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感恩教育教学论文
谈学生的感恩教育论文(2)

谈学生的感恩教育论文(2)谈学生的感恩教育论文篇二《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摘要:感恩是社会的美德,是做人的道德底线。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如何教育学生学会感恩?本文从教育学生基本的感恩、培养学生的几种意识两上方面去探究。
关键词:教育学生;感恩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家长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
现代教育强调让孩子们“张扬个性,自主成长”,但这绝不是让孩子们自觉成长,过于强调个性的凸显而忘本,容易使孩子们失去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为所欲为。
很多孩子在大把大把的浪费时,早已经忘却了“粒粒皆辛苦”,把父母为之的付出看得理所当然,他们记得住自己的明星、偶像,却记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他们知道麦当劳、肯德基价格却不知父母的疾苦。
目前,应试教育使学校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品德、修养等的引导和教育。
所谓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德育为首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评价学生时,往往只注重学习成绩,情感教育变得微不足道,这些都使学生的价值取向受到影响。
教育出来的孩子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这样的教育真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教育学生基本的感恩我们的教育不仅要教我们的孩子如何学习,怎样学习,更要教孩子如何做人,怎样学会感恩。
我们的感恩教育不要好高务远,要从诸如教育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等不起眼的实在小事做起,着重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掘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
(一)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育学生要对自己的父母感恩,因为父母不仅赐予自己生命,更把自己养育成人。
父母起早摸黑挣钱供养自己读书,把自己养大成人,非常不容易。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消费观,适当消费。
浅谈小学生感恩教育

浅谈小学生感恩教育小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感恩教育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感恩教育可以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激别人,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首先,感恩教育可以让孩子学会感激别人。
孩子通常并不懂得感激别人的心情,常常觉得理所当然,不知道付出的劳动和心血。
但是,如果从小灌输感恩的理念,让孩子懂得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情、朋友的帮助之意,就会让孩子具有一种感激之心,也会更加珍惜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成为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其次,感恩教育可以让孩子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
在现代社会,物质财富流动,许多孩子对于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往往视而不见。
但是,如果让孩子懂得感恩,学会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他们就会对自己的家庭和学校心存感激之情,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生活。
这不仅会让孩子变得有自尊、自信,还能避免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变得贪婪、冷漠。
再次,感恩教育可以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
感恩教育是一种优秀的美德和教育模式,可以让孩子从小学会对他人包容、关注和照顾等优秀品德,从而真正做到善良、有爱心的人。
这些品德和价值观都是成人后的社会实践中不能忽视的重要素质,所以感恩教育的价值是不可小觑的。
最后,感恩教育可以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感恩教育是一种激发人们内心感恩之情的方式,让孩子从小就懂得知恩图报、感恩必行,降低情感不良和心理障碍的风险。
一旦孩子转化为感恩的心理状态,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也会得到积极的加强,从而更加健康、积极地面对生活。
总之,感恩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在小学阶段更是必不可少的。
父母和老师要带领孩子从小学会感恩,从身边的一切小事入手,让孩子懂得感激别人、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以及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让孩子从小学会感恩,不仅使他们更加善良、有爱心,也有助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
小学生感恩教育论文

小学生感恩教育论文第一篇:小学生感恩教育论文小学生感恩教育论文:小学阶段实施感恩教育浅探“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
”中国的感恩文化源远流长,“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古训更是代代相传。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起码的修养,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是人之常情。
一、小学阶段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我国社会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各种思潮不断涌入,各种道德价值观念激烈碰撞,导致部分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
此外,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多年,许多家长给予孩子过度的物质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溺爱,导致孩子形成自私自利、知恩不报甚至恩将仇报的不良品行,他们在校轻视同学情、师生情,在家漠视亲情,在社会蔑视公德。
感恩教育是以一种合乎人类情感的方式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可使人类逐渐疏离的情感重新焕发生机,因此对小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小学感恩教育的实施是德育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当前,感恩教育已经成为小学德育课程的基本内容之一,在新的德育课程设置的德目中,如: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等,都蕴含了丰富的感恩教育内容——要求学生拥有对父母、对他人、对自然、对一切生命的感恩情怀。
要达此目的,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感恩教育。
2.感恩教育是弘扬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手段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感恩与报恩的民族,但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感恩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甚至出现了巨大的文化断层。
面对蜂拥而至的现代文明,人们对物质欲望无限追求,更显露出我们在传统道德传承上的缺失。
感恩教育是弥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裂痕的工具,是弘扬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
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感恩教育的内容与形式也要与时俱进。
小学生感恩教育论文小学阶段实施感恩教育浅探

小学生感恩教育论文小学阶段实施感恩教育浅探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小学生感恩教育论文:小学阶段实施感恩教育浅探“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激。
”中国的感恩文化源远流长,“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古训更是代代相传。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人的基本品德。
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起码的修养,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是人之常情。
一、小学阶段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我国社会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的新时期,各种思潮不断涌入,各种道德价值观念激烈碰撞,导致部分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出现明显的下滑趋势。
此外,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多年,许多家长给予孩子过度的物质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溺爱,导致孩子形成自私自利、知恩不报甚至恩将仇报的不良品行,他们在校轻视同学情、师生情,在家漠视亲情,在社会蔑视公德。
感恩教育是以一种合乎人类情感的方式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可使人类逐渐疏离的情感重新焕发生机,因此对小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1.小学感恩教育的实施是德育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当前,感恩教育已经成为小学德育课程的基本内容之一,在新的德育课程设置的德目中,如:热爱生命,自尊自信,乐观向上,意志坚强;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等,都蕴含了丰富的感恩教育内容——要求学生拥有对父母、对他人、对自然、对一切生命的感恩情怀。
要达此目的,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感恩教育。
2.感恩教育是弘扬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手段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重视感恩与报恩的民族,但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感恩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甚至出现了巨大的文化断层。
面对蜂拥而至的现代文明,人们对物质欲望无限追求,更显露出我们在传统道德传承上的缺失。
感恩教育是弥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裂痕的工具,是弘扬我国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
浅谈小学生感恩教育

浅谈小学生感恩教育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段时间内,必须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关爱、家庭成员的关心,以及教师的辛勤培育。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强化学生的感恩体验,升华学生的感恩认知。
感恩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小学生的爱心、责任心。
感恩的形式不是单一的,可以是物质的感恩,也可以是精神的感恩。
小学生感恩教育感恩意识感恩体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已经进入了独生子女时代。
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成长过程顺风顺水,以至于他们养成了任性、依赖、爱发脾气等坏习惯。
他们只懂索取,不懂奉献;只懂受惠,不懂感恩;只懂被爱,不懂关爱别人。
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自私和冷漠。
加强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已是学校德育的重中之重。
作为学校少先大队辅导员,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1、营造感恩教育氛围,提高学生感恩意识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发挥其在感恩教育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如:电子屏、墙壁等,给学生创造一种耳濡目染,随时随地渗透感恩心理教育的文化氛围。
激发孩子们了解感恩的心理欲望,促进学生感激心理的形成。
2、召开主题队会,提高学生对感恩的认识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常会遇到值得纪念的、有教育意义的节日,仔细分析可以看出,大多数节日都有明确的主题,教育内涵深刻,可作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好时机。
可以在特定日子,如教师节、重阳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来临之际,举行大型的感恩活动:教唱感恩歌曲,组织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出版感恩作文的校报等。
在母亲节那天,我们组织了“记住父母生日”的主题活动,在事先布置的情况下,让全班学生逐一说出父母的生日。
结果绝大多数学生说不上来。
然后,请能记住父母生日的学生谈对父母的感情,再请没记住父母生日的学生谈此时的心情。
这个活动亲情教育的效果相当不错。
小学感恩教育论文

小学感恩教育论文(2)推荐文章小学教育中的感恩教育论文热度:小学感恩教育探究论文热度:小学感恩教育浅析论文热度:小学感恩教育论文2000字热度:小学生关于祖国是我家的主题征文热度:小学感恩教育论文篇二《例谈小学生的感恩教育》摘要:感恩教育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是知恩、报恩。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关键词:学生管理感恩教育人文教育学会感恩是优良的道德品质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学会懂得感恩,能化解心中的烦恼与仇恨,使亲情在感恩中得到升华。
拥有感恩的良好道德品质,能够让人懂得“知恩图报”,以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爱自己的每一个人。
作为教育局机关主管德育的教师,通过一年来组织的各项德育活动,我亲身感受到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回想起一次偶然带班的经历,我与学生之间发生的教育故事,不禁提笔记起,希望能给所有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一点点启发或感触,真正认识到应抓住每一次教育契机,适时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案例概述我校一名班主任请了一个月的病假,让我临时带班。
下午放学我布置了一份实践作业:为父母做一件事情,然后把事情的经过和感受写下来。
第二天早上,课代表拿着学生的作业兴高采烈地来到我的办公室,他告诉我,同学们的作业完成得很好,早上还在班里兴奋地交流着,全班只有王某某一个人没有交作业。
带班老师的第一份作业就不完成,胆子够大的了。
翻开家长电话簿,毫不犹豫地拿起电话拨通了电话号码,接电话的是王某某的父亲,我把孩子没完成作业的事如实地告诉了他,他听后表示一定会配合老师,让孩子认真地完成作业。
我一听心里暗暗高兴,看来和家长沟通还是有效的办法呀。
第二天一到学校,我就迫不及待地回到班级想看看他的作业写得如何。
当我走到他面前的时候我惊呆了,王某某的脸上竟出现了五个红红的手指印。
浅谈小学生感恩教育

浅谈小学生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心灵健康、向上向善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当今社会,物质生活丰富、社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孩子们普遍存在着缺乏感恩之心、自私自利、消极懒惰等问题。
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优秀品质,还能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人际关系能力。
本文将从小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方式和方法、实施途径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学生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他们的心灵世界尚未完全成熟,缺乏独立思考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在这一阶段,进行感恩教育尤为重要。
感恩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尊重和珍惜,可以培养出学生的感恩之心、感恩之德,使他们发展出谦虚、懂得感恩的品质。
感恩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
感恩的心态能够减轻负面情绪,缓解压力,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感恩教育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人际关系。
学会感恩能够使学生更加关心周围的人,更加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加与他人的情感交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教育方式和方法1.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小学生感恩教育的首要环节。
老师们可以通过讲故事、看影视片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他人的善意、爱心,向他人表达感激之情,树立感恩意识。
2.行为示范老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行为榜样。
教师要主动去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他人的关怀和爱意。
3.感恩活动学校可以组织一些感恩活动,例如在节日或者特殊纪念日为老师、家长、义工等特别的人举行感恩活动,让学生们通过实际的行动来表达感激之情。
4.艺术教育通过音乐、绘画、手工等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感恩之情,从而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
1.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最早的社会环境,也是最重要的感恩教育阵地。
家长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引导孩子懂得感恩。
带孩子去看望年迈的老人,让孩子亲身感受老人们的孤独和需要关爱。
浅谈小学生感恩教育

浅谈小学生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指培养学生树立感恩之心,培养学生感恩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真正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拥有的一切。
在小学生阶段,感恩教育尤为重要,因为这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他们感恩之心,将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进行感恩教育呢?接下来,我们来浅谈一下小学生感恩教育。
家庭是感恩教育的第一步。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孩子懂得感恩。
父母可以向孩子展示感恩的态度,当孩子得到礼物或者得到别人的帮助时,父母要及时提醒孩子要说“谢谢”。
当父母得到他人的帮助时,也要向孩子表示感谢,让孩子明白感恩的重要性。
父母还可以跟孩子一起做一些志愿者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懂得帮助他人的重要性,明白得到他人帮助时应当怀着感恩的心。
学校教育也是感恩教育的关键环节。
在学校教育中,老师需要通过课堂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教授一些感恩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作为人应该怀着感恩的心。
老师也可以在日常的说学校文化建设中加入感恩教育元素,比如举办一些感恩主题的活动,组织学生去爱心院所探望孩子,或者参与一些公益活动等。
这些活动将有助于增强学生感恩之心,让他们懂得珍惜和感恩。
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感恩教育的主题班会,让学生从中受益。
在班会上,可以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恩故事,让他们学会感悟和珍惜。
也可以邀请一些社会爱心人士或者感恩教育专家来为学生讲解感恩故事,让学生从中受到感染。
社会也应当积极参与小学生的感恩教育。
社会上应该加大对感恩教育的宣传力度,提倡社会各界关注孩子的感恩教育,让感恩教育成为社会风气,从而推动学校和家庭更好地进行感恩教育。
社会上也可以组织一些感恩教育的培训活动,提供更多的感恩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家长和老师能够参与进来,共同为小学生的感恩教育出一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生感恩教育教学论文教会学生感恩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学校应该要引起重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感恩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生感恩教育论文篇一:《小学生感恩教育实施方略探究》摘要: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传统美德。
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
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也将变得更加有意义。
然而学生的感恩心具备现状并不乐观甚至令人担忧,尤其是对于小学生,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就是这个阶段养成的,这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因此,本文从学校教育入手,通过结合学科教学,与家长配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等三个方面来进行感恩教育。
关键词:感恩教育小学生和谐一、小学感恩教育的研究意义通过对学生感恩教育与培养的研究,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懂得心存感激和知恩图报。
树立感恩情怀,怀有感激之心去对待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自己的人。
学会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自然,爱社会,使学生的感恩情怀内化为良好的品德,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建设和谐社会同样需要感恩教育。
对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只有每个人从小就接受感恩教育,为感恩情感的养成、感恩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使个人成为和谐的个人,进而构建和谐家庭。
须知,人与动物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人有一个内在的、具备丰富潜能的心灵世界,而感恩教育正是充实学生心灵世界、提升学生人格修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小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原因(一)家庭方面小学生感恩情感比较丰富,觉得帮助别人与被别人帮助会有发自心底的感动与快乐。
说明也平时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
但感恩父母的行为较缺失也是由于大部分学生从小娇生惯养,受到过多的呵护和关爱,造成了孩子依赖心太强和寄生思想,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认为父母的付出都是天经地义的,从不会萌生任何感激之情。
因此,造成了许多青少年身上出现了教育问题和心理问题,如缺乏对他人的尊重与理解,缺乏对父母的孝顺,对别人呈现得较为冷漠。
反而认为所有的人对自已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
(二)学校方面由表4可知,只有10%的学生经常随手乱扔垃圾,大部分的学生会积极爱护校园一草一木。
这说明目前学校在针对小学生在保护环境、感恩自然方面的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由表3可知,学生自尊心理较强,这跟平时教师的课堂教育是分不开的。
有些教师因为平时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学生的叛逆心理就会凸显。
长期以往学校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老师表现出不尊重的行为。
学校应该是学生全面发展和道德品质培养的主要场所,一旦学校没有给予学生感恩教育足够的重视,过度关注个体智力发展,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学生智力的发展中,道德教育缺乏时效性,那么,学生感恩意识将会严重缺失。
(三)社会方面教育与社会是紧密相连的、相互影响的。
道德品质的教育离不开社会大环境的支持与协助。
因此,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社会大环境也要负有一定的责任。
实际上,感恩教育是一个关系社会和谐的系统工程,家庭、学校、社会三大方面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各方应携手全力支持构建德育环境,让感恩教育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走进学校生活,走进每一个孩子的心坎里。
三、小学感恩教育的实施方略(一)感恩教育活动活动主题分类1.感恩大自然,乐于实践(1)组织学生观看万泉河,在河边进行野炊活动,让学生回归大自然的怀抱。
(2)植树节组织学生进行植树活动。
(3)给野生动物小鸟做窝,买鱼苗放鱼苗活动。
(4)为西部治沙活动捐款等。
2.感恩社会,帮助他人(1)结合“五一”、“十一”长假,同学们纷纷走进了社区、幼儿园、敬老院和福利院,开展小队活动,让同学们从学校走入社会这所大课堂,并在其中学会求知、学会感恩、学会做人。
(2)结合“六一”国际儿童节,学校举行义卖旧书本、红领巾活动,义卖所得全部纳入学校爱心基金,用于帮助身边困难的伙伴,使同学们在奉献自我中学会感恩社会,帮助他人。
(3)每周一,利用升旗仪式作题为《学会感恩,做真正快乐的人》的国旗下讲话。
(4)不乱闯红绿灯,义务参加公路执行员活动。
(5)自己绘画宣传参加公益活动,绿色出行,节约用水等。
(6)拟发给家长的一封信《学会感恩从我做起》。
3.感恩父母,学会回报(1)结合母亲节、父亲节,少先队向全体学生发出倡议,号召全体同学设计一份感恩活动方案,并付诸实践。
(2)自己动手,给妈妈准备制作一件小礼物,送上对妈妈的祝福。
(3)了解父母的生日和爱好,问问父母有什么心愿,陪父母一起做一件家务。
(4)以“学会感恩”为主题开展征文和板报评比,在校园网上进行交流展示。
4.学习先烈,感恩生活(1)每周四的红领巾广播台播放革命烈士故事,缅怀革命烈士。
(2)少先队大队部在各中队推荐的基础上,举行“珍爱生命——感恩幸福生活”的演讲比赛。
(3)义务给烈士家属打扫卫生,定期访问烈士家属。
(4)给比自己小的孩子讲授烈士故事,传承烈士精神。
5.学会感恩,收获快乐(1)以中队为主体,开展“让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主题活动。
(2)各中队出一期感恩教育专题板报,学校将组织进行评比。
(3)看一部感恩的电视片。
(4)音乐课上学唱一首感恩歌曲,如:《感恩的心》、《父亲》《母亲》、《烛光里的妈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朋友》、《懂你》等。
(5)美术课上画一幅感恩的画——心中最想感恩的人或物。
(6)利用社会课了解西方的感恩节、并知道我国“母亲节、父亲节”的由来。
(7)语文课围绕“感恩教育” 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
(8)在母亲节、父亲节当天,组织学生参与“学会感恩,祝福父母”活动,让孩子的感恩祝福感动每一个家长让每个孩子在学会感恩中成长。
参考文献:[1]于新建.素质教育探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2]刘建岭.感戴: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D].河南大学,2005.[3]庄端.感恩教育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探讨[N].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6(12).小学生感恩教育论文篇二:《小学生感恩教育之我见》摘要:感恩教育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它与和谐校园建设有紧密的联系,没有良好的感恩教育,就没有持久和谐的校园。
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让学生学会知恩图报,感谢父母生养之恩,感谢师长教导之恩,感谢他人帮助之恩,感谢祖国养育之恩,从而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建立良好校风,是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感恩;教育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如今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被家庭视为掌上明珠,许多家长对孩子的物质要求"有求必应",导致很多孩子认为长辈的付出理所当然,感恩意识淡薄。
因此重视感恩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良好习惯,重树传统美德,对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实现育人目标尤为重要,也很有必要。
1.目前学校感恩教育的现状1.1由于当前升学的激烈竞争和家长认识上的偏差,造成学校和家长重"智"轻"德"。
目前,一些学校和家长认为感恩教育是小事,以学习成绩和学习分数来代替感恩教育,致使很多学生连最起码的感恩都不懂。
1.2重知轻行。
在具体的德育实施的过程中,往往是在理想性的道德发展境界方面的要求多,而行为养成强调得少;空泛的大道理讲得多,而操作的技能、技巧讲得少;道德知识传授多,行为训练少。
1.3重内轻外。
一些学校只重视学校范围内的感恩教育,而忽视家庭和社会的感恩教育,没有将感恩教育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中去,使得一些学生在家庭、社会中的感恩行为表现欠佳,校内校外判若两人。
2.开展感恩教育的前提:定性感恩教育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是一种道德良性互动的润滑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
我们说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对于个体,不仅是道德教育,也是人生观、世界观、理想的教育。
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通过强有力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感恩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知恩教育,就是塑造健全人格的教育。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感恩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更需要感恩教育。
3.感恩教育从小事做起学生的品德往往是通过言行加以体现。
感恩教育,要回归现实生活,首先要让小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爱护身边的人做起,在生活的实践中感恩。
为此,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勇于实践,真诚地去报答身边的人。
3.1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哀哀父母,生我够劳",天大地大不如父母之恩大,要教育小学生对自己的父母感恩。
因为父母不仅赐予我们生命,更把我们养育成人。
感激父母是最起码的要求,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老师、爱同学、爱社会?教育小学生报答父母之恩,可从下面小事做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独立自理的好习惯,让父母省心;在双休日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扫地、叠被、洗碗、拖地板、烧饭、做菜等;自觉完成作业,努力学习,不让父母操心;适逢母亲节、父亲节,给父母过节,向父母说一声谢谢,道一声辛苦了,或为父母送上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礼物,让父母享受一份感动。
3.2感谢教师的培育之恩。
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是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
正是教师们春风化雨式的教育解开了小学生成长路上的心结。
因此,学生要学会对自己的老师感恩,因为老师教给了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是我们人生路上的领路人。
3.3感谢他人的帮助之恩。
同学是孩子们心中最纯也是最真的朋友,这是因为同学不仅在每一个人的人生旅途中陪伴着自己度过了十多个春夏秋冬,更是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相互安慰的好伙伴。
朝夕相处,心有感激,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感谢同学,学会表达对同学的感谢之情。
3.4感谢社会的关爱之恩。
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学生,不断地接受着祖国、社会、个人的关心和帮助,为此,我们不仅要把学生培养为有个性的人,还要把学生培养为社会人、为他人有贡献的人,教育学生爱社会、爱祖国、爱人类,培养学生博大的胸怀。
4.注意教育策略,提升教育效果4.1充分挖掘感恩教育资源。
①利用有特殊意义的重大节日,集中开展感恩教育,如三八节、母亲节、教师节、清明节等。
②用先进典型和身边可亲可学的楷模,广泛深入开展活动。
③发挥教师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让教师以身作则成为学生感恩的榜样。
④重视学校与家庭的统一协调,及时与家长沟通和交流,从而形成教育合力。
4.2以少队部为龙头,以课堂、校园为主阵地,以班主任、家长为主力军,以科任老师为同盟军,以上题班队会等为主要形式,开展系列教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