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细菌性疾病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鱼的致病性微生物》课件

《鱼的致病性微生物》课件

气单胞菌属
气单胞菌广泛分布于水体 中,能引起鱼类败血症等 病症,对淡水和海水鱼类 都有危害。
假单胞菌属
假单胞菌是一类条件致病 菌,在特定条件下可引起 鱼类感染,如皮肤溃疡、 败血症等。
病毒
疱疹病毒
疱疹病毒能引起鱼类鳃坏 死、肝炎等病症,对鱼类 养殖业危害较大。
弹状病毒
弹状病毒可引起鱼类大量 死亡,主要感染淡水鱼类 。
死亡与经济损失
食品安全问题
鱼类感染致病性微生物会导致大量死 亡,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鱼类感染致病性微生物可能对人类健 康造成威胁,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水质污染
鱼类致病性微生物的繁殖和传播会导 致水体污染,影响水生生态平衡。
CHAPTER
02
常见鱼类致病性微生物
细菌
01
02
03
弧菌属
弧菌是鱼类致病菌中最重 要的细菌之一,能引起鱼 类肠道感染,出现严重腹 泻等症状。
生。
CHAPTER
04
新发鱼类致病性微生物的发现 与应对
新发鱼类致病性微生物的发现途径
鱼类养殖场疫情监测
通过定期对养殖场进行疫情监 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集 病鱼样本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

野生鱼类疫情调查
对野生鱼类种群进行疫情调查 ,了解其健康状况和病原微生 物的分布情况,及时发现新发 疾病。
国际贸易和引种检疫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定期消毒
对养殖水体、养殖设施、工具 等进行定期消毒,以减少微生
物的滋生。
合理养殖密度
保持合理的养殖密度,避免过 密养殖导致水质恶化,增加微
生物感染的风险。
饲料管理

常见鱼病的诊断与防治PPT

常见鱼病的诊断与防治PPT
由细菌引起,病鱼鳍条、 鳞片、肌肉等部位出现充 血、出血、坏死等症状, 严重时引起死亡。
败血症
由细菌引起,病鱼体表发 黑,鳍条残损,并伴有出 血、感染等症状,死亡率 较高。
细菌性疾病
细菌性肠炎
由细菌感染引起,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轻 压腹部有黄色黏液流出,严重时鱼体消瘦、发黑 、死亡。
细菌性烂鳃病
常见鱼病的诊断与防 治PPT
汇报人:XXX
XX-XX-XX
目录
• 鱼病概述 • 常见鱼病诊断 • 鱼病防治技术 • 常见鱼病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鱼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鱼病是指鱼类感染病原体后出现的一系列不正常的生理 和生化反应。
分类
鱼病可分为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寄生虫性病害和 营养性病害等。
锚头蚤病
由锚头蚤寄生引起,病鱼体表出现许多针状虫体,影响生长和观赏价值,严重时虫体大量寄生 引起死亡。
03
鱼病防治技术
药物治疗
01 药物治疗是鱼病防治的重要手段,根据鱼病种类 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包括抗菌药、抗病毒药 、抗寄生虫药等。
02 药物治疗时需注意药物的用量和疗程,避免药物 残留和副作用,同时要结合病情合理用药,避免 滥用药物。
02 品质下降
鱼病会导致鱼类品质下降,如口感变差、营养成 分减少等。
03 经济损失
鱼病会给渔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治疗 费用增加、养殖时间延长、销售损失等。
02
常见鱼病诊断
病毒性疾病0102源自03痘疮病由病毒引起,病鱼体表出 现许多白色小点,后期形 成一层厚厚的白痂,使鱼 呼吸困难而死。
出血病
环境调控
环境调控是通过改善水体环境来 预防和治疗鱼病的方法。

鱼类疾病诊断与预防精品课件

鱼类疾病诊断与预防精品课件

3、解剖检查
精品 PPT
解剖工具
精品 PPT
精品 PPT
内部检查
看腹水
看脂肪
看消化道 看肝胰脏
看胆囊 看鱼鳔
看脾脏
看心脏
看肾脏 看性腺
看脑皮层 看肌肉
精品 PPT
腹水
精品 PPT
体腔内脂肪沉积程度
营养过剩
精品 PPT
消化道
精品 PPT
精品 PPT
精品 PPT
肝脏
精品 PPT
胆囊
2005年
2006年
40.00% 20.00% 0.00%
9.09% 11.02%
29.09% 24.58%
3.64% 2.54% 3.03% 4.23%
病毒
细菌
寄生虫
精品 PPT
藻类
真菌
8
常见细菌病及病原
常见细菌病
病原微生物
细菌性烂鳃病、白头白嘴病
柱状嗜纤维杆菌
白皮病
柱状嗜纤维杆菌、白皮假单胞菌
体中用药对药物的限制,没有特效药。
➢ 疾病易扩散,而且反复发作,很难根治。
➢ 用药治疗时费时费钱,等到发现鱼病,开始用药
时已经损失惨重了。
精品 PPT
14
二、鱼病诊断流程
精品 PPT
鱼体病灶检查
是鱼病诊断的基础工作, 是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关键!
精品 PPT
怎样才能做好 鱼病诊断?
精品 PPT
体型体色;体表粘液;鳞片;鳍条;肛门; 眼睛;口腔;鳃盖;鳃部
• 2006年草鱼病害以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肠 炎病等4种疾病最为典型,覆盖面最广,共造成 21.26亿元的损失。
精品 PPT

《水产动物病害学》第七章 鱼类的病害 第二节 细菌性疾病1

《水产动物病害学》第七章 鱼类的病害  第二节 细菌性疾病1
专用兽药蒽诺沙星,10-30mg/kg, 连续用药3-5d。
③添加磺胺类药物。磺胺-2,6-二甲氧嘧啶100-200 mg/kg或磺胺-6-甲氧嘧啶100-200 mg/kg,连喂5-7天, 第一天用药量加倍。(教材内容)
注意:生产上磺胺类药物使用情况
日本等国家对进口养殖虾实施 磺胺甲恶唑强化监控检查,抽查比 率提高到30%。由于日本是我国水产 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之一。
⑤药物中酸钙增氧;控制养
殖密度。
寄生虫病和细菌性疾病诊断的主要程序
【首先是野外临床诊断】要用活鱼或是刚死的鱼,保持鱼体湿润,寄生在 鱼体表和体内的病原体,会引起寄主患病部位产生一定的病变,有许多 症状是可以通过目检加以判断和鉴别的。如水霉及一些大型的寄生原生 动物,对于一些细菌性的病原体,肉眼不可见,可以根据病鱼的外表反 应出来的症状,如点状或块状的胞囊,充血,发炎等来判断和辨别。综 合疾病的流行情况,发病年龄,水体的养殖环境及养殖管理情况,先初 步判断是寄生虫疾病还是细菌性疾病,有时一种症状会在好几种病中都 出现,所以还要做进一步的实验室内的检查。
(2)选择优质鱼种,鱼种下塘前要药浴。15-20mg/L 高锰酸钾药浴15-30分钟,或用2%-4%盐水药浴 5-10分钟。
• 注意:氯制剂如5 mg/L三氯异氰尿酸药浴10min; (无鳞鱼)30 mg/L聚维酮碘药浴15-20min。
(3)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优良水质,增强鱼体抵抗力。 (4)在发病季节,每月全池遍洒生石灰l~2次,使池水的 pH保持在8左右,一般生
2)接下来是实验室内的诊断: (1)称体重,测量大小并做相应记录; • (2)目检体表,观察鱼体体色,并一切明显或可能的病象,如,各鳍
是否蛀烂,鳍的基部是否充血,鳃盖是否穿孔等,注意体表有无黏附着 的肉眼可见的寄生虫。 • (3)解剖鱼体,检查鱼体各器官,检查顺序应为:体表黏液,鳍,鼻 腔,血液,鳃,口腔,腹腔,脂肪组织,消化管,肝,脾,胆囊,心脏, 鳔,肾,膀胱。 • (4)若为寄生虫病,通过镜检各部位的压片,确定引起疾病的寄生虫 的种类。一般在低倍镜下一个视野中有15-20个虫体,即可确定为引起 疾病的寄生虫。然后根据诊断结果施以相应的治疗方法。

《鱼类疾病防治技术》课件

《鱼类疾病防治技术》课件

设立专项资金,支 持科研机构开展鱼 类疾病防治技术研 究
加强监管,确保鱼 类疾病防治技术的 安全性和有效性
THANKS
汇报人:PPT
Part Seven
鱼类疾病防治技术 前景展望
市场前景分析
市场需求: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鱼类疾病防治技术需求日益增长
技术进步: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涌现,为鱼类疾病防治技术提供了广阔 的发展空间
政策支持:政府对水产养殖业的扶持政策,为鱼类疾病防治技术提供了良 好的政策环境
国际合作: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为鱼类疾病防治技术的发展提供了 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合理投喂:根据鱼 类生长阶段和营养 需求,合理投喂饲 料,防止营养不良
定期检查:定期对 养殖水体进行水质 检测和鱼类健康检 查,及时发现问题 并采取措施
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 环境控制:改善水质、水温、光照等环境因素 免疫接种:使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 生物防治:使用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如益生菌、噬菌体等
免疫防治技术
疫苗研发:针对不同鱼类疾病,研发高效、安全的疫苗 免疫增强剂:使用免疫增强剂提高鱼类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率 免疫检测技术:通过检测鱼类免疫状态,及时发现疾病隐患 免疫治疗技术:针对已患病鱼类,采用免疫治疗技术进行治疗,提高治愈率
基因防治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 通过基因编辑技 术对鱼类进行基 因改造,提高其 抗病能力
案例二
疾病名称:细菌性败血症 发病原因:水质污染、饲料变质、鱼体损伤等 症状表现:鱼体发红、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等 防治措施:改善水质、更换饲料、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治疗
案例三
发病原因:水质污染、饲料 不当
疾病类型:细菌性烂鳃病
防治措施:改善水质、调整 饲料、使用药物治疗

鱼类疾病诊断PPT课件

鱼类疾病诊断PPT课件

鱼类疾病诊断
11
二、细菌性疾病
• 细菌性败血症
• 细菌性烂鳃病
• 细菌性肠炎病
• 赤皮病
• 白头白嘴病
• 竖鳞病
• 打印病
• 白皮病
• 疖疮病
鱼类疾病诊断
12
细菌性败血症
• 【病原】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河弧菌、鲁克耶 尔森氏菌等
• 【症状】早期表现为病鱼的口腔、颌部、鳃盖、
眼眶、鳍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症状,肠道尚见有
16
细菌性烂鳃病
• 【病原】是由鱼害粘球菌引起
• 【症状】病鱼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 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耻的透明 小窗(俗称开天窗)。在显微镜下观察,草鱼鳃瓣感染了 粘细菌以后,引起的组织病变不是发炎和充血,而是病 变区域的细胞组织呈现不同程度的腐烂、溃烂和“侵蚀 性”出血。另外有人观察到鳃组织病理变化经过炎性水 肿、细胞增生和坏死三个过程,并且分为慢性和急性两 个类型。慢性型以增生为主,急性型由于病程短,炎性 水肿迅速转入坏死,增生不严重或几乎不出现。
• 6. 内服药物与施用方法:采用聚维酮碘制剂,每100千克鱼体重,在饲料中掺 入5克药剂,制成药料,全天投喂,连喂10天为一疗程,需2个疗程。如果是 颗粒料,可用喷壶将稀释好的药液均匀地喷在饲料表面,但不应使饲料潮解, 应马上进行人工投喂;如果散料,可将饲料先。随着病情发展,充血现象加剧,鳃丝
充血,呈浅紫色,肿胀,肌肉呈出血症状;眼眶
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腹腔内
有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充气,有
的病鱼肛门红肿并伴有肠液溢出。病鱼周身病变,
在水中行动迟缓或阵鱼阵类疾狂病诊游断 。
13
鱼类疾病诊断

由细菌引起的各类鱼的疾病PPT共72页

由细菌引起的各类鱼的疾病PPT共72页
60、人民的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由细菌引起的各类鱼的疾病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水产动物疾病学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第二节 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

水产动物疾病学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第二节  水产动物细菌性疾病

[诊断]
o 与车轮虫病区别—镜检
• 大黄2.5-3.7 mg/kg; • 五倍子2-4 mg/kg;
白头白嘴病
(四)赤皮病
(又名出血性腐败病、赤皮瘟、擦皮瘟等)
[病原] ▪ 荧光假单胞菌。短杆状、G-
[症状] ▪体表出血发炎 ▪鳞片脱落(体两侧及腹部尤为明显) ▪蛀鳍; ▪病灶处常有水霉菌寄生; ▪本病病原菌不能侵入健康鱼的皮肤。
鳗红点病
(十三)鳗爱德华氏菌病(又称肝肾病)
[病原] 迟缓、浙江、福建爱德华氏菌。
[症状] 肝脏型:
肝区肿大,充血; 肌肉坏死、穿孔; 肝脏肿大、溃疡; 肾脏型: 肛门区红肿; 肌肉坏死; 脾脏、肾脏肿胀、溃疡; 肝肾混合型: 同时呈现上述两种症状
爱德华氏菌病—鳗--肝脏型
爱德华氏菌病—鳗--肾脏型
[病原]
球病等)
*水型点状假单胞菌。短杆状、G-
[症状]
*竖鳞,鳞囊积有渗出液;轻压鳞片脱落;
*突眼;
*腹胀,腹水;
[诊断]
*与寄生在鳞囊内漂游鱼波豆虫区别——镜检
竖鳞病1
竖鳞病2
竖鳞病3
[流行] 底层鱼为主: 鲤、鲫、金鱼;乌鳢、月鳢成鱼和亲鱼; 发病季节 鲤、鲫--春季,17-22℃,非流水鱼池(北方) 乌鳢、月鳢--夏季,25-34℃
鲤白云病—灰白色粘液
[诊断方法] 1.依症状和流行情况来初诊;
依镜检结果进一步诊断; 依病原分离与鉴定来确诊。 2.注意与鲤斜管虫病、车轮虫病的区 别—镜检。
[防治] 1.高锰酸钾10-20mg/kg,15-30min; 食盐1-4%,5-10min鱼种。 2.内外结合: 福尔马林5mg/kg或新洁尔灭3mg/kg遍洒; 同时投喂抗生素(0.5g/kg饲料)或磺胺药物 (1g/kg饲料),6d。 “鱼康” 1.5mg/kg遍洒,3d。 同时投喂 “鱼用杀菌灵”50g /100kg饮料6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诊断:外观判断;鳃上淡黄色粘液镜检;免疫分析 6防治: 预防: 1)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2)选择优质健壮鱼种,鱼种下塘前用10ppm漂白粉水溶液
或15-20ppm的高锰酸钾,或用2%-4%食盐药浴。 3)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优良水质。 4)发病季节,每月遍洒生石灰1-2次,15-20ppm 5)用漂白粉在食场挂篓。或用1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泼洒;
精品 可修改
9
白头白嘴病
3 症状:病鱼自吻端至眼球的皮肤 色素消失,呈乳白色。这种症 状,病鱼在水中游动时观察得 最清楚,所以叫“白头白嘴 病”。病情严重时,头部和嘴 周围发生溃烂,个别病鱼的头 部有充血的现象。病鱼体瘦发 黑,散乱地浮游在岸边,不停 地浮头,不久即出现大量死亡。 唇张闭失灵,口周皮肤溃烂且 有絮状物粘附其上。
6防治: 1)同细菌性粉烂鳃病 2)鱼苗发花饲养的密度要适中,及时分池饲养,保证
鱼苗有充足适口的饵料; 3)避免鱼体受伤
精品 可修改
11
四、 赤皮病
1 病原体:萤光极毛杆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呈 短杆状,单个或成对排列,两端圆形,极端有1-3根鞭毛, 有运动能力。菌体较小,须经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才能看 到。
精品 可修改
8
三 白头白嘴病
1 病原体:一种粘球菌(Mycococcus sp.) G-,短杆状,无
鞭毛,滑行运动,其菌落边缘假根状,解剖镜下似菊花。 2 流行情况:一般在每年5-7月流行。主要危害草、青、鲢、
鳙等鱼类的鱼苗和鱼种,但以对夏花草鱼危害大。鱼苗下 池1星期左右就可发生此病。鱼苗下池后饲养一段时间 (15-20天),如不及时分池就有发生此病的危险。该病 是一种暴发性鱼病,发病快,来势猛,死亡率高,一日之 间,能造成数千上万的夏花草鱼死亡
6)磺胺六甲氧嘧啶:0.05-0.2g/kg鱼天,连喂3-6天,第1
天加倍。
精品 可修改
6
二、白皮病
1 病原体:白皮极毛杆菌引起的。这种细菌在高 倍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菌体为杆状,多数2个 相连,有1-2根鞭毛,借以运动。
2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夏花鲢鱼。白皮病主要由 于拉网、囤箱、过筛、运输时操作不细致,使 鱼体受伤后感染了细菌的结果。
3 症状:白皮病发病初期,在尾柄或背鳍基部出 现一小白点,以后迅速蔓延扩大病灶,致使鱼 的后半部全成白色。病情严重时,病鱼的尾鳍 全部烂掉,头向下,尾朝上,身体与水面垂直, 不久即死亡。
精品 可修改
7
白皮病
4 病理变化:病灶皮肤色素细胞坏死,脱落。 5 诊断:外观和镜检 6防治:
1)遵守养鱼操作技术规程,避免鱼体受伤; 2)每66.7平方米水面(水深300厘米),用博落回1千克, 捣烂洗汁2.5千克,加生石灰500克,调匀后,全池泼洒; 3)全池遍洒畜用红霉素,每1立方米水用药0.3克。 4)病鱼池泼洒痢特灵,每1立方米水用药0.3-0.5克。
细菌性疾病
由细菌引起的水产动物疾病。细菌是一种具有细 胞壁的单细胞生物,属于原生生物中的原核生物, 仅具有原始核,无核膜和核仁,同时也缺乏细胞 器。危害水产动物的主要是革兰氏阴性杆菌
精品 可修改
1
细菌性鱼病的特点与种类
1 细菌性鱼病的特点:
1) 细菌性鱼病是水产养殖中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 一类疾病; 2) 细菌与病毒不同,容易进行人工培养; 3) 细菌个体较病毒大,可在LM下看到; 4) 细菌性鱼病可用疫苗预防,也可用药物防治。 2 细菌的类型: 1) 按形态分: 2) 按革兰氏染色结果分:
2 流行情况:传染源是被荧光假单胞菌污染的水体、工具 及带菌鱼。荧光假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当鱼体表完整 时,无法侵入,只有当鱼受伤时,病原体才能入侵。赤 皮病主要是因为在打网或运输时鱼的皮肤受伤所感染, 多种淡水鱼可感染,无明显的发病季节,终年可见。主 要危害当年草鱼种和2、3龄草鱼。常与草鱼肠炎病并发。
(2)内服药
1)鱼泰2号药饲:30g/kg鱼天,连喂3-6天。
2)鱼服康A型: 2.5g/kg鱼天,连喂3-6天。
3) 庆丰霉素: 5-10g/kg鱼天,连喂3-6天。
4)呋喃唑酮: 0.01-0.02g/kg鱼天,连喂3-6天。
5)磺胺-2,6-二甲氧嘧啶:0.1-0.2g/kg鱼天,连喂3-6天, 第1天加倍。
精品 可修改
2
3. 细菌的形态结构
精品 可修改
3
一、细菌性烂鳃病
1 病原体:柱状屈桡杆菌(Flexibacter calumnaris),属 纤维粘菌科,菌体细长,柔韧,可屈桡,一般在病灶及 固体培养基上的菌体较短,液体培养基上菌体较长, G-,菌落黄色。
2 流行情况:疾病流行前,带菌鱼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其次是被菌污染的水及塘泥。鳃受损后易感染,该病 一般在水温15℃以上开始发生,15-30℃流行最易。 细菌性烂鳃病主要危害当年的草鱼种,每年的7-9月 为流行盛期。1-2龄草鱼发病多在4-5月。
3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不吃食。鳃上粘液
很多,鳃丝腐烂带泥, 病情严重的时候,鳃丝未端软
骨外露,鳃盖内侧表皮充血,中央表皮常腐蚀成一个
圆形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鳃组织出血、腐烂和
பைடு நூலகம்
崩溃。由于鳃组织受到破坏,致使鱼的呼吸困难,引
起死亡。
精品 可修改
4
细菌性烂鳃病
4 病理变化:鳃组织炎症反应,有慢性和急性之分,慢性 型鳃组织发生炎性水肿,增生和坏死。慢性的只有炎性 水肿和坏死。
精品 可修改
5
治疗:外用和内服相结合
(1)外用药
1)用漂白粉(含有效氯30%)1-1.2ppm,或三氯异氰尿酸 (含有效氯85%)0.5ppm,漂白精(含有效氯60%)0.6 ppm,或优氯净(含有效氯56%)0.6ppm全池遍洒。
2) 用五倍子2-4ppm,或干乌桕叶3.7ppm,或大黄3.7ppm全池 遍洒。
4 病理变化:镜检病灶部位粘液, 发现大量坏死,脱落的上皮细 胞,还有集群成堆、左右摇摆 和滑行的病原菌。基底膜下面 的色素细胞也已坏死,解体, 并分散于结缔组织中,结缔组 织因而比平时厚。
精品 可修改
10
白头白嘴病
5 诊断:据症状和流行初步诊断;镜检病灶部位组织,发现 滑行的杆菌,即为此病;如发现大量车轮虫,即为车轮虫 大量侵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