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种薯储藏管理技术
马铃薯脱毒种薯贮藏库建造与贮藏技术

不同高度和不 同方位的温湿度 ,及时掌握库内温湿度和种 薯的变化情况 , 以便及早采取相应措施 。 为了控制和调节库
内温 湿度 , 下窖 后 , 应分 前期 、 中期 和末期 三段 管理 。
421 贮藏 前期 管理 .. 下窖至 l 2月上 旬 , 以降温散 热 为 应
主 。 藏库 门窗和 排气道 要 经常 打开 , 量通 风散热 。 着 贮 尽 随 外界 气温 的下 降 , 库 门窗 白天应 由大开 变成小 开 , 间 贮藏 夜 4 . 贮 藏 中期 管 理 .2 2 1 月 中旬 至 1 2 月末 ,正 是严 寒 季
仍是 适 于种薯 贮 藏的温 度 , 镰刀 菌开 始发展 。 但 呼 吸旺盛 , 刀 菌迅 速发展 , 镰 皮孔 开 张 , 茎腐 烂 ( 块 软腐 、 干腐 ) , 块 茎重 量下 降 , 过休 眠期 的块茎 开 始发 芽 。 渡 1 1 呼 吸强 烈 , 刀菌 发育 转 弱 , 镰 但块 茎 腐烂 严 重 , 幼芽 伸 长 , 湿度 过 大 时 , 苗 还可 生根 。 幼 1 —1 呼吸强烈 , 内干燥 时, 茎开始皱缩 , 6 1 窖 块 温度大时 , 腐强烈发展。 软腐 2 0 幼芽 和根 系交 织 于块茎 表层 , 烂损 耗激 增 , 腐 通风 不 良时 , 块茎 窒息 , 肉变 色 。空 气 干燥 时 , 茎 皱缩 , 形成 仔薯 。 薯 块 并
后, 在库 内不 同高 度 和方位 悬挂 温 湿度计 。
马铃薯种薯的优 良种性和品质 , 降低损耗率。 现将脱毒马铃 过厚 时 , 初期 不 易 散热 , 中期 上 层 薯块 距 库顶 过 近 , 易 受 容
4 贮 藏 管理 . 2
在 良好 的贮藏环境条 件下 , 马铃薯块茎 正常
地 下水位 低而 土质 坚硬 的地方 。 前 , 目 种薯贮 藏 库有地 上式 和 地下式 2 种模 式 。为方 便种 薯 出入库 , 高效 率 , 提 降低搬 运 成本 , 造地 上式 贮藏 库 。 宜建 1 贮藏 库 的建 造 . 2 种 薯 贮 藏 库建 造 规 模 应 根 据 贮 藏量
马铃薯种薯安全储藏的对策及措施

滴 ) 时 , 将微 型 薯摆放在 l 一 2 e m 厚 的
沙层 上 , 然后 再铺一 层 沙 , 如此堆满 器具 , 置 于保温通 风透气 的地 方 。 有
条件 的可 以在专用冷库储藏 , 储藏温
度 为2 ~ 4 ℃ 。
平 2 4 .
坝一
般 山 区 可 采取 室 内储 藏 ,
但
要 确 保 室 内气温 不 低 于1℃
和 资金 的 支持 帮助
1 ) 针对我市马铃薯种薯储藏的问
题 , 市人 民政府要 以文件 的形式要求
各县 ( 区 ) 人 民政府要高度重视 , 以
对人 民、 对农业生产高度负责的态度
重视马铃薯种薯安全储藏工 作 , 认真
组织 , 广泛 宣 传 , 落实责任人 , 抓 紧
做好马铃薯防冻工 作。 对措施不力 ,
工 作不 到位 , 造成马铃薯种薯严 重损 失 . 给 当地 农 业 生 产及 人 民 生活带来 严 重影 响的要追究有关人 员 的责任 。
2 ) 各县 ( 区 ) 农业 部 门要 组 织 乡
( 镇 ) 农技 干部 , 走村 串户 , 责任到 人 , 分片包干 , 切实把 马铃薯种薯安 全储藏技术措施落实到户 ; 农技干部
薰
本栏责任编辑 董惠民
l k @ E - m a i :y n n y m
is n a c. 。m
舅∈用 技 术
马铃薯是我市的重要粮经 作物 , 常 年播 种 面 积 1 4 万 h m 。左 右 , 种 薯 用 量
超过 3 0 万 t 。 同时 , 马 铃 薯又 是非 常典
型 的大宗粮作 , 其 收获部位主要 以 地
期检查记 载 ) 用移动式风机进行窖 内
强 制通 风 , 调 剂 窖 内温 、 湿 度 。
脱毒马铃薯种薯贮藏技术

到早 发现 、早治 疗 。
苗 ”,直到苗子恢复正常 。最后在受灾后采用磷 酸
6 灾害性 天气 应对
二氢钾 、氨基酸等进行 叶面追肥 ,以利 植株恢复 。
库 前 除净泥 土 ,降低 入 库发病 率 。不 同品种 的种 换气 。贮 藏 中期 应 防冻 保杂 。如果 是原 原种 ,则 要 。 湿 度应保 持 在 85%~90%。
按大 小分级 ,剔 除劣 质后装 入 网袋或 者筐 内 ,挂 5-3 通 风换 气 通 风换气可影 响贮藏 库 的温度
治真 菌性病 害 的药剂 主要有 百菌 清 、杀毒 矾 、代 6.2 连 阴雨雪天 气应对 首先要加 固棚体 ,防止
森锰 锌 、腐 霉利 、多菌灵 等 。防治 虫 害 的药 剂 有 大雪压垮 棚体 。其次是 久 阴突晴时 ,揭帘 后发现
吡虫 啉 、啶虫脒 等 。防治 时药物 要交 替使 用 ,做 植株 出现 萎蔫时 ,及 时 回帘或 者揭花 帘 ,防止 “闪
收 稿 日期 :2018-03—2l
大 ,要 利用 通风换 气 将库 内多余热 量 及水 分带 走 ,促使库 内马铃薯 温度 、湿度 不断 降低 ,直至平 衡 。通风 的同时也可排 出多余 的二氧化碳 。
+ 一 一+ 一+ “+ ”+ “+ ”+ 一+ 一+ 一+
一 --+一一--+一一--_卜 一—卜 一—-●一 ——●一
分水 分 ,使 薯皮 干燥 ,以便贮 藏 。
的运行 情况 。
2 预 贮
5 贮藏 期 管理
将 新 收 获 的 种薯 堆 放 在 阴 凉 、干 燥 、通 风 处 5.1 防病放 鼠 入 库 后及 时用 硫 磺 粉 、45%百
10~15天 ,保 持 温 度在 l5~20℃,使 种 薯表 皮木 菌 清等 烟 剂熏 蒸 ;同时 ,放 置 灭 鼠器 防 鼠害 ,并
加工技术-马铃薯种薯贮藏要点

加工技术-马铃薯种薯贮藏要点马铃薯块茎在贮藏期间仍在进行着复杂的生命活动,并会因为呼吸、蒸发、发芽、腐烂和病虫害等因素造成马铃薯品质下降,如何保证种用马铃薯的质量,最大限度降低种薯损耗,使种薯在贮藏末期能正常发芽,以优良、健康的种用品质投入到生产中去,已是薯农不得不注意的大问题。
一、薯窖选择西北地区宜采用井窖,窖深主要依据各地方冬季冻土厚度决定,即窖深必须超过冻土层,窖的深度一般为2.5~3.5米。
若井窖储备量小,上下不方便,不宜入窖,且入窖容易造成种薯机械损伤,出窖困难,此类窖多用于生产规模较小的农家。
大型丰字型永久式贮藏窖,必须设有通风孔,便于架设附带设施,有利于大型机械自由出入窖,储备量大,适合现代马铃薯大规模用种储备要求,利于管理,但投资较大。
也可在靠近山坡处斜挖山洞做为贮藏种薯窖,储备量可随开挖山洞大小决定,比较经济实用,适合于山区一带采用。
二、窖藏要点1.种薯贮藏质量的好坏与马铃薯的最后收获有直接关系,马铃薯应在干燥、凉爽天气收获,收获时要尽可能地减少翻掘、捡拾、装卸、拉运等各种作业对块茎的损伤。
收获后进行适当晾晒,散发部分水分,促进伤口愈合。
愈伤可以防止马铃薯被微生物感染,从而有效地降低采后损失。
贮藏前,除去腐烂的马铃薯,以保证贮藏后产品质量。
2.提前对薯窖进行消毒杀菌,可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混合剂进行熏蒸消毒,入窖前晾窖1周左右,以降低窖温和消除消毒药物气味。
3.入窖种薯不能装的太满,便于通风散热和检查,适当控制薯堆高度,堆高不能超过窖深的1/2,利于窖内空气流通,避免块茎受热发芽,影响种薯质量。
4.贮藏期间加强通风管理,及时测定窖内温度、湿度,做好窖内防冻、防热工作。
由于新疆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调节好窖温非常重要,窖温调节一般通过开关窖门和通气孔进行调温,尽可能保持贮藏温度在1~5℃,空气相对湿度85%~95%范围内。
5.贮藏期间对种薯进行定期检查,及时灭鼠、灭虫、剔除病薯烂薯,防止造成病害蔓延、烂窖,影响贮藏质量。
马铃薯储存技术

一、搞好田间管理,提高块茎耐贮能力。
块茎入窖质量的高低,关系到马铃薯能否贮藏成功,而块茎耐贮能力的强弱,又对入窖有直接的影响。
要保证贮藏质量,首先要从夏秋田间管理抓起。
1、搞好田间病害防治。
入窖块茎的病斑和烂薯是贮藏的最大隐患,而病薯和烂薯都来自田间。
搞好夏季田间病害的防治,是减少块茎病斑的最有效方法。
2、不过多施用氮肥。
大力推行施用氮、磷、钾配比复合肥料或马铃薯专用化肥,使茎叶生长与块茎生长相协调,增加干物质积累,增强耐贮能力。
3、提前杀秧促进薯皮老化。
薯皮老化程度是决定薯块是否耐贮的重要条件。
具体做法是收获10-15天杀秧,可用机械杀秧或用灭杀性除草剂进行药剂杀秧。
二、入窖前进行薯窖清理和消毒。
首先是把薯窖地表的土和一些残存的杂物清理出窖外,窖内不留死角。
同时,要运进新从山上或河滩取来的沙土,均匀铺垫到地面上。
然后是对墙壁等全方位的消毒。
三、不同用途的块茎要分窖贮藏。
分窖贮藏,便于按不同用途进行相应的管理。
要分品种、分级别、分用途单窖(室)贮藏。
1、种薯贮藏必须“一窖一品(种)一级”,真正做到没有机械混杂,确保品种纯度和级别一致。
注意贮藏的温、湿度,最适宜温度保持在3 -4℃之间,最适宜的湿度保持在90%左右。
2、食用薯及商品薯的贮藏条件,可以比种薯的贮藏条件宽松一些,只要做到不冻、不烂、不黑心、少损耗、保持新鲜即可。
窖内温、湿度按种薯贮藏标准调节。
3、加工薯,特别是油炸薯条、薯片用的原料薯,对贮藏条件要求比较严格。
它们要求一定的薯形,干物质含量要高,还原糖含量低,是专用的品种。
对它们必须分品种贮藏,并使贮藏温度不低于7℃,最好是8 -10℃,以使还原糖不增加,才能保证油炸颜色和炸出成品的质量。
四、搞好管理,保证块茎的入窖质量。
块茎入窖质量的优劣与贮藏损耗量的大小相关。
入窖前对薯块应进行认真整理,薯块入窖质量越高,则贮藏损耗越低。
进行块茎挑选整理是保证入窖质量的关键。
做到“一干六无”。
“一干”,即薯皮干燥剂“六无”,是无病块、无腐烂、无伤口、无破皮、无冻块和无泥土杂物。
土豆储藏方法

土豆储存方法马铃薯种薯储存与粮食作物的储存相比有很大不同。
禾谷类作物收获后的种子只要达到安全水分就比较容易储藏,马铃薯收获后的块茎含水量一般在80%左右,在储存期间易遭到病菌的侵染而腐烂。
高温易伤热,低温易冻害,又由于马铃薯块茎既是营养器官又是繁殖器官,所以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一、入库前的准备1、库房准备。
2、库房要求通风干燥。
3、温度可控。
库内用石灰水消毒地面和墙壁。
4、并用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每120平方米用500克高锰酸钾、700毫升甲醛溶液)。
5、种薯准备:将烂薯、病薯、冻薯、伤薯挑出,将好薯装入透气性好的袋内存放。
保存好的种薯播种前1-2天切块或随切随种,不能早切,以防烂种。
二、堆放休眠期短的品种不耐储藏,堆高在0.5-1米,储藏量不要超过全库容积的2/3,最好为1/2,便于管理。
垛之间要留有空隙。
三、温湿度控制种薯收获后,要增加种薯表皮木栓化的程度以提高储藏质量,温度保持在15℃-20℃,需要15天左右。
进入降温阶段后,前期每天降1℃左右,当降至7℃左右时每天降0.5℃左右,最后稳定到2℃-3℃左右,开始进入安全储藏期。
出库前温度逐渐上升到10℃-15℃,此时可以安全出库。
储藏库的湿度始终保持在80%最好。
四、光照种薯储藏对光照要求不严格,一般来说,种薯块茎表皮变绿有抑制病菌侵染的作用,也能抑制幼芽的徒长而形成短壮芽,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五、通风在种薯储藏期间,必须保证有流通的清洁空气,通风不良会防碍块茎的正常呼吸,影响种植后田间的出苗率。
特别是刚入库时前半个月通风最关键,通风又可调节库内的温、湿度,保证种薯储存的安全。
总之,马铃薯种薯储存期间实行科学的管理方法,严格控制库内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确保种薯品质,降低储存期间的自然损耗,为马铃薯生产提供合格的种薯。
农户储藏少量种薯一、农户取回种薯后,及时将烂薯、病薯挑出,防止烂病薯侵染好种薯。
二、选择具备通风条件的房间,储藏量不超总容积的三分之二即可,清扫干净。
马铃薯储藏的注意事项

马铃薯储藏的注意事项
秋季收获后的商品马铃薯及种薯有些需要储藏保存,对储藏保存方法做如下三点提示:
1、马铃薯入库时包装袋最好选用网眼袋,利于通气散热。
要用细沙或木棒将袋子与地面隔开,利于地热及土地湿气的散失,还可以防止马铃薯被热伤。
堆放时垛不要高,一般不超过4米,两列并排为一行,行与行之间要留半米左右的通风道,行的长度视空间的大小来定。
2、储藏窖的清理和消毒。
马铃薯种薯存储要求环境条件相当严格,通常在入窖之前必须进行消毒。
一般消毒5次,常用药剂有次氯酸钠、甲醛、必菌杀、硫酸铜、农用链霉素。
配方:次氯酸钠25千克原液兑500克水,就是10倍液;甲醛、必菌杀也是10倍液;硫酸铜是五百倍液进行喷雾;农用链霉素600-800倍液进行喷雾。
在存储中最大的隐患就是带病斑的薯和烂薯。
3、马铃薯储藏期间温度过高,容易使薯堆热伤,导致烂薯;温度过低使马铃薯受冻。
一般情况下,最适宜的储藏温度是商品薯4-5℃为宜。
种薯1-3℃为宜,除了温度的调节外,窖内湿度的调节也是马铃薯储藏的又一重要因素,无论商品薯还是种薯,最适宜的储藏湿度应为空气相对湿度的85%-90%,适宜的湿度有利于减少块茎失水损耗,如果库内过于潮湿,块茎上会凝结小水滴,也叫“出汗”现象。
一方面会促使块茎在储藏后期发芽,并长出须根,另一方面由于湿度大,还会为一些病原菌和腐生菌的侵染创造条件,导致发病和腐烂。
相反,储藏环境过于干燥,虽然会减少块茎的腐烂,却极易导致薯块失水皱缩,同样降低块茎的商品性和种用性。
1。
马铃薯种薯贮藏管理制度

马铃薯种薯贮藏管理制度编号:CC-02-2011 一.卸车管理。
1、认真核对,做好记录。
车辆到达库管所管辖的区域卸车时,库管员要按照车辆排号的先后顺序安排卸车。
卸车前首先要核对好车辆上所装货物的品种、级别是否与要卸入库的品种和级别一致,并且做好入库记录。
2、采取措施,防止混杂。
对于同一库房内需要存放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品种或不同级别的马铃薯,要严格按照品种和级别的不同分块存放,并且在两个品种或级别的分界线上用其它物体加以隔离,确保不会出现混杂。
3、控制卸车损伤与机械损伤。
对卸车入库的马铃薯掉落高度要控制到40厘米以内,要现场管理监督好装卸工卸车工作,发现装卸工人影响马铃薯质量的卸车行为要及时阻止,对于不服从管理的装卸工要停止其继续装卸工作,并与值班经理联系处理。
4、风桶摆放。
在卸车过程中,随时管理好风桶的正确摆放,误差偏离不得超过10厘米。
5、袋入积垛。
袋装入库严格控制输送带码垛跌落高度,要码放整齐,达到规定的高度。
6、出库。
在接到经理或副经理的出库通知后,对所出库的品种、级别确认无误后,组织装卸工装车出库。
出库装车时,库管员要必须在现场亲自指导,决不允许品种混杂,决不允许级别出错。
并且做好相关的出库记录。
7、安全生产。
各库房的库管人员,是直接负责本库房生产的安全管理员,负责本库房的进库、出库、分选和其它生产安全管理;库管人员必须在生产期间亲临生产现场监督,管理整个生产过程的安全;随时注意观察入库过程和各生产环节中的安全生产,发现有影响人员安全及产品安全行为的,要及时阻止,对于经劝阻无效的,应立即停止其工作并汇报部门领导。
二、设施设备管理。
1、保管好库房使用的各类物品。
如动力线、照明灯线、以及其它容易移动的物品。
2、各类生产机具的管理。
在生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各类机具的运行状况,确保各类生产机具安全良好的运行。
三、巡查。
1、产品巡查。
对于已经入库的马铃薯,每天要进行不少于一次的巡查,发现问题要做记录,并且及时与分管贮藏技术经理汇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海宁
甘肃万向德农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
马铃薯储藏是马铃薯生产运营过程中的一个具体的不可缺 少的重要环节,具体应该从种薯的收获、种薯的预储、种薯 入库、种薯入库后管理、种薯储藏中的病害,这样几大块去 把握。 大家都知道马铃薯被国家认定为即水稻、小麦、玉米之 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近年来马铃薯深加工又不断提高和扩 展,再加上对国外的出口量也越来越大,马铃薯种植面积不 断的扩大,马铃薯需求量也不断的增加。 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中,大家可能都认为种植面种扩大 了产业就做大了,可是大家也要知道马铃薯储藏是马铃薯种 植面积扩大的先决条件,更是马铃薯产业扩大的一个决定性 条件。
1、干腐病: 发生特点 病原在5~30℃条件下均能生长。贮藏条件差,通风不 良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①生长后期注意排水,收获时避免伤口,收获后充分晾 干再入窖,严防碰伤。 ②贮藏期间,保持通风干燥,避免雨淋,温度以1-4℃ 为宜,发现病烂块茎随时清除。 ③发病严重地区,在贮藏前种薯可用特效杀菌王乳剂 800倍液,或0.2%甲醛溶液均匀喷雾,注意处理后要晾干 表皮。
3、入库的注意事项: 不管采取怎样的方法,都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入库时品种要严格分开。 ②不同生育期品种最好分开放置,以便于以后的管理。 ③入库时要求整库种薯入库时间段要短,这样有便于 及早的调控库内温湿度,有利于库体的后期管理。 ④入库时,要增加合理的库体通风,这样有利于库体 中的温湿度,一直保持一个平衡的状态。 ⑤入库时种薯要轻拿轻放,减少人为损伤。
谢谢 !
适时收获是作好马铃薯储藏的一个先决条件,马铃薯 收获时间晚易受冻害,而收获过早则产量低,种皮薄不 耐储藏,因此要适时收获,这对马铃薯储藏十分重要。 具体要求:一般应在早霜来临前先割秧,晒地2周后,最 好选晴天进行收获。 很明显,割秧早种皮老化好的,预储、储藏都表现损 耗小,储藏期间基本不发生病害;而割秧迟,种皮老化 不好,还有种情况就是割秧后二次生长的,储藏期间就 会出现部分的干、湿腐病的发病现象。
4、入库后的管理: 贮藏中期: 从12月份至来年2月,正是严寒冬季, 马铃薯从呼吸旺 盛转入休眠期,散热量减少。这个时期主要进行防冻、保 温,要密封窖门和通气孔,窖门加设门帘。窖内温度下降 至1℃时,要立刻采取保温措施,增设高瓦数灯泡,必要
时在马铃薯堆上盖一层草帘子,这样不仅能防寒保湿,还
2、库体温、湿度的控制: 严格控制库内的温度和湿度是马铃薯安全储藏的决 定性因素
在马铃薯储藏期间,必须控制好入库的温、湿度,入
库温度在1—3℃为宜,相对湿度为80%—90%左右,是马 铃薯储藏的最适宜环境。
3、通风换气:
储藏期间进行合理的通风换气是马铃薯安全储藏的
一个重要措施
三、种薯入库及入库前的准备
2、库内降温、保湿、消毒: 消毒的方法: ①药剂喷洒:用福尔马林30毫升/立方米,高锰酸钾15 克/立方米和水15毫升/立方米进行喷洒。 ②采用熏蒸方法:用1000毫升40%甲醛+500克高锰酸钾。 取塑料盆若干个,把盆和药品放置在计划位置,先倒甲醛, 然后再将高锰酸钾倒入,倒的时候要注意从里往外,而且 要适当的掩护身体,倾倒后迅速撤离,然后堵严所有出气 孔,熏蒸两天后通风3—4天就可使用。
主要是保持窖内低温,勿使外界高温影响窖温。
1、干腐病: 2、软腐病:
3、环腐病:
4、黑心病:
1、干腐病: 马铃薯干腐病是马铃薯储藏过程中的重要病害,病 原为深蓝镰孢菌和腐皮镰孢菌,一般会造成损失10%— 20%,严重的时候能达到30%以上。 危害症状: 主要在储藏期间危害,受害块茎,发病初期仅局部 变褐稍凹陷,扩大后病部出现很多皱褶,呈同心轮纹 状。其上有时长出灰白色的绒状颗粒。剖开病薯可见 空心,空腔内长满菌丝,薯内则变成深褐色,终致整 个块茎僵缩成干腐状。
由于马铃薯块茎的水分蒸发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 化碳、热能和水分淤积,使温、湿度提高,二氧化碳 浓度长时间较大也会抑制发芽,影响种薯的生活力, 而且库体密封太严,会发生大面积的马铃薯黑心病, 所以合理的通风,可以调节库体内温、湿度,维持马 铃薯的正常呼吸,保持入库空气流通,才能提高种薯 的耐储性。
4、入库后的管理: 马铃薯种薯入窖后,必须有专人管理,每天掌握窖内 的温湿度,根据温湿度的变化随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果
发现有烂薯,应及时进行翻窖,倒垛,防止薯块腐烂蔓延
感染。
具体储藏期根据气候环境分前、中、后三个阶段进行 管理。
4、入库后的管理: 贮藏前期: 从入窖即10月, 马铃薯处在预备休眠状态,呼吸旺盛, 放热多,窖温会显现高。 在这一阶段的管理应以降温、防热为主。10月份窖门 要打开,所有的通风口全部打开,尽量通风散热。进入11 月份,随着气温的降低,窖门和通气孔基本改为白天开夜 间闭,具体情况根据外界气温关闭和打开窖门。
可以挡住窖顶水滴落在马铃薯上造成腐烂。
4、入库后的管理: 贮藏后期: 进入3月至4月间, 首先要除去窖顶上的积雪,气 温回暖转高,薯块呼吸作用加强,养分消耗多,因而 薯堆内的热量增加快,易发生“出汗”现象,很容易 出现“伤热”和“烂薯”的现象,因此要及时撤出窖
内覆盖物和门帘,做好通风措施,这一阶段的管理,
马铃薯收获后不能直接入库储藏,要经过外界预储后才 能入库,马铃薯收获后预储是马铃薯储藏的一个前提条件。 刚收获的马铃薯并没有达到完全成熟,要通过一段时间 的后熟才能达到完全成熟,在这一段时间里,块茎的呼吸 作用由弱逐渐变强,表皮渐渐木栓化。块茎内的含水量也 会有所下降(大约下降5%),同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所 以刚收获的马铃薯要在背阴通风处要晾晒,一般要求10天 左右,使其完成后熟作用,并使用运输时破皮、挤伤、表 皮擦伤的块茎进行伤口愈合,形成木栓层和周皮,然后再 装袋入库。
2、环腐病: 发生特点 病原在5~30℃条件下均能生长。贮藏条件差,通风 不良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①生长后期注意排水,收获时避免伤口,收获后充分 晾干再入窖,严防碰伤。 ②贮藏期间,保持通风干燥,避免雨淋,温度以14℃为宜,发现病烂块茎随时清除。 ③发病严重地区,在贮藏前种薯可用特效杀菌王乳剂 800倍液,或0.2%甲醛溶液均匀喷雾,注意处理后要晾 干表皮。
4、黑心病: 危害症状 发病薯块表面症状不明显,质地不变软,薯块内部颜色 变深、变暗,呈黑褐色略显放射状的病斑。
4、黑心病: 发生特点 病原在5~30℃条件下均能生长。贮藏条件差,通风不良 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①生长后期注意排水,收获时避免伤口,收获后充分晾 干再入窖,严防碰伤。 ②贮藏期间,保持通风干燥,避免雨淋,温度以1-4℃为 宜,发现病烂块茎随时清除。 ③发病严重地区,在贮藏前种薯可用特效杀菌王乳剂800 倍液,或0.2%甲醛溶液均匀喷雾,注意处理后要晾干表皮。
1、库体的选择:
2、库内消毒: 3、入库:
1、库体的选择: 一般要求相对地势高、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土 质坚实、向阴背风和保暖的地方,库体要干燥。
山体窖 公司窖
2、库内降温、保湿、消毒: 降温、保湿 在入库前,对马铃薯储藏库要进行清理、换气使库内湿 气排除,温度下降。 对我们现在所用的两个窖体,入库前20到1个月进行喷 水,增湿,降温。保证种薯入库前一周要使库体内温度和 湿度达到一个我们们要求的合理适度,温度5—10℃,湿 度80 %左右。 再进行彻底打扫库体,然后进行库体消毒。
2、环腐病:
环腐病由厚壁菌门棒形杆菌侵染致病,病薯切面维管束 溢出的乳黄色黏液含有大量细菌,菌体短杆状,无鞭毛, 不能游动,革兰氏染色阳性。
危害症状 初时薯块表面无明显症状,贮藏一段时间后,症状逐渐明显, 皮色稍暗,有时芽眼发黑,有的表面龟裂;剖切病薯块,可见 维管束呈乳黄色或黄褐色的环状区域,重者可连成一圈;以手 挤压,沿黄色维管束部分溢出乳黄色黏液(菌浓);重病薯块 病部变黑褐色,用手挤压薯皮与薯心易于分离。干腐病:为半 知菌亚门镰孢霉属的多种真菌侵染致病,薯块内部空腔处产生 的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病菌可产生无色弯曲 分生孢子。
3、软腐病: 由薄壁菌门欧氏杆菌的3种细菌侵染致病,菌体均为短 杆状,具周生鞭毛而游动,革兰氏染色阴性。
危害症状 软腐病发病初期薯块表面出现褐色病斑,很快颜色变深、
变暗,薯块内部逐渐软腐;条件适宜时,病薯很快腐烂;
干燥后薯块呈灰白色粉渣状。
3、软腐病: 发生特点 病原在5~30℃条件下均能生长。贮藏条件差,通风不 良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①生长后期注意排水,收获时避免伤口,收获后充分晾 干再入窖,严防碰伤。 ②贮藏期间,保持通风干燥,避免雨淋,温度以1-4℃ 为宜,发现病烂块茎随时清除。 ③发病严重地区,在贮藏前种薯可用特效杀菌王乳剂 800倍液,或0.2%甲醛溶液均匀喷雾,注意处理后要晾干 表皮。
1、入库种薯装袋码垛:
2、库体温、湿度的控制: 3、通风换气:
4、入库后的管理:
1、入库种薯装袋码垛: 正确的码垛,合理的留好通风道是马铃薯安全储藏的基础条件 入库马铃薯码垛不能过高,一般要求5—7层高就行。具体码垛 垛型可以根据自己窖体而定,常用的有:三三垛、五五垛和我们现 在用的4袋井子垛几种。不管用哪一种码法都要有合理的通风道, 根据这几年的存放,我觉得码法,虽然重要,但通风道的留置才是 最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