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h-- 健康促进测量及其指标评价
健康教育测量指标

健康教育测量指标
简介
健康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旨在通过传递关于健康和健康问题的信息、培养相关技能以及促进健康行为,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为了评估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成效,测量指标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用的健康教育测量指标。
1. 知识水平评估
评估受教育者在特定健康领域的知识水平是衡量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测量方法包括知识问卷调查和知识测试。
通过问题的设计和答题结果的分析,可以评估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技能培养评估
除了知识水平,评估受教育者在健康方面的相关技能培养也是重要的测量指标。
这些技能可能包括自我管理、沟通技巧、问题解决能力等。
通过观察、模拟和评估实际行为,可以评估受教育者是否能够将所学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行为改变评估
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受教育者采取积极的健康行为,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
因此,行为改变评估是衡量健康教育成效的关键指标。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行为观察、行为问卷调查和行为统计数据分析等。
4. 满意度调查
受教育者对健康教育活动的满意度也是一项重要的测量指标。
通过调查问卷,可以了解受教育者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师和研究环境等方面的满意程度。
满意度调查可以提供宝贵的反馈,帮助改进健康教育活动。
结论
测量和评估健康教育的效果是提高其质量和影响力的关键。
通过合适的测量指标,可以客观地了解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技能培养情况、行为改变和满意度,从而为健康教育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
老年健康促进行动 监测评估报告

老年健康促进行动监测评估报告报告编号:20210315报告日期:2021年3月15日尊敬的XXX先生/女士:感谢您参与老年健康促进行动监测评估项目。
根据我们对您的评估结果进行分析,以下是我们的报告。
1. 身体健康状况评估:根据您的报告,您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您的体重、身高以及体脂肪含量都在正常范围内。
您的血压、心率以及血糖水平也处于正常水平。
您的骨骼健康状况也良好,没有发现骨质疏松的迹象。
综合来看,您的身体健康状况非常理想。
2. 日常活动评估:根据您的报告,您每天都有一定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例如散步、健身等。
您的每日步数也达到了推荐的标准。
这种积极的日常活动对于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建议您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3. 饮食习惯评估:根据您的报告,您的饮食习惯比较健康。
您摄入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均在合理范围内。
您偏好食用蔬菜、水果和全谷物,这些食物对于维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建议您继续保持健康饮食习惯,避免高糖、高盐和高脂肪的食物。
4. 心理健康评估:根据您的报告,您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您的睡眠质量较好,每晚都能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您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对于压力和困难的应对能力较强。
这种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根据我们的评估,您的老年健康促进行动非常成功。
您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日常活动量充足,饮食习惯健康,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希望您能继续保持这种良好的生活方式,以保持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祝您身体健康、快乐幸福!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的建议,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此致敬礼XXX健康促进行动监测评估团队。
第六章 健康促进测量及其评价指标

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是指平均每日摄入营养
素的最高限量。
21
二、心理健康测量指标
22
心理健康测量指标
• 人格:(1)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2)艾森 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 EPQ);(3)卡特尔(Cattell)人格测验(16 personality factor,16PF)。
1.生活丰度:指生活丰富程度。在一定时间(天、月、季、 年等)内参加活动的项目多少来表达。(业余活动丰度、体力 活动丰度等)。 2.生活频度:指每项活动的频繁程度。(主观评定法、客 观判定法) 3.个人活动谱:各种活动在人的生活中所占比例。反映一 个人生活的结构。 4.主导生活内容:物质享受、精神消费;创造积累、单纯 消费等。 5.不利于健康的活动:吸烟,酗酒等。 6.生活满意程度和对待生活的态度:物质、精神生活两个 方面。
20
营养摄入指标
平均需要量(EAR):根据某些指标判断可以满足
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 入水平。EAR是制定RNI的基础。
推荐摄入量(RNI):指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
龄及生理状况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摄入水 平。主要用途为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
19
行为发展指标
年龄:出生至2月 动作发展: 1.受视听刺激后有眨眼、皱眉的反应,并会左右转动头寻找声源。 2.眼睛能随鲜艳的物体转动。 3.直立怀抱时或俯卧时能抬头瞬间。 4.能空手攥拳。 5.脚会无意识地蹬踹。 语言发展: 1.开始发出“咿呀”声。 2..和孩子说话时,偶尔能出生声应答。 社会性发展: 1.从满月后,孩子经常会笑。 2.母亲怀抱时少哭,比较安静。 3.会用哭声表示需要。 认知: 1.能较长时间注视父母的面孔。 2.能通过嗅觉、听觉、视觉逐渐认识母亲。 3.喜欢注视颜色鲜艳的东西。
健康测量与评价

DALYS)人年数。 4)调节质量生命年(quality adjusted life years,
QALY)
3.卫生政策指标
(1)国家和政府对卫生事业的重视程度 (2)卫生资源分配 (3)社区参与改善卫生状况的程度 (4)建立与健全三级保健网
(4)生命质量指标
5)寿命损失量和损失率: 寿命损失量(PYLL) 是指某一群体在一定时间里(通常为一
年),在目标年龄以内死亡造成寿命减少 的总人年数。
寿命损失率
则是寿命损失量与同期人口之比,表示 平均每人损失的寿命(年/人)。
(5)卫生行为指标
常用卫生行为指标: 1)有吸烟率、2)人均烟草消耗量、 3)饮酒率、4)人均酒精消耗量 5)未婚少女怀孕/18岁以下少女怀孕率
(%) 。
2.生活质量评估指标
(1)社会学指标 (2)环境状况指标 (3)主观评估指标 (4)生命统计指标
2.生活质量评估指标(四条)
(1)社会学指标
1)就业率及失业(待业)率
2)居民平均收入
(2)环境状况指标
1)人均住房面积 2)空气质量
3)居室采光
4)基本卫生设备
2.生活质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估指标
医疗卫生服务数量和质 卫生资源※ 量
医疗卫生服务效果
其中最主要的是※
二、健康测量指标选择五条原则
1、目的原则 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用相应的健康
测量指标。
2.可行性原则描述躯体健康选躯体指标,描 述心理健康选心理指标。
3.公认原则 有时某些指标虽道不出详细的机制,但权
威性机构或专家经常选用,事实上已为大家 所公认。
高中健康促进效果评估

高中健康促进效果评估
概述:
本文档旨在对高中健康促进的效果进行评估,以了解该计划对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以及改进的可能性。
评估方法:
1. 调查问卷:设计一份调查问卷,包括学生和教师的参与,涵盖以下方面:
- 学生的生活惯:饮食、运动、睡眠等.
- 学生的身体健康:身高、体重、视力等.
- 学生的心理健康:压力水平、情绪状态等.
- 学生的学业成绩:与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 教师的观察和反馈:对学生健康促进活动的看法和建议.
2. 数据收集与分析: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
- 学生健康状况的整体情况.
- 不同健康状况之间的差异.
- 学生参与健康促进活动的程度.
- 学生的生活惯与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3. 结果解读与建议:
-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评估当前高中健康促进计划的有效性.
- 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健康状况.
- 将结果报告给相关的教育部门和学校管理人员.
结论:
通过对高中健康促进效果的评估,可以为学校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健康促进计划提供依据,以改善学生的健康状况并提高他们的学业成绩。
fanh-- 健康促进测量及其指标评价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1
内容大纲
概述 健康促进测量的指标体系 健康促进测量常用指标及意义 生活质量评价 健康促进测量指标的选择应用原则
2
概述
一、健康测量技术的发展 1.躯体健康测量 1.躯体健康测量 躯体、心理、社会的 测量 2.提高生活质量 2.提高生活质量 环境可持续发展 3.负向健康测量 3.负向健康测量 正向和负向 4.组织器官的客观测量 4.组织器官的客观测量 个体主观体验和满意度 的测量 5.以患病和死亡为终点 5.以患病和死亡为终点 个体的功能状况和社会 适应能力为终点
7
2. 生物、心理和社会学指标体系 生物学指标:年龄、性别、生长发育、遗传、 生物学指标:年龄、性别、生长发育、遗传、 代谢等 心理学指标:气质、性格、情绪、智力、心 心理学指标:气质、性格、情绪、智力、心 理年龄等 社会学指标:社会经历、人际关系、社会经 社会学指标:社会经历、人际关系、社会经 济地位、生活方式、环境、物质精神生活 满意程度、社会发展群体构成等指标
可持续发展社区参与和社区赋权等13第二节第二节健康促进测量常用指标及意义健康促进测量常用指标及意义一人口学测量指标一人口学测量指标一人口学指标一人口学指标11按年龄和性别分组的人群的百分比按年龄和性别分组的人群的百分比22按民族分组的人群百分比按民族分组的人群百分比315315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4460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5565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66粗出生率粗出生率77粗死亡率粗死亡率88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9性比例性比例1010期望寿命期望寿命二生存质量指标二生存质量指标伤残调整生命年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dalys无伤残期望寿命无伤残期望寿命dfledfle质量调整生存年质量调整生存年qalysqalys活动期望寿命活动期望寿命aleale14二卫生政策指标二卫生政策指标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对卫生事业的重视程度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对卫生事业的重视程度卫生资源分配的情况卫生资源分配的情况社区参与改善卫生状况的程度社区参与改善卫生状况的程度卫生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的完善程度卫生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的完善程度15三环境卫生测量指标三环境卫生测量指标11万元万元gdpgdp用水量用水量22空气质量空气质量apiapi指数优良天数指数优良天数年年33tsptsp年目平均值年目平均值44soso22年目平均值年目平均值55烟尘控制区覆盖率烟尘控制区覆盖率66环境噪声平均值环境噪声平均值77工业废水处理率工业废水处理率8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9汽车尾气达标率汽车尾气达标率101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11雨污分流污水截流处理率雨污分流污水截流处理率1212环境卫生设施配套率完好率环境卫生设施配套率完好率1313人均体育场地设施面积人均体育场地设施面积1414道路完好率道路完好率1515环境清扫保洁率环境清扫保洁率1616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率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率1717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1818水冲式公厕覆盖率水冲式公厕覆盖率1919燃气使用普及率燃气使用普及率2020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完好率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完好率16四社会经济测量指标四社会经济测量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居民收入人均居民收入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面积住房成套率及热量摄入率人均住房面
第八章 健康促进规划评价

• 缺点:说服力降低。
非等同比较组设计示范
• 人数或者性质上的不对等。
实验前 处理
• 实验组 A1
X
控制组 B1
实验后 A2 B2
差异 A1-A2 B1-B2
比较
• 注意:未随机化,且结果需同时考虑两组的前后测 量差异
• 准实验研究3
• 复合时间系列设计:存在多个时间点测量,分别 观察干预后不同研究组中出现的变化。
作用----即时发现问题,为计划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评价方式----定性与定量调查。
注意: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和准确的资料收集方法
过程评价的内容
• 评估规划实施情况并随时了解现场反应 • 评估工作人员工作情况 • 项目预试验
效果评价
• 目的:确定干预的效果,其结果可为改进未
来干预计划、项目进一步推广的提供经验教训
中期效果评价常用指标
健康相关行为和环境的改变
结局评价
项目实施后导致的 目标人群健康状况 乃至生活质量的变 化。
内容
远期效果评价
例: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结局评 价应评估糖尿病患者
A. 有关糖尿病知识的变化 B. 自测血糖技能的变化 C. 饮食行为的变化 D. 血糖控制率的变化
结局评价指标
• 健康指标 :规划对目标人群健康的影响, 是行为和生理变化指标:
二、多项选择题
5.某单位对某干预因素进行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如下, 请问哪些项属于研究设计()
A.将目标人群按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B.目标人群不知道自己接受什么干预 C.结果证明该干预因素十分有效 D.请研究组以外的人员对项目结果进行评价 E .对投入的资金严格实施审计
B.录制预防腹泻的CD光盘
第四章健康测量与评价 ppt课件

ppt课件
8
(4)按照健康测量指标本身的性质可分为指 标和指数。
指标是指对健康现象的具体测量,它能够从某 一方面或某一侧面来反映机体健康状况。在评 价健康状况时,常常用多个指标结合起来形成 指数(或系数)进行评价。
指数(或系数)是指由多个指标通过某种方法 或法则构成的综合指标或量表得分,它更能全 面地反映客观现象如恩格尔系数等。对于主观 感受、观点、倾向、心理活动,通常只能用指 数形式来测量。
4、降低儿童死亡率:1990年至2015年期间,5岁 以下儿童的死亡率降低2/3。
ppt课件
15
5、改善产妇保健:1990年至2015年期间,产妇 死亡率降低3/4。
6、与艾滋病毒/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作斗争: 到2015年遏止并开始扭转艾滋病毒/艾滋病的蔓延; 到2015年遏止并开始扭转疟疾和其他主要疾病的 发病率增长。
(6)健康环境的测量。包括使用烟草、酒类、 违法药物,为青少年和老年人提供的健康环境, 远离暴力和药物滥用等。
(7)社会结果的测量。包括生活质量、职能独 立、社会支持性网络、社会公正和平等。
(8)健康结果的测量。包括发病率、致残率、 可避免性死亡率的改变,社会心理适应能力以及 生活技能的改变。
2000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在墨西哥城召开了“第五次全 球健康促进大会”,参加会议的各国共同制定了《国家 健康促进行动规划框架》,指出对于综合性健康干预措 施的健康教育结果评价包括9个方面。
(1)知、信、行的测量。包括健康相关知识、态度、动 机、行为、个人技能的改变和自我效能等。
(2)社会行动与影响的测量。包括社区参与、社区赋权、 社会规范和公众舆论等。
(1)人群健康学指标:如生长发育、生育率、健康 寿命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第二节 健康促进测量常用指标及意义
一、人口学测量指标 (一)人口学指标 (1)按年龄和性别分组的人群的百分比 (2)按民族分组的人群百分比 (3)15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3)15岁以下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4)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5)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6)粗出生率 (7)粗死亡率 (8)人口自然增长率 (9)性比例 (9)性比例 (10)期望寿命 10)期望寿命 (二)生存质量指标 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 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 无伤残期望寿命(DFLE) 无伤残期望寿命(DFLE) 质量调整生存年(QALYs) 质量调整生存年(QALYs) 活动期望寿命(ALE) 活动期望寿命(ALE)
(四)营养摄入情况
24
八、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测量指标
7
2. 生物、心理和社会学指标体系 生物学指标:年龄、性别、生长发育、遗传、 生物学指标:年龄、性别、生长发育、遗传、 代谢等 心理学指标:气质、性格、情绪、智力、心 心理学指标:气质、性格、情绪、智力、心 理年龄等 社会学指标:社会经历、人际关系、社会经 社会学指标:社会经历、人际关系、社会经 济地位、生活方式、环境、物质精神生活 满意程度、社会发展群体构成等指标
11
2000年,第五界国际健康促进大会,提出健康促进 2000年,第五界国际健康促进大会,提出健康促进 结果评价指标
1.知、信、行测量:知识、态度、动机、行为等 1.知、信、行测量:知识、态度、动机、行为等 2.社会行动与影响:社区参与、社区赋权、社会规范和公众舆论等 2.社会行动与影响:社区参与、社区赋权、社会规范和公众舆论等 3.健康政策和组织实践:政策制定、立法、规章、资源分配、文化和行 3.健康政策和组织实践:政策制定、立法、规章、资源分配、文化和行 为 4.健康生活方式和条件:烟草使用、食物选择、体力活动、药物滥用等 4.健康生活方式和条件:烟草使用、食物选择、体力活动、药物滥用等 5.有效健康服务:疾病预防服务、卫生服务、健康服务在社会文化上的 5.有效健康服务:疾病预防服务、卫生服务、健康服务在社会文化上的 适应性 6.健康环境:烟草、酒精、违法药物、暴力等 6.健康环境:烟草、酒精、违法药物、暴力等 7.社会结果:生活质量、只能独立、社会支持性网络、社会公平和平等 7.社会结果:生活质量、只能独立、社会支持性网络、社会公平和平等 等 8.健康结果:发病率、致残率、可避免性死亡率的改变、社会心理适应 8.健康结果:发病率、致残率、可避免性死亡率的改变、社会心理适应 能力和生活技能的改变 9.能力建设结果:可持续发展、社区参与和社区赋权等 9.能力建设结果:可持续发展、社区参与和社区赋权等
18
(三)卫生资源指标 每千人口医生数 每千人口护士数 每千人口床位数 每百万人口大型设备台(件)数
19
(四)卫生服务费用指标 医疗费用负担方式 人均卫生费用 每次门诊(住院)费用 卫生费用中个人承担的比例
20
六、健康知识、态度、信念和实践指标
吸烟率=吸烟人数/调查人数×100% 吸烟率=吸烟人数/调查人数×100% 人均烟草消耗量=烟草消耗总量/ 人均烟草消耗量=烟草消耗总量/总人口数 饮酒率=饮酒人数/调查人数×100% 饮酒率=饮酒人数/调查人数×100% 人均酒精消耗量=酒精消耗总量/ 人均酒精消耗量=酒精消耗总量/总人口数 未婚少女怀孕率=少女怀孕数/18岁以下少女数×100% 未婚少女怀孕率=少女怀孕数/18岁以下少女数×100%
9
4. 健康状况的综合性指标体系 生活方式和行为指标:消费类、业余生活、 生活方式和行为指标:消费类、业余生活、 职业等方面 环境指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环境指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生物学指标:生长发育、生理、心理 生物学指标:生长发育、生理、心理 保健服务指标:医疗服务、预防服务 保健服务指标:医疗服务、预防服务 生活质量指标:生活质量指数、社会健康指 生活质量指标:生活质量指数、社会健康指 标、生活质量量表等
16
五、卫生服务测量指标 (一)医疗卫生服务需要量指标 2周患病率=2周患病次数/被调查人数× 1000‰ 周患病率=2周患病次数/被调查人数× 1000‰ 2周患病疾病构成=某类疾病2周患病次数/2周患病 周患病疾病构成=某类疾病2周患病次数/2周患病 总次数×100% 总次数×100% 慢性病患病率=慢性病患病例数/被调查人数× 慢性病患病率=慢性病患病例数/被调查人数× 1000‰ 1000‰ 慢性病疾病构成=某类慢性病患病例数/ 慢性病疾病构成=某类慢性病患病例数/慢性病患病 总例数×100% 总例数×100%
8
3. 健康状况的直接、间接指标体系 直接指标:直接度量个人或群体的健康状况 直接指标:直接度量个人或群体的健康状况 间接指标:度量社会发展的指标如GNP,人均 间接指标:度量社会发展的指标如GNP,人均 GNP,国民收入、人均住房面积,每千人口 GNP,国民收入、人均住房面积,每千人口 医生数、文盲率等;度量自然生态环境, 如人均绿化面积,天然资源占有量、土壤 中元素缺乏或过多等
第四章 健康促进测量及其指标评价
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1
内容大纲
概述 健康促进测量的指标体系 健康促进测量常用指标及意义 生活质量评价 健康促进测量指标的选择应用原则
2
概述
一、健康测量技术的发展 1.躯体健康测量 1.躯体健康测量 躯体、心理、社会的 测量 2.提高生活质量 2.提高生活质量 环境可持续发展 3.负向健康测量 3.负向健康测量 正向和负向 4.组织器官的客观测量 4.组织器官的客观测量 个体主观体验和满意度 的测量 5.以患病和死亡为终点 5.以患病和死亡为终点 个体的功能状况和社会 适应能力为终点
21
七、健康状况测量指标 (一)生长发育指标 身高 体重 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
22
七、健康状况测量指标 (二)疾病指标 发病率=某年(期)内新发某病病例数/ 发病率=某年(期)内新发某病病例数/同年(期) 暴露人口数× 暴露人口数×比例基数 罹患率=观察期间新发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 罹患率=观察期间新发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K 时点患病率=观察时点内某病的新、旧病例数/ 时点患病率=观察时点内某病的新、旧病例数/同期 平均人口数× 平均人口数×K 期间患病率=观察期间某病的新、旧病例数/ 期间患病率=观察期间某病的新、旧病例数/同期平 均人口数× 均人口数×K
13
二、卫生政策指标 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对卫生事业的重视程度 卫生资源分配的情况 社区参与改善卫生状况的程度 卫生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的完善程度
14
三、环境卫生测量指标
(1)万元GDP用水量 )万元GDP用水量 (2)空气质量API指数优良天数/年 )空气质量API指数优良天数/ (3)TSP年目平均值 TSP年目平均值 (4)SO2年目平均值 (5)烟尘控制区覆盖率 (6)环境噪声平均值 (7)工业废水处理率 (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9)汽车尾气达标率 (1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11)雨污分流、污水截流处理率 11)雨污分流、污水截流处理率 (12)环境卫生设施配套率、完好率 12)环境卫生设施配套率、完好率 (13)人均体育场地设施面积 13)人均体育场地设施面积 (14)道路完好率 14)道路完好率 (15)环境清扫保洁率 15)环境清扫保洁率 (16)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率 16)生活垃圾日产日清率 (17)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 17)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 (18)水冲式公厕覆盖率 18)水冲式公厕覆盖率 (19)燃气使用普及率 19)燃气使用普及率 (20)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完好率 20)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完好率
17
(二)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指标 2周就诊率=2周就诊次数/被调查人数× 周就诊率=2周就诊次数/被调查人数× 1000‰ 1000‰ 2周就诊疾病构成比=因某类疾病2周就诊次 周就诊疾病构成比=因某类疾病2 数/2周就诊总次数×100% /2周就诊总次数×100% 住院率=住院例数/被调查人数× 1000‰ 住院率=住院例数/被调查人数× 1000‰ 住院疾病构成=因某类疾病或损伤等原因住 院例数/住院总例数×100% 院例数/住院总例数×100%
6
二、健康状况测量指标的体系分类
1. 个体和群体指标体系: 个体指标:定性指标,描述个体生命活动的类型及 个体指标:定性指标,描述个体生命活动的类型及 完成情况如老人活动项目测量、儿童发育测量等; 定量指标,描述结构和功能达到的程度如身高、 体重、活动幅度等 群体指标:定性指标,如育等;定 质指标,指群体素质,如生长发育程度、群体气 质、特性、疾病比例等;定量指标,群体数量和 各种活动在数量上的反映等
3
二、意义 1.了解人群健康的分布和趋势,讨论和分析 1.了解人群健康的分布和趋势,讨论和分析 影响人们健康的因素,促进有益的经济和 卫生政策的制定 2.评价健康促进项目效果 2.评价健康促进项目效果
4
第一节 健康促进测量的指标体系
环境
生物学 健康
健康服务
行为、生活方式
5
一、健康测量指标分类
按测量对象:直接指标、间接指标 按测量内容:生理学指标、心理学指标、社 会学指标 按测量的方式:客观指标、主观指标 按测量指标本身的性质:指标、指数 其他:结构性指标和功能性指标、个体指标 和群体指标等
23
七、健康状况测量指标 (三)死亡率指标
死亡率=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 死亡率=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总数 ×1000‰ 1000‰ 围生期死亡率=妊娠28周或以上胎儿死亡数+7 围生期死亡率=妊娠28周或以上胎儿死亡数+7天内新生儿死 亡数/同年活产数+妊娠28周或以上胎儿死亡数× 1000‰ 亡数/同年活产数+妊娠28周或以上胎儿死亡数× 1000‰ 新生儿死亡率=出生后4周内新生儿死亡数/ 新生儿死亡率=出生后4周内新生儿死亡数/同年活产婴儿数 ×1000‰ 1000‰ 婴儿死亡率=某年某地区1岁以下婴儿死亡数/ 婴儿死亡率=某年某地区1岁以下婴儿死亡数/同年该地区活 产婴儿数×1000‰ 产婴儿数×1000‰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某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同年5岁以下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某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数/同年5 儿童人数×1000‰ 儿童人数×1000‰ 孕产妇死亡率=年内孕产妇死亡总人数/ 孕产妇死亡率=年内孕产妇死亡总人数/年内活产数 ×100000/10万 100000/10万 病死率=一定时间内因该病死亡人数/ 病死率=一定时间内因该病死亡人数/同期确诊的该病患者 总数×100% 总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