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悲剧》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幽径悲剧》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幽径悲剧》优秀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段:八年级课时安排:5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幽径悲剧》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痛惜之情。
3.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幽径悲剧》的作者及其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教师检查理解情况。
3. 分析文章“幽径悲剧”的含义,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主题。
第二课时:1. 分析文章第一部分,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幽径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三课时:1. 分析文章第三部分,引导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避免悲剧的重演?第四课时:1. 学生自读文章第五部分,理解作者的痛惜之情。
2. 分析文章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层次和思路。
第五课时:1. 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分享自己对《幽径悲剧》的理解和感悟。
2. 教师点评学生的小结,给予鼓励和指导。
3. 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短文,提出自己的建议。
三、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幽径悲剧》的主要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生能关注环境保护,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
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学生小结和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破坏的实际情况。
4.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七、教学资源与工具1. 课文《幽径悲剧》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环境保护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4. 投影仪和幻灯片。
八、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环境破坏的痛惜之情,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2.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结构,掌握文章的层次和思路,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幽径悲剧教案(优秀4篇)

幽径悲剧教案(优秀4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该页是勤劳的编辑为家人们整理的幽径悲剧教案【优秀4篇】。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阅读描写藤萝不同时期的形态有关语段,能说出藤萝的不幸遭遇以及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2、通过沙龙活动,使学生自主选择研讨课题,能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一、导入:二、情感画廊:(形象)1、指导语:过渡语(明确学习任务以及学习方式)请阅读文中描写藤萝遭受劫难前后的有关语段,根据你的理解为藤萝画一幅“劫后图”,并在图旁配小诗一首。
2、学生活动:文配画3、评价:学生自愿或点答学生上台朗读,自评、互评、师生对话。
4、教师展示自创小诗一首,由学生点评。
三、星级沙龙:(主题)1、指导语:小组合作,选择以下星级课题中任一题,明确分工后就这一课题进行研讨,并将讨论的结果如实整理成条文的形式。
(教师提供备选课题和学生记录研究成果所需的材料,包括学习卡片、稿纸等。
)备选课题:一星级:(课题)课题是“幽径悲剧”,你觉得这个题目好不好?说说你的理由。
二星级:(挑战权威)第五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环境”,你认为本文被安排在这一单元中恰当吗?把你的看法记录下来,与编写组专家交流。
三星级:(“十字架”的讨论)课文较后一段作者说:“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2、学生展示研究成果并进行互评四、课文朗读:1、指导语:在座位上带感情地放声朗读课文,并大胆地选择你喜欢的片断为大家朗读2、大班点读评读3、配乐全班读五、作业:(真情告白)对这篇课文的研讨还只是一个开始,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困惑?有哪些建议?请你以自己的名义给季羡林爷爷写一封信,不妨与他说说真心话。
《幽径悲剧》教案篇二学习目标:1、能联系生活,理解善待环境就是善待自己的道理,唤起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

幽径悲剧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幽径悲剧》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课文《幽径悲剧》的主要内容及其主题思想。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 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出有价值的观点。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2. 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是美?美在哪里?”环节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幽径悲剧》,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 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环节三:合作探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点评、总结。
环节四:深入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如象征意义、深层含义等。
2. 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环节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反思自身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四、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幽径悲剧》,写一篇关于自然环境保护的作文。
2. 推荐一本关于自然环境保护的书籍,简要介绍其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幽径悲剧》,关注自然环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幽径悲剧》的理解程度,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的掌握。
《幽径悲剧》的教案

《幽径悲剧》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幽径悲剧》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3. 通过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对人生、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批判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概述:《幽径悲剧》是一部描写现代都市人生活困境和心灵挣扎的小说。
故事围绕主人公小径的生活经历展开,通过其与家人、朋友、同事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性的复杂与悲剧。
2. 人物形象分析:重点分析主人公小径的形象特点,包括其性格、经历、心路历程等。
关注其他重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及其与小径的关系。
3. 主题思想探讨:讨论作品中所揭示的现代社会问题,如人际关系疏离、心灵孤独、道德沦丧等。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反思现实生活,培养批判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探讨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品中所揭示的现代社会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人性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阐述主题思想。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情节,让学生分析其中的人物心理和社会问题。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 第二课时:分析主人公小径的形象特点,探讨其心灵挣扎的原因。
3. 第三课时:分析其他人物形象,探讨他们与小径的关系。
4. 第四课时:讨论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反思现实生活。
5. 第五课时:总结课堂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进行拓展阅读。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作者的其他作品或者相关社会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为阅读小说做铺垫。
2. 阅读理解:让学生独立阅读《幽径悲剧》,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 分析讨论:分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或多个主题进行深入分析,如人物心理、社会问题等。
4. 分享成果: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点。
《幽径悲剧》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幽径悲剧》第二课时教学案例作者:杨黎来源:《课外语文·教研版》2013年第07期【摘要】借助情景教学,通过师生、生生对话,生成课堂情感资源,激发学生在深切的情感体验中完成与文本、作者的深入对话。
【关键词】教学设计;《幽径悲剧》;第二课时【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背景】陶行知先生曾说:“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
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
”特别是在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即“以生为本”的人本思想引领下,如何做到“以学定教”,特别是在教授距离学生有一定的年代感和人文深度的“深文”时,如何把握学情,教得浅显易懂?郭思乐认为,生本教育的方法是全面依靠学生,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资源。
笔者将就此结合所执教的区公开课《幽径悲剧》,从挖掘“学生资源”的角度,来谈谈自己的思考。
【描述】一、复习巩固,以学定教师:经过昨天第一课时的学习,你现在能回答以下哪几个问题?(出示学生预习时的疑惑。
)1.在一条怎样的幽径上,发生了什么悲剧?2.文章主要想写藤萝被毁,为何要放大量篇幅描写幽径?3.作者为何如此钟爱那株藤萝?(因为它美!那美在哪里呢?)4.文中季老对这株他所钟爱的神奇藤萝不惜溢美之词,他是怎样表现藤萝之美的?5.题目是《幽径悲剧》,悲在哪里?仅仅是一株美丽的藤萝被砍后,作者心里悲伤吗?学生思考、交流。
但是面对第五个问题,表现出疑惑。
师:同学们所提的第五个问题,非常有研究价值,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同学们自己所提的这个问题,再次走进燕园,学习文章的第三部分,走进季老先生的内心。
二、明确探究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研读课文、感悟品味,走进季老内心,感受藤萝被毁在他内心掀起的阵阵波澜;2.结合知识链接和拓展阅读,深入探究文本,体会《幽径悲剧》强烈的悲剧效果,反思悲剧根源;3.感受作者矢志不渝维护真善美的决心,学会关注、保护身边的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幽径悲剧》高中语文教案

《幽径悲剧》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幽径悲剧》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特征。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的情怀。
(2)感受生命的美好与悲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幽径悲剧》中的人物形象和象征手法。
(2)理解作品所表达的作者情感和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寓意。
(2)如何从文本中提炼出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阅读。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和寓意。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文本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2)教师分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展示学习收获,分享心得体会。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2. 请谈谈你对《幽径悲剧》主题思想的理解。
3. 选取一个你喜欢的文学形象,结合文本分析其性格特点和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意义。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等,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改进和提高。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019-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3 幽径悲剧(第2课时)教学案 苏教版

2019-2020
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3 幽径悲剧(第2课时)教学案苏
教版
年级八学科语文执笔审核
课题幽径悲剧课型新授章节2∕2 备课
时间
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主要运用描写和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
2、理解文章揭露了令人无比痛心的愚氓灭美的现实,抒发了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重点难点理解文章的中心意思。
强烈的悲剧效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检查背诵课文最后两段。
二、继续学习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的最后,作者从自身的角度论述“我”为古藤伤心的原因。
维护真善美的责任,一个倔强的老人,表现了矢志不移的决心。
三、品味语言
揣摩下列语句,回答问题:
1、每到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唯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
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为什么作者对一棵古藤会产生这样的感觉?
2、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
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
1 / 2
-----如有帮助请下载使用,万分感谢。
《幽径悲剧》简案 教案教学设计

《幽径悲剧》简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幽径悲剧》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幽径悲剧》的内容简介。
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主人公的经历和内心世界。
3. 探讨故事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三、教学重点1. 理解《幽径悲剧》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欣赏课文中的精彩片段,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 深入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难点1.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主人公的经历和内心世界。
2.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习惯。
4. 运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培养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案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介《幽径悲剧》的内容。
2. 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了解主人公的经历。
3. 讨论:故事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4.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主人公的经历和内心世界。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导入新课。
2. 欣赏课文中的精彩片段,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 小组讨论:故事的主题思想是什么?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信息?4.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估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分享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le Waihona Puke 三.目睹悲 剧 ,体会作者内心波澜
师 :燕 园中 ,季老 钟爱 的那 一株 藤萝 真 的很美 ,她那盘 曲而上 的枝 干 给 人 昂扬奋 发 的启迪 ,她 悠 然淡 雅 的芳香 给 人美 好 的享 受 , 她斑驳陆离的色彩给人以明朗愉悦的快乐,面对这一株藤萝,季老 怎 能不 爱 。可是 ,意想 不到 的事 情发 生 了— — 藤萝 被砍 成 了 吊死 鬼 。 下 面 ,请 同学 们认 真 朗读 文章 的第 三部 分 ,用 心体 会季 老 当时 的心 情。 学 生 朗读 。师 出示 合作探 究 片段 : 片 段 续写 ,体 会感情 : 1 . 目睹 悲剧 ,不 敢相 信 :今 年春 天 ,我走 过 长 着这 棵 古 藤 的 地方 ,我 的 眼前一 闪 ,吓 了一跳 ,因为 :— — ,当时 ,我 的心 里 。2 . 抚摸 藤 萝 ,倾 诉衷 肠 :我 抚摸 着那 段凌 空 的虬干 , 内心 喃喃 自语 :— — 。3 . 每 次 经过 ,毛 骨悚 然 :从此 以后 , 我最 爱的 这一 条 幽径 ,我 真有 点怕 走 了 ,因为— — ,我 的 “ 怕” 其实 是我 的— — 。4 . 倾 听控 诉 ,背负 使命 :隐约 间 ,我 昕 到藤萝在控诉 :— — ,我的内心 : 学 生讨 论 、归纳 : 1 . 目睹悲剧 , 不敢相信:极为震惊,不敢相信t 2 . 抚摸藤萝 , 倾诉 衷肠 : 惋惜 不 已 , 心痛 万分 ; 3 . 每次 经 过 , 毛骨 悚 然: 痛 苦不 已 ,
【 背 景】
悲哀 至极 ;4 . 倾 听控诉 ,背负使 命 :悲愤 ,委 屈 ,悲哀 。
陶行 知先 生 曾说 : “ 教什 么和 怎么 教 , 绝 不是 凭 空可 以规定 的。 他 们都 包含 人 的问题 ,人不 同 ,则教 的东西 、教 的方 法 、教 的分 量 、 教 的次 序都 跟 着不 同 了。 ”特 别是 在新 课程 的 核心 理念 “ 一 切 为 了 学 生 的发展 ” ,即 “ 以生为 本 ”的 人本 思想 引 领下 ,如 何做 到 “ 以 学定 教 ”, 特 别是在 教 授距 离学 生有一 定 的年 代感 和人 文深 度 的 “ 深 文 ”时 ,如 何 把握学 情 ,教 得 浅显 易懂 ? 郭思 乐认 为 ,生本 教 育的 方法 是 全面 依靠 学 生 ,学 生 不仅 是教 育 的对 象 ,更 是教 育 资源 。笔 者 将 就此 结合 所执 教 的区 公开课 《 幽径 悲剧 》 ,从挖 掘 “ 学 生资 源 ” 的 角度 ,来谈 谈 自己的思 考 。 【 描述 】
2 0 1 3 年第 7 期
● 圈
T e a c h i n g p l a n
课夕 { l 语文
幽径悲剧 第二课时教学案例
杨 黎
( 江 苏省 常 州 市武进 区坂 上初级 中学 ,江 苏 常 州 2 1 3 0 0 0 )
【 摘 要】 借助情景教学,通过师生、生生对话 ,生成课 堂情感资源,激发 学生在深切的情感体验 中完成与文本、作者的深入对话。 【 关键词 】 教 学设计; 《 幽径悲剧 》;第二课 时 【 中图分类号 】 G6 3 2 【 文献标识码 】 A
一
,
复 习巩 固 。以学 定教
厩 经 过昨 天第 一课 时 的学 习 , 你 现在 能 回答 以下 哪几 个 问题 ? ( 出示 学 生 预 习 时 的 疑 惑 。) 1 . 在 一 条 怎样 的幽 径 上 ,发 生 了什 么 悲 剧? 2 . 文章 主要 想 写藤萝 被毁 , 为 何 要放 大量 篇幅 描 写幽径 ? 3 . 作 者 为 何 如 此 钟 爱 那株 藤 萝 ? ( 因为 它 美 !那 美 在 哪 里 呢 ? ) 4 . 文 中季 老对 这 株 他 所 钟 爱 的神 奇 藤 萝 不 惜溢 美 之 词 ,他 是 怎样 表 现 藤 萝 之美 的? 5 . 题 目是 《 幽 径 悲剧 》 ,悲在 哪 里 ?仅 仅 是一 株 美 丽的 藤萝被 砍 后 ,作者 心里 悲伤 吗 ? 学生 思考 、交流 。但 是面对 第 五个 问题 ,表 现 出疑惑 。 师 :同 学们 所提 的第 五个 问题 ,非 常有 研究 价值 ,今天就 让 我 们带着同学们 自己所提的这个 问题 ,再次走进燕园,学习文章的第 三 部分 ,走进 季老 先生 的 内心 。 = .明确探究 目标 1 . 通过 自主学 习 、 合作 探究 的学 习方 式 , 研 读课 文 、 感 悟 品味 , 走 进 季 老 内 心 ,感 受藤 萝被 毁 在 他 内心掀 起 的 阵阵 波 澜 ;2 . 结 合 知 识链 接 和拓 展 阅读 ,深入 探 究文 本 ,体 会 《 幽径 悲剧 》 强烈 的悲 剧 效果 ,反思 悲 剧根 源 ;3 . 感受 作者 矢 志不 渝维 护真 善美 的决 心 , 学 会关 注 、保 护 身边 的一 切真 善美 的事 物 。
【 反 思l
1 . 读后 跟 帖 ,把 握 学情 , 了解学 生 的 “ 认 知 需 求 ” 。充 分 调 动学 生的 积极 性 ,让 学 生参 与 到教师 的 备课 中,通过 和不 同层 次 的 学 生 交流 , 调 整教学 内容 和教 学 策略 ; 2 . 文本解 读 , “ 扩读 ” 、 “ 深读 ” , 综合确 立教 学 目标 。作 为学 生学 习活 动 的组 织者 和引 导者 ,教 师 的 高度在 于对 文 本有着 独 立 、深入 的解 读 。 因此 ,在 备课 时 ,应对 执 教文 本进行 充分 的 “ 扩读 ” 、 “ 深读 ” ;3 . 课 堂情感 ,铺 垫 渲染 , 促 成 生本 深入 对话 。借 助情 景教 学 ,通 过师 生 、生生 对话 ,生 成课 堂情感 资 源 ,激发学 生 在深 切 的情感 体 验 中完成 与文 本 、作者 的深 入对话 。
一
四.深入探 究,体会强烈的悲剧性
师 :就 这样 ,这 株历 经两 三百 年沧海 沉浮 的美 丽藤 萝被 无缘 无 故地 砍 了 !让 人 难过 ,更 让人 愤怒 !可是 ,这还 不是 真 正让 作者 悲 痛难 过 的关键 。下面请 同学们 再 次走进 课 文 ,浏 览全文 ,找 出悲 剧 发生 的具 体时 间 、地 点 、涉及 到 的人物 及具 体事 件 。 师 出示学 法指 导 ;纵观 全 文 ,从 原文 中尽 可 能多地筛 选 出有 用 信息 。 学生讨论 、归纳:1 . 时间: “ 今年春天”,即 1 9 9 2年的春天。 2 . 地 点 ;幽径 上 ,幽径 在 燕 园中 ,燕 园在北 大 ,北 大 是 中 国的 最 高学 府 。3 . 人 物 :a .“ 我 ” ,一个 没有 出息 的人 ,一个感 情 太多 , 总是 供 过 于 求 ,经常 为 一 些 小 动 物 、小 花 草 惹 起 万斛 闲愁 的 人 。 b .“ 茫茫人世”,人们只争名于朝 ,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 棵古藤萝的生死呢? C .“ 愚氓”,愚昧无知的人。d .“ 藤萝” , 燕 园之 中唯一 的一 棵 ,有着 两三 百年 的树 龄 ,生 命力 旺盛 ,美 丽 非 凡 ,无碍 于 人世 ,用 心奉献 着美 。4 . 事件 :愚 氓灭美 ,世人冷 漠 , 我悲痛 万分 。 师:如果这件事发生在 “ 十年动乱”期间,不足为奇 ;如果是 在 偏远 落后 的荒 蛮 野岭 ,倒 也罢 了 ……可 是偏 偏都 不 是 ,就 因为在 这样 特 定 的时 间 、地 点 、人 物 、事件 中发 生这样 的事 ,悲剧 效果 就 更 加强 烈 了 。下 面 ,请你 根 据我 们刚 才梳 理 出的这 些信 息 ,结 合知 识链接中的内容 ,任选一个角度分析。 学生 讨 论 、归 纳 :1 .从 空 间 角度 看 ,在最 高 学 府 发生 愚 昧灭 美 的事 ,“ 我” 为 当时 的教 育而 悲 1 2 , 从时 间角度 看 , 古藤 历经 “ 文 化 大革命 ”浩劫 后 的十几 年 又遭 厄运 , “ 我” 为时 间 并没有 冲淡 愚 昧 ,历 史 悲剧 在 改革 开放 的春 天 重演 而 悲 1 3 .从 “ 我 ”的 心理 感 受 角度看 , “ 我 ”虽有 珍 爱历 史文 化遗 存 的意识 ,但 没 有保 护它 的 力量 ,只 有无 奈地 呐 喊。 “ 我” 为 自 己的无 力唤 醒 世人 而悲 ! 师总结提升 :今天,我们跟着季老透过一株古藤萝的悲剧透视 到了我们这个 国家民族的悲剧 ,季老在 t 9 9 2 年夏天用 自己的文字 警醒 世人 ,如 果让这 种 愚昧 继续 下去 ,后果 不堪 设 想。 五 、课后作业 1 . 微 博小 练 笔 。曹 雪 芹 故居 被 拆 ,徐 悲 鸿 故居 被 拆 ,梁 思 成 故居 被拆 。请 你 结合 今天 学 习的 收获 ,针对 这些 现象 ,发一 篇呼 吁 性 的微 博 1 2 . 关注 我 们 校 园 的名木 古 迹 。寻 访 礼嘉 中学 的名 木 古 迹,了解他们的历史变迁,并撰写成文 ,投稿到我们的风华之声广 播 台 ,呼 吁更 多的 同学 关注他 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