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背肌筋膜炎诊断与手法治疗概况

合集下载

肌筋膜炎治疗方法

肌筋膜炎治疗方法

肌筋膜炎治疗方法
肌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疾病,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休息:肌筋膜炎一般是由于肌肉过度使用引起的,休息是缓解症状的重要方法,可以减轻疼痛和炎症。

2. 加温:使用热敷或热水袋等方法对患处进行加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症状。

3. 冷敷:对于急性发作的肌筋膜炎,可以使用冷敷物冷却患处,减轻疼痛和炎症。

4. 疼痛缓解药:可以服用非处方的疼痛缓解药物,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减轻疼痛和炎症。

5.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如按摩、牵拉、理疗等可以促进肌肉和筋膜的放松,改善症状。

6. 药物治疗:对于严重的肌筋膜炎,医生可能会开具处方药物,如消炎药、肌肉松弛剂等。

7. 保护患处:避免过度使用受伤部位,使用适当的支撑和保护措施,减少疼痛
和炎症。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具体的治疗方案还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建议而定。

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

背部肌膜炎症状及治疗

背部肌膜炎症状及治疗

和消炎。
肌肉松弛剂
02
对于肌肉紧张、痉挛的患者,可使用肌肉松弛剂如氯唑沙宗等

局部封闭治疗
03
对于疼痛剧烈、难以忍受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局部封闭治疗,
如利多卡因等麻醉药物局部注射。
物理治疗技术应用
热敷与冷敷
交替使用热敷和冷敷,有 助于缓解疼痛、促进血液 循环。
电疗
采用中频电疗、短波疗法 等,以消炎、镇痛、促进 肌肉恢复。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保持充足睡眠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缓解腰 部肌肉疲劳和恢复身体机能。
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如瘦肉、蛋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有助于增强身体免 疫力和预防腰背肌筋膜炎。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有助于减少烟草和酒精对身体的损害,降低腰背 肌筋膜炎的发病风险。同时,避免吸二手烟也有助于保护 身体健康。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典型症状分析
疼痛 腰背部广泛性疼痛,以胀痛为主,急性发作时可有刺痛或灼痛。 肌肉僵硬 腰背部肌肉僵硬,有沉重感,活动不灵活。 压痛 在腰背部可触及条索状或结节状物,有明显压痛。 晨起或天气变化时症状加重 晨起时或天气变化、受凉后症状加重,活动后疼痛可缓解。
体格检查方法
腰部活动度检查
筋膜炎无直接诊断价值。
MRI检查
可显示腰背部肌肉、筋膜等软 组织的信号改变,有助于诊断 。
实验室检查
如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等 ,可帮助排除其他炎性疾病。
肌电图检查
对于复杂病例,肌电图检查有 助于确定病变部位和范围。
03
治疗方案制定与实施
药物治疗策略
消炎镇痛药
01

肌筋膜炎的治疗方法你都学会了吗

肌筋膜炎的治疗方法你都学会了吗

肌筋膜炎的治疗方法你都学会了吗
一、概述
肌筋膜炎是生活中很常见的疾病,主要是因为慢性的损伤而引发的,同时也跟患者平时过度劳累,经常干体力活等方面有很大的关系。

得了肌筋膜炎的患者在发病部位会有酸疼僵硬的症状,一定要及时使用药物调理治疗。

得了肌筋膜炎的患者可以去正规的医院检查以后再根据具体的病情程度用药调理治疗,药物治疗的效果就很好,平时也应该注意好个人的生活规律以及饮食健康。

二、步骤/方法:
1、在治疗肌筋膜炎方面一般都是使用舒经通络,活血化瘀的药物治疗,可以使用内服药物配合外用的药物辅助治疗,这样恢复的更快。

患者只要坚持用药治疗,很快就可以恢复正常,也不用太担心了。

2、在治疗肌筋膜炎方面,一般都是使用复方水杨酸甲酯乳膏,四妙丸,麝香接骨胶囊,他林软膏,云南白药膏药,筋膜祛痛贴,筋膜膏,黑膏药以及舒肘通筋贴等药物治疗,同时也应该加强锻炼身体。

3、得了肌筋膜炎的患者在用药治疗期间还应该注意好个人的生活规律,尽量不要干体力活,也不能过度的劳累,避免患病部位受到外界的损伤,另外也要坚持做身体锻炼,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三、注意事项:
平时注意饮食清淡点,多喝水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不能吃太多辛辣刺激容易上火的食物,注意休息不能过度劳累也不能经常熬夜,注意劳逸结合。

背部筋膜炎的治疗方法

背部筋膜炎的治疗方法

背部筋膜炎的治疗方法背部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症状,通常由于肌肉过度使用或损伤引起。

这种疾病会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痛苦,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背部筋膜炎治疗方法,希望能对患者有所帮助。

首先,休息是治疗背部筋膜炎的关键。

当出现背部筋膜炎症状时,患者应立即停止任何可能导致疼痛加重的活动,并保持充足的休息。

休息可以减轻肌肉的压力,有助于炎症的缓解和康复。

其次,热敷和冷敷也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在疼痛发作时,可以使用热敷来放松紧张的肌肉,缓解疼痛。

而在炎症严重时,冷敷可以有效地减轻肿胀和疼痛。

热敷和冷敷的交替使用可以帮助缓解背部筋膜炎的症状。

除此之外,物理治疗也是治疗背部筋膜炎的有效手段。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理疗、针灸等,可以帮助舒缓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康复。

对于一些慢性背部筋膜炎患者来说,定期进行物理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另外,药物治疗也是治疗背部筋膜炎的重要手段。

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止痛药、消炎药等药物来缓解疼痛和炎症。

但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当使用药物导致副作用。

此外,定期进行适当的运动也对于治疗背部筋膜炎非常重要。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姿势,减少疼痛发作的频率和程度。

但需要注意的是,运动应该在医生或理疗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运动过度导致疼痛加重。

最后,心理疗法也是治疗背部筋膜炎的重要环节。

疼痛会对患者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心理疗法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焦虑和压力,有助于治疗和康复。

总的来说,治疗背部筋膜炎需要综合多种手段,包括休息、热敷和冷敷、物理治疗、药物治疗、适当运动和心理疗法等。

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严格遵守医嘱,以便尽快缓解疼痛,恢复健康。

希望本文对于背部筋膜炎患者能有所帮助。

肩背肌筋膜炎的诊断及手法治疗概况

肩背肌筋膜炎的诊断及手法治疗概况

膏摩疗法
最早记载膏摩的文献,当推1973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 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帛书《五十二病方》。
东汉末年的张仲景所著 金匮要略中也有膏摩的记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腑 脏,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 摩,勿令九窍闭塞。”
红花、川乌、草乌、川芎、白芷、冰片、威灵仙、杜仲、 羌活、独活等。
壮医经筋疗法
摸结:
双手合力,结合腰背部肌筋的形态、厚薄及部位 层次、正常肌筋的张力、结构形状等情况,在腰 背部的肌筋膜作浅、中、深层次,由浅至深,由 轻至重,以按、摸、切、循、弹拔、推按、拑掐、 拔刮、揉捏等手法进行摸结。
在背部肌肉的起始点、相互交叉点、重叠面等, 可触及“痛性筋结点”,呈点、线、面状,以触 压疼痛并向周围放散为特点。病变区域可出现皮 肤毛孔增粗,肌筋膜增厚等特点。
菱形肌激痛点
菱形肌负责肩胛 骨的大多数活动。 因为每天要大量 使用肩胛骨,菱 形肌通常超负荷 工作、极度疲劳, 导致慢性激痛点, 背部中央紧张感 或者肩胛间区疼 痛的主要来源就 是菱形肌。
冈上肌激痛点
冈上肌有两处可 以形成激痛点, 一个就是肌腹, 另一个在第一个 往外一或二英寸 处、靠近肩峰下 方的肌肉内。
牵涉痛
局部肌肉抽搐
肩背肌筋膜炎的常见激痛点
肩背肌筋膜炎的常见激痛点
肩胛提肌激痛点
肩胛提肌的激 痛点引起颈角 的疼痛和僵硬, 当被激活后, 他们会沿着颈 部及肩胛骨内 上缘传送疼痛。
斜方肌激痛点
斜方肌是头痛 的主要来源, 比如典型的 “紧张性头 痛”。颈部和 脑后的紧张感 通常来自斜方 肌的激痛点。
改善免疫状况等)
肌肉牵伸技术
肌肉牵伸作用

腰背肌筋膜炎中医诊疗方案

腰背肌筋膜炎中医诊疗方案

腰背肌筋膜炎中医诊疗方案腰背肌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症状主要表现为腰背疼痛、僵硬、运动受限等。

中医认为,腰背肌筋膜炎的发生与腰背部的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湿气淤积、寒湿内侵等相关。

因此,在中医诊疗腰背肌筋膜炎时,应从整体调节、疏通经络、祛湿除寒等方面入手,以下是一种中医诊疗方案。

一、中医辨证分型1.风湿寒湿型:主要症状为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寒湿重;舌苔白腻、脉弦细。

2.湿热型:主要症状为腰背部疼痛、红肿热痛;舌苔黄腻、脉滑数。

3.血瘀型:主要症状为腰背部疼痛、紧缩感;舌质暗红、舌苔薄黄、脉弦细涩。

二、中药内服1.风湿寒湿型:方剂:温经活血汤组成:桂枝、红花、当归、川芎、防风、独活、白芍、白芷、乌药、郁金、牛膝、葛根、天麻功效: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缓解疼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2剂2.湿热型:方剂:清热利湿汤组成:黄芩、山药、赤小豆、藕节、车前子、茵陈、连翘、石韦、防风、独活、乌药、天麻、白芷功效: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2剂3.血瘀型:方剂:活血化瘀汤组成:川芎、赤芍、红花、桃仁、三棱、丹参、薤白、木香、郁金、天麻功效: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缓解疼痛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2剂三、外用疗法1.中药艾灸:方法:选取艾绒,加热艾条,将热的艾条在患处进行艾灸,适当调整热度以及间隔时间。

作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缓解腰背疼痛2.推拿按摩:方法:选取适当的推拿按摩手法,如推、拿、拉、捏、按、揉等,以缓解腰背肌紧张和疼痛。

作用:疏通经络,舒筋活络,缓解疼痛四、饮食调理1.避免生冷食物:如冰镇饮料、生冷水果等,以免寒湿侵袭腰背部,加重病情。

2.多食用具有温经散寒作用的食物:如生姜、辣椒、黑豆、葱蒜、羊肉等,有助于温暖腰背部,舒筋活络。

3.饮食清淡:避免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加重湿热症状。

五、生活调理1.适度休息:避免长时间坐着或站立,可适当休息、活动,避免过度劳累。

2.及时适量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可以增强腰背部肌肉力量,改善局部循环。

后背肌筋膜炎最好的治疗方法

后背肌筋膜炎最好的治疗方法

后背肌筋膜炎最好的治疗方法后背肌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症状,通常由于长时间的不良姿势、过度使用肌肉或受伤引起。

这种疾病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不适,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因此,了解和掌握后背肌筋膜炎的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对于患有后背肌筋膜炎的患者来说,最好的治疗方法之一是休息。

适当的休息可以帮助肌肉得到放松和修复,减轻疼痛感。

此外,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适当的休息和活动来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疼痛。

其次,热敷和冷敷也是治疗后背肌筋膜炎的有效方法。

热敷可以帮助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疼痛和炎症。

而冷敷则可以减轻肌肉疼痛和肿胀,对于急性期的后背肌筋膜炎患者来说尤为有效。

因此,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敷热或敷冷来缓解症状。

另外,按摩和理疗也是治疗后背肌筋膜炎的重要方法。

通过专业的按摩和理疗可以有效地缓解肌肉的紧张和疼痛,促进肌肉的恢复和修复。

同时,也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除此之外,药物治疗也是治疗后背肌筋膜炎的常见方法。

例如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可以有效地减轻疼痛和炎症,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活动能力。

但是在使用药物治疗时,患者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最后,针灸和中医理疗也是治疗后背肌筋膜炎的有效方法。

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气血,舒筋活络,缓解肌肉的疼痛和紧张。

中医理疗通过中药熏蒸、贴敷等方式,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肌肉的活力和功能。

总的来说,后背肌筋膜炎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缓解疼痛和恢复肌肉功能。

但是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该遵医嘱,避免不良的治疗行为,以免加重病情。

希望患者能够早日康复,恢复健康。

背部筋膜炎怎么治疗才能除根

背部筋膜炎怎么治疗才能除根

背部筋膜炎怎么治疗才能除根背部筋膜症状表现:背部筋膜炎患者通常会出现疼痛症状,这种疼痛在着凉或劳累时可能会加重。

疼痛在早晨时可能比较严重,但适当活动一段时间后会有所好转。

在炎症性病变的影响下,背部筋膜炎会引起肿胀,这是由于渗出炎性物质无法及时吸收或排出而发生的积聚。

背部筋膜炎会直接影响到人体骨骼系统组织的正常功能运行,从而产生肌肉僵硬和肢体麻木等表现。

在筋膜、肌肉出现炎症时会有局部的压痛点,触摸时会摸到条索状或结节,也可能有疼痛的激发点。

背部筋膜炎患者在活动时会因为疼痛而感到受限,长时间不活动或过度活动都可能诱发疼痛。

背部筋膜炎是一种慢性劳损性疾病,其治疗方法多样,但彻底除根较为困难,因为在外伤、寒冷、潮湿、劳损等情况下容易复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旨在缓解症状并尽量防止复发:1、内服药物: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如塞来昔布胶囊、美洛昔康、双氯芬酸钠片等。

这些药物能够减轻局部的炎症,缓解疼痛。

注意:须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避免不良反应。

2、放松肌肉:日常生活中应尽量放松背部肌肉,减少弯腰驼背的动作。

通过理疗、热敷、烤电、频谱仪、微波等方法,让肌肉、筋膜得到放松,改善局部循环,消退局部炎症。

3、外用药物:“古顺-敷堂-筋膜-貼”在治疗背部筋膜炎方面,通过药效透皮吸收、祛邪舒经、疏肝理气、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等多种作用机制,能够有效地缓解背部筋膜炎的症状,并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复发和恶化。

同时,其纯中药配方也使得其治疗过程更加安全、无副作用。

4、中医按摩与理筋:采用中医按摩手法,如拿、揉、拨、敲等,可以疏筋活血、化瘀止痛。

针刺艾灸疗法,能够起到活血化瘀、温经散寒、止痛的效果。

5、拉伸训练:在治疗的同时进行背部拉伸训练,能够放松背部的肌肉,缓解筋膜的压力。

训练时可以使用弹力球辅助,但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才能进行。

6、日常生活调整:食用健康、清淡、营养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饮食。

注意规律作息,防寒保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肌肉纤维疼痛综合征诊断标准
• 肌腱的附着点或肌腹上有固定疼痛区及压痛点。按压疼痛点可引发区域 性的不依神经根感觉分布的分散痛
• 气温降低或疲劳时疼痛加重 • 增加肌肉血流的治疗可使疼痛减轻 • 排除局部占位性或破坏性病变
肌筋膜炎的临床特点
• 局部疼痛、发凉、麻木、肌肉痉挛和运动障碍 • 疼痛常于清晨或劳累后发作,适当活动、热敷后减轻或消失 • 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 触及此点引起放散性疼痛 • 辅助检查:X线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抗“O”或血沉正常
肌筋膜炎的发病机制
可发生于创伤、劳累、寒冷、潮湿、过度 或肌肉长时间维持在收缩状态之后
因慢性劳损而使肌筋膜及肌组织发生水肿、 渗出及纤维性变
体内有白色纤维组织,如筋膜、肌膜、韧 带、肌腱、腱鞘、骨膜及皮下组织等发生 一种非特异性变化
肌筋膜炎的诊断
诊断要点
• 疼痛起源于肌肉或相关筋膜 • 有明显的激痛点或者潜在的扳机点
或稍高
激痛点概念
Travell于1942年首次提出“触发点”
多数学者将激痛点(Trigger point)定义为:在骨骼肌 纤维中可触及的紧张性索条上高度局限和易激惹的点。
文献中将其翻译成激痛点、激发点、扳机点、起发点等等。
目前肌筋膜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 MTrP) 的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入。
常用治疗方法
手法治疗(推拿按摩、整脊疗法等) 针灸治疗 肌肉牵伸技术 物理疗法(如超声波法,TDP等) 中药外治法(包括熏蒸、热敷等) 小针刀 其他辅助治疗(多种维生素补充、改善微循环药物和
改善免疫状况等)
肌肉牵伸技术
肌肉牵伸作用
1.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2.防止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挛缩 3.调节肌张力 4.阻断恶性循环、缓解疼痛 5.提高肌肉的兴奋性
2、慢速牵伸反应可阻断疾病引起的反射性肌痉挛、 血循障碍、神经压迫等。长时间牵伸练习,可改 善关节活动度。
推拿按摩
推拿治疗本病有显著疗效。手法的目的是减轻疼痛,缓解 肌肉痉挛,舒筋活血,防止肌筋膜粘连形成。
部位及取穴:项背及风池、风府、肩井、大椎、风门、天 宗、秉风、曲垣、肺俞、心俞、膈俞等。
宁波市中医院
肌筋膜炎的概念辨析
肌筋膜炎又称肌肉筋膜疼痛综合征( 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MPS)
是一种慢性的疼痛性病症,主要是肌肉和筋膜因无菌性炎 症而产生粘连,并有激痛点(trigger point, 又称触发点 或扳机点)形成,又被称为肌筋膜炎、肌纤维织炎、纤维
壮医经筋疗法
松筋解结:
先用滚法在腰背部放松肌肉,再用肘尖结合拇指形成的复 式手法按、揉、推、点、弹拔、捏拿等松解查到的相关筋 结点,分筋理筋。
壮医火针法。
在火针施术部位用闪火法拔火罐。
颈胸椎小关节 紊乱
掌按整复法 膝顶扩胸扳法又称“ 胸椎对抗复位法”。 旋转整复 拔伸牵引法 颈椎定位旋转扳法
肌肉牵伸技术
牵伸方向
牵伸力量的方向应及肌肉紧张或挛缩的方向相反
牵伸强度
低强度长时间的持续牵伸效果优于高强度短时间的牵伸
牵伸时间
每次10 ~ 15S,也可达30S
牵伸机理
1、快速牵拉,
肌梭兴奋,肌 张力增高。
2、慢速牵拉, 抑制反应,肌 肉放松,长度 变长。
肌肉牵伸技术
牵伸应用
1、快速的牵伸反应可用于某些神经瘫痪者,保持肌 张力;也用于运动中以增加肌肉收缩力量。
斜方肌激痛点
斜方肌是头痛的 主要来源,比如 典型的“紧张性 头痛”。颈部和 脑后的紧张感通 常来自斜方肌的 激痛点。
菱形肌激痛点
菱形肌负责肩胛骨 的大多数活动。因 为每天要大量使用 肩胛骨,菱形肌通 常超负荷工作、极 度疲劳,导致慢性 激痛点,背部中央 紧张感或者肩胛间 区疼痛的主要来源 就是菱形肌。
主要手法:点按、揉拨、滚法、拿法、弹拨、推法、擦法、 叩击拍打法等。
治疗时整体和局部配合、点面结合、轻重交替。治疗时可 配合项背部的被动活动。
膏摩疗法
最早记载膏摩的文献,当推1973年出土于长沙马王堆汉墓 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帛书《五十二病方》。
东汉末年的张仲景所著 金匮要略中也有膏摩的记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腑 脏,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 摩,勿令九窍闭塞。”
激痛点的临床特点
压痛点 确认的痛感和绷紧的肌带 牵涉痛 局部抽搐反应 MRI和B超显示肌肉影像增强和增厚;
肌电图可见受累肌的自发电位。
激痛点和压痛点区别
牵涉痛
局部肌肉抽搐
肩背肌筋膜炎的常见激痛点
肩背肌筋膜炎的常见激痛点
肩胛提肌激痛点
肩胛提肌的激痛 点引起颈角的疼 痛和僵硬,当被 激活后,他们会 沿着颈部及肩胛 骨内上缘传送疼 痛。
谢谢聆听!
红花、川乌、草乌、川芎、白芷、冰片、威灵仙、杜仲、 羌活、独活等。
壮医经筋疗法
摸结:
双手合力,结合腰背部肌筋的形态、厚薄及部位 层次、正常肌筋的张力、结构形状等情况,在腰 背部的肌筋膜作浅、中、深层次,由浅至深,由 轻至重,以按、摸、切、循、弹拔、推按、拑掐、 拔刮、揉捏等手法进行摸结。
在背部肌肉的起始点、相互交叉点、重叠面等, 可触及“痛性筋结点”,呈点、线、面状,以触 压疼痛并向周围放散为特点。病变区域可出现皮 肤毛孔增粗,肌筋膜增厚等特点。
织炎、风湿肌病等。
中医对肌筋膜炎的认识
肌筋膜炎可归为中医学“痹证”“经筋痹”“颈项腰 背部筋伤”范畴,最早出自《黄帝内经》,如《灵 枢·经筋篇》日:“经筋之病,寒则筋急。”《素 问·长刺节论篇》日:“病在筋,筋节痛,不可以行, 名日筋痹。”此符合肌筋膜炎肌肉痉挛、疼痛麻木的 临床表现。《灵枢·经筋篇》对该病症状的描述为 “其病及所过而结者皆痛及转筋”,“结者皆痛”和 “转筋”及该病特定激痛点体征吻合。
冈上肌激痛点
冈上肌有两处可以 形成激痛点,一个 就是肌腹,另一个 在第一个往外一或 二英寸处、靠近肩 峰下方的肌肉内。
背阔肌激痛点
背阔肌激痛点引起 背部中央、肩胛骨 下疼痛。它们也牵 涉下背和腹部疼痛。 另外,它们也引起 胳膊内侧疼痛、无 名指和小拇指疼痛。 不伴麻木的手指疼 痛,通常是因为背 阔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