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盐提纯教学设计
粗盐的提纯实验教学设计

粗盐的提纯实验教学设计【实验目的】1、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
2、理解过滤法分离混合物的化学原理。
3、体会过滤的原理在生活生产等社会实际中的应用。
【提示与准备】1、除去粗盐固体中的不溶性杂质,必须要进行的实验操作依次是:①;②;③。
在以上各操作中均需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依次是:①;②;③。
2、用托盘天平进行称量时,应先把调零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如果指针偏向右边,则应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边旋转或将左边的平衡螺母向边旋转,使天平平衡。
称量时为了不使药品污染和损坏天平,应注意:①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先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然后再把药品;②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里称量。
3、过滤器的制作方法是将一张滤纸对折两次,打开成圆锥形,把其尖端朝下放入漏斗。
过滤操作时应做到“一贴二低三靠”,①一贴:即滤纸应紧贴;②二低:滤纸边缘应低于,滤液液面应低于;③三靠:滤液应靠引流,玻璃棒应靠在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的管口应紧靠。
【实验用品】药品:粗盐,水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胶头滴管,滤纸,剪刀,火柴,纸片【实验报告】【思考与交流】1、选择题(1)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取粗盐20.6g(1g以下用游码),但砝码和粗盐的位置放反了,当天平平衡时,称得粗盐的实际质量为()A.、21.2 g B、20.6 g C.、19.4 g D.、19.6 g(2)某学生用20 mL量筒量取水,量筒平稳且面对刻度线,起初仰视液面,读数为19,倒出部分水后,俯视液面,读数为11,则实际倒出水的体积为()A.、8 mL B、大于8 mL C、小于8 mL D、无法判断(3)在下列操作中,所使用的仪器能够达到目的的是()A、用50 mL量筒准确地量取45.55 mL水B、用托盘天平准确地称取6.82 g食盐C、用坩埚代替蒸发皿进行液体蒸发操作D、做KMnO4分解实验用大试管作反应器2、在进行过滤和加热蒸发操作时,各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3、如果两次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应该怎样检查实验装置找出原因?4、本实验得到的精盐是不是纯净物?为什么?5、通过本实验,请你总结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分离提纯的混合物的特点,并将你的总结与同学交流。
初中粗食盐提纯教案

初中粗食盐提纯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粗食盐的成分及其提纯的必要性。
2. 学习粗食盐提纯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粗食盐的成分及提纯方法。
2. 粗食盐提纯的实验操作步骤。
教学难点:1. 粗食盐中不溶性杂质的去除。
2. 实验操作的精细性和安全性。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等。
2. 实验试剂:粗食盐、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稀盐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食用的食盐是如何得到的?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食用的精盐是通过提纯粗食盐得到的。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粗食盐的成分:含有钙离子、镁离子、硫酸根离子等可溶性杂质,以及泥沙等不溶性杂质。
2. 讲解粗食盐提纯的必要性:去除杂质,得到纯净的食盐。
3. 讲解粗食盐提纯的方法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三、实验操作(20分钟)1. 学生分组,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实验安全。
四、总结(5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2. 教师总结实验现象和操作注意事项。
五、拓展(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提纯粗食盐吗?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还可以使用离子交换树脂等方法进行提纯。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操作,使学生了解了粗食盐的成分及其提纯的必要性,学习了粗食盐提纯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在实验操作中,学生掌握了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实验技能,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步骤和操作要领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九年级化学下册《粗盐的提纯》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操作技能和实验分析能力仍有待提高。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在掌握粗盐成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方法进行粗盐提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掌握程度不一,需要教师进行个别指导,确保实验安全、顺利进行。
"实验完成后,请同学们根据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思考实验过程中的得失。"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即将结束时,进行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粗盐的提纯方法,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步骤将粗盐变成纯净的食盐。"
2.强调实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讲解粗盐的成分及其对食盐品质的影响。
"粗盐中除了我们需要的氯化钠外,还含有泥沙、钙镁离子等杂质。这些杂质会影响食盐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化学方法去除它们。"
2.介绍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操作步骤及其原理。
"首先,我们将粗盐溶解在水中,这样可以将氯化钠从杂质中分离出来。然后通过过滤去除不溶性的泥沙,最后通过蒸发水分使氯化钠结晶,得到纯净的食盐。"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实验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小组合作中,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凝聚力。
5.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在实验过程中,强调严谨、细致、负责任的实验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粗盐的提纯教案

粗盐的提纯教案
以下是一个粗盐的提纯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粗盐的成分和组成。
2. 理解粗盐提纯的目的和过程。
3. 掌握粗盐提纯的实验方法和步骤。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用品:粗盐样品、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酒精灯、烧杯夹等。
2. 实验材料:蒸馏水、饱和食盐水溶液。
教学过程:
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粗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粗盐的成分和组成。
引导学生提出粗盐的提纯目的。
2. 实验操作:将粗盐样品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溶解。
然后用漏斗和滤纸将溶液过滤,收集过滤液。
3. 过滤液的处理:将过滤液加热至溶液中水分蒸发,得到固态的食盐。
4. 结论:通过实验结果,得出粗盐经过提纯后可以得到纯净的食盐。
5. 展示实验结果:展示提纯后的食盐和粗盐的样品进行对比,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提纯的效果。
教学延伸:
1. 提示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将粗盐进行提纯?
2. 阐述提纯食盐的重要性和作用。
3. 探究不同方法下提纯食盐的效果和过程。
可以尝试其他方法如结晶法等。
教学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了解了粗盐的成分和组成,明白了粗盐提纯的目的和过程。
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到了提纯食盐的方法和效果。
同时,学生也掌握了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注意事项。
粗盐的初步提纯教学目标设计和反思

粗盐的初步提纯教学设计和反思教学目标:1、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试验操作分别、提纯固体混合物;2、把握初步提纯粗盐的试验方法步骤及对试验程序和原理的准确表述。
3 、通过粗盐的提纯试验探究活动,培育学生的试验操作力量、思维力量以及对问题的探究和概括力量;4、培育学生擅长合作、勤于思考、严谨细致、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5、通过探究活动,加强学生对化学和生活的联系性的生疏和理解。
教学重点:把握初步提纯粗盐的试验方法步骤及对试验程序和原理的准确表述。
教学难点:把握试验操作的正确方法和准确表述试验程序和原理教学方法:分组试验教学法课时安排:1 课时课前预备:药品:粗盐仪器:钥匙、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漏斗、滤纸、酒精灯、蒸发皿、坩埚钳、剪刀、石棉网、投影仪、过滤和蒸发操作的投影片教学过程:导入:由于日本地震海啸引起核电站机组爆炸,核物质泄露,海水受到污染,一些不法分子以此炒作,在我国各大省市引发了疯狂的抢购大事,大家知道抢购的是什么吗?〔答复:食盐〕今日我们的活动探究就与“食盐”有关。
创设情景:1、教师出示:一瓶食盐,一瓶粗盐,一瓶食盐的水溶液,一瓶粗盐的水溶液。
2、学生观看: ①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差异;②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差异。
3、提出问题:“如何将粗盐转化为精盐?““怎样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今日的学习任务:活动与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
学生活动:1、分组争论:〔教师深入试验小组,了解状况、觉察问题、觉察典型。
〕①通过观看、比较固体固体食盐与粗盐的外观和食盐与粗盐的水溶液的外观你得出什么结果②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你实行什么方法? ③粗盐提纯的根本步骤有哪些?④每个步骤,应当留意哪些问题?2、沟通争论结果:①组内沟通,形成方案。
②全班沟通,互为补充。
〔教师觉察典型,准时评价,依据问题,准时指导。
〕教师使用投影仪展现过滤和蒸发的装置,强调相关留意事项:1、简要说明过滤操作留意事项。
粗盐的提纯教案

粗盐的提纯教案粗盐的提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粗盐的提纯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步骤。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粗盐的提纯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步骤。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粗盐的提纯的原理和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2. 盐水3. 滤纸4. 烧杯5. 恒温槽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关于溶解、蒸发、过滤等相关知识,引出本次实验的主题。
2. 实验操作(1)将一定量的盐水倒入烧杯中,加热至水分蒸发,形成盐的结晶。
(2)将盐溶液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
(3)将盐溶液放入恒温槽中加热,再次蒸发水分。
(4)进行过滤,获取纯净的盐。
3. 实验讲解(1)将盐水加热至水分蒸发,形成盐的结晶。
这一步是利用了盐的溶解性质和蒸发性质。
盐溶解在水中可以形成盐水,当加热时,水会蒸发,而盐不会蒸发,最终形成盐的结晶。
(2)将盐溶液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
该步骤是为了去除盐溶液中的杂质和不溶性物质,以获得较纯净的盐溶液。
(3)将盐溶液放入恒温槽中加热,再次蒸发水分。
恒温槽的作用是保持温度的恒定,以利于水分的蒸发。
同时,加热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速度。
(4)进行过滤,获取纯净的盐。
该步骤是为了去除再次蒸发后可能产生的杂质和不溶性物质,最终得到纯净的盐。
4.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讨论观察学生操作过程中的现象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原因。
六、实验总结和思考1. 提问学生,为什么要进行盐的提纯实验?有什么意义?2. 引导学生思考,盐的提纯实验中有哪些可能会导致提纯不完全的因素?3. 总结本次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原理。
七、课堂小结1.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室安全,注意操作规范。
2. 强调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思考并勇于提问。
八、教学反思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粗盐的提纯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粗盐提纯教案》教学设计

《粗盐提纯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粗盐提纯的原理和基本步骤。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和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粗盐提纯原理及步骤2. 实验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3. 数据分析与处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粗盐提纯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技巧、数据分析与处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粗盐提纯的原理和步骤。
2. 采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等。
2. 实验材料:粗盐、清水、滤纸、棉花等。
3. 教学课件和视频。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或情景创设引导学生思考粗盐提纯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知识准备】(教师简要介绍粗盐提纯的原理和基本步骤,为学生实验操作奠定基础。
)【实验操作】1. 教师演示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数据分析与处理】(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粗盐提纯的原理、步骤及实验操作技巧,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进程1. 导入:利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粗盐提纯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准备:简要介绍粗盐提纯的原理和基本步骤,为学生实验操作奠定基础。
3. 实验操作:教师演示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步骤,强调注意事项。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 数据分析与处理: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总结与反思:学生总结粗盐提纯的原理、步骤及实验操作技巧,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
6.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粗盐提纯(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教学设计

粗盐提纯(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一、教学目标2-,并进一步知道如何选择试剂。
1.知道用什么试剂可以分别除去溶液中的Ca2+、Mg2+、SO42.知道除去可溶性杂质时,所加试剂一般要过量,过量的试剂也要在后续实验中除去。
3.在加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试剂除杂时,知道如何考虑试剂加入的先后顺序。
4.通过“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实验方案”的讨论,知道除去混合物中杂质的一般思路是:明确所要除去的物质—→确定反应原理—→分析干扰物质—→排除干扰物质—→加入除杂试剂。
当有多种杂质时,要综合分析确定杂质除去的顺序、试剂加入的顺序、试剂的用量、试剂过量后的处理等问题。
5. 体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对象分析学生的能力分析通过之前化学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在物质的除杂过程中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的检验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基本学会了如何根据溶解性表选择试通过上一节课CO3剂检验离子。
学生的认知方式分析经过新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一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但如何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仍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三、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联系这部分知识,既涉及元素化合物知识,又涉及实验技能型知识,我认为主要还是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主。
由于刚刚学习了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可以用过滤这种物理的方法除去,不过得到的盐还是不纯,还含有可溶性杂质,这些可溶性杂质又该如何除去呢?可以说,无论书上有没有这个问题,其实都是教师和学生此时不得不考虑和面对的问题。
而且它是在学生经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已经有了物质的检验和提纯的基础知识(尽管很少)和刚刚学习了CO32-的检验和除去粗盐中的泥沙这两个实验之后进行的学习,因此学生已经大致知道如何选择试剂来检验物质和除杂,也知道杂质转化为沉淀之后要过滤除去。
而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为学生全面地考虑物质除杂时试剂的选择、试剂的加入顺序以及实验操作的选择都是一次很好的锻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粗盐提纯》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粗盐提纯
课型:实验课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习蒸发的操作;
2、练习溶解、过滤等操作。
过程与方法:
通过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了解提取氯化钠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粗盐提纯的步骤,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
教学难点:
过滤的操作方法和蒸发操作
教学方法:
自学指导法、演示法、讲述法、归纳法
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
『预习提纲』
1.除去粗盐固体中的杂质,必须要进行的实验操作依次是:①;
②;③。
在以上各操作中均需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依次是:①;
②;③。
2.用托盘天平进行称量时,应先把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如果指针偏向右边,则应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边旋转或将左边的平衡螺母向边旋转,使天平平衡。
称量时为了不使药品污染和损坏天平,应注意:①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前,应先在两个托盘上各放一张,然后再把药品;②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里称量。
3.过滤器的制作方法是将一张过滤纸对折次,打开成圆锥形,把其尖端朝下放入漏斗。
过滤操作时应做到“一贴二低三靠”,即滤纸应紧贴;滤纸边缘应低于,滤液液面应低于;滤液应靠引流,应靠在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的管口应紧靠。
4、蒸发操作时,什么时候停止加热?
师生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以上内容。
『实验用品』
药品:粗盐,水
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胶头滴管,滤纸,剪刀,火柴,纸片
『实验步骤』
1.溶解:
用量筒量取约10 mL水倒入烧杯中。
用托盘天平称取约4 g粗盐。
将称取的粗盐逐渐加入烧杯里的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称量剩余的粗盐。
2.过滤:
用滤纸和漏斗制一个过滤器。
将烧杯中的液体沿玻璃棒倒入过滤器,进行过滤(如图1所示)。
若滤液仍浑浊,应再过滤一次。
(图1)(图2)
3.蒸发:
将蒸发皿放到铁架台的铁圈上,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待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如图2所示)。
4.称量:
待蒸发皿中的固体冷却至室温后,称量所得固体质量。
5
『问题和讨论』
1.选择题
(1)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取粗盐20.6g(1g以下用游码),但砝码和粗盐的位置放反了,当天平平衡时,称得粗盐的实际质量为()
A. 21.2 g
B.20.6 g
C. 19.4 g
D. 19.6 g
(2)某学生用20 mL量筒量取水,量筒平稳且面对刻度线,起初仰视液面,读数为19,倒出部分水后,俯视液面,读数为11,则实际倒出水的体积为()A. 8 mL B. 大于8 mL C. 小于8 mL D. 无法判断
(3)在下列操作中,所使用的仪器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A. 用50 mL量筒准确地量取45.55 mL水
B. 用托盘天平准确地称取6.82 g食盐
C. 用坩埚代替蒸发皿进行液体蒸发操作
D. 做KMnO4分解实验用大试管作反应器
2.在进行过滤和加热蒸发操作时,各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
3.如果两次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应该怎样检查实验装置找出原因?
4.本实验得到的精盐是不是纯净物?为什么?
5.通过本实验,请你总结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分离提纯的混合物的特点,并将你的总结与同学交流。
6.本次实验中,你还发现了什么问题或有什么其他新的认识或感受?
学生分组讨论,师生交流。
『课后反思』
粗盐提纯作为一节实验课,学生的兴趣是比较浓的。
为了避免学生养成照方抓药的坏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好习惯,我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然后汇报交流,避免了实验的盲目性和草率性。
过滤的操作要点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我采取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解决的方式让学生明确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目的性。
最后通过练习对过滤的知识予以巩固和提高,培养了学生的灵活运用知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