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盐的提纯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实验粗盐提纯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粗盐提纯教案

初中化学实验粗盐提纯教案
实验名称:粗盐提纯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将学会用溶解、过滤、结晶等方法从粗盐中提炼出纯净的食用盐,并了解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和原理。

实验材料:粗盐、烧杯、试管、漏斗、蒸馏水、酒精灯、火柴、蒸发皿、滤纸、玻璃棒、玻璃棒架、瓷漏斗。

实验步骤:
1. 将一定量的粗盐倒入烧杯中,并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至溶解。

2. 将溶解后的盐水倒入试管中,用烧杯接住未被过滤的溶液。

3. 利用漏斗和滤纸将盐水过滤,得到透明的溶液。

4. 将漏斗滤液中的盐水倒入蒸发皿中,加热蒸馏水使盐水蒸发,直至留下白色的结晶体。

5. 用玻璃棒将结晶体刮下,并放入干燥的容器中保存。

实验原理:在实验中,通过将粗盐溶解在水中,再通过过滤和结晶的方法得到了纯净的食用盐。

粗盐中含有除氯化钠以外的其他杂质,通过溶解和蒸发结晶可以将这些杂质去除,从而提纯盐的质量。

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中注意安全,小心操作,防止发生意外。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洗实验器材。

3. 实验结束后要将废液倒入指定的地点。

实验总结:通过本实验,学生了解了粗盐的提纯方法,掌握了化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提高了实验操作的能力。

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激发了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探索和学习欲望。

九年级化学下册《粗盐的提纯》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下册《粗盐的提纯》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操作技能和实验分析能力仍有待提高。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在掌握粗盐成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方法进行粗盐提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程度不一,需要教师进行个别指导,确保实验安全、顺利进行。
"实验完成后,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思考实验过程中的得失。"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即将结束时,进行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粗盐的提纯方法,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步骤将粗盐变成纯净的食盐。"
2.强调实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讲解粗盐的成分及其对食盐品质的影响。
"粗盐中除了我们需要的氯化钠外,还含有泥沙、钙镁离子等杂质。这些杂质会影响食盐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化学方法去除它们。"
2.介绍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操作步骤及其原理。
"首先,我们将粗盐溶解在水中,这样可以将氯化钠从杂质中分离出来。然后通过过滤去除不溶性的泥沙,最后通过蒸发水分使氯化钠结晶,得到纯净的食盐。"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小组合作中,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凝聚力。
5.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在实验过程中,强调严谨、细致、负责任的实验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粗盐的初步提纯》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粗盐的初步提纯》教学设计
c.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滤液浑浊、蒸发皿溢出等,并分析原因。
3.数据处理与分析:
a.教授实验数据的记录方法,要求学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b.引导学生运用图表、计算等方法处理实验数据,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c.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强调报告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4.团队合作与交流:
a.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定一名组长,负责协调组内工作。
b.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c.组织小组间交流,分享实验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
5.课堂小结:
a.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b.强调实验操作规范性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c.点评学生的实验报告,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目的:巩固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2.撰写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数据处理和分析、实验结论等,要求报告格式规范,文字表述清晰。
目的: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3.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思考以下问题并写出答案:
a.粗盐提纯过程中,如何避免引入新的杂质?
3.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的提升。
教学设想:
1.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粗盐样品,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杂质成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活动:小组讨论,分析粗盐中可能含有的杂质,并推测其对提纯过程的影响。
2.实验操作教学:
a.演示过滤、溶解、蒸发等实验操作,强调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
b.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中的错误,包括过滤、溶解、蒸发等方法,并解释各种方法的原理和作用。

高中化学教案粗盐提纯

高中化学教案粗盐提纯

高中化学教案粗盐提纯
教学目标:
1.了解盐的提纯方法;
2.掌握盐的提纯实验操作技能;
3.学会分析实验结果并进行数据处理;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
1.盐的提纯原理;
2.盐的提纯实验操作步骤;
3.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教学准备:
1.实验用具:粗盐、溶液瓶、滤纸、玻璃棒、玻璃烧杯、蒸馏水等;
2.实验药品:石碱、过氧化氢等;
3.实验记录表格。

教学步骤:
1.介绍盐的提纯原理,并与学生讨论为什么要进行盐的提纯实验;
2.给学生分组,每组提供实验用具和药品,让学生自行进行实验操作;
3.指导学生按照操作步骤进行粗盐提纯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
4.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总结实验结果,并将提纯后的盐进行测试;
5.让学生分组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交流,互相学习。

教学小结: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不仅了解了盐的提纯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还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希望学生能够将实验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扩展实践:
1.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盐提纯方法,比较不同方法的效果;
2.让学生分析不同盐的提纯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3.让学生将盐的提纯实验与其他化学知识结合,拓展实验内容。

粗盐提纯初中化学教案

粗盐提纯初中化学教案

粗盐提纯初中化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粗盐的成分及来源。

2.掌握粗盐提纯的原理和方法。

3.通过实验操作,体会化学实验的过程及重要性。

教学内容:
1.粗盐的成分及来源。

2.粗盐提纯的原理和方法。

3.实验操作:粗盐的提纯实验。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平时我们生活中用到的食盐是怎么来的?它是怎么提纯的?
二、讲解
1.学生了解粗盐的成分及来源。

2.讲解粗盐提纯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溶解、过滤、结晶等步骤。

三、实验操作
1.准备工作:取一定量的粗盐、筛网、水杯、玻璃棒、烧杯等实验器材。

2.操作步骤:将粗盐加入水中溶解,过滤去除杂质,再进行结晶提纯。

3.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四、总结
1.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现象。

2.引导学生分析提纯的原理及方法的作用。

五、拓展
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其他物质的提纯方法,比较不同物质提纯的难易程度。

六、作业
1.回顾当天实验的操作步骤和结果,做一份实验报告。

2.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盐的其他用途。

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粗盐的提纯方法,还通过实验操作体会了化学实验的过程及重要性。

同时,课堂引入和拓展部分的设计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初中化学粗盐提纯的教案

初中化学粗盐提纯的教案

初中化学粗盐提纯的教案
教学课题:粗盐提纯
教学内容:粗盐的提纯方法及实验操作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掌握粗盐提纯的基本方法,了解溶解、过滤、结晶等基本化学操作步骤
教学重点:粗盐提纯的实际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溶解、过滤、结晶等化学操作步骤
教学准备:盐、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蒸发皿、玻璃棒、加热装置等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引导(5分钟)
1.通过引导学生回顾盐的常见性质及用途,引出粗盐的提纯方法
2.提问:如何将粗盐中的杂质去除,得到纯净的食用盐?
二、实验操作演示(15分钟)
1.将一定量的粗盐加入适量的水中溶解,过滤后收集过滤液
2.将过滤液放入蒸发皿中,用加热装置加热使水分蒸发,得到结晶的盐
3.用玻璃棒将结晶盐移至干净的容器中保存
三、实验操作讲解(10分钟)
1.解释溶解、过滤、结晶等化学操作的原理和步骤
2.介绍操作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过滤时要保持漏斗口不被堵塞,加热时要注意安全等
四、学生操作实践(20分钟)
1.学生分组进行粗盐提纯实验操作,老师进行指导和检查
2.引导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现象和结果,加深学生对化学操作的理解和记忆
五、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
1.学生围绕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2.引导学生总结粗盐提纯的方法及操作要点
六、课堂小结(5分钟)
1.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强调粗盐提纯的方法和实验步骤
2.布置作业:写一份实验报告,总结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教学反思:通过此次实验,学生不仅掌握了粗盐提纯的基本方法和操作步骤,也培养了实验操作的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理解。

初中化学粗盐提纯教案

初中化学粗盐提纯教案

初中化学粗盐提纯教案主题:粗盐提纯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粗盐的提纯方法,掌握相关操作技能。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科学、热爱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粗盐提纯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1. 如何有效提炼出纯净的食用盐。

2. 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细节掌握。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仪器:砂漏、瓷漏斗、滤纸、玻璃棒等。

2. 实验药品:粗盐、二氧化硅、碘酸钾溶液等。

3. 实验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简单介绍粗盐提纯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实验操作:步骤一:在实验室台面上摆放好所需的仪器和药品。

步骤二:将粗盐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搅拌至溶解。

步骤三:加入少量二氧化硅,并继续搅拌。

步骤四:将溶液过滤,收集滤液。

步骤五:加入碘酸钾溶液,观察是否生成沉淀。

步骤六:收集沉淀,通过烘干得到纯净的食用盐。

3. 实验结果分析:观察实验结果,并讨论提纯过程中的变化和原理。

4. 总结:总结粗盐提纯的方法和步骤,复习实验操作技能。

六、教学延伸:1. 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物质的提纯方法,并进行比较分析。

2. 可以对提纯后的食用盐进行性质测试,如熔点测定等。

七、作业布置:1. 布置实验报告,描述实验操作过程和结果。

2. 布置探究性问题,拓展学生思维。

八、板书设计:1. 粗盐提纯方法:1) 溶解粗盐2) 添加二氧化硅3) 过滤、收集滤液4) 加入碘酸钾溶液5) 收集沉淀得到纯净食用盐以上为初中化学粗盐提纯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帮助。

粗盐提纯教学设计

粗盐提纯教学设计

粗盐提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粗盐提纯一、教学目标:1.了解粗盐的产地、提取、用途;2.掌握粗盐提纯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粗盐提纯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入与导入1.导入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粗盐的外观、颜色和质地。

引导学生思考粗盐可以用来做什么以及它们的用途。

师生共同探讨。

2.引入通过引入,让学生思考如何提纯粗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粗盐提纯方法的了解与实践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讨论如何提纯粗盐的方法。

并向全班汇报自己的观点。

2.教师示范教师对提纯粗盐的方法进行示范。

示范提纯有两个主要步骤:溶解和结晶。

a.溶解:将一定量的粗盐放入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使其溶解。

b.结晶:将上述溶液放置于阴凉处静置,观察结晶的过程。

3.探究实验小组实验:将小组讨论出的不同方法进行小规模实验,观察结晶过程是否成功,和探究影响结晶的因素。

第三课时:结果总结与对比1.实验结果总结各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并向全班展示提纯粗盐的过程。

2.实验结果对比将各小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看看哪种提纯方法更为有效,更为简便。

3.进一步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为什么一些方法更为有效,让学生总结提纯粗盐的一般规律。

第四课时:实践与应用1.综合实践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提纯粗盐。

2.应用拓展让学生了解粗盐提纯的应用领域,并思考其他可能的实践应用。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通过学生们的观察、提问和实践操作,教师可以评价学生对粗盐提纯的理解程度与掌握程度。

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五、教学延伸: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其他类似的提纯实验,如糖的提纯、酒精的提纯等,并将这些实验与粗盐提纯进行比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粗盐的提纯
一、教学课题:粗盐的提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从实验学化学
板块)
二、教学对象:高一学生
三、教学课型:新课讲授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40分钟)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食盐的初步提纯,使学生了解提纯的一般方法,复习、训练称重,溶解,过滤,蒸发,搅拌等操作。

(2)通过讨论实验步骤,分析每步原因,了解粗盐提纯的实验原理。

(3)通过听老师讲解过滤操作重点及分析实验操作顺序,复习掌握过滤的原理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过滤,分离混合物的过程,使学生体会过滤法在物质分离中的应用。

(2)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物质“粗盐”的提纯,提高学生积极探究的能力和通过实验学习化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比较严谨的科学态度,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2)增强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的认识。

六、分析:
1.教材分析:该实验为高中必修一第一章第一个实验,实验操作较为简单,是初中所学实验技能的综合运用,包含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经教师讲解学生可自行完成。

该实验虽然简单,但是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后来学生对于化学实验热爱程度。

相当于高中化学实验的敲门砖,敲响了以后就好进行,否则,学生会对实验存在厌恶心里。

因此,把该实验作为第一个高中化学实验,一方面该实验综合了初中所学的基本操作,另一方面学生能自己完成,提高学生积极性。

2.学情分析:
认知水平:(1)知识: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对物质的分离有了一定的认识;对过滤,蒸发等操作也已学过,所以本实验设计为学生实验。

(2)技能:已经具备初步微观想象能力,但是科学思维方法尚未完全形成。

心理特征:(1)刚到高中,学习热情高。

(2)这是高中化学的第一个实验,学生的好奇心重。

(3)学生追求成功的愿望强烈。

3.课标分析:
要求:(1)掌握过滤,蒸发等操作
(2)通过该实验,培养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分析:进行该实验时,讲解该实验的同时,应注意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热爱,同时培养他们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能够通过分析实验关键,进行相应的实验步骤。

该实验相当于高中化学实验的敲门砖,敲响了以后就好进行,否则,学生会对实验存在厌恶心里。

因此该堂课虽然简单,但是意义却很重大。

七、设计思路
该实验中涉及到的操作较为简单,而实验内容与生活也比较接近,则该堂课可以从“生活中的盐从海水来,不能直接食用,需要提纯”来引入,引导学生将粗盐杂质进行分类,不可溶性盐用过滤的方法除去,可溶性盐用化学转换的方法除去。

接下来让学生设计合理的方案,小组讨论后展示,教师再对同学们设计的方案进行分析,确立一个完整的方案。

然后由教师示范过滤、蒸发等操作,并强调实验注意事项,最后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八、教学方法
启发讨论法探究法实验法
九、教学重点:
1.分析除去可溶性杂质的方法。

2.过滤、蒸发、重结晶等基本操作。

3.培养学生分析实验关键,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十、教学难点、关键:该实验需要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而且这个实
验的还需要特别考虑除杂步骤。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很少遇到需要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因此,在进行该实验时,需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每一个除杂步骤的原因及这样安排的顺序,使学生建立实验方案设计的理念,及思路。

十一、教具、学具:
1.实验药品:粗盐(S)、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稀盐酸
2.实验仪器: 150烧杯2个、铁架台1个、漏斗1个、玻璃棒1支、滤纸2张、PH试纸、蒸发皿1个、坩埚钳1个。

十二、教学过程设计
情景创设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粗盐的提纯
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教师演示学生仔细观察
学生实验培养亲自动手能力
归纳总结及应用构筑完整知识体系,巩固知识与技能十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相应教学方式)
十四、板书设计:
粗盐的提纯
1.杂质可溶:MgCl
2、CaCl
2
、MgSO
4
不可溶:泥沙
2.实验原理:Na
2SO
4
+BaCl
2
=BaSO
4
+2NaCl
NaOH+MgCl
2 = Mg(OH)
2
+2NaCl
Na
2CO
3
+CaCl
2
=CaCO
3
+ 2NaCl
Na
2CO
3
+BaCl
2
= BaCO
3
+ 2NaCl
3.除杂步骤:(1)溶解
(2)加BaCl
2,除SO
4
2-
(3)过滤(倾斜法)
(4)加NaOH、Na
2CO
3
,除Mg2+、Ca2+、Ba2+
(5)加HCl,调PH=6 (6)过滤
(7)蒸发结晶
十二、教学反思
实验操作:教师给学生进行演示的时候,我们的动作可以适当做得更明显,
便于学生的观察。

再有动作一定要规范,或许你不经意间的一个动作,一句解释的语言就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发展。

其实,在这过程中的很多小细节都被忽视,例如抹布如何摆放,铁架台(是否)一直放在讲台上是否合适,但是如果自己真正以一个教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完善好这些小细节,会更有助于自己的提高。

讲授:(1)思路较上次清晰了许多,但在实验中有卡壳现象,使得整个过
程不够流畅。

(2)从几次的视频中,有一个最大的体会:要学会转换自己的身份,把自己作为一个教师的角色来进行讲授.自己讲的过于口语化,显得与课堂格格不入,类似“额,咦”稍多,且语速过快,以后需要调整,语言组织上还可以更简练。

(3)对内容的把握更有度了,能抓得住重点,但没有创新。

教态:(1)更自然,淡定了许多,与学生的互动也增加了,引导学生提问,
也更加随和、自然。

(2)有一些自己生活中的手势在课堂上出现,需改正。

(3)声音不够洪亮,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语气明显底气不足,不够沉稳。

遇到思路卡壳时,面色僵硬,还需要多熟练流程。

作为一名教师,不管是讲授实验还是知识点,都必须对初、高中的知识熟悉,在讲解过程中能够联系前后。

你站在了那里,你肩负的是全班同学的未来,要对得起所有的一切。

你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有可能影响学生将来的发展。

而每一次讲实验都有临时改动的情况,或是想到更好的教学方法,都想放入课堂,但是由于临时想的,在衔接时显得不够流畅,逻辑不够严谨.在语气词的使用上,还是显得学生味浓,想要调动课堂气氛,但会发现与设想的差异较大.但总的来说,经过几次的训练,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由于紧张会出现卡壳,但是还是能自然地讲下去,底气更足了,不再害怕因为自己的疏漏而反复说明同一个知识点。

作为一个讲授者,还是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调节细节时,要先大概准备,减少学生味的口语,让整体状态更像一个老师,相信每一次的问题都是一次提升自己的机会,自己会一次比一次变得更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