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无处不在》教学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恐龙无处不在》教学反思

淮北市朔里实验中学胡艳初看标题《恐龙无处不在》,学生可能以为这篇短文要向人们描绘上亿年前恐龙家族繁衍生息、遍布世界的盛况,但读了全文,才会明白这是一篇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科普论文。

为了把握住文章的主旨,不偏题。我从魏格纳的板块漂移的假说引入课文,让学生共同去发现。在设计问题是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想,寻找学生在阅读时会产生的以及会感兴趣的问题。在分析文章中穿插介绍一些说明文的知识,寓教于乐,还课堂与学生。课后再加了一个拓展延伸,让学生谈谈他们知道的“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的例子,让学生将课上的知识和以前的认知结合起来。

这堂课大致可以分为五个环节:听读思考环节、复述推理环节、分析思路环节、练习拓展环节。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总体上,课堂进行的比较顺畅,但是其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够充分。听读课文后,可能留给学生思考品味的时间太少,在推理和分析环节,学生完成的不是特别出彩,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其次,在教学中没有突出“语文味”虽然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也结合说明文特点设计了课堂联系,但是文章的语言也是值得赏析的一部分,在这部分中没有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体会。

最后,对文章主旨分析不够深入。本文的重要的主旨就是:“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但是,由于我在教学设计时太过于考虑学生能否快速的回答我的提问,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反而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不是很到位。特别是对中心论点的把握,讲解不够深入,只是点到为止。

针对以上课堂上存在的不足,对这堂课的课堂重建我有以下想法: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和发现,在分析环节争取做得更细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多听听其他学生的意见再进行总结。复述环节,本来是预设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想象力以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这一环节可以给学生出示更多的补充资料,比如板块构造理论图,火山爆发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