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小学语文 一年级下册:咕咚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20《咕咚》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20《咕咚》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听说认读课文中的生字词“咕咚”。
2.能够听懂课文内容并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3.能够感受小鸭子的动作、声音,并模仿进行表演。
二、教学重点1.教学课文中的生字词“咕咚”。
2.听懂课文内容并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三、教学内容《咕咚》咕咚,咕咚,小鸭子走啊走,转啊转,不知道去哪儿。
探头,探头,看看,鸭妈妈在河边,田字桥上的果儿多好玩!小鸭子喜欢咿咿啊啊地叫,鸭妈妈踏踏地走,转啊转,一不小心咕嚒跌到大坑!咚嚏,咚嚏,妈妈听见了,快跑,快跑,追啊追,脚伸啊伸,鸭妈妈抱住了咕嚏,抚摸着小鸭子——“咿咿,我的好孩子!”四、教学过程1. 情感导入老师播放小鸭子咕咚的叫声,让学生模仿一下,讨论一下小鸭子的生活习性,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 教学生字词教师向学生介绍生字词“咕咚”的含义,让学生重复多次,掌握读音。
3. 教学课文教师读课文,让学生跟读,重点解释生字词和生词的意思。
然后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感受不同语气。
4. 情感体验教师带领学生模仿小鸭子的咕咚叫声,并辅助学生进行故事情节表演,体验小鸭子与妈妈的亲情。
5. 课文分析学生一起分析课文中的情节,理解小鸭子迷路后妈妈的关心,感受母子之间的爱。
6. 小结复习教师让学生复述课文,重点复述生字词的意思,并加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并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2.与家长讨论故事中表现的亲情,写下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生字词“咕咚”的意思,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亲子关系的展示,增强了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在后续的教学中,应继续巩固生字词的认读,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感体验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咕咚》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师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七、课后反馈请老师对本节课教学效果和学生反应进行评估,并做出调整和改进。
部编版小学语文1下20咕咚

20.咕咚
7.写笔顺。
家:
《咕咚》课堂教学片段
看图,精读课文
师:读第一自然段,问:咕咚指的是什么?
生:咕咚指的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老师相机出示木瓜图片)
师: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怎么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木瓜熟了,很大很重;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体现声音的响、重。
师:(出示课文插图)这是一只怎样的兔子?你从哪出看出来?
生:慌张、害怕。
(引导学生观察兔子的表情、动作)
师:课文中用哪个词写了兔子逃跑的样子?(词卡出示)
生:拔腿就跑。
师:生活中,你在什么时候也会拔腿就跑?那个时候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生讨论并发言)
师:下面我们来进行故事表演。
(老师扮演猴子,带上猴子头饰)小兔,小兔,你为什么跑得那么快呀?
(引导生读好兔子的话,个别读,齐读)
师:小猴子会怎么做?他说了什么?(把小猴子说的话描红)
生: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
他一边跑一边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师:还有谁也跟着跑起来了?介绍介绍它们的样子。
生:还有狐狸、山羊、小鹿、大象。
(指名生自由描述这些动物的样子)
师:(出示兔子、小猴子和大伙儿叫喊的话。
)每个动物都喊着不同的话,现在请大家读一读,想想这些话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
(指名生回答)
生:我知道了“凡是得讲根据,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盲目地下结论”的道理。
师:说的很好,这位同学说的是这篇课文的主旨,同学们都记住了吧!。
部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咕咚》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形象有趣、富有悬念的东西最能吸引其注意力,我通过播放咕咚声,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声音?接着板书:咕咚。
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呢?(“咕咚”是谁发出的声音呢?围绕“咕咚”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学生带着这些疑问开启学习之旅。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根据低年级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图文结合,借助图画复述课文,讲故事,进行角色表演,训练层层递进,要求逐步提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借助图画阅读”的方法。
同时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联系实际想象说话,师生互动,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附:助学三单及评价量表
《咕咚》课前预习单
一、对号入座,读一读选一选。
怕吓都羊跟家跟有一个木瓜掉进湖里,“咕咚”!兔子了一跳,撒腿就跑。
大伙着跑起来。
狐狸呀,山啊,小鹿哇,一个
着一个……大一边跑一边叫:“好害啊,咕咚来啦!”
《咕咚》课中共学单
我是小小魔术师。
(组词)
下古白羊吓咕怕丰
课文整体梳理。
《咕咚》是一篇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
重点段落品析。
小猴子一听,就跟着跑起来。
他一边
..跑一边
..大叫:“不好啦,不好啦,‘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1.用文中加点词语写一句话。
一边……一边……:。
2.说一说:‘咕咚’是什么?
三、想想,你最喜欢故事里的谁?
为什
么?。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关于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咕咚》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告知我们这样一个深入的道理: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下面作者为大家带来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欢迎大家参考浏览,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咕咚》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抓重点词句,品析感悟课文中动物们的不同表现,能大致体会“遇到任何事情,要动脑筋想想,多问几个为何,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不要盲目地跟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学重点:重点是弄明白“咕咚”究竟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随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解。
教学难点:难点是知道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当盲目地随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何,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进程:一、激趣揭题师:小朋友们,如果将一块小石子投进装满水的水桶里,会发出什么声音?(咚、咕咚)正是这声音,曾经吓坏了森林中中的一群动物呢!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
板书课题《咕咚》,齐读。
二、整体感知1、请大声朗诵课文,要求:第一次读课文,能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尽量做到通顺。
第二次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咕咚”是指什么?故事中显现了哪些动物,请用“—”划出来。
2、交换反馈a、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指名回答第2个问题三、品读课文(图文结合)(一)、出示第一幅图,说说图意。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课文哪两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拿起笔,划出小兔当时心里很惧怕的词句。
2、反馈交换。
知道“拔腿就跑”。
你有过拔腿就跑的经历吗?(师讲述自己的经历,生回想自己的生活经历)小兔为何拔腿就跑呢?可见这“咕咚”声实在是大的吓人,所以它一边跑,一边叫。
一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咕咚》PPT课件部编版

哈哈
叽叽
呱呱
ɡū dōnɡ
咕咚
木瓜熟了。 一个木瓜从高 高的树上掉进 湖里,咕咚!
shú
熟
部首:灬
带有四点底的字, 一般和火有关系。
煮熟
例如:蒸、煮、烹
diào
掉
掉下
部首:扌
带有提手旁的字, 大部分都是跟手有关系
例如:打、拍、抬
lù
鹿
小鹿
táo mìng
逃命
性命有危险,赶快逃
gū
shú dià
xià
lù
咕咚 dōng 熟 掉o 吓 鹿
táo mìng xiàng lán lǐng yě
逃命象 拦 领野
咕咚 掉进 可怕 吓人 跟着 熟了 逃命 领着 野牛 大象 拦住 小鹿
自由朗读课文
动脑想
巧手填儿歌
不跟跑 小兔子,真胆小,听见“咕咚”(
跟着跑 小狐狸、小猴子、小鹿山羊(
xiànɡ 2.接读课文,思考:文中说这是一首怎样的诗呢?分别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1、埋木匣 5、指名用自己喜欢的音调和节凑读一读这一词语。 身段
大象气象象牙象形 三②2稚学通 3沉第依(过白 出61板3二四五6白⑵二⑶3识徐理《 的谦④((醒、 、 、 、 、 、、你、拙生过默二然1渡这示块、、,鹤读、思和虎解孔时虚现分齐3、) )我通学导读假复 认 给 : 甲 多不 段 : : 个: 一 教 课 书 , 课 初 考 优 是 体 子候 的 在 组 ) 蒙们仔过生出了如在习为一幼:种 语。依同道 :学堂写嗜文读:美上会拜 ,精你朗我:要细学:课这你清《木定稚民形 :旧学理 链过小指好,课课生海为师 孔神可读们是学读习谈题课是水晚匣的笨族式 不。们, 接程结导,标文文动市什》 子。以班一后习读本一:文一湖上什时拙小, 说,课 旧镜出,讲的一么是 已给齐起鼻安这课谈,个里的么间。学了 话科下 知匣自理了语个说关 经这读读音培句,本你导有样,有解 。利, ,,然清一言普这于 是首第。“—太的,你节想游一?让哪春 亚请 导望段顺件来通种孔 远诗2—阳什 这 从 课 对 , 只自科学些雨的同入哨。序什向的沉子近起那”么里中学安领两然》利生民的 故学 新,。么大默谦 闻个—雪?用懂习培着只段亚自族特 事们 课清事家是虚 名名—白的得的说你站;的学的点 让阅 澄?介可求 的字。的最了感些的着一木。学和 我读 把绍贵学 学了许蓑多一悟什旅钓二匣生作 们园 不一的的 者吧多毛的个。么游鱼小究?用 懂地 懂下。故 了?年,是什?团,组竟。 得七 的这事 ,来那哪么正整读有准 了中 句一。 但,全个道走个第什备 时的 子神在 是他身字理在的3么纸 间成 做奇这 他利 的、??青田奥和 在语 上,个 还用流4岛便自妙画 变故 记壮故 孜线—夏成然呢笔 ,事 号观事 孜型—天了段?。 周。的里 不结“走刻的一;围幻, 倦构遍舟海幅三的景作 地,了求滩嵌、一吗者 努—剑上在四切?描 力—”,琉,小都写 求,这璃想组在了 上带时框想读发孔 进来远里,第生子 。了处的你5变去 在方自出画会化拜 设便然现面对,见 计。段了,他处老 上人)难田说理子 这们得的些问, 节都一大什题让 课说见小么的老 时他的好?方子 要的海 像法 成注一市是也为 意颗蜃有在他 引心楼心变的 导像的人,老 学“—景为可师 生—象白是的 从”,鹭。,故 孔你设有事 子能计一。 的用出个在 言本的大孔 行课镜人子 中所匣却去 学学。不拜 习的明师 其知 天象 师:是啊,闷热的夏日里,窗口动听的琴声仍不断,难怪作者会边走边想像边钦佩这弹琴人。是谁又让天高气爽的秋日更加恬静呢?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 咕咚》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 咕咚》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咕咚的意义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通过描述咕咚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引导学生体会故事中的情感体验,懂得尊重帮助他人。
教学重点: 1. 掌握咕咚的故事内容。
2. 学会使用简单的语言描绘咕咚的形象。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 1. 让学生理解咕咚的人物形象与情感。
2.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通过描述来感知咕咚的特征。
教学过程: 1. 导入: 播放咕咚故事动画片段,让学生对故事背景有一个初步了解。
2. 学习: 逐段讲解咕咚故事内容,让学生听懂并跟读故事。
3. 练习: 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描述自己对咕咚的理解与感受,分享给全班。
4. 拓展: 让学生自由创作一段关于咕咚的小故事,鼓励发挥想象力。
5. 总结: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咕咚故事中的道理和情感,鼓励学生彼此分享心得。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学会了咕咚的故事,也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同时,教师也能通过学生的表现了解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
思考问题: 1. 你认为对咕咚故事的理解有助于你的成长吗? 2. 在描述咕咚的时候,你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解决的? 3. 你认为故事中的咕咚能够教给你什么重要的道理?延伸活动: 1. 给学生分发咕咚的图片,让他们根据描述重新设计咕咚的形象。
2. 鼓励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咕咚小故事,展示给其他同学分享。
教学评价:在本次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清晰,对咕咚故事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均有所提升。
在练习环节中,学生之间产生了很多有趣的想法和讨论,展示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上述活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情感认知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听取同学的分享,可以看出学生对咕咚故事的理解有了不同程度的深入,促进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和人际交往能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咕咚》语文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咕咚》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词语。
2.熟练朗读课文,感受语言韵味。
3.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
2.进行适当的课文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词语和句子,如“喧哗”、“昆虫”的概念。
2.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问题的讨论,提升理解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咕咚》2.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课件、录音机等3.教学环境:整洁、安静的教学环境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文导读1.课堂环境创设(5分钟):营造安静、温馨的课堂氛围。
2.温故知新(10分钟):复习前几课的内容,为新课做铺垫。
3.课文导读(15分钟):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词词语,引导学生朗读。
第二课时:课文学习1.课文朗读(10分钟):让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并指导发音。
2.课文分析(15分钟):分析课文结构,讲解生词词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3.句型练习(10分钟):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型进行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第三课时:课文理解1.课文填空(15分钟):布置填空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课文讨论(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和人物形象。
3.课文表演(10分钟):学生分组表演课文片段,展示学习成果。
第四课时:课文拓展1.同义词搭配(15分钟):引导学生探讨课文中的同义词搭配,拓展词汇量。
2.课外拓展(20分钟):推荐相关阅读,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思考。
3.总结反思(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上相关练习题。
2.思考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并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3.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或图片,并做简单介绍。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材分析及相关素材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材分析及相关素材【教材分析】《咕咚》是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第2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民间故事。
课文讲的是一只小兔偶然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提出质疑,大家去看了才明白:“咕咚”原来是成熟的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
这个故事告诉大家: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筋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跟从。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木瓜蔷薇科木瓜属,灌木或小乔木,高达5-10米,叶片椭圆卵形或椭圆长圆形,稀倒卵形,长5-8厘米,宽3.5-5.5厘米,叶柄长5-10毫米,微被柔毛,有腺齿;果实长椭圆形,长10-15厘米,暗黄色,木质,味芳香,果梗短。
花期4月,果期9-10月。
产山东、陕西、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广西。
习见栽培供观赏,果实味涩,水煮或浸渍糖液中供食用,入药有解酒、去痰、顺气、止痢之效。
果皮干燥后仍光滑,不皱缩,故有光皮木瓜之称。
木材坚硬可作床柱用。
另有一原产南美洲的物种"番木瓜"十七世纪传入我国,如今已成为大众化水果,也常被简称为“木瓜”(见词条“番木瓜”),此处只表述中国传统的“木瓜”。
【其他资料】关于不盲从,信念坚定的名言1.“骄傲”两个字我有点怀疑。
凡是有点干劲的,有点能力的,他总是相信自己,是有点主见的人。
越有主见的人,越有自信。
这个并不坏。
真是有点骄傲,如果放到适当岗位,他自己就会谦虚起来,要不然他就混不下去。
------邓小平2.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居里夫人3.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
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
------徐特立4.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
------高尔基5.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成就不会超过他的信念。
6.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咕咚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2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咕、咚”等12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4.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判断。
5.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记字形或大胆猜测字义。】
【设计意图:“家”“都”和“象”两个字撇画较多,要注意观察各自起笔的位置和行笔的方向。养成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
【设计意图:本课要求写的字,可以和熟字组成常用的词语,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读读写写。】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看拼音,写词语。
bú pà xià rén ɡēn zhe jiā lǐ dà xiànɡ
吓、怕、跟、家、羊、象、都
2.指导观察生字特点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家、象、都”的笔顺和书写。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家”上下结构,上短下长,宝盖头位于上半格中。第四笔短横紧跟宝盖头,位于上半格。左边三个撇有长短,间距匀称。最后两笔撇收捺放。
“象”独体字结构上收下放,一捺最舒展。重心要对正,形体偏长。下部三个撇有长短,间距匀称。第六笔撇是从扁扁的“口”中斜出。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课件的出示,问题的提出,引到课文的内容】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在课文中标出生字新词。(课件出示3)
xià pà ɡēn jiā yánɡ xiànɡ dōu ɡū dōnɡ
吓 怕 跟 家 羊 象 都 咕 咚
教学
重点
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
教学
难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做简单判断。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会认“咕、咚”等12个生字,会写“吓、怕”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2)出示背景图片,以猜猜“它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要奔跑?”
3.全班交流。
4.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5.再读课文,完成填空。(课件出示4)
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三、指导写字,规范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口头组词。(课件出示5、6)
③野牛拦住大象,问:“‘咕咚’在哪里,你看见了?”
④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看到木瓜掉进湖里,发出“咕咚”的声响。
根据图片和句子,按照顺序说说故事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重点感悟。
( ) ( ) ( ) ( ) ( )
2.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真相的事。
3.比一比,再组词。
咕( )桃( ) 烂( ) 领( )
姑( ) 逃( ) 栏( ) 邻( )
狐狸呀,山羊啊,小鹿哇,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
正好/又有一Βιβλιοθήκη 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看看图画,读读句子,连一连。
导语:下面的四句话和课文中哪一幅可以牵手呢?我们用线连一连。
(课件出示13)出示课文四幅图和下面句子(图文不对应呈现),请学生连线。
①木瓜掉进湖里,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②动物们跟着兔子跑起来,边跑边叫快逃命!
3.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课件出示9)
吓、怕、跟、家、羊、象、都
2.指名分段读课文。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温故知新。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图文对照,初读感知。
导语:这是一篇连环画课文,7个自然段配了4幅图画。每幅图画对应了哪些文字呢?
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来记形、猜义。如,“咕、咚、吓、拦、领”。
与熟字比较。如,“逃一桃、熟一热、命一伞”。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来识记。如,“掉下来”中的“掉”,“拦住问”中的“拦”,“逃命”中的“逃”,都可以结合语境和生活经验,猜测它们的大致意思。
有的生字,如,“野牛”的“野”,“逃命”的“命”,适宜组成词语让学生识记,不要孤立地去认。如,“野鸭、野草、野花” “救命、活命、生命”。
shú diào lù mìnɡ táo yě lán lǐnɡ
熟 掉 鹿 命 逃 野 拦 领
2.指名读,相机正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熟”,前鼻音“跟、拦”,后鼻音“羊、象、咚、命、领”。
2.自主识字,交流识字方法。说说自己记住了哪些生字,是怎么记住的。
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识记字形或大胆猜测字义。
图文对照,朗读课文。
观察插图一,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找一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幅图画的内容。
(课件出示10)学生朗读第1、2自然段,教师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正确下面句子:(课件出示11)
木瓜熟了,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兔子吓了一跳,拔腿就跑。
方法同上,观察第二、三、四幅插图,找到相对应的段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教师随机正音,重点指导读好这几句话:(课件出示12)
“都”左右结构,左宽右窄,左高右低相错位。“日”部横折分别位于横中线和竖中线。右部横撇弯钩起笔略高于第三笔横,最后一笔竖收笔低于左边。
4.展示书作品,进行讲评。
5.(课件出示7)
读读写写:吓 人、可怕、怕生、不怕、跟着、跟进、跟从、家里、大家、家长、人家、国家、山羊、羊角、牛羊、大象、象牙、气象、都是、全都
答案:1.不 怕 吓 人 跟 着 家 里 大 象
2.7 小兔 小猴子 狐狸 山羊 小鹿 大象 野牛
3.咕(咕咕)桃(桃花)烂(灿烂 )领(衣领 )
姑(姑娘) 逃(逃走)栏(木栏)邻(邻居)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通过图画、形声字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猜字、认字,把故事读正确、读流利。
2.借助连环画课文特点,读懂故事内容;能根据课后问题找出相关信息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