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素肺显像

合集下载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应用进展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应用进展
物 调控 。
2 . 1 . 2 鉴别诊断
Nu s a i r 等 认 为 F . F DG摄 取 增加 与 间
DOT ANO C的 P E T / C T显像 评估 I P F患者 有 巨大潜 力 ,不但 可 以用于筛选 生长抑素治 疗有效的 I P F患者,而且可 以对使 用此类药物治疗 的 I P F患者进行评估 。国内 鹄 Ga尚未推广应
且 G a . DO T A T A T E在 D P L D患 者 肺 组 织 内 的 放 射 性 分 布 与 ” F . F DG相 似 。A mb r o s i n i 等 瞄 使 用 Ga . D O T A NOC的 P E T者 ( 7 例 I P F 、7例
义 为 肺 组 织对 显 像 剂 的 摄 取 高 于 肝 脏 。 该 研 究 对 1 例 患 者 随
访发现显像 剂代谢 的改变与 临床 过程相关 ,表 明 F — F D G 的
P E T显 像 监 测 疾 病 进 展 是 有 价值 的 。虽 然 P E T应 用 越 来 越 广 泛 ,但 P E T仍存 在 图像 解 剖 定位 不 够 清 晰 等 不 足 。P E T / C T将
D P L D) 患 者 ( 其 中 1 0例 为 I P F ) 行 Ga . DO T A T A T E 与 F — F DG 的 P E T 显像 , 发现 DP L D 患者 肺 组 织 中 表 达 S S T R,
Me i s s n e r 等 首 次 报道 了 F - F D G的 P E T显像 在 I P F中 的 应用 ,发 现 7例 I P F患者 中 6例 呈阳性显像 ,阳性显像 的定
肺组织 中无显像剂摄取 。这 与既往体 外研 究发现肺 纤维化 中表达 S S T R的结论一致 f 2 ,即只有 I P F患者肺组织 中有 显 著 的纤维化形成 ,而 NS I P患者 有较少 的纤维化 改变 。 G a .

核素医学影像学的原理和应用

核素医学影像学的原理和应用

核素医学影像学的原理和应用核素医学影像学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种医学影像学技术,它透过核素等放射性物质对人体进行内部成像,提供了强有力的诊断工具。

本文将介绍核素医学影像学的原理和应用。

一、核素医学影像学的原理核素医学影像学主要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为内部成像提供了条件。

放射性核素是指原子核因放射性衰变而发射出一种或多种粒子的元素,通过注射患者体内,放射性核素将自然分布到患者的组织器官中。

放射性核素发生放射性,会有射线通过患者身体,并在探测器上产生信号。

射线信号经过放射性计数方法的测量和计算,可得出患者体内放射性核素的分布情况,从而得到体内组织器官的功能和代谢情况。

核素医学影像学有两种主要技术,即γ闪烁探测器技术和PET 技术。

γ闪烁探测器技术需要核素自带γ射线进行检测,而PET技术则是注射具有正电子放射性的药物,在PET扫描中使用放射性核素发生正电子湮灭来产生射线信号。

二、核素医学影像学的应用核素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各科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为较常见的临床应用介绍。

1.甲状腺扫描核素扫描技术在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

核素扫描结果可以显示甲状腺内功能性病变的分布,如毒性甲状腺肿大、结节等。

甲状腺扫描除能直接显示甲状腺组织结构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内放射性分布的变化反映不同的甲状腺功能异常。

2.心肌灌注显像核素显像技术在心血管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心肌灌注显像可检测心肌血流灌注量,对于冠心病诊断和评估冠脉病变程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通过核素扫描技术还可以检测心肌损伤程度、识别缺血区域和梗死组织等。

3.骨扫描骨扫描是临床上常用的骨科影像学技术,可用于检测骨骼中各种病理性病变的分布情况,如骨转移瘤、骨炎、骨关节病等。

通过放射核素与骨矿质的结合,可以对骨骼进行灵敏的检测。

4.肺部显像核素医学影像学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中也有广泛应用。

一些肺部疾病,如肺部感染、肺栓塞等,常伴随着肺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来观察肺组织的血流灌注情况,从而能够较敏感地检测肺部疾病。

99mtc-mdp原理

99mtc-mdp原理

99mtc-mdp原理概述:99mTc-MDP(99m技托酸美托酸普鲁胺)是一种放射性核素显像剂,主要用于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它是一种由两个放射性核素组成的化合物:99mTc (锝-99m)和MDP(美托酸普鲁胺)。

锝-99m是一种稳定性同位素,具有长的半衰期(6小时)和适宜的放射活性,使其成为放射性显像的理想选择。

MDP是一种非特异性结合剂,能与许多组织和器官中的酸性磷酸酶结合。

因此,99mTc-MDP被用于显像各种组织中的酸性磷酸酶活性,从而有助于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

99mTc-MDP的合成99mTc-MDP的合成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首先,将99Mo(钼-99)暴露于微中子辐射,使其发生裂变,产生锝-99m。

这一过程在核反应堆中进行。

2. 接下来,将锝-99m与MDP(美托酸普鲁胺)混合。

MDP是一种非特异性结合剂,能与许多组织和器官中的酸性磷酸酶结合。

3. 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将锝-99m与MDP结合在一起,形成99mTc-MDP。

这个过程通常使用特定的化学试剂和催化剂。

4. 最后,将合成的99mTc-MDP进行纯化,以确保其放射性浓度和纯度符合医用标准。

99mTc-MDP的应用1. 肾脏显像:99mTc-MDP主要用于诊断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结石、肾结核等。

通过检测肾脏对99mTc-MDP的摄取和排出情况,可以评估肾脏的功能和结构。

2. 骨骼显像:99mTc-MDP也用于诊断骨骼疾病,如骨折、骨肿瘤、骨关节炎等。

通过检测骨骼对99mTc-MDP的摄取情况,可以评估骨骼的病变程度和愈合情况。

3. 肝病显像:99mTc-MDP可以用于诊断肝脏疾病,如肝硬化、肝炎、肝癌等。

通过检测肝脏对99mTc-MDP的摄取情况,可以评估肝脏的功能和结构。

4. 炎症显像:99mTc-MDP可以用于检测炎症组织,如关节炎、肺炎、肠炎等。

通过检测炎症组织中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可以评估炎症的程度和治疗效果。

核医学知识点整理

核医学知识点整理

核医学整理核医学显像核医学的PET、SPECT显像侧重于显示功能、血流、代谢、受体、配体等的改变,能早期为临床、科研提供有用的信息。

1.通过放射性核素显像仪(如SPECT)对选择性聚集在或流经特定脏器或病变的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发射出的具一定穿透力的射线进行探测后以一定的方式在体外成像,借以判断脏器或组织的形态、位置、大小、代谢及其功能变化,从而对疾病实现定位、定性、定量诊断的目的。

2.基本条件:用于示踪的放射性核素能够在靶组织或器官中与邻近组织之间形成放射性分布的差异。

3.用于显像的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物通称为显像剂(imaging agent),显像剂在机体内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显像的主要机制4.诊断和治疗用(含正电子)体内放射性药品浓集原理1)合成代谢2)细胞吞噬3)循环通路:血管、蛛网膜下腔或消化道,暂时性嵌顿。

4)选择性浓聚5)选择性排泄6)通透弥散7)离子交换和化学吸附8)被动扩散9)生物转化10)特异性结合11)竞争性结合12)途径和容积指示5.核医学仪器的基本结构:探头、前置放大器、主放大器、甄别器、定标电路、数字显示器常用显像仪器:γ照相机、SPECT、PET等。

二、分为诊断用放射性药物(显像剂和示踪剂)和治疗用放射性药物。

放射性药品指含有放射性核素供医学诊断和治疗用的一类特殊药品。

γ射线能量为:141KeV三、SPECT显像方法:1.每例检查均需使用显像剂2.给药方式:iv,po,吸入,灌肠,皮下注射等3.仪器:SPECT4.给药后等待检查时间:即刻,20--30min, 1h, 2--3h5.每次机器检查时间:1—20min6.检查次数:1—10次(一)显像的方式和种类1、静态显像:当显像剂在脏器内和病变处的浓度处于稳定状态时进行的显像,可采集足够的放射性计数用以成像,影像清晰可靠,可详细观察脏器和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和放射性分布;脏器的整体功能和局部功能;计算出一些定量参数, 如局部脑血流量、局部葡萄糖代谢率(参数影像或称功能影像).2、动态显像:显像剂引入体内后,迅速以设定的显像速度动态采集脏器多帧连续影像或系列影像,即电影显示;利用感兴趣区技术提取每帧影像中同一个感兴趣区域内的放射性计数,生成时间--放射性曲线。

核素肺显像对肺血栓栓塞症疗效的评价

核素肺显像对肺血栓栓塞症疗效的评价
未 定论 , 能与 免疫 因素 、 传 因素 、 可 遗 系统 性疾 病 因 素 、 染 因素 、 感 环境 因素 、 养缺 乏 因素等 有关 。 目 营 前 局部 用 药是 治疗 口腔 溃疡 的重要 方法 。
生 长 ; 2 抗 炎 、 除 水 肿 ; 3 提 高 机 体 免 疫 功 () 消 () 能 _ 。本 组对 比结 果 显示 , 3 ] 康复 新液 在治疗 口腔溃 疡 中安全 有 效 、 不 良反 应 、 效 明显 优 于传 统小 无 疗 配 方治疗 , 得 临床推 广 。 值
第2 卷 第2 6 期
21 0 2年 4月
长治 医 学院学 报
J OURNAL OF C HANG HI ME I AL COL E E Z DC L G
V 1 6 o2 o2 . N .
Ap. 2 1 r 02 1 7 3
与 对 照 组 比较 , . 2 , < O 0 X 一6 0 3 P .5
P E疗效 方 面 有 重 要 价 值 。本 研 究 自 2 0 T 0 8年 1 月至 21 0 0年 1 2月 对 我 院 6 7例 P TE患 者 进 行 了
P E 是一 种 发 病 率 、 T ) 漏诊 率 和 病 死 率 均 较 高 的 疾 病 , 射性 核素 肺 通 气 / 注 ( Q) 放 灌 V/ 显像 是 目前 临 床 最常 用 的诊 断肺 栓塞 的方 法 , 并且 在 观察 和评价
3 讨 论
口腔 溃疡 是 一 种 常 见 的 口腔 疾 病 , 发 病 率 其 高 、 复发 , 易 又称 复发性 口腔溃疡 , 女老 少均 可 发 男 生 。虽 有 一定 的 自限性 但 反复 发作 , 发作 时疼 痛难 忍 , 响说 话及 进食 。 口腔 溃疡 的发 病机 制 目前 尚 影

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山西医科大学(030001) 2009年6月在美国新奥尔良举行的第69届美国糖尿 病学会(ADA)大会上。由ADA、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 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组建的国际专家委员会建 议,将糖化血红蛋白(HbAlc)检测作为新的糖尿病诊断标 准。从而取代现有的空腹血糖(FPG)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 验(OGTT)的诊断方式[1’2]。笔者就糖尿病诊断标准制定 的历史,各种检测指标的发展历史及HbAlc在糖尿病诊 断、监测中的地位作下列综述。
MA,Duff
A,et
a1.The clinical of pulmonaiy
Med,1992。326:1240—1245.
作者简介:杨福,男,1951年9月生,主治医师。朔州市平鲁 区人民医院,036800
3贺丽霞,宋有诚,朱俊,等.急性肺栓塞的I临床表现.中国急救
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地位

血糖检测的方法除点血糖外,还有代表长期血糖的检 测指标,最常用的即HbAlc。 HbAlc是血红蛋白A组分的某些特殊分子部位和葡 萄糖经过缓慢而不可逆的非酶促反应结合而形成的。成人 期的血红蛋白主要是HbA,占总量的97%,被糖化的部分 称为HbAl,其中HbAlC代表了主要的糖化的HbAl部 分。在糖尿病患者,血液循环中平均血浆或血清葡萄糖浓 度是相当缓慢的HbAlc形成的主要决定因素[3]。而由于 红细胞在血循环中的寿命约为120 d,如果血糖的水平波 动不大,则约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和HbAlc的水平有很好 的相关性,大概代表了测定前2~3个月内的血糖平均水 平,尤其是近1个月之内的平均血糖水平。 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研究中大最的多点 血糖与HbAlc测定之后通过统计推算出平均血糖水平,并 列出一简易表格[4‘6],提示HbAlc与平均血糖水平有很好 的相关性。 法国学者Monnier等"】的研究解答了HbAlC和点血 糖的关系,在290例糖尿病患者中,通过多点血糖检测和 HbAlc的关系,计算出当HbAlc<7.3%时。餐后血糖增高 的部分对HbAle的贡献达70%,7.3%~8.4%者空腹和 餐后血糖的贡献各占一半,当HbAlC>8.4%以上时,空腹

肺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肺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肺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摘要:肺血管疾病是一类涉及肺循环的疾病,包括肺动脉高压、肺栓塞、肺血管炎等。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肺血管疾病的关键手段,主要包括胸部X光片、CT肺动脉造影、磁共振成像等。

本文将对肺血管疾病的影像学诊断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一、引言肺血管疾病是指影响肺循环的疾病,其病因多种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炎症、肿瘤、感染等。

肺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容易误诊和漏诊。

影像学检查在肺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直观地显示肺血管的病变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二、影像学检查方法1.胸部X光片:胸部X光片是筛查肺血管疾病的首选方法,可以初步观察肺血管的形态、分布和大小。

但对于肺血管疾病的确诊价值有限。

2.CT肺动脉造影(CTPA):CTPA是诊断肺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

通过注射对比剂,可以清晰地显示肺动脉及其分支的充盈情况,对肺栓塞、肺动脉高压等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3.磁共振成像(MRI):MRI具有无辐射、多参数成像的优势,可以全面评估肺血管的病变。

MRI肺动脉造影(MRPA)可以显示肺动脉及其分支的充盈情况,对肺栓塞、肺动脉高压等疾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4.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可以评估右心功能,间接反映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

同时,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肺动脉血流速度,对肺栓塞等疾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5.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是评估肺血流分布的一种方法,对肺栓塞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但该方法存在放射性损伤,不适用于孕妇和儿童。

三、影像学诊断要点1.肺动脉高压:CTPA和MRPA可以清晰地显示肺动脉及其分支的扩张、扭曲等改变,同时可以评估肺动脉压力。

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右心功能,间接反映肺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

2.肺栓塞:CTPA是诊断肺栓塞的首选方法,可以明确栓塞部位、范围和程度。

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可以评估肺血流分布,对肺栓塞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肺栓塞与肺梗死的影像学诊断-无删减范文

肺栓塞与肺梗死的影像学诊断-无删减范文

肺栓塞与肺梗死的影像学诊断肺栓塞与肺梗死的影像学诊断引言肺栓塞与肺梗死是常见的肺血管疾病,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对于这两种疾病的准确诊断和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影像学诊断在肺栓塞和肺梗死的鉴别和定位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肺栓塞与肺梗死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和技术。

肺栓塞的影像学诊断1. 放射性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V/Q扫描)V/Q扫描是肺栓塞的常用影像学诊断方法之一。

该技术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结合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对肺血流和肺通气进行定量分析。

肺栓塞时,血流和通气异常分布的区域会呈现局部灌注缺损。

2. 螺旋CT肺血管造影(CTPA)CTPA是目前诊断肺栓塞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将CT技术与造影剂注射相结合,可以清晰显示肺动脉和其分支的血管结构。

通过观察肺血管的阻塞情况,可以判断是否存在肺栓塞。

此外,CTPA还能帮助评估肺动脉的大小和肺栓塞的程度。

3. 磁共振肺血管成像(MRA)MRA是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用来评估肺血管的状况。

相比于CTPA,MRA不需要使用放射性造影剂,减少了对患者的辐射暴露。

然而,MRA在肺栓塞的诊断上相对CTPA来说准确度较低,并且需要更长的扫描时间。

肺梗死的影像学诊断1. 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螺旋CT肺动脉造影同样可以用于肺梗死的影像学诊断。

通过对肺血管的观察,可以发现梗死区域的血流变化和血管阻塞情况。

此外,CTPA还可以帮助鉴别肺梗死的位置和范围。

2. 核医学心肌灌注显像(MPI)MPI是一种评估心肌灌注情况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同样适用于肺梗死的诊断。

该技术通过注射放射性核素,通过显像来评估梗死区域的心肌灌注情况。

可以通过观察灌注缺损区域来确定肺梗死的位置和大小。

3. 磁共振成像(MRI)MRI在肺梗死的影像学诊断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显示梗死的解剖学位置和范围。

MRI还可以观察心脏和肺血管的功能状况,对肺梗死的临床评估提供更多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外现有流行病学资料仍不完整,估计肺栓塞的年发 病率为100/10万左右,但临床确诊病例却远低于此数 字。 瑞典马尔默的数据显示:2356例尸检中发现肺栓塞431 例(18.3%),同期同一群体核素肺显像仅有48例 (2%)诊断为肺栓塞。
约2/3的CTEPH患者既往并无明确的急性肺栓塞临床病 史,其发病的临床症状与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并无明显的 不同。
J Nucl Med 1993;34:1119-1126
PIOPED II图像评价标准
PE阳性: 高度可能性(≥2个肺段Q/V 不匹配) PE阴性 – 灌注正常 – 极低度可能性 a. 非肺段性病变,例如:肺门突出、心脏扩大、膈肌抬高、线 性肺不张或者肋膈角积液并且另一 侧肺没有其他灌注缺损; b. 灌注缺损的面积小于X胸片显示病变的面积; c. 1~3个小肺段的灌注缺损; d. 肺中叶或上叶单一肺段Q/V匹配的灌注缺损; f. 灌注缺损周围有条纹标志; g. 胸腔积液至少占整个胸膜腔的三分之一,且另一肺没有灌注 缺损。 不能诊断: 所有其他图像。 J Nucl Med 2008; 49:1741–1748
排除PE
- Q正常; - Q/V匹配或反向不匹配; - Q/V不匹配,但不呈肺叶、肺段或亚肺段分布。 确定PE - Q/V不匹配,其范围不少于一个肺段或两个亚肺段。 不确定诊断(<5%)
- 非特定性疾病典型表现的多发性V/Q异常。
Q/V SPECT融合技术
Sen: 95% Spe: 84%
NPV: 96% PPV : 81% Accuracy: 89%
Lung cancer in a patient
with no history of COPD. (A) a single nonsegmental perfusion defect is seen in the posterior regions of the right lung; (B) posteroanterior and lateral CXRs show a rounded sharply defined opacity in the costovertebral region of the right lung.
肺灌注/通气SPECT显像的优势
分辨率提高; 解剖定位更精确:克服病灶重叠的干扰, 检测深在、小病变;
进行精确定量分析。
正常肺灌注/通气SPECT显像
COPD合并PE
J Nucl Med,2004,45:150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Nucl Med Commun 2010, 31: 82
Q/V SPECT图像评价标准
PISA-PED诊断标准
灌注异常且符合肺栓塞:单个或多个“楔形”灌注缺损, 同一部位的X线胸片正常或异常。灌注缺损区周围常同时存 在“楔形”过度灌注区。
灌注异常但不符合肺栓塞:单个或多个非“楔形”灌注缺 损,同一部位的X线胸片正常或异常。通常无“楔形”过度 灌注区。 灌注接近正常:形状一致、面积小于或等于X线胸片异常部 位的灌注缺损。此类X线胸片异常包括:心脏扩大;主动脉、 肺门或纵隔扩张;横膈膜抬高;肋膈角变钝;胸膜增厚; 肺裂间隙积液等。
放射性核素肺显像在肺栓塞诊断
中的应用
阜外医院核医学科 方 纬
肺栓塞的无创性诊断技术
放射性核素肺显像(肺灌注/通气显像): PIOPED I (1990)
CTPA:PIOPED II(2006)
MRPA:PIOPED III (正在进行)
肺灌注/通气显像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平面显像
– PIOPED I (1990)
放射性核素肺显像在 肺高压中的应用
常规肺灌注显像的主要特点
轻度肺高压:放射性分布均匀,无明显异常;
中度肺高压:肺尖部放射性浓聚;
重度肺高压:放射性分布明显不均匀,呈斑片状 与右心导管资料对照:肺动脉压力呈递增趋势,平均 肺动脉压分别为16.8±3.8 mmHg,21.3±3.8 mmHg 和42.0±1.6 mmHg;肺小动脉阻力分别为110±64 dyn﹒s﹒cm,113±48 dyn﹒s﹒cm和490±271 dyn﹒s﹒cm。
月未发生血栓栓塞事件。
CTPA诊断亚肺段肺栓塞的价值
CTPA对亚肺段栓塞的检出能力较低,V/Q显像具有一定 的优势。 关于64层CT检测亚肺段栓塞的准确性还缺乏研究报道。
亚肺段栓塞的临床意义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欧洲急性肺栓塞诊疗指南(2008) 单纯亚肺段栓塞,如果CUS发现DVT,则需要治疗;如 果CUS阴性,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其临床意义和治疗选 择还难以确定。
肺灌注显像
肺通气显像
肺灌注显像
肺通气显像
心脏扩大
膈肌麻痹
胸主动脉瘤 安装起搏器
鉴别诊断:COPD
肺灌注显像
肺通气显像
肺灌注显像
肺通气显像
溶栓前
溶栓后
继续抗凝10个月
消融术前
消融术后
PIOPED I 图像评价标准
高度可能性(≥80%) ≥2个较大的(>75%)灌注缺损,或等范围的中等灌注缺损(>50%),或等范围的较大 加中等灌注缺损,通气/灌注不匹配。 中度可能性(20%-79%) 1个中等至2个较大肺段性灌注缺损,或等范围的中等灌注缺损,或等范围的较大加中等灌 注缺损,通气/灌注不匹配。 1个通气/灌注匹配的缺损,同一部位CXR正常。 难以判断为低度或高度可能性,或低度和高度可能性等级中未描述的表现。 低度可能性(≤19%) 非肺段性灌注缺损(如由扩大的心脏、扩张的主动脉、扩大的肺门区、抬高的横膈等原因 所导致的灌注缺损)。

是,经常 是,经常 低

很少 很少或否 高
特异度
X线胸片异常病例是否影响其准确性 孕妇患者可否实施 诊断慢性肺栓塞的准确性 用于随诊病例 COPD患者误诊为肺栓塞 技术上实施的失败率

不影响 否 低 困难,辐射剂量高 可能不会 高

有些患者影响 是 高 容易,辐射剂量低 非常严重的病例会 低
CTPA与V/Q断层显像辐射剂量的比较
Abnormal perfusion scan in
a patient with COPD and moderate emphysema. (A) The scintigraphic outline of the lungs is ill-defined with non segmental bilateral perfusion defects predominantly in upper lung regions; (B) posteroanterior and lateral CXRs show clear signs of emphysema predominantly in upper lung lobes.
两种图像评价标准的比较
PIOPED I、II
– 肺灌注/通气显像、X线胸片相结合; – 适用于合并其它心肺疾病的患者;
– 有平均30%的病例(中度、低度可能性)诊断不确定。
PISAPED – 肺灌注显像与X线胸片相结合; – 不确定诊断的比例为0%; – 更适用于不合并其它心肺疾病的患者;
– 需要经验丰富的医师。
和由于病变引起的肺血流受损。
显像剂:99mTc-MAA
肺通气显像
将放射性惰性气体或气溶胶吸入气道和肺泡内,用放 射性显像装置体外探测双肺内的放射性分布。由于
放射性在肺内的分布与局部通气量成正比,因此通
过体外显像可以估价双肺的通气功能,了解气道的 通畅性以及肺泡的气体交换功能。 显像剂:99mTc-DTPA,133Xe,99mTc-Technegas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in a patient with COPD. (A) wedgeshaped perfusion defects are seen in the right lung (arrows); (B) coronal and sagittal CTA images show multiple arterial filling defects.
灌注正常:无任何灌注缺损。
Near-normal perfusion scan in a patient with postischemic chronic left heart failure. (A) The pulmonary blood flow is distributed predominantly to upper and anterior regions; (B) CXR shows enlarged heart, dilated upper lobe vessels, and mild interstitial edema.
正常肺灌注显像
正常肺通气显像
肺栓塞的典型影像学表现
肺栓塞早期,肺灌注显像即可早于其它形态学诊断出现 异常,而X线胸片24~48小时后才会有异常表现。 由于血栓阻塞血管,肺血管供应的肺叶、肺段和亚肺段 灌注显像呈放射性缺损改变,缺损范围与解剖结构肺叶、 段分布相一致。肺动脉栓塞虽然引起肺循环血流动力学 改变,但肺通气功能正常。 主要特征是:肺段性或亚肺段性灌注缺损和肺通气/灌注 (V/Q)不匹配。
任何灌注缺损,同一部位CXR异常,且CXR异常的范围大于灌注缺损的范围。 灌注缺损,有与之匹配的通气显像异常区,且(1) CXR正常和⑵ 某些区域的灌注正常。
任意个数的较小的灌注缺损(<25%),同一部位CXR正常。 正常 无灌注缺损或灌注显像的肺轮廓与CXR一致(需注意肺门和主动脉压迫所造成的影响及 CR和/或通气显像的异常表现)
J Nucl Med 2008, 49: 1741
CTPA
敏感性:83%,特异性:96%
N Engl J Med 2006, 354: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