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梁框架梁次梁三者区别
连梁、框架梁及次梁三者的区别

连梁、框架梁及次梁三者的区别
连梁、框架梁及次梁三者的区别
1、框架梁是框架结构中柱与柱之间的梁,连梁是剪力墙结构中墙与墙之间的梁。
2、框架梁----以弯曲变形为主的构件即为框架梁
连梁-------以剪切变形为主的构件即为连梁
3、框架梁就是就由柱子支撑的梁来承重的结构,就是直接由梁承重,在由梁将荷载传达到柱子上。
框架梁的建筑标高与现浇板的建筑标高在建筑图中一般是一样的,而结构标高一般要比建筑标高底几公分(一般5cm),但是框架梁和现浇板的结构顶标高一般也是一样的,特殊情况如厨房卫生间需要降板处理时则和降下去的楼板顶齐平.
4、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大于5的梁。
5、一般情况下,次梁是指两端搭在框架梁上的梁。
各种类型框梁、次梁、连梁的定义

框剪结构一跨在两端在墙上一跨有一端在墙上,一端在主梁上的两跨梁应该命名KL还是L?A:很多人在绘制梁平法施工图的时候都有点迷惑,两端与柱相连的叫KL,两端与剪力墙水平相连的叫LL,两端与主梁相连的叫L,这大家都知道,那么除此之外呢?一端和柱相接,一端和主梁相接的叫什么呢?一端和剪力墙平行接,一端和剪力墙垂直相接的叫什么呢?是不是概念有点模糊了?今天在这里我给大家总结一下。
首先有个概念需解释一下,框架梁也好,次梁也好,连梁也好,最大的区别体现在地震时水平抗震力从一个竖向抗侧构件到另一个竖向抗侧构件的传递模式上的区别:1. 两端与柱相接----框架梁。
框架梁的两端都是固结,可以在水平地震荷载下传递剪力,框架梁的水平地震荷载下的剪力是二端大,中间为0,故框架梁有箍筋加密区,中间部分箍筋不用加密。
2. 两端与主梁相接----次梁。
次梁的两端都是铰接,次梁相接的不是竖向抗侧构件,因此不传递水平地震荷载下的剪力。
所以次梁不用设置箍筋加密区。
3. 两端都和剪力墙水平相接----这种情况分2种(按《高规》JGJ3-2002中7.1.8条规定):a)跨高比<5,且剪力墙长度能满足梁纵筋锚入墙内的长度≥LaE,且≮600mm----连梁。
跨高比<5是要求连梁有足够的刚度,不只在联肢墙内部传递剪力,还要平衡两端剪力墙的弯曲应力,连梁的箍筋要求是按同等级的框架梁加密箍的要求,沿梁全长加密箍筋。
此种连梁在外墙窗洞处应用较多,特别是结构体形扭转不规则的情况,为了满足结构抗扭刚度或避免外墙在扭转变位较大时,外墙砌体与混凝土梁产生错位裂缝,一般窗下墙也采用混凝土整浇,与楼面以下、窗洞以上部分一起形成一道深梁,按普通住宅层高2.8m,窗高1.5m考虑,此深梁高度有1.3m,其刚度相当大。
此种连梁若不按剪力墙洞口输入,则计算误差会很大。
b)跨高比≥5----框架梁。
由于PKPM对连梁的定义是两端与剪力墙相交的梁,当连梁的跨高比≥5时,其受力机理类似于框架梁(《高规》7.1.8条)。
主梁、次梁、连梁、吊筋区别

主梁、次梁、连梁、吊筋区别次梁在主梁的上部, 主要起传递荷载的作用, 而主梁是承重且传递荷载。
有些建筑对空间有要求时, 一般只有主梁, 不设次梁。
简单的说就是次梁以主梁为支座, 主梁以柱子为支座, 次梁的力传给主梁。
1.从梁的位置和直观来说, 凡是与同框架柱相连, 并作为其它梁的支点的梁为主梁;凡两端均与主梁连接的其它梁为次梁;2.从受力角度来说, 传力路径总是次梁传至主梁;承担竖向力又承担水平力的梁为主梁, 只承担竖向力的梁为次梁;3.从刚度来说, 刚度相对较大的梁为主梁, 刚度相对较小的梁为次梁。
4.主梁需考虑抗震, 次梁不需考虑抗震。
反映在梁的刚度、延性、强度上的要求不同.识别看主梁和次梁的方法:主梁承担次梁, 一般情况下, 主梁高度大于或等于次梁高度, 主梁支于柱或墙上, 次梁支于主梁上。
有时候分不出主次梁, 如井式梁。
告诉你个简单办法: 主次梁相交处都要加附加筋(吊筋或箍筋), 有附加筋的是主梁。
在框架梁结构里,主梁是搁置在框架柱子上, 次梁是搁置在主梁上。
在相交处, 小心计算主梁, 这是个主要受力构件, 马虎不得。
计算要点和构造特点:1.主梁除承受自重外, 主要承受由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
为简化计算, 主梁自重可折算成集中荷载计算。
2.与次梁相同, 主梁跨中截面按T型截面计算,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
3.主梁支座处, 次梁与主梁支座负钢筋相互交叉, 使主梁负筋位置下移, 计算主梁负筋时, 单排筋h0=h-(50~60)mm, 双排筋h0=h-(70~80)mm。
4.主梁是重要构件, 通常按弹性理论计算, 不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
5.主梁的受力钢筋的弯起和切断原则上应按弯矩包络图确定。
6.在次梁与主梁相交处, 次梁顶部在负弯矩作用下发生裂缝, 集中荷载只能通过次梁的受压区传至主梁的腹部。
这种效应约在集中荷载作用点两侧各0.5~0.6倍梁高范围内, 可引起主拉破坏斜裂缝。
为防止这种破坏, 在次梁两侧设置附加横向钢筋, 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吊筋、箍筋)承担。
主梁、次梁、连梁的区别.

主梁、次梁、连梁的区别次梁在主梁的上部, 主要起传递荷载的作用, 而主梁是承重且传递荷载。
有些建筑对空间有要求时,一般只有主梁,不设次梁。
简单的说就是次梁以主梁为支座,主梁以柱子为支座, 次梁的力传给主梁。
1、从梁的位置和直观来说,凡是与同框架柱相连,并作为其它梁的支点的梁为主梁;凡两端均与主梁连接的其它梁为次梁; 2、从受力角度来说, 传力路径总是次梁传至主梁 ; 承担竖向力又承担水平力的梁为主梁,只承担竖向力的梁为次梁;3、从刚度来说,刚度相对较大的梁为主梁,刚度相对较小的梁为次梁。
4、主梁需考虑抗震,次梁不需考虑抗震。
反映在梁的刚度、延性、强度上的要求不同 .识别看主梁和次梁的方法:主梁承担次梁, 一般情况下, 主梁高度大于或等于次梁高度, 主梁支于柱或墙上, 次梁支于主梁上。
有时候分不出主次梁, 如井式梁。
告诉你个简单办法:主次梁相交处都要加附加筋 (吊筋或箍筋 ,有附加筋的是主梁。
在框架梁结构里 , 主梁是搁置在框架柱子上,次梁是搁置在主梁上。
在相交处,小心计算主梁,这是个主要受力构件,马虎不得。
计算要点和构造特点:1.主梁除承受自重外, 主要承受由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
为简化计算,主梁自重可折算成集中荷载计算。
2.与次梁相同, 主梁跨中截面按 T 型截面计算,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
3.主梁支座处, 次梁与主梁支座负钢筋相互交叉, 使主梁负筋位置下移, 计算主梁负筋时, 单排筋 h0=h-(50~60 mm , 双排筋 h0=h -(70~80 mm 。
4.主梁是重要构件, 通常按弹性理论计算, 不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
5.主梁的受力钢筋的弯起和切断原则上应按弯矩包络图确定。
6.在次梁与主梁相交处, 次梁顶部在负弯矩作用下发生裂缝, 集中荷载只能通过次梁的受压区传至主梁的腹部。
这种效应约在集中荷载作用点两侧各 0.5~0.6倍梁高范围内,可引起主拉破坏斜裂缝。
为防止这种破坏, 在次梁两侧设置附加横向钢筋, 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部由附加横向钢筋 (吊筋、箍筋承担。
梁(连梁、框架梁、非框架梁、主梁、次梁)到底怎么区别

梁(连梁、框架梁、非框架梁、主梁、次梁)到底怎么区别?P ost By:2011-8-18 19:26:28很多人在绘制梁平法施工图的时候都有点迷惑,两端与柱相连的叫KL,两端与剪力墙水平相连的叫LL,两端与主梁相连的叫L,这大家都知道,那么除此之外呢?一端和柱相接,一端和主梁相接的叫什么呢?一端和剪力墙平行接,一端和剪力墙垂直相接的叫什么呢?是不是概念有点模糊了?今天在这里我给大家总结一下。
首先有个概念需解释一下,框架梁也好,次梁也好,连梁也好,最大的区别体现在地震时水平抗震力从一个竖向抗侧构件到另一个竖向抗侧构件的传递模式上的区别:1.两端与柱相接----框架梁。
框架梁的两端都是固结,可以在水平地震荷载下传递剪力,框架梁的水平地震荷载下的剪力是二端大,中间为0,故框架梁有箍筋加密区,中间部分箍筋不用加密。
2.两端与主梁相接----次梁。
次梁的两端都是铰接,次梁相接的不是竖向抗侧构件,因此不传递水平地震荷载下的剪力。
所以次梁不用设置箍筋加密区。
3.两端都和剪力墙水平相接----这种情况分2种(按《高规》JGJ3-2002中7.1.8条规定):a)跨高比<5,且剪力墙长度能满足梁纵筋锚入墙内的长度≥LaE,且≮600mm----连梁。
跨高比<5是要求连梁有足够的刚度,不只在联肢墙内部传递剪力,还要平衡两端剪力墙的弯曲应力,连梁的箍筋要求是按同等级的框架梁加密箍的要求,沿梁全长加密箍筋。
此种连梁在外墙窗洞处应用较多,特别是结构体形扭转不规则的情况,为了满足结构抗扭刚度或避免外墙在扭转变位较大时,外墙砌体与混凝土梁产生错位裂缝,一般窗下墙也采用混凝土整浇,与楼面以下、窗洞以上部分一起形成一道深梁,按普通住宅层高2.8m,窗高1.5m考虑,此深梁高度有1.3m,其刚度相当大。
此种连梁若不按剪力墙洞口输入,则计算误差会很大。
b)跨高比≥5----框架梁。
由于PKPM对连梁的定义是两端与剪力墙相交的梁,当连梁的跨高比≥5时,其受力机理类似于框架梁(《高规》7.1.8条)。
主梁、次梁、连梁的区别

主梁、次梁、连梁的区别次梁在主梁的上部,主要起传递荷载的作用,而主梁是承重且传递荷载。
有些建筑对空间有要求时,一般只有主梁,不设次梁。
简单的说就是次梁以主梁为支座,主梁以柱子为支座,次梁的力传给主梁。
一、从梁的位置和直观来讲,凡是与同框架柱相连,并作为其它梁的支点的梁为主梁;凡两头均与主梁连接的其它梁为次梁;二、从受力角度来说,传力路径老是次梁传至主梁;承担竖向力又承担水平力的梁为主梁,只承担竖向力的梁为次梁;3、从刚度来说,刚度相对较大的梁为主梁,刚度相对较小的梁为次梁。
4、主梁需考虑抗震,次梁不需考虑抗震。
反映在梁的刚度、延性、强度上的要求不同.识别看主梁和次梁的方式:主梁承担次梁,一般情况下,主梁高度大于或等于次梁高度,主梁支于柱或墙上,次梁支于主梁上。
有时候分不出主次梁,如井式梁。
告知你个简单办法:主次梁相交处都要加附加筋(吊筋或箍筋),有附加筋的是主梁。
在框架梁结构里,主梁是搁置在框架柱子上,次梁是搁置在主梁上。
在相交处,小心计算主梁,这是个主要受力构件,马虎不得。
计算要点和构造特点:1.主梁除经受自重外,主要经受由次梁传来的集中荷载。
为简化计算,主梁自重可折算成集中荷载计算。
2.与次梁相同,主梁跨中截面按T型截面计算,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
3.主梁支座处,次梁与主梁支座负钢筋彼此交叉,使主梁负筋位置下移,计算主梁负筋时,单排筋h0=h-(50~60)mm,双排筋h0=h-(70~80)mm。
4.主梁是重要构件,通常按弹性理论计算,不考虑塑性内力重散布。
5.主梁的受力钢筋的弯起和切断原则上应按弯矩包络图肯定。
6.在次梁与主梁相交处,次梁顶部在负弯矩作用下发生裂痕,集中荷载只能通过次梁的受压区传至主梁的腹部。
这种效应约在集中荷载作用点双侧各~倍梁高范围内,可引发主拉破坏斜裂痕。
为避免这种破坏,在次梁双侧设置附加横向钢筋,位于梁下部或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的集中荷载应全数由附加横向钢筋(吊筋、箍筋)承担。
[整理]38835连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础梁的区别
![[整理]38835连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础梁的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83975f4caaea998fcc220ebc.png)
连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础拉梁的区别金凯在施工图审查过程中发现有些设计人对连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础拉梁(承台或独立柱基间的联系梁)的构造和使用范围不清楚,从而导致使用不当。
现结合规范、标准图集和构造手册对这个问题加以说明。
1、连梁和框架梁: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体条文详见“高规”第7.1.8条);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另一方面从构造的角度来说,两者都必须满足抗震的构造要求,具体说来框架梁和连梁的纵向钢筋(包括梁底和梁顶的钢筋)在锚入支座时都必须满足抗震的锚固长度的要求,对应于相同的抗震等级框架梁和连梁箍筋的直径和加密区间距的要求是一样的。
两者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抗震设计时,允许连梁的刚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刚度只允许有限度的降低,且不允许其退出工作,所以规范规定次梁是不宜搭在连梁上的,但是次梁是可以搭在框架梁上的。
一般说来连梁的跨高比较小(小于5),以传递剪力为主,所以规范对连梁在构造上作了一些与框架梁不同的规定,一是要求连梁的箍筋是全长加密而框架梁可以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二是对连梁的腰筋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且将其纳入了强条的规定,而框架梁的腰筋只要满足“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连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础拉梁的区别-12页精选文档

连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础拉梁的区别连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础拉梁的区别2019年12月20日建筑2019-12-20 15:40:10阅读1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连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础拉梁的区别连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础拉梁的区别金凯在施工图审查过程中发现有些设计人对连梁、框架梁、次梁和基础拉梁(承台或独立柱基间的联系梁)的构造和使用范围不清楚,从而导致使用不当。
现结合规范、标准图集和构造手册对这个问题加以说明。
1、连梁和框架梁: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具体条文详见“高规”第7.1.8条);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
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方面从概念设计的角度来说,在抗震时都希望首先在框架梁或连梁上出现塑性铰而不是在框架柱或剪力墙上,即所谓“强柱弱梁”或“强墙弱连梁”;另一方面从构造的角度来说,两者都必须满足抗震的构造要求,具体说来框架梁和连梁的纵向钢筋(包括梁底和梁顶的钢筋)在锚入支座时都必须满足抗震的锚固长度的要求,对应于相同的抗震等级框架梁和连梁箍筋的直径和加密区间距的要求是一样的。
两者不相同之处在于,在抗震设计时,允许连梁的刚度有大幅度的降低,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让其退出工作,但是框架梁的刚度只允许有限度的降低,且不允许其退出工作,所以规范规定次梁是不宜搭在连梁上的,但是次梁是可以搭在框架梁上的。
一般说来连梁的跨高比较小(小于5),以传递剪力为主,所以规范对连梁在构造上作了一些与框架梁不同的规定,一是要求连梁的箍筋是全长加密而框架梁可以分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二是对连梁的腰筋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应小于0.3%”且将其纳入了强条的规定,而框架梁的腰筋只要满足“当梁的腹板高度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bhw的0.1%,且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梁框架梁次梁三者区别
连梁、框架梁及次梁三者的区别
1、框架梁是框架结构中柱与柱之间的梁,连梁是剪力墙结构中墙与墙之间的梁。
2、框架梁----以弯曲变形为主的构件即为框架梁
连梁-------以剪切变形为主的构件即为连梁
3、框架梁就是就由柱子支撑的梁来承重的结构,就是直接由梁承重,在由梁将荷载传达到柱子上。
框架梁的建筑标高与现浇板的建筑标高在建筑图中一般是一样的,而结构标高一般要比建筑标高底几公分(一般5cm),但是框架梁和现浇板的结构顶标高一般也是一样的,特殊情况如厨房卫生间需要降板处理时则和降下去的楼板顶齐平.
4、连梁是指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且跨高比小于5的梁;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大于5的梁。
5、一般情况下,次梁是指两端搭在框架梁上的梁。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