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国园林案例对比赏析

合集下载

中外园林的对比分析 PPT

中外园林的对比分析 PPT

射鸭廊轩亭
2
西式园林案例
埃斯特庄园
埃斯特庄园始建于1560 年,完工于1575年。由利戈 里奥为当时的红衣教主波利 托.埃斯特所设计。
它是意大利最著名的文艺 复兴盛期时的代表作,是典 型的台地园。主要以规则式 布局为主,以自然景物配置 为辅。
埃斯特庄园坐 落在在罗马以东 40公里处地蒂沃 里小镇上朝向西 北的陡峭山坡上, 全园面积4.5公顷, 园地近似方形, 纵长将近200m。
主建筑物
修建在高地 的边缘,建 筑是位于支 配全园的制 高点,可以 俯瞰整个园 林,后面的 园林建在陡 坡上,用严 整的轴线统 领全园。

中轴线式设计加强了
庄园的统一感;在与中轴
垂直平行线上,每条轴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端点与轴线的节点上,
均衡的分布着亭台、游廊、
雕塑、喷泉等各式景观。
并且沿着每-条园路前进或
返回时,在视线的焦点上
山石是网师园中部景区中使用较多的空间要素,在外部环
境中对空间的限定作用非常明显。网师园中部景区中的山 石以黄石为主,分为驳岸、花池和假山等三种主要用途,总 面积约为330m2。驳岸和花池的高度一般不超过Im,对视 线不会起明显的遮挡作用,其主要作用是限定人的活动区 域而保持视野的通畅,同时对建筑基部过于刚性的轮廓线 进行缓和过渡,并最终转化为具有自然特色的空间形态。 而假山除了能限定人的活动区域以外,当高度大于人的视 线时还能划分视域,形成特定的视线,或是将视线完全隔绝。 同时,山石丰富的肌理与光影效果配合植物还能营造出具 有山林特色的景观,形成视觉焦点。在网师园中部景区,由 于建筑基础标高差异较小,且缺少塔、楼这样的多层建筑, 所以云闻假山还有一个显著的作用是丰富游人在园中的竖 向观景体验,其顶部的平台使得游人可以从高处俯瞰彩霞 池及对面的景物的全貌,同时近处的小山丛桂轩和濯缓 水阁也因为观赏点的不同而展现出迥异的风貌,这是网师 园中部景区自然要素对建筑要素的功能提供补充的典型范 例。在图中,浅棕色的区域主要为低于视线高度的黄石驳 岸、花池区域,也包括云同假山中低于视线的部分;深棕色 的区域为高于视线高度的黄石假山,以H作为编号,并且具 有共同功能的几块山石被编为一组。

古今中国园林案例对比赏析

古今中国园林案例对比赏析
岐江公园以原有树木、部分厂房等形成骨架,采用原有 船厂的特有元素如铁轨、铁舫、灯塔等进行组织,反映了历 史特色。同时,又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构筑部分小 品及雕塑如孤囱长影、裸钢水塔和杆柱阵列等,形成新与旧 的对比、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结语
在现代园林建筑中要很好的喜的空间感受 和诗意般的意境体验。
城市主干 岐江道公园
公园入口
园路布置
• 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除了自 然生态区内曲线道路较多外, 其它俩个区域被曲线环路包围 的区域内几乎都是直线路网。 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曲线形路网 截然不同。
曲线园路
• 直线园路 • 出入口
理水
水位变化滨水地段的栈桥式水际设计。 江河防洪过水断面拓宽采用挖侧渠而留岛的设计。
植物配置
• 留园西区以山景为 主,环境僻静,山阜 为全园最高处。上有 小亭两座,可遥望虎 丘、天平、上方诸山。 阜上植以青枫、银杏, 秋季满山红黄相映, 富有山林野趣。
植物配置
绿荫轩
小轩临水而筑,轩外景色 溪山深秀。进入“绿荫”, 朝北整面无墙,完全敞向山 池,这三种墙面的处理手法 是掩映——透漏——敞开。
谢谢!
浙江台州黄岩永宁公园
秦皇岛汤河公园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选址
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岐江公园总体规划
N 面积11公顷,其中水
面3.6公顷,建筑 3000平方米岐江公园 位于中山市区中心地 带,东临石岐河(岐 江),西与中山路毗 邻,南依中山大桥, 北邻富华酒店,东北 方向不远处是孙文西 路文化旅游步行街和 中山公园,再往北一 点就是逸仙湖公园。
古今中国园林案例 对比赏析
“园林”二字作为一个既定的词语出现大概始于魏晋 南北朝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审美观的改变,园 林这一概念正逐步扩展。而狭义的,或者说传统意义上 的中国园林仍然是指运用传统造园技术营造的具有古典 韵味的园林空间。

中国古典园林的案例分析(作业)

中国古典园林的案例分析(作业)

中国古典园林的案例分析————留园江南园林艺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不论从它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和意境,还是从它所体现的设计过程和手法上来说,都具有极好的研究价值。

苏州的留园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它在园林空间素质、建筑布局、叠石理水、植物配置等园林构成上的处理都代表了江南园林艺术的精华。

留园紧邻于邸宅之后,分为西、中、东三区。

三区备具特色:西区以山景为主,中区以山、水兼长。

东区以建筑取胜。

如今。

西区已较荒疏,中区和东区则为全园之精华所在。

下面从园林的四个特别分别论述: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如翔如舞,如伏如跧;秀逾灵璧,巧夺平泉。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

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

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

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本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这个特点在人工山水园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表现得出。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目的在于求得一个概括、精练、典型的而又不失其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

这样的创作又必需合乎自然之理,方能获致天成之趣。

否则就不免流十矫揉造作,犹如买椟还珠、徒具抽象的躯壳而失却风景园林的灵魂。

从假山尤其是山石的堆叠章法和构图经营上,既能看到天然山岳构成规律的概括、提练,也能看到诸如“布山形、取峦向、分石脉”、“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等山水画理的表现,乃至某些笔墨技法和皴法、矾头、点苔等的具体摹拟。

可以说,叠山艺术把借鉴于山水画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写意方法在三度空间的情况下发挥到了极致。

它既是园林里面复现大自然的重要手段,也是造园之因画成景的主要内容。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东区的西部仅占全国面积的二十分之一左右,却是园内建筑物集中、建筑密度最高的地方。

这部分的规划,利用灵活多变的院落空间创造出一个安静恬适、仿佛深邃无穷的园林建筑环境。

中国古代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差异与融合PPT课件

中国古代园林与现代园林的差异与融合PPT课件
第26页/共34页
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麦克哈格、科拉克、哈克特以及其他一些追随者,把严 格的科学知识用于环境分析,不再像包扎艺术练习那样把项目放进基地中去, 他们相信对于特殊的基地来说会去选择一个“人性化”的生态途经而放弃一个 原本理想的平面布局。
第27页/共34页
提倡设计方法的改变是因为西方传统园林设计大多是一种二维平面化的设 计,强调平面上的图案化特征;而现代景观设计是注重创造一个三维空间 的环境体验,使用模型推敲设计,能更加准确地反映设计意图。

是天然造化生成的一般。



3)无为与道法自然:在道家思想中,“道”的中心含
义就是“无为”,即任其自然,即“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2页/共34页
《园冶》
• 《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 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 专著。明末造园家计成著。主要 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其 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 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 选石、借景10篇。该书首先阐 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次而详细 地记述了如何相地、立基、铺地、 掇山、选石,并绘制了两百余幅 造墙、铺地、造门窗等的图案。 《园冶》是计成将园林创作实践 总结提高到理论的专著,全书论 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 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 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一部 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为后 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 及可供模仿的范本。同时,《园 冶》采用以“骈四骊六”为其特 征的骈体文,在文学上也有其一 定的地位。
私家园林特点第11页共34页苏州拙政园特点因地制宜采用对景隔景夹景漏景和框景癿造园手法第12页共34页添加文本苏州拙政园第13页共34页沧浪亭第14页共34页沧浪亭第15页共34页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宽厚癿绿化网绚丰富癿园林景观良好癿园林生态环境有特色癿城市风貌繁育和保存种质资源现代园林的基本特点宽厚癿绿化网绚丰富癿园林景观良好癿园林生态环境第16页共34页添加文本点击添加文本陶然亭公园更待菊橘黄家酿熟与君一醉陶然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丐约后期中国现代园林代表第17页共34页上海大观园上海大观园是一个大型仿古建筑群和现代园林

两组江南古典园林局部与现代建筑的案例比较研究

两组江南古典园林局部与现代建筑的案例比较研究

结论通过对江南古典园林局部与现代建筑进行案例比较研究,可以发现两者 之间存在很多异同点。江南古典园林中的建筑局部体现了古代中国的精湛工艺和 审美追求,而现代建筑则更加注重功能性、实用性和科技化。在未来的发展中, 我们应该努力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汲取江南古典园林中的精髓,运用到现代建 筑设计中,创造出更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
在装饰细节方面,江南古典园林中的建筑装饰繁复细腻,多采用传统雕刻、 绘画等手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此外,江南古典园林中的空间尺度也是非常 讲究的,通过利用空间、借助景致,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现代建筑分析现代建筑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其设计理念 和建造技术均与传统建筑有所不同。现代建筑更加注重功能性、实用性和科技化, 同时也强调创新和个性化。在空间布局方面,现代建筑多采用开放式布局,注重 空间的流动性和通透性,使得建筑物能够更好地融入周围环境中。
结果与讨论
1.审美特征
江南古典园林细部的审美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设计巧妙,构思 独特。园林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寓意深远。例如,无锡寄畅园的 “知鱼桥”巧妙地利用了自然地形,使游人在桥上观赏池中游鱼成为可能。其次, 注重意境,寓意深远。园林细部常常通过象征、隐喻等手法传达出丰富的内涵, 如苏州拙政园的“留听阁”,取自“留得残荷听雨声”
最后,对于维护费用方面,由于夯土建筑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节能性,因此 可以降低后期的维护和能耗成本。综合来看,“土屋”项目在经济上也是具有可 行性的。
结论与展望
通过以上对“土屋”这个现代夯土建筑案例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现代夯土建筑具有绿色、可持续的优点,符合当前人们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需 求。在技术方面,合理的材料选择、构造设计、施工工艺以及安全措施是项目成 功的关键。经济方面,现代夯土建筑的建设成本较低,施工时间缩短,后期维护 费用也降低,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中西方园林赏析ppt课件

中西方园林赏析ppt课件
第六章 园林景观欣赏
1
园林概述 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 中西名园对比欣赏
2
第三节 中西名园对比欣赏
✓中国名园 ✓西方名园 ✓中西方名园对比鉴赏
3
一、中 国 名 园





颐和园





园 拙政园
避暑山庄
4
留园
(一)颐和园
❖199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其亭台、长廊、殿
3940几何图案式人工美自然山水式意境美西方哲学思想体系中国古典思想哲学体系黑格尔哲学思想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与改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精神41几何图案式人工美自然山水式意境美西方哲学思想体系中国古典思想哲学体系黑格尔哲学思想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与改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精神代表园林
37
最经典的皇家园林:
法国凡尔赛宫
38
“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
造景是规则式园林,整个园 林及各景区景点皆表现出人 为控制下的几何图案美。39
视频欣赏:法国凡尔赛宫
40
三、中西方名园对比鉴赏
几何图案式
人工美 自然山水式
意境美
西方哲学思想体系 中国古典思想哲学体系
黑格尔哲学思想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25
又称热河行宫或承德离宫,几乎占了承德市区 的一半,比北京的颐和园大了将近一倍。 耗时 87年建成,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
特色:山中有园、园中有山,山区占了整个园 林面积的4/5.
整个避暑山庄可分为宫廷区和苑区
宫廷区是皇帝理政的要地,包括“正宫”、 “松鹤斋”、“万壑松风”和“东宫”(已毁) 四组建筑。

中国明清两代园林实例分析

中国明清两代园林实例分析

2、园林四要素
一座园林,可以多一些山水的成分,或者偏重于植
物栽培、栖鸟饲养,或者建筑的密度较大,但在一 般的情况下总是土地、水体、植物和建筑四者的综 合。 因此,根据周维权先生在《中国古典园林史》中所 述,将山、水、植物、建筑称为构成园林的四个基 本要素,相应的,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 造就成为造园的思想主要工作。
中国明清两代园林实例
内容:
一、中国古典园林简介
二、明清皇家园林举例 三、江南私家园林举例 四、坛庙园林举例
一、中国古典园林简介
1、总说 1954年,在维也纳召开的国际园景建筑家联
合会第四次大会上,英国造园学家杰利克 (G.A.Jellicoe)将世界传统园林大致分 为中国园林、古希腊园林和西亚园林三大体 系。其中中国园林的起源与发展自成体系, 很少受到外来的影响。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
私有,古籍中称为园、园亭、园墅、池馆、 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私家园林又分 为宅园、游憩园和别墅园。 宅园:在城镇内,依附于邸宅,作为主人日 常游憩、宴乐、会友、读书的场所,规模一 般不大,或紧邻住宅后部呈前宅后园的格局, 或位于住宅的一侧而形成跨院。是主要形式。 游憩园:在城镇内,单独建置,不依附于邸 宅。 别墅园:建在郊外山林风景地带,供主人避 暑、休养或短期居住,规模稍大。



的记载。 金代(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北海宫苑的基本形态, 是金海陵王天德三年开始至金世宗大定十九年间基本完成的。 元(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灭金后,琼华岛及其周围 的湖泊再加开拓后命名为“太液池”,包入大都的皇城之内 而成为大内御苑的主体部分。 明代(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北海在明代是大内御 苑——西苑的一部分。西苑即元代太液池的旧址。天顺年间 (1457~1464年),进行了第一次扩建,奠定了北、中、南 三海的布局.此时,北海第一次有了明确的范围划分。 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清初对于北海的修建 仅有两次:一是顺治八年(1651年),建佛寺“永安寺”。 在山顶广寒殿旧址建喇嘛塔“小白塔” 。二是康熙年间,玉 熙宫改建为马厩,清馥殿改建为佛寺“宏仁寺”。 西苑的最大一次改建就是在乾隆时期完成的,改建重点在北 海。经过这次改建,北海的建筑密度大增,园林景观也有很 大变化。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以具体实例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美、空间美、意境美----------------------以寄畅园为例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也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艺术手法有自己独特的特点,特别是在与自然的融入、空间的布局、意境的营造上彰显出的自然美、空间美和艺术美,达到了审美的最高境界。

这些都值得我们后人所学习和传承。

关键词:自然美、空间美、艺术美中国古典园林是人类用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的境界独到、风高雅的工艺造物以其沉静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成为世界造园艺术宝库中一朵魅力永恒的奇葩。

中国的造园艺术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蕴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代表着中华民族在的精神品格。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成熟的园林体系,若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相比较的话,他的个性是鲜明的。

它的主要特点是: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含蕴。

这四大特点所衍生的四大美学畴——园林的自然美、建筑美、诗画美、意境美,乃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

从根本上来说,这与中国传统的意识形态的方方面面以及重整体观照、重直觉感知、重综合推衍的思维方式的启导也有直接的关系。

1、自然美寄畅园在市惠麓惠山横街。

园址原为惠山寺沤寓房等二僧舍,明嘉靖初年(约公元1527年前后)曾任兵部尚书金(号凤山)得之,辟为园,名“凤谷山庄”。

金殁,园归族侄瀚及其子布政使梁。

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瀚修葺园居,凿池、叠山,亦称“凤谷山庄”。

梁卒,园改属梁之侄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湖广巡抚燿。

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燿因座师居正被追论而解职。

回后,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间,疏浚池塘,改筑园居,构园景二十,每景题诗一首。

取王羲之《答许椽》诗:“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两字名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古典园林
留园
座落在苏州阊 门外,明代始建, 时称“东园”。清 代嘉庆年间对其修 茸扩建,并取“竹 色清寒,波光澄碧” 之意,将园名改为 “寒碧山庄”。清 光绪二年又为常州 人盛旭人购得,又 加以改建、扩大, 更名为“留园”, 其音取意“长留天 地间”之意,面积 大约2公顷。
筑山
从假山尤其是山石的 堆叠章法和构图经营上, 既能看到天然山岳构成规 律的概括、提练,也能看 到诸如“布山形、取峦向、 分石脉”、“主峰最宜高 耸,客山须是奔趋”等山 水画理的表现,可以说, 叠山艺术把借鉴于山水画 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的写意方法在三度空间的 情况下发挥到了极致。
城市主干 岐江道公园
公园入口
园路布置
• 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除了自 然生态区内曲线道路较多外, 其它俩个区域被曲线环路包围 的区域内几乎都是直线路网。 与中国古典园林的曲线形路网 截然不同。
曲线园路
• 直线园路 • 出入口
理水
水位变化滨水地段的栈桥式水际设计。 江河防洪过水断面拓宽采用挖侧渠而留岛的设计。
建筑设置
六角形的可亭造型精致,既是作为山景的点缀, 同时也是一处居高临下的驻足观景的场所。
现代园林
中山岐江公园
作者简介
俞孔坚---北京大学城市与
区域规划教授,博士生导 师美国哈佛大学景观与城 市规划兼职教授,北京大 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 长,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 规划设计研究院首席设计 师。
主要作品:广东中山岐山公园
水景赏析
与古典园林相比,理水 的方式科技性强,水多 为动态。
植物配置
与古典园林种植一些形体丰富的植物不同,在歧江公园的 设计中,大量使用了乡土野草,如白茅、橡草和田根草等,通 过与机器的对比,成为营造公园历史与工业气氛的主要材料。 生态和环境也是歧江公园的主题之一。
植物景观
工业遗产区内植物绝大多数 都是以低矮灌木和草坪为主, 乔木只是点缀
休闲娱乐区,主要是乔木为 主
自然生态区主要与野 生植物为主
建筑配置
建筑多为脱离园林,与景观之间联系不 大。这应该是与古典园林的最大不同。建筑 与景观的掩映交互不明确。
景区、景点组成
平地起涌泉,刚性的栅 格铺底,构成儿童嬉戏的乐 园,形式上仍采用开放式。
铁轨是 工业革命的 标志性符号,也是一种 重要景观元素。
空间特征
由于白色柱阵的存在,道路的线性在空间 上被加强了,也丰富了单一的道路
设计理念
留园既有以山池花木为主的自然山水空间,也有各式 各样以建筑为主的大小空间——庭园、庭院、天井等。 园林空间之丰富,为苏州诸园之冠。在同一时期全国范 围内的私家园林中也是罕见的。它称得起是多样空间的 复合体,集园林空间之大成者。
浙江台州黄岩永宁公园
秦皇岛汤河公园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选址
相地N 面积11公顷,其中水
面3.6公顷,建筑 3000平方米岐江公园 位于中山市区中心地 带,东临石岐河(岐 江),西与中山路毗 邻,南依中山大桥, 北邻富华酒店,东北 方向不远处是孙文西 路文化旅游步行街和 中山公园,再往北一 点就是逸仙湖公园。
古今中国园林案例 对比赏析
“园林”二字作为一个既定的词语出现大概始于魏晋 南北朝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审美观的改变,园 林这一概念正逐步扩展。而狭义的,或者说传统意义上 的中国园林仍然是指运用传统造园技术营造的具有古典 韵味的园林空间。
现代景观设计的前身是园林设计,其最基本、最实 质的内容还是以园林为核心。追根溯源,园林在先, 景观在后。 园林经过圃—囿—园三个阶段的形态演变,到现代有 了新的发展,有了规模更大的环境,包括区域的、城 市的、现代的,综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关 注的景观。
植物配置
• 留园西区以山景为 主,环境僻静,山阜 为全园最高处。上有 小亭两座,可遥望虎 丘、天平、上方诸山。 阜上植以青枫、银杏, 秋季满山红黄相映, 富有山林野趣。
植物配置
绿荫轩
小轩临水而筑,轩外景色 溪山深秀。进入“绿荫”, 朝北整面无墙,完全敞向山 池,这三种墙面的处理手法 是掩映——透漏——敞开。
岐江公园以原有树木、部分厂房等形成骨架,采用原有 船厂的特有元素如铁轨、铁舫、灯塔等进行组织,反映了历 史特色。同时,又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构筑部分小 品及雕塑如孤囱长影、裸钢水塔和杆柱阵列等,形成新与旧 的对比、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结语
在现代园林建筑中要很好的继承古典园 林高超的手法,通过现代景观元素,多层次 的借景和对景,创造出令人惊喜的空间感受 和诗意般的意境体验。
理水
宋朱熹诗“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建 筑面池,水清如碧,涵碧二字不仅指池水,同 时也指周围山峦林木在池中的倒影,故借以为 名。建筑三间,卷棚硬山造,东面紧靠明瑟楼, 刘氏时称“卷石山房”,盛氏时名“涵碧山 房”,因建筑前临荷池,故通常又称荷花厅。
植物配置
古 木 交 柯
南面庭院,靠墙筑有明式花台一个,正中墙面 嵌有“古木交柯”砖匾一方,花台内植有柏树、云 南山茶各一,仅二树、一台、一匾。就形成一幅耐 人寻味的画面,运用了传统国画中最简练的手法, 化有为无,化实为虚,使整个空间显得干净利落, 疏朗淡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