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化学制药和环境保护
化学制药技术与环保

•
在20世纪50年代,许多研究都在寻找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药。 令人失望的是,200多种化合物中没有优于阿司匹林的药物。当时, Merch正在研究吲哚乙酸衍生物,并从中提取出了吲哚美辛。A dams意识到一种成功的药物应该有三种药理学特性——抗炎、止 痛和退热。Adams开始研究乙酸苯酯类化合物。新的药物——乙 酸苯酯类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虽然在狗的试验中发现,某些此类药物 有致溃疡的危险性,但是Adams意识到,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药 物清除的半衰期比较长造成的。在这类药物中有一种化合物——布洛 芬的半衰期比较短,仅2小时。在筛检出来的替代药中,布洛芬虽然 不是最有效的,却是最安全的。1964年,布洛芬成为最有发展前 途的候选药物. 布洛芬的第一个随机临床试验是由Tom Chalm ers博士在英国进行的,试验选择了6个类风湿关节炎病人。19 66年2月,他报告说,在一星期的治疗中,每天300~600毫 克的布洛芬和每天3.6克的阿司匹林效果相同。在英国,随着临床 经验的积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推荐剂量也由最初的剂量增加到每 天1200毫克,直至最后的每天2.4克。在1974年布洛芬引 入美国时,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推荐剂量已是每天3.2克。经过 多年关节炎治疗的成功应用和广泛的、给人深刻印象的安全记录积累 之后,1983年在英国和1984年在美国,布洛芬成为了非处方 药 OTC,每天的推荐剂量是1200毫克。
目前在美国和欧洲的OTC解热镇痛药市场中,布洛芬 和扑热息痛、阿司匹林为销售量最大的三种药物,占 市场销售额的90%以上,其中布洛芬占25%左右。美 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布洛芬市场,多年来,美国一直占 世界布洛芬市场的50%左右,欧洲和日本分别占世界 市场的25%和10%左右。现在,布洛芬在我国主要应 用于止痛、抗风湿等方面,而在感冒、退热方面的应 用不太多,远远低于扑热息痛和阿司匹林。目前我国 持有布洛芬制剂生产批准文号的医药企业多达几十家, 但国内市场布洛芬销售额的绝大部分被天津中美史克 公司生产的“芬必得”缓释胶囊所占有。该品牌利用 雄厚的资金大做广告,销售额远远领先于其它布洛芬 品牌的品种,国产布洛芬制剂销售额只是它的一个零 头。
制药工业和环境保护

• 但有相当数量厂家仅是一级处理,有的甚至未作到 清污分流。
10.2污染防治措施
采用绿色生产工艺
• 绿色生产工艺是针对生产过程的主要环节和组分, 重新设计少污染或无物染的生产工艺,并通过改 进操作方法、优化操作参数等措施,实现过程的 节能、降耗、消除或减少环境污染的目标。
• 绿色生产工艺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为最理想的污染防 治方法。
制 黄
1、重新设计少污染或无污染的生产工
德 春
艺
重新设计药品的生产工艺时应尽可能选用无毒或低毒
的原辅材料来代替有毒或剧毒的原辅材料,以降低或
消除污染物的毒性。如在氯霉素的合成中,原来采用
制黄
氯化高汞作催化剂制备异丙醇铝,后改用三氯化铝代 制
黄德 污染的根本措施。如苯甲醛的传统合成路线
春
是通过二氯代苄水解而得:
制
制
黄德
黄
春
德
春
甲苯侧链氯化,得到以亚苄基二氯为主的产物
。再经水解、精馏等步骤而得到苯甲醛。该工艺在
生产过程中不仅要产生大量需治理的废水,而且由
于有伴随光和热的大量氯气参与反应,因此,对周
制 围的环境将造成严重的污染。
制黄 德春
黄
水应呈中性或接近中性。
• 悬浮物 指废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是反映水中 固体物质含量的一个常用指标,可用过滤法测定,
单位为mg·L-1。
• 生化需氧量 指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水中
的有机物时所需的溶解氧的量,单位为mgL-1。微 生物分解有机物的速度和程度与时间有直接关系。 实际工作中,常在20oC的条件下,将废水培养5日,
工业上仍以苯乙腈水解来制备,而苯乙腈又是由苄
制药与环保

——将母液略加蒸馏后直接套用于精致,精制收率由套 用前的65%提高到85%为成本降低起了很好的作用,同 时还降低了“三废”的排放。
三、回收利用与资源化
◆ 循环使用和套用能减少“三废”,但不能杜绝 “三废”。
◆ 革新工艺来减少“三废”要花很长时间,但也不 能消除“三废”。 因此,必须考虑“三废”的回收利用工作,从某 种意义上说,“三废”也是一种资源,能否充分 的利用这种资源,反应了一个企业的生产技术水 平。 1、回收利用采用的方法 2、回收利用和综合利用尽量在本单位或本车间 进行
以五天作为测定生化需氧量的标准时间, 五天生化需氧量,用符号BOD5 来表示。
2、“清污”分流
是指将清水和污水分别经过各自的管路或渠道进 行排泄和贮流,以利于清水的套用和污水的处理。 清水(冷却水、雨水、生活用水等) 污水(包括药物生产过程排出的各种废水,如洗 涤产品用水,重结晶母液。)
3、废水处理级数
本节主要内容
一、水处理的基本概念 二、废水由来和污染控制指标 三、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四、各类废水的处理 五、废水的生化处理法
一、 水处理的基本概念
1、水质指标 水质分析的基本项目:表现水质污染情况的指标 生化需氧量(BOD) 化学耗氧量(COD) 氢离子浓度(PH值) 悬浮物 有害物质含量等 ★ BOD和COD代表水质污染的标志
2 改进操作方法
更换原辅材料的方法,往往会受到收率、 成本、设备以及原辅材料等供应条件的 限制,
有时还可以考虑改进操作方法。
如 氨乃近的酸水解一步 甲酸、甲醇及水蒸气
如 氨乃近的酸水解一步
酸水解反应产生的废气:甲酸、甲醇及水蒸气; 其中的甲酸其对设备腐蚀很大,若没有很好的冷 凝设备,只有排空处理。 但甲酸与甲醇在酸性条件下可发生酯化反应,而 生成无腐蚀性的甲酸甲酯。 因此,在加硫酸进行水解时,先不蒸出甲酸与甲醇, 而于98~100℃下回流10~30分钟,然后在反应 罐内酯化为甲酸甲酯,再从冷凝器顶部分馏出甲 酸甲酯。 ——这样,即不影响水解 ,又防治了“三废”, 并回收了甲酸甲酯。
制药工业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制药工业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一、绪论
近年来,我国制药工业不断发展,获得了越来越大的发展收益,但是
随之而来的是对环境的一系列污染危害。
为了在发展的同时保护环境,必
须确定制药工业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完善监
管体系以及引导企业自身努力,让制药业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保护
(1)制定政策法规
要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合理的行业环保标准,推
动政府对水污染、大气污染等环境中污染介质的控制;政府应建立对制药
工业的行业环境监管,持续更新相关标准,提高行业环保水平。
(2)完善监管
政府应根据制药行业的实际情况,重点加强污水、废气、废弃物、危
险废物等污染源的环境监管,针对行业污染源,合理分配监测和检查责任;对污染源,进行环境效益评价,建立环境管理制度,对不符合环保标准的
企业,执行查处、治理措施等。
(3)企业自身努力
企业要把环保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自觉地遵守国家的废水、
废气、废渣、固体废物管理有关政策,并以此为基础完善企业的环保管理
制度。
第十章--制药工业与环境保护

第十章–制药工业与环境保护制药工业是一种高度工艺化、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
在制药生产过程中会释放出大量的污染物,如有机溶剂、酸碱废液、重金属废渣等,这些污染物对大气、水环境和人类健康都具有严重的影响,因此制药工业必须采取措施进行环境保护。
本文将介绍制药工业的污染特点和治理措施。
制药工业的污染特点制药工业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废物和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有机溶剂的排放制药过程中常使用有机溶剂,如甲苯、二氯甲烷、丙酮等。
这些溶剂不易挥发,会造成空气污染。
如果排放到大气中,还会对空气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酸碱废液的排放在某些制药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酸碱废液,如硫酸、氢氧化钠、盐酸等。
这类废液排放到水环境中会导致水质污染,给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带来危害。
有毒物质的产生和排放制药工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有毒的物质,如氯仿、硝基苯、苯酚等。
这些有毒物质如果排放到环境中,会对环境产生严重的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制药工业的环境保护措施制药工业的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污染物,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制药企业必须采取一些措施进行环境保护。
处理有机溶剂的方法在制药过程中产生的有机溶剂可以通过加热升华、沸腾回收、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回收和处理,减少有机溶剂的排放。
处理酸碱废液的方法制药过程中产生的酸碱废液可以通过中和、沉淀、干燥等方法进行处理,降低酸碱废液的浓度和危害。
排放有毒物质前的预处理制药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预处理、蒸馏、化学反应等方法进行转化和处理,减少有毒物质的产生和排放。
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制药企业可以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如催化化学、微区润滑等方法,减少废物、废气、废水的产生和排放,达到环境友好型的目标。
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制药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更好地监测污染物的排放和处理情况,定期发布环境信息,加强与政府和公众的沟通和交流。
制药工业是一种高度工艺化、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在保证生产的同时,必须考虑到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问题。
绿色制药工程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制药工程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绿色制药工程是指在药品生产与研发过程中,采取环境友好、资源节约、低碳排放的方法和措施,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绿色制药工程的核心理念和目标。
一、绿色制药工程的背景在传统的药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排放,这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同时,传统工艺需要大量能源消耗和化学原料投入,资源利用率低下。
因此,迫切需要推动绿色制药工程的发展,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绿色制药工程的原则和措施1. 废物减量和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制药工程通过减少废物的产生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采用可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和装置,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减少环境污染。
例如,通过废水处理技术,将废水中的有机物降解,并回收部分水分和有价值的化合物。
2. 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绿色制药工程以清洁生产为目标,采用节能、减排的技术和方法。
例如,改进传统工艺,减少能源消耗;引进高效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生物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3. 绿色合成和绿色制剂研发绿色制药工程强调研发环境友好的合成路线和制剂。
通过改进合成方法,减少或避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设计开发绿色制剂,降低药品对环境的危害性。
绿色制剂应具有高效、低毒、低剂量和易降解等特点。
4. 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绿色制药工程强调对环境风险的评估和管理。
通过系统评估药品生产和使用过程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合理规划工艺和装置,加强监测和预警,及时应对环境风险。
三、绿色制药工程的挑战与前景虽然绿色制药工程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研发投入大,成本高,需要政府和企业的支持和引导。
其次,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评价体系,阻碍了绿色制药工程的推广和应用。
此外,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推动绿色制药工程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展望未来,绿色制药工程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制药工艺学(总结)

第一章绪论1、制药工艺学是研究药物工业生产过程的共性规律及其应用,包括制备原理,工艺路线和质量控制。
2、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可分为:包括小试研究、中试放大研究和工业化生产工艺研究,分别在实验室、中试车间和生产车间进行。
3、按照药物生产过程,制药工艺过程分为:✓化学制药工艺:全合成工艺(total synthesis)和半合成工艺(semi synthesis)✓生物技术制药工艺✓中药制药工艺✓制剂工艺4、化学全合成工艺——化学合成药物一般由结构比较简单的化工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合成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
5、化学半合成工艺——由已知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
第二章化学制药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1、药物生产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的一般程序:1)必须先对类似的化合物进行国内外文献资料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2)优选一条或若干条技术先进,操作条件切实可行,设备条件容易解决,原辅材料有可靠来源的技术路线。
3)写出文献总结和生产研究方案(包括多条技术路线的对比试验)药物合成工艺路线设计属于有机合成化学中的一个分支,从使用的原料来分,有机合成可分为全合成和半合成两类。
●半合成(semi synthesis):由具有一定基本结构的天然产物经化学结构改造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复杂化合物的过程。
●全合成(total synthesis):以化学结构简单的化工产品为起始原料,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处理过程制得复杂化合物的过程。
2、逆合成分析方法逆合成的过程是对目标分子进行切断,寻找合成子及其合成等价物的过程。
切断:目标化合物结构剖析的一种处理方法,想象在目标分子中有价键被打断,形成碎片,进而推出合成所需要的原料。
切断的方式有均裂和异裂两种,即切成自由基形式或电正性、电负性形式,后者更为常用。
切断的部位极为重要,原则是“能合的地方才能切”,合是目的,切是手段,与200余种常用的有机反应相对应。
合成子:已切断的分子的各个组成单元,包括电正性、电负性和自由基形式。
《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教学大纲

制药过程安全与环保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适应对象:制药工程专业四年制本科学生课程代码:27E03527学时分配:32赋予学分:1.5先修课程:药物化学、药理学等后续课程:毕业综合训练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
根据现代制药生产的特点,结合典型实例,比较完整、系统而又简明地介绍了制药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技术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
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篇化工环境保护技术,重点介绍了化工废水、废气、废渣的治理及环境质量评价等;第二篇化工安全生产技术,重点介绍了化工防火防爆、防职业中毒、压力容器和化工检修等安全技术。
此外,还以一定的篇幅介绍了化工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化工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等内容。
本教材着眼于新世纪高素质制药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兼顾理论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特别强调了“源头解决、以防为主”的思想。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牢固树立起环境保护意识和安全生产第一的思想观念,掌握化工环境保护和化工安全生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以后的工程设计中、技术开发中、生产管理中,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评价和控制危险,促进制药工业的发展和生产顺利进行。
四、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章概论 2课时1.1现代化学工业生产的特点1.2 典型化工污染与安全事故的危害1.3 我国的环境保护与安全事业第二章化工废水处理技术 4课时2.1 化工废水及其处理原则2.2 物理处理法2.3 化学处理方法2.4 物理化学处理法2.5 生化处理法2.6 污泥的处理第三章化工废气处理技术 4课时3.1 化工废气及其处理原则3.2 除尘技术3.3气态污染的一般处理技术3.4二氧化硫废气治理技术3.5 氮氧化物废气的治理第四章化工废渣处理技术4 课时4.1 化工废渣及其防治对策4.2 化工废渣的一般处理技术4.3 典型化工废渣的回收利用技术第五章环境质量评价 2 课时5.1 环境质量评价概况5.2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5.3 环境影响评价第六章化工安全设计与安全管理 2 课时6.1 化工生产中的危险因素6.2 化工安全设计6.3 安全生产管理与人的因素第七章化工防火防爆技术2课时7.1 燃烧与爆炸7.2 化工物料的火灾危险性评估7.3 防火防爆的基本技术措施7.4 消防设施及措施第八章工业毒物的危害及防护技术2课时8.1工业毒物的分类及毒性评价8.2 工业毒物侵入人体的途径和危害8.3 防毒、防尘技术措施8.4急性中毒的现场抢救原则第九章压力容器和化工检修的安全技术4课时9.1压力容器的安全技术9.2 化工检修安全技术第十章化工系统安全分析与评价2课时10.1 安全系统工程简介10.2 安全检查表法10.3 事故树分析法10.4 化工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方法10.5 事件树分析法五、教学设备和设施教室,黑板,投影仪,多媒体电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异国他乡抛弃法 严重的国际问题,许多发展中 国家都大力抵制这种侵略。“侵略法”
4. ★末端处理法 生产过程出现了污染,进行处理。
化学制药工艺学
8
人类消除污染的代价
★ 1992年 美国化学工业用于环保的费用为$1150亿, 用于清理已污染区域的费用为$7000亿; ★1996年 Dupont公司的化学品销售总额为$180亿, 其中用于环保费用为$10亿; ★ ★人们已经认识到:依靠开发更有效的污染控制 技术所能实现的环境改善是有限的,关心产品和生 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依靠改进生产工艺和加强管 理等措施 来消除污染更为有效。
化学制药工艺学
31
二、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组合运用)
废水处理技术按作用原理一般可分为物理法、化学 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
物理法是利用物理作用将废水中呈悬浮状态的污染 物分离出来,在分离过程中不改变其化学性质,如沉 降、气浮、过滤、离心、蒸发、浓缩等。
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原理来分离、回收废水中各 种形态的污染物,如中和、凝聚、氧化和还原等。
. COCH2NH2 HCl
H2O + (CH3CO)2O + CH3COONa
COCH2NHCOCH3 + 2CH3COOH + NaCl
NO2
NO2
原工艺:蒸发浓缩母液,回收醋酸钠
新工艺:母液套用。降低原料消耗、提高产率、 减少废水。
化学制药工艺学
21
例:甲氧苄氨嘧啶(Trimethoprim,TMP)生
13
(2)简化合成工艺,缩短反应路线
例: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布洛芬(Ibuprofen,)的合成曾采 用Darzens合成路线,从原料异丁苯到成品需如下六 步反应:
CH2CH(CH3)2
(CH3CO)2O AlCl3
CH2CH(CH3)2 C2H5ONa
CH2CH(CH3)2
ClCH2COOC2H5
COCH3
化学制药工艺学
9
二、我国防治污染的方针政策:清洁化生产和末端污染 治理
三、化学制药厂污染的特点和现状 1. 成分复杂、组分多、变动性大 2. 间歇排放 3. pH值不稳定 4. 化学需氧量(COD)高 5.毒性、刺激性、腐蚀性大
化学制药工艺学
10
不同工业部门生产中的废物排放量
工业部门 炼油
大宗化学品 精细化工 制药
产品排放的废物/吨 0.1 1-5 5-20
25-100
化学制药工艺学
11
制药厂,尤其是化学制药厂是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
从原料药到成品药,整个生产过程都有造成环境污染的 因素。
据不安全统计,全国药厂每年排放废气量约10亿M3,其 中,有害物质约10万吨,每天排放的废水量约50万M3, 每年排放的废渣约10万吨,对环境危害十分严重。
化学制药工艺学
28
3. 废水处理级数 按处理废水的程度不同,废水处理可分三级处理。 一级处理(预处理)通常是采用物理方法或简单的
化学方法除去水中的漂浮物和部分处于悬浮状态的污 染物,以及调节废水的pH值等。
二级处理主要指废水的生物处理。废水经过一级处 理后,再经过二级处理,可除去废水中的大部分有机 污染物,使废水得到进一步净化。适用于各种有机物 理的废水,经生化法处理后,废水中可被微生物分解 的有机物一般可去除90%,SS可去除90-95%, BOD5达到20-30mg/L,处理后的污水一般能达到排 放的要求。
将反应母液循环套用,可显著地减少环境污染。 其它的如催化剂、活性炭等经过处理后也可考虑反复使用。 化学制药工业中冷却水的用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一般很大,必 须考虑水的循环使用,尽可能实现水的闭路循环。
化学制药工艺学
22
三、综合利用
充分利用废弃物“资源”的水平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生 产技术水平。
例如,氯霉素生产中的副产物邻硝基乙苯,是重要 的污染物之一,将其制成杀草胺(Shacaoan),就是一 种优良的除草剂。
2004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达5118亿元,占当 年GDP3.05%;
2010年,环境退化成本从5118.2亿元增加到8947.6
亿元,占GDP3%左右,虚拟治理成本从2874.4亿元
提高到5043.1亿元
化学制药工艺学
7
人类对待污染的对策
1 ★.随意抛弃法 人类社会早期,人口密度小,生活水 平低下,垃圾少且易分解。
化学制药工艺学
24
四、改进生产设备,加强设备管理
化学制药工业中,系统的“跑、冒、滴、漏”往往 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必须引起足够的重 视。在药品生产中,从原料、中间体到产品,以至排 出的污染物,往往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等 特点。
无论是设备或管道,从设计、选材,到安装、操作 和检修,以及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都必须重视,以 杜绝“跑、冒、滴、漏”现象,减少环境污染。
(CH3CO)2O (6-2)
HF
异丁苯
CH2CH(CH3)2 Raney Ni H2
COCH3
CH2CH(CH3)2 CO, Pd
(6-1)
H3C CH OH
布洛芬
化学制药工艺学
15
(3)无污染的绿色生产工艺是消除环境污染的根本措施
例:苯甲醛是一种重要的中间体,传统的合成路线是以 甲苯为原料通过亚苄基二氯水解而得:
CH3 Cl2
¹â ºÍ È
CHCl2
H2O H+
CHO
间接电解氧化法制备苯甲醛是一条绿色生产工艺:
µç ½â Ñõ »¯ · ´ Ó¦ Mn2+
Mn3+ + e
CH3 + 4 Mn3+ + H2O
CHO + 4 Mn2+ + 4 H+
化学制药工艺学
16
2. 优化工艺条件
例:乙酰苯胺的硝化反应:原工艺要求将乙酰苯胺 溶于硫酸中,再加混酸进行硝化反应。后经研究发现, 乙酰苯胺硫酸溶液中的硫酸浓度已足够高,混酸中的 硫酸可以省去。这样不但节省了大量的硫酸,而且大 大减轻了污染物的处理负担。
NH2
N
NH2
N
化学制药工艺学
19
苯乙酸是合成药物的重要中间体。目前工业上仍 以苯乙腈水解来制备,而苯乙腈又是由苄氯和氢氰酸 (剧毒)反应来合成的。现在通过苄氯羰化合成苯乙 酸已经获得成功:
CH2Cl + CO
H2O OH -
CH2COOH
化学制药工艺学
20
二、循环套用
这不仅可降低原辅材料的单耗,提高产品的收率, 而且可减少环境污染。例如,氯霉素合成中的乙酰化 反应:
C2H5 NO2 »¹ Ô
C2H5
Br
NH2 (1) CH3CHCH3
(2) NaOH
化学制药工艺学
23
例:叶酸(Folic acid)合成中的丙酮氯化反应:
O CH3 C CH3 + Cl2
O Cl CH3 C C Cl + HCl
Cl
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氯化氢废气,直接排放将 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经依次用水和液碱吸收后,既 消除了氯化氢气体造成的污染,又可回收得到一定浓 度的盐酸。
化学制药工艺学
32
物理化学法是综合利用物理和化学作用除去废水 中的污染物,如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膜分离法等。
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废水中呈溶解 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物质, 如H2O和CO2等。
化学制药工艺学
5
环保目标
美国:2020年废弃物减少40-50%; 中国:2010年基本改变生态环境恶化状况。(1995
年提出)
化学制药工艺学
6
我国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
据中科院公布的一项报告表明:1995年我国环境 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1875亿元,占当年国民生产 总值(GDP)的3.27%。大气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总 损失的16.1%。
化学制药工艺学
12
第二节 防治污染的主要措施
一、采用绿色生产工艺 理想:原子经济反应,实现废物的零排放 1.设计或重新设计少污染或无污染的生产工艺 (1)以无毒、低毒的原辅材料代替有毒、剧毒的
原辅材料,以降低或消除“三废”的毒性。 例:氯霉素合成中用催化剂异丙醇铝的制备,以
三氯化铝代替氯化高汞。
化学制药工艺学
COD-BOD=未能被微生物降解的污染物的含量
化学制药工艺学
27
2. 清污分流
清污分流是指将清水(如间接冷却用水、雨水和 生活用水等)与废水(如制药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各种 废水)分别用各自不同的管路或渠道输送、排放或贮 留,以利于清水的循环套用和废水的处理。
除清污分流外,还应将某些特殊废水与一般废 水分开,以利于特殊废水的单独处理和一般废水的 常规处理。
化学制药工艺学
25
第三节 废水的处理
一、废水处理有关的基本概念
l. 水质指标:表征废水性质的参数,如pH值、悬浮 物(SS)、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等指标。 pH值是反应废水酸碱性强弱的重要指标。 悬浮物(SS)是指废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 生化需氧量BOD: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氧化分解水中 有机物时所需的氧量。 BOD5,即5日生化需氧量,表示在20℃下培养5天,1L水 中溶解氧的减少量。(mg/L)
第十章 化学制药与环境保护
1
2
3
4
第一节 概 述
一、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全球环境问题日趋严峻:1/3哺乳动物面临灭绝,20% 淡水鱼濒临灭绝,9%树种面临灭绝,50%珊瑚退化, 80%原始森林遭到破坏,20%人口难以获得安全饮用 水,2/3人口面临供水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