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和脊髓MRI诊断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脊髓低位mri诊断标准

脊髓低位mri诊断标准

脊髓低位mri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脊髓低位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异常,通常是由于脊椎管发育不完全或发育异常导致的。

对于这种疾病,MRI成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诊断工具。

下面我们将介绍脊髓低位MRI诊断的标准。

脊髓低位的MRI诊断主要依据脊髓的位置与椎管相对位置的关系来判断。

一般来说,脊髓低位是指椎管下端髓髓穿出脊髓的位置低于正常位置。

在MRI成像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脊髓的位置与相邻的椎骨关系来确定脊髓低位的程度和范围。

脊髓低位的MRI诊断还需要评估脊髓的形态和结构。

在MRI图像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脊髓的形态是否正常,包括脊髓的大小、形状和结构。

脊髓低位可能会导致脊髓形态异常,如脊髓扁平、融合等现象,这些异常表现将有助于我们诊断脊髓低位。

脊髓低位的MRI诊断还需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

在进行MRI检查前,医生需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下肢无力、感觉异常、大小便功能障碍等,并了解患者的家族史和既往病史。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诊断脊髓低位,指导进一步的治疗和管理。

第二篇示例:脊髓低位是指下降至第一或第二腰椎水平以下的脊髓。

由于脊髓位置异常,可能会引起腰背痛、下肢无力、脱肛、泌尿排泄障碍等症状。

对于脊髓低位的诊断,MRI成像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

本文将介绍脊髓低位的MRI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患者。

一、MRI检查常用序列在进行脊髓低位的MRI检查时,常用的序列包括T1WI、T2WI、T2WI、和T2WI-STIR。

其中T1WI可显示脂肪、髓鞘、硬膜囊等结构,T2WI可显示脑脊液、脊髓灰质和白质等结构,T2WI可显示神经根、脊髓等结构,T2WI-STIR可抑制脊髓下水平的髓鞘信号,有助于显示脊髓低位的位置和范围。

二、脊髓低位的MRI诊断标准1. 脊髓位置异常:脊髓位于下降至第一或第二腰椎水平以下,造成腰椎椎管扩大,硬膜囊梯形扩大。

2. 脊髓形态异常:脊髓呈横断面扁平或横坐标状,脊髓横径较正常脊髓增宽,脊髓灰质-白质比例改变。

脊柱脊髓(上岗考试三)

脊柱脊髓(上岗考试三)

椎管和脊柱肿瘤
• 一.髓内肿瘤 髓内肿瘤
• 1.室管膜瘤 室管膜瘤 最常见, 女性多见, 最常见,占60% ,女性多见,40 ~ 50岁为发病 岁为发病 高峰。肿瘤起源于脊髓中央管及脊髓终丝的室管 高峰。 膜细胞,故肿瘤多位于脊髓圆锥部、马尾及终丝, 膜细胞,故肿瘤多位于脊髓圆锥部、马尾及终丝, 也可见于颈髓。发生种植转移及脊髓空洞形成是 也可见于颈髓。发生种植转移及脊髓空洞形成是 种植转移 室管膜瘤最具特征性的改变。 室管膜瘤最具特征性的改变。
• 2.脊髓信号改变 脊髓信号改变
• 髓内水肿、出血、软化是引起信号改 髓内水肿、出血、 变的主要原因。伤后 ~ 天为水肿 变的主要原因。伤后3~6天为水肿 高峰期, 周水肿逐渐消退, 高峰期,1 ~2周水肿逐渐消退,血 周水肿逐渐消退 肿信号遵循其一般变化规律
• 3.脊柱骨性结构及脊柱 脊柱骨性结构及脊柱 旁软组织的改变。 旁软组织的改变。
脂肪脊髓脊膜膨出
多位于腰骶段, 多位于腰骶段 , T1WI、T2WI像表现为混杂信号 、 像表现为混杂信号 肿块从椎管内突向背部, 。肿块从椎管内突向背部,其中高信号强度与脂 肪信号一致,与皮下脂肪有或无分界; 肪信号一致,与皮下脂肪有或无分界;水样信号 的脑脊液伴硬脊膜及脊髓神经自缺损区向背侧突 脊髓神经紧贴脂肪组织腹侧, 出,脊髓神经紧贴脂肪组织腹侧,椎管内脂肪容 量相对较多或椎管内伴发脂肪瘤。 量相对较多或椎管内伴发脂肪瘤。可伴发脊髓低 位、脊髓栓系、脊髓空洞皮毛窦。 脊髓栓系、脊髓空洞皮毛窦。
脊膜膨出
分脊膜前、 分脊膜前、后、侧膨出 ,膨出多位于腰 骶段 , T1WI、T2WI上见椎管后部骨缺 、 上见椎管后部骨缺 损,有包块自该处突出,信号与脑脊液 有包块自该处突出, 信号相同, 信号相同,并与椎管内蛛网膜下腔沟通 可伴脊髓低位、椎管内脂肪瘤、 。可伴脊髓低位、椎管内脂肪瘤、脊髓 空洞皮毛窦及表皮样囊肿

脊柱常规MRI检查方案及基本诊断方法

脊柱常规MRI检查方案及基本诊断方法
TE和TR • 保持TE和TR为最短。 - TE和TR越短,伪影(由磁化率产生的黑线)越少。 • 确保TE为TR的一半,以获得最佳信噪比。
平衡式TFE (B-TFE)
BFFE/TRA
胸椎常规序列组合
必需序列: T1W/SAG+T2W/SAG+B-TFE/TRA
补充序列: T2W/COR:神经根、椎孔、椎旁病变 T2W/TRA:金属伪影,磁场不均匀 T1W/C+: 占位性病变,脱髓鞘疾病 T1W/FLAIR; T2W/FLAIR STIR:外伤必需序列
飞利浦磁共振培训班 2009.5.8-2009.5.10 郑州
内容概要
脊柱MRI检查前准备
脊柱MRI 常规检查方案
颈椎、胸椎、腰椎、全脊柱、脊柱侧弯、 外周神经检查
脊柱脊髓疾病基本诊断方法
脊柱MRI检查前准备
检查前准备
询问病史,查阅检查资料 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医师操作的重要性 婴幼儿及躁动患者与临床医生配合,给予镇静药 患者检查前更衣,去除金属物品,去卫生间 与患者良好沟通,不要移动,颈椎检查嘱咐患者不 要吞咽,让患者采取最舒适体位、佩戴耳机/耳塞 病重患者需医生或家属陪同 如需增强,提前准备静脉通路
4
扫描方位-SAG
扫描方位-TRA
T1W/SAG
T2W/SAG
三轴定位图:以磁场中心为FOV中心的TRA/SAG/COR SAG :主定位图,与椎间盘平行,至少包括C3-C7,设置颈前饱和带 COR :参考图,可进行水平面校正 TRA:参考图,不可放在主窗口,可进行正中矢状面校正 相位编码方向: RL;FOV: 22cm;矩形FOV, 层厚:2mm; 3D, 32slices
视野 250 mm 400 mm 350 mm 530 mm 300 mm

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

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

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影像学,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一、背景介绍影像学在脊柱和脊髓病变的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MRI(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放射性的影像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脊柱和脊髓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

本文将详细介绍脊柱和脊髓病变的常见MRI诊断方法和病变类型。

二、影像学检查流程⒈病史采集:包括疼痛部位、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

⒉影像学检查准备:患者需要去除身上的金属物品,例如钥匙、方式等,以免影响磁场成像质量。

⒊选择合适的MRI序列:常用的MRI序列包括T1WI、T2WI、STIR等,不同序列对不同病变类型有不同的显示优势。

⒋脊柱定位:通过MRI扫描区域定位软件,确定脊柱的水平。

⒌扫描参数设置:根据疾病类型和临床病情确定扫描参数,例如扫描层厚、间隔等。

⒍影像学结果分析:医生根据影像学结果,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三、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分类⒈脊柱结构变异与畸形:包括脊柱发育异常、脊柱侧凸、脊柱骨折等疾病。

⒉脊柱退行性病变:包括椎间盘突出、脊柱关节病变、脊柱骨质疏松等疾病。

⒊脊髓病变:包括脊髓损伤、脊髓肿瘤、脊髓炎症等疾病。

四、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要点⒈T1WI序列:常用于显示脊柱骨质、脊髓形态等。

⒉T2WI序列:常用于显示神经根、椎间盘、软组织等。

⒊脂肪抑制序列(STIR):用于显示脊髓病变周围的炎症反应。

⒋强化扫描:用于显示肿瘤、感染等病变的强化情况。

⒌多平面重建:通过对原始影像进行后处理,可得到多个不同平面上的影像,有助于病变的定位和评估。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病例影像图和相应的病例介绍,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六、法律名词及注释⒈脊柱:人体的中轴线,由一系列的椎骨组成,是支撑身体、保护脊髓的重要组织。

⒉脊髓:位于脊柱内的神经组织,是人体主要的传导中枢,负责传递感觉和运动信号。

⒊MRI(磁共振成像):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对人体内部进行成像的技术,能够获得高清晰度的解剖结构图像。

脊柱常规MRI检查方案及基本诊断方法

脊柱常规MRI检查方案及基本诊断方法

脊柱脊髓常规MRI检查方案及基本诊断方法张冰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放射科Zhang Bing MD Ph.DDepartment of radiology ,the affiliated Drum Towerhospital of medical college of Nanjing university飞利浦磁共振培训班2009.5.8-2009.5.10 郑州内容概要脊柱MRI检查前准备脊柱MRI 常规检查方案颈椎、胸椎、腰椎、全脊柱、脊柱侧弯、外周神经检查脊柱脊髓疾病基本诊断方法脊柱MRI检查前准备检查前准备询问病史,查阅检查资料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医师操作的重要性婴幼儿及躁动患者与临床医生配合,给予镇静药患者检查前更衣,去除金属物品,去卫生间与患者良好沟通,不要移动,颈椎检查嘱咐患者不要吞咽,让患者采取最舒适体位、佩戴耳机/耳塞病重患者需医生或家属陪同如需增强,提前准备静脉通路检查前准备仰卧位、头先进身体正中矢状面垂直于床面腿部放在专用垫子上(缓解腰椎不适)婴幼儿体厚薄,垫高,保持位于线圈中心脊柱后突病人,需垫高盆腔,以平稳脊柱脊柱侧弯病人,扫描层数增加,确保涵盖全部侧面颈椎病人应适当垫高头部,使病人舒适颈部后部垫软垫,以确保舒适颈椎脱位、骨折病人应带好防磁支架检查,但如果支架有金属螺钉等,则必须由管床医生去除颈椎扫描前嘱咐病人吞咽和清嗓颈部较短病人,不宜使用颈前线圈定位定位原则:定位原则:成像区越接近等中心位置,图像质量就越好。

颈椎-甲状软骨胸椎-胸骨中心腰椎-肚脐与剑突连线中点颈胸椎-甲状软骨,定位图出来后将FOV调到530mm,在矢状位上将扫描框上缘定在小脑天幕胸腰椎-肚脐与剑突连线中点,定位图出来后将FOV调到530mm,在矢状位上将扫描框下缘定在尾骨下缘全脊柱-甲状软骨,然后通过三段移床实现全脊柱扫描脊柱侧弯-全脊柱扫描或分段扫描,参照颈胸椎与胸腰椎定位线圈选择脊柱相位阵列专用线圈•SENSE 脊柱1.5T•SENSE 头部/ 颈部•SENSE 头部/ 脊柱线圈组合线圈选择原则涵盖成像区域,与感兴趣区最近SENSESENSE :敏感性编码( sensitivity encoding ,SENSE)多线圈并行采集使用多个平行排列的协同线圈保持K 最大值不变,增加K 空间采样位置之间的距离(低密度),可保持图像的空间分辨力而成倍减少扫描的时间。

脊髓低位mri诊断标准

脊髓低位mri诊断标准

脊髓低位mri诊断标准
脊髓低位是一种先天性异常,通常指脊髓端部位于正常位置以
下的情况。

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常用的诊断工具,用于确定脊
髓低位的诊断标准。

MRI可以提供详细的图像,帮助医生确定脊髓
位置和形态,从而进行准确的诊断。

在进行脊髓低位的MRI诊断时,医生通常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脊髓位置,MRI图像可以清晰显示脊髓的位置,医生会测量
脊髓的位置是否低于正常范围。

一般来说,脊髓端部位于髂嵴水平
以下2个脊椎节段(L2)被认为是脊髓低位。

2. 脊髓形态,MRI可以显示脊髓的形态,包括是否存在脊髓扁平、膨出等异常情况。

这些形态异常也是诊断脊髓低位的重要依据
之一。

3. 脊髓周围结构,MRI还可以显示脊髓周围的结构,如椎管的
大小、形态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异常情况,这些也对脊髓低位的诊断
有重要意义。

除了上述方面,MRI还可以帮助医生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相似症状的疾病,如脊柱裂等。

总的来说,脊髓低位的MRI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脊髓位置、形态和周围结构的评估,通过综合分析这些信息,医生可以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磁共振扫描各部位基本序列解释

磁共振扫描各部位基本序列解释

磁共振扫描各部位基本序列解释【知识文章】标题:磁共振扫描各部位基本序列解释导语:磁共振扫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医学影像技术,通过利用强磁场和电磁波产生的共振信号,对人体内部进行成像。

在临床上,磁共振成像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部位的诊疗中。

本文将从头到尾逐个介绍磁共振扫描中各部位的基本序列,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并应用于实际诊疗中。

1. 大脑(Brain)1.1 T1加权像(T1-Weighted Image)T1加权像是一种用于显示解剖结构的基本序列。

在T1加权像中,脑脊液呈黑色,脑灰质呈深灰色,脑白质呈浅灰色,这使得我们能够清晰地观察到脑的解剖结构。

1.2 T2加权像(T2-Weighted Image)T2加权像则重点显示组织的水分含量,对于检测异常信号(例如水肿)非常敏感。

在T2加权像中,脑脊液呈白色,脑灰质呈中灰色,脑白质呈深灰色。

T2加权像能够更好地反映脑部异常情况。

2. 胸部(Chest)2.1 胸腔(Thorax)在胸腔的磁共振扫描中,常用的基本序列包括T1加权像、T2加权像和增强扫描。

通过这些序列,我们能够全面了解胸腔内部器官的解剖结构和异常情况。

2.2 心脏(Heart)对于评估心脏功能和心脏异常,我们采用特殊的心脏序列。

其中,心脏T1加权像能够提供心脏的解剖结构,而心脏功能扫描则可以评估心脏腔室的收缩和舒张功能。

3. 腹部(Abdomen)3.1 肝脏(Liver)肝脏磁共振扫描的基本序列主要有T1加权像、T2加权像和增强扫描。

借助这些序列,我们能够评估肝脏的解剖结构、肿瘤的位置、大小、性质等,并对肝脏功能进行全面评价。

3.2 胰腺(Pancreas)胰腺磁共振扫描通常采用T1加权像、T2加权像和增强扫描。

这些序列能够清晰显示胰腺的解剖结构,评估胰腺的血供情况以及检测胰腺疾病。

4. 骨骼(Skeletal)4.1 骨髓(Bone Marrow)骨髓的磁共振扫描常采用T1加权像和STIR序列。

MRI基础知识

MRI基础知识
5.MRI的三种基本图象特点
T1WI TR 500ms TE 20ms T2WI TR 1500ms TE 100ms 质子加权 TR 1500ms TE 20ms T2WI和质子加权可在一次成像中得到,质子加权诊断意义不大,现很少使用
8.2 成像伪影多 运动伪影多:儿童、老年体弱患者 心脏、大血管搏动 吞咽、呼吸运动 脑脊液流动 金属伪影 机器伪影等
脑MRA
腹腔MRA,使用造影剂
正常肺血管MRA
先心-室间隔缺损
夹层动脉瘤
MRCP
胆总管下段结石
肝门胆管癌
输尿管结石 MRU



7.6 检查安全 无射线辐射损伤
8.MRI检查和诊断的缺点
8.1成像速度慢 颅脑检查需要10分钟左右 腹部多期增强检查需要30分钟左右 目前高场MR可一口屏气完成肝脏扫描,可进行动态增强多期扫描,但图象质量稍差.
T1WI显示解剖结构好
T2WI显示病灶敏感
T1WI
T2WI
6.各种常见组织MRI信号表现
主要有: 水 脂肪 肌肉 骨骼 脑实质 血肿 血流 粘液
夹层动脉瘤I型
肺动静脉瘘
右侧肾动脉狭窄
脑外伤: 颅底脑挫裂伤 硬膜外血肿 SAH
慢性硬膜下血肿
早期大脑中动脉分支梗塞
多发腔隙性脑梗塞
脑干腔隙性脑梗塞
大脑中动脉梗塞伴出血
星形胶质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
垂体瘤
垂体微腺瘤
听神经瘤
脑膜瘤
血管母细胞瘤
生殖细胞瘤
肺癌脑内多发转移
脑动静脉畸形
先天性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Ⅰ型)
Gd-DTPA特征: 驰豫性强(T1WI信号增高) 毒性小、安全系数大 细胞外分布,且不通过血脑屏障 迅速肾脏排泄 禁忌症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侧型,椎间盘疝出物位于椎管内一侧,未超过椎间 孔内口,主要对硬膜外脂肪间隙、硬膜囊和神经根形 成压迫
远外侧型,椎间盘疝出物位于椎管以外,主要引起椎 间孔狭窄和一侧根神经受压 侧前型,椎间盘疝出物本身不引起压迫症状,但由于 椎间盘的外1/3有神经分布,亦是腰痛的原因之一 另椎间盘向上或向下突入椎骨,即形成许莫式结节
常见伪影
自身解剖特点引起

颈椎:脑脊液流动伪影
颈部血管搏动
咽喉部吞咽动作

胸椎:心脏及大血管搏动、呼吸运动、脑脊液流动伪影 腰椎:大血管搏动、呼吸运动
(矢状位编码设为上下方向,横断位编码颈椎设为前后,胸腰椎左右方向)

脑脊液流动伪影
压脂不均
术后金属伪影
14.09.04
14.09.16

椎间盘突出影像学分型

膨出:向四周对称、弥漫超出邻近椎体边缘
突出:局限性超出邻近椎体边缘,外层纤维 环完整

脱出:髓核突出超出破裂外层纤维环(或后
纵韧带),仍与椎间盘相连 髓核游离:髓核移位与原椎间盘失去联系(外

层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完全破裂)
突出的方向分:

中央型,椎间盘疝出物位于椎管中部主要对硬膜外脂 肪间隙和硬膜囊形成压迫
8
关节突关节
棘上韧带
脊髓
位置:
位于椎管内前正中裂Fra bibliotek前外侧沟后正中沟 颈膨大 后中间沟 后外侧沟
上端平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 下端(成人)平第1腰椎体下缘
外形:
两个膨大:颈膨大、腰骶膨大 6条沟:前正中裂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 后外侧沟 1 1 2 2
腰骶膨大 脊髓圆锥 终丝
神经
后根 前根
前根 后根 脊神经 马尾

椎体、附件


椎管、椎间孔
韧带(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等) 椎间盘(髓核、纤维环、透明软骨终扳) 硬膜囊、脊髓、马尾、神经根
脊椎、韧带、椎间盘
椎弓 后纵韧带 透明软骨终板 纤维环 髓核 前纵韧带 椎间盘
棘突
棘间韧带 椎间孔
棘上韧带
脊椎、韧带、椎间盘
黄韧带 横突 项韧带 髓核 纤维环 横突 黄韧带 棘间韧带 椎间孔

炎性病变
脊柱结核
化脓性脊椎炎
硬膜外脓肿 脊髓炎
强直性脊柱炎
脊柱结核并椎旁冷脓肿形成
脊柱退行性变
椎体与脊椎小关节增生 韧带肥厚 椎间盘变性 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变性的MRI表现 椎间盘变扁 T2像上信号低于正常椎间盘,且不均匀 邻近椎体终板信号异常
脊髓栓系综合征(TCS)
属于脊髓的发育性异常。各种原因牵拉压迫脊髓圆锥使其缺血缺
氧而产生的大小便失禁、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障碍、畸形等征候群称为 脊髓栓系综合征 (tethered cord syndrome TCS)。圆锥低位,但无双 下肢、足及大小便异常者称为脊髓栓系(tethered cord TC)。 MRI表现: 脊髓圆锥位于腰3以下,“绷紧的”终丝栓系于椎管后壁 终丝增粗(终丝直径大于2mm)



膨出
突出
脱出
髓核游离
脊髓受压、变性
骨质增生,神经根受压
MRM
肿瘤

脊椎肿瘤:血管瘤、转移瘤,骨髓瘤等

脊髓髓内肿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海绵状血管
瘤等

髓外硬膜下肿瘤:脊膜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等 髓外硬膜外肿瘤:转移瘤、淋巴瘤等
室管膜瘤
脊膜瘤
神经纤维瘤病
恶性神经鞘瘤
此腔末端高度扩大,称终池,池内有马尾和软脊 膜向下延伸的终丝。
脊髓被膜与脊神经根关系
脊神经根离开脊髓时即包以软脊膜,当穿脊髓蛛网膜和硬 脊膜时,带出此二膜形成蛛网膜鞘和硬脊膜鞘。此三层被膜向 外达椎间孔处与脊神经外膜、神经束膜和神经内膜相延续。在 神经根周围延伸的蛛网膜下腔至脊神经节近端附近即封闭消失。
骨髓瘤
椎体、附件转移瘤
椎体血管瘤
嗜酸性肉芽肿
男性,11岁,腰背部疼痛1个月,无外伤史。
给予激素治疗,患者胸背部疼痛明显改善, 2个月后复查

臂丛神经
由第5~8 颈神经前 支和第一 胸神经前 支大部分 组成
臂丛神经节后损伤
脊柱和脊髓MRI 诊断基础知识
2015.11.06
检查方法

平扫:T1WI、T2WI、T2-SPAIR(STIR/T2-fs)
增强扫描:T1-SPIR(T1-fs+C)
硬膜囊水成像(MRM):sMRU-3D-HR SENSE、T2-CLEAR 臂丛神经:DWIBS、T2-GRASE、VDWIBS SENSE

硬膜外腔:位于椎管骨膜与硬脊膜之间的窄隙,内含脂肪、 椎内静脉丛和淋巴管,脊神经根及其伴行血管 上起自枕骨大孔,下终于骶管裂孔,不通颅内。

硬膜下腔:位于硬脊膜与脊髓蛛网膜之间的潜在腔隙,与脊神 经周围的淋巴隙相通,内有少量液体。 蛛网膜下腔:位于脊髓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腔内充满脑脊液,

向上经枕骨大孔与颅内相通,终止于第2骶椎部。
脊髓空洞 脊髓空洞症是一种脊髓的慢性、进行性病变。 分为先天发育异常性和继发性脊髓空洞症,前者 多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后者常由外伤、肿 瘤、炎症等引起。病理特征为脊髓内空洞,洞壁 由增生的胶质组织构成。
Chair畸形 I型合并脊 髓空洞
髓内血管异常
脊膜膨出和脊髓脊膜膨出
脊膜膨出和脊髓脊膜膨出是脊髓中胚层的先天发育异常,临 床症状与畸形程度有关。主要有下腰痛和背部软组织肿块。严重 者可出现下肢弛缓性瘫痪以及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多为向背侧 膨出,可发生于脊椎的任何节段,以腰骶部最为常见,颈椎次之, 胸椎较少见。特征为脊膜通过脊椎缺损部位向椎管外呈囊袋状膨 出。囊壁由蛛网膜、硬脊膜及皮肤构成,囊内充满脊液。脊髓脊 膜膨出除有脊膜膨出外,囊内容物还有脊髓和神经根。
(运动) (感觉) (31对)
马尾
脊髓比 脊柱短,腰 、骶、尾部 的脊神经前 、后根要在 椎管内下行 一段距离才 到达相应的 椎间孔,在 脊髓末端下 行的脊神经 根称为马尾
脊髓圆锥
终丝
马尾
第一骶神经
终丝
神经通道
脊髓被膜及脊膜腔隙
硬脊膜 蛛网膜
蛛网膜下腔
软脊膜 硬膜下腔 硬膜外腔
脊膜腔隙及内容物

T1加权像显示解剖细节最好,T2加权像显示病变和椎 间盘比较敏感;疑有椎骨或周围软组织病变应加扫T2 压脂;增强T1应加脂肪抑制,且注药前先扫一个T1脂 肪抑制,以便对比 脊柱、脊髓以矢状面和横断面成像为主,必要时辅以 冠状面成像(病变位于椎管一侧、观察两侧对称性、 脊神经)

解剖
与影像学相关的解剖结构:
硬脊膜 后根 前根
脊膜套袖
神经外膜
脊髓血管
正常MRI表现
脊 椎

骨皮质:T1、T2均呈低信号,镜界清楚、锐利,线状 松质骨:信号强度与脂肪含量有关,正常T1呈均匀、 较高信号,T2呈中等偏低信号,压脂呈均匀低信号 椎基底静脉管:T1低信号,T2高信号,横贯于椎体后缘 中部,在矢状面像显示清楚 韧带:T1、T2均呈低信号,与椎体骨皮质及椎间盘的外 纤维环信号相混合

椎间盘损伤或突出: 椎间盘损伤后呈低信号,严重者甚至信号消失。 急性外伤性椎间盘突出者椎间盘呈高信号,不同于慢 性退行性椎间盘突出 脊髓损伤: 表现为挫裂伤和压迫。挫裂伤MRI示脊髓肿胀、 膨大,信号混杂,与出血、水肿等存在及损伤后时间 有关;脊髓水肿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 血肿: 信号与出血时间有关
可合并腰骶部脂肪堆积或终丝脂肪瘤、脊椎裂、脊柱侧弯、硬膜囊膨
大、脊膜膨出等其他畸形
脊髓栓系合并脂肪瘤
脊柱、脊髓外伤
骨折与脱位 椎间盘损伤与突出 韧带撕裂 脊髓压迫
椎管、椎旁血肿
骨折: 椎体正常结构与外形丧失,信号不均匀。压缩 性骨折椎体呈楔形变。爆裂骨折椎体粉碎,分成几 块。因水肿、渗出,骨折处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 号 脊椎脱位: 矢状面T1像显示最为清楚,表现为椎体前缘、 椎管前缘及后缘的平滑连线中断,椎体错位。可伴 有脊髓压迫或椎间盘损伤


椎间盘

髓核:T1等信号,T2高信号


纤维环:T1等信号,T2内侧部高信号、外侧部低信号
透明软骨终板: T1低信号,T2低信号
椎管内容物

脊髓、马尾:T1等信号,T2等信号


神经根:T1等信号,T2等信号
脑脊液:T1低信号,T2高信号 脂肪:T1高信号,T2高信号(低于脑脊液) 血管:T1、T2均呈低信号
异常MRI表现
椎管狭窄
椎管狭窄症是 指中央椎管、神经 根管或椎间孔狭窄 所致脊髓或神经压 迫综合征。
颈椎:小于10mm
腰椎:小于15mm 侧隐窝:小于3mm
椎间孔:小于4mm
发育性 后天性
椎体滑脱(真性)
椎内静脉丛扩张
椎内静脉丛扩张
椎管内硬膜外脂肪堆积
可引起 脊髓或马尾 及神经根受 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