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生》读后感

合集下载

《论人生论逆境》读后感

《论人生论逆境》读后感

《论人生论逆境》读后感泰戈尔曾经说过,“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难,才能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经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

”人就像那脆弱的芦苇,难免经历风吹雨打,但也正是这风雨飘摇中的毅然挺立,让芦苇之根扎得更深,让灵魂之曲奏得更响。

古代诗人在他们的神话中曾描写过,赫克里斯盗火种时,他也只是坐着一个瓦罐漂渡重洋。

所以说逆境也能让人迸发出那前所未有的潜能。

就像以前《旧约》把顺境看做神的赐福,而现在的《新约》则把逆境看做神的恩眷。

因为上帝正是在逆境中才会给人以更深的恩惠和直接的启示。

走到历史的长廊聆听那古人的故事,我看见有无数敢于冲破逆境超越极限的勇士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陆永康冲破了自身残疾的障碍,在三尺讲台上跪着耕耘三十几个春秋;方永刚超越病痛的极限,用一只手托起人生的价值。

站在生命的前沿,汶川地震发生,时间在一分一秒第流逝,废墟下的生命在接受时间的考验,他们等待着,坚持着,超越着,咬着牙与死神抗争在废墟下。

他们用顽强的意志战胜了死神的无情,他们超越了生理的极限,他们打破了90、100、110小时的存活极限的神话,谱写了生命华美的乐章。

回想过去,我何曾不是在逆境中奋发。

记得那时的我,真的不会游泳。

因为那时要独自上学,一定要学会游泳。

当时我一听到“女儿,游泳了!”我就急急忙忙第躲到一个角落里,可是父母总是能找到我。

每次,我都站在岸上,父母为了尽快让我学会,扔了我下水,一直在岸上喊“努力划动手脚”,我刚要溺下去时,脑袋里掠过一丝思绪——不能认输。

便马上划动手脚,经过一次次的努力终于学会了游泳。

即使有一千个借口哭泣,也要有一千零一个理由要坚强,即使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也要勇往直前,坚持到底。

人生不相信眼泪,命运鄙视懦弱。

所以,即使再大的风,再大的雨,自己也要保持清醒,坚守自己的心灵,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绚烂的天空!朋友,让我们大声地呐喊:冲破逆境,超越极限!。

饶贵民人生三论读后感

饶贵民人生三论读后感

饶贵民人生三论读后感
【最新版】
目录
1.引言:介绍《饶贵民人生三论》及作者饶贵民
2.
正文
《饶贵民人生三论》是我国著名哲学家饶贵民先生所著的一部关于人生哲学的论文集。

全书分为三篇论文,分别是《人的异化与解放》、《论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生价值与精神家园》。

作者从人的异化、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生价值等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追求。

首先,《人的异化与解放》一文通过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深入剖析,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所面临的种种异化现象。

在工业化、商品化的社会背景下,人被物化、被剥夺了主体性,成为资本和生产关系的奴隶。

饶贵民认为,要消除人的异化,必须从改变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入手,实现人的解放。

其次,《论人的全面发展》一文探讨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和途径。

全面发展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提高,更是人的精神、道德和人格的全面完善。

饶贵民指出,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从教育、文化和社会制度等多方面进行改革,创造有利于人全面发展的环境。

最后,《人生价值与精神家园》一文关注了现代社会中人的精神家园问题。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往往忽视了精神的追求,导致心灵空虚和价值迷失。

饶贵民强调,要找回人的精神家园,需要从个体的精神追求和社会的价值导向两方面入手,塑造健康的人生价值观。

总之,《饶贵民人生三论》是一部具有深刻洞察力和理论深度的人生哲学著作。

作者从人的异化、全面发展和人生价值等角度出发,为我们提
供了一把解读现代社会人生现象的钥匙。

《人生十论》读后感精选五篇

《人生十论》读后感精选五篇

《人生十论》读后感精选五篇【第一篇】一、“生活”是人生的第一步骤人的生活如衣食住行,它的意义和价值是来维持和保养我们人的生命存在的。

我认为每个人都向往富裕的生活,在满足柴米油盐酱醋茶的需求后,还想不间断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买车购房等,但是大鱼大肉和粗茶淡饭、高楼大厦和陋巷平房,双方的意义和价值是相同的,都只限于生命的维持上,其实大可不必过分追求物质生活,只要快乐就好,以免徒增烦恼,如攀比他人造成心里不平衡,拼命劳作累心伤身,为了物质享受而贪污犯罪等。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专为吃饭,专为穿衣,专为住房子,专为行路的。

我们应除了衣食住行以外,另有我们的人生行为,兼及事业,此始是人生之主体所在。

二、行为和事业是人生的第二步骤钱先生对行为和事业的解读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不是一职业,修身是个人的,也是平等的、自由的、独立的。

修身是第一步,第二步是齐家,只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好合,这样才是人生中有意义的生活。

这需要我们有意义的行为来达成,才能齐家。

修身齐家之外还有治国平天下,要治国一定要从修身齐家起。

修身齐家是我们的行为,治国平天下可算是我们的事业。

中国人从古到今都讲修身,修身是基础,只有先修身,后齐家、才有机会达到治国、平天下。

修身即道德修养,亦是做人,可是如何修身呢,我想还是个人慢慢感悟,渐渐修养吧。

我们为什么要修身?为什么要齐家?这就讲到了人生第三个步骤,即人生的归宿。

三、归宿是人生的第三步骤我们如果能圆满我的天性,完成我的天性,自会得到安乐两字做我们人生最后的归宿。

只要我们的行为合乎我们的天性,尽可不问境遇,自得安乐。

中国人常言德性,德就是性,性就是德,古人谓之性命,我们人生最后的归宿就要归宿在此德性上面,如能做到天人合一,即为圣人。

钱先生利用古人的观念为我们解读了人生三步骤,即一为“生活”(物质文明)、二为“行为和事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三为“归宿”(德性性命)。

钱先生说:“人生只是一个向往,我们不能想像一个没有向往的人生。

饶贵民人生三论读后感

饶贵民人生三论读后感

饶贵民人生三论读后感
摘要:
一、引言
二、饶贵民的《人生三论》概述
三、读《人生三论》的感悟
四、结论
正文:
【引言】
人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认识。

在众多关于人生的论述中,饶贵民的《人生三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从人的本性、人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剖析,让我在阅读过程中受益匪浅。

【饶贵民的《人生三论》概述】
《人生三论》是饶贵民对人生的一种理解和诠释。

全书分为三部分,分别探讨了人的本性、人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

在第一部分,饶贵民通过对人性的剖析,让我们认识到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在第二部分,他从价值的角度探讨了人的存在意义,提出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

在第三部分,他深入探讨了人生的意义,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读《人生三论》的感悟】
阅读《人生三论》,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我明白了人性的复杂性。

人的本性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中的。

其次,我
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

我们不应该轻易地评价别人,更不应该轻易地否定自己。

最后,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这不仅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目标,也让我明白了如何去追求这个目标。

【结论】
总的来说,饶贵民的《人生三论》是一本深入浅出、富有哲理的好书。

它不仅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认识。

《培根人生论》读后感和心得(精选多篇)

《培根人生论》读后感和心得(精选多篇)

《培根人生论》读后感(精选多篇) 《培根的人生论》读后感【英国】培根/原著刘烨/编译我读的这本书名字叫《培根的人生论》。

这本书是由英国学者培根所写的,由著名学者刘烨先生翻译的,读完之后顿觉受益匪浅。

《培根的人生论》兼有散文、论文和随笔的意义。

它不仅文笔优美而且论述精辟。

用其敏锐的洞察力把复杂的人生问题用散文的体裁写出来,一下让原本枯燥无味的人生理论变得栩栩如生起来,而且写得是如此生动有趣,这确是让我的精神为之一振。

《培根的人生论》的文字优美且充满睿智,它是以一种优美与庄严的韵律,以超人智慧的论述,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而广为读者所喜爱。

因而,我认为《培根的人生论》的确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在《培根的人生论》之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如《论读书》、《论美》、《论学习》、《论称赞》等,但我印象最深的却是《论时机》。

他在篇中说到当危险逼近时,善于抓住时机迎头邀击它要比犹豫躲闪更有利。

因为犹豫的结果恰恰是错过了克服它的机会。

所以说(更多请搜索)我们要善于寻找时机,当机遇来临时更应该善于抓时机。

再比如说这里面讲的《论习惯》,人的性格影响人的思维;人的言论多取决于他的知识和思想,但行为却多取决于他们长期养成的习惯。

确实是这样,有一位名人曾说过: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

好的习惯不仅能促使一个人成功,而且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让一个人受用一生。

习惯决定一个人的品质。

不光是我所说的这两个方面,这本书还谈到好多好的方面,不光是对我的一些启示,而且从这些内容方面可以看到培根对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然等各方面关系的看法。

从“论真理”、“论死亡”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情于哲学的培根。

从“论权位”、“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谊官场的培根。

从“论爱情”、“论友情”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

从“论逆境”、“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

读《人生》有感

读《人生》有感

读《人生》有感•相关推荐读《人生》有感(精选20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人生》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人生》有感篇1或许你也曾经有过迷茫,有过困惑的时候,譬如在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的时候,你会因是跟随自己的心继续向前走,还是屈服于现实的重压,如果你在处于纠结之中,那么便可以像我一样带着疑惑去《人生》中寻找答案。

《人生》讲述了一个因高考失利而在村里任教的民办男教师高加林,他出生于农民家庭。

他的生活一直都不太顺利。

“大能人”高明楼的二儿子三星是一个靠走后门才上了高中的迟笨人,因为高中毕业没有工作,便把没什么背景的高加林顶替了下来。

高加林不服气的待在乡下,一心想着怎样回到镇上,但村里“二能人”的二女儿刘巧珍又给予他爱情的滋润。

过了一段时间,高加林的叔父从远方调回来工作还当了地区的劳动局长,下面的人为讨好他,走后门把高加林带到了县城里工作,高加林还和高中同学黄亚萍擦出了爱情的火花,甩了刘巧珍。

可命运弄人,黄亚萍的前男友的母亲对高加林怀恨在心,揭发了他走后门的事,导致他又被迫回到了农村。

高加林是个有血性的青年,他不甘屈服在命运的压迫之下,他有自己的理想,也曾幻想未来美好的生活,可他愤怒、困惑、绝望,这都是人生带给他的教育,他可能在人生的岔道走对了的路,又有可能在他人的推波助澜下走错了路,可谁有说的准呢?是错是对都是相对而言的,高加林总觉得生活不顺,可他也找到了好些快乐幸福不是吗,有好些人在高加林选择了城里姑娘黄亚萍的时候大骂高加林没良心,是个负心汉,但在当时那个时代大背景之下,也许选择了黄亚萍就是多了一份在城里生活的保障,而选择机灵漂亮又朴实可爱但是个文盲的刘巧珍,在日后的生活中两人的分歧可能会越扯越大。

高加林不是没有过思想的斗争,他痛苦着在当初第一次与巧珍生出情愫的地方和她说分开,也痛苦着在自己失去工作后主动跟为难的黄亚萍断绝关系,他也还是有着愧疚的心。

论人生读后感优秀6篇

论人生读后感优秀6篇

论人生读后感优秀6篇读后感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提升审美能力,读后感的标题应当简洁明了,能够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论人生读后感优秀6篇,感谢您的参阅。

论人生读后感篇1这本书是澳大利亚的力克胡哲写的,里面主要写了力克胡哲的生活经历。

力克胡哲一生下来就有了海豹肢症,说白了,就是四肢畸形或者四肢不全。

而力克胡哲是没有手又没有脚,他刚出生时并没有带给父母喜悦的心情,只有痛苦与悲伤。

力克胡哲还会因为体温过热引发脑部癫痫,而留下脑伤的后遗症。

力克胡哲人生最大的惊喜就是控制他那小小的左脚。

它本来有两个脚趾头,但出生时就沾在一起,医生决定动手术,使它更像脚趾头,后来力克胡哲可以用它来翻书、握笔之类的,给了力克胡哲很大的帮助。

在动手术的时候,力克胡哲的妈妈提醒医疗团体请注意他的体温。

可没有人理她。

结果还是发生了不测。

因为没有预防,力克胡哲的体温失控,结果用好几桶冰让力克胡哲冷下来。

当力克胡哲冷静下来(真的冷静下来)那两个脚趾头,使力克胡哲能用很多东西,对于一个没手没脚的人,这有莫大的好处。

力克胡哲在十岁的时候很痛苦,同学都不喜欢他,他在浴池中差点淹死,只要再往下沉下十几公分,就能甩掉短暂的痛苦。

如果那样,代价就是他不会在加州冲浪,在哥伦比亚潜水,在夏威夷与海龟游泳了。

虽然,力克胡哲能够使用假肢,但是假肢似乎很重,用起来还没有他的小左脚好用。

总的来讲,力克胡哲他是从一无所有到一无所缺,活出了生命的奇迹。

力克胡哲的演讲使很多悲观失望的人从悲惨中走了出来,别人再悲惨,又有力克胡哲悲惨吗?他是用一个左脚来驾驶轮椅并周游世界。

在我看这本书之前,我爸爸曾经让我看过他演讲的视频,力克胡哲说得非常好,也非常感人。

在视频中,他讲了很多哲理,还有他周游世界的经历,还有有趣的事情。

要在镜子中找到自己的优点,要知道自己不是全是缺点,不要让自己悲观失望。

论人生读后感篇2读完路遥先生的《人生》后,我为高加林因离开生活与现实的根本即使远飞国,而后又回到生活的起点,把任别人的生活折腾得一塌糊涂、自己的生活也是一塌糊涂。

《培根论人生论真理》读后感

《培根论人生论真理》读后感

《培根论人生论真理》读后感
《培根论人生论真理》这本书是培根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深刻的思想和观点。

在阅读后,我对其中一些观点产生了一些思考和感悟。

首先,我深受培根的实用主义思想的启发。

他强调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
过实践和经验,人们才能获得真理和智慧。

这让我意识到,理论和实践应该结合起来,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学习,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其次,培根对思维方式和知识体系的重要性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提倡用逻辑
和理性的方式思考问题,强调建立系统性的知识结构。

这启示我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思
维能力,善于分析问题,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培根论人生论真理》,我对于实用主义思想和知识体系的重要
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激发了我对于知识探索和思维方式的热情和动力。

希望通过
不断学习和实践,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生和真理,不断提升自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人生》读后感
培根的《论人生》为我们展示他对人生、政治、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独到见解,篇幅简短,语句流利,但句句富有哲理,令人深思。

全书将现实主义同理想道德相融合,充满了谙通人世的智慧,是培根哲学智慧与人生经验的结晶。

从他的书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个时代的印记,找到我们生活中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录的最初出处,也不由感叹现在我们正在运用和实践的至理名言出自培根。

培根影响了几个时代,也影响了整个世界。

读培根的《论人生》,我发现了东西方观念的差异。

培根的有些观点已经深入到我们的骨子里,但也有一些观点我们无法理解的,这是东西方差。

异造成的。

例如他在《论父母与子女》里提到“世间最伟大的功勋都是那些没有子女的人所创下的。

”在《论结婚与独身》里说“最有益与公众事业和善举往往来自那些无家室的人.”他认为个人的成就与独生有很大关系,而在中国这种观点未必认同。

因为中国是一个注重家族血缘的国家,成家立业是大多父母的观点,也是历史的传统,中国人认为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要有一个家庭做后盾,研究中国的历史也可以发现那些有所成就的人,没有几个是无家室的,除了梅妻鹤子的林和靖,还有就是看破红尘的僧人了,如唐玄奘、一行等人了。

中国人生活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环境中,独身与中国人的生活距离太远了。

而在西方则不同,独身现象的历史可一直追溯到古希腊。

德谟克里特、柏拉图、芝诺、伊壁鸠鲁,这些思想辉耀后世的先哲都是独身者,加上受基督教义的影响,独身在西方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因而培根的思想也传承了西方历史的印记。

了解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培根《论人生》也就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从中我也知道了看一本外国著作和看一本国内著作所汲取的是不同的养分,看外国著作增长的是见识,从中我们知道不同的文化,思想,这也就能让我们跳出国内这个狭小的圈子,开阔视野。

而看本国的著作加深的是理解,是对我们自己文化思想的理解。

也就是说这是横向与纵向的区别。

培根的《论人生》,是现实主义与理想道德的结合,他在《论花园》《论建筑》《论高利贷》《论殖民地》等中,都为现实服务,但有与道德相结合。

他在书中具体的教人该如何做,可以说是一部教人为人处世的宝典。

他在《论交涉》中提到口头交涉弊书面交涉效果要好,因为你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表情而知道事情的进展,可见察言观色所起得作用。

他在建筑,园林方面也有很深的见解。

他所设想的建筑的构造合理,既有实用价值,又有美学价值。

他不仅对物质方面注重,还注重精神享受,如他认为在花园中应该一年四季都有鲜花绿草,这就要合理的运用花的花期。

他提到草坪是花园中不可少的一部分,因为草坪既有欣赏的妙处,又能在炎炎夏日为人们提供一片荫凉。

可以看出培根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他享受生活,思考生活。

他在《论友谊》中说“友谊的主要作用之一就使人胸中的愤懑抑郁之气得以宣泄释放。

”“如果一个人向朋友宣泄私情,一定会产生两种相反的结果,它既能使快乐倍增,又能使忧愁减半。

”“友谊的第二种作用就在它能增进并支配理智。

”他既是站在实用的角度来论述友谊,当并不是一个眼前只有利益的功利主义者,这其中还有高尚的道德,他歌颂友谊,认为人不能没有朋友,就是高高在上的君王也不能没有朋友。

千金难买是朋友,朋友多了好走路,有了新朋友,勿忘老朋友。

无论何时何地,在心灵深处,朋友间彼此相互祝福,友谊时时刻刻温暖着我们的心田,这何尝不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呢?
读培根的《论人生》,我们能看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火花,培根也为我们后人留下了福音。

他的
随笔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气息。

培根生在十六十七世纪,是文艺复兴发展的时代,那时资本主义已有发展,培根的思想也有体现。

他在《论消费》中提出应根据自己的收入来决定消费水平,不要过度消费,要讲求节俭,这种消费观与中世纪贵族的消费观念有很大改变,贵族消费讲求体面、荣誉,这与当时西欧渐渐兴起的资本主义不无关系,由于早期资产阶级要求资本积累,因而崇尚适度消费。

在探索培根观念产生的根源时,我不由的感叹几个世纪过去了,我们还在培根思想的熏染中,他的一些观点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大宗化的观念,我们对他太熟悉了,我们对他的观点似乎毫不怀疑,因为觉得这本来就是这样,培根对我们的影响真是太深了。

我们都知道“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这流传了几个世纪仍然为广大人们所认可,并且在实践着,享受这知识为我们带来的便利读培根的《论人生》,是一种美的熏陶与享受,提高了我们的修养与品味。

培根为我们展示的是一种理性的美,他娓娓道来,语言流利,议论是旁征博引,说理是步步深入。

无论是欧洲古代的历史典故,名人事迹,还是宗教经典《圣经》,他都能随心所欲,信手拈来,既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有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十分耐读。

在培根的论文中,语言无不充满哲理,充满形象的比喻,说理层层深入,精辟警策,句式整齐,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易诵易记,有诗一般的艺术效果。

读完培根的《论人生》真的发人深思,整个人如受过洗礼一般,它教会了我们如何生活,也增加了我们对生活的理解,虽然只是言简意赅的随笔,但字字都是精华,全书涉及到人生世事的方方面面,充满了谙通人世的智慧,是培根哲学智慧与人生经验的结晶。

读《论人生》,仿佛真的是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欣赏着沿路美妙的风景。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

”值得庆幸的是,我也读到了一本好书,那就是——《培根论人生》。

这本书是语文程老师送给我的,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培根在《论逆境》中写道:“最美好的刺绣,是以暗淡的背景衬托明丽的图案,而绝不是以暗淡的花朵镶嵌于明丽的背景上。


古往今来,有许多名人都是经过逆境奋进成功的。

像司马迁,他由于李陵一案身受宫刑,蒙受大辱,但他终于顶过磨难,发愤写完了辉煌巨著——《史记》。

再如现代的华人张士柏,他经历了从游泳健将到高位截痪的巨大变更,却并未因此一蹶不振,反而将它化为动力,勤奋学习,完成了许多健康人都做不到的事情。

还有张海迪、李政道……逆境中成材的名人不胜枚举。

北京“宏志班”的学生们,个个在困境中长大,学会了用勇气、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困难。

他们像是野外的小草,饱经风雨蹂躏却不倒伏,而那些温室里的“花朵”的生命力又怎么能与他们相比呢?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看来,不经过风浪,就不能达到胜利的彼岸;不经历风雨,就不能看到彩虹;不经受磨难,就不能成大事。

所以,青年们,如果你身处顺境,请走出“温室”,拿出勇气迎
接困难的挑战;如果你身处逆境,也不要气馁,要勇敢地克服困难。

正如人说:“苦难是所学校。

”而学得好坏要看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