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诊断学第9.6节 骨坏死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诊断学:骨软骨坏死

医学影像诊断学:骨软骨坏死

概述
概念及分类: 骨坏死和骨软骨病可统称骨坏死 依原因分为三类: (1)较大血管闭塞或断裂引起的骨坏死 (2)慢性反复创伤引起的骨坏死 (3)原因不明的骨坏死
概述
骨坏死的原因:
外伤:如骨折 内在原因:先天缺陷,血管本身发育不良 其他因素:激素,酗酒,血液病(贫血),网状内
皮系统疾病,放射治疗等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
X线表现:
◆早期:骨质疏松,片状密度增高,骨小梁模糊 ◆中期:股骨头骨折(“新月征”,“台阶
征”,“双边征”);头形态失常,密度不均 匀增高,关节间隙正常或增宽 ◆晚期:中期改变加重,继发骨性关节炎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
CT表现:(与平片一致,但敏感性高)
◆早期:片状密度增高,边缘模糊,骨小梁模糊 ◆进展期:密度不均匀增高(片状高密度-低密 度-高密度硬化带);股骨头骨折塌陷、碎裂;头 形态失常,关节间隙正常或增宽 ◆晚期:进展期表现加重,继发骨性关节炎
性)
剥脱性骨软骨炎
鉴别诊断: ◆关节结核 ◆慢性关节病
骨梗死
发生于骨干、干骺端或骨端的骨缺血坏死 常见原因:
动脉硬化/动脉血栓/减压病/血液病等
骨梗死
发病机制及病理: 血管闭塞或狭窄(气栓、血栓、痉挛)
致局部骨坏死、钙化或骨化(营养不良 性),范围可大可小,慢性可致骨膜增生
骨梗死
临 床: 1)好发于长骨干骺端或骨端松质骨及骨
右侧股骨头坏死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
MRI表现:(早期病变敏感性高) 股骨头变形,信号不均匀:T1WI低信
号,T2WI高低信号相间(低信号为骨坏死、 骨硬化,高信号为水肿、肉芽组织)
“双线征”:外侧低信号,内侧高信号
双侧股骨头坏死
T1WI

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

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

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型Steibery分类法于1992年被美国骨科医师协会髋关节分会所接受,具体分期如下:0期:X线片正常,骨扫描和MRI表现正常或非诊断性Ⅰ期:X线片正常,但骨扫描和MRI表现异常A—轻度(小于15%的股骨头受累)B—中度(15%-30%的股骨头受累)C—重度(大于30%的股骨头受累)Ⅱ期:股骨头透亮或硬化改变A—轻度(小于15%的股骨头受累)B—中度(15%-30%的股骨头受累)C—重度(大于30%的股骨头受累)Ⅲ期:软骨下骨塌陷(新月征)但无股骨头改变A—轻度(小于15%的关节面,下陷小于2mm)B—中度(15%-30%的关节面受累)C—重度(大于30%的关节面受累)Ⅳ期:股骨头变形下陷A—轻度(小于15%的关节面受累,下陷小于2mm)B—中度(15%-30%的关节面受累,下陷2—4mmC—重度(大于30%的关节面受累,下陷大于4mm)Ⅴ期:关节面间隙狭窄或和髋臼改变A—轻度(平均股骨头受累严重程度与Ⅳ期)B—中度(确定的相似,并估计有)C—重度(髋臼受累)Ⅵ期:退行性关节炎改变Marous 分期法Ⅰ期:髋无症状,X线片无表现或轻微密度增高(点状密度增高)Ⅱ期:仍无症状或轻微,X线密度增高,头无塌陷Ⅲ期:症状轻微,有软骨下骨折或新月征,一般多见扇形骨折,新月征少见Ⅳ期:髋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跛行及功能障碍,头扁平或骨质坏死Ⅴ期:疼痛明显,死骨破裂,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密度更加硬化。

Ⅵ期:疼痛严重,有的疼痛较Ⅴ期减轻,但股骨头肥大变形,半脱位,髋臼不光滑,甚至硬化增生股骨头性坏死的X片征象:(1)、水滴征指股骨头内有多个象水滴于桌面,水滴被蒸发后的水滴痕迹样改变,也称股骨头面包圈样改变(股骨头坏死初期)。

(2)、低密度征指股骨头内有大面积水滴征改变,水滴征改变区内的骨小梁消失(股骨头坏死初期)。

(3)、新月征指股骨头顶部呈半月状软骨下断裂,股骨头软骨下骨小梁与软骨分离,新月状断裂透亮区征象。

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

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

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股骨头坏死是指股骨头缺血、坏死、塌陷的疾病,多见于中年男性和长期服用激素的患者。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股骨头坏死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包括X线摄片、磁共振成像(MRI)和骨扫描。

X线摄片:X线摄片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股骨头坏死早期X线摄片可能无明显异常,但在进展期可出现以下表现:1.坏死区的密度增高:股骨头坏死区的密度会增高,呈骨质硬化表现。

2.坏死区的骨小梁变细:由于坏死区的缺血,骨小梁逐渐变细。

3.坏死区的骨缺损:股骨头坏死区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骨缺损。

4.坏死区的囊性变:部分股骨头坏死区可以呈现囊性变。

磁共振成像(MRI):MRI是目前最敏感、特异性最高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股骨头坏死在MRI上的表现包括:1.T1加权图像上,坏死区呈低信号强度,与周围正常骨组织对比明显。

2.T2加权图像上,坏死区呈高信号强度,可显示坏死区的边缘征和骨髓水肿征象。

3.螺旋CT或增强MRI可进一步评估血管供应情况。

骨扫描:骨扫描是一种评估骨代谢活动的方法,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和病程跟踪具有一定的价值。

股骨头坏死的骨扫描表现主要为局部骨代谢增加,较早出现阳性结果。

本文档涉及附件:本文档附件包括股骨头坏死的X线摄片、MRI图像和骨扫描结果。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股骨头坏死:骨头缺血、坏死、塌陷的疾病。

2.缺血:局部组织供血不足。

3.坏死:组织细胞死亡。

4.密度增高:骨骼密度增加。

5.骨质硬化:骨骼密度增高,硬度增加。

6.骨小梁:构成骨骼的细小骨束。

7.骨缺损:骨骼上出现形态不规则的凹陷或孔洞。

8.囊性变:指组织或实质出现液体聚集形成囊性结构。

9.信号强度:影像学上显示的图像明暗程度,可表征组织病变或正常变化。

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影像PPT

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影像PPT

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影像PPT股骨头坏死,是由于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随后的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

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股骨头坏死(ONFH):结合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及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AOS)的标准,将股骨头坏死定义为: ONFH是由于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随后的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

ONFH诊断标准主要标准:1、临床症状、体征和病史:以腹股沟和臀部、大腿部位为主的髋关节痛,髋关节内旋活动受限,有髋部外伤史、皮质类固醇应用史、酗酒史,深水作业史,高雪病史,HIV感染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高凝低纤溶性疾病等病史。

2、X线片改变:股骨头塌陷,不伴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内有分界的硬化带;软骨下骨有透X线带(新月征,软骨下骨折)。

3、核素扫描:示股骨头内热区中有冷区,即股骨头中心放射性减低,周边放射性增多,呈“炸面圈”样变化。

4、股骨头MRI:T1加权相呈带状低信号(带状类型)或T2加权相有双线征。

5、骨活检:显示骨小梁的骨细胞空陷窝>50%,且累及邻近多根骨小梁,有骨髓坏死。

次要标准:1、X线片:股骨头塌陷伴关节间隙变窄股骨头内有囊性变或斑点状硬化,股骨头外上部变扁。

2、CT:股骨头内横断面正常可见的“星芒征”消失。

3、ECT:核素骨扫描示冷区或热区。

4、MRI:等质或异质低信号强度而无T1相的带状类型。

符合2条或2条以上主要标准可确诊。

符合1条主要标准,和次要标准阳性数≥4 (至少包括一种X线片阳性改变),则为可能诊断。

ONFH的鉴别诊断一、 X线改变类似的疾病的鉴别诊断:1、中、晚期骨关节炎:当关节间隙轻度变窄,出现软骨下囊性变时可能会混淆,但其CT表现为硬化并有囊变, MRI改变以低信号为主,可据此鉴别。

2、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CE角小于30度,shenton氏现连续性中断,股骨头包裹不全,髋臼线在股骨头外上部,关节间隙变窄、消失,骨硬化、囊变,髋臼对应区出现类似改变,与ONFH容易鉴别。

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word精品

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word精品

股骨头坏死影像学表现及诊断要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型Steibery 分类法于1992 年被美国骨科医师协会髋关节分会所接受, 具体分期如下:0 期:X 线片正常,骨扫描和MRI 表现正常或非诊断性I期:X线片正常,但骨扫描和MR I表现异常A —轻度(小于15% 的股骨头受累)B —中度(15%-30% 的股骨头受累)C—重度(大于30% 的股骨头受累)H期:股骨头透亮或硬化改变A—轻度(小于15% 的股骨头受累)B —中度(15%-30% 的股骨头受累)C—重度(大于30% 的股骨头受累)皿期:软骨下骨塌陷(新月征)但无股骨头改变A—轻度(小于15% 的关节面,下陷小于2mm )B —中度(15%-30% 的关节面受累)C—重度(大于30% 的关节面受累)W期:股骨头变形下陷A —轻度(小于15%的关节面受累,下陷小于2mm )B—中度(15%-30% 的关节面受累,下陷2—4mmC —重度(大于30%的关节面受累,下陷大于4mm )V期:关节面间隙狭窄或和髋臼改变A —轻度(平均股骨头受累严重程度与W期)B—中度(确定的相似,并估计有)C—重度(髋臼受累)W期:退行性关节炎改变Marous 分期法I期:髋无症状,X线片无表现或轻微密度增高(点状密度增高)H期:仍无症状或轻微,X线密度增高,头无塌陷皿期:症状轻微,有软骨下骨折或新月征,一般多见扇形骨折,新月征少见W期:髋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跛行及功能障碍,头扁平或骨质坏死V期:疼痛明显,死骨破裂,关节间隙变窄,骨质密度更加硬化。

W期:疼痛严重,有的疼痛较V期减轻,但股骨头肥大变形,半脱位,髋臼不光滑,甚至硬化增生股骨头性坏死的X 片征象:( 1 )、水滴征指股骨头内有多个象水滴于桌面,水滴被蒸发后的水滴痕迹样改变,也称股骨头面包圈样改变(股骨头坏死初期)。

( 2 )、低密度征指股骨头内有大面积水滴征改变,水滴征改变区内的骨小梁消失(股骨头坏死初期)。

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诊断

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诊断

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诊断一、引言股骨头坏死是一种严重且常见的骨骼疾病,其影像学诊断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技术。

二、X光检查1: X光片表现(1) 早期股骨头坏死:X光片上可能没有明显异常表现,或者显示股骨头周围骨质密度降低和骨小梁疏松。

(2) 进展期股骨头坏死:X光片上可见股骨头边缘出现囊样改变,骨坏死区内出现密度减低或硬化。

(3) 晚期股骨头坏死:X光片上可见股骨头有明显骨坏死,骨质疏松,关节突变形,并可能出现关节间隙变窄。

2: X光检查的局限性(1) X光不能及早发现股骨头坏死的早期病变。

(2) 对于部分晚期股骨头坏死,X光片上显示有限,无法准确评估病变范围及程度。

三、磁共振成像(MRI)1: MRI的优点(1) MRI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组织结构和骨髓供血信息。

(2) MRI可以及早发现股骨头坏死的早期病变,并准确评估病变范围及程度。

(3) MRI对于股骨头坏死的鉴别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2: MRI的检查方法(1) 常规使用T1加权成像和T2加权成像进行检查。

(2) 使用增强MRI可以更好地显示血供情况,评估坏死区域的血供状态。

四、骨扫描1:骨扫描的原理骨扫描是通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来评估骨骼代谢活动,进而发现股骨头坏死。

2:骨扫描的表现如果股骨头存在坏死区域,骨扫描上可见代谢活动减少的冷区。

五、计算机断层扫描(CT)1: CT的优点(1) CT可以提供3D重建图像,对于骨骼结构和形态的评估有较高的准确性。

(2) CT可以进一步评估坏死区域的骨质情况和骨折情况。

2: CT的局限性CT无法直接评估血供情况,对于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不够敏感。

六、其他影像学检查除了上述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以下影像学检查方法:1: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可以提供更为准确的股骨头血供及代谢活动信息。

2:成像导航系统:通过立体定向的方法,能够更精确地测量股骨头的形态和骨折情况。

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诊断

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诊断一、引言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股骨头组织坏死导致髋关节功能受损。

影像学诊断是股骨头坏死的重要方法之一,能够提供准确的疾病定位和程度评估。

本篇文档将详细介绍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诊断。

二、临床表现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髋部疼痛、活动受限和步态异常等。

疼痛可出现在髋部及其周围区域,活动受限表现为髋关节活动范围减少,步态异常则表现为跛行等。

三、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主要包括X线检查、CT扫描、MRI和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等。

不同的检查方法在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中有不同的优势和适应症。

⑴ X线检查X线检查是股骨头坏死的最常用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通过X线片可以观察到股骨头的形态、密度和关节间隙的变化等。

但X线检查在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上有一定局限性,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⑵ CT扫描CT扫描可以提供比X线更精细的骨骼结构图像,对股骨头的形态和骨坏死的程度有更准确的评估。

CT扫描尤其适用于复杂病例和手术前的评估。

⑶ MRIMRI是股骨头坏死的最敏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提供骨髓水肿、缺血坏死灶和软骨损伤等信息。

MRI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效果显著。

⑷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能够显示股骨头血供情况,常用于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筛查和鉴别诊断。

四、影像学表现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主要包括股骨头形态异常、骨髓水肿、骨密度减低、关节面缘骨质硬化和囊变等。

这些影像学特征可以通过X线、CT扫描和MRI等技术进行观察和评估。

五、诊断评估股骨头坏死的诊断评估包括病变程度评估和分期评估。

病变程度评估主要通过骨坏死区域的比例和骨髓水肿程度等指标进行。

分期评估常用的分期系统有Ficat分期和Steinberg分期等。

六、治疗方案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保守治疗主要通过控制疼痛和改善血液循环等措施进行。

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8
TABLE 1: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OSTEONECROSIS OR SUBCHONDRAL INSUFFICIENCY FRACTURE
9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e present study suggest that the shape of the low-intensity band on MRI is useful for the differentiating subchondral insufficiency fracture from osteonecrosis. In addition, among osteoporotic elderly women without any history of corticosteroid intake or alcohol abuse, a diagnosis of subchondral insufficiency fracture should be considered.
5
SUBJECTS AND METHODS 2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 according to the shape of low-intensity bands on T1-weighted images. The first group showed concavity of the articular surface, which is characteristic of osteonecrosis, and the second group showed an irregular convexity of the articular surface, which is characteristic of subchondral insufficiency fracture.

骨坏死和骨软骨病影像诊断课件


要点二
骨软骨病
X线平片可见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硬化,CT和MRI可显 示关节软骨的损伤和退变。
病理学鉴别
骨坏死
骨组织缺血坏死,周围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和骨化。
骨软骨病
关节软骨退变和磨损,软骨下骨质硬化和囊肿形成。
06
病例分析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典型病例一:骨坏死影像诊断案例
03
骨坏死影像诊断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X线诊断
X线平片
骨坏死早期,X线平片可能无明显异 常,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骨密 度不均、骨小梁模糊或消失等表现。
骨盆X线
对于髋关节骨坏死,骨盆X线平片可 以观察到股骨头形态、大小及髋臼的 变化,有助于早期诊断。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05
骨坏死与骨软骨病的鉴别诊断
临床表现鉴别
骨坏死
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坏死部位关节僵硬,肌肉萎缩。
骨软骨病
疼痛、肿胀、关节交锁,关节弹响,关节畸形。
影像学鉴别
要点一
骨坏死
X线平片可见骨质密度增高、骨小梁模糊或消失,CT和 MRI可显示骨质坏死灶及周围软组织的改变。
02
骨软骨病概述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骨软骨病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主 要发生在关节软骨和骨骼的连接处, 导致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等症 状。
分类
骨软骨病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 型,其中慢性骨软骨病是最常见的类 型。

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诊断

当股骨头出现多骨化中心时,其供应动脉分离, 在幼年可产生股骨头部分缺血坏死。
发自旋股外侧动脉,平均1.3支,管径较细 。
发出骺支分布股骨头前区。
发出短的干骺动脉,分布于股骨颈前面。
发自旋股内侧动脉,平均2.3支,管径较细 。
发出骺支分布股骨头后区。
发出短的干骺动脉,分布于股骨颈后面。
又称内骺动脉。 发出浅支供应股骨头凹周围。
深支与来自股骨颈部的外骺动脉吻合,形 成内、外骺动脉弓。
来自闭孔动脉的占54.5%。 来自旋股内侧动脉的占14.9%。 来自两条动脉吻合支的占29.6%。
在骺软骨消失前,它是股骨头血供的主要 来源,在成人不占主要地位。
是分布于股骨头诸多动脉中唯一不经过股 骨颈者,股骨颈骨折时,该动脉可保持完 整,可部分代偿外骺动脉血供,但股骨头 多发生缺血坏死。
从股骨头中央到表面有点状致密硬化影。
有时软骨下可见部分孤立的小囊样改变区 。
放射状排列的骨小梁变形较前明显增粗。
孤立的小囊样病灶融合成为大的囊样病灶 ,多见于股骨头前上部软骨下负重区。
股骨头骨皮质厚薄不均匀,或有中断现象 。
股骨头内骨小梁变形或消失,内见大小不 等的囊样骨破坏区,周围有骨硬化环,部 分区域增生、硬化。
正常成人股骨头骨髓内富含脂肪,在T1及 T2加权图像上成圆形的高信号。
股骨头及股骨颈表面骨皮质均为低信号。
在冠状面上,股骨头中央的承重骨小梁,表现为自外下缘到内上缘的稍低信号带。
闭合的骨骺线为横行低信号线,两端与致 密骨相连。
无X线辐射损伤。
微小的水分差和脂肪成分差就足以产生 信号对比度。
1、呈球形,表面光滑,覆盖有软骨, 2、中心有一浅凹,即股骨头凹。 3、股骨头骨小梁的排列有一定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临床与病理
1.常见病因:创伤、皮质激素治疗、酗酒等 2.好发年龄:30~60岁男性 3.症状和体征 髋部疼痛、压痛、活动受限、跛行及4字试验阳性 晚期-关节活动受限加重,同时还有肢体短缩、肌肉萎缩和屈曲、 内收畸形 4.病理改变:细胞坏死带、缺血损伤带、充血反应修复带、正常组织
第六节 骨坏死
第六节 骨坏死
(二)影像学表现
1.X线及CT
常见发病部位为股骨内外侧髁、距骨上关节面、肱骨 小头、髌骨后方关节面
表现为关节软骨下骨局灶性碎裂,或伴软骨钙化
特征性表现为剥脱小骨块密度较高,边缘锐利,周围 环绕透亮线,其下为容纳骨片的骨床,有明显的硬化 环形成。 完全剥脱移位表现为关节面下透亮缺损区,周边明显 硬化,关节腔内可见游离体
第六节 骨坏死
三、剥脱性骨软骨炎
(一)临床与病理
1.以关节面碎裂,伴或不伴碎片分离为特征的一种疾病

病因未明,研究显示与外伤、关节过度使用及遗传因素 相关,部分有家族史 青少年至中年均有发病,男性居多 单发病变多见,也有多发者 临床表现不一,与部位有关

2.组织学检查可见关节软骨或关节软骨连同部分关节下骨质碎 裂剥脱
小结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
股骨头出现斑片状密度增高区伴周边不规则走形硬化 边、新月征及股骨头塌陷而髋关节间隙正常
骨梗死 MRI显示骨干、髓腔、干骺端或骨骺内地图样异常信 号 剥脱性骨软骨炎 关节软骨下骨局灶性碎裂,或伴软骨钙化
(二)影像学表现
1.X线:
早期股骨头内出现斑片状密度相对增高区。 随着病变发展,上述密度增高区域周边出现弯曲走形 的更高密度硬化边,形态可为圆形、椭圆形或楔形, 这是本病的特征性改变。 病变继续发展,软骨下坏死骨小梁微骨折,关节软骨 下方沿骨折线分布的低密度区:新月征 中期 股骨头塌陷,但关节间隙无变窄。
第六节 骨坏死
二、骨梗死
(一)临床与病理
1.病因不明 2.症状和体征 很多患者没有任何症状 急性者--患肢肌肉关节剧痛,活动障碍 慢性者--患肢酸痛、软弱无力,可伴有一定程度活动受限
除骨关节症状外,不同病因尚有各自不同的临床表现
3.骨梗死易累及四肢长骨的松质部分
第六节 骨坏死
(二)影像学表现
晚期 股骨头塌陷加重,承重区关节间隙变窄,继而出 现骨关节炎表现,为本病终末期表现
第六节 骨坏死
2.CT:
早期股骨头内簇状、条带状和斑片状高密度硬化,边缘较模糊
斑片状高密度硬化区多呈扇形或地图形,其内正常骨小梁结构模 糊或消失,可呈磨玻璃样变,周围有多条高密度硬化带构成的边 缘,颇具诊断特征 随病程进展,股骨头前上部高密度硬化周围和边缘部出现条带状 或类圆形低密度区,内为软组织密度。条带状低密度区外侧多伴 有并行的高密度硬化带
医学影像诊断学 第九章 骨骼肌肉系统
第六节 骨坏死
重点难点
重点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表现
骨梗死的影像学表现
难点
剥脱性骨软骨炎的影像学表现
目录
一、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 二、骨梗死
三、剥脱性骨软骨炎
第六节 骨坏死
一、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ischemic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in adult)
1.X线及CT
X线片上出现征象需要较长时间 主要包括囊状及分叶状透光区、硬化斑块影、条带状钙化骨 化影、绒毛状骨纹和骨外膜增生 2.MRI: 可较早发现病变
骨梗死病灶大小不一,呈典型地图样改变
第六节 骨坏死
骨梗死
右膝关节矢状面T1WI和T2WIFS及冠状面T2WI-FS 示,股骨 远段髓腔内广泛地图样异常信 号区。双侧股骨正位平片(另 一患者)示双侧股骨远段髓腔 内密度不均,可见片絮状密度 增高影
第六节 骨坏死
【诊断与鉴别诊断】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病变弥散或局限于承重区,边缘模糊,早 期关节间隙正常,中晚期股骨头塌陷,不难诊断。但应于以下 疾病或正常变异鉴别: (1)退变性囊肿:无明显股骨头塌陷 (2)暂时性骨质疏松:本病短期随访信号可恢复正常,不出现 典型的双边征。 (3)骨岛:多为孤立的圆形硬化区,密度较高,边缘较光整。
早期X线平片不能显示
第六节 骨坏死
(二)影像学表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MRI
显示病灶较X线敏感
软骨的断裂和剥脱
病灶在T1WI呈低信号,少数呈等信号,其它 序列呈高、等、低多种信号改变 与关节结核相鉴别
第六节 骨坏死
剥脱性骨软骨炎 膝关节MRI示:股骨外髁软骨 下骨异常信号,有一与其平行 的骨软骨片,骨片与骨床之间 为略长T1和略长T2信号
双线征中,外侧低信号带为增生硬化骨质所致 ,内侧高信号带为肉芽纤维组织修复的结果。
第六节 骨坏死
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 骨盆正位及蛙氏位示,双侧股骨头 形态尚可,其内密度不均,可
见地图样密度异常区,骨小梁
模糊,周边见不规则走行硬化 带。另一患者MRI示:双侧股 骨头见不规则形状异常信号区, 周边见长T1、长T2和长T1、短 T2信号线。
股骨头塌陷可发生于低密度区出现前后或同时,表现为股骨头皮 质成角、台阶征、双边征、裂隙征和股骨头碎裂。
第六节 骨坏死
2.MR:
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最敏感和特异的方 法 股骨头前上部边缘双线征:表现为T1WI为低 信号,T2WI上低信号或内高外低两条并行信 号围绕着信号不均匀的坏死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