凝集原者称A 型血E.A型血的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13.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有A.5%葡萄糖 B.10%葡萄糖c,10%尿素 D.O.9%NaCl E.9%NaCl14.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是A.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少量输血 B.纤溶酶原被激活 c.凝血酶的激活D.纤维蛋白的生成 E.纤维蛋白的降解15.参与红细胞生成调节的重要因素有A.促红细胞生成素 B.雄性激素 C.雌激素 D.加压素 E.肾上腺素16.促凝因素有A.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温度 B在一定范围内降低温度c.增加表面粗糙度 D.向血液中加草酸盐E.注射肝素17.B型Rh阳性人的血液,可输给A.A型Rh阴性血的人 B.B型Rh阳性血的人 c.A型Rh阴性血的人D.AB型Rh阳性血的人 E.0型Rh阳性血的入18.下列交叉配血试验结果的判定与应用,正确的是A.主侧不凝,次侧凝,可缓慢、少量输血 B.主侧有凝集反应,不能输血c.主侧、次侧均无凝集反应,可以输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