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论人生》读书心得

合集下载

《培根人生论》读书心得

《培根人生论》读书心得

《培根人生论》读书心得《培根人生论》是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创作的一部长篇哲学著作。

我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深受启发,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态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下面是我对于这本书的读后感和心得。

首先,培根在书中对于知识的重要性进行了强调。

他认为知识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基石,是人类获取力量和智慧的源泉。

他提倡通过不断追求知识和学习来增加人生的价值。

这一观点深深触动了我。

我意识到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不畏艰辛地学习新的事物,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并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和进步。

其次,培根在书中对于科学的重要性进行了充分的论述。

他指出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掌握自然规律的重要工具,是提高人类生活水平的关键。

他强调科学方法的严谨性和实证性,鼓励人们用科学的态度去探索和解决问题。

这让我明白了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只有保持求真、独立思考的科学态度,才能不断突破和创新,为人类社会带来真正的进步。

第三,培根在书中还讨论了人类的本性和人性的复杂性。

他认为人类有着天性中的善良和邪恶的两面性,同时也受到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这使我深思人类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动因和社会冲突的本质。

通过对于人性的思考,我开始更加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更加接纳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和立场。

此外,在书中,培根还就人生的意义和目标进行了探讨。

他提出了人生追求幸福和快乐的观点,并指出幸福源于个体内在的道德感和追求真理的意愿。

这使我认识到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才是真正的幸福之道。

不被外界物质的追求所左右,而是通过修炼自己的心灵和灵魂,找到真正的人生价值。

最后,我要感谢培根为我们带来了这本有思想深度的著作。

通过阅读《培根人生论》,我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于知识的重要性和科学的价值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我相信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这些思想将会不断地指引和启迪我前行。

在读完《培根人生论》之后,我对于人生的态度和对于知识的追求都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培根人生论》读后感

《培根人生论》读后感

《培根人生论》读后感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惑和挑战,而阅读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找到答案的方式。

最近,我读了弗朗西斯·培根的《培根人生论》,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深深的启示,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培根人生论》是弗朗西斯·培根的一部哲学著作,书中包含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

培根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追求真理、知识、美德和幸福,而这需要我们通过科学的方法去探索和实践。

他强调,人生的成功不在于拥有财富和地位,而在于我们是否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培根的人生哲学所吸引。

他的观点既深刻又实用,让我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我认为,培根的人生哲学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有重要的启示。

首先,培根强调追求真理和知识的重要性。

他认为,知识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是我们理解世界、改变世界的工具。

这让我深感赞同,因为在我个人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世界,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因此,我会更加注重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其次,培根主张追求美德和幸福。

他认为,美德是人生的目标,是我们应当追求的价值。

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念,认为知识和行动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知识转化为行动,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这让我深受启发,我认识到,我们不能只满足于理论的学习,还要注重实践,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同时,我也明白了,真正的幸福不在于物质的拥有,而在于精神的满足。

只有当我们实现了自我价值,为社会做出了贡献,我们才能感到真正的幸福。

最后,培根的人生哲学还让我明白了人生的意义。

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真理、知识、美德和幸福,而这需要我们通过科学的方法去探索和实践。

这让我认识到,人生并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场旅行。

我们的目标不应该是追求名利,而应该是追求真理、知识、美德和幸福。

培根论人生读后感精选

培根论人生读后感精选

培根论人生读后感精选培根论人生读后感一《培根论人生》是英国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之杰作,是凝聚了他毕生心血的结晶,论人生之经历,述处世之信条。

本书载培根论说随笔五十八篇,他旁征博引用典广泛,内容包罗万象。

为人处世类令我感受最深。

为人处世类包括《论复仇》、《论逆境》、《论掩饰》、《论性善》、《论进言》、《论时机》、论《狡猾》、《论自私》、《论假聪明》、《论友谊》、《论谈吐》、《论野心》、《论礼节》、《论称赞》。

一个人走进社会里,受到社会这大熔炉的历炼,炼出的不知是好的样品,也不知是渣滓。

掌握了好的方法信条,也许成功之路便会现在眼前。

培根告诉我们:明智之人只忙于眼前和将来之事,枉费心力的人才会对过眼云烟耿耿于怀,宽容仇敌实乃王者之风。

顺境需要人的节制,逆境则需要人的坚忍,因为美德就好比名贵的香料,愈是燃烧、愈是碾压,其香却愈为浓烈。

对微小的恩惠也不忘感谢,那其心重视的便不是钱财,而是人心。

人人需要交朋友,否则,闭塞和窒息便是人体里最危险的疾病,也是人心中最可怕的敌人。

友谊却能使心中的郁结和壅塞得到疏通和宣泄。

有一个真正的朋友,便可以倾吐你的忧伤、欢乐、恐惧、希望、疑虑,以及一切压在你心头的事,令己轻松快乐。

交谈中、行动中,都需要礼节。

正如伊莎贝拉女王所言:“礼节就好像你一封永久的荐书。

”这礼节最应该注意的是:要表现的自然大方,刻意的装腔作势反而是失态的。

人们都需要恭维,却不可以过分,也不能太拘于礼节,这样有时会束手束脚。

有智之人不会等待机会,而是去创造机会。

一个人只学如何好好的去做,是对自己而言的,如果不知道如何防范坏人,也是不够的,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人需要掩饰,他可以麻痹敌人,给自己留条退路,也能看破别人的心思,“撒一个谎便能探知一个真相”即使如此。

对于狡猾的人猛然提出一个大胆的、出人意料的问题常常会使其措手不及,从而袒露心中的秘密。

就如同一个隐姓埋名的人突然被人直呼其真实姓名,必然会有所反应。

论人生读后感1500

论人生读后感1500

论人生读后感1500论人生读后感1500范文一培根的《论人生》为我们展示了他对人生、政治、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独到见解。

篇幅简短,语句流利,句句富有哲理,令人深思。

从他的书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个时代的印记,找到我们生活中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语录的最初出处,也不由感叹现在我们正在运用和实践的至理名言出自培根。

培根影响了几个时代,也影响了整个世界。

读培根的《论人生》,我发现了东西方观念的差异。

培根的有些观点已经深入到我们的骨子里,但也有一些观点我们无法理解,这是东西方差异造成的。

例如他在《论父母与子女》里提到“世间最伟大的功勋都是那些没有子女的所创下的”在《论结婚与独身》里说“最有益与公众事业和善举往往来自那些无家室的人”。

他认为个人的成就与独生有很大关系,而在中国这种观点未必认同。

因为中国式一个注重家族血缘的国家,成家立业是大多父母的观点,也是历史的传统。

中国人认为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要一个家庭做后盾,研究中国的历史也可以发现那些有所成就的人,没有几个是无家室的,除了梅妻鹤子的林和靖,还有就是看破红尘的僧人了,如唐玄奘、一行等人了。

中国人生活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环境中,独身与中国人的生活距离太远了。

而在西方则不同,独身现象的历史一直追溯到古希腊。

德谟克利特、柏拉图、芝诺、伊壁鸠鲁,这些思想辉耀后世的先哲都是独身者,加上受基督教义的影响,独身在西方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因而培根的思想也传承了西方历史的印记。

从培根的思想与语言中,我了解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对《论人生》也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从中,我更知道了看一本外国著作和看一本国内著作所汲取的是不同的养分。

看外国著作增长的是见识,从中我们知道不同的文化、思想,这也就能让我们跳出国内这个狭小的圈子,开阔视野。

而看本国的著作加深的是理解,是对我们自己文化思想的理解。

这,也就是我们所谓的横向与纵向的区别。

从培根的《论人生》中,我更深刻体会到了友情的真谛。

友谊的一大奇特作用是黄金加倍,又能使黑铁成金。

《培根人生论》读后感和心得(精选多篇)

《培根人生论》读后感和心得(精选多篇)

《培根人生论》读后感(精选多篇) 《培根的人生论》读后感【英国】培根/原著刘烨/编译我读的这本书名字叫《培根的人生论》。

这本书是由英国学者培根所写的,由著名学者刘烨先生翻译的,读完之后顿觉受益匪浅。

《培根的人生论》兼有散文、论文和随笔的意义。

它不仅文笔优美而且论述精辟。

用其敏锐的洞察力把复杂的人生问题用散文的体裁写出来,一下让原本枯燥无味的人生理论变得栩栩如生起来,而且写得是如此生动有趣,这确是让我的精神为之一振。

《培根的人生论》的文字优美且充满睿智,它是以一种优美与庄严的韵律,以超人智慧的论述,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而广为读者所喜爱。

因而,我认为《培根的人生论》的确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在《培根的人生论》之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如《论读书》、《论美》、《论学习》、《论称赞》等,但我印象最深的却是《论时机》。

他在篇中说到当危险逼近时,善于抓住时机迎头邀击它要比犹豫躲闪更有利。

因为犹豫的结果恰恰是错过了克服它的机会。

所以说(更多请搜索)我们要善于寻找时机,当机遇来临时更应该善于抓时机。

再比如说这里面讲的《论习惯》,人的性格影响人的思维;人的言论多取决于他的知识和思想,但行为却多取决于他们长期养成的习惯。

确实是这样,有一位名人曾说过: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

好的习惯不仅能促使一个人成功,而且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让一个人受用一生。

习惯决定一个人的品质。

不光是我所说的这两个方面,这本书还谈到好多好的方面,不光是对我的一些启示,而且从这些内容方面可以看到培根对人与自己、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然等各方面关系的看法。

从“论真理”、“论死亡”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情于哲学的培根。

从“论权位”、“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谊官场的培根。

从“论爱情”、“论友情”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

从“论逆境”、“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

培根人生论读后感

培根人生论读后感

第1篇:培根人生论读后感培根人生论读后感的写法与格式是什么?请参考以下这篇范文。

大家早上好,接下来我将为大家分享我读《培根人生论》后的一些感受。

不是说你每看了一本书,你就会比以前更高了一个层次,也不是说你看了很多的言情小说,你就对爱情有更深的了解,更不是说你看了数不清的名人传记,成功就近在咫尺。

由于我的阅历有限,自然是没那种可能在短短的几十天后,看完了《培根人生论》,就将人生理解得与众不同,将人生看得透彻明白。

但读了书后,我当然还是有些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一些见解。

真理如珍珠般璀璨培根他这样说到:使人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受欺骗的原因,不仅由于探索真理的困难,也不仅由于真理使人的幻想破灭,而且是由于假象更适合人性中喜欢自我安慰、自我欺骗的恶习。

是的,当今社会中大多数人似乎已经没有那种再想追根究底的精神和坚持真理的想法了,人们似乎更加愿意相信谎言和假象的东西。

就算明明知道是被欺骗了,但是仍然愿意接受谎言带来的暂时性的利益。

也许我们已经习惯了不再思考,不再频繁地去质疑,不再对什么事都抱有怀疑,坚信专家所说的,相信政府所说的,相信国家所说的。

“那些欺诈的行为,像蛇一样无法立足,只能靠肚皮爬行”,“没有比虚伪和背信弃义更为可耻的罪恶了!”培根把这样的描述给了骗子和虚伪的人。

这个社会是需要真理的,因为真理是衡量我们堕落的判断与情感的尺度,更是衡量我们自身的尺度。

就我而言,我这个专业而言,将来大多数都将成为培育祖国的花朵的人,所以我们要更加坚信真理,诚信守时,对小学生做好良好的榜样。

第2篇:培根人生论读后感希望你能喜欢这篇培根人生论读后感范文。

《培根人生论》是英国思想家弗朗西斯・培根哲学智慧与人生经验的结晶,凝聚了文艺复兴以后欧洲古典人文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理想。

但即使放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其中的观点也使我们受益良多。

我们生活在一个群居社会,每天都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接触。

因此必须懂得如何得当地待人接物,那么细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培根论人生读后感

培根论人生读后感

培根论人生读后感《培根论人生》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著名哲学家培根的代表作之一,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观点,对人生、社会、知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阅读完这部作品后,我深受启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培根在《培根论人生》中提出了“知识即权力”的观点。

他认为,知识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拥有知识就等于拥有力量。

这一观点让我深深地思考了知识的重要性。

在当今社会,知识已经成为了一种资源,而且是最宝贵的资源。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积累知识,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我决定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以便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其次,培根还在《培根论人生》中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真理和美好,而人生的价值在于为社会做出贡献。

这一观点让我深受触动,让我意识到人生的意义不仅在于个人的追求和享受,更在于为社会做出贡献。

因此,我决定要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此外,培根还在《培根论人生》中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

他认为,知识和行动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将知识付诸实践,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

这一观点让我深有感触,让我意识到只有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就。

因此,我决定要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实际能力。

总之,通过阅读《培根论人生》,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意识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意识到知识和行动的密不可分。

我相信,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不断提升自己,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感谢培根,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培根《人生论》读后感(精选13篇)

培根《人生论》读后感(精选13篇)

培根《人生论》读后感(精选13篇)培根《人生论》读后感(精选13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培根《人生论》读后感(精选13篇),欢迎大家分享!培根《人生论》读后感篇1读了何新翻译的《培根人生论》,他的语言简练典雅,行文传神机智,读起来如沐春风。

里面有作者对人世的通透洞察,融合了作者的观实主义与道德理想,这是文艺复兴以来欧洲古典人文主义价值观念和政治思想的集中体现。

但我不能说我有多喜欢这本书,因为时代进步了,就算是培根也有他的时代局限性,很多观点在我们这个时代来说都是老生常谈,而且培根的观点受宗教影响很深。

不过,它语言浅显,道理精辟,绝对比那些所谓的成功学书籍更能打动人。

下面就是几篇给我的感触。

培根在论嫉妒的开篇中就有提到“在人类的各种情欲中,有两种最为惑人心智,这就是爱情与嫉妒。

”嫉妒能创造出虚幻的意象,激发人心中强烈的欲望。

培根讨论了“哪些人轻易嫉妒,那些人轻易招来嫉妒”的问题。

嫉妒者往往是有某些地方比不过被嫉妒者。

或许人类有这样一种倾向:人若不能从自己的优点中获取到养料,就会试图从别人的缺点中获取养料。

也就是说嫉妒者会试图破坏别人的幸福来安慰自己没有这样的幸福的缺失。

嫉妒者的心理是不平衡的,他必须贬低别人的能力才华,破坏别人的幸福才能使得他的心理平衡些。

其实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心理不平衡的状态,但我觉得有些嫉妒只是放在心里而不会采取行动。

文章里面有句话挺有意思的“嫉妒是一种四处游荡的情欲,能享有他的只能是闲人。

”因为闲人空虚,才有时间,才有精力去嫉妒别人。

培根还提到了一种容易嫉妒别人的人是经历过巨大的灾祸和磨难的人。

“因为这种人乐于把别人的失败看做对自己过去所历痛苦的抵偿”。

我想这也是由于心理不平衡所引起的。

彼此越了解,嫉妒心将占据越高。

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容下让身边人的种种上升的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根论人生》读书心得
暑假期间,我拜读了著名学者何新先生翻译的《培根论人生》,读完之后顿觉受益斐浅。

《培根论人生》这本书,虽然篇幅不大,却是世界散文和思想史的一块绝世瑰宝,是作者哲学智慧与人生经验的结晶,它不仅文笔优美,论述精辟,用其敏锐的洞察力把复杂的人生问题用散文的体裁写出来,一下让原本枯燥无味的人生理论变得栩栩如生,而且还写得如此生动有趣,这让我觉得十分值得将其推荐给更多的朋友,正所谓“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培根论人生》萃取了培根一生著述的精华,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如《论友谊》、《论读书》、《论美》等。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友谊有奇特的作用: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朋友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培根还是第一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的人。

他在《论读书》中说:“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书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数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

读书使人充实、明智,讨论使人机敏,写作则能使人精确,因此,如
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识,他就必须很狡黠,才能掩人耳目;如果一个人懒于动笔,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要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

”正所谓一本好书可以使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搭建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还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
《论猜疑》中,培根说:“当你产生了猜疑时,你最好还是有所警惕,但又不要表露于外。

这样,当这种猜疑有道理时,你已经预先作了准备而不受其害。

当这种猜测疑无道理时,你又可避免因此而误会了好人。

“可见猜疑都是人的思想在做乱。

在《论嫉妒》中,我领会到,彼此越了解,嫉妒心将占据越高。

有少数人可以允许一个陌生人的发迹,却绝不能容下让身边人有种种上升的趋势。

一个循序渐进高升的人不会招来嫉妒,因为这种人的提升被看作是自然的事。

《论美》是一篇关于“美”的论述,语言简洁,内涵独特,充满哲理。

“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这篇文章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人生观问题。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

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

颜色指五官
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

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

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

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在《培根论人生》数十篇文章中,《论时机》给我印象很深刻。

培根在《论时机》中说到“当危险逼近时,善于抓住时机迎头邀击它要比犹豫躲闪更有利。

因为犹豫的结果恰恰是错过了克服它的机会。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事业有成,功成名就。

而有的人却一生碌碌无为,一事无成。

此时失败者往往会说,我没有机会,如果给我机会我也会成功。

其实这只是失败者的借口,机会永远是公平的,但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从逻辑上讲,机会应该找时间充裕的人,但正相反,机会总会垂青于那些整天忙忙碌碌的人,这是因为勤劳的人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去迎接机会的到来,而懒惰者正躺在床上睡大觉呢!
善于抓住机遇的人应该具有以下基本素质:第一,要随时做好准备,不要机遇来的时候临时抱佛脚。

不仅要尽可能的获取各种各样的广搏的知识,还要尽可能锻炼出很强的创新能力。

我们要取得成功,关键是要有创新能力,而不是光
有读书能力。

《论革新》中说,"如果时间已使事物腐败,而人却无智慧使之革新,那么其结局将只有毁灭"。

第二,要从小事做起,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

道理很简单,机遇总是突然地、不知不觉地出现,有时你甚至一辈子也不知道哪个是机遇。

第三,一旦出现机遇的时候,全力以赴,兢兢业业地抓住它。

第四,要锻炼出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在复杂的情况下发现机遇。

机遇难得,但是机遇不可以创造吗?答案是当然可以。

首先,抓住机遇不是被动的,真正聪明的人会主动创造机遇。

其次,创造机遇要到那种适合自己的岗位和地方去创造。

再次,就是做人要诚实守信,只有诚实守信才能让那些属于自己机遇不失去,或者是得到原本不属于自己的机遇。

第四,要善于与人相处和交流。

交流对一个人的成功很重要。

英国作家萧伯纳说过,“两个人交流思想和两个人交换苹果完全不一样,交换苹果,每个人手上只有一个苹果,而交流思想,每个人同时有两个思想”。

如果大家都懂得这个道理,学会与人相处和交流,博采众家之长,那么你就具备了得到机遇的一个非常好的素质。

最后,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对创造机遇非常重要。

从《培根论人生》这本书中也可以看到培根性格的另一个侧面,实用主义和无原则的机会主义。

如《论韬晦》、《论野心》等篇章中叙述的做人之道,实际上是典型的市侩哲学。

《论帝王》、《论贵族》、《论强国之道》等篇幅中,他则完全站在宫廷御用政治家的立场上,旨在向君王介绍统治经验和权术。

这些篇章当然是糟粕,但毕竟小瑕难掩大瑜,《培根论人生》以一种优美与庄严的韵律,以超人智慧的论述,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而广为公众所喜爱,出版400年来经久不衰。

所以,我认为《培根论人生》的确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