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汇总.
放射性核素显像

05
CHAPTER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环境科学中应用
利用放射性核素的特性,将其作为大气污染物的示踪剂,通过测量大气中的放射性活度,可以追踪污染物的来源、分布和迁移转化过程。
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
建立基于放射性核素的大气污染监测网,实现对大气污染物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大气污染监测网
智能化技术的助力提升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技术、法规和伦理等方面的挑战;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与转化应用;加强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提高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水平。
应对挑战的策略措施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PET)
利用正电子发射核素(如18F、11C等)衰变产生的正电子与电子湮灭产生的一对方向相反的511 keV伽马光子进行成像。PET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优点。
图像获取
01
患者注射放射性示踪剂后,在特定时间内使用显像仪器进行扫描,获取放射性分布数据。扫描过程中需注意患者的体位、呼吸等因素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通过比较治理前后大气中放射性活度的变化,可以评估治理措施的效果,为进一步优化治理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治理效果评估
03
治理效果评估
通过分析治理前后水体中放射性核素的浓度变化,可以评估治理措施的效果,为水体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01
放射性核素在水体中的行为
研究放射性核素在水体中的吸附、解吸、沉淀、溶解等行为,揭示其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
1
2
3
通过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可以预测肿瘤患者的预后情况,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肿瘤预后判断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01.06.2020
a
5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主要类型
㈠ 体内示踪技术 ㈡ 体外示踪技术
1、脏器与组织显像
1、体外放射分析技术
2、脏器与组织功能测定 2、细胞掺入实验
如: 骨骼显像─99mTc-MDP
(骨骼中的羟基磷灰石晶体)
01.06.2020
a
17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8、特异性结合
显像机制
如: 放射免疫显像─相关抗原的单抗 radioimmunoimaging RI (导向显像) 放射受体显像─受体配体的单抗
radioireceptor imaging
(了解受体的密度、数量和功能)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安徽省立医院核医学科 刘学公
01.06.2020
a
1
临床核医学
临床核医学
诊断核医学
治疗核医学
体外诊断核医学 体内诊断核医学
内介入治疗
外照射治疗
放射免疫分析
放射性核素显像
131I治疗甲亢
敷贴治疗
化学发光分析
γ照相机
131I治疗甲状腺癌
时间分辨分析
SPECT/CT
转移性骨痛治疗
其它免疫分析
ii. 利用核医学显像装置可以探测到这种放射性浓 度差,从而获得脏器或组织放射性药物分布状 态,对疾病进行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
01.06.2020
a
9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显像剂被脏器或组织聚集的机制
1、合成代谢 6、通透弥散 2、细胞吞噬 7、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 3、循环通路 8、特异性结合 4、选择性浓聚 9、细胞拦截 5、选择性排泄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与显像课件

平面显像 (planar imaging) 断层显像 (tomographic imaging )
心肌平面显像
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 (横断面) 心肌断层显像 (短轴切面)
4. 根据影像获取的时间分为
延迟显像 (delay imaging )
骨三时相显像 (血流相)
分化型甲癌患者服131I后72h全身显像
5. 根据显像剂对病变组织的亲和力分为
阳性显像 (positive imaging) 又称热区显像 (hotspotimaging) ,指显像剂主要被病变组织
摄取,而正常组织一般不摄取或摄取很少,在静态影像上病灶 组织的放射性比正常组织高而呈热区改变的显像。分为特异性 与非特异性两种 阴性显像 ( negative imaging)
G0期
death
体外示踪技术 (in vitro)
3.活化分析
通过使用适当能量的射线或粒子照射待测样品, 使待测样品中某些稳定的核素通过核反应变成放射 性核素 (活化) ,然后进行放射性测量和能谱分析 , 获得待测样品中稳定性核素的种类与含量的超微 量 分析技术。是各种痕量分析法中灵敏度最高的方 法 之一
体内示踪技术 (in vivo)
4.放射性核素功能测定
放射性药物引入机体后,根据其理化 及生物学性质参与机体特定的代谢过程, 并动态地分布于有关脏器和组织,通过检 测仪器可观察其在有关脏器中的代谢过程, 从而了解相应脏器的功能状况 如甲状腺吸131I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等
放射性核素功能测定
甲状腺吸 131I功能测定
什么是放射性示踪技术?
疾病诊断技术中的放射性核素显像原理和技术

疾病诊断技术中的放射性核素显像原理和技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一种诊断手段。
本文将讨论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原理、技术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一、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原理放射性核素显像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放出的伽马射线或正电子的特性来研究人体内的代谢、结构与功能。
在医学诊断中,主要是采用伽马射线来进行显像。
伽马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辐射,其穿透力强,能穿透人体内部,被人体吸收后不影响正常组织,因此可作为显像探针。
具体而言,如使用放射性核素99mTc标记人体内的特定分子,该分子会自然地被人体内细胞、器官或病变组织摄取,并能放出伽马射线,组成放射性标记物的原子的核子将会在不稳定性的驱使下,不断地释放伽马射线,这些伽马射线通过特殊的探头被接收,经过电脑转换后,就能得到以图像方式表示和显示的信息,从而了解人体的结构、代谢和功能。
这就是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基本原理。
二、放射性核素显像的技术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主要可以分为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两种。
SPECT技术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放出的伽马射线来制作人体内部的三维影像,所使用的放射性核素常见的有99mTc、123I和131I等放射性同位素,它们都是放射性核素显像中应用最广泛的目标激发装置。
此外,SPECT技术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注射放射性核素,然后利用伽马射线探头来捕捉放射性核素所发出的伽马射线,根据伽马射线的密度信息,结合计算机重建,形成人体内部的三维影像。
与之不同的是,PET则通过注射带正电子的代谢物质,例如葡萄糖分子,由正电子放出正电子本身的能量自发发出两个光子,这两个光子之间的角度和能量是固定的,然后利用特殊的探头来捕获光子,并根据两个光子之间的空间位置和角度,结合计算机重建算法,生成三维影像。
三、放射性核素显像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监测。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1、显像顺序
2、时相变化
01.06.2020
.
29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图像分析方法及要点
(三)断层图像
在静态图像分析的基础上 ,对获取方位、层面、 层厚、三维构像等综合分析。
1、横断面 2、冠状面 3、矢状面
01.06.2020
.
30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图像分析方法及要点
1、图像质量的评价
显像剂在组织或脏器内达到平衡时的显像
2、动态显像 (随时间变化的动态采集)
显像剂引入机体后以一定的速率连续采集 组织或脏器的多帧图像
01.06.2020
.
22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显像类型
3、局部显像
仅限于机体某一局部或某一脏器的显像
4、全身显像
一次成像完成采集、显示全身各部位的 放射性分布,形成一帧完整影像
PET/CT
放射免疫治疗
非显像检查法
粒子介入治疗
甲状腺吸碘等
云克治疗
肾图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国际原子能机构指出
“从对技术影响的广度而 论,可能只有现代电子学和 数据处理才能与同位素相比 ”
01.06.2020
总部设在奥地利维也纳的国际原子能机构
.
4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Hevesy (示踪法之父)
赫维西(Georg de ,Hevesy)匈牙利化学家 (1885--1966)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安徽省立医院核医学科 刘学公
01.06.2020
.
1
临床核医学
临床核医学
诊断核医学
治疗核医学
体外诊断核医学 体内诊断核医学
医学影像学放射性核素显像

X线与超声
优势
核医学影像技术是一种利用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来显示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医学影像技术。它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无创性等优点,能够提供关于疾病发病机制、代谢异常等方面的信息,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局限性
核医学影像技术的图像质量通常不如CT和MRI等其他医学影像技术,且存在辐射暴露的风险。此外,核医学影像技术的设备和操作成本也较高,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
图像融合与多模态成像
将不同模态的医学影像(如CT、MRI、PET等)进行融合,实现多维度、多参数的综合性医学影像分析。
临床医学合作
01
与临床医学紧密合作,推动放射性核素显像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提高医疗服务质物学与化学结合
02
利用生物学和化学技术,研发新的放射性药物和治疗方案,揭示生物体内的分子和细胞活动与功能。
优势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02
常用核素
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核素包括99mTc、111In、123I、131I和201Tl等。这些核素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特性,适用于不同的检查目的。
选择依据
选择核素的主要依据是目标器官的功能特点、病变类型和疾病进程。例如,99mTc-MDP常用于骨骼显像,111In-DTPA常用于肾动态显像。
定义
通过口服或注射等方式将含有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导入人体,然后利用γ相机等设备捕捉体内放射性核素发出的γ射线,从而得到人体各部位的放射性分布图像。
原理
定义与原理
发展历程
自20世纪50年代初,人们开始利用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粗略到精确的发展过程。
重要性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临床医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尤其在肿瘤、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巧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巧放射性核素显像作为一种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它通过引入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利用特殊的探测仪器来获取体内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和代谢信息,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然而,要获得准确、清晰且有临床意义的显像结果,需要掌握一系列的技巧。
首先,选择合适的放射性核素至关重要。
不同的放射性核素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如半衰期、辐射能量和发射类型等。
例如,99mTc(锝-99m)因其适中的半衰期和良好的成像特性,在很多常规显像中被广泛应用;而 18F(氟-18)则常用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
医生需要根据所要检查的器官或疾病的特点,以及显像的目的,来挑选最合适的放射性核素。
放射性药物的制备和质量控制也是关键环节。
放射性药物的纯度、稳定性和标记率等都会直接影响显像效果。
制备过程必须严格遵循标准操作规程,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使用前,还需要对药物进行质量检测,包括放射性浓度、化学纯度和放射化学纯度等指标的测定。
患者的准备工作同样不容忽视。
在进行显像前,患者可能需要禁食一定时间,以减少胃肠道的干扰。
对于某些特定的显像,如甲状腺显像,患者可能需要提前停用含碘的药物或食物。
此外,还需要向患者详细解释检查的过程和注意事项,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以获得更好的配合。
显像仪器的选择和校准对于获得高质量的图像也非常重要。
目前常用的显像仪器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仪(SPECT)和 PET 扫描仪。
仪器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和质量控制,以确保其性能稳定、测量准确。
在检查过程中,操作人员要根据患者的体型和检查部位,合理调整仪器的参数,如采集时间、能量窗和矩阵大小等。
图像采集的技巧也有很多讲究。
采集的时机选择要恰当,例如在进行心肌灌注显像时,需要在患者运动或药物负荷后的特定时间点进行采集,以反映心肌的血流灌注情况。
采集的体位和角度也需要根据检查部位和目的进行调整,以获得全面、准确的图像信息。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2024/1/25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5
•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概述 •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技术 •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解读 •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临床应用 •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优势与局限性 •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未来展望
2
01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概述
2024/1/25
3
定义与原理
20
局限性讨论
1 2
特异性较低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虽然灵敏度高,但特异性相对 较低,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分辨率有限
由于放射性核素的物理特性,骨显像的分辨率相 对较低,可能无法清晰显示细小的骨骼结构。
3
受干扰因素影响
某些药物、治疗或生理状态可能影响放射性核素 的分布和代谢,从而影响骨显像的准确性。
定义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是一种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骨骼寻求剂,通过注射入体内 后,在骨骼中聚集并发出γ射线,进而通过外部探测器进行成像的技术。
原理
骨骼寻求剂在体内分布后,与骨骼中的羟基磷灰石晶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 在骨骼中聚集。通过γ射线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经过计算机处理,可以生成骨 骼的二维或三维图像。
14
04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临床应用
2024/1/25
15
恶性肿瘤骨转移评估
早期发现骨转移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具有高灵敏度 ,能够在X线平片发现骨转移前数
周或数月内检测到骨破坏累及的 范围。
2前后的骨显像图,可 以评估治疗效果,如肿瘤缩小、骨 转移灶减少等。
预测预后
2024/1/25
4
发展历程及现状
01
02
03
早期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像机制
(骨骼中的羟基磷灰石晶体)
2017/9/26
17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8、特异性结合 显像机制 如: 放射免疫显像─相关抗原的单抗 radioimmunoimaging RI (导向显像) 放射受体显像─受体配体的单抗
radioireceptor imaging
(了解受体的密度、数量和功能)
2017/9/26
转移性骨痛治疗 放射免疫治疗
粒子介入治疗 云克治疗
其它免疫分析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国际原子能机构指出
“从对技术影响的广度而
论,可能只有现代电子学和
数据处理才能与同位素相比 ”
总部设在奥地利维也纳的国际原子能机构
2017/9/26 4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Hevesy (示踪法之父)
赫维西(Georg de ,Hevesy)匈牙利化学家 (1885--1966)
显像原理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是将放射性药物引入体内, 选择性地分布于特定的器官或组织,在体外获取放 射性药物在体内分布情况及量变规律,从而了解器 官或组织的形态、位置、大小和功能状态,用于诊 断疾病的方法。
2017/9/26
8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显像的基本条件(要素)
i. 具有能够被特定脏器、组织和病变选择性摄取 的放射性药物包括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
显像类型
1、静态显像 3、局部显像 5、平面显像 7、早期显像 9、阴性显像 11、静息显像 2、动态显像 4、全身显像 6、断层显像 8、延迟显像 10、阳性显像 12、负荷显像
2017/9/26
21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显像类型
1、静态显像
(代谢平衡时的累加采集)
显像剂在组织或脏器内达到平衡时的显像
2、动态显像
(随时间变化的动态采集)
显像剂引入机体后以一定的速率连续采集 组织或脏器的多帧图像
2017/9/26
22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显像类型
3、局部显像
仅限于机体某一局部或某一脏器的显像
4、全身显像
一次成像完成采集、显示全身各部位的 放射性分布,形成一帧完整影像
2017/9/26
23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安徽省立医院核医学科 刘学公
2017/9/26 1
临床核医学
临床核医学
诊断核医学
体外诊断核医学 体内诊断核医学
放射性核素显像
γ照相机
治疗核医学
内介入治疗 外照射治疗
敷贴治疗
放射免疫分析
化学发光分析 时间分辨分析
131I治疗甲亢
131I治疗甲状腺癌
SPECT/CT PET/CT
非显像检查法 甲状腺吸碘等 肾图
1923年, Hevesy在丹麦玻尔实验室工作期间,将豆科植物浸泡在含有放射性 210Pb和212Pb的铅盐溶液中。结果发现:铅全部被吸附在根部。
2017/9/26
5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主要类型 ㈠ 体内示踪技术
1、脏器与组织显像
2、脏器与组织功能测定
㈡ 体外示踪技术
1、体外放射分析技术
2017/9/26
10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1、合成代谢
显像机制
如: 甲状腺──碘(131I-NaI) 心 肌──脂肪酸(11C-PA) 脑细胞──葡萄糖(18F-FDG)
2017/9/26
11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2、细胞吞噬
显像机制
如:肝胶体显像 胶体颗粒 ﹤20nm─骨髓 30~100nm─肝枯否细胞 500~1000nm─脾脏 标记白细胞─脓疡部位
ii. 利用核医学显像装置可以探测到这种放射性浓 度差,从而获得脏器或组织放射性药物分布状 态,对疾病进行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
2017/9/26
9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显像剂被脏器或组织聚集的机制
1、合成代谢 6、通透弥散 2、细胞吞噬 7、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 3、循环通路 8、特异性结合 4、选择性浓聚 9、细胞拦截 5、选择性排泄
显像类型
5、平面显像 6、断层显像
(某一投影方向前后叠加采集)
2、细胞掺入实验
3、体液与细胞容积测定
4、物质代谢与转化示踪
2017/9/26
3、放射自显影技术
4、活化分析
6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主要特点 1、灵敏度高 3、合乎生理条件 4、定性、定量、定位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达1014~1018g水平
2、测量方法简便、准确
2017/9/26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2017/9/26
12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3、循环通路
显像机制
⑴流经通道 如:脑脊液显像─99mTc-DTPA 肺通气显像─气溶胶雾粒 ⑵血流灌注 如:心血管造影─“弹丸” ⑶微血管暂时性栓塞 颗粒直径>10μ m 如:肺灌注显像─99mTc-MAA ⑷血池分布 如:心血池显像─99mTc-RBC
2017/9/26
Hevesy 由于对放射性核素示踪方法的杰出 贡献,获得了1943年诺贝尔化学奖。
1911年,Hevesy在英国卢瑟福实验室工作期间,因怀疑女房东总是把剩菜改头换面之后 给他吃。于是,他在剩菜中放上微量的放射性钍 (232Th,thorium) ,然后在下一次的菜 中检验是否有放射性,结果他每次都能准确地判断出他所吃的菜是剩菜还是新菜。
18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9、细胞拦截
显像机制
如: 脾显像─99mTc-DRBC (热变性红细胞)
2017/9/26
19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显像机制 放射性核素显像反映了脏器和组织的生
理和病理变化,属于功能结构显影,其
显像原理复杂,往往不能用单一的机理
解释,而多数是综合性的。
2017/9/26
20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13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4、选择性浓聚
显像机制
如: 肿瘤显像─99mTc-GH、67Ga、201Tl 心肌灌注显像─ 201Tl 心肌梗塞阳性显像─99mTc-PYP
2017/9/26
14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5、选择性排泄
显像机制
如: 肾小球滤过 ─99mTc-DTPA; 肾小管分泌 ─131I-OIH 99mTc-EC 肝细胞分泌 ─99mTc-EHIDA
2017/9/26
15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6、通透弥散 如: 肺灌注显像─133Xe生理盐水 脑血流显像─99mTc-HMPAO 心肌显像─99mTc-MIBI
显像机制
(自血液中弥散至肺泡)
(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
(弥散浓聚)
2017/9/26
16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7、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 如: 骨骼显像─99mTc-M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