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考点讲解含解析

合集下载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及解析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及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 )A .反应前后均为混合物B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C .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①②⑤D .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④⑤ 解析:C 【解析】 【分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实质是:2222CO O CO 点燃。

【详解】A 、由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反应前的物质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属于混合物,反应后有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分子和反应过程中过量的氧气分子,为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 、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C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①②③,符合题意;D 、由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所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碳原子和氧原子,即④⑤,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2.在反应3X +4Y =2Z 中,已知X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2,Z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2,则Y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172 B .108C .70D .27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在反应3X+4Y=2Z 中,参加反应的X 的质量和Y 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物Z 的质量,Y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2×2-32×3)÷4=27。

故选D 。

3.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

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B .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一定相同C .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D .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解析:B【解析】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正确;B、同种元素原子核质子数相同,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错误;C、原子序数等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正确。

故选B。

4.在一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待测”数值一定为2g B.该反应中甲和丁为反应物C.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9:38解析:B【解析】【详解】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减少了25g-9g=16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6g;同理可以确定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38g-18g=20g;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8g-4g=4g;由质量守恒定律,乙的质量应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中考总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知识讲解-图文

中考总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知识讲解-图文

中考总复习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知识讲解-图文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它表明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符号表示法,用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详细介绍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的知识。

一、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它表明在封闭系统中,化学反应发生时,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这意味着,在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化学反应发生时,物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销毁,只能发生重新组合。

这个定律是由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18世纪初首次提出的。

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

假设你在一个密闭容器中燃烧一根蜡烛,当蜡烛燃烧完毕时,你会发现容器内的氧气减少了,而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尽管氧气的质量减少了,但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质量之和等于燃烧前氧气的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实验中有很大的应用。

在实验中,通过称量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是否成立。

如果实验结果表明总质量发生变化,那就说明这个反应并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也非常重要。

例如,在工业生产中,我们经常需要控制原料的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以确保生产过程的质量和效率。

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帮助工程师对反应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调整。

二、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一种符号表示法。

它用化学式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通过化学反应符号表示反应过程的发生。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格式如下:反应物1+反应物2+……→生成物1+生成物2+……例如,将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2H₂+O₂→2H₂O在这个方程式中,2H₂表示2个氢气分子,O₂表示一个氧气分子,2H₂O表示2个水分子。

方程式中的箭头表示反应的方向,反应物位于箭头的左侧,生成物位于箭头的右侧。

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

第一轮复习第四章质量守恒定律总结

第一轮复习第四章质量守恒定律总结

第四章燃料燃烧,定量人事化学变化【考点1】质量守恒定律1、涵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的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适用范围: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与质量守恒定律无关)。

3、守恒实质: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种类、数目、质量都不改变。

4、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变与不变。

①不改变:从宏观来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不变以及元素种类不变。

从微观来看有三不变,即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②改变:1*从宏观来看物质种类一定改变2*从微观来看分子种类一定改变③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5、应用:①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物质的组成②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③利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有关计算④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守恒对象是物质质量6、注意:①质量守恒,不是体积守恒。

②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不是反应物的任意质量之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考点2】化学方程式1、涵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写方程式应遵循的原则:①客观事实原则: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随意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

②质量守恒定律: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选择适当的计量数使反应物、生成物各原子数相同。

3、书写步骤:(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2)配平方程式,方法有:①观察法②最小公倍数法③奇数配偶数法④待定系数法⑤假定计量数“1”法⑥原子守恒法(3)注明反应条件,加热用“△”(点燃、高温都不能用“△”符号取代)。

(4)标出生成物状态。

若反应物中无气体,生成物中有气体,在其化学式后面标上“↑”;若反应物无固体,生成物有固体,在其化学式后面标上“↓”。

4、表示的意义:从质的方面: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从量的方面,在宏观角度能表明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在微观角度表明反应物、生成物间粒子数之比。

5、读法:可以从质的角度、量的角度、粒子的角度来读化学方程式。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知识归纳总结及解析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知识归纳总结及解析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知识归纳总结及解析一、选择题1.质量守恒定律是帮助我们认识化学反应实质的重要理论.某物质与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2R+2H O+7O=2FeSO+2H SO:则R的化学式应为方程式为22424A.FeS B.Fe2S3C.FeO D.FeS2解析:D【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详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物中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氢、硫、氧、铁原子个数分别为4、4、16、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FeS,故选D。

数目不变,则2R中含有2个铁原子和4个硫原子,则化学式为22.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容器内有关的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正确的是A.B.C.D.解析:D【解析】【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反应物的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

【详解】A、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反应开始时不可能为0,也不可能随反应时间而增加,选项A不正确;B、因为红磷在密闭容器(含有空气)内燃烧,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开始前、反应过程中、反应结束后,只要处在同一密闭容器内,物质的总质量是不变的,选项B不正确;C、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个数不变,原子个数不可能随反应的进行而减少,选项C不正确;D、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和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因此元素的种类也不变,选项D正确。

故选D。

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待测值为0.6B.此反应可表示为:丙+丁→甲C.反应中甲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1:2D.甲一定是化合物解析:D【解析】【分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反应后质量不变可能属于催化剂。

九年级化学精讲 第10讲 质量守恒定律(解析版)

九年级化学精讲 第10讲 质量守恒定律(解析版)

第10讲质量守恒定律一、化学方程式使用建议说明: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用语,化学用语是中学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计算的基础;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也是初中学生学习化学遇到的难点、分化点,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同时,它还是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化学思想的直接现实.故教学中应予以高度重视。

1.概念: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意义:①表示了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②表明了该化学反应进行的条件;③表示了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即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3.书写原则:①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决不能凭空猜想、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②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箭头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

4.书写步骤:(1)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2)配平方程式,方法有:①观察法②最小公倍数法③奇数配偶数法④待定系数法(3)注明反应条件,加热用“△”(点燃、高温都不能用“△”符号取代)。

(4)标出生成物状态。

若反应物中无气体,生成物中有气体,在其化学式后面标上“↑”;若反应物无固体,生成物有固体,在其化学式后面标上“↓”。

(5)查反应物、生成物化学式是否正确;查是否配平二、质量守恒定律使用建议说明:该知识是化学反应的一大定律,在以后的学习中运用广泛,讲解需弄清实质,也可以结合物理中的能量守恒定律进行讲解。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定律的理解(1)“化学反应”是前提。

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2)“参加反应”是基础。

概念中明确指出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3)“质量总和”是核心。

无论是参加反应的物质,还是反应后生成的物质,计算时不能漏掉任何一项。

(4)“质量守恒”是目的。

定律只适用于“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守恒、分子数守恒等。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知识点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知识点

中考化学质量守恒知识点知识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一切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1)不能用物理变化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如2g水加热变成2g水,不能用来说明质量守恒定律;(2)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3)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4)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

知识点二:质量守恒的原因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化学变化反应前后五个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宏观)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物和生产物总质量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种类一定改变(微观)构成物质的粒子一定改变一个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知识点三:化学方程式1.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意义:表达的意义有哪些?(1)表示反应物是C和O2;(2)表示生成物是CO2;(3)表示反应条件是点燃;(4)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相对分子量与化学计量数的乘积;(5)各物质的粒子数量比=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6)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产物的体积比=化学计量数之比。

读法:1.宏观: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微观:每 1 个碳原子和 1 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1 个二氧化碳分子;3.质量:每 12 份质量的碳和 32 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各种符号的读法:“+”读作“和”或“跟”,“===”读作“反应生产”。

然不属于氧化物了。

初中化学80个实验现象详细总结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考点十四 质量守恒定律(共45张PPT)

中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考点十四   质量守恒定律(共45张PPT)

C
2KMnO4=K2MnO4+MnO2+O2↑ 反应条件不正确
D 氢氧化钠俗名烧碱或纯碱 俗名的纯碱不正 确
首页
末页
课前过关
3.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C ) A.Na2CO3+2HCl= 2NaCl+H2O+CO2↑ B.CO2+Ca(OH)2==CaCO3↓+H2O C.CuSO4+ BaOH=CuOH↓+ BaSO4 D.3CO+Fe2O3 高温 2Fe+3CO2
哪些信息?(任写一个)
一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答案合理即可)
首页
末页
考点突破
方法规律:书写化学方程式应遵循以客观事 实为依据,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则。 防错巧记: (1)正确区分“点燃”“△”与“高温”。 “点燃”是物质燃烧时必需的温度条件,一 旦反应开始就不再需要了;如果一个化学反 应必须在有酒精灯加热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就用加热符号“△”;如果一个化学反应需 要的温度高于酒精灯火焰产生的温度,要用 “高温”表示;
A.M1=30.8 B.M2=24 C.M3=13.6 D.M4=34
首页
末页
考点突破
4. 通常情祝下,铜不和稀硫酸反应。但是把
一小块铜片放入适量稀硫酸中,同时加入X
再加热,可以发生如下反应:
2Cu+2H2SO4(稀)+X 说法正确的是 ( B)
2CuSO4+2H2O,下列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役有变化
考点突破
变式拓展:
7.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B )
A.铁在氧气中燃烧:2Fe + 3O2 B.硫酸铵与烧碱混合:

人教版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探索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

人教版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探索质量守恒定律含解析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参加化学反响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响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化学反响前后的六个“不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元素质量不变、物质总质量不变。

3.化学反响前后的两个“必定变”:物质种类必定变、分子种类必定变。

4.化学反响前后的两个“可能变”:元素化合价可能变、分子数目可能变。

注意:①质量守恒定律只合用于全部化学变化,不合用于物理变化。

②只有参加反响的物质的质量才能计入质量守恒的计算等式中,没有参加反响的节余物质的质量不可以计入。

③质量守恒的等式两边都是质量总和,所以参加反响的各物质质量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要算齐备。

④质量守恒定律只合用于质量的计算,不合用于体积的计算。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解说反响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增添——有空气中的氧气参加了反响反响后生成物质量减少——生成物中有气体放出没有变化——反响前后没有气体参加或许逸出2.推测反响物或生成物的构成元素如,已知酒精在空气中焚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依据这一事实,推测出酒精中必定含有什么元素?可能含有什么元素 ?则可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响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得到以下推测:酒精 +O 2CO2+H2 O,由生成物中的元素种类可知:酒精中必定含有的元素:C、 H;可能含有的元素:O。

说明:若要确立能否含有氧元素,则需要定量才可计算。

3.求反响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如,在 A+2B = C+D 的反响中, 5 克 A 跟必定量的 B 恰巧完整反响,生成3克C和10克 D ,则 B 的质量可直接依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参加反响物质质量总和=反响生成物质质量总和,求得 m( B )= 3g+10g —5g= 8g。

4.确立某物化学式如,要求某反响 2X +5O 2= 4CO2 + 2H 2O 中 X 的化学式,则可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响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列出反响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1)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2)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3)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

2、适用范围: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能用来解释物理变化.3、实验验证: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必须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如:有气体生成的实验没密闭,天平会不平衡(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如:有气体参加的实验没密闭,天平会不平衡(没有称量参加反应的气体)4、理解:六不变: 宏观:物质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元素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量不变;原子质量不变;两个一定变:物质的种类;分子种类;两个可能变:分子数目;元素化合价;5、质量守恒的根本原因(即本质):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6、微观示意图:做题思路,将图转化成成化学式,能写化学方程式的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最后分析做题.题型一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应用【经典例题】【2019黑龙江龙东】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元凶之一,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尾气污染,其反应原理之一是2NO+2CO N2+2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化学式为CO2B.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C.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汽油的不充分燃烧【答案】C【解析】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物中有2个碳原子、2个氮原子、4个氧原子,生成物质中有2个氮原子,所以X是CO2,故A正确;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B正确;C、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2,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0,所以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C错误;D、含碳化合物中的碳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故D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化学式的推断,学生应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原子守恒来解答。

【趁热打铁】1、【2019广西贺州一模】某有机物与氧气充分反应,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则该有机物一定含有的元素是()A.C、O B.H、O C.C、H D.C、H、O 【答案】C【解析】生成物二氧化碳、水中含有C,H,O元素,则反应物中也一定含有这三种元素.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是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氧气由O元素组成,则C,H一定是从某物质中来,而某物质中也可能含有O元素.故这种物质中一定含有含C和H,可能含O.故选C。

2、【2019四川自贡】煤油中含有噻吩(用X表示),噻吩具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X+6O24CO2+SO2+2H2O,则噻吩的化学式为()A.CH4 B.C4H4S C.C4H6S D.C4H8S【答案】B【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4个碳原子、1个硫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C4H4S。

故选:B.3、【2018山东威海】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均不变;②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④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

A. ①②B. ①③C. ③④D. ②④【答案】C【解析】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均不变,分子的种类改变,错误;②原子的数目不变,分子的数目不能确定,错误;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正确;④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正确。

故选C.4、【2018海南省】我国古代典籍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其反应原理之一是4Ag+2H2S+O2=2X+2H2O.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X 的化学式是Ag2S B.H2S 中S元素为-2 价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D.H2S 是无毒的【答案】D【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X 的化学式是Ag2S;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计算H2S 中S元素为-2 价;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H2S 是有刺激性的、有毒的气体。

故选D.题型二质量守恒定律表格题【经典例题】【2019贵州安顺】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后X的值为8 B.参加反应的甲、丁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2:5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D.丙一定为该反应的催化剂【答案】D【解析】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的质量减少了8g—4g=4g,故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4g;同理可以确定乙是生成物,生成的质量为16g-2g=14g;丁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质量为12g—2g=10g;由质量守恒定律,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

A、由质量守恒定律,丙的质量不变,反应后X的值为8g,故选项说法正确。

B、参加反应的甲、丁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4g:10g=2:5,故选项说法正确。

C、该反应的反应物为甲和丁,生成物是乙,符合“多变一”的形式,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丙的质量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反应后质量增加的属于生成物、质量减少的属于反应物),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趁热打铁】1、【2019甘肃天水】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2 B.d是催化剂C.c不是化合物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判断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a由6.4变为5。

2,减少1。

2,为反应物;c由4.0变为7.2,增加2。

8,为生成物;d的质量不变,可能是杂质或催化剂,B项不正确;根据参加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判断b参加反应的质量=2.8—1。

2=1.6,进而判断x=3。

2—1。

6=1。

6,A项错误;c为生成物,且该反应为化合反应判断c一定是化合物,C项错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变,D项正确.故选D.2、【2018湖北随州市】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则关于此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A。

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待测物质的值为15 C. 物质Y一定是单质 D. 反应中Y、W的质量比为6: 5【答案】C【解析】反应后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减少的是反应物,由表格信息可知反应后Y质量增加了30g,Y是生成物;W质量减少了25g,W是反应物;Z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还少5克,X是反应物,待测值为15。

A、根据上述分析可知,Z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正确;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待测物质的值为15,正确;C、根据上述分析可知,X是反应物,W是反应物,Y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物质Y一定不是单质,错误;D、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反应中Y、W的质量比=30g:25g=6:5,正确。

故选C。

3、【2019云南昆明一模】在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到是()A.x=3.1 B.该反应中甲、丁的质量变化比为14:85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答案】B【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10+3.5+10+6﹣(8.6+3.5+14.5)=2.9,故甲、丙为反应物,丁为生成物,乙可能为催化剂,该反应为化合反应,A、x=2.9,故错误;B、生成甲、丁的质量比为:(10g﹣8.6g):(14.5g﹣6g)=14:85,故正确;C、该反应为化合反应,故错误;D、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不参加反应,故错误;故选B。

题型三质量守恒定律图表题【经典例题】【2019江苏苏州】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后硫元素化合价升高B.生成物均为氧化物C.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2【答案】D【解析】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硫化氢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方程式为:2H2S+3O22SO2+2H2O。

A.由方程式和化合价原则可知,硫元素由﹣2价变为+4价,反应后硫元素化合价升高,故正确;B.生成物是二氧化硫和水,均为氧化物,故正确;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5个分子变化成了4个分子,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故正确;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2:3,故不正确。

故选:D。

【点睛】该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学生观察理解微观模型示意图的能力,从多方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趁热打铁】1、【2019。

云南】如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丁属于氧化物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NH2N2+H2OC.甲物质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构成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原子数目不变【答案】D【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物是NH3和NO两种分子,生成物是N2和H2O两种分子,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6NO+4NH35N2+6H2O;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所以该反应中的一氧化氮和水属于氧化物,氨气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以看出,反应物是NH3和NO两种分子,生成物是N2和H2O两种分子,所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6NO+4NH35N2+6H2O,故错误;C.一氧化氮是由一氧化氮分子构成的,每个一氧化氮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构成,故错误;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保持不变,故正确.故选:D.2、【2018湖北宜昌】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X原子,●表示Y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由原子直接构成B.生成物是混合物C.用符号表示为2X D.反应中不发生变化的原子有两种【答案】D【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是由分子直接构成,故错误;B、生成物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故错误;C、是由两个原子构成的一个分子,用符号表示为X2,故错误;D、从图示可以看出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故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