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脉督脉
任督二脉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任督二脉的作用和功能主治1. 什么是任督二脉任督二脉,是中医学中的一条特殊经络,由任脉和督脉组成,分布于人体的前后正中线上。
任督二脉被认为是十二正经(经络)之一,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 任督二脉的作用任督二脉在中医学中被认为具有以下重要作用:a. 调节气血任督二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通过调节气血的流动,可以维持身体的健康。
其中,任脉主要负责调节阴阳之气,督脉主要负责调节阳气的升降。
b. 维持生理平衡任督二脉与体内的各个器官和系统有密切的联系,可以调节各个器官和系统之间的平衡,保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c. 改善气血循环任督二脉的流动与气血循环密切相关,通过调节任督二脉的流动,可以改善气血循环,增强气血的供应和排除。
d. 提升免疫力任督二脉的畅通与否与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通过调节任督二脉的流动,可以提升免疫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3. 任督二脉的功能主治a. 调经止痛任脉是女性经络的主要通道,通过调节任脉的流动,可以缓解经期不调、痛经等问题,起到止痛的作用。
b. 改善内分泌失调督脉与体内的内分泌系统有密切的关系,调节督脉的流动可以改善内分泌失调,缓解相应的症状。
c. 改善消化系统功能任督二脉与消化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通过调节任督二脉的流动,可以改善消化功能,缓解胃肠道问题。
d. 缓解情绪压力任督二脉的调节作用不仅局限于身体层面,还可以影响情绪状态。
通过调节任督二脉,可以缓解情绪压力,提高心理健康。
e. 强健身体任督二脉具有调节作用,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促进身体的健康。
4. 如何调理任督二脉调理任督二脉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针灸疗法:可以选择经络穴位进行针灸,刺激相关的穴位,促进任督二脉的流动。
•推拿按摩:可以通过推拿按摩的方式刺激任督二脉,促进血液和气的流动。
•气功练习:可以选择一些特定的气功练习,通过调节呼吸和运动,促进任督二脉的畅通。
•草药调理:一些中草药具有调节任督二脉的功效,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适合的中药进行调理。
任脉督脉冲脉2篇

任脉督脉冲脉2篇任脉和督脉是中医学中重要的经络系统之一。
本文将分别介绍任脉和督脉的概念、流注路线以及主要的功效和疾病。
第一篇:任脉任脉,又称“任督二脉”,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一条重要经脉。
它起源于下腹处的“海底”穴,沿着中线向上贯穿腹壁、胸腹部、喉咙、下颌、口腔、面部,最终结束于上唇下方的“承浆”穴。
任脉的主要功效包括:调理机体阴阳平衡、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脏腑功能、增强体质抵抗力等。
任脉是堪称“养生之脉”的一条经络,中国古代就有“养胃、护肺、蓄精、润肺”之说,意指任脉对人体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任脉是非常重要的经络系统,它贯穿着脊柱前正中线的腹腔,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
据中医理论,当人体内气血不畅时,易引起一系列疾病,如腹痛、腹泻、月经不调等。
通过调理和保养任脉,可以改善气血循环,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养生健康的目的。
除了按摩和针灸等传统疗法,现代人们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保养任脉。
常用的方法包括按摩“关元”、“气海”和“中极”等穴位,以及通过适当的运动、饮食和生活习惯来维持任脉的健康状态。
任脉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它的良好状态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任脉的保养,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良好的饮食习惯、适量运动和情绪调节,以维持任脉的畅通和健康。
第二篇:督脉督脉,又称“任督二脉”,是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一条重要经脉。
它起源于尾骨处的足厥阴肝经,沿着脊柱后正中线向上贯穿肛门、脊柱、头顶,分布在头面部的“百会”穴与舌根的“楞严”穴相连。
督脉与任脉相互崭立,双管齐下,共同调节体内阴阳平衡。
督脉的主要功效包括:调整脊椎、平衡阴阳气血、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增强体质抵抗力等。
督脉也是中医理论中的“养生之脉”,对人体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督脉在人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与脊柱紧密相连,贯通着身体各个脊椎间接触的穴位,可以促进身体气血的循环,调节脏腑功能。
督脉也是一条重要的气血通道,能够修复受损的脊椎,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调整机体的整体状态。
任脉督脉[PPT课件]
![任脉督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0663490975f46526d3e13d.png)
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 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 阴脉之海”。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 ,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 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 阳脉之海”。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 脊里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肾又有密切联 系。
主治:消渴嗜饮, 口疮臭秽
龈交 在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相接处 主治:齿龈肿痛,口臭,齿衄 不灸,可针,可放血,不留
谢谢!
巨阙 胸剑联合下两寸 心之募穴 主治:胸痛、妇人怀孕时气
冲上头导致晕厥
鸠尾 巨阙上一寸,胸剑联合 下一寸 不可灸、可针华盖、璇玑、紫宫 主治:玉堂、中庭辅助膻中
的治疗作用。
膻中 玉堂下一寸半 主治:呼吸短促、气喘、肺痈吐脓、妇人乳汁变
少 气会膻中 禁针,可灸
神庭 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主治:调控神经系统治疗精神类疾病 一般不针,常灸
素髎 鼻尖正中 主治:酒糟鼻、鼻炎、鼻息肉 多点刺放血
水沟 人中沟的上1/3与2/3交点处 主治:休克、癔病、精神分裂症、晕车(船)、
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 主消渴,饮水无度
兑端
在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 的移行部
哑门 风府后半寸 督脉阳维之会 主治:音哑 一般不灸,注意针刺方向
风府 后背正中一条线,往上,在开始长头发的地方 足太阳督脉阳维脉之会 主治:中风、头项强痛。是中风的大穴 一般不灸,可以针。
脑户 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督脉足太阳之会 主治:头重,头痛,眩晕 音哑,项强 不灸,灸后可至音哑
强间 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上1.5寸) 主治:头痛,目眩,颈项 强痛,癫狂痫证,烦心, 失眠。 可针,平刺
督脉、任脉(推拿班)PPT课件

恶露不尽、胞衣不下等妇科病证。
操作:直刺1~1.5寸,多用灸法,孕妇慎针灸。
-
29
神阙
定位:在腹中部,脐中央。
作用:培元固本,开窍醒神。 主治:①虚脱、中风脱证等元阳暴脱。
②腹痛、腹胀、腹泻、痢疾、便秘 、脱肛等肠腑病证。
百会 神志病 脱肛、眩晕、阴挺(升阳举陷、醒脑开窍)
上星 神庭 素髎 水沟
鼻病、疟疾(泻热) 口齿鼻病 目疾 神志病(昏迷) 惊厥
腰脊强痛(通调督脉之气)
-
22
任脉
-
23
经脉循行
胞中→会阴 →腹→胸→ 咽喉→环绕 唇口→循面 →入目
-
24
主治病候
疝气,带下,腹中结块等症。
-
25
主治概要
• 下焦病:少腹胀满、疼痛,二便不通,遗精
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妇科病证。 ③遗精、阳萎等男科病证。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多用灸法。
-
7
命门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
突下凹陷中。
作用:益肾固精,调经止带。
主治:①腰脊强痛、下肢痿痹。
②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经闭、
不孕等妇科病证。
③遗精,阳萎、精冷不育、小便频数等
男性肾阳不足性病证。
④小腹冷痛、腹泻、手足厥冷。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多用灸法。
-
8
大椎
定位:在项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
突下凹陷中。
作用:祛风清热,宣肺定喘。
主治:①热病、疟疾、咳嗽、气喘、恶寒发
热等外感病证。
针灸学5、督脉、任脉、奇穴

03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操作:斜刺,或点刺出血
四缝 定位:在第2—5指掌面侧,近端指关节的中点,一侧四穴。 主治: 小儿疳积、小儿厌食症、消化不良 百日咳、肠虫症 操作:点刺0.1-0.2寸,挤量黄白色透明样粘液或出血
十宣
定位: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游离缘0.1寸,左右共十穴。
二、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证和相应的内脏器官疾病,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
关 元 (RN — 4) 在下腹部, 前正中线上, 当脐中下 3 寸。
泌
尿
生
殖
Q1
Q3
真
阳
虚
衰
Q1
Q3
休
克
虚
脱
Q1
Q3
气 海
(RN — 6) 在下腹部, 前正中线上, 当脐中下 1.5 寸。
添加标题
贰
泌
尿
生
殖
Q1
Q3
神 阙
(RN — 8) 在腹中部, 脐中央。
脾
胃
虚
寒
Q1
Q3
添加标题
叁
中 脘
(RN —12) 在上腹部, 前正中线上, 当脐中上 4 寸。
添加标题
肆
添加标题
伍
膻 中
在胸部,前
(RN —17)
正中线上,平第
肋间,两乳头
连线的中点。
太阳 主治: 头痛(偏头痛、血管性头痛) 眼疾 急救(高血压、中风) 操作:直刺或斜刺,或点刺放血
A
定位:在面颊部,耳垂前0.5~1寸处
牵正
B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第十五章任督二脉ppt课件

口歪齿痛
2
阴挺
虚劳 虚脱
癫狂
噎嗝
治喉疾要穴
特殊性
偏于治疗脑病之喑哑失偏于治疗舌病之喑哑失功用:生津敛液,舒筋活络
穴名 部位
中极 下腹 关元 下腹 气海 下腹 下脘 上腹 中脘 上腹 膻中 胸 天突 颈 廉泉 颈 承浆 颏
主治
1
遗尿小便不利遗精月经不调 遗尿尿闭泄泻阳痿月经不调
腹痛泄泻遗尿崩漏 腹痛泄泻呕吐 胃痛呕吐腹胀泄泻 气喘胸痛心悸呕吐 咳嗽气喘暴喑咽喉肿痛
学习公约
课程要求
手机调整
全情投入
随时互动
任 脉
15.1 督脉
一、循行部位 督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 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 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 项沿头部正中线,以头顶、 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 系带处(龈交穴)。 分支1:从脊柱里面分出,络 肾。 分支2:从小腹内分出,直上 贯脐中央,上贯心,到喉部, 向上到下颌部,环绕口唇, 再向上至两眼下部中央。
穴位主治鉴别表
穴位
气海
足
关元
中极
阴陵泉
共性
特殊性
元气要穴有培补元气之功,用于元气不
阳气要穴温补元阳,用于真阳不足 水气要穴,摄利小便,多用于通摄水道 湿气要穴功能运化水湿,用于脾虚湿困
功用:温胃散寒,理气散结
功用:健脾和胃,温中化湿
穴位
下脘 中脘
穴位主治鉴别表
共性 治胃疾
特殊性
散而祛之,通肠腑 和而消之,理中气
二、基本功能 任,担任,妊养,故又通“妊”。 (1) 调 节 阴 经 气 血 , 为 “ 阴 脉 之
海”。 (2)任主胞胎:任脉起于胞中,任,
含妊养之义。任脉起于胞中,具 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 的作用。与女子妊娠有关,为生 养之本,故“任主胞胎”。
任督脉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任督脉的作用和功能主治1. 任督脉的概述任脉和督脉合称为任督脉,是中医学中十四经脉中的两条重要经脉。
任脉起于足陷会穴,上行至会阴穴,然后沿着腹部背部行走,在喉咙上方连接督脉。
督脉起于龙顶穴,沿着后脊柱行走,以背部的中线为主干。
2. 任督脉的主要作用•调节气血运行: 任督脉是人体经络系统中重要的气血运行通道,通过调节气血的流动,保持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改善脏腑功能: 通过调节任督脉的运行,可以增强脏腑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系统,改善消化吸收功能,提高免疫力等。
•缓解疼痛: 任督脉在身体表面分布广泛,通过按摩或针灸刺激这些穴位,可以刺激神经末梢,释放内啡肽等物质,从而起到镇痛作用。
•调理精神状态: 任督脉通过调节身体内的气血流动,可以调理精神状态,改善失眠、焦虑、抑郁等精神和情绪问题。
3. 任督脉的功能主治•改善女性生殖系统问题: 任脉位于腹部和盆腔,对女性的生殖系统有很大的调节作用。
通过调理任脉,可以缓解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并增加生育能力。
•缓解消化系统问题: 任脉与消化系统有密切的关系。
通过调理任脉,可以缓解胃肠功能紊乱、胃痛、腹泻等问题,并改善消化吸收功能。
•调节心血管系统功能: 任脉通过调节气血运行,可以缓解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系统问题,并改善血液循环。
•改善呼吸系统问题: 任督脉通过调节气血运行,可以缓解哮喘、慢性咳嗽等呼吸系统问题,并健脾胃、益肺气。
•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任督脉与神经系统有密切的联系,通过调理任脉,可以缓解头痛、失眠、抑郁等神经系统问题,并提高睡眠质量。
•提高免疫力: 任督脉通过调节气血运行,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促进身体抵抗力的提高,并帮助提高疾病的康复能力。
•缓解疼痛: 任督脉具有镇痛作用,通过按摩或针灸刺激相关穴位,可以缓解头痛、肩颈痛、腰腿痛等各种疼痛问题。
以上列举的是任督脉的一些主要功能和主治的常见问题,但实际上,任督脉的作用非常广泛,涵盖了人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
针灸学-督脉与任脉ppt

任脉的生理特点
统领全身阴经,调节阴经气血,维护机体阴阳平衡。
任脉为阴脉之海
任脉与生殖功能关系密切,可调节月经、孕育等。
与生殖功能有关
督脉与任脉在身体的某些部位相互贯通,如会阴、腹部等。
相互贯通
督脉与任脉的功能相互影响,如生殖功能与督脉、任脉关系密切。
相互影响
督脉与任脉的关联
02
督脉与任脉在针灸学中的应用
异常情况处理
针灸治疗后,如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
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及护理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调节神经系统
督脉与神经系统关系密切,针灸刺激督脉可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缓解疼痛、失眠、多梦等神经衰弱症状。
督脉为阳脉之海
督脉为阳脉之海,主要分布于人体后部,与脑、脊髓和肾有密切的联系。通过针灸刺激督脉,可调节阳经气血,治疗多种阳虚病症。
促进血液循环
督脉与心、血管系统密切相关。针灸督脉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血管疾病症状。
任脉在针灸学中的应用
通过针灸督脉和任脉,可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治疗阴阳两虚的病症。
调节阴阳平衡
提高治疗效果
丰富针灸治疗手段
对于某些病症,针灸督脉和任脉联合应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病情恢复。
督脉和任脉联合应用,为针灸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丰富了针灸治疗手段。
03
督脉与任脉联合应用
02
01
03
督脉与任脉的针灸疗法
禁忌症
对于孕妇、严重心、肝、肺、肾疾病患者,以及高热、急性炎症、出血倾向等病症,针灸治疗应列为禁忌。
绝对禁忌
如对于慢性病患者、体质虚弱者、过度疲劳者等,针灸治疗的效果可能不如其他人群,应谨慎考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顶 头顶正中线后发际上5.5寸,当百会后1.5寸 主治:头痛。百会辅助穴
百会 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 主治:头痛、癫痫、中风。 中风之大穴,必取穴位。 针刺角度,平刺
前顶 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百会前1.5寸) 主治:癫痫,头晕,目眩, 头顶痛。辅助百会。
上星 神庭后五分 主治:鼻渊,鼻出血,鼻痔 ,鼻痈。 麦粒灸
巨阙 胸剑联合下两寸 心之募穴 主治:胸痛、妇人怀孕时气
冲上头导致晕厥
鸠尾 巨阙上一寸,胸剑联合 下一寸 不可灸、可针 膏之源出于鸠尾
-----《灵枢》
玉 堂、中庭、华盖、璇玑、紫宫 主治:玉堂、中庭辅助膻中
的治疗作用。
膻中 玉堂下一寸半 主治:呼吸短促、气喘、肺痈吐脓、妇人乳汁变
少 气会膻中 禁针,可灸
神庭 头前部入发际五分处 主治:调控神经系统治疗精神类疾病 一般不针,常灸
素髎 鼻尖正中 主治:酒糟鼻、鼻炎、鼻息肉 多点刺放血
水沟 人中沟的上1/3与2/3交点处 主治:休克、癔病、精神分裂症、晕车(船)、
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 主消渴,饮水无度
兑端
在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 的移行部
第五椎下 心脏病压痛点
神道
身柱 第三椎下 主治:小儿生长及阴症
陶道 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 第1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主要是辅助大椎的 治疗
大椎
大椎穴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 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手三阳、足三阳、督脉之会
主治:发烧时三棱针放血
哑门 风府后半寸 督脉阳维之会 主治:音哑 一般不灸,注意针刺方向
风府 后背正中一条线,往上,在开始长头发的地方 足太阳督脉阳维脉之会 主治:中风、头项强痛。是中风的大穴 一般不灸,可以针。
脑户 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督脉足太阳之会 主治:头重,头痛,眩晕 音哑,项强 不灸,灸后寸(脑户上1.5寸) 主治:头痛,目眩,颈项 强痛,癫狂痫证,烦心, 失眠。 可针,平刺
疾病(小便、妇人妊娠时 不下、痛经)
不孕、脐下血水 心脏病急救
石门 关元上一寸,肚脐下两寸 三焦墓穴 主治:阴囊缩入小腹、奔豚气 妇人禁针,犯之绝子-----《针灸大成》
气海 脐下一寸半 主治:神疲乏力、月经不调、遗精、阳痿 生气之源-----《针灸大成》 多灸
阴交 脐下一寸 三焦墓穴 主治:阴汗湿痒(灸)
腰阳关 第十六椎,命门下两椎 主治:腰痛
命门 第十四椎,肚脐正后方 主治:剧烈头痛、角弓反张 生命之门
悬枢 第十三椎下 主治:腰痛 主治症与腰阳关类似
脊中 十一椎下 主治:黄疸、便血 只针,不灸
筋缩 第九椎下,肝正后方 主治:癫狂痫症
第七椎下 主治:腰脊痛
至阳
灵台 第六椎下 入脊椎骨,督俞旁,用于诊断血癌 禁针
任脉 行于身体前方 由下而上 督脉 行于身体后方 由上而下 任 、督 交汇于人中处
任脉有特殊的 丈量方法
会阴
主治:溺水急救 阴痛(可对称取穴)
一般不灸,孕妇慎用
曲骨 耻骨联合上缘中点
功用 赤白带、小便、膀胱 、尿道发炎
体毛多, 一般不灸
中极
曲骨上一寸 膀胱募穴 功用:主治所有膀胱
的问题
关元 脐下三寸,中极上一寸 小肠募穴 主治:近取穴,所有腹部的
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阴 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 阴脉之海”。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 ,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 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 阳脉之海”。督脉行于脊里,上行入脑,并从 脊里分出属肾,它与脑、脊髓、肾又有密切联 系。
主治:消渴嗜饮, 口疮臭秽
龈交 在上唇内,唇系带与上齿龈的相接处 主治:齿龈肿痛,口臭,齿衄 不灸,可针,可放血,不留
谢谢!
神阙 主治:中风、肠炎、肠鸣 禁针 隔盐灸
水分 神阙上一寸 主治:肠鸣、腹泻、水肿 主水病,腹坚如鼓
----《针灸大成》
下脘 胃的下口,小肠的上口,太阴任脉之会 主治:胃下脘痛
中脘 脐上四寸 胃之募穴, 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 主治:胃病、印堂痛、妊娠呕吐 腑会中脘----《难经》
上脘 梅花灸—统治一切胃病 出血时禁灸
任脉 督脉
来源
任督两脉原属于奇经八脉,因具有明确穴 位,医家将其与十二正经脉合称十四正经 脉。任脉主血,为阴脉之海;督脉主气, 为阳脉之海。也就是说,任督两脉分别对 十二正经脉中的手足六阴经与六阳经脉起 着主导作用,当十二正经脉气血充盈,就 会流溢于任督两脉;相反的,若任督两脉 气机旺盛,同样也会循环作用于十二正经 脉,故曰:「任督通则百脉皆通」。
天突 主治:近取穴,甲状腺肿、喉咙肿痛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心肌梗塞(配合巨阙 、关元下针)
廉泉 主治:中风、舌强不语 阴维脉,任脉之会 只针不灸
承浆 主治:流涎、音哑、牙痛
督脉
长强 尾椎骨下方,肛门与尾椎之间 足少阴、少阳之会 主治:痔疮 可针、可灸、治疗痔疮可三棱针放血
腰俞 尾椎上,与脊椎交接处,第 二十一椎。 主治:月经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