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白的诗酒人生
李白酒诗之生命体验探究

李白酒诗之生命体验探究
李白的酒诗描绘了一个充满活力、充满生机的世界,他通过酒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深刻体验。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唤起了读者对生命的深思。
李白在酒诗中抒发了生命的无常。
他写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生命无常的认识,他认为生命就像一场梦,一瞬间就会消失,因此他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把握当下。
李白在酒诗中还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
他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自由的向往,他认为自由是生命的最大价值,他希望人们能够追求自由,不受任何束缚。
此外,李白在酒诗中还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
他写道:“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这句诗表达了他对友谊的珍视,他认为只有友谊才能让人们的生命充满活力,才能让人们在生命中留下美好的回忆。
总之,李白的酒诗描绘了一个充满活力、充满生机的世界,他通过酒来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深刻体验。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唤起了读者对生命的深思。
李白的诗酒人生

李白的诗酒人生李白的诗,是从月光下逸出来的,是从酒壶里泡出来的。
李白在洛阳喝酒,喝得很放任,他在《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里说:“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
”李白有170首饮酒诗,占其诗歌总量的16%。
若细论,李白在两京(长安与洛阳)喝酒时的情态,却不一样。
他在长安喝酒是“长安市上酒家眠”,这个“眠”不是真的睡着了,而是一种姿态,大有佯装成分,而“天子呼来不上船”,也并非真的不想见天子,而是故意诗化的倨傲形象。
李白在洛阳喝酒,喝得很开心。
什么原因?原来全是与好朋友喝酒,所以喝得欢快,喝得痛快。
此时的李白,一不漏夜赶科考,二不待诏于天子,三不干谒拜官僚,他的营生,就是“诗酒”,一边喝酒,一边写诗。
这期间他写了《洛阳陌》“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
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
他写了《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他写了《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并在此诗中留下饮酒信息。
他喝酒的对象是元演。
元演是地方官,曾在安徽亳州工作,其堂哥便是大名鼎鼎的元丹丘(丹丘生),元丹丘隐居嵩山里,放任自然,活像神仙。
元演也很洒脱,寻仙问道,向往自由,游历虽多,却没有退出公务员队伍,出于公务原因,常常来往于亳州与东都洛阳之间。
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冬,李白通过元丹丘结识了元演,元演时在洛阳,李白受邀至东都来见他。
令李白惊喜的是这个元演更是知音,两人都爱问道寻仙,又都喜欢喝酒。
两人怎么喝酒?竟在洛阳持续喝酒好几个月,从开元二十一年的冬天,一直喝到开元二十二年春天。
人都知“李白斗酒诗百篇”,但这只是说“诗酒可以互动”。
叫我总结李白喝酒,特点有三:第一,不喜欢独酌,实在没人陪,就虚拟酒伴,所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第二,从不赊账,也不赖账,身上银钱花光了,五花马,千金裘,换酒喝。
第三,喝痛快了,或歌或舞或诗,喝酒能喝出副产品。
论李白“诗酒风流”的生命意识

论李白诗酒风流的生命意识摘要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中,有很多的诗人,他们的诗文与酒密切相连,故很早就有人提出了“诗酒一家”之说。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或借酒神游世界,或举杯远离尘世喧嚣,或以酒消忧,以酒抗世,以酒晦迹。
总而言之,诗与酒的结合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大亮点,二者结合的集中表现就是文人骚客的诗酒风流。
李白就是诗酒风流的一位典型人物。
李白因仕途失意转而追求酒中“真”趣与生命本能的狂欢,李白酒诗中所折射出的酒文化,秉承了中华传统酒文化精髓。
因此,李白诗酒风流的过程中对生命的思考显得格外沧桑、凝重。
李白将酒神精神演绎的淋漓尽致。
本文以酒文化为切入点,并通过解说与论析李白与酒相关的诗歌作品,从而探讨李白的诗酒风流的生命意识,即孤独苦痛的宣泄,自我价值的肯定与人性自由的高扬。
关键词:酒文化,李白,生命本真,诗酒风流,生命意识ABSTRACTThere are a lot of Literati in ancient China, especially poets, whose poetry is closely linked with alcohol. Therefore, someone put forward that poetry and liquor are like peas and carrots. In real life, people drink to wander the world, to hide from the world, to drink down sorrow, to resist the world, or to annihilate any traces. All in all, as a bright spot in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the combination of poetry and wine is the expression of the Mystics dissol ute, among which Li Bai is a typical figure. Due to career frustration, Li Bai turned to pursue “true” carnival fun of liquor and life.His liquor poem reflects the wine culture, which adheres to the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wine culture. Consequently, Li Bai’s thought of life is filled with vicissitudes in the process of being a romantic poet. Through which, he expresses the Dionysian spirit incisively and vividly dignified. Based on wine culture, this paper illustrates Li Bai's poems related to alcohol. Through which, Li Bai’s poetic romantic life consciousness, namely the lonely pain of anger, the affirmation of the self value and the compliment of human nature freedom, is explored.Keywords:Wine culture,LiBai,the true life,dissolute, life consciousness目录摘要 (I)ABSTRACT (Ⅱ)前言 (1)一酒所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 (2)(一)礼法岂为吾辈设 (2)(二)酒朋诗侣酒为魂 (3)(三)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4)二李白诗中所演绎的酒神精神 (6)(一)人生得意须尽欢 (6)(二)举杯消愁愁更愁 (7)三李白诗酒风流的最高的生命境界 (10)(一)酒是困顿失意、孤独苦痛的宣泄 (10)(二)酒是李白生命的源泉和动力 (12)(三)不做寂寞的圣贤,追求生命的洒脱 (12)结论 (14)参考文献 (15)致谢 (16)前言自古以来,酒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这个古老的文化国度,酒文化通过不同方式延绵不断的流淌在中华文化的长河中。
李白诗中酒寄托的情感

李白诗中酒寄托的情感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酒的意象。
这些酒诗不仅体现了李白的文学才华,还寄托了他对生活、历史、政治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情感。
在李白诗中的酒,往往被用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寄托的情感:
1.豪放与自由:李白的酒诗中常常体现出他的豪放不羁和追求自由的个性。
例如《将进酒》中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这首诗表达了要及时行乐,享受自由和放纵的生活态度。
2.忧郁与孤独:李白的经历使他常常感到孤独和失落,这在他的酒诗中也得到了体现。
例如《月下独酌》中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孤独中寻找陪伴的情感。
3.怀才不遇的愤懑:李白在政治上不得志,对自己的才华得不到发挥感到不满和愤懑。
例如《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4.对生活的热爱:李白也用酒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例如《山中与幽人对酌》中的“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这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总之,李白诗中的酒意象是表达他情感和态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这些酒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李白的个性和思想,以及他对生活、历史、政治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情感。
将进酒的感悟

将进酒的感悟
《将进酒》是李白的一篇名篇,它表达了诗人豪放狂放的人生态度和对人生的热爱。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了以下几点感悟:
1. 进酒作为一种象征,代表了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诗中的酒不仅仅是一种液体,更是一种心灵的饮食。
诗人以饮酒为载体,表达了他对人生的充满激情和不服输的精神。
2. 诗人在饮酒中表达了对世俗束缚的反抗。
他嘲讽了功名利禄的虚无,认为荣华富贵都不值得追求,只有追求内心真实的热血才是真正的价值。
3. 诗中流露出对逆境的豪情壮志。
无论是抵御寒冷还是战胜困苦,诗人都以豪迈的姿态面对生活的挑战。
这种乐观向上的态度让我深受鼓舞,教会我在困境中保持积极心态,勇往直前。
4. 诗人对自我娱乐的追求。
他乐于享受酒宴的狂欢时光,将酒作为人生的伴侣,用饮酒来填补生活的空虚。
虽然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思考生活的方式。
总体来说,《将进酒》让我明白了人生需要有激情和豪情,需要积极乐观地面对困难,需要用自己的方式去追求快乐和内心的满足。
同时,它也提醒我不要被功名利禄所迷惑,要找到真正的人生价值。
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我们可以选择豪情壮志地勇往直前,而不是灰心丧气地退缩。
这是我从《将进酒》中获得的宝贵感悟。
李白的诗酒人生

李白的诗酒人生一、李白其人: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
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
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
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
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
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郭沫若生前曾做过统计,李白流传下来的1500首诗作中,有170首写到饮酒。
有关李白的出生,就有一个神秘的传说。
说的是李白的母亲生下李白的前一天晚上,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
她梦到了一片很美丽的星空。
有一颗很特别的星星吸引了李白妈妈的注意。
这是秋天傍晚西方天边上最早升起的那颗最亮的星,叫做太白星,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启明星。
它是那么耀眼那么闪亮,把夜空中其它的星星一下子就比下去了。
正当李白的妈妈抬着头望着这颗太白星赞叹它的明亮耀眼时,这颗太白星忽然从天上坠下来,落入了李白妈妈的怀里。
这时,李白妈妈感到肚子一阵疼痛。
于是,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生命便呱呱落地了。
因为这个太白星的梦,爸爸妈妈便决定给他们可爱的小宝宝起名李白,字太白。
李白长大后,为了实现帮助君王治理国家、帮助穷苦老百姓多做一点好事的远大理想,用他的诗歌抒发自己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激励自己与各种困难作斗争,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李白真的像一颗明亮的太白星一样,用他的光芒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呢。
李白喜欢喝酒,有一天,皇帝又召见李白,请他起草一份很重要的诏书。
恰巧李白刚刚喝完酒,东倒西歪地走到大殿上。
他眯着眼往四周看了看,看见站在皇帝身边的一个太监正在很不友好地盯着他。
这个太监叫高力士,当时得到皇帝无比的宠爱,就连皇帝的儿子们也称呼他“阿哥”,王公大臣们也要称呼他“老爹”呢。
李白饮酒解忧诗人的人生之旅

李白饮酒解忧诗人的人生之旅李白,中国古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充满了豪情壮志、奇思妙想和对自然的赞美,成为了唐代文学的瑰宝。
然而,李白的一生并不尽如人意。
酒,成为了他解忧的良药,也是他痛苦交织的人生之旅。
李白的人生起伏不定,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
他在负笈长安期间,因为得不到官位而失望。
他写下了“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的《青葵》一诗,表达出自己的郁闷之情。
他无法容忍自己黯淡无光的处境,于是开始借助酒精来安慰自己,忘记痛苦。
李白的酒量非常惊人,能够一饮而尽。
他喝酒时充满激情,能够在酒的麻醉中释放自己。
他写下了“我醉欲眠卧,强忍伤心泪”的《将进酒》,表达出自己对人生坎坷的无奈,也透露出他要通过酒来忘却忧伤的决心。
他认为,酒能够燃起人们内心的激情和活力,能够使人忘记一切困苦和不幸。
然而,李白的饮酒习惯也为他带来了痛苦。
他的酒虽然能够让他暂时忘却忧愁,却也使他的情绪波动不定。
他经常在酒醉时做出一些悲伤和疯狂的举动。
他写下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静夜思》,表达出自己孤独寂寞的内心。
他深知酒并非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却因为无法摆脱对酒的依赖,陷入了无尽的苦恼。
尽管如此,李白的酒也给他带来了思考和启示。
他通过饮酒解忧,独自品味苦辣酸甜,思索人生的意义。
他在醉酒中产生了对自由和理想的向往,写下了“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行路难》。
他终于明白,真正的解忧并不在于酒,而是要从内心找到勇气和力量,去面对人生的起伏和挫折。
李白的人生之旅,充满了诗意和独特的魅力。
他的文字如同波澜壮阔的江河,流淌在历史长河中。
他的诗歌吟唱着对自由、对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流露出他内心的痛苦和迷茫。
饮酒成为他解忧的载体,也是他人生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
在饮酒的过程中,李白思考了许多问题,对世界和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他逐渐明白,解忧并非寄托于外物,而是要从内心找到坚持和勇气。
正如他所写下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将进酒》,他呼唤着每个人应该珍惜和享受人生的美好时光,无论是酸甜苦辣,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将进酒的诗意与人生哲思

将进酒的诗意与人生哲思酒,是诗人们最为喜爱的话题之一。
李白的《将进酒》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为著名的诗作之一,它以豪放的语言、激情洋溢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这首诗既有诗意的美,也具有深刻的哲思,给我们带来了深厚的思考。
本文将通过对《将进酒》的分析,探讨酒的象征意义与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思。
首先,酒在《将进酒》中有着浓厚的象征意义。
从诗中可以看出,酒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味,代表了快乐、豪情和无畏。
诗中的"大醉以愉快地度过短暂的人生"的主题意味着,酒象征着快乐、高兴和无忧无虑的状态,诗人通过酒来传达自己对于人生的态度。
酒的象征意义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展示,使得诗中的情感更加深刻。
其次,在《将进酒》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思。
诗中诗人以酒为媒介,抒发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诗中"白首穷经,黄尘万里,醉卧沙场,从此埋骨何须恸哭"的表达方式,表明了诗人对于逝去的时光的感慨。
诗人将人生比喻为沙场,寄寓了对于人生的追求和决心。
他通过饮酒来暂忘尘寰的纷扰,坚定自己对于人生的追求与执着。
这种哲思贯穿整首诗,表现出诗人对于人生的独特见解。
此外,诗中还展示了对于生命的无畏和豪情。
诗中"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态度,表达了诗人对于困境和逆境的勇敢面对和积极应对的态度。
他坚信自己的才华只会越来越发光发热,无论遭受怎样的挫折和失败,都能重新崛起。
这种对生命的无畏和豪情,激发了读者对于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思考。
总结起来,《将进酒》既是一首表达对于酒的热爱的诗歌,同时也充满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中的酒被赋予了象征意义,代表着快乐、豪情和无畏。
而诗人通过对于酒的歌颂和讴歌,抒发了对于人生的态度和看法。
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思,引发我们对于生命的无限思考。
这首诗的存在,不仅仅是一篇美丽的诗作,更是一种对人生、对生命的深刻思索。
在《将进酒》中,诗人用他独有的才华和情感将酒和人生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给我们带来了对于人生的多重思考与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李白的诗酒人生唐代一大诗人李白,一生曲折坎坷,面对狂风暴雨血雨腥风,李白这个痴狂之人,唯有用诗歌、用美酒来麻痹他的心灵,来显示他的洒脱。
虽然李白仗着他的才气,可以在皇帝,在权势,在恶势力面前, 适才放旷,但真正能让他心情解脱的,还是他的诗他的酒,李白斗酒诗百篇,也是人们家喻户晓的,他几乎所有的诗、词、文、赋,皆是在酒后创作的,我们且看李白的诗酒论人生。
李白的饮酒诗所反映出来的思想是很复杂的。
概括起来,有这样几种思想:追求精神和个性解放;评击黑暗,蔑视权贵;渲泄心中的痛苦和悲愤;宣扬及时行乐和人生如梦。
这些诗歌的风格也不尽相同,有舒缓活泼的,也有慷慨悲凉的。
这些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的差别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研究的切人点。
一、仕途失意,把酒咏志《将进酒》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高度自负与自信。
又充分展示了古来圣贤皆寂寞的深沉忧愤与绝望。
它既苍凉悲慨,意气颓放又豪情满腹,壮气凌云。
且看此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闻听朝中之事后,忧患之心顿生。
酒酣之后,他拔剑起舞,慨然悲歌:“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城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开篇诗句中的“昨日”不是仅指逝去的岁月,还指开元盛世的大好时光。
而当李白的宏伟理想尚未实现之时,这些充满希望之光的“昨日”便弃我而去,可见这两句包孕着作者对开元之治消逝和宏图大志未酬的痛惜感慨。
当然也含有对自己年华已逝的惆怅。
这里的“今日”也不是仅指眼前的岁月,而是指安史之乱前夕的国家衰乱时期。
此时,李白内心郁结的忧国忧民之情和报国无路之苦有增无减,使他深叹忧心烦乱,愤慨抑郁。
此四句写饯别时的心绪,是作者对自己政治感受和世途境遇的艺术概括。
李白被后世尊为诗仙,而此《将进酒》一诗,则是太白借酒消愁、以酒抒愤的名作!此诗成于太白被赐金放还长安之后,仕途中的伟大抱负无法施展,诗人只能借酒消愁。
在这愁苦的意境中,诗人却从反面述说忧愁使人衰老,以黄河水之流逝联想时光蹉跎,而后,“人生得意须尽欢”,豪放的诗句表现了对权贵的不屑。
依稀仿佛,还能看到太白轻蔑的笑。
“古来圣贤皆寂寞”,又有一种哀愁。
无言,却愈加悲伤。
特别是在《将进酒》中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任情倾泻,真可谓“天然去雕饰”,酒这时已经不是单纯的酒已经成了一种象征。
李白诗歌中在写酒时都在言志或写壮志难酬后的悲慨、消沉、失落、苦恼,都是诗人那一颗积极愤世之心的具体体现。
在酒的世界里,李白可尽情的游乐欢快,豪迈奔放,不受任何束缚,不向任何势力低头。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这是何等自在逍遥,李白的诗似一壶壶醇厚芳香的佳酿,多么沁人心脾啊!李白借酒抒发自己的旷放豪情,表明对不合理的社会人生的藐视。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上高楼”(《梁园吟》),何等洒脱!李白用酒向世人表达自己的激烈壮怀、难平孤偾,发泄自己的郁勃不平之气和抑不住的万千悲慨。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玉壶吟》),何等悲怆!李白借酒展示自己裘马轻狂的青年时代,描述自己恣意行乐的放诞生活。
“忆昔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何等痛快!李白借酒向青天发问、对明月相邀,在对宇宙的遐想中探求人生哲理,在醉意朦胧中显露自己飘逸浪漫、孤高出尘的形象。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且停杯一问之。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何等潇洒!李白借酒抛却尘世的一切琐屑和得失,忘情于山水,寄心于明月。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何等的逍遥和洒脱!二、以酒会友,人生几何孟子有句名言“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孟子与梁惠王下》与朋友一起喝酒,就是与人共享快乐。
一个人的快乐就变成了两个人的快乐。
开元末年,李白移家东鲁,在初入鲁时李白就写了一首《客中行》的名篇,表明了自己好酒交朋的人生态度。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李白随乡入俗,交友好酒的名声,很快地就传遍了齐鲁大地,在鲁中他结识了几个志同道合者。
他们是孔巢父、陶沔、张叔明、裴政、韩淮等人。
他们这一帮诗朋酒友在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旧唐书李白传》。
这个竹溪六逸很明显是模仿魏晋时的名士饮酒集团“竹林七贤”。
李白因此名声大噪,后来的奉诏入京。
虽说是受到了玉真公主等人的举荐,但与他“竹溪六逸”的诗酒名士生涯也是有一定关系的。
酒,之于曹操,是“何以解忧?惟有杜康”;之于陶渊明,是“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之于杜甫,是“樽酒家贫只旧醅”;之于李清照,是“三杯两盏淡酒”;之于晏殊,是“一曲新词酒一杯”。
对于他们,酒或许只是偶然拈来的。
而于李白,酒则是一种寄托,一种承载,构建了李诗意象群中不可或缺的一点。
李诗多写月、剑、琴、酒。
月泻太白之心曲,剑舞太白之豪气,琴抚太白之愁思。
而“酒”的内涵,却变化多端。
或吟哀愁——中国文人墨客信奉“学而优则仕”,却总是耿直诚挚的文人屡屡仕途跌宕。
李白也不例外。
残酷的现实使李白“治国平天下”的壮志难酬。
诗人满怀着“不遇”的失落,纵情山水,借酒诉愁,以寄无奈与窘困。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天地之大,放眼眺去,却唯诗人独伫,孰人为之解忧?唯有邀月,对影成三。
无不道出了李白的愁: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与尔同消万古愁”。
愁之悠悠,深至万古。
于诗人,却又唯有酒能激起诗人悲愤、惆怅的共鸣。
“暝投永华寺,宾散予独醉”。
飘泊中的静思,让诗人面对千古知己-—酒,想起了“世人皆醉我独醒”,却以恶抗恶,醉以迷心,隔绝于这令诗人失望的大唐。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道的出世,让李白又清醒于世界的不公,以乐景写哀,更衬酒后诗人的悠悠愁思。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月争光辉”,迷醉的眼看到的看似清朗明丽,却反衬出天地皎月的孤苦。
“争光辉”,又何处得“争”?“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借酒销愁又是欲盖弥彰,无奈之情溢于笔尖。
或抒豪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未写杯中之酒写酣饮之态,一句“空对月”,却遍洒酒的豪情,将写得诗意而淋漓。
酒所带来的“欢”与“得意”,又为后面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铺顺陈上不见雕琢,如曲水流殇,一泻千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愁如水, 常流不息,刀抽不断,酒饮难平。
比喻奇特贴切,诗人的忧愤郁悒自然流露。
然“愁”之余,诗人又潇洒地借“刀”、“酒”表现了自己的倔强、积极。
一个“抽”字,一个“举”字,风采尽显,又颇有酒气之豪迈凛然。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此虽为“客中作”,但诗人的不羁之情却一扫客居之凄楚。
十四个字,四个意象(“美酒”、“郁金香”、“玉碗”、“琥珀光”),诗人对美酒的喜爱之情一览无余。
熟谙酒性的李白在诗中用起“酒”来,行云流水,又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或抒欢娱“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或言放达“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或寄友情“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或衬良景“且就动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少了酒,李白诗中的丰富情感便少了一个最恰当的承载物,少了些许灵气。
历尽沧桑,迷蒙中,滚滚湘江水都成了诗人的知音。
酒至浓时,已不仅仅是饮酒了,而是品咂人生;酒至灵性,酒乃万物,万物乃酒。
杯酒幽幽,如李白的性灵。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酒成就了李白的风度翩翩。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酒成就了李白的倜傥放达。
酒,铸就了李白的风骨: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酒韵绵绵,若李诗之余音。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酒成就了李白诗歌的瑰丽浪漫;“痛饮狂歌醒复醉,飞扬跋扈为谁雄”,酒成就了李白诗歌的豪放飘逸。
酒,摆渡出李诗的灵魂: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
三、寄托诗酒,诠释诗人个性诗与酒有着密切的联系。
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史,让我们闻够了五千年的文明酒香,千年尘封的典籍史册,也因为有了酒的滋润而芳香四溢。
有酒可浇,有情可抒,这便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趣味,一种方式。
酒是生命的表现形态,而诗是生命的内核。
诗和酒的交融绘成一个别样的审美世界。
(一)豪放率真:展现了动人的性格魅力《河岳英灵集》记载:“白性嗜酒,志不拘检,尝林栖数十载”。
酒与诗人,可以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其实,纵观唐宋,诗酒兼善者不乏其人:杜甫、白居易、苏轼……然而,总不及李白的饮酒诗受人关注,这些风格各异的诗篇,显示出诗人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山中与幽人对酌》)。
这是酒的礼赞,也是豪放率真精神的礼赞,诗人在山花烂漫的山中与隐居的高士痛饮狂歌,尽管醉酒欲倒,却似乎仍然没有尽兴。
诗中着重描写两人对酌的乐趣,酣畅淋漓,意气飞扬,那种随心所欲、恣情纵饮的神情,尽显李白豪放洒脱、率真质朴的酒仙之风。
李白作诗,常以奔放的气势贯穿,具有以气夺人的特点,这也是诗人内在气质的外部表现。
可以看出,无论得意时的“百年三万六十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还是失意后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都显现了诗人豪爽的性格魅力。
《行路难》、《梁甫吟》、《将进酒》、《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都是狂放的杰作,是诗人豪迈气概与激昂情怀的具体表现。
英雄醉酒,豪情万丈;贵妃醉酒,仪态万方;文人醉酒,意趣横生。
醉酒逐渐成为一种人格的美,醉酒赋诗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成为艺术的生动展示。
饮酒者的醉态是形体的放纵,是形体神态的放开,是心与形随性而为,由心灵放飞,那么他的形体自然而然也是舞蹈,肉体生命的舞蹈。
“起舞弄清影”,“玉山自倒非人推”,本身便是行为艺术,不是放飞的欲望,不是欲望的泛滥,而是健康的肉体的声音,是情感的飞翔、情美的律动。
(二)傲岸自负:诗人自我人格的外在体现李白生于盛唐,夙有“济苍生”、“安社稷”的远大抱负,渴望建功立业,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他写到:“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希望实现“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
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描写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鲜明表现了李白狂傲自负的个性特征。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流夜郎赠辛判官》),从诗中我们仿佛看到一个在权势贵族面前无所忌惮,戏谑玩笑的诗人,他的浪漫狂放、倨傲达观的精神风貌足以让诗人目空一切,物我两忘:“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