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式兄弟

合集下载

荣氏兄弟

荣氏兄弟

3.社会责任:为天下布芳馨,以城市发展为 己任
对无锡的城市规划和发展,荣德生先生有他独到的 见解。还在1912年,荣德生写了《无锡之将来》, 对无锡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许多有远见的主张。他 认为,繁荣无锡不仅是繁荣京(宁)沪,复苏江苏 之先决条件,而且影响直接、间接将远及全国;他 提出发展无锡之最大障碍是,市区缺乏有规模之大 动脉;无锡东邻苏州、西毗常州,大运河、宁沪铁 路贯穿境内,要利用这一地理优势,把苏锡常打成 一片,建设雄踞京(宁)沪线,人口数百万、影响 直接间接远及全国的大无锡。他还提出,要充分利 用无锡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事业;建设 资金不足,政府可通过有偿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办法 进行筹集,变为现金以资运用。
办纱厂时,荣氏兄弟对设备和技术则更为 重视,他们不但重视购买先进机器设备,而 且重视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养。1919年 荣氏兄弟筹股兴建纺织产业的申新三厂,他 们定购了赫华特细纱机3万锭,从美国定购 了1600千瓦发电机组两套,以及萨克洛威细 纱机2万锭,还购买了轧花机80台,英国迪 更生和赫斯特来型号布机500台,其规模之 大、设备之新,为当时内地华商纱厂之冠。
申新纺织公司
面粉厂经营的成功,进一步促进了他们投资实 业的浓厚兴趣。1915年荣氏兄弟出资18万元, 创办申新纺织公司。1922年止,申新已有4个
厂,产纱绽达13万余枚,成为一个具有相当规 模的纺织企业公司。申新的发展速度当时远远 超过了其他民族纺织厂,20年代的纱绽增长率 甚至超过了在华日商纱厂。申新的“人钟”牌 棉纱与“兵船”牌面粉一样,畅销于市场,成 为全国闻名的棉纱之一,荣氏兄弟因此又被誉 为旧中国的“棉纱大王”。
荣氏兄弟
荣宗敬、荣德生
荣氏兄弟,即荣德生、荣宗敬两兄弟,江苏 无锡荣巷人。早年在钱庄当过学徒,短短几 年的钱庄学业生涯,使荣氏兄弟在创业道路

荣氏兄弟发家史

荣氏兄弟发家史

荣氏兄弟发家史荣氏兄弟,是指中国企业家荣毅仁和荣毅生。

他们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的孩子。

但是,凭着他们的勤劳、智慧和才华,他们成功地创建了自己的商业帝国。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讨荣氏兄弟的发家史,并了解他们的成功秘诀。

1. 早年经历与启蒙荣氏兄弟的祖籍是江苏太仓,但他们的父母在苏州开了一家小鱼店,生活十分贫苦。

在荣毅仁出生后不久,他们的父亲便离世了。

母亲一个人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为了糊口,她经营起了小小的饭店。

荣氏兄弟的母亲非常关心子女的学习,她让荣氏兄弟能够获得了良好的教育。

荣毅仁在读初中时,开始接触化学和物理,这让他对创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他在学校里也是一个认真的学生,很快就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2. 创业初期荣毅仁毕业后,曾从事过销售、做广告等工作,但他一直有着自己的追求。

他一边尝试自己创业,一边对市场作出更加深刻的了解,了解消费者和商品之间的联系。

1993年,荣毅仁与荣毅生在苏州市创建了荣事达公司,专门从事家电销售。

当时,国内家电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荣氏兄弟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他们不断寻找机会,不断完善管理,不断学习,逐步发展壮大。

3. 商业转型荣氏兄弟在家电行业创业后很快意识到,传统的家电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他们意识到互联网时代即将来临,这也将彻底改变家电商业模式。

荣毅仁在2012年宣布,荣事达将彻底改变商业模式,实行全面转型,重点从家电行业转向互联网行业。

荣氏兄弟的这一举动,似乎是一次跳跃式创新。

然而,这次转型并非没有准备。

在荣氏兄弟看来,公司的未来只能依赖于创新。

他们用自己创业的精神来重新审视商业模式,并从实践中得到了成功的回报。

4. 创业思考荣氏兄弟的成功,让我们更加了解创业的本质。

他们的成功并不能仅仅归功于资本,同样重要的是他们勇于探索、创新精神,以及不断塑造创业精神的韧性。

荣氏兄弟一直希望,他们所做的,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为了把互联网的便利传递给更多人,为这个充满机遇的时代奉献自己的力量。

透析近代中国实业家荣氏兄弟缔造商海传奇的原因

透析近代中国实业家荣氏兄弟缔造商海传奇的原因

透析近代中国实业家荣氏兄弟缔造商海传奇的原因摘要:近代中国,于内时局动乱,于外饱受侵略。

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毕生致力于发展民族工业,寄望能实现“实业救国”的理想,备尝艰辛,历经磨难。

从1900年起,他们靠四部石磨起家,创办了茂新、福新系统的十二家面粉厂,在满目疮痍的旧中国,支撑起民族工商业的灿烂天空,缔造了他们的人生传奇,也创造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辉煌。

本文就着眼于他们如何创大业、成大事来透析近代实业家的创业艰辛与经验。

关键词:荣氏兄弟兴办实业荣宗敬、荣德生两兄弟出身贫寒,且学历低,但他们竟能在短短数十年的时间里,从两手空空的钱庄学徒起步,创下千万基业,脱颖而出成为近代中国实业界首屈一指的巨头。

他们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因为他们有志向,有头脑,有毅力,有诚信…一、立大志、立宏志立志是一个人成大事的根本。

荣宗敬与荣德生能够在窘迫、贫寒的家境中脱颖而出,以至于后来在上海开办工厂,与他们很早就立下志向是分不开的。

虽然兄弟俩立志要做上海滩的大老板和大实业家,并说“大丈夫定当如是乎”,但是“实业救国”才是他们最初创业的动机,他们希望中国富强——爱国主义是贯穿他们一生的红线,振兴民族经济是他们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人有多大志,能做多大事。

这在后来兄弟俩成为“面粉大王”、“棉纱大王”得到印证。

二、在挫折中百炼成钢1、吃得少年苦,才有老来富荣氏兄弟从十几岁就接受贫苦生活的磨难,远离家乡去上海当学徒,既磨砺了他们的意志,也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使他们见了更多世面。

这为他们以后的创立实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兄弟俩在学徒生涯中过着清贫、单调而又忙碌的日子,整天在琐碎的杂务中忙个不停。

其中荣宗敬因此生病使得自己生长发育受到影响,成为了一个大脑门的矮个子。

2、创业之初,屡遭磨难在决定创办实业后,兄弟二人在上海做了周密的调查,最终确定办面粉厂。

于是他们托人去各厂参观学习,吸收经验。

但遭到拒绝,就算勉强同意,也不能去到轧粉间参观。

面粉大王荣氏兄弟

面粉大王荣氏兄弟

面粉大王荣氏兄弟1873年9月23日,无锡荣巷的荣熙泰家,第一个儿子荣宗敬出世了;时隔两年,1875年8月4日,第二个儿子荣德生也来到了人问。

荣巷位于无锡西郊惠山南麓,是荣氏家族聚居的地方。

荣家祖上曾经做过大官,可是到了荣熙泰这一代,家境已经很差。

荣熙泰小小年纪,就不得不进铁匠铺当学徒;甚至连母亲去世后的安葬费用都没有,只好变卖家产。

后来荣熙泰便长年在外给商家当账房先生,给官僚当师爷,勉强养家糊口。

荣熙泰再也没有想到,就是他的这两个儿子,后来会成为中国著名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而且荣德生的儿子荣毅仁,还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

荣宗敬和荣德生,虽是同胞兄弟,但是性格气质却完全不同。

哥哥荣宗敬长着一张长方脸,心胸开朗,雄心勃勃,思路灵活,有一种使人不能不服从的魅力。

他喜欢野外活动,夏天整日泡在水边,捕鱼捉虾,钓鳝抓蟹,样样都是好手;冬天下了大雪,他领着孩子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更爱滚雪球……弟弟荣德生一点也不像哥哥.他是国字脸,浓眉毛,厚嘴唇,一副憨厚模样。

他直到4岁还不开口说话,父母都担心他会不会是个哑巴;5岁上他总算终于说话了,但一直少言少语,老实本分。

因为他排行老二,邻居们都戏称他为"二木头"。

小德生很少出门,像女孩子一样,常常闷在家里,帮母亲纺纱、养蚕。

夏天,母亲忙得满头大汗,小德生总是一声不响地陪在母亲身边,一会为母亲扇扇子,一会递毛巾给母亲擦汗,十分懂事。

虽然家境贫寒,但荣熙泰深知,只有让孩子好好读书,将来才有重振家业的希望,所以很重视两个儿子的学习。

荣宗敬7岁进私塾,立刻显示出他过人的聪明,只要老帅稍加指点,他就能够领悟,作文也总是写得很出色。

荣德生7岁时,父亲却有些犹豫,怕他跟不上学业,所以便用硬纸板剪了300个字块,自己在家里教他,每天学10个生字。

没料到荣德生学得很快,后来学算术,背"九九表","二木头"也毫不吃力。

荣氏家族

荣氏家族
荣氏兄弟
• 荣宗敬和荣德生,江苏无锡荣巷人, 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弟。早年在钱 庄当过学徒,短短几年的钱庄学业 生涯,使荣氏兄弟在创业道路上迈 出了第一步。
• 1896年,荣氏兄弟开设广生银庄,业务兴旺, 但他们认为“钱庄放账,博取微利”,不如投 资实业。 • 当时,他们目睹免税的外国面粉大量进口,销 路甚畅,漏卮日盛,遂决定筹办面粉厂。 1900年10月,他们以6000元钱庄盈利作资 本,与人合伙创办了第一个面粉厂——保兴面 粉厂,产品极受欢迎。1903年独资更名为 “茂新”面粉厂。荣氏兄弟之后又创办多家企 业,是著名的民族企业家。
• 1946年,仅申新二、五厂两厂一年就 分红5次,荣家两房从中获利达30亿元 以上,折合黄金11000两以上。当时, 社会上流传着一个申新厂长赚了多少钱 的故事。这些半真半假的传闻,自然招 来了贪婪的目光。
荣家遭劫难
• 1946年4月,荣德生遭绑匪绑 票,荣家最终花费110万美元 (其中包含军警接连向荣家索 取的破案“酬金”共计60万美 元) • 时隔两年半,荣宗敬长子荣鸿 元因“私套外汇”又遭牢狱之 灾,被扣押77天,前后被勒去 财物折合50万美元。 • 荣德生四子荣毅仁在上海解放 3个月前被控“贪污罪”,被 法院勒索黄金10条、美金 5000。 • 荣德生三子荣一心赴港途中坠 机身亡。
• 虽然家业近毁,这个工商业家族仍然显示了顽强的生 存能力:上海租界内的申新二、九厂利用“孤岛”的 特殊繁荣时期,挂上外资牌,开足马力扩大再生产; 地处无锡的申三厂通过行贿敌伪关卡获得棉花、电力 等生产原料,在恶劣环境里坚持生产,荣德生在上海 每日通过电话遥控调度;内迁的申四、福五,历经艰 辛把机器设备运输到宝鸡和重庆,也在战时环境下获 取了丰厚利润。 • 乱世风雨中,荣氏家族非但未被击垮,反而获得了惊 人的财富,并借货币兑换,一举还清了所有的陈年旧 债。 8年之后,荣氏家族重新夺回对企业的控制权。

以“荣氏兄弟”创业成长为例(12)

以“荣氏兄弟”创业成长为例(12)

1927年,荣氏企业有了新发展。到1931年底, 荣氏发展到9个规模较大的纺织厂,申新纺织系 统成为旧中国规模最大的民族棉纺织业资本集 团。荣家兄弟继获“面粉大王”称号之后,又 获得“棉纱大王”的称号。 1927至20世纪30年代初,荣氏企业发展概况?
“白银时代”企业发展较快的原因
(1) 1935年币值改革 (2)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 动”
材料一: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 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 “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
——《解放日报》1946年7月8日
材料二:民国万岁,天下太平。民国万税,天 下太贫。 ——时人民谣
100元法币在不同年份的购买力:
1937 1938
= = = =
=
1939
1943
兴衰系于国运
遗产惠泽民生
民国年间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以解放前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发展史为例
浙师大附中
王双双
“红色资本家”荣毅 荣德生 兄弟为中国民族面 仁 。1986年,被美国 粉工业、棉纺织业的 《幸福》半月刊评为 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世界50名知名企业家 之一,是建国后,国 成为旧中国有名的 “面粉大王” “棉纱 内跻身世界知名企业 家行列的第一人。 大王”。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895-1912)
民国初年(1912-1919)
抗战前夕(1927-1936) 发展较快 抗战时期(1937-1945) 抗战胜利后(1946-1949)
沉重打击 日益萎缩
历史回响
新华网10月27日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副主 席, ……荣毅仁同志因病于2005 年10月26日20时31分在北京逝 世…… 荣毅仁被誉为“红色资本家”。 1979年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 司。1986年,被美国《幸福》半 月刊评为世界50名知名企业家之 一,是建国后,国内跻身世界知 名企业家行列的第一人。

一代传奇 荣氏兄弟

一代传奇 荣氏兄弟

裕国利民
转兴实业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我国,农业生产遭到严重 破坏。北方发生粮荒,江南的粮食大批北运,尤其 以上海、无锡等地的面粉为最多。因为面粉北运免 税,经营面粉业的实业家均获厚利。荣氏兄弟根据 自己的经验,决定创办面粉厂。1902年,他们与官 僚朱仲甫各出一半股金,合伙在无锡创办保兴面粉 厂。荣德生经营工厂内部事务,荣宗敬在上海主管 广生钱庄,并负责保兴的对外业务。
坚留大陆
梅香永存
解放后,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 新中国,并积极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 人民政府十分尊重荣德生,并给予他相当 的荣誉和地位。他先后担任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华东军 政委员会委员和苏南行政公署副主任等职 务。1952年7月,他因病逝世于江苏无锡, 享年77岁。发轫之始初开钱庄
荣宗敬14岁进上海南市铁锚厂学习帐房业务。翌年, 到上海永安街源豫钱庄习艺。3年苦学满师后,到上 海南市鸿昇码头里街森泰蓉汇划字号(钱庄)当收解 (跑街)①,负责承揽生意、联系客户等业务。1895 年,钱庄倒闭后,他回无锡闲居。荣德生比荣宗敬小 两岁。15岁时,到上海通顺钱庄学艺。18岁时,随父 到广东三水河口厘金局帮理帐务。1895年,他在厘金 局3年任期届满,便和父亲相偕离职回乡。
一代传奇
荣氏兄弟
荣氏兄弟简介
荣宗敬生于1873年(同治十二年), 原名荣宗锦,晚号锦园。 荣德生生于1875年(光绪元年),原 名荣宗铨,后取号乐农。 他们是江苏无锡西乡荣巷人。他们的先世多 从事商业。祖父荣锡畴是往来于沪、锡两地 的贩运商。父亲荣熙泰先在浙江乌镇一家冶 坊做帐房,后经人推荐到广东当了清政府的 厘卡税吏。母亲石氏。荣氏兄弟幼时入塾读 书,并帮助母亲做家务干农活。
命运何乖

企业家荣氏兄弟

企业家荣氏兄弟

荣家经营之道
• • • • 求大、求多、求快、求新 混业经营,打通产业链 兄弟同心,子孙满堂 坚持民营,力求独立
荣毅仁,1916年5月生,江 苏无锡人。1957年曾被陈毅 副总理誉为“红色资本家”。2 005年10月26日因病在北 京逝世,享年89岁。曾任中华 人民共和国原副主席
荣智健,1942年出生于上海, 1986年,荣智健进入中信香港任 董事总经理。后为中信泰富集团 董事长。
兄弟二人1887年到上海源豫钱庄习业。 1896年,与其父同他人合资开办钱庄, 开始了经营生涯。1902年两人办保兴面 粉厂。
1907年在无锡办振新纱厂。
1913年,在上海创办福新面粉厂。后不 断发展壮大
1915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于上海办申 新纱厂。1921年组成茂新、福新、申新 总公司,构成荣家资本集团。
保守与激进并行,荣家100年的存在特 色
评价
• 唯一在中国工业史上可以称为财团的就一 户人家——荣家。 ——毛泽东
荣明方于1972年出生于北京。 江苏无锡人,1995年,在美国 哈佛大学取得经济学学位后, 荣明方随即返回香港加入中信 泰富,现为中信泰富集团财务 部的董事、中信泰富信息科技 有限公司副主席,同时兼任香 港东区海底隧道公司董事。
祖训
• 固守稳健,谨慎行事决不投机 ——荣德生
• 以小搏大,以一文钱做三文钱的 事 —— 荣宗敬
1937年7月抗战爆发,1个月后日本攻打上海 ,荣家工厂在淞沪会战中损失惨重。1938年 荣宗敬逃到上海,但由于焦虑,患上脑溢血 去世。抗战之后,荣德生欲将被抢去的机器 等要回,但国民政府以各种名义使一大半的 荣家的资产并未归还。
之后,荣德生又遭到绑架,使得荣德生 对于国民政府越来越失望。
解放后,许多荣家子弟都去了香港、美 国, 党很大的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留大陆
梅香永存
解放后,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 新中国,并积极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 人民政府十分尊重荣德生,并给予他相当 的荣誉和地位。他先后担任中国人民政治 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华东军 政委员会委员和苏南行政公署副主任等职 务。1952年7月,他因病逝世于江苏无锡, 享年77岁。
裕国利民
转兴实业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我国,农业生产遭到严重 破坏。北方发生粮荒,江南的粮食大批北运,尤其 以上海、无锡等地的面粉为最多。因为面粉北运免 税,经营面粉业的实业家均获厚利。荣氏兄弟根据 自己的经验,决定创办面粉厂。1902年,他们与官 僚朱仲甫各出一半股金,合伙在无锡创办保兴面粉 厂。荣德生经营工厂内部事务,荣宗敬在上海主管 广生钱庄,并负责保兴的对外业务。
一代传奇
荣氏兄弟荣氏兄弟简介 Nhomakorabea荣宗敬生于1873年(同治十二年), 原名荣宗锦,晚号锦园。 荣德生生于1875年(光绪元年),原 名荣宗铨,后取号乐农。 他们是江苏无锡西乡荣巷人。他们的先世多 从事商业。祖父荣锡畴是往来于沪、锡两地 的贩运商。父亲荣熙泰先在浙江乌镇一家冶 坊做帐房,后经人推荐到广东当了清政府的 厘卡税吏。母亲石氏。荣氏兄弟幼时入塾读 书,并帮助母亲做家务干农活。
多事之秋
举步维艰
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后, 企图通过对民族工商业的搜括来维护自己的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荣氏兄弟经 政权。荣宗敬因抵制蒋介石政府强令摊派购 营的大部分企业未采取措施向内地迁移,致 买的“二五库券”而遭到通缉。 使在战火中损失惨重。纺织厂方面,在上海 的除申新二、九两厂因开设于租界之内,在 到1934年,总公司资产总额为6800 白天能勉强开工外,其余各厂均遭破坏。面 万元,负债却超过6300万元,致使大部分厂 粉厂方面,上海福新各厂均损失严重。 子被抵押了出去。荣宗敬被迫向国民政府实 业部请求救济。然而,国民政府实业部却趁 人之危,企图用300万元的低廉价格将荣氏 企业据为己有。
命运何乖
横遭绑票
荣宗敬去世后,荣德生由汉口返回上海。 抗 日战争胜利后,荣德生积极恢复茂新一厂,并 于1946年在上海组织“天元实业公司”,在无 锡开设天元麻毛棉纺织厂。1945年,他向国民 政府婉转进言,要求稳定货币,建立威信。 1946年,荣德生遭到绑架。荣家为了救他,竟 被上海国民党当局敲诈了60多万美元。荣德生 对国民党政府的幻想完全破灭了。无锡解放时, 他留了下来。
经营方略
优质取胜
•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面粉在东北三省 他们的经营之道主要有:一是充分利用分期付 极为畅销,面粉价格也随之上涨。为抓住 款的方式向洋行订购机器,以此来不断扩充生 时机,扩大生产,荣氏兄弟向英国购买钢 产设备。二是依靠信誉,大量抛售远期栈单, 磨,改进生产设备,扩大了工厂的生产能 作为调度资金的手段。三是采取控制原料的办 力。茂新厂的面粉产量增至每天800包。同 法,抢先买下大量的新麦,以维持长期不断的 时,他们注意提高面粉质量,不收潮麦、 生产,这样便使自己的企业在同业的竞争中处 坏麦,凡购进的小麦都要经过人工挑拣, 于优势地位。四是十分注意生产技术的改进和 所有砂石杂物一概剔出。茂新厂生产的 产品质量的提高,如他们生产的“兵船”牌面 “兵船”牌面粉不仅质量优良,而且包装 粉之所以光滑洁白,除选用优质麦为原料外, 美观,与当时其他名牌面粉并驾齐驱。 1912年初,面粉市场曾一度疲软,但“兵 还由于在生产中使用了漂白剂。 船”面粉销路仍畅。
发轫之始
初开钱庄
荣宗敬14岁进上海南市铁锚厂学习帐房业务。翌年, 到上海永安街源豫钱庄习艺。3年苦学满师后,到上 海南市鸿昇码头里街森泰蓉汇划字号(钱庄)当收解 (跑街)①,负责承揽生意、联系客户等业务。1895 年,钱庄倒闭后,他回无锡闲居。荣德生比荣宗敬小 两岁。15岁时,到上海通顺钱庄学艺。18岁时,随父 到广东三水河口厘金局帮理帐务。1895年,他在厘金 局3年任期届满,便和父亲相偕离职回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