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人教版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及答案
(含答案)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课时练《5.1 质量守恒定律》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课时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④⑥B.①③⑤⑥C.①②⑥D.②③⑤2.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蜡烛燃烧时慢慢变短B.打开盛酒精的瓶盖,酒精的质量变小C.镁带燃烧后,固体的质量增加D.澄清的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变重3.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成灰,质量减少,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化学反应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不存在原子的得失,因此化学反应的前后质量守恒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一定大于镁条的质量D.煤块燃烧后,变成质量小的多的煤灰,说明煤燃烧的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4.A、B、C三种物质各10g,加热进行化合反应,生成D(其中B是催化剂)当A完全反应后,测得生成D为16g,反应后混合物中B与C的质量比为()A.5:1B.5:2C.5:3D.4:15.镁在空气中燃烧,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的是()A.4g镁和1g氧气发生反应生成5g氧化镁B.3g镁和2g氧气反应生成5g氧化镁C.2.5g镁与2.5氧气反应生成5g氧化镁D.2g镁和3g氧气反应生成5g氧化镁6.下列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湿衣服晒干质量减轻B.蜡烛燃烧越烧越短C.铁丝燃烧后质量增加D.高锰酸钾受热后质量减小7.在一个密闭的钢筒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电火花作用下,发生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6410125反应后质量/g54379已知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为丁的2倍,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A.1:2B.1:1C.2:1D.2:38.有两份质量相等的碳,其中一份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ag,二氧化碳;另外一份碳先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再将生成的一氧化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bg的二氧化碳,则a和b的关系是()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9.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均不变②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③原子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④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0.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2*******反应后质量/g2待测3226A.待测质量一定为10gB.反应中甲、丁的质量比为1:1C.乙可能是催化剂D.反应可以表示为甲→丙+丁11.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错误的是()A.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不适用于物理变化B.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的内容仅是指“质量”,不能推广到其它物理量C.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D.蜡烛燃烧后,质量虽然减轻但符合质量守恒定律12.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均不变②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④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二、填空题(共3小题)13.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元素,还可能含有元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试题:第5单元 质量守恒定律单元测试试题(含答案)

点燃高温第五单元 质量守恒定律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数目 ②原子的种类 ③分子数目 ④分子的种类 ⑤元素的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⑦物质的种类. A .①②⑤⑥B .①②③⑤C .①②⑤⑦D .③④⑥⑦2.氯气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其反应原理为Cl 2+2NaOH ═X+NaClO+H 2O ,则X 的化学式为( ) A .NaClB .H 2C .HClD .HClO3.下列化学方程式符合事实且书写正确的是 ( ) A. 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 2:CaCl 2+CO 2+H 2O====CaCO 3↓+2HCl B. 用稀硫酸洗去附着在试管壁上的铜:Cu+H 2SO 4===CuSO 4+H 2↑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4Fe+3O 2=====2Fe 2O 3D. 高温煅烧石灰石制取生石灰:CaCO 3=====CaO+CO 2↑4.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A+yB=mC+nD (x ,y ,m ,n 为化学计量数)的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A .x+y=m+nB .若生成物中有水,该反应是中和反应C .参加反应的A 和B 的质量比等于生成物C 和D 的质量比D .若A 和B 的质量均为a g ,充分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质量小于或等于2a g 5.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学科的基本定律之一,它的发现使得化学科学由定性研究走向定量研究,促进了化学科学的发展。
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改变的是( )A.原子的种类B.分子的数目C.原子的数目D.元素的质量6.在反应2A +5B═2C+4D 中,C 、D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22。
若1.3 gA与一定量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 gD。
则在此反应中B和D的质量比为( ) A.4∶9 B.8∶1 C.10∶11 D.13∶447.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A.CO2B.Cl2C.O2D.N28.软玉也称中国玉,以新疆“和田玉”为代表.生成和田玉矿床的反应方程式为5CaMg(CO3)2+8SiO2+X Ca2Mg5(Si4O11)2(OH)2+7CO2↑+3CaCO3,则X的化学式为( )A.CaO B.Ca(OH)2C.H2O D.O29.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运动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10.已知两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原子间的短线代表原子的结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中有3种分子B.B.说明化学反应中原子不可分C.该图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11.下列反应发生后,固体质量增加的是()A.铁丝在纯氧中剧烈燃烧B.将锌片插入稀硫酸中C.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D.氢气在加热条件下还原氧化铜12.将一定量的乙醇(C2H6O)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乙醇氧气水二氧化碳X4.68.0000反应前质量/g00 5.4 4.4a反应后质量/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表中a的值为2.6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X可能含有氢元素D.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9.6g,则无X生成13.已知:2KClO32KCl+3O2↑,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B.生成O2的质量C.固体中MnO2的质量D.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14.小明同学从S+O2SO2中获得以下信息:①该反应反应物是硫和氧气;②反应发生条件是点燃;③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④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保持不变;⑤参加反应的硫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其中正确的信息是( )A.①②④⑤B.①②③C.④⑤D.①②③⑤15.3.0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4.4gCO2和1.8g水.则对该物质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该物质由碳、氢、氧元素组成D.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116.化学中常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 )A.20═,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B.20═,1g镁和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gC.20═,1g硫粉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D.20═,1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g硝酸钾固体能得到2g硝酸钾溶液17.在A+3B=2C+2D的反应中,14克A完全反应生成44克C和18克D,若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16B.32C.64D.9618.将15g两种金属的混合的粉末投入定量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1g氢气,则下列各组金属中肯定不能构成上述混合物的是( )A.Mg和Ag B.Zn和Cu C.Al和Fe D.Al和Zn19.用H2还原CuO和Cu的混合物2.02g,得到Cu的质量为1.75g,求原混合物中CuO是( )A.1.35g B.13.5g C.0.35g D.2g20.将25克甲物质跟5克乙物质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有10克甲,11克丙,还有另一种新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化学式分别为A、B、C、D.则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A+B═C+2D B.A+2B═2C+D C.A+2B═C+2D D.2A+B═2C+D 二、填空题21.在做“白磷在盛有空气的锥形瓶中燃烧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需要在锥形瓶里预先加少量的细沙.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22.某同学在敞口容器中做了两个实验:一是氧化汞(HgO)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二是铝粉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体氧化铝.他准确称量了反应前后容器及所盛物质的质量,发现反应前后质量都发生了变化.请填空:(1)铝粉燃烧生成氧化铝的质量比参加反应铝粉的质量__________(选填“大”、“小”或“不变”).(2)你认为这两个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__(选填“是”或“否”)(3)请写出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23.纯净物A可用作气体燃料.在一定条件下,将一定质量的A与160g B按如图所示充分反应,当B反应完全时,生成132g C和72g D.(1)参加反应的A物质的质量是__________.(2)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2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填空.(1)碳在过量氧气中充分燃烧: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选填“放热”或“吸热”)反应.(2)锌和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3)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__________在发生装置的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三、简答题25.有A、B、C、D、E、F、G、H等八种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无色气体E是一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的有毒气体,红色固体G是金属单质.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指定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 B__________ D__________ H__________(2)写出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写出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26.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甲、乙、丙为单质;A、B、C、D、E 为化合物,且A与B的组成元素相同,D与E的组成元素也相同.已知C、丙均为黑色粉末,C和E在高温条件下可生成丙和D,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试推断:(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甲__________、E__________;丙__________(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A→B+甲:__________;C+E→丙+D:__________.丙→乙:__________.四、我会实验(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4分)27.呼吸面具中常用的供氧剂是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它与人呼出的CO2能反应产生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Na2CO3+O2.过氧化钠还能与盐酸、水等物质发生反应产生氧气.为了验证Na2O2能和CO2反应产生氧气,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2)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装置A可选用下面提供的__________ (填序号)装置.(3)连接好实验装置后,应先__________,再装入药品.(4)装置B中盛放的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5)装置E中收集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为了验证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仪器a中收集满气体后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6)通过以上实验能否确定收集到的O2是由Na2O2与CO2反应生成的?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若能,请简述理由;若不能请提出你对实验的改进意见:__________.五、我会计算28.为了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四份相同质量的样品分别放入等质量的烧杯中,然后分别加入硫酸,充分反应后用天平称量,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试验次序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所取样品的质量/g50.050.050.050.0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 20.040.060.080.00.20.40.50.5生成气体的质量/g请回答下列问题并计算:(1)经分析,在第1次实验结束后,反应物__________完全反应完了.(2)50.0g样品与足量稀硫酸反应最多能生成气体__________g(3)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写出具体计算过程).(4)请在图中画出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生成气体的质量的变化关系.答案:选择题:二、填空题21.防止锥形瓶底部炸裂22.(1)大、(2)是、(3)2HgO 2Hg+O2↑.23、(1)44g.(2)C3H8+5O2 3CO2+4H2O24.(1)C+O2CO2;(2)Zn+H2SO4═ZnSO4+H2↑;置换反应;(3)2KMnO4K2MnO4+MnO2+O2↑;防止粉末进入试管;三、实验探究题:25、(1)A 、H2O B 、H2 D 、C H、CO2(2)写出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O22CO,写出E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CuO Cu+CO2.26.(1)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AH2O2、甲O2、ECO;丙Fe(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A→B+甲:2H2O22H2O+O2↑;C+E→丙+D:4CO+Fe3O43Fe+4CO2.丙→乙:Fe+H2SO4=FeSO4+H2↑(或Fe+2HCl=FeCl2+H2↑).27、(1)a试管,b水槽.(2)CaCO3+2HCl═CaCl2+H2O+CO2↑、③;(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4)吸收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5)排水法;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木条复燃,证明收集到的气体时氧气.(6)、不能、在B和C之间添加一个除水装置28、(1)经分析,在第1次实验结束后,反应物稀硫酸完全反应完了.(2)0.5g(3)计算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必须找一个样品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进行计算;故可根据第三次或第四次氢气的质量进行计算;设50g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Zn+H2SO4═ZnSO4+H2↑65 2x 0.5gx=16.25g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100%=32.5%答: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32.5%(4)请在图中画出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与生成气体的质量的变化关系.。
化学人教版(2024新教材)九年级上册5.1 质量守恒定律 课时练含答案(2)

5.1质量守恒定律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均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水结冰的过程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有些化学变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由于质量守恒,将a g氧气和b g氢气混合点燃一定得到(a+b)g水2.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均不变②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④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不变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3.如图是通过白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瓶底的细沙起隔热作用B.实验过程中气球先膨胀后变瘪C.燃烧结束,锥形瓶应冷却到室温后再放在天平上称量D.反应前锥形瓶内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木炭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A.大于木炭的质量B.小于木炭的质量C.等于木炭的质量D.无法比较5.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了新型催化剂,将CO2和H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和另一种物质。
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不变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C.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3D.丁物质的化学式可以写成CH26.高氯酸铵(NH4ClO4)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A.CO2B.Cl2C.O2D.N27.充分加热a g氯酸钾与b g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最终剩余固体的质量为c g,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A.(a-b)g B.(a-b-c)gC.(a+b-c)g D.(a-b+c)g8.将16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16g A完全反应后生成12g C和8g 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A.1∶1B.2∶1C.3∶1D.4∶19.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内含空气)加热,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10.一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410125反应后的质量/g x21101则与此反应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表中x的值应该是8B.该反应可表示为丁甲+乙+丙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D.甲、乙为反应物,丙、丁为生成物二、填空题11.比较下列物质的质量大小,用“>”“<”或“=”填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五单元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练习 有答案

小专题(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一选择题1.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2X+Cl2↑其中X的化学式为()A.H2O B.H2O2C.HClO D.O22.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13.一定某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9.6 g氧气,生成8.8 g二氧化碳和5.4 g水。
对于该化合物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 )A.只含有碳、氢元素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分子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2∶1D.以上答案都不对4.在一密闭容器中,有X、O2、CO2、H2O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种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表中的待测值为32B.X中一定含有C、H、O元素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反应中CO2和H2O的质量比为11∶95.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可能是单质B.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C.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若消耗3 g的乙,则生成17 g的丙6.如图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中各种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C.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D.t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7.一种新型火箭推进剂在火箭发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
对于该反应中甲、乙、丙、丁物质类别的判断,错误的是( )A.甲属于混合物B.乙属于化合物C.丙属于单质D.丁属于氧化物二非选择题1.某化学反应可用以下漫画图示表示,请根据图示回答:(1)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 反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题-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1质量守恒定律》同步练习题-带答案1.下列叙述完全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在100g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30g过氧化氢和70g水B.水结成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C.50mL水和50mL乙醇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D.1.2g碳与3.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二氧化碳2.下列实验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且能看到天平保持平衡现象的是()A.在空气中对铜片加热B.氯化钠和硝酸钾混合C.铜和硝酸银溶液混合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3.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发生变化的是()A.原子种类和数目B.元素的种类C.分子的种类D.物质的总质量4.如图是通过白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过程中气球一直变大B.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白磷燃烧结束,立即将锥形瓶放在天平上称量D.反应前锥形瓶内白磷和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5.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之一。
下列装置及实验(天平未画出)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B.C.D.6.在物质混合、反应等过程中,存在着“1+1≠2”的有趣现象,通常情况下,下列选项不符合“1+1<2”的是()A.1L酒精与1L水混合后溶液的体积B.1L氧气和1L氢气反应后气体的体积C.1g氢氧化钠溶液和1g稀硫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D.1g氢氧化钡溶液和1g稀硫酸反应后溶液的质量7.氢气与四氯化硅反应制取硅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iCl4Si+4X,其中X的化学式是()A.Cl2B.H2O C.HCl D.SiH48.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g)9X76反应后的质量(g)122924A.x的数值为32B.若甲为化合物,乙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C.该反应中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1:9D.若丁为水,则甲或乙必定为酸或碱9.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9.在一定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t1、t2时刻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1C.该反应方程式中丁和甲的计量数之比为1:1D.某时刻,若ω甲为18%,则ω丙为32%10.某化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时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A.只含碳、氢元素B.一定含碳、氢元素,可能含氧元素C.一定含碳、氢、氧元素D.一定含碳、氧元素,可能含氢元素11.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正确的是()A.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B.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C.自然界中的所有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12.硝酸铜在受热条件下可分解生成一种氧化物和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支持燃烧,则另一种气体可能是()A.二氧化硫B.一氧化碳C.氢气D.二氧化氮13.某可燃气体A与7.2g 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g H2O和8.8g CO2,则A气体中()A.一定含C、H元素,不含O元素B.可能含C、H、O三种元素C.一定含C、H、O三种元素D.不能确定14.如图是四位同学正在讨论某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所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A.2H2+O22H2OB.S+O2SO2C.CH4+2O2CO2+2H2OD.2CO+O22CO215.根据化学方程式:2H2O2H2↑+O2↑,无法获取的信息是()A.反应所需条件B.各物质的质量比C.生成物的状态D.化学反应的快慢16.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的含义叙述错误的是()A.CH4和O2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CO2和H2OB.甲烷具有可燃性C.参加反应的CH4与O2的分子个数比为1:2D.每消耗16g甲烷就会生成18g水17.对于化学方程式2H2+O22H2O表示的意义,叙述错误的是()A.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B.2个氢气分子加上1个氧气分子点燃等于2个水分子C.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D.在点燃的条件下,每2个氢气分子与一个氧气分子化合生成2个水分子二.填空题(共1小题)18.如图所示,康康设计了三个实验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请回答:(1)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写1个)。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同步练习 有答案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将5 g铁和5 g铜混合加热后,物质的总质量为10 g,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C.5 g硫和5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后,生成物质量为10 gD.镁条燃烧后质量增加,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2.用如图所示装置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的是()3.镁带在耐高温的容器中密封(内含空气)加热,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的物质总量变化的是()4.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O2 CO2+2H2O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烷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B.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C.1个CH4分子和2个O2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CO2分子和2个H2O分子D.1 gCH4和2 gO2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 gCO2和2 gH2O5.现有32 g某可燃物在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后,测得生成88 g二氧化碳和72 g 水。
关于该可燃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氧化物B.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D.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6.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一定是反应物B.x+y=20C.x的取值范围一定是0≤x≤30D.反应生成c与d的质量比为2:17.如图反映了某个化学反应中各种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C.丙是反应物,甲和乙是生成物D.t1时,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甲、乙的质量之和二非选择题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氧化镁:________,氧化铝:_________,二氧化碳:______,二氧化硫:_______,高锰酸钾:______,锰酸钾:________,氯酸钾:_________,氯化钾:_______,过氧化氢:_______,四氧化三铁:_____,五氧化二磷:_____,二氧化锰:_____。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专项练习40道及答案.doc

初中化学初三化学:质量守恒定律专项练习40道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37题)1.下列图像能较好反映加热高锰酸钾时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的是()A BC D【答案】C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2.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成CuO、CO2和H2O三种物质,则碱式碳酸铜的组成是()A、只含有碳、氢、氧元素B、一定含有碳、氢、铜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可能含有铜元素D、肯定含有碳、氢、氧、铜元素【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3.化学方程式CxHyOz+5O2=4CO2+4H2O,可知x、y、Z的值分别是()A、1、2、3B、2、4、1C、4、8、2D、4、4、1【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4.将m g硫在n g氧气中燃烧,所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下列答案中你认为最合理的是(m可与n相等,也可不相等)()A.一定等于(m+n)g B.一定小于(m–n)gC.可能是小于或等于(m+n)g D.以上答案都正确【答案】C难度:中等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5.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而且还有部分镁与氮气化合生成氮化镁(Mg3N2),由此可推知,12g镁在空气中燃烧后所得产物的质量为()A.等于20 g B.小于20 g C.大于20 g D.无法确定评卷人得分【答案】B难度:中等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6.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
在化学反应aA+bB = cC+dD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化学计量数a与b之和一定等于c与d之和B. 若取xg A和xg B反应,生成C和D的质量总和不一定是2xgC. 反应物A和B的质量比一定等于生成物C和D的质量比D. 若A和C都是盐,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答案】B难度:中等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7.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24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g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的质量为16g;C.无数实验证明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合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
化学人教版(2024新教材)九年级上册5.1 质量守恒定律 课时练含答案

5.1质量守恒定律一、选择题1.甲型H1N1流感的蔓延,是对人类健康的重大威胁。
从中草药“八角”中提取莽草酸是生产抗甲型H1N1流感药物“达菲”的主要原料,其化学式为C7H10O5.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莽草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B.莽草酸可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C.莽草酸中含有7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D.莽草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42.某化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据此判断该化合物组成说法正确的是()A.只含有碳、氢元素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D.无法确定3.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81232反应后质量/g x26212 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gB.该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5:4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4.如图是与水有关的3个实验,关于该实验,有如下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①实验A和实验B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②只有实验B能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③实验A中烧瓶里加碎瓷片是为了防止出现暴沸;④用带火星的木条可检验实验B中试管a、b中产生的气体;⑤实验C中小卵石、石英沙的作用是过滤;⑥实验A和实验C得到的水都是纯净物。
A.①②③⑤B.③④⑤⑥C.②③⑤D.②③④⑤5.在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数目②分子数目③元素种类④物质种类⑤原子种类⑥元素的化合价A.①④⑥B.①②③⑤⑥C.①②⑥D.①③⑤6.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丙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乙一定是化合物D.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77.现有一定质量的乙醇(C2H5OH)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75g,经测定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6%,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A.48g B.60g C.52g D.63g8.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人教版质量守恒定律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物质的分子个数;⑥各种原子的总数。
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A.①②③⑤B.①⑥C.②③⑤D.①③⑥2.在A+B→C+D的反应中,5克A和一定的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克C和10克D,则B的质量是()A.18克 B.7克C.8克D.6克3.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改变。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原子个数不变。
C.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D.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的分子数。
4.充分加热a克氯酸钾与b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留下残余固体c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A.(a-b)克B.(a-b-c)克C.(a+b-c)克D.(a-b+c)克5.某化合物X燃烧时发生的反应为:2X+5O2=4CO2+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判断X的化学式为()A.C2H4B.CH4C.C2H2D.C6H66.下列各组物质,在敞口容器里发生反应,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的是()A.镁条放入盐酸中B.高锰酸钾固体受热分解C.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D.在空气中加热铜粉7.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2Mg+O2==2MgO的反应方程式,下列各组数据正确的是()A.镁的质量2克,氧气质量3克,氧化镁质量5克。
B.镁的质量3克,氧气质量2克,氧化镁质量5克。
C.镁的质量1克,氧气质量4克,氧化镁质量5克。
D.镁的质量4克,氧气质量1克,氧化镁质量5克。
8.已知反应3A+2B==2C+D,A、B两种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3:4,若生成C和D共140克,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A.60克B.80克C.90克D.120克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煤燃烧后剩余的煤渣比较轻,因此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态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蜡烛减少的质量与消耗的氧气的质量之和C.一定量的水的质量与全部蒸发后所生成的水蒸气的质量相等,因此符合质量守恒定律D.只要做一个“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的实验就能得出质量守恒定律10.在A+B→C+D反应中,有52克的A与适量的B完全反应,生成了34克C和20.8克D,则反应用去的B的克数是()A.54.8克B.52克C.18克D.2.8克11.在化学反应A+2B=C中,1.5克A与足量的B充分反应后,生成9.5克C,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A.3克 B.9.5克C.8克D.4克12.有A、B两种物质,它们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6克A与足量B反应生成8克C和3克D。
现使10克B 与足量A充分反应生成多少克C?()A.12克B.13.3克C.16克D.18克1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细铁丝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A.一定小于铁丝的质量B.一定大于铁丝的质量C.一定等于铁丝的质量D.难以判断1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W的化学式为()A.B.C.D.15.在化学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A.B.C.NO D.16.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原子的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A.①③④⑤⑥B.①③⑤⑥C.①④⑥D.②③⑤17.煤充分燃烧后生成煤灰的质量一定()A.小于煤的质量B.大于煤的质量C.等于煤的质量D.无法判断18.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参加反应前镁带的质量增加了,是因为()A.反应前镁原子数目增多B.空气中的氧气参加了反应C.氧化镁的相对分子质量大D.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19.向试管中加入a克高锰酸钾,加热后试管中剩余固体b克,再往试管中加c克氯酸钾,继续加热后,试管中剩余固体d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A.(a+c+d)克B.(a+c-b-d)克C.(a-d)克D.(b-d)克二、填空题1.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______元素,还可能含有______元素。
2.某化合物在空气中燃烧后只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判断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______元素,可能含有______元素。
三、实验题1.为探索物质在化学变化前后的质量关系,科学家做了大量实验。
1673年,英国物理学家波义耳做了一个有名的实验,他将金属放在密闭容器里煅烧,煅烧后他立即打开容器盖进行称量,结果发现反应后的固体质量增加了。
该实验导致波义耳未能发现质量守恒定律,请你简要分析一下原因是什么?2.做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里,锥形瓶底部应铺有细沙,再把白磷置于细沙上,目的是______。
第二次称量时,一定要待锥形瓶冷却后再称量,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
四、创新题1.蜡烛燃烧前的质量为a g,燃烧后的质量为b g,生成的为c g,水蒸气为d g,则产物共______g,参与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为______g。
2.在天平的两端各放质量相同的两只小烧杯,左盘烧杯中盛放稀硫酸,右盘烧杯中放等质量的水,天平平衡,现向二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粒,则天平的指针,偏向______。
(偏左,偏右,不动)3.本节教材中有一个演示实验:在瓶底铺一层沙子的锥形瓶中,放入一小块白磷,密封后称出质量,然后稍加热点燃白磷,冷却后重新称量。
当瓶子冷却到室温后打开瓶塞,会感到比平时费力,这是什么原因?4.将25克甲物质,5克乙物质,10克丙物质混合加热发生化学反应,经分析知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10克甲,21克丙,还含有一种新物质丁,则丁物质的质量为()A.40克B.20克C.11克D.9克5.已知反应3A+2B=2C+D,A、B两物质完全反应时质量比为4:3,若生成C和D共140克,则该反应消耗B的质量为()A.60克B.80克C.90克D.120克6.氯仿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它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气三种物质。
经测定,10.1g氯仿可与11.2g 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同时生成______氯气。
由以上数据计算后推知,氯仿是由______共______种元素组成。
7.夜晚在荒郊的坟地里行走,有时会发现草丛里浅绿色或浅蓝色的火,人们常说遇到了“鬼火”,你明白这是什么现象吗?答案:一、1.D 2.C 3.C 4.C 5.C 6.C 7.B 8.B9.答案:B 点拨:A中剩余的煤渣质量与生成气态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煤减少的质量与耗掉氧气的质量之和,C中变化是物理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D中讲仅用一个实验,便可得出质量守恒定律是错误的,这个定律是通过无数实验而发现的。
10.答案:D 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可知:34+20.8-52=2.8(克)。
11.答案:C 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A和B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C的质量。
设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列出方程:12.答案:C 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若6克A恰好与x克B反应,则有,克;所以此化学反应中A、B、C、D的质量比为6:5:8:3,若足量A与10克B充分反应,根据以上质量比,可得出参加反应的A为12克,生成的C应为16克,D应为6克。
13.答案:B 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细铁丝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要消耗一定质量的氧气,而它们的生成物只是四氧化三铁,生成物的质量一定大于铁丝的质量,多出的是消耗的氧气质量。
14.答案:A 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元素的种类,物质的总质量一定没有变化,,,15.答案:C 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原子的个数均不改变,则X的化学式为NO。
16.答案:B 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①原子的数目②元素的种类⑤原子的种类⑥物质的总质量,答案A中④物质的种类是错误的,因为化学反应都有生成物,改变了物质的种类,所以不选。
C漏掉③⑤又多选了④所以不选D答案中多选了②,分子的数目是可以改变的,所以只有B答案正确。
17.答案:A 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煤充分燃烧时,生成了一定质量的气体,所以生成煤灰的质量小于煤的质量。
18.答案:B 点拨:镁在反应后质量大于反应前的质量,镁必须在反应前有其它物质参加反应,才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9.答案:B 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后的:第一次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a-b)克;第二次氯酸钾全部反应后生成的氧气质量为c-d,两次生成氧气的质量为a-b+c-d所以选B。
二、1.答案:碳,氧点拨:产物只有,可知某物质中含有碳元素,而氧元素可能是该物质本身含有的元素,也可能是空气中的氧气提供的。
2.答案:碳、氢;氧点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一些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因为化合物燃烧后生成了和,产物中有C、H、O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说明反应物中也含有这三种元素。
反应物是化合物和氧气,氧气由氧元素组成,那么该化合物中肯定含有C、H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三、1.答案:由于金属在锻烧时会结合空气里的氧气,波义耳在煅烧后打开容器盖进行称量,就使外界的空气进入容器,所以反应后的固体质量增加了,因此导致波义耳未能发现质量守恒定律。
点拨:根据在密闭容器中做磷燃烧的实验,我们就会知道波义耳操作失误的原因是金属燃烧后不应该打开容器,使空气进入。
本题是一种创设情景,考查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的题目。
一个小小的实验失误导致一位著名学者未能发现化学学科中的如此重要的定律,这是本题的教育意义所在。
2.隔热、防止白磷燃烧炸裂锥形瓶底部;防止热的锥形瓶烫坏托盘,使称量不准。
四、1.答案:;点拨:蜡烛燃烧前为a g,燃烧后为b g,这说明有(a-b)g的蜡烛参加了反应,同时蜡烛燃烧是蜡烛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生成的和即为产物共(c+d)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蜡烛和氧气的质量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和质量和相等。
因此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2.答案:偏右点拨: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和,与水不反应。
因此当加入锌粒后,盛稀硫酸的烧杯中会产生氢气并逸散到空气中,此侧总质量减轻,水中加入锌粒不反应总质量不变。
因此天平的指针将偏向加水的一侧,即指针偏右。
3.答案:因为密封容器中含有空气,加入白磷稍加热,白磷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五氧化二磷,因为生成的固体所占的空间(体积)远远小于消耗的氧气的体积,因而造成锥形瓶内气体的压强低于外界大气压,因此,冷却后再打开时,要比平时费力。
点拨:此题是物理与化学相互溶合的题目,考查学生创新运用知识能力。
4.答案:D 点拨:依题意知,甲物质和乙物质反应生成了丙、丁两物质,可表示为:参加反应各物质质量所以,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了物质的质量为:(25-10)+5-(21-10)=9克,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