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乡通道旅游导游词

合集下载

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

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

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篇一】侗寨鼓楼是侗族地区特有的一种公共建筑物,是侗寨的标志。

在侗族南部方言区,几乎村村寨寨都有鼓楼,是侗寨风光的一大特色。

鼓楼具有历史悠久、造型美观、结构独特、用途多样等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和民族民俗文物价值。

鼓楼的来源,众说纷纭。

民间传说三国时,诸葛亮南征,曾扎营侗乡,为方便指挥,在营寨中修筑高亭,内置铜鼓,以鼓声传令,遂流传成为鼓楼。

另有一种说法更加神奇,传说鼓楼乃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遗迹。

古代外星人来过侗乡,曾修建火箭和飞碟发射架。

鼓楼外形颇似发射火箭的支架,顶层阁楼的剖面恰如飞碟的造型,是侗族先人按照外星人的建筑模式建造的。

在侗族歌师赞颂鼓楼的歌词中,就"那天神仙下界送礼钱"的句子,耐人寻味。

肇兴以鼓楼群最为著名,其鼓楼在全国侗寨中绝无仅有,被誉为"鼓楼之乡"。

寨中五团,共建有鼓楼五座,花桥五座、戏台五座。

五座鼓楼的外观、高低、大小、风格各异,蔚为大观。

鼓楼从外观观赏像一座宝塔,飞阁重檐,气势雄伟。

全楼为木结构建筑,用四根大杉木为主柱直达顶层,另立副柱加横竖瓜于其上,向四周伸展,全以木榫穿合。

传统为中央悬空一根为雷公柱、四根金柱为主承柱、四周有十二根檐柱的结构方法,象征一年、四季、十二个月,寓意"天长地久"。

鼓楼的平面均为偶数,一般有正方形、六边形、立面均为奇数重檐,少则一层,多达十七屋,高度多为二十米左右,逐层收缩,最高顶阁内放置牛皮大鼓。

顶部为攒尖、悬山、歇山等形式,顶端置葫芦形塔刹。

底部多数系正方形,中央置火塘,塘火终年不断。

建筑类型有厅堂式、干栏式、门阙式、楼阁式、密檐式等多种。

侗寨建鼓楼,是吉祥的象征,兴旺的标志,由全寨人集资修建。

鼓楼的作用有:一是侗寨的标志。

二是侗族族姓的标志。

三是侗族群众休闲的场所。

四是年轻人社交的场合。

五是接待客人的地方。

六是集会议事的要地。

七是传递信息或报警的工具。

2024年贵州肇兴侗寨的导游词(3篇)

2024年贵州肇兴侗寨的导游词(3篇)

2024年贵州肇兴侗寨的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贵州肇兴侗寨!我将为大家介绍这片神秘而古老的土地,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请大家跟随我一起探索这片侗族文化的瑰宝!一、肇兴侗寨的概况贵州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长顺县,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侗寨之一。

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有着独特的语言、服饰、婚俗等文化传统,而肇兴侗寨则是这一文化的集中展示区。

二、肇兴侗寨的历史肇兴侗寨建于明代,拥有近600年的历史。

侗族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形成了独特的侗族建筑风格和文化传统。

侗寨由群山环抱,水网环绕,保留了大量的传统侗族民居和纳凉亭、吊脚楼、飞龙屋等建筑,成为了侗族文化的宝库。

三、肇兴侗寨的特色建筑肇兴侗寨的最大特色就是那独特的吊脚楼。

吊脚楼是侗族独有的居住形式,采用了木材的结构,楼下为牲畜养殖和储物,楼上为居住空间,形成了底层居住、上层居住的故居特点。

这种建筑形式既能满足居民生活需要,又能抵御水患和外敌侵袭,成为了侗族人民的坚实堡垒。

四、肇兴侗寨的侗族文化肇兴侗寨是侗族文化的重要代表,这里保存了丰富多样的侗族民间文化。

首先是侗歌文化,侗族人民以歌唱为重要的传统方式,歌曲内容广泛涵盖民俗、婚嫁、爱情等各个方面,既有婉转悠扬的山歌,也有豪情壮丽的土歌。

其次是侗族的服饰文化,侗族人民以色彩鲜艳、图案繁复的服饰见长,其中最著名的是侗族女性的花裙,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此外,肇兴侗寨还有众多有趣的婚饰、民俗活动等,让游客朋友们领略到了侗族的独特魅力。

五、肇兴侗寨的美食肇兴侗寨的美食同样令人垂涎欲滴。

这里以侗族风味菜肴为主,色香味俱佳。

其中最有名的是寿桃、酸汤鱼、马蹄糕等,不仅口感独特,而且有益健康。

品尝这些美食,既能满足味蕾的享受,又能感受到侗族独特的饮食文化。

六、肇兴侗寨的旅游项目肇兴侗寨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旅游项目,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游客们可以参观侗族民居,了解侗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也可以参与侗寨的传统手工艺制作,亲手制作属于自己的纪念品;还可以欣赏侗族的民俗表演,感受侗族人民的热情与豪爽;如果您喜欢徒步和登山,那么肇兴侗寨周边的山水风光一定会让您流连忘返。

怀化通道旅游侗乡景点导游词

怀化通道旅游侗乡景点导游词

怀化通道旅游侗乡景点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怀化通道侗族自治县,这里是中国南方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的典范之一。

现在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著名景点:
首先,是通道河风景区,这里环绕着美丽的山水风光,加上壮观的险峻悬崖,让人如痴如醉。

您可以乘坐漂流船游览,感受江南水乡的风情。

其次,是侗寨风情园,这里有丰富的侗族文化展示和表演,包括侗族舞蹈、歌曲、服装等等,让您领略到侗族独特的风情和文化。

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景点是湘西首个五星级民俗风情酒店——通道岩寨民俗风情酒店,这里融合了侗、苗、土家等多种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让人们在享受美食及各种文创活动中了解更多民族文化。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盛名远播的透明屋,这里可以隔着玻璃看到脚下流动的急流,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以上就是怀化通道侗乡的几个著名景点,希望大家可以在这里度过一个愉快、难忘的旅程。

谢谢!。

最新的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

最新的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

最新的贵州肇兴侗寨导游词大家好,欢迎来到贵州肇兴侗寨!我是今天的导游,将为大家介绍这座美丽的侗族村寨。

贵州肇兴侗寨坐落在中国贵州省的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内,是一个侗族聚居的典型代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丰富的文化,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独特的风俗习惯,让我们一起来领略这座侗寨的魅力吧!首先,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贵州肇兴侗寨的历史。

这个寨子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已有将近一千五百年的历史。

据传,侗族的先祖是一个叫领儿的人,他带领族人来到这里安居乐业,并创造了侗族独特的文化。

肇兴侗寨坐落在群山环绕的山谷之间,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这里的人们以农耕为生,在山间开辟了稻田和茶园。

在过去的几百年里,侗族人民一直以种植为生,繁衍生息,形成了寨子独特的农耕生活方式和独特的文化风貌。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贵州肇兴侗寨的建筑风格。

来到这里你会发现,侗寨的房屋都是木结构的,屋顶是用青石板覆盖的。

这种建筑风格被称为“侗寨楼”,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每座侗寨楼都有三层,下层是谷仓和牲畜圈,中间层是居住空间,上层是贮存器具和织布的地方。

侗寨楼呈四方形,宽敞而坚固,层层推进,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社区。

寨子的雨蓬、廊道、土台、斗拱等建筑元素也非常突出,给人一种古朴而和谐的感觉。

不仅仅是建筑风格,贵州肇兴侗寨还有独特的文化和民俗。

侗族人的衣着非常特别,男性通常穿着黑色或蓝色的上衣和中山装,女性则穿着花丝短袖的上衣和长裙。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侗族女性的知音头饰非常有特色,她们把自己头发盘成八角形,再戴上金银饰品,十分华丽。

此外,侗族还有独特的饮食文化,他们喜欢吃辣椒和酸菜,这些都是当地丰富而独特的食材。

贵州肇兴侗寨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

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侗族的“水仙节”,这是侗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穿着传统的侗族服装,手捧鲜花,载歌载舞,在寨子的广场上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

同时,游客也可以品尝到正宗的侗族美食,观看到独特的文化表演,亲身感受到侗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贵州导游词贵州侗族导游词3篇_0708文档

贵州导游词贵州侗族导游词3篇_0708文档

2020贵州导游词贵州侗族导游词3篇_0708文档EDUCATION WORD贵州导游词贵州侗族导游词3篇_0708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侗族擅长建筑。

结构精巧、形式多样的侗寨鼓楼、风雨桥等建筑艺术具有代表性。

在贵州、广西的侗乡,有许多久负盛名的风雨桥鼓楼和风雨桥。

因桥上建有廊和亭,既可行人,又可避风雨,故称风雨桥。

这些兴时于汉末至唐代的古建筑,结构严谨,造型独特,极富民族气质。

整座建筑不用一钉一铆和其它铁件,皆以质地耐力的杉木凿榫衔接,全长64.4米,宽3.4米,高16米,五个石墩上各筑有宝塔形和宫殿形的桥亭,逶迤交错,气势雄浑。

侗寨鼓楼,鼓楼的造型十分别致,它的底部多为四方形,楼顶是多角形状,楼的层数均为单数,如9、11、13、15、17,楼顶悬有象征吉样的宝葫芦。

十几层的鼓楼,全为杉木穿枋或接榫而成,不用一颗铁钉。

檐下的如意斗拱,飞檐翘角,非常精巧。

檐板上绘有各种古装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或生活风俗画,形态逼真,栩栩如生。

整个鼓楼,远观巍峨庄严,气势宏伟,近看亲切秀丽,玲珑雅致。

在过去,鼓楼的功用是昌鼓在楼顶,以便寨老击鼓报警和击鼓议事,如今的鼓楼已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功用,它成了侗族人民学文化和开展娱乐活动的场所侗族的村落依山傍水,聚族而居,大寨三、四百户,小寨三、五十户,极少单家独户。

侗族多居于“干栏”楼房,一般一幢三间两层楼,左右连“偏厦”,也有三层楼的,楼下安置石碓,堆放柴草、杂物、饲养禽畜。

楼上住人,前半部为廊,宽二、三米,为一家休息或手工劳动之所;走廊里边正间为堂屋,设神龛,左右侧为火塘,上面有烘烤禾谷的吊炕,这是取暖、煮饭的地方。

侗乡通道旅游导游词

侗乡通道旅游导游词

侗乡通道旅游导游词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侗乡——通道旅游观光!通道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处于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聚居侗、汉、苗、瑶等13个民族,人口22.5万,其中侗族人口占74%,是湖南省主要的侗族聚居地之一。

通道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红军长征途中,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通道会议,决定了向贵州进军的伟大战略转移,在万分危急的关头,挽救了中国革命,史称“通道转兵”,已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通道是以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最具特色的还是它那古朴淳厚的侗家风情。

侗族人民经过漫长历史岁月的沧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其中以建筑、织绣、服饰等最为突出!通道侗乡一向被誉为“歌舞之乡”,这里流传着数十种民族乐器、歌曲和舞蹈,其中琵琶、芦笙、侗戏和哆也舞最受欢迎。

在接下来的游览过程中,大家可以一一欣赏到。

各位游客,今天参观的皇都侗文化村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黄土乡,距离县城10千米,由头寨、尾寨、盘寨和新寨组成。

关于“皇都”的由来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相传古代夜郎国王路过此地,被当地浓郁的民俗风情所吸引,乐不思归,许诺在此地建都,“皇都”之名就由此流传下来了。

皇都侗文化村的历史悠久,其民俗风情在湘、桂、黔三省侗族居住的广大地域中保存最为完整。

当地人们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等一下大家就可以欣赏到他们表演的哆也舞、酒歌、闹茶等节目。

这些歌舞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尽情体验侗家人的生活乐趣!皇都侗文化村社会秩序良好,被誉为“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先进村寨。

每家每户都非常干净、整洁,大家可以随便走进农户参观。

每当夜幕降临,鼓楼里婉转的琵琶声与吊脚楼里优美的侗歌遥相呼应,更有那重阳楼里的白胡子老爷爷们在述说着扣人心弦的传奇故事……相信这一切一定可以使各位流连忘返!侗族人民在悠久的岁月中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饮食风味,到侗乡人民的吊脚楼上做客别有一番情趣。

一进家门,首先喝一口侗家浓郁香醇的油酒茶,可以拂去你一路的疲惫;席间,热情好客的主人会捧上一大碗被喻为“侗乡茅台”的苦酒,体验一下甜中带苦、苦尽甘来的滋味。

有关肇兴侗寨导游词(通用5篇)

有关肇兴侗寨导游词(通用5篇)

有关肇兴侗寨导游词(通用5篇)有关肇兴侗寨导游词(通用5篇)作为一名具备丰富知识的导游,编写导游词是必不可少的,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

那么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更有条理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肇兴侗寨导游词(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肇兴侗寨导游词1肇兴侗寨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

肇兴原名“肇洞”,是一个东西向的狭长谷地,两条小溪汇成一条小河穿寨而过,河面跨有有六座风雨桥,风雨桥因桥上建有长廊式、可遮蔽风雨的桥屋而得名。

通道两侧有栏杆,形如游廊。

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

肇兴侗寨以鼓楼群最为著名,一个寨子就有五座鼓楼,分布在寨中五团,依次为“仁团鼓楼”、“义团鼓楼”、“礼团鼓楼”、“智团鼓楼”、“信团鼓楼”,因而被称为鼓楼文化艺术之乡。

鼓楼是侗寨的标志,从外观看像一座宝塔,气势雄伟,还没进入村寨就很醒目。

鼓楼上一般都挂有一支鼓。

过去,当寨子遇到外敌入侵,失火或议事之时,便登楼击鼓,召集寨民,鼓楼因此得名。

鼓楼是寨里集会议事、订立款约、处理问题的会场,也是寨里群众工余饭后休息活动场所。

每逢春节、农历6月6日天贶节和8月15日芦笙节等盛大的节日活动都在鼓楼举行。

仁团鼓楼是寨子中最矮的鼓楼,鼓楼旁就是风雨桥,后面就是戏台,是肇兴唯一的鼓楼、戏台和风雨桥都能展现在同一平台的地方。

义团鼓楼的后面就是戏台,戏台前面就是一座大平台。

这个平台是肇兴最大的一块空地,所以很多侗歌的演出都会在这里进行。

礼团鼓楼的后面有一个萨岁坛,爬上萨岁坛旁边的晒谷地,你会看到另一个角度的鼓楼,智团鼓楼是肇兴唯一的歇山式鼓楼,智团鼓楼沿着河流往下游走就是信团鼓楼,信团鼓楼离主街最近,也是肇兴最高的一栋鼓楼。

整个寨子能看到全景的制高点是肇兴中学观景点,在这里能清晰看到整个肇兴侗寨的全貌。

另一处是猛猫花桥下游新建的第六座风雨桥对面的小山坡,在那里也能看到肇兴的全景。

有关红色通道好运侗乡的节目串词

有关红色通道好运侗乡的节目串词

有关红色通道好运侗乡的节目串词示例文章篇一:《“红色通道·好运侗乡”节目串词》嘿,大家好!今天呀,我们就像走进了一个充满惊喜的大宝藏,这个宝藏就是我们的“红色通道·好运侗乡”节目。

先来说说红色通道,那可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的地方。

就像一本厚厚的大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

而侗乡呢,就像一个神秘的花园,里面有着独特的花朵——侗族文化。

咱们的节目马上就要开始啦!看,第一个节目来啦,这是一场侗族大歌表演。

听,那歌声就像山间清澈的溪流,缓缓地流淌进我们的心里。

侗族的阿哥阿妹们,站在舞台上,就像一群来自仙境的精灵。

他们的歌声里,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像小鸟向往蓝天一样。

“这歌声是不是超级美妙呀?感觉就像被带进了侗乡的山水间呢。

”我都忍不住想问大家了。

下一个节目呢,是关于红色通道革命故事的讲述。

那些英雄们,他们就像黑暗中的火把,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

讲述者站在那里,声情并茂,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

“大家能想象到当时的艰辛吗?就像在荆棘丛中前行,可英雄们从未退缩。

”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这都是英雄们用生命换来的。

现在,舞台上出现了一群可爱的侗族小朋友,他们要表演一段欢快的舞蹈。

这舞蹈呀,就像春天里跳动的音符。

小朋友们的笑脸,比阳光还灿烂呢。

他们在舞台上蹦蹦跳跳的,就像一群活泼的小兔子。

“哇,小朋友们是不是超级可爱?感觉整个舞台都充满了生机。

”再接下来,是一个展现侗族传统手工艺的节目。

那些精美的手工艺品,就像从童话世界里走出来的宝贝。

做手工艺的师傅们,就像神奇的魔法师,用他们的双手把普通的材料变成了令人惊叹的艺术品。

“你们看,这手艺是不是超厉害?感觉就像变魔术一样。

”然后,又到了歌舞表演环节。

这次的歌舞呀,融合了现代的元素和侗族的特色。

就像一杯特别的饮料,既有传统的韵味,又有现代的活力。

演员们在舞台上尽情地舞动,就像风中飘扬的彩旗。

“这样的融合是不是很有趣?感觉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文化大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侗乡通道旅游导游词
--->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侗乡——通道旅游观光!
通道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处于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聚居侗、汉、苗、瑶等13个民族,人口22.5万,其中侗族人口占74%,是湖南省主要的侗族聚居地之一。

通道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红军长征途中,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通道会议,决定了向贵州进军的伟大战略转移,在万分危急的关头,挽救了中国革命,史称“通道转兵”,已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通道是以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最具特色的还是它那古朴淳厚的侗家风情。

侗族人民经过漫长历史岁月的沧桑,在衣、
食、住、行等方面,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其中以建筑、织绣、服饰等最为突出!通道侗乡一向被誉为“歌舞之乡”,这里流传着数十种民族乐器、歌曲和舞蹈,其中琵琶、芦笙、侗戏和哆也舞最受欢迎。

在接下来的游览过程中,大家可以一一欣赏到。

各位游客,今天参观的皇都侗文化村坐落在风景秀丽的黄土乡,距离县城10千米,由头寨、尾寨、盘寨和新寨组成。

关于“皇都”的由来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相传古代夜郎国王路过此地,被当地浓郁的民俗风情所吸引,乐不思归,许诺在此地建都,“皇都”之名就由此流传下来了。

皇都侗文化村的历史悠久,其民俗风情在湘、桂、黔三省侗族居住的广大地域中保存最为完整。

当地人们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等一下大家就可以欣赏到他们表演的哆也舞、酒歌、闹茶等节目。

这些歌舞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希望大家能够积极参与,尽情体验侗家人的生活乐趣!皇都侗文化村社会秩序良好,被誉为“道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先进村寨。

每家每户都非常干净、整洁,大家可以随便走进农户参观。

每当夜幕降临,鼓楼里婉转的琵琶声与吊脚楼里优美的侗歌遥相呼应,更有那重阳楼里的白胡子老爷爷们在述说着扣人心弦的传奇故事……相信这一切一定可以使各位流连忘返!
侗族人民在悠久的岁月中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饮食风味,到侗乡人民的吊脚楼上做客别有一番情趣。

一进家门,首先喝一口侗家浓郁香醇的油酒茶,可以拂去你一路的疲惫;席间,热情好客的主人会捧上一大碗被喻为“侗乡茅台”的苦酒,体验一下甜
中带苦、苦尽甘来的滋味。

侗族款待贵宾或庆祝节日时经常举办“合拢宴”,一般是在堂屋摆上长长的木桌,各家各户都拿出自家最好的饭菜以示庆贺。

在合拢宴上,各式各样的菜肴摆满了长长的桌子,其中用三五年甚至几十年腌制出来的酸虾子、酸鸭肉、酸猪肉、酸草鱼等菜肴更是别有风味。

不知各位有没有注意到路边上不时闪现的凉亭。

侗族建筑以凉亭、鼓楼和风雨桥为代表,并称为“侗族建筑三宝”。

在通道侗乡,有山路的地方就必定有凉亭,这是侗乡山寨的一大特点。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一位久病不起的老汉作了一个梦,说近期内有位仙人要路经此地,要老汉用草鞋去换仙药。

孝顺的儿子知道后,连夜织了十余双草鞋到路边等候。

但一连几天,什么过路人也没有看见。

这天儿子感到很累,不知不觉在路边睡着了。

等他被轰隆隆的雷声惊醒时,草鞋不见了,但又没有见到什么药,只是头顶多了一个遮雨的草棚。

当他失望地回到家时,老父亲的病已经不治而愈。

为了感谢神仙,第二天父子俩便到原处建了一个亭子,并在柱上挂了几双草鞋。

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各地有病有灾的人家纷纷仿效,流传至今。

现在随着侗乡经济的发展,穿草鞋的人不多了,但凉亭挂草鞋的习俗依然如故。

皇都侗文化村的寨门,是侗族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侗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它与鼓楼、花桥、凉亭一样,不用一钉一铁,全是铆榫嵌合,显示了十分高超的建筑技艺。

侗乡山寨,有寨必有门,它是侗族人民迎来送往、交亲结友的必经通道,也是姑娘
小伙谈情说爱、相见离别的窗口。

进入侗寨,首先必须喝拦门酒。

侗寨拦门酒有个习惯,姑娘们敬上拦门酒后,客人必须以歌对答,才能顺利进门,对不上或不会唱就必须喝酒,喝了这拦门酒就表示成了侗家的朋友。

为了表示友谊,客人得留一件心爱的物品给姑娘们作纪念,这只是一种风俗情趣。

姑娘们并不会在意是什么东西。

侗寨建筑类型依地势分为山脊型、山麓型和平坝型。

皇都侗文化村的四个寨子,都是山麓型,也称“依山傍水型”。

寨子规模不大,由寨门进寨,然后就是高耸的鼓楼,在它的四周修建了许多杆栏式的吊脚楼。

大家请看,前面横卧在河面上的就是风雨桥。

皇都的这座风雨桥叫普修桥,是一种集桥、亭、廓为一体的桥梁建筑。

它既是侗乡主要的交通设施,又是侗家人民美好愿望的寄托。

关于风雨桥有一个美丽的故事:相传很久以前,侗乡有一对年轻恋人,分住河的两岸。

以往都是小伙子撑船“走寨”与姑娘相会,但是这一年的六月初六,姑娘划船去赶歌会,船至河中,突然黑浪翻滚,一条巨大的黑龙把姑娘席卷而去。

听到消息后的小伙子万分着急,划着船不分昼夜地在河里寻找、呼喊。

他的真情感动了白龙,白龙与黑龙大战了三昼夜,终于救出了姑娘,然而白龙也因为伤势过重而死去。

为了纪念白龙,这对恋人历经千辛万苦,依照龙的形状,在河上架起了一座桥,既方便了过往行人,又使更多的恋人免受了灾难。

据历史记载,普修桥始建于嘉庆年间,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墩为两孔石拱,桥面建木廊,上砌三座宝塔。

桥顶的四龙护宝,就是周围四山护寨的意思。

三座宝塔下面设的三个神殿,第一个是侗族始祖神祠,供奉侗族先祖姜良和姜妹。

在侗族传说中,远古时期洪水肆虐,姜良兄妹得到雷公相助,躲进葫芦才避过大劫。

为了繁衍后代,他们兄妹俩便依上天之意结了婚,其后代就是今天的侗族。

另外两个神殿居中的是关圣殿,右边的是文昌阁。

大家请看右边的这座重阳楼,这是专为老年人修建的休息场所。

“夕阳无限好,侗寨多寿星。

”在这里周边的四个侗寨里,60岁以上的寿星有300余人。

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漫漫长夜,侗族老人都会结伴到重阳楼,无忧无虑地唱侗歌,侃故事,话家常。

重阳楼体现了侗族人民尊老敬老的美德,也是每村每寨的必修之楼。

现在矗立在大家面前的就是头寨鼓楼,它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经多次维修保留至今。

鼓楼,侗语叫做“堂瓦”,是公共场所的意思。

大家看到的这两座鼓楼属于歇山宝塔式结构,这种结构不仅扩大了底层的空间,还大大增强了鼓楼框架的强度,使它数百年不朽不斜。

鼓楼是重要活动场所,如全寨议事、排解纠纷、判断是非、集体休息和娱乐都在这里进行。

那面大鼓叫“齐心鼓″,寨中如遇急事就擂鼓召集众人前往。

为保证信号的传递,鼓楼的修建少则三五层,多则十几层。

侗寨鼓楼一般每座楼都有
“齐心鼓’’,而皇都侗文化村有四座鼓楼,却仅仅在这座鼓楼设有“齐心鼓”,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皇都侗文化村的四个山寨为了和睦互助,统一政事,便推头寨为盟主,所以“齐心鼓”就放在头寨鼓楼。

侗乡人民的祖先为了防御猛兽和爬行动物的袭击,创造了这种别具一格的楼房。

吊脚楼除屋顶盖瓦外,上下全用杉木建筑,不用一颗铁钉,都是铆榫嵌合。

它既安全又结实,百年不倒。

吊脚楼通常分为三层,第一层供堆放杂物、饲养家禽和舂米之用。

二楼是重要活动的场所,中间为堂屋,是平时做家务、姑娘纺织和热天乘凉的地方;右间是火堂,平时吃饭,冬天取暖,姑娘与小伙子对歌谈恋爱都在这里进行;左间为老人或一家之主的年轻夫妇的睡房。

三楼是年轻人的睡房及粮仓。

吊脚楼通常一家一栋,也有的几栋连在一起,走廊直通,不必下楼就可以游遍各家。

在美丽的侗乡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求神一世,不如修桥一座,铺路一条”。

大家请看这条石板路,它全是用青板石铺砌而成。

像这样的石板路,在侗乡随处可见。

关于这石板路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这一带侗乡,历来就有“走寨坐夜”的习俗。

每当夜幕降临,年轻小伙子或独来独往或三五结伴,吹着悠悠的侗笛,到寨子里找姑娘对歌找情侣。

但是这寨子只有一个进出口,老人们又常喜欢在这里谈天说地。

小伙子进进出出,既干扰了老人们的情趣,又给小伙子们带来许多不方便。

于是,善良的老人们就到一里以外的山冲里采来青石板,为年轻人修了这条石板路,并在
寨背开了一个小后门,给小伙们进出寨子提供了方便。

经常来走寨的小伙子非常感动,便决定为老人们修一个漂亮的寨门。

于是,凡是走寨的小伙子,人人都带来了木料、瓦片,并于六月六这天请来木匠,下料建寨门。

从此,老人们有了一个舒适的消遣场所,小伙子们则有了一条方便的进出通道。

侗族人民这种尊老爱幼、互敬互助的风俗实在令人钦佩!
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走在风景如画的侗乡,三三两两的侗家姑娘迎面走来,个个清纯秀丽,天生丽质。

偶尔送来几缕清柔的山风,姑娘们飘逸在风中的秀发与裙子,会把你的思绪带得很远很远。

传说三千年前,王母娘娘从号称人间天堂的杭州带着三位美丽的仙女游玩至此。

不知仙女们是因为厌倦枯燥的神仙日子,还是迷恋这里秀美旖旎的山水风景和憨厚俊俏的侗家汉子,竟然触犯天规,眷恋红尘。

从此,皇都便有了仙气和灵气,不仅姑娘们心灵手巧,貌若天仙,而且这块风水宝地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