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水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水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一、总则1.1 本规范是根据《水工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GB 50444-2008)制定的,适用于水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和操作。
1.2 水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应遵循国家建筑法规和标准,确保施工质量符合相关规定。
1.3 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组织施工过程,并做好相关施工记录。
1.4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的施工管理体系,确保施工过程安全、质量和进度符合要求。
1.5 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技术人员和施工队伍,保证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二、施工前准备2.1 施工单位应在施工前进行认真的工程勘察和设计评审,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安全隐患。
2.2 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准备好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并保证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2.3 施工单位应对相关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保证其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
2.4 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和安全措施,并确保全体施工人员了解和遵守。
2.5 施工单位应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清理和整治,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影响周围环境和交通。
三、施工工艺3.1 水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应根据设计要求,采用适当的施工工艺和方法进行施工。
3.2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的施工管理制度,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控制措施得以贯彻执行。
3.3 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巡视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施工中的问题。
3.4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的施工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保证施工过程的真实记录和保存。
3.5 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发生安全事故。
四、施工质量4.1 施工单位应保证水工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4.2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制度,保证施工过程中各项质量检验得以有效实施。
4.3 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质量问题。
4.4 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的质量反馈机制,及时处理质量问题并对施工工艺进行调整和改进。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 207—8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关于颁发《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的通知(82)水电水建字第7 号为了加强技术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更好地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我部组织有关单位对一九六三年颁发的《水工建筑物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暂行规范》进行了修订。
修订后的规范定名为《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现予颁发,自一九八二年十月一日起执行,原规范同时作废。
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如发现问题,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报部。
一九八二年四月五日第一章总则第1.0.1 条本规范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1、2、3 级水工建筑物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的施工。
本规范未规定的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的施工,按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进行。
第1.0.2 条水工混凝土应根据其所处部位的工作条件,分别满足抗压、抗渗、抗冻、抗裂(抗拉)、抗冲耐磨、抗风化和抗侵蚀等设计要求。
第1.0.3 条水工混凝土的施工应做到优质、经济、安全。
施工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的规定。
第1.0.4 条有关混凝土的试验,按水利电力部颁发的《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进行。
第二章模板工程第一节一般规定第2.1.1 条应根据混凝土结构物的特点及施工单位的材料、设备、工艺等条件,尽可能采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模板型式。
第2.1.2 条模板及支架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保证混凝土浇筑后结构物的形状、尺寸与相互位置符合设计规定;2)具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3)尽量做到标准化、系列化,装拆方便,周转次数高,有利于混凝土工程的机械化施工;4)模板表面光洁平整,接缝严密,不漏浆,以保证混凝土表面的质量。
第2.1.3 条模板工程采用的材料及制作、安装等工序的成品均应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第二节材料第2.2.1 条模板及支架材料的种类、等级,应根据其结构特点、质量要求及周转次数确定。
应优先选用钢、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尽量少用木材。
水工变态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788—2019

目 次前言 (I)1 总则 (1)2 材料 (2)3 灰浆配合比 (3)4 变态混凝土施工 (4)4.1 一般规定 (4)4.2 施工准备 (4)4.3 摊铺 (4)4.4 制浆 (4)4.5 输浆 (4)4.6 加浆 (4)4.7 振捣 (5)4.8 结合部位施工 (5)5 质量检测 (6)5.1 原材料与灰浆的检测 (6)5.2 变态混凝土现场质量检测 (6)本规范用词说明 (7)引用标准名录 (8)附:条文说明 (9)IIContents Foreword (Ⅰ)1 General (1)2 Material (3)3 Mix Proportion of Mortar (3)4 Construction of Grout Enriched Vibrated(GEVC) Concrete (4)4.1 General Provisions (4)4.2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4)4.3 Paving (4)4.4 Grout Conveying (4)4.5 Transport Slurry (4)4.6 Grouting (4)4.7 Vibrating (5)4.8 Construction of Joint Position (5)5 Quality Inspection (6)5.1 Inspection of Raw Materials and Mortar (6)5.2 Site Quality Inspecttion of Grout Enriched Vibrated(GEVC) Concrete (6)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pecification (7)list of Quoted Standard (8)Additions: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 (9)III1.0.1 为规范水电水利工程变态混凝土的施工,提高施工质量,特制订本规范。
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

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在水工建筑中,混凝土钢筋施工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安全和耐久性。
为了确保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以下将详细介绍相关的施工规范。
一、钢筋材料的选择与检验1、钢筋的品种、规格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常见的钢筋品种有热轧光圆钢筋、热轧带肋钢筋等。
2、钢筋应具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
在进入施工现场前,应按批次进行抽样检验,检验内容包括钢筋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冷弯性能等。
3、钢筋表面应洁净、无损伤,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等缺陷。
二、钢筋的加工1、钢筋的调直应采用机械方法调直钢筋,不得采用冷拉方法。
调直后的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曲。
钢筋调直的伸长率:HPB300 光圆钢筋不宜大于 4%;HRB335、HRB400 等带肋钢筋不宜大于 1%。
2、钢筋的切断钢筋切断应根据钢筋号、直径、长度和数量,长短搭配,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尽量减少和缩短钢筋短头,以节约钢材。
钢筋切断的断口不得有马蹄形或起弯等现象,钢筋的长度应准确,允许偏差为±10mm。
3、钢筋的弯曲成型钢筋弯曲成型应采用专用设备或工具,不得在弯点处发生裂缝。
HRB335、HRB400 等带肋钢筋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4 倍;HPB300 光圆钢筋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25 倍。
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的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般结构,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不应小于 90°,弯折后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 5 倍;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应为 135°,弯折后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 10 倍。
三、钢筋的连接1、钢筋连接的方式钢筋连接方式主要有焊接、机械连接和绑扎搭接三种。
轴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杆件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得采用绑扎搭接接头;其他构件中的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时,受拉钢筋直径不宜大于 25mm,受压钢筋直径不宜大于 28mm。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水泥混凝土(简称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混合料等原料经过搅拌而成的一种工程材料。
水泥混凝土施工规范是确定施工参数,使水泥混凝土得到正确配合、使用和施工等,并保证混凝土质量的一系列规定。
二、实施细则1、材料控制。
混凝土施工需要使用满足规范的原料,如水泥、砂石、混合料等。
各种原料的等级、质量必须满足国家质量标准,并且得到建设单位的认可,才能进行混凝土的施工。
2、工艺控制。
混凝土施工的技术参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工艺标准,能够保证混凝土质量,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工期等指标。
3、抗压强度。
混凝土抗压强度控制要求是混凝土施工规范的重要内容。
抗压强度是指混凝土承受拉压作用时不变形、受压部位不裂缝时的抗压能力。
4、厚度控制。
混凝土的厚度要求也是混凝土施工规范的一个重要内容,通常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需求,确定混凝土的合理厚度。
三、技术标准1、质量标准。
混凝土施工要求质量标准必须符合规定,并且施工期间要进行定期检验,保证规定的质量指标,如强度指标和气孔率等,施工期间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来保证混凝土质量。
2、安全标准。
混凝土施工要求必须符合安全标准,以确保施工的安全,具体标准根据不同的工程情况而定,一般应包括防护措施、劳动保护、施工机械的安全使用方面等。
3、施工方案。
施工方案主要是根据工程的性质,确定施工的机械设备、施工程序及施工期限、质量检测方法及标准等。
四、技术服务混凝土施工需要有专业的技术服务,需要熟练掌握具体的施工工艺,建立正确的施工程序,并且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施工期间混凝土施工规范得到全面执行。
五、品质控制为了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需要建立完善的品质控制体系。
品质控制体系涉及混凝土施工规范、材料控制、工艺控制、质量检验等的各个方面,充分保证施工质量。
六、应用实例水泥混凝土施工规范已经在一些大型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比如,某市在施工公路马路时,采用了水泥混凝土施工规范,控制了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厚度,以及抗压强度和气孔率等指标,使得施工期间的混凝土质量达到了要求。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施工7.1 拌和7.1.1 拌和设备投入混凝土生产前,应按经批准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进行最佳投料顺序和拌和时间的试验。
7.1.2 混凝土拌和必须按照试验部门签发并经审核的混凝土配料单进行配料,严禁擅自更改。
7.1.3 混凝土组成材料的配料量均以重量计。
称量的允许偏差,不应超过表7.1.3的规定。
表7.1.3 混凝土材料称量的允许偏差材料名称称量允许偏差(%)水泥、掺和料、水、冰、外加剂溶液±1骨料±27.1.4 混凝土拌和时间应通过试验确定。
表7.1.4中所列最少拌和时间,可供参考。
表7.1.4 混凝土最少拌和时间拌和机容量Q(m3)最大骨料粒径(㎜)最少拌和时间(s)自落式拌和机强制式拌和机0.8≤Q≤18090601≤Q≤315012075Q>315015090注1入机拌和量应在拌和机额定容量的110%以内。
2加冰混凝土的拌和时间应延长30s(强制式15s),出机的混凝土拌和物中不应有冰块。
7.1.5 每台班开始拌和前,应检查拌和机叶片的磨损情况。
在混凝土拌和过程中,应定时检测骨料含水量,必要时应加密检测。
7.1.6 混凝土掺合料在现场宜用干掺法,且必须拌和均匀。
7.1.7 外加剂溶液中的水量,应在拌和用水量中扣除。
7.1.8 拌和楼进行二次筛分后的粗骨料,其超逊径应控制在要求范围内。
7.1.9 混凝土拌和物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按不合格料处理:1错用配料单已无法补救,不能满足质量要求;2混凝土配料时,任意一种材料计量失控或漏配,不符合质量要求;3拌和拌均匀或夹带生料;4出机口混凝土坍落度超过最大允许值。
7.2 运输7.2.1 选择混凝土运输设备及运输能力,应与拌和、浇筑能力、仓面具体情况相适应。
7.2.2 所用的运输设备,应使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致发生分离、漏浆、严重泌水、过多温度回升和坍落度损失。
7.2.3 同时运输两种以上强度等级、级配或其他特性不同的混凝土时,应设置明显的区分标志。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要点如下:一、模板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①钢材选用Q235钢材,质量符合GB/T700的规定;②木材符合GB5005中承重结构选材标准;③胶合板符合GB/T17656的规定;④竹胶合板符合厂JG/T156的规定。
二、现浇混凝土梁、板跨度超过4m时,模板应设预拱,预拱高度为全跨长度的1/1000~1/3000。
三、模板制作允许偏差:①钢模、胶合板模板及竹胶合模板长和宽则±2mm,对角线±3mm相邻两板面高差1mm,两板拼缝宽度1mm,侧面不平1.5mm,局部不平2mm/2m,连接配件孔眼位置±1mm。
②木模:长和宽±3mm,对角线±5mm,相邻两板面高差1mm,局部不平5mm/2m,板面缝隙2mm。
四、模板钢拉杆直径大于8mm。
五、模板拆除:不承重侧面模板,强度达到2.5mpa以上可以拆模,承重模板L>2.5m时,强度须达到100%以后方可拆模。
六、验算模板刚度最大变形:外露模板为构件计算跨度的1/400,内面模板1/250。
七、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允许偏差:①轴线5mm ②底模上表面标高+5.0mm③截面内部尺寸基础±10mm,柱梁墙+4-5mm④局部垂直全高≤5m 6mm,全高>5m 8mm,⑤相邻两板高差2mm⑥局部不平5mm。
八、钢筋检测每60吨一个批次,每种型号一个批次。
九、钢筋替换直径变化范围应小于4mm,替换后面积大于设计面积的98%,小于设计面积的103%,且不宜减少钢筋的根数。
十、钢筋加工后的偏差;①受力筋全长±10mm②箍筋长度±5mm ③钢筋起弯点构件±20mm,大体积±30mm。
十一、钢筋接头焊接外观检查:①表面没有裂纹和明显烧伤②如有弯折角度小于4;③轴线偏心小于2mm。
十二、堆放袋装水泥时,应有防潮层,距地面边墙大于30cm,堆放高度小于15袋,存放时间小于3个月。
SL677-2019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

艺和新设备。
1. O. 5 本标准的'7 1 川标准主要有下列标准。
《通用硅酸盐水泥 ((;13 175) 《金属材料拉伸试验 结 1 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 228. 1) 《金属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 (GB/T 232) 《碳素结构钢>> (GB/T 700) 《铜及铜合金带材>> CGB/T 2059) 《生用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5749)
11. 2 原材料的质量检验………………………………………… 77
11. :i 抖'和物质垦控制与价驳…………………………………… 79 11. 4 浇筑质量控制与检验…………………………………….. 80 11. J 出凝士应量检验与评定…………………………………… 80
附求 A 大体积泪凝土模板荷载计算方法…………………… 83 附录 B 钢筋的主要机械性能及接头检验…………………… 88 附录 C 沮凝土总碱含量的计算方法…………………………四 附求 D 用成熟度法计算泪凝土早期强度…………………… 100 附录 E ttt 凝土平均强度川和标准差 σ 及强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翁永红范五一 丁福珍周厚贵 杨华全席 j告袁建华吴效红 简兴昌李文伟张宝瑞梁仁强 王迎春李伟彭圣华杨学红 李锋王超张五一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朱尔明 刘志明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牟广主
目次
1 总贝0 …………………………………………………………… 1 2 术语和符号·
2. 1 术语………………………………………………………… 3 2. 2 符号…………………………………………………………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pecifications for hydraukic concrete construction主编单位:中国长江三峡开发总公司中国葛洲坝水利水电工程集团公司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文号: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公告二00一年第31号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年北京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水工混凝土施工行为和质量的基本要求,适用于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中1、2、3级水工建筑物的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的施工。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改,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的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75—1999 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T 176—1996 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 200-1989 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GB 748-1996 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GB/T 750—1992 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GB 1344—1999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T 1345—1991 水泥细度检验方法GB/T 1346—1989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 2022—1980 水泥水化热试验方法(直接法)GB/T 2059-2000 铜及铜合金带材GB/T 2847—1996 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GB 2938-1997 低热微膨胀水泥GB 5749-1985 生活饮用水质标准GB/T 6645—1986 用于水泥中的粒化电炉磷渣GB 8076—1997 混凝土外加剂GB/T 9142-2000 混凝土搅拌机GB 12573—90 水泥取样方法GB/T 12959—1991 水泥水化热测定方法(溶解热法)GB/T 14684-2001 建筑用砂GB/T 14685-2001 建筑用卵石、碎石GB/T 17671—1999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 50164—199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J 80—1985 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GBJ 107—1987 混凝土强度评定标准GBJ 119-1988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J 146-1990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CECS 03:88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38∶92 钢纤维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DL 5017-1993 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DL/T 5055-96 水工混凝土掺用粉煤灰技术规程DL/T 5057-96 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DL/T 5082-99 水工建筑物抗冻设计规程DL/T 5100-1999 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HG 2288-1992 橡胶止水带JGJ/T 10-95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 52-92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 普通混凝土用卵石、碎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T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程JGJ 63-89 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 104-97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SD 105-1982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DJ 12-1978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山区、丘陵区部分)SDJ 17-1978 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DJ 249.1-1988 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标准SDJ 336-1989 混凝土大坝安全检测技术规范(试行)SDJ 338-1989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 62-1994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 172-1996 小型水电站施工技术规范SL 176-1996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范(试行)AC 1211.1-1995 普通混凝土、重质混凝土及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选择的标准方法AC 214-1989 混凝土强度试验结果评定推荐方法3 总则3.0.1本标准规范了水工建筑物混凝土的材料、配合比洗涤、施工、温度控制、低温季节施工、预埋件施工、质量控制与检查的基本要求3.0.2 水工混凝土应满足抗压、抗拉、抗渗、抗冻、抗裂、抗冲耐磨和抗侵蚀等设计要求。
3.0.3 水工混凝土的施工应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3.0.4 本标准未规定的其他混凝土施工,按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执行。
4 术语、符号4.1 术语4.1.1 掺和料 extender用于拌制水泥混凝土和砂浆时,掺入的粉煤灰等混合材料。
4.1.2 强度等级 class of cube strength按标准条件下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分成若干级别,称为强度等级。
4.1.3 水胶比 ratio of water to cementitious material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与所用胶凝材料用量的比值。
4.1.4 胶凝材料用量 cementitious material consumption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和掺合料质量的总和。
4.1.5 拌和时间 mixing time全部材料加入后经过拌和至出料开始的时间。
4.1.6 混凝土运输时间 concrete transportation time从机口全部卸料完到混凝土卸入仓内的时间。
4.1.7 浇筑间歇时间 concreting intermission time混凝土振捣作业完毕至覆盖上层混凝土的时间。
4.1.8 毛面 rough surface经过处理、无乳皮、微露粗砂的混凝土表面。
4.1.9 浇筑温度 concretingtemperature混凝土经过平仓振捣后,覆盖上层混凝土前,在距混凝土面10cm深处的温度。
4.1.10 气温骤降 suddenly drop in air temperature日平均气温在2d~3d内连续下降累计6℃以上。
4.1.11 寒潮 cold wave日平均气温5℃以下的气温骤降。
4.1.12 混凝土成熟度 maturity degree of concrete混凝土养护时间(h)合和等效养护温度(℃)的乘积,用符号“N”表示。
4.1.13表面积系数 coefficient of superficial area结构物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用符号“M”表示。
4.1.14 严寒地区 servere cold region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10℃的地区。
4.1.15寒冷地区 cold region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10℃与-3℃的地区。
4.1.16 温和地区 mild region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3℃的地区。
4.1.17蓄热法 method of heat accumulation采用保温措施,利用原材料加热和水泥水化热的热量,以保证混凝土强度正常增长的施工方法4.1.8 综合蓄热法 comprehensive method of heat accumulation“蓄热法”加早强和抗冻外加剂的施工方法。
4.2 符合温度为T的等效系数αTt温度为T的养护时间T20 设计龄期为90d,强度标准值为20MPa的水工混凝土强度等级C90f混凝土设计强度标准值cu,kf混凝土的配制强度cu0m混凝土强度平均值fcuσ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验收批混凝土强度标准差δ 混凝土强度变异系数δb 盘内混凝土强度变异系数第i组混凝土试件强度fcu,i第i组试件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fcu,ifn组强度中的最小值cu,minF100 表示抗冻为100级的抗冻等级W2 表示抗渗为2级的抗渗等级5 材料5.1 水泥5.1.1每一个工程所用水泥品种以1~2中水泥为宜,并应固定供应厂家。
5.1.2选择水泥品种应符合下列原则:1 水位变化区外部混凝土、溢流面和经常受水流冲刷部位的混凝土及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宜选用中热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也可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
2 内部混凝土、水下的混凝土和基础混凝土,宜选用中热硅酸盐水泥,也可选用低热矿碴硅酸盐水泥、矿碴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低热微膨胀水泥3 环境水对混凝土有硫酸盐侵蚀性时,应选用抗硫酸盐水泥。
5.1.3 选用的水泥强度等级应与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相适应。
水位变化区、溢流面和经常受水流冲刷部位、有抗冻要求较高的部位,宜使用较高强度等级的水泥。
5.1.4 选用的水泥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并可根据工程的特殊需要对水泥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细度等提出专门要求。
5.1.5运至工地的每一批水泥,应有生产厂的出厂合格证和品质试验报告,使用单位应进行验收检验(按每200~400t同厂家、同品种、同强度等级的水泥为一取样单位,如不足200t也作为一取样单位),必要时还应进行复验。
5.1.6水泥品质的检验,按现行的国家标准进行。
5.1.7 水泥的运输、保管及使用,应遵守下列规定:1 优先使用散装水泥。
2 运到工地的水泥,应按标明品种、强度等级、生产厂家和出厂批号,分别储存到有明显标志的储罐或仓库中,不得混装。
3 水泥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防水防潮,已受潮节快的水泥应经过处理并检验合格方可使用。
罐储水泥宜一个月倒罐一次。
4 水泥仓库应有排水、通风措施,保持干燥。
堆放袋装水泥时,应设防潮层,距地面、边墙至少30cm,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袋,并留出运输通道。
5 散装水泥运到工地的入罐温度不宜高于65℃。
6 先出厂的水泥应先用。
袋装水泥储运时间超过3个月,散装水泥超过6个月,使用前应重新检验。
7 应避免水泥的散失浪费,做好环境保护。
5.2 骨料5.2.1使用的骨料应根据优质、经济、就地取材的原则进行选择。
可选用天然骨料、人工骨料,或两者互相补充。
选用人工骨料时,有条件的地方宜选用石灰岩质的料源。
5.2.2骨料料源在品质、数量发生变化时,应按现行建筑材料勘察规程进行详细的补充勘察和碱活性成分含量试验。
未经专门论证,不得使用碱活性骨料。
5.2.3 应根据粗细骨料需要总量、分期需要量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制定合理的开采规划和使用平衡计划,尽量减少弃料。
覆盖层剥离应有专门弃渣场地并采取必要的防护和恢复环境措施,避免产生水土流失。
5.2.4 骨料加工的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应合理可靠,生产能力和料仓储量应保证混凝土施工需要。
5.2.5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可将细骨料分成粗细两级,分别堆存,在混凝土拌和和运输时按一定比例掺配使用。
5.2.6成品骨料的堆存和运输应符合下列规定:1 堆存场地应有良好的排水设施,必要时应设遮阳防雨棚。
2 各级骨料仓应设置隔墙等有效措施,严禁混料,并应避免泥土和其他杂物混入骨料中。
3 应尽量减少转运次数。
卸料时,粒径大于40㎜骨料的自由落差大于3m时,应设置缓降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