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049英文名称: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制药工程专业选修3. 课程目的学习本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各类农药从采样、样品处理到最终分析整个环节的实验技术,以及相关农药残留分析管理法规4. 学分与学时学分为1.5. 学时为325. 建议先修课程仪器分析、农药分析、农药生物测定与田间试验等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1)《农药残留分析》. 岳永德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年参考书目:(1)《仪器分析教程》. 北大化学系仪器分析教学组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年2)《农药分析》. 钱传范主编.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 年3)《农药残留量实用检测方法手册》 (I ).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年(4)《农药残留量实用检测方法手册》(H).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年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2)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8. 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占40%,形式有:实验( 2)考试成绩占60%,形式有:闭卷考试9. 课外自学要求阅读5 篇有关农药残留分析技术的最新文献,写出读书笔记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基本内容:( 1)农药残留的定义及来源( 2)农药残留分析的目的和特点( 3)农药残留分析的方法和程序( 4)农药残留分析的发展和任务基本要求:(1)掌握农药残留的定义,农药残留分析的方法和程序(2 了解农药残留的来源,农药残留分析的目的和特点,农药残留分析的发展和任务教学重点:农药残留的定义,农药残留分析的方法和程序第二章农药残留样品的采集基本内容:(1)农药残留样品的种类(2)不同样品的取样方法(3)样品的包装、记录和贮存(4)样品的预处理基本要求:(1)掌握不同农药残留样品的取样方法,样品的包装、记录和贮存,样品的预处理方法(2)了解农药残留样品的种类教学重点:不同农药残留样品的取样方法,样品的包装、记录和贮存,样品的预处理方法第三章农药残留样品的制备基本内容:农药残留样品制备的原理,提取、浓缩、净化等常规技术,以及固相微萃取、快速溶剂提取技术、微波辅助提取法等样品制备新技术基本要求:1)掌握农药残留样品制备的原理,提取、浓缩、净化等常规技(2)了解固相微萃取、快速溶剂提取技术、微波辅助提取法等样品制备新技术教学重点:农药残留样品制备的原理,提取、浓缩、净化等常规技术教学难点:农药残留样品制备的原理第四章农药残留分析的质量控制基本内容:(1)农残分析室的基础条件(2)农药标准物质的制备、鉴定(3)残留分析方法可靠性的确认(4)分析各环节的质量控制(5 )分析结果的表达与数据处理基本要求:(1)掌握农残分析室的基础条件,残留分析方法可靠性的确认,分析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分析结果的表达与数据处理(2)了解农药标准物质的制备、鉴定教学重点:残留分析方法可靠性的确认,分析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分析结果的表达与数据处理。
《农药残留分析》农药残留分析》教学大纲

《农药残留分析
农药残留分析》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农药残留分析 课程编号 2330186
英文名称 Pesticide Residue Analysis 课程类型 专业推荐选修 总学时 36 理论学时 21 实验学时 15 实践学时 0
学分 2 预修
课程 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食品化学、
农药化学、仪器分析
适用对象 应用化学专业
课程简介 (200字左右)
《农药残留分析》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类农药残留从采样、样品处理到最终分析数据处理等整个环节的实验技术,以及相关农药残留分析管理法规、分析的质量控制知识等。
内容包括农药残留样品的采集方法、农药残留样品的制备方法、农药残留分析的质量控制与检验、农药残留测定方法和农药多残留法规与管理等。
1。
拓展性课程残留农药检测(教案)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版

一、课程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残留农药作为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让小学生了解残留农药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我们设计了这节拓展性课程——残留农药检测。
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残留农药的概念、来源和危害。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关爱生命、关注食品安全的积极性。
三、教学内容1. 残留农药的概念:残留农药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使用后残留在作物、土壤和环境中的一部分。
2. 残留农药的来源: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以及农药在作物、土壤和环境中的降解和迁移。
3. 残留农药的危害: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4. 残留农药检测方法:快速检测法和实验室检测法。
5. 残留农药的预防措施:合理使用农药、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残留农药的概念、来源、危害、检测方法和预防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的残留农药污染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残留农药的危害。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残留农药检测方法和预防措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实践活动法: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残留农药的快速检测,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残留农药相关知识的掌握。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成果。
3. 实践活动报告: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残留农药检测教材、PPT、案例分析。
2. 实验器材:残留农药快速检测卡、样本(蔬菜、水果等)、滴管、塑料袋等。
3. 教学工具: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食品安全问题的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残留农药检测。
2. 讲授残留农药的相关知识:讲解残留农药的概念、来源、危害、检测方法和预防措施。
拓展性课程残留农药检测(教案)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版

拓展性课程残留农药检测(教案)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通用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农药残留的概念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2)学习使用简单的工具和实验方法检测食物中农药残留。
(3)掌握食物安全的初步知识,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2)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数据分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培养学生珍惜粮食,关注食品安全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农药残留的概念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2. 检测农药残留的方法及实验操作步骤。
3. 食物安全的初步知识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农药残留的概念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2)检测农药残留的方法及实验操作步骤。
2. 教学难点:(1)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数据分析的逻辑性。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蔬菜、水果、农药残留检测试剂、实验仪器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食品安全问题。
(2)引入农药残留的概念,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 知识讲解:(1)讲解农药残留的定义、来源及对健康的影响。
(2)讲解检测农药残留的方法及实验操作步骤。
3. 实验操作:(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
4. 数据分析:(1)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得出结论。
(2)教师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问题。
6. 作业布置:(1)学生完成实验报告。
7. 课后反思:六、实验注意事项1. 安全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遵循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避免接触到农药残留检测试剂的皮肤和口鼻。
2. 环境保护:实验结束后,学生应将实验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不随意丢弃,保护环境。
《农药兽药残留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含实验)

《农药兽药残留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含实验)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编号:农药兽药残留检测技术学分:2 周学时:4 总学时:51 开课学期: 4.1 开课学院:海洋学院英文名称:Pesticide and veterinary drug residues detection technique适用专业: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专业课程类别:专业方向模块课课程修读条件:生物化学、仪器分析网络课程地址:所属基层学术组织:生物与海洋科学系二、课程简介农药兽药残留检测技术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主要介绍农药、兽药残留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农兽药残留定量分析与检测涉及的前处理(包括提取、浓缩、净化等)方法及其操作技能;农兽药残留快速筛选检测技术的工作原理、基本操作、方法及应用;典型农兽药残留定量分析的气相色谱、液相色谱技术及操作技能;农药、兽药残留分析的新技术、新方法及相关国际、国家标准。
本课程是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课程的加深和应用。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农兽药残留分析检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主要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与实际操作技能;掌握农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原理及基本操作、方法;了解国际上农药、兽药残留现代分析化学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法;同时,了解当前国际关注的多残留同时检测技术和相关国际、国家标准。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方法:讲课以多媒体CAI课件教学为主,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出发,理解相关检测技术,同时自主学习采用教师引导,提出问题,学生自学,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
课外学习任务及要求:课外学习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应用和拓展农兽药检测技术相关知识,鼓励学生进图书馆、上网等查找资料,并将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等实际紧密联系。
实验(实践)环节教学要求:1、实验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农兽药残留分析检测的主要前处理方法与实际操作技能;掌握农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原理及基本操作、方法;了解气相色谱测定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技术等的工作原理、基本操作及其在农兽药残留定量分析与检测中的应用;通过实验训练,培养学生农兽药残留分析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农药残留与分析

五、常用样品制备技术
溶剂萃取
微波萃取
固相萃取
衍生化
样品制备
蒸馏技术
超临界萃取
第二节 溶剂萃取技术
溶剂萃取:溶解性差异,选用对残留农药溶 解度大的溶剂,将分析物从样品基质中提取 出来的方法。 关键:选择合适的提取溶剂
一、分 类
液-液萃取 萃取对象 液-固萃取
液-气萃取(溶液吸收)
二、液- 液萃取
2、取样方法 ① 静态群体中取样 ② 动态群体中取样
3、农药残留田间试验及取样 ① 农药残留田间试验的目的和要求 ② 农药残留田间试验的内容 a、农药残留动态试验 b、施药因素与最终残留量水平相关性 c、农药残留田间试验样品的采集
4、商品取样分类 ① 监测调查取样:随机、概率、分布水平 ② 执法取样:强制性、超标与否
2、农药残留的定义
3、农药残留的来源
水
空气
土壤
环境因子
人为
4、农药残留毒性 因摄入或长时间重复暴露农药残留 而对人、畜以及有益生物产生急性或 亚急性及慢性中毒。
5、农药残留毒性的类型
① 化学稳定性:六六六、DDT ② 三致性:致癌、致畸、致突变 ③ 环境激素化合物 ④ 迟发性神经毒性
6、农药的降解(半衰期)
1、实验室样品
从群体采集的送到残留分析实验室的样品。
2、检测样品
实验室经过缩分减量或经过精制后的样品。 3、检测样份
从检测样品中称取的用于分析的样品。 4、检测溶液
经过提取、净化后进入待测状态。
二、取样方法
1、取样原则 ① 代表性 ② 方法与目的保持一致 ③ 精度要求 ④ 防止化学变化或丢失 ⑤ 防止污染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教 材:《农药残留分析》岳永德 主编 参考教材:《色谱分析样品处理》王立 主编
农药分析与残留分析课程设计

农药分析与残留分析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近年来,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种类越来越多,其化学成分复杂,治理和监管难度较大。
残留物问题是当前农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因此,对于农药的分析与残留分析已经成为了农业科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本课程将提供学生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帮助学生了解农药分析和残留分析的基础理论及常用的分析方法,从而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对农药残留和安全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课程目标1.了解农药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2.掌握常见的农药分析方法和残留分析方法以及实验操作技巧;3.学会使用化学仪器对农药进行分析和检测;4.加强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理解。
三、课程内容1. 农药概述农药的定义和分类,常用的农药品种及其特点。
2. 农药残留分析的基本原理了解农药残留分析的意义,分析手段和方法,以及配套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 农药残留分析方法1.色谱分析法: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2.质谱分析法:质谱的概念和质谱技术在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3.其他常用的分析方法,如电化学法、免疫学法等。
4. 农药残留分析实验1.气相色谱法测定有机磷农药残留;2.液相色谱法测定苯甲酰肼残留;3.质谱法测定氯噻嗪残留。
5. 综合分析实验利用所学习的分析方法对不同的食品样品进行分析和检测,掌握综合分析实验的基本技能。
四、课程评估本课程通过以下形式对学生进行评估:1.平时表现(20%):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实验操作(30%):包括实验记录、实验操作规范等;3.实验报告(25%):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步骤、结果分析等;4.期末考试(25%):考察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课程总结本课程通过讲解农药分析和残留分析的相关理论和实验技能,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农药残留问题,并具备基本的分析和检测能力。
同时,本课程也加强了学生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是一门非常具有价值的课程。
《兽药残留分析》教学大纲

《兽药残留分析》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兽药残留分析英文名称:Analytical Techniques of Veterinary Drug Residues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总学分:3适用专业:动物医学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00~300字)《兽药残留分析》是兽医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之一。
讲解常用兽药在动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阐述动物源食品中兽药(以及其它有害物质)残留的机理和对人体的危害;介绍我国、世界卫生组织和欧美等国家地区对动物源食品安全的监控措施;讲解动物样品中兽药残留的各种分析检测手段,以及分析技术在兽药评价、新兽药研发、养殖生产用药监控等工作中的应用。
实验内容包括动物样品(或动物源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HPLC、LC-MS等大型精密分析仪器在残留分析中的应用操作,免疫分析技术在残留分析中的应用操作;我国现行动物源食品兽药或有害物质检测标准的解析与实际操作。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600字以内)教学目的:通过本门课程的课堂讲授、多媒体演示和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生物样品或食品中痕量物质的分析方法和操作技能,掌握我国现行的动物源食品残留检测方法,为学生从事兽药研发、兽药质量全面评价、生产用药监控等实际工作打好基础,并着重培养学生在养殖生产、贸易和管理中的质量安全意识,使学生形成科学养殖、安全合理用药的观念。
教学要求:1.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1)了解食品源动物养殖过程中常用兽药类型,了解残留产生的机理。
(2)理解食品中兽药以及其它有害物质残留对人体和公共卫生的危害。
(3)掌握我国对动物源食品安全的监控措施。
(4)理解科学养殖、安全合理用药的重要性。
(5)掌握动物样品中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各种分析原理。
(6)理解生物样品、动物源食品中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分析方法建立的步骤,掌握具体参数的建立方法。
2.基本技能(1)掌握HPLC、LC-MS等精密分析仪器的工作原理,及动物样品分析中的实际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药残留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49
英文名称:Pesticide Residue Analysis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课程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制药工程专业选修
3. 课程目的
学习本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各类农药从采样、样品处理到最终分析整个环节的实验技术,以及相关农药残留分析管理法规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1.5.学时为32
5. 建议先修课程
仪器分析、农药分析、农药生物测定与田间试验等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农药残留分析》. 岳永德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
参考书目:
(1)《仪器分析教程》.北大化学系仪器分析教学组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2)《农药分析》.钱传范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2年
(3)《农药残留量实用检测方法手册》(I).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4)《农药残留量实用检测方法手册》(Ⅱ).农业部农药检定所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采用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2)课堂讲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占40%,形式有:实验
(2)考试成绩占60%,形式有:闭卷考试
9. 课外自学要求
阅读5篇有关农药残留分析技术的最新文献,写出读书笔记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基本内容:
(1)农药残留的定义及来源
(2)农药残留分析的目的和特点
(3)农药残留分析的方法和程序
(4)农药残留分析的发展和任务
基本要求:
(1)掌握农药残留的定义,农药残留分析的方法和程序
(2了解农药残留的来源,农药残留分析的目的和特点,农药残留分析的发展和任务
教学重点:农药残留的定义,农药残留分析的方法和程序
第二章农药残留样品的采集
基本内容:
(1)农药残留样品的种类
(2)不同样品的取样方法
(3)样品的包装、记录和贮存
(4)样品的预处理
基本要求:
(1)掌握不同农药残留样品的取样方法,样品的包装、记录和贮存,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2)了解农药残留样品的种类
教学重点:不同农药残留样品的取样方法,样品的包装、记录和贮存,样品的预处理方法
第三章农药残留样品的制备
基本内容:农药残留样品制备的原理,提取、浓缩、净化等常规技术,以及固相微萃取、快速溶剂提取技术、微波辅助提取法等样品制备新技术
基本要求:
(1)掌握农药残留样品制备的原理,提取、浓缩、净化等常规技术
(2)了解固相微萃取、快速溶剂提取技术、微波辅助提取法等样品制备新技术
教学重点:农药残留样品制备的原理,提取、浓缩、净化等常规技术
教学难点:农药残留样品制备的原理
第四章农药残留分析的质量控制
基本内容:
(1)农残分析室的基础条件
(2)农药标准物质的制备、鉴定
(3)残留分析方法可靠性的确认
(4)分析各环节的质量控制
(5)分析结果的表达与数据处理
基本要求:
(1)掌握农残分析室的基础条件,残留分析方法可靠性的确认,分析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分析结果的表达与数据处理
(2)了解农药标准物质的制备、鉴定
教学重点:残留分析方法可靠性的确认,分析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分析结果的表达与数据处理。
教学难点:残留分析方法可靠性的确认,分析各环节的质量控制
第五章农药残留测定方法
基本内容: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薄层色谱法、色—质联用技术,以及超临界流体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和活体生物测定法在农药残留测定中的应用
基本要求:
(1)掌握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质联用技术在农药残留测定中的应用技术
(2)了解高效薄层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和活体生物测定法在农药残留测定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质联用技术在农药残留测定中的应用技术
教学难点: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质联用技术在农药残留测定中的应用方法开发第六章农药多残留分析
基本内容:
(1)农药多残留分析的概念、发展现状
(2)农药多类多残留方法、选择性多残留方法以及多残留分析的确证
基本要求:
(1)掌握农药多类多残留方法、选择性多残留方法以及多残留分析的确证
(2)了解农药多残留分析的概念、发展现状
教学重点:农药多类多残留方法、选择性多残留方法以及多残留分析的确证
教学难点:多残留分析的确证
第七章不同农药残留的分析技术
基本内容:
(1)杀虫剂残留分析技术
(2)杀菌剂残留分析技术
(3)除草剂残留分析技术
基本要求:
掌握不同类型农药残留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教学重点:不同类型农药残留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教学难点:针对不同类型农药残留分析的方法开发
第八章农药多残留法规与管理
基本内容:
(1)中国及美国农药残留管理法规
(2)残药残留限量标准
(3)农药残留的监督监测管理
(4)农药残留的风险性评价
基本要求:
了解中国及美国农药残留管理法规,残药残留限量标准,农药残留的监督监测管理,农药残留的风险性评价
教学重点:中国及美国农药残留管理法规,残药残留限量标准,农药残留的风险性评价
三、课程学时分配
本课程计划32学时,其中讲课16学时,实验16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
修订人:周一万审核人:仵均祥2008年9月24日
《农药残留分析》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049
英文名称:Pesticide Residue Analysis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性质
课程内实验
2. 适应专业
制药工程专业
3. 课程实验目的和要求
(1)本门课程实验的主要目:使学生掌握农药残留的田间试验设计,样品的前处理技术,常规仪器的操作以及数据的处理。
(2)通过实验课各个教学环节,达到以下基本要求:田间试验部分要掌握小区的划分,施药,采样,以及样品的保管等实验技能。
前处理部分要针对不同的样本和农药,设计出合理的提取、净化及浓缩方法。
熟练气相色谱的操作技能,并能够掌握ECD、NPD等农残常用检测器的使用;熟练掌握高效液相色谱的操作技能。
能够对实验中获得的数据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数据处理,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并能对方法的可靠性进行评价。
4. 学时
学时为16
5. 主要仪器设备
气相色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万分之一电子天平,摇床,离心机,组织捣碎机,旋转蒸发器,烘箱,层析柱20×0.8cm,分液漏斗,刻度试管,索氏提取器(配套烧瓶及冷凝管),量筒,磨口具塞锥形瓶,24口平底烧瓶,电热恒温水浴锅
6. 考核方式
(1)实验报告:本门课程对实验报告的要求:本门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必须由统一的相对固定的格式。
实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实验报告题目、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
(2)考核方式:
a.实验课的考核方式:实验报告
b.实验课成绩评定:实验课成绩等于各次实验课成绩之和除以实验次数,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
修订人:周一万审核人:仵均祥2008年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