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对渗透率ppt课件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相对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称为相对渗透率曲线。
二、 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
A区: Sw≤Swi; 油相流动。
B区: Swi<Sw<1-Sor; 油、水相流动;随 Sw的增大,Kro急 剧降低,Krw增大。
因 此外,温度升高,会导致岩石热膨胀,使孔隙结构
发生变化,渗透率也随之发生改变。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4、其它因素的影响
毛管压力
润湿相趋向于占据小孔隙,非湿相占 据着较大孔隙, 增加了两相相对渗透 率之间的差异。
达西公式
恒水、油比驱替
末端效应:
它是两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过程中,出现在出口末端的一 种毛管效应,其特点是: (1)距离多孔介质出口末端端面一定距离内湿相饱和度过高; (2)出口端见湿相出现短暂的滞后。
消除末端效应的方法: (1) 提高流速:降低毛管力作用,以减小末端效应; (2) 三段岩心法:使末端效应不在测试岩心中发生。
2、饱和顺序的影响
湿 相:吸吮时的与 驱替时的相对渗透率 曲线重合。
非湿相:任何饱和度 下吸吮的总是低于驱 替的相对渗透率。
解释:在驱替过程中,非湿相首先窜入大孔隙中央,且非湿相 是连续的,故其相对渗透率较高;在吸吮过程中,湿相沿孔隙 壁面流动,同时驱动孔隙中间的非湿相,随湿相饱和度的增加, 越来越多的非湿相变为不连续相,因此影响了非湿相的相对 渗透率。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油藏工程课件第7章_水驱曲线

参考文献 16.张虎俊. 预测可采储量新模型的推导及应用. 试采技术,1995(1)16,38-42。 17.陈元千. 对Np=bfw关系式的质疑、推导与应用. 油气采收率技术,1998(1)5,49-54。 18.Iraj Ershaghi and Omoregie O.A Method for Extrapolation of Cut vs. Recovery Curves. JPT (Feb. ,1978) 203-204。 19.陈元千. 水驱曲线法的分类、对比与评价. 新疆石油地质,1994(4)15,348-355。 20.陈元千. 地层原油粘度与水驱曲线关系的研究. 新疆石油地质,1998(1)19,61-67。 21.陈元千. 高含水期水驱曲线的推导及上翘问题的理论分析. 断块油气田,1997(3)4,38-45。 22.陈元千. 水驱曲线关系式的对比及直线段出现时间的判断. 石油勘探与开发,1986(6)13,55-63。 23.陈元千. 油气藏工程计算方法.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0。 24.陈元千. 油气藏工程计算方法(续篇).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1。 25.陈元千. 实用油气藏工程方法. 山东京营:石油大学出版社,1998。 26.陈元千. 油气藏工程实用方法.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含水率fw公式:f w
qw 1 qL 1 u w k ro uo k rw
fw
含水率fw与水油 比WOR关系式:
qw qw 1 1 1 q L qo q w qo 1 1 qw qw qo 1
WOR
1 1 1 fw
1 1 WOR
o k rw 由上两式得水油比公式: WOR w k ro
将(7-8)式带入(7-6)
石油大学 油层物理课件 第三章(4)相渗及应用

第四节 饱和多相流体岩石的渗流特征
一、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的概念
2、有效渗透率(effective permeability)
例4: 设有一柱状岩样,L= 3 cm, A=4.9 cm2. 岩心中饱和50%的盐水 (μ w=1mPa·s)和50%的油(μ o=2.99 mPa·s)。当岩心两端压差为 △p=0.1MPa,盐水流量为0.09cm3/s,油的流量为0.05cm3/s,计算盐水 和油的有效渗透率。
三、影响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因素
1、润湿性 一般情况下: 1)当岩石润湿性由亲油向亲 水转化时,油的相对渗透率趋 于升高,水的相对渗透率趋于 降低。 2)当岩石润湿性由亲油向亲 水转化时,油水相对渗透率曲 线右移。
随某相润湿程度的增强,其相对渗透率降低。
第四节 饱和多相流体岩石的渗流特征
三、影响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因素
当岩石孔隙为一种流体100%饱和时测得的渗透 率。 绝对渗透率只是岩石本身的一种属性,与通 过岩石的流体性质无关。
QL 达西公式: k Ap
达西公式三个假设条件?
第四节 饱和多相流体岩石的渗流特征
一、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的概念
1、绝对渗透率(absolute permeability)
例1:已知: 柱状岩心A=4.9cm2, L=3cm,△P=0.1MPa (1)100%饱和盐水,Qw=0.497cm3/s (2)100%饱和油,Qo=0.166cm3/s. uo=2.99mPa.s uw=1mPa.s 求该岩样的绝对渗透率。 解:
第四节 饱和多相流体岩石的渗流特征
一、有效渗透率和相对渗透率的概念
2、有效渗透率(effective permeability) 70%盐水,30%油:kw=0.1837, ko=0.0366, ko+kw=0.2203 < k=0.304 50%盐水,50%油:kw=0.0055, ko=0.0915, ko+kw=0.097 < k=0.304 1) 有效渗透率不仅与岩石孔隙结构有关,而且与流 体饱和度大小有关。 2) 流体有效渗透之和总是小于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油层物理 第三章(渗透率)PPT精选文档

前面介绍的公式是建立在一块岩心实验基础上的, 并且认为这块岩心的孔隙介质由均质介质组成,流体在 内部的渗流向一个方向。
实际上,地下流体的渗流是相当复杂的,下面主要 讨论几种简单渗流方式的达西公式表达式。
16
1. 水平线性稳定渗流
从达西定律一般表达式推导,Z1=Z2(水平),代入一般表达式
Q K P A r K P 1 A P 2 g Z 1 Z 2
13
二、达西公式的推广 (一)达西公式的微分方程
对于实际中不均匀的孔隙介质,加上不均质的流体(即 多相)流体同时渗流时,常作非平面、非稳定的线性渗流。 大量实验证明,达西定律也是适用的。
达西公式的一般表达式为:
Q K P A r K P 1 A P 2 g Z 1 Z 2
L
L
当岩样水平时,流体作水平渗流,Z1-Z2=0,则:
27
气体在致密岩石中低速渗流时会产生滑动效应 ——克林肯博格效应,必须对达西定律进行修正
气体渗透率与平均压力 的关系——实验发现
1)同一岩石、同一种气体, 在不同的平均压力下测得 的气体渗透率不同,低平 均压力下气体渗透率比较 高,高平均压力下气体渗 透率比较低
2)同一岩石,同一平均压力,不同气体测得的渗透率不同
可压缩气体的最大特点是:当压力减小时,气体会发生 膨胀,温度一定时气体的膨胀服从波义尔定律:
p1Q 1p2Q 2pQp0Q 0
Q p0Q0 p
因: p p1p2 2
故Q: p0Q0 2p0Q0 p p1p2
22
只要将流量用平均流量代替即可 水平线性稳定渗流
Q K ( P L A 1 P 2 ) 或 Q 0 K 2 (p p 1 2 0 A L p 2 2 )或 K A 2 ( Q p 1 0 2 p 0 p L 2 2 )
实际上,地下流体的渗流是相当复杂的,下面主要 讨论几种简单渗流方式的达西公式表达式。
16
1. 水平线性稳定渗流
从达西定律一般表达式推导,Z1=Z2(水平),代入一般表达式
Q K P A r K P 1 A P 2 g Z 1 Z 2
13
二、达西公式的推广 (一)达西公式的微分方程
对于实际中不均匀的孔隙介质,加上不均质的流体(即 多相)流体同时渗流时,常作非平面、非稳定的线性渗流。 大量实验证明,达西定律也是适用的。
达西公式的一般表达式为:
Q K P A r K P 1 A P 2 g Z 1 Z 2
L
L
当岩样水平时,流体作水平渗流,Z1-Z2=0,则:
27
气体在致密岩石中低速渗流时会产生滑动效应 ——克林肯博格效应,必须对达西定律进行修正
气体渗透率与平均压力 的关系——实验发现
1)同一岩石、同一种气体, 在不同的平均压力下测得 的气体渗透率不同,低平 均压力下气体渗透率比较 高,高平均压力下气体渗 透率比较低
2)同一岩石,同一平均压力,不同气体测得的渗透率不同
可压缩气体的最大特点是:当压力减小时,气体会发生 膨胀,温度一定时气体的膨胀服从波义尔定律:
p1Q 1p2Q 2pQp0Q 0
Q p0Q0 p
因: p p1p2 2
故Q: p0Q0 2p0Q0 p p1p2
22
只要将流量用平均流量代替即可 水平线性稳定渗流
Q K ( P L A 1 P 2 ) 或 Q 0 K 2 (p p 1 2 0 A L p 2 2 )或 K A 2 ( Q p 1 0 2 p 0 p L 2 2 )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ppt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一、归一化处理(多条直线直接平均法) 1、选取有代表性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数据 2、根据下面公式对各岩芯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分别绘制标准化后的油水相 对渗透率曲线。 Sw − Swi Sw − Swi Sw∗ = = 1 − Swi − Sor Swmax − Swi
当a、b、Swi、μw、 μo已知时,可求出不同含水下的驱油效率Ed。当含 水fw为极限含水时,可求得最终驱油效率。
4、计算无因次采油采液指数随含水变化曲线 计算无因此采油指数αo的公式
K K (S ) w ro w ) o(fw KK ro max
在不考虑注水开发过程中的绝对渗透率的变化,K=Kw,则上式变为
7、由相渗曲线推导油藏合理递减率`
产油递减率=含水上升率/(1-原含水率) 不同采油速度下的自然递减=采油速度*产油递减率
压力恢复曲线 原理:物质平衡方程 方 压降=目前压降-亏空/弹性产率 法 亏空通过产液规模和注采比进行确定
S wi
( Swi)
i 1
n
i
n
Swmax
i
max) (Sw
i 1 i
nLeabharlann nK rw max i1
(Srw max) n
n
K romax i1
(Sro max)
i
n
n
5、将平均标准化相渗曲线上各分点的Sw*、Kro*、Krw*换算成Sw、Kro、Krw。
* Sw Sw (Swmax Swi ) Swi * * Kro (Sw ) Kro (Sw ) Kromax * * Krw (Sw ) Krw (Sw ) Krw max
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的比值常表示为含水 饱和度的函数 2、计算前缘含水饱和度和前缘后 平均含水饱和度(图解法)
当a、b、Swi、μw、 μo已知时,可求出不同含水下的驱油效率Ed。当含 水fw为极限含水时,可求得最终驱油效率。
4、计算无因次采油采液指数随含水变化曲线 计算无因此采油指数αo的公式
K K (S ) w ro w ) o(fw KK ro max
在不考虑注水开发过程中的绝对渗透率的变化,K=Kw,则上式变为
7、由相渗曲线推导油藏合理递减率`
产油递减率=含水上升率/(1-原含水率) 不同采油速度下的自然递减=采油速度*产油递减率
压力恢复曲线 原理:物质平衡方程 方 压降=目前压降-亏空/弹性产率 法 亏空通过产液规模和注采比进行确定
S wi
( Swi)
i 1
n
i
n
Swmax
i
max) (Sw
i 1 i
nLeabharlann nK rw max i1
(Srw max) n
n
K romax i1
(Sro max)
i
n
n
5、将平均标准化相渗曲线上各分点的Sw*、Kro*、Krw*换算成Sw、Kro、Krw。
* Sw Sw (Swmax Swi ) Swi * * Kro (Sw ) Kro (Sw ) Kromax * * Krw (Sw ) Krw (Sw ) Krw max
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的比值常表示为含水 饱和度的函数 2、计算前缘含水饱和度和前缘后 平均含水饱和度(图解法)
相渗曲线及其应用.

数,建立回归关系式。
S wi a1 b1 lg K
S or a 2 b2 lg K S rw max a3 b3 lg K
(3)根据以下公式分别对Sw、Kro、Krw进行标准化处 理,以消除各相对渗透率曲线不同的Swi、Sor带来的影
响。
* w
S
S w S wi 1 S wi S or
无因次采液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J0 ' fw J l '( f w ) 1 fw
5、确定采出程度与含水的关系
采出程度可表示为驱油效率与体积波及系数的乘积, 即:
R Ed Ev
其中Ed可根据相对渗透率资料,用式(**)求得;Ev 的求取方法有两个,一是由油田的实际资料统计求得;二
非润湿相驱替润湿相过程中测得的相对渗透率称为驱替
相对渗透率
吸入过程的非润湿相相对渗透率低于排驱过程的非润湿 相相对渗透率 润湿相的驱替和吸入过程的相对渗透率曲线总是比较接 近,可以重合
(2)岩石表面润湿性的影响
1 )强亲水岩石油水相渗曲线的等渗点的 Sw 大于 50 %,而
强亲油者小于50%; 2)亲水岩石油水相渗曲线的 Swi 一般大于 20%,亲油者小 于15%; 3)亲水岩石油水相渗曲线在最大含水饱和度(完全水淹)
所以有:
1 1 fw K ro w bs w w 1 1 ae K rw o o
(*)
根据此式绘制的 fw—Sw 关系曲线,称为水相的分流量曲线。 严格地讲,以上求得的水相分流量曲线,应为地层水
的体积分流量曲线,把地层水的体积分流量曲线换算为地
面水的质量分流量曲线,其换算公式为:
fw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课件

• 岩石非均质(层理)的影响
在各向异性的Berea砂岩上 发现,平行层理流动的相对渗 透率值高于垂直于层理流动的 相应值。同时沙粒大小、分布 颗粒形状以及方向性,孔隙大 小分布,几何形态,岩石比面 以及后生作用等都会影响相渗 曲线。
PPT学习交流
14
影响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因素
• 上覆岩压的影响
上覆岩压小于3000psi时对
PPT学习交流
8
影响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因素
• 流体粘度比的影响
当非湿相粘度很大时,非
湿相的Knw随非湿相/湿相 粘度比增加而增加,并且可
以超过100%;而湿相Kw与 粘度比无关。粘度比的影响
随孔隙半径增大而减小,当
K>1达西时,其影响忽略不
计。
这可用水膜理论来解释——
润湿膜起润滑作用。
PPT学习交流
重要。
PPT学习交流
2
前言
• 相对渗透率表示成饱和度的函数,但它还受岩 石物性、流体性质、润湿性、流体饱和顺序以 及实验条件的影响。
• 实际上,相对渗透率很聪明地把所有影响两相 渗流的因素都概括到这条曲线中,使其能把单 相渗流的达西定律应用到两相渗流中。
• 前面几项是储层的固有属性,而实验条件是我 们如何获得有代表性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关键。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PPT学习交流
1
前言
• 油水相对渗透率资料是研究油水两相渗流的基础,是油 田开发参数计算,动态分析,以及油藏数值模拟等方面 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
它可直接应用: • 计算油井产量,水油比和流度比; • 分析油井产水规律; • 确定油水在储层中的垂向分布; • 确定自由水面; • 计算驱油效率和油藏水驱采收率; • 判断油藏润湿性等。 因此,获得有代表性的相对渗透率资料对油田开发十分
在各向异性的Berea砂岩上 发现,平行层理流动的相对渗 透率值高于垂直于层理流动的 相应值。同时沙粒大小、分布 颗粒形状以及方向性,孔隙大 小分布,几何形态,岩石比面 以及后生作用等都会影响相渗 曲线。
PPT学习交流
14
影响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因素
• 上覆岩压的影响
上覆岩压小于3000psi时对
PPT学习交流
8
影响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因素
• 流体粘度比的影响
当非湿相粘度很大时,非
湿相的Knw随非湿相/湿相 粘度比增加而增加,并且可
以超过100%;而湿相Kw与 粘度比无关。粘度比的影响
随孔隙半径增大而减小,当
K>1达西时,其影响忽略不
计。
这可用水膜理论来解释——
润湿膜起润滑作用。
PPT学习交流
重要。
PPT学习交流
2
前言
• 相对渗透率表示成饱和度的函数,但它还受岩 石物性、流体性质、润湿性、流体饱和顺序以 及实验条件的影响。
• 实际上,相对渗透率很聪明地把所有影响两相 渗流的因素都概括到这条曲线中,使其能把单 相渗流的达西定律应用到两相渗流中。
• 前面几项是储层的固有属性,而实验条件是我 们如何获得有代表性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关键。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PPT学习交流
1
前言
• 油水相对渗透率资料是研究油水两相渗流的基础,是油 田开发参数计算,动态分析,以及油藏数值模拟等方面 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
它可直接应用: • 计算油井产量,水油比和流度比; • 分析油井产水规律; • 确定油水在储层中的垂向分布; • 确定自由水面; • 计算驱油效率和油藏水驱采收率; • 判断油藏润湿性等。 因此,获得有代表性的相对渗透率资料对油田开发十分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在各向异性的Berea砂岩上 发现,平行层理流动的相对渗 透率值高于垂直于层理流动的 相应值。同时沙粒大小、分布 颗粒形状以及方向性,孔隙大 小分布,几何形态,岩石比面 以及后生作用等都会影响相渗 曲线。
影响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因素
上覆岩压的影响
上覆岩压小于3000psi时对 相对渗透率没甚麽影响。当 达到5000psi时就可以看到 影响。主要是由孔隙结构的 变化引起的。具体多大上覆 岩压发生影响,与岩石性质 有关。在高压地层应模拟 上覆岩压测定相对渗透率曲 线。
影响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因素
初始饱和度的影响
初始含水饱和度增大会使整个曲线向右移动,即 较高的初始含水饱和度可以得到较低的残余油 饱和度。特别对水湿情况影响明显。对于高达 20%初始水饱和度的油湿岩芯,饱和度再增加 就看不出变化了。 所以除特殊研究外,开始测定相对渗透率时,岩 芯中的水量应该是其束缚水饱和度。
前
言
相对渗透率表示成饱和度的函数,但它还受岩 石物性、流体性质、润湿性、流体饱和顺序以 及实验条件的影响。 实际上,相对渗透率很聪明地把所有影响两相 渗流的因素都概括到这条曲线中,使其能把单 相渗流的达西定律应用到两相渗流中。 前面几项是储层的固有属性,而实验条件是我 前面几项是储层的固有属性, 们如何获得有代表性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关键。 们如何获得有代表性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关键 下面,我们首先介绍影响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因 素。
非稳态相对渗透率测定方法
采用Johnson(JBN)方法 采用Johnson(JBN)方法 Johnson(JBN) 该方法以下列假设为基础: 该方法以下列假设为基础: 1. 流动是一维并稳定的; 2. 岩芯为线性均质的; 3. 毛细管力的作用与粘滞力作用相比可以忽略 不计。 通常这些假设得不到满足,岩芯多半是非均质的, 驱动力往往比较小,混合润湿性等等。
影响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因素
上覆岩压的影响
上覆岩压小于3000psi时对 相对渗透率没甚麽影响。当 达到5000psi时就可以看到 影响。主要是由孔隙结构的 变化引起的。具体多大上覆 岩压发生影响,与岩石性质 有关。在高压地层应模拟 上覆岩压测定相对渗透率曲 线。
影响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因素
初始饱和度的影响
初始含水饱和度增大会使整个曲线向右移动,即 较高的初始含水饱和度可以得到较低的残余油 饱和度。特别对水湿情况影响明显。对于高达 20%初始水饱和度的油湿岩芯,饱和度再增加 就看不出变化了。 所以除特殊研究外,开始测定相对渗透率时,岩 芯中的水量应该是其束缚水饱和度。
前
言
相对渗透率表示成饱和度的函数,但它还受岩 石物性、流体性质、润湿性、流体饱和顺序以 及实验条件的影响。 实际上,相对渗透率很聪明地把所有影响两相 渗流的因素都概括到这条曲线中,使其能把单 相渗流的达西定律应用到两相渗流中。 前面几项是储层的固有属性,而实验条件是我 前面几项是储层的固有属性, 们如何获得有代表性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关键。 们如何获得有代表性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关键 下面,我们首先介绍影响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因 素。
非稳态相对渗透率测定方法
采用Johnson(JBN)方法 采用Johnson(JBN)方法 Johnson(JBN) 该方法以下列假设为基础: 该方法以下列假设为基础: 1. 流动是一维并稳定的; 2. 岩芯为线性均质的; 3. 毛细管力的作用与粘滞力作用相比可以忽略 不计。 通常这些假设得不到满足,岩芯多半是非均质的, 驱动力往往比较小,混合润湿性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1/13
13
影响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因素
• 温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Swi增高, 在相同Sw下,Kro 提高,Krw略有降低, 岩石变得更加水湿。
机理是:温度升高,
分子热运动增大,使
原油粘度降低,表面吸附层变薄,流动孔道增大,流动
阻力隙降结低构,发而生使变K化r,o有而所带提来高影。响当。然,岩石热膨胀会使孔
2020/11/13
9
影响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因素
• 流体粘度比的影响 当粘度比相差不大时,基本没有影响。
2020/11/13
10
影响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因素
• 流体粘度比的影响
当非湿相粘度很大时,非
湿相的Knw随非湿相/湿相 粘度比增加而增加,并且可 以超过100%;而湿相Kw与 粘度比无关。粘度比的影响 随孔隙半径增大而减小,当 K>1达西时,其影响忽略不 计。 这可用水膜理论来解释—— 润湿膜起润滑作用。
影响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因素
• 岩石非均质(层理)的影响
在各向异性的Berea砂岩上 发现,平行层理流动的相对渗 透率值高于垂直于层理流动的 相应值。同时沙粒大小、分布 颗粒形状以及方向性,孔隙大 小分布,几何形态,岩石比面 以及后生作用等都会影响相渗 曲线。
2020/11/13
16
影响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因素
重要。
2020/11/13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2020/11/13
1
前言
• 油水相对渗透率资料是研究油水两相渗流的基础,是 油田开发参数计算,动态分析,以及油藏数值模拟等 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
它可直接应用: • 计算油井产量,水油比和流度比; • 分析油井产水规律; • 确定油水在储层中的垂向分布; • 确定自由水面; • 计算驱油效率和油藏水驱采收率; • 判断油藏润湿性等。 因此,获得有代表性的相对渗透率资料对油田开发十分
• 下面,我们首先介绍影响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因 素。
2020/11/13
5
影响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因素
岩石孔隙结构的影响
由于流体饱和度的分布 及流动渠道直接与岩石 孔隙大小,几何形态及 其组合特征有关,因而 孔隙结构会直接影响相 渗曲线。
1.毛细管; 2.白云岩; 3.未胶结砂岩; 4.胶结砂岩
2020/11/13
2020/11/13
14
影响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因素
• 驱替速度和界面张力的影响
随π (σ/μv)值减小, 两相相对渗透率都增大, 两相共同流动范围变宽。 显然,这与非连续相的 流动有关。 应当注意;使非连续相 流动π值必须呈数量级 变化,只有使σ<0.01 mN/m才有可能。
2020/11/13
15
19
稳态法测定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
2020/11/1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润湿性的影响
从强亲油到强亲水,油相 相对渗透率逐渐增大, 水相相对渗透率逐渐减 小,相对渗透率交点右 移。
润湿性的影响与油水在岩 石孔隙中的分布有关。
亲水:水在小孔隙或岩石 表面或边角;
亲油:水呈水滴或在孔道 中间
8
影响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因素
• 用相对渗透率曲线可以判断润湿性
• 稳态法
• 理论依据:忽略毛管压力和重力作用的两相不可压缩、 不互溶流体的一维渗流方程;
• 做法:让固定比例的流体通过岩样,直到达到稳定状 态(压力分布、饱和度分布不随时间而改变,各相流 体在孔隙中分布达到平衡),求得此平衡状态下的饱 和度、压力和流量,然后直接用达西定律计算油水相 对渗透率。
2020/11/13
• 经验法则 (1) 水湿 油湿
束缚水饱和度 >20-25 <10%
交点饱和度
>50% <50%
Kw(Sor)
<30% >50%
(2)如果气-油相对渗透率曲线中的油相相对渗透率 与水-油相对渗透率曲线中的水相相对渗透率相近, 则岩样是水湿的;
• 注意:此方法只能用于强润湿行为的定性判断,对于 中间润湿性或混合润湿性,则无规律可循。
6
影响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因素
• 高渗,大孔隙砂岩两相共渗区范围大,共存水饱和度低,端点相 对渗透率高;
• 孔隙小,连通性好的岩芯共存水饱和度高,两相流覆盖饱和度范 围较窄,端点相对渗透率也较低;
• 孔隙小,连通性又不好的岩芯两相区和端点相对渗透率都低。
2020/11/13
7
影响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因素
前言
• 相对渗透率表示成饱和度的函数,但它还受岩 石物性、流体性质、润湿性、流体饱和顺序以 及实验条件的影响。
• 实际上,相对渗透率很聪明地把所有影响两相 渗流的因素都概括到这条曲线中,使其能把单 相渗流的达西定律应用到两相渗流中。
• 前面几项是储层的固有属性,而实验条件是我 们如何获得有代表性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关键。
2020/11/13
11
影响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因素
• 流体形态的影响
有表面活性剂存在时,油水相态有三种:油为分散相, 油为分散介质,乳化状态。油水在孔隙介质中共同渗 流,分散介质的渗流能力会大于分散相。
2020/11/13
12
影响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因素
• 饱和历程的影响——滞后现象
其滞后现象是由毛管压力滞后引起的。非湿相的相渗受 饱和顺序的影响要远大于对湿相的影响;湿相的驱替 和吸入过程的相渗曲线比较接近。
初始含水饱和度增大会使整个曲线向右移动,即 较高的初始含水饱和度可以得到较低的残余油 饱和度。特别对水湿情况影响明显。对于高达 20%初始水饱和度的油湿岩芯,饱和度再增加 就看不出变化了。
所以除特殊研究外,开始测定相对渗透率时,岩 芯中的水量应该是其束缚水饱和度。
2020/11/13
18
测量相对渗透率曲线的方法
• 上覆岩压的影响
上覆岩压小于3000psi时对 相对渗透率没甚麽影响。当 达到5000psi时就可以看到 影响。主要是由孔隙结构的 变化引起的。具体多大上覆 岩压发生影响,与岩石性质 有关。在高压地层应模拟 上覆岩压测定相对渗透率曲 线。
2020/11/13
17
影响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因素
• 初始饱和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