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京兆田真兄弟三人翻译赏析
六年级课外文言文(一)

鳝救婢原文高怀中,业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一婢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
如是累年。
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
夜深入睡,比醒而痛减,伤亦愈。
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
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
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于河。
翻译高怀中在扬州的小东门经营鳝鱼面。
他每天要杀数千条鳝鱼。
有一位女仆人十分怜悯鳝鱼,每天夜晚,偷偷从水缸里捞出一部分鳝鱼,把它们从后窗扔进河中,像这样做了许多年。
有一天,,面店被火焚烧,女佣仓皇逃出,被火所烧伤,困在了河岸边。
夜深时睡着了,等到醒来后感到伤口的疼痛减弱,连烧伤的部位也马上要痊愈了。
仔细看伤口,发现有河中的污泥敷在伤口上,但周围有鳝鱼的行迹。
她才知道:是从前她放生的鳝鱼来救她了。
高怀中感慨这件事的奇怪,就从此停业了。
等她拆除灶台,发现灶台下面有洞,无数条活鳝鱼在洞中,就把它们全部放到河里。
注释(1)以千数:意为用千来计算,即数千条。
(2)悯:怜悯。
(3)比:等到。
(4)业:经营。
(5)婢:女仆。
(6)周:四周。
(7)诸:之于(在文中用作代词兼介词)。
(8)滨:河岸。
(9)向:从前。
(10)罢业:停止营业。
(11)是:这样。
(12)累:积累。
(13)累年:过了几年。
(14)纵:放走。
(15)始:才。
(16)困:疲倦。
(17)婢:侍女;此指女佣。
(18)扬州:今江苏扬州市。
(19)之:此指鳝。
选自《讱庵偶笔》文言知识说"诸".常用作代词.也可用作兼词,兼词是1个单音节虚词兼有2个词的意义和作用,通常是合音词. “诸”用在句中,是“之于”的合音,代词兼介词。
用在句末,是“之乎”的合音,代词兼语气助词。
文中的“诸”是“之于”的和音。
启示从婢的角度来说:好人有好报,应当乐于助人。
从鳝的角度来说:别人对你有恩,应寻找合适时机报恩。
二鹊救友古文原文某氏园中,有古木,鹊巢其上(17),孵雏将出。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含答案)sc3.22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1少年志存高远1 昔有一少年,家贫甚,伐薪自食,夜则映月以览。
2 邻村有富者,衣锦食肉,恒炫于众。
3 一日富者出猎,左右持弓,鹰犬罗后,途与少年遇。
4 富者众辱之,曰:“尔贫如此,尚不及吾之鹰犬。
”少年不应。
5 富者复曰:“尔随吾后,与鹰犬同逐狐兔,先得者赏尔!”6 少年作色曰:“吾虽家徒壁立,然志存高远,非若等鼠类可比!”7 左右欲殴之,少年瞋目斥之:“尔辈亦鹰犬也!”不顾而去。
昔:______ 甚:______ 伐薪:______ 则:______ 览:______ 者:______ 衣:______ 锦:______ 恒:______ 于:______ 左右:______ 罗:______众:______ 尔:______ 如此:______ 尚:______ 应:______复:______ 吾:______ 逐:______ 者:______作色:______ 徒:______ 志存高远:______若等:______殴:______ 瞋目:______ 尔辈:______ 亦:______ 不顾:______ 去:______陈蕃有大志1 陈蕃年十五,尝闲处chǔ一室,而庭宇芜wú秽huì。
2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3 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4 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尝:_______ 芜秽:_________候:______ 谓:______ 孺子:______ 待:______ 处世:______ 扫除:______ 安:______ 清世:_______ 甚:______画龙点睛张僧sēng繇yóu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
每曰:“点之即飞去。
”人以为诞,因点其一。
须臾yú,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
不点睛者皆在。
于:______ 每:______ 即:______ 以为:______ 诞:______ 因:______ 须臾:______ 破:______ 者:______ 皆:______包惊几笃于友谊陈包惊几笃(dǔ)于友谊,与吴东湖善,吴卒,抚其家甚至。
2024年语文版六年级语文秋季学期专项文言文阅读理解

2024年语文版六年级语文秋季学期专项文言文阅读理解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①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
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释)①少孺子:年轻人[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黄雀延颈(_________)乃罢其兵(_________)[2]翻译句子。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文言文阅读。
(甲)田真哭荆京兆(zhào)①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赀(zī)②,皆平均。
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③三片,明日就截之。
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燃。
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zhuó)④,所以憔悴(qiáo cu ì)⑤,是人不如木也。
”因悲不自胜⑥,不复解树。
树应声荣茂⑦。
兄弟相感,合财宝,遂为孝门⑧。
(注释)①京兆:京城地区。
②生赀:财产。
③破:劈开。
④斫:砍。
⑤憔悴:枯萎,凋零。
⑥悲不自胜:悲伤得自己受不了,形容极度悲伤。
胜:承受,控制。
⑦荣茂:繁荣茂盛。
⑧孝门: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家庭。
(乙)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持①作羹(gēng)②,漉豉以为汁③。
萁(qí)④向釜(fǔ)⑤下然⑥,豆在釜中泣。
本⑦是同根生,相煎⑧何⑨太急。
(注释)①持:用来。
真兄弟文言文翻译

昔有兄弟二人,生而性情相投,情谊深厚。
兄名子长,弟名子明。
子长生于富贵之家,而子明生于贫寒之户。
然兄弟情谊,不分贵贱,故二人结为金兰之交。
子长性豁达,乐善好施,常以助人为乐。
子明虽家贫,却勤奋好学,志向高远。
二人各有所长,互补不足,共度风雨。
一日,子长因公外出,久未归家。
子明担心兄长安危,遂决意前往寻兄。
子明虽无马骑,无轿乘,却徒步前行,不辞劳苦。
经数日奔波,终于抵达兄长所在之地。
子长见弟至此,大喜过望,问其何故至此。
子明答曰:“兄长久未归家,弟心忧之,故不辞劳苦,徒步寻兄。
”子长听后,感动不已,抱子明痛哭流涕。
自是之后,兄弟二人情谊更加深厚。
子长因公外出,子明常至兄长处,照顾其家人。
子明因家贫,子长常接济之,以解其困。
又有一次,子明因误事,被官府追捕。
子长闻讯,立即动身,日夜兼程,赶往官府救弟。
子长至官府,向官吏陈情,诉说子明之无辜。
官吏感其情真意切,遂放子明归家。
子明归家后,感激涕零,对兄长说:“弟有今日,皆赖兄长之恩。
今后弟定当效仿兄长,为人正直,行善积德。
”子长听后,欣慰地点头。
岁月如梭,兄弟二人共度春秋,情谊愈发深厚。
子长年事已高,遂将家业传于子明。
子明接手家业后,勤勉经营,使家业更加昌盛。
子长晚年,身体多病,子明日夜守候在兄长床前,悉心照料。
子长临终之际,对子明说:“吾有子明,足矣。
愿弟继续为家业努力,为兄弟情谊珍惜。
”子明含泪点头,立誓不负兄长遗愿。
子长逝后,子明悲痛欲绝,遵从兄长遗言,继续经营家业,使之发扬光大。
兄弟二人虽分隔两地,但心灵相通,情谊长存。
真兄弟也,虽贵贱各异,但情谊无价。
子长、子明二人,正是真兄弟之典范。
世之兄弟,皆当效仿,以情谊为重,共度人生。
古诗上留田行翻译赏析

古诗上留田行翻译赏析《上留田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行至上留田,孤坟何峥嵘。
积此万古恨,春草不复生。
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
借问谁家地,埋没蒿里茔。
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蓬科马鬣今已平。
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举铭旌。
一鸟死,百鸟鸣。
一兽走,百兽惊。
桓山之禽别离苦,欲去回翔不能征。
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
交柯之木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
无心之物尚如此,参商胡乃寻天兵。
孤竹延陵,让国扬名。
高风缅邈,颓波激清。
尺布之遥,塞耳不能听。
【注释】①峥嵘:高峻的样子。
②蓬科:同“蓬颗”,土坟上长满的荒草。
③铭旌:古时竖在灵柩前标有死者官衔和姓名的旗幡。
④桓山:在今江苏省铜山县东北。
《孔子家语》载,孔子在卫,昧旦晨兴,颜回侍侧,闻哭者之声甚哀,子曰:“回!汝知此何所哭乎?”对曰:“回以此哭声非但为死者而已,又有生离别者也。
”子曰:“何以知之?”对曰:“回闻桓山之鸟生四子焉,羽翼既成,将分于四海,其母悲鸣而送之,哀声有似于此,为其往而不返也。
回窃以音类知之。
”后以桓山之泣比喻家人离散的悲痛。
⑤紫荆:《续齐谐记》中记载,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资皆平分,唯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燃。
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
”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
兄弟相感,更合财宝,遂为孝门。
⑥交柯:《述异记》中记载,黄金山有楠树,一年东边荣,西边枯;后年西边荣,东边枯,年年如此。
⑦参商:参星与商星。
《左传·昭公元年》:相传黄帝有两个儿子,大的叫阏伯,小的叫实沉,住在荒山野林里,不能和睦相处,每天动武,互相讨伐。
后来黄帝为避免两人争斗,把阏伯迁到商丘,去管心宿,也就是商星;把实沉迁到大夏,主管西方的参星。
参宿在西,心宿在东,彼出此没,永不相见。
后比喻兄弟不和睦,彼此对立。
⑧孤竹:是指商末孤竹国君墨胎氏二子伯夷和叔齐。
李白上留田行赏析翻译

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燃。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
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更合财宝,遂为孝门。 ⑧交柯:《述异记》中记载,黄金山有楠树,一年东边荣,西边枯;后年西边荣,东边枯,年年如此。
孤竹延陵,让国扬名。 高风缅邈,颓波激清。 尺布之谣,塞耳不能听。
这是一首关于: 的诗
翻译译文
译文 我走到上留田这个地方,看到一处新土坟孤零零地伫立在野外。其他地方早已青草漫漫,唯独这座坟冢上春草还未长出。一阵 风刮过凄凉的旷野,坟旁杨树上的叶子哗哗作响,像是有人在伤心地哭泣。这是谁家的坟墓,埋没在这荒凉的地方?经当地的 老人介绍才知道这里埋葬的是田氏,他英年早逝,哥哥置之不理,连他的尸首都不肯埋葬,当地人只好把他埋在这里,在坟旁 按照习俗插上了旌幡,我感慨万分,连一只鸟死了,其他的鸟都哀鸣不止,一只野兽走了,其他的野兽都惶惶不安。你听听那 恒山鸟离别时的哀鸣,临行前总是回旋飞翔不停。田氏三兄弟要分家时,庭中的紫荆树立即枯死,而当他们决定不分家时,树 应声繁荣如初。传说中黄金山有一种树木,朝东的枝条憔悴而西面的枝条荣润,树犹如此啊!为什么要像参商二星一样,你争 我斗,彼此不相容呢?伯夷、叔齐与延陵季子推位让国,人家兄弟情深,美誉名扬天下:看来淳朴的社会风气已经遥远了,衰 颓的世风泛滥开来,江河日下,昔日街头讽刺兄弟之事的歌谣,人们都充耳不闻了。
没有继位。于是,三哥余昧死后,由余昧的儿子继承了王位。季札封于延陵,所以称其为“延陵季子”。 高风:美善的风教、政绩。缅邈:久远、遥远。颓波:向下流的水势。比喻衰颓的世风。尺布之谣:《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载,淮南王刘长谋反被汉文帝流放,刘长途中绝食而死,民间作歌歌淮南厉王:“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 人不相容。” 缅邈(miǎn miǎo):意为山川缅邈, 同遥远。
滑县二小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13《金色的鱼钩》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

(2)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3)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哪里?
(4)老班长接受了怎样的任务?
2。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展示,明确:
(1)故事发生在长征途中,粮食紧张,情况恶劣。
(2)故事发生的时间:1935年秋天。
(3)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草地行进中。
(4)老班长接受的任务是照顾三个病号。
【注释】①京兆:京城地区.②生赀:财产。③破:劈开。④斫:砍.⑤憔悴:枯萎,凋零.⑥悲不自胜:悲伤得自己受不了,形容极度悲伤。胜:承受,控制。⑦荣茂:繁荣茂盛。⑧孝门: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家庭。
【乙】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①作羹(gēng)②,漉豉以为汁③。
萁(qí)④向釜(fǔ)⑤下然⑥,豆在釜中泣.
六、作业布置
拿起你的笔,写下想对老班长说的话吧!
第一单元教案
爸爸带我去爬树
教学目标
1.文章的情节结构.
2.理解文章的深刻含义。
学习目标
1.扫清文字障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文中重点词句品读,体会小作者爬树前、第一次爬树、第二次爬树、爬树后的心情变化。
教学重点
体会爸爸带我去爬树的深意.
教学难点
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2)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
(3)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3.读一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谈一谈你的感受.
预设: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
4。思考:为什么说鱼钩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五、课外延伸
1.讲一讲长征故事.
2.聊一聊解放军。
预设:海外救援、抗疫前线救灾现场等。
C。【乙】中“本是同根生”与【甲】中的“树本同株"意思相近.
田真兄弟文言文及翻译

田氏,鲁人也。
兄弟三人,真、仲、季,各怀异志,性情各异。
真者,智谋过人,仲者,仁义为先,季者,勇猛善战。
三人虽性格不同,然皆以国家为重,忠诚正直,乃一时之贤。
田真,字伯仁,少时聪慧异常,博览群书,尤善兵法。
及长,投笔从戎,随父征战沙场。
父亡,真承父志,矢志报国,屡建奇功。
时值战国,诸侯纷争,田真所在之国,屡遭邻国侵扰。
真遂起兵,招募勇士,发誓讨伐暴虐,还百姓以安宁。
田真兄弟仲者,名田仲,字子仁,为人仁厚,乐善好施。
家贫不能供其读书,然仲不以为意,常以耕读为乐。
邻里有困者,必倾囊相助,乡人皆称其为“仁者”。
仲虽不问世事,然心中常怀天下,愿为国家安宁尽一份绵薄之力。
季者,名田季,字子勇,勇猛过人,力大无穷。
自幼习武,善骑射,能征善战。
季性直,不喜权谋,然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故每当国家危难之时,季必挺身而出,以身许国。
一日,邻国兴兵犯境,田真兄弟闻讯,立即召集勇士,准备迎敌。
田真曰:“吾等身为国家之臣,当以国家为重,今日之事,关乎国家兴亡,吾等不可坐视不管。
”田仲曰:“兄长之言极是,吾等虽才疏学浅,亦当竭尽全力。
”田季亦曰:“季虽不才,然国家有难,季岂能袖手旁观?”战事激烈,田真兄弟临危不惧,冲锋陷阵。
田真用智,田仲用仁,田季用勇,三兄弟配合无间,大败敌军。
敌军溃败,邻国求和,田真兄弟遂保国家安宁。
战后,田真兄弟论功行赏,田真曰:“吾等兄弟,虽各有特长,然皆为国家效力,功绩相同,何必论赏?”田仲曰:“兄长之言甚是,吾等当以国家为重,岂可贪图名利?”田季亦曰:“季虽不才,然亦知功不独享,赏不独占。
”自此,田真兄弟名声大噪,国人皆称其为“田门三杰”。
三人虽性格不同,然皆以国家为重,忠诚正直,乃一时之贤。
其后,田真兄弟继续为国家效力,直至国家统一,百姓安居乐业。
田真兄弟文言文及翻译如下:田真,字伯仁,鲁人也。
少时聪慧异常,博览群书,尤善兵法。
及长,投笔从戎,随父征战沙场。
父亡,真承父志,矢志报国,屡建奇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京兆田真兄弟三人翻译赏析
“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出自文言文《田真兄弟》,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
生资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
翌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
真往见之,大愕,谓诸弟曰:“树木同株,闻将分斫,故憔悴,是人不如木也。
”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
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遂为孝门。
【翻译】京城有田真兄弟三人,(他们)共同商议着分割财产。
他们把生活资产都平均分了,只有堂前的一棵紫荆树,(兄弟三人)共同商议想要(把树)锯成三片。
第二天准备砍树,那棵树马上就枯萎死亡,形状像被火燃烧过一样。
田真前往看到了树,非常惊讶,对众位兄弟说:“树本来是同根的,听到要砍断分开,所以枯死了,我们都不如树木。
”田真的两个兄弟都不禁悲伤得难以控制,不再分解树了。
树听到声音后枝叶繁茂。
兄弟三人相互被感动了,就和睦得像当初一样了。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