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知识—对仗中的双声叠韵

合集下载

汉语常见修辞格

汉语常见修辞格

双声、叠韵和押韵1.双声是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

如:伶俐lín g lì美满měi mǎn 慷慨kān g kǎi嘹亮l iáo l iàn g 2.叠韵是指两个字的韵母相同。

如:依稀yīxī连绵l ián m ián 苗条m iáo t i a o从容cón g rón g 作用:使用双声和叠韵,可以使语言悦耳动听,增强语言的音乐类。

3.押韵,就是使诗文中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韵母相同或相近,使得相同或相近的乐音在前后句子的同一位置上有规律地出现,使语言音调和谐,抑扬有致。

诗文押韵易说易唱易记。

押韵的最后一个字叫韵脚。

作用:使音调和谐,抑扬顿挫,易说易唱易记忆。

压韵的最后一个字叫韵脚。

排比与反复的区别排比句的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叫排比。

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地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竺可桢《向沙漠进军》)花红的像火,白的像雪,粉的像霞作用:能加强语言气势,使思想内容层层深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反复的定义: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排比和反复的区别在于:首先排比是为了加强语势,反复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感情。

其次,排比是把三句或三句以上的结构相同的句子连在一起,反复是把某个词语或句子重复二次以上。

再次是排比中有部分提示词语相同,而反复则是词语或句子完全相同。

对偶与对仗对偶与对仗是两个概念,是两种语言形式,二者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

它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这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

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对联押韵正确的方法

对联押韵正确的方法

对联押韵正确的方法
写对联时,需要注意韵律和谐,押韵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下面是一些关于押韵的规则和方法:
1. 押韵的定义:对联的上下联,需要在末尾的用字上做到声音和谐且呼应。

通常,这个和谐的声音就是押韵。

2. 押韵的规则:
上联与下联的尾字,必须押同一韵部。

古汉语中的声调分平、上、去三声,现代汉语分为平、上、去、入四声,这四声又分为平、仄两类,平为平声,上、去、入为仄声。

上下联不能重韵。

即上下联不能使用同一个字作为韵脚。

3. 押韵的方法:
首句尾字押韵:这是最常用的方法,首句的尾字就定下全副对联的韵脚,以下各句尾字即须押同一韵部。

双句尾字押韵:首句不押韵,以下各句尾字须押同一韵部。

两句一换韵:即下联首句不押韵,以上联第二句作首句,以下各句尾字须押同一韵部。

多句一换韵:即全联多句一韵,也就是全联内容集中表达一个意思,全联同时结句。

4. 避免忌讳:
避免孤平:在格律诗中,不论平仄,单句中必须有韵脚,因此不存在孤平问题。

但在对联中,由于出句尾字不押韵,就容易犯孤平。

避免“挤韵”和“撞韵”:所谓“挤韵”,是指在对联中使用了与全副对联都不相同的韵脚字。

所谓“撞韵”,是指在对联中使用了全副对联重迭的字。

5. 实践和练习:了解并掌握这些规则后,需要大量的实践和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对联创作能力。

可以尝试自己创作或修改一些对联,通过不断尝试来掌握押韵的技巧。

总之,要写出好的对联,除了要注意语法结构外,还需要注重声音的和谐和意义的深刻。

押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双声与叠韵的概念

双声与叠韵的概念

双声与叠韵的概念
双声与叠韵是汉字文化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它们通过在诗词中巧妙地运用重复和反复的音韵,创造出丰富的节奏和韵律效果。

双声指的是在一句诗或一篇文章中,使用两个不同的声母或韵母来进行对仗。

双声的运用可以增加作品的音韵美和节奏感,使其更加韵律紧凑。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就使用了双声的手法,通过“噪”和“鸣”两个相似的声母,来表达出夜晚的宁静和幽深感。

叠韵指的是在一句诗或一篇文章中,使用相同的声母或韵母进行重复。

叠韵的运用可以增加作品的韵律感和音乐性,使其更加抑扬顿挫。

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双鱼儿》中的“水泉虽好,惜无闲居;双鱼儿住,燕子双栖”就使用了叠韵的手法,通过“水”、“双”、“住”、“燕”等相同的韵母,营造出韵律优美的效果。

双声与叠韵的运用不仅能够增加作品的音韵美,还可以加强文本的表现力和情感共鸣。

通过灵活地使用双声和叠韵,作家和诗人可以在有限的音韵素材中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声音效果,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这种修辞手法在古代文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汉字文化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总的来说,双声与叠韵是汉字文化中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通过巧妙地运用重复和反复的音韵,创造出丰富的节奏和韵律效果,增强作品的音韵美和表现力。

它们在古代文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成为汉字文化中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近体诗音法上的对仗

近体诗音法上的对仗

近体诗音法上的对仗一、连珠对按对仗位序分1-1、头珠对枝枝相纠结,叶叶竟飘扬。

1-2、腹珠对云石荧荧高叶曙,风江飒飒乱帆秋。

1-3、尾珠对天畔晚峰青簇簇,槛前春树壁团团。

按叠音词意思分2-1、同珠对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2-2、异珠对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按叠音词疏密关系分3-1、双珠对行冲薄薄轻轻雾,春放重重叠叠山。

3-2、滚珠对凄凄惨惨戚戚3-2-1、连滚对行冲薄薄轻轻雾,春放重重叠叠山。

3-2-2、续珠对疏疏篱落娟娟月,寂寂轩窗淡淡风。

3-3、全珠对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

二、双声对按出现位置分1-1、头双声对迢遥高楼上,箫疏凉野间。

迢遥:舌音定母字;萧疏:齿音心母字和齿音生母字。

1-2、腹双声对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伶俜:舌音来母字;栖息:齿音心母字。

1-3、尾双声字妍歌已嘹亮,妙舞复纡徐。

嘹亮:舌音来母字;纡徐:喉音影母字和喉音以母字。

按双声词的词性分2-1、双声连绵对森漫烟波阔,参差林岸遥。

森漫:唇音明母字;参差:齿音初母字。

连绵词对连绵词2-2、双声复合对闾里送我行,亲戚拥道周。

闾里:舌音来母字;亲戚:齿音清母字。

复合词对复合词2-3、双声连绵复合对葳蕤秋叶下,隐映野云多。

葳蕤:喉声影母字和喉音日母字;隐映:喉音影母字。

连绵词对复合词按疏密关系分3-1、疏双声对别从仙客求方法,时到时僧家问苦空。

方法:唇音非母字;苦空:牙音溪母字。

3-2、密双声对皎洁钩高挂,玲珑影落寮。

皎洁钩高挂:牙音见母字;玲珑、落寮:舌音来母字;影:喉音影母字。

三、叠韵对按出现位置分1-1、头叠韵对叠韵对叠韵散漫三秋雨,蔬芜万里烟。

散漫:去声瀚韵+换韵;疏芜:平声鱼韵+虞韵。

1-2、腹叠韵对君赴燕然戍,妾坐逍遥楼。

燕然和逍遥1-3、尾叠韵对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窈窕和婵娟按疏密关系分2-1、疏叠韵对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荡漾:上声荡韵和去声漾韵;潺湲:平声山韵和仙韵。

2-2、密叠韵对小鸟扰晓沼,犁泥齐低畦。

对联教程:十分钟说透对仗那些事

对联教程:十分钟说透对仗那些事

对联的核心特征是对仗,但是对仗出现得比对联早多了。

《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可以说这种对仗之美是中国人的传统审美,甚至超越了文学的范畴。

在对联出现之前,先秦的《诗经》《左传》都有大量对仗,比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又如“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等等。

再之后,律诗和骈文自不必说,对仗是它们的“必选科目”,而散文和古体诗也不乏对仗的因素。

至于对联,则是将这种对仗美发挥到极致,成为一种以对仗为核心的独立文体。

那么,什么是对仗,怎样在创作中应用对仗呢?这个问题看起来非常简单——对仗与对偶大同小异,恐怕连小学生都懂,难道还有什么需要研究的吗?可惜事实是残酷的,很多人对对仗的理解似是而非,应用起来更是错漏百出,甚至有不少人用自己僵化的对仗观念去衡量他人作品,那真是误己误人了。

鉴于此,我想非常有必要认真梳理一下对仗的概念以及应该怎样运用对仗。

需要说明的是,我没有文字学、修辞学、语法学的科班功底,以下只是从实际创作的角度出发,在古人律诗或对联作品的基础上,谈一些自己的经验和心得。

想来是有不少不严谨的地方,也只好勉强开解自己“虽不中亦不远矣”吧。

词性与结构如果用现代汉语解释对仗的特点,应该可以概括为“词性相近”。

“词性”是现代汉语的总结,古人没有这个概念,如果生搬硬套,难免似是而非。

但是介于加入“词性”的概念便于理解,所以在初学阶段可以暂时性引进。

不过千万不可拘泥,这就像一根拐棍,当能够正常走路之后,就一定要坚决地抛开它。

因此,这里不说“词性相同”而说“词性相近”。

现代汉语将词性分为以下几类:实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代词、数词、量词虚词类: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拟声词、叹词相同词性肯定是可以形成对仗的,我们要研究的是对仗的边界。

首先看最重要的名词。

直观来看,名词和代词肯定可以相对,比如“海阔无涯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天”是名词,“我”是代词。

对联百讲·83·重叠联

对联百讲·83·重叠联

对联百讲·83·重叠联对联百讲·83·重叠联来源:天天新的我博客这里说的重叠联,指对联中用字重叠,具体分开讲,一个字连续不断地两次或两次以上,就叫重叠。

重叠是只是一种对联技巧,如果字音相同,字义相近,叫叠音;如果字音不同,字义变化,叫转品。

如果停顿划出,前句末字与后句首字相同,又叫顶针联(顶真联);如果不是连续的重叠,而是间隔之反复,也叫复字联。

对联中,上下联的重叠形式与反复必须相同,也算一个基本要求,如果字面双重相同而结构性质不同,又叫借形联。

如下例是全双音叠字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如下例是多处叠字联: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

如下例是全叠字联且同字异读: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

(豆芽店联,横批:长长长长)如下例是中间多次重叠联:佛脚清泉飘飘飘飘飘下两条玉带;源头活水冒冒冒冒冒出一串珍珠。

如下例是四次间隔反复联:读书好种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如下例是三次间隔反复联:不生事不怕事自然无事;能爱人能恶人方是正人。

如下例是五次间隔反复联:佳山佳水佳风佳月千秋佳地;痴声痴色痴梦痴情几辈痴人。

下例是既有重叠也有反复,同字异义联,属于转品联,又是顶针联: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上下联第三字“车”“扇”为动词。

其他处为名词。

)下一例是典型的转品联:解衣衣我,推食食我;春风风人,夏雨雨人。

下面一例反复、重叠,重叠处属于顶真修辞,也叫顶针联或顶真联:活到老学到老老不伏老;画亦精字亦精精益求精。

花神庙联: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昆明五华书院联属于借形联,也是集句联: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两行字转品,前一个名词,后一个动词。

)卿云烂兮;糺缦缦兮。

(缦缦是叠音词,结构与上联不同。

)长沙市天心阁对联,既顶针、又重叠、又反复、又是异字同音:水陆洲洲停舟舟动洲不动;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

诗对仗基础知识(讲稿)

诗对仗基础知识(讲稿)

《诗基础知识》(对仗)对仗,是我们汉语言文学特有的用词方法。

这是因为我们的汉字是一字一音,非常适合组成相对的词和句。

不仅我们写格律诗需要对仗,其实,诗、词、曲、赋这类的形式都需要对仗的存在,学习古典诗词,对仗是必须要学好,甚至要精通的。

今天,主要讲一下关于对仗的一些基本知识和相关内容。

我们先理请一下概念。

什么是对仗呢?文学大师王力说:“对仗,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虚词对虚词”,我查了一下资料,上面说“对仗∶[律诗、骈文等] 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

我个人认为,他的这样的定义并不很完整,也有点含糊。

“对仗”,其实是属于诗歌类文学体裁的专用名词,对仗是具有很苛刻的要求。

它不仅要求“词性相同”,还要求“平仄相对”,还要求“结构一致”,还要求“避免重复”,符合这样的要求,才能称之为“对仗”。

严格的讲还有“六相”一说(这我会在后面具体介绍)。

我们还知道一个词叫“对偶”,很多人很多书甚至一些词典都把“对偶”和“对仗”等同了起来,其实,这二者是有区别的,虽然它们很象。

正确清晰地理顺二者的概念,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运用是有帮助的。

“对偶”是什么?对偶就是一种修辞方法,也称为一种修辞格。

“对偶”的定义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

”采用的是一种对称的语言方式,表达形式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的效果。

对偶一般表现的是词或词组的形式,很短小。

对偶跟对仗,这二者,一个是修辞格,一个是写作手段,是运用在不同的文体当中的,在古代的散文中也常常用到对偶的。

格律诗本身的关于对偶方面的要求很严格也很特殊,所以,在格律诗的语言中,不能说是“对偶”,而单独称之为“对仗”。

在前面介绍格律诗格律的时候,介绍过,律诗的中间两联要求使用“对仗”的形式。

律诗(七律、五律)的起联和尾联可以不用对仗,中间两联一般是要求必须要对仗的。

律诗的美学特点是工稳、典雅、精练,其实更多的是通过这种“对仗”的形式来表现出来的。

对联知识—对仗中的双声叠韵

对联知识—对仗中的双声叠韵

对联知识—对仗中的双声叠韵双声叠韵是汉语的一种声韵现象。

在中恰当地使用双声叠韵会增强联语的音乐美。

王力先生认为;“古人还利用这样的连绵字来加强诗歌的音乐性。

”他又说:“双声叠韵也是一种回环的美,这种形式美在对仗中才能显示出来。

”什么是双声?什么是叠韵?一般说法是:两个字的古声母相同是双声;两个字的古韵母相同是叠韵。

这里说的是古声母和古韵母,那么我们现在怎么办?笔者认为,我们应以普通话为依据,以汉语拼音方案的声母、韵母为标准。

因为人类语言是发展的,现在再让人们去掌握古声母和古韵母是困难的,那是语言学家们的研究范畴了。

汉语拼音方案为我们确定双声叠韵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和正确的依据。

根据汉语拼音方案的声母、韵母,确定双声比较简单,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就行了,可是确定叠韵就比较复杂一些。

一个字的韵母有的是单韵母,有的是复韵母,单韵母只是一个单元音(a、i、e、o、u、ü),复韵母除主要元音(韵腹)外,或有韵头,或有韵尾,或既有韵头又有韵尾。

所谓韵头,指主要元音前面的另一个元音,在现代汉语中,可作韵头的有i、u、ü三个。

所谓韵尾,指主要元音后面的音素成分,在现代汉语中,只有i、u、n、ng四个韵尾。

构成叠韵的条件是:一、单韵母(单元音)必须相同。

如睥睨bini、呜呼wuhu。

二、复韵母的主要元音(韵腹)有的相同,有的相近,但韵尾必须相同。

如酩酊mingding,蹒跚panshan,苁蓉congrong,它们的韵尾相同,韵腹也相同;又如峥嵘zhengrongl、玲珑linglong、呻吟shenyin,它们的韵尾相同,但韵腹不同,只是相近。

三、复韵母的韵头(介音)对叠韵无关。

如袈裟jiasha、逍遥xiaoyao、辗转zhanzhuan、潺湲chanyuan,它们是一个有韵头,一个没韵头。

又如缱绻qianquan,两个字的韵母都有韵头,但韵头不同。

四、同一韵部的韵母都可构成叠韵。

以现代新的诗韵为例,麻部字的韵母有a、ia、ua三种,它们的主要元音都是a,而韵头i、u对叠韵无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联知识—对仗中的双声叠韵
中恰当地使用双声叠韵会增强联语的音乐美。

王力先生认为;“古人还利用这样的连绵字来加强诗歌的音乐性。

”他又说:“双声叠韵也是一种回环的美,这种形式美在对仗中才能显示出来。

”什么是双声?什么是叠韵?一般说法是:两个字的古声母相同是双声;两个字的古韵母相同是叠韵。

这里说的是古声母和古韵母,那么我们现在怎么办?笔者认为,我们应以普通话为依据,以汉语拼音方案的声母、韵母为标准。

因为人类语言是发展的,现在再让人们去掌握古声母和古韵母是困难的,那是语言学家们的研究范畴了。

汉语拼音方案为我们确定双声叠韵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和正确的依据。

根据汉语拼音方案的声母、韵母,确定双声比较简单,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就行了,可是确定叠韵就比较复杂一些。

一个字的韵母有的是单韵母,有的是复韵母,单韵母只是一个单元音(a、i、e、o、u、ü),复韵母除主要元音(韵腹)外,或有韵头,或有韵尾,或既有韵头又有韵尾。

所谓韵头,指主要元音前面的另一个元音,在现代汉语中,可作韵头的有i、u、ü三个。

所谓韵尾,指主要元音后面的音素成分,在现代汉语中,只有i、u、n、ng四个韵尾。

构成叠韵的条件是:一、单韵母(单元音)必须相同。

如睥睨bini、呜呼wuhu。

二、复韵母的主要元音(韵腹)有的相同,有的相近,但韵尾必须相同。

如酩酊mingding,蹒跚panshan,苁蓉congrong,它们的韵尾相同,韵
腹也相同;又如峥嵘zhengrongl、玲珑linglong、呻吟shenyin,它们的韵尾相同,但韵腹不同,只是相近。

三、复韵母的韵头(介音)对叠韵无关。

如袈裟jiasha、逍遥xiaoyao、辗转zhanzhuan、潺湲chanyuan,它们是一个有韵头,一个没韵头。

又如缱绻qianquan,两个字的韵母都有韵头,但韵头不同。

四、同一韵部的韵母都可构成叠韵。

以现代新的诗韵为例,麻部字的韵母有a、ia、ua三种,它们的主要元音都是a,而韵头i、u对叠韵无影响。

唐部字的韵母有ang、iang、uang三种,它们的韵尾韵腹都相同,而韵头i、u对叠韵无影响。

寒韵字的韵母有an、ian、uan、üan四种,它们的主要元音a和韵尾n都相同,而韵头i、u、ü对叠韵无影响。

有的两个字虽不属于同一韵部,但也可构成叠韵,如庚韵字的韵母为eng、ing,东韵字的韵母为ong、iong,有的叠韵字分别在这两个韵部,如玲珑,玲ling属庚部,珑long属东部,这是庚、东两韵的韵尾相同,是邻韵,在十三辙里是“中东”,现在作诗庚、东两韵可以通押。

五、声调对叠韵不无关系,只有阴平和阳平之间可以构成叠韵外,其他声调之间都不能构成叠韵。

如薏苡yiyi,两个字的声母韵母都相同,只是声调不同,因此它只是双声,不是叠韵。

汉语双音词分合成词与单纯词。

单纯词又叫连绵词,古时叫连绵字。

连绵词的两个字是一个词素,两个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表示一种意义,它既不能拆开理解,也不能拆开使用,如果硬把它拆开,那么拆开后的两个字,都不是完整的词,也就是说不能表达一定的意义,如鸳鸯、徘徊。

有的连绵词拆开后虽然还可以各自成词,但表达的意思都和原
意大不相同,甚至毫不相干,如参差、烂漫。

连绵词分双声连绵词、叠韵连绵词、非双声叠韵连绵词和叠音四种。

合成词是由两个词素构成,由两个实词素构成的双音词有五种结构:即主谓、动宾、联合、偏正、补充。

在各种结构中都存在双声叠韵现象,而联合结构中特别多,尤其在音近义通的同义词中全是双声叠韵,否则就构不成“音近”这个条件。

例如:丰富fengfu、美妙meimiao、探讨tantao。

合成词中的双声叠韵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如果从严要求,对仗中应是连绵词对连绵词,合成词对合成词,这是其一,其二是双声叠韵对双声叠韵,非双声叠韵对非双声叠韵。

因为连绵词不论音乐美或词义美都比合成词胜出一筹,而双声叠韵在音韵美方面又是非双声叠韵无法与之比拟的。

试想一副对联,其中一联有双声叠韵的连绵词,另一联在相应的位置上则是非双声叠韵的合成词,这样的对联,看起来,一定会给人们一种不和谐的感觉,显示不出双声叠韵那种回环美来。

如果从宽要求,不仅连绵词可以对合成词,而且双声叠韵可以对非双声叠韵,不过就谈不到美不美了。

下边分别选些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