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合集下载

放射性核素显像

放射性核素显像

05
CHAPTER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环境科学中应用
利用放射性核素的特性,将其作为大气污染物的示踪剂,通过测量大气中的放射性活度,可以追踪污染物的来源、分布和迁移转化过程。
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
建立基于放射性核素的大气污染监测网,实现对大气污染物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大气污染监测网
智能化技术的助力提升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技术、法规和伦理等方面的挑战;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与转化应用;加强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提高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水平。
应对挑战的策略措施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PET)
利用正电子发射核素(如18F、11C等)衰变产生的正电子与电子湮灭产生的一对方向相反的511 keV伽马光子进行成像。PET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优点。
图像获取
01
患者注射放射性示踪剂后,在特定时间内使用显像仪器进行扫描,获取放射性分布数据。扫描过程中需注意患者的体位、呼吸等因素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通过比较治理前后大气中放射性活度的变化,可以评估治理措施的效果,为进一步优化治理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治理效果评估
03
治理效果评估
通过分析治理前后水体中放射性核素的浓度变化,可以评估治理措施的效果,为水体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01
放射性核素在水体中的行为
研究放射性核素在水体中的吸附、解吸、沉淀、溶解等行为,揭示其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规律。
神经系统疾病诊断
1
2
3
通过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可以预测肿瘤患者的预后情况,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肿瘤预后判断

核医学第9章 核医学显像技术原理

核医学第9章 核医学显像技术原理

6、通透弥散 : 进入体内的某些放射性药物借助简单的通透弥散作 用可使脏器和组织显像。 静脉注入放射性133Xe生理盐水后流经肺组织时放射 性惰性气体(133Xe)从血液中弥散至肺泡内可进行肺灌注 动态显影。
99mTcO -、99mTc-葡庚糖酸盐(99mTc-GH)等可以通过 4
破坏的血脑屏障弥散至颅内的病变区,引起局部放射性 浓聚的“热区”,可进行颅内占位性病变的定位诊断。
99mTc-葡庚糖酸盐(99mTc-GH)、201Tl和67Ga-柠檬酸盐
等可用于肺、脑、鼻咽部的恶性肿瘤显像以进行恶性肿 瘤的定位、定性诊断。
5、选择性排泄: 某些脏器对一些引入体内的放射性药物具有选择性 排泄功能,这类特定脏器的特定细胞具有选择性摄取代 谢产物并将其排除体外,这样一方面可显示脏器的形态, 另方面又可观察分泌、排泄功能和排泄通道。 静脉注入经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131I-OIH)或肾小球 滤过(99mTc-DTPA)的放射性药物,动态显像可以显示肾 的形态以及尿路通畅情况。
根据影像获取的部位分 局部显像;指显影的范围仅显示身体的某一部位或 某一脏器,此法在临床医学中最为常用。
全身显像:显像装置沿体表从头至足作匀速移动, 将采集全身各部位的放射性显示成为一帧影像称全 身显像。
常用于全身骨骼显像、全身骨髓显像等,此法 主要用于探寻肿瘤转移灶或了解骨髓功能状况,其 优点是观察方便易于对称比较。
(三) 异常图像的分析 1. 静态图像分析要点 ① 位置(平面):注意被检器官与解剖标志和毗邻器官之间 的关系,确定器官有无移位或反位;
② 形态大小:受检器官的外形和大小是否正常,轮廓是否 清晰完整;
③ 放射性分布:一般以受检器官的正常组织放射性分布为 基准,比较判断病变组织的放射性分布,是否增高或降 低(稀疏)、正常或缺损; ④ 对称性:对于脑、骨髓等对称性器官的图像进行分析时, 还应注意两侧相对应部位放射性分布是否一致。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1923年, Hevesy在丹麦玻尔实验室工作期间,将豆科植物浸泡在含有放射性 210Pb和212Pb的铅盐溶液中。结果发现:铅全部被吸附在根部。
01.06.2020
a
5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主要类型
㈠ 体内示踪技术 ㈡ 体外示踪技术
1、脏器与组织显像
1、体外放射分析技术
2、脏器与组织功能测定 2、细胞掺入实验
如: 骨骼显像─99mTc-MDP
(骨骼中的羟基磷灰石晶体)
01.06.2020
a
17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8、特异性结合
显像机制
如: 放射免疫显像─相关抗原的单抗 radioimmunoimaging RI (导向显像) 放射受体显像─受体配体的单抗
radioireceptor imaging
(了解受体的密度、数量和功能)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安徽省立医院核医学科 刘学公
01.06.2020
a
1
临床核医学
临床核医学
诊断核医学
治疗核医学
体外诊断核医学 体内诊断核医学
内介入治疗
外照射治疗
放射免疫分析
放射性核素显像
131I治疗甲亢
敷贴治疗
化学发光分析
γ照相机
131I治疗甲状腺癌
时间分辨分析
SPECT/CT
转移性骨痛治疗
其它免疫分析
ii. 利用核医学显像装置可以探测到这种放射性浓 度差,从而获得脏器或组织放射性药物分布状 态,对疾病进行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
01.06.2020
a
9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显像剂被脏器或组织聚集的机制
1、合成代谢 6、通透弥散 2、细胞吞噬 7、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 3、循环通路 8、特异性结合 4、选择性浓聚 9、细胞拦截 5、选择性排泄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骨转移癌诊断的应用进展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骨转移癌诊断的应用进展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骨转移癌诊断的应用进展摘要: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如今已经成为临床上对骨转移癌作出诊断的常规方法之一而愈来愈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

作为一项诊断技术,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及预后方面均有重要的价值,其方法简便,一次显像就能为检测骨转移癌提供灵敏的信息,但其较突出的缺点是特异性较CT、MRI低。

正鉴于此,我们参考了数十篇国内外相关的文献,想就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对骨转移癌诊断的原理及其应用方面作一个简要地阐释,以寄对临床医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主题词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诊断骨转移癌应用进展APPLIED PROGRESS OF RADIONUCLIDE BONE IMAGING IN DIAGNOSIS OF METASTATIC OSTEOMAABSTRACTRadionuclide bone imaging nowadays has become one of formal methods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metastatic osteoma, which has been attached much more importance to by the clinical doctors. As a diagnosis technique, radionuclide bone imaging has a very important value in the early diagnosis、reasonable treatment and evaluement of prognosis, which is a simple method and provides very sensitive information in detecting the metasatic osteoma by imaging all over body once. however, more distinctive shortcomings of it is the lower sensitivity than CT and MRI.. As a result of it, we have referred to tens of related articles at home and aboard. As far as the fundermental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radionuclide bone imaging in metastatic osteoma are concerned, a simple explanation is illustrated so as to have a certain referring value for the clinical doctors.KEY WORDS:RADIONUCLIDE BONE IMAGING DIAGNOSIS METASTATIC OSTEOMA APPLIED PROGRESS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是一种无创伤和灵敏度高的骨病诊断方法,尤其是对临床疑有骨转移癌的患者,更能够早期诊断和一次完成全身扫描,这具有与其他检查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

疾病诊断技术中的放射性核素显像原理和技术

疾病诊断技术中的放射性核素显像原理和技术

疾病诊断技术中的放射性核素显像原理和技术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成为现代医学不可或缺的一种诊断手段。

本文将讨论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原理、技术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一、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原理放射性核素显像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放出的伽马射线或正电子的特性来研究人体内的代谢、结构与功能。

在医学诊断中,主要是采用伽马射线来进行显像。

伽马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辐射,其穿透力强,能穿透人体内部,被人体吸收后不影响正常组织,因此可作为显像探针。

具体而言,如使用放射性核素99mTc标记人体内的特定分子,该分子会自然地被人体内细胞、器官或病变组织摄取,并能放出伽马射线,组成放射性标记物的原子的核子将会在不稳定性的驱使下,不断地释放伽马射线,这些伽马射线通过特殊的探头被接收,经过电脑转换后,就能得到以图像方式表示和显示的信息,从而了解人体的结构、代谢和功能。

这就是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基本原理。

二、放射性核素显像的技术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主要可以分为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两种。

SPECT技术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放出的伽马射线来制作人体内部的三维影像,所使用的放射性核素常见的有99mTc、123I和131I等放射性同位素,它们都是放射性核素显像中应用最广泛的目标激发装置。

此外,SPECT技术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注射放射性核素,然后利用伽马射线探头来捕捉放射性核素所发出的伽马射线,根据伽马射线的密度信息,结合计算机重建,形成人体内部的三维影像。

与之不同的是,PET则通过注射带正电子的代谢物质,例如葡萄糖分子,由正电子放出正电子本身的能量自发发出两个光子,这两个光子之间的角度和能量是固定的,然后利用特殊的探头来捕获光子,并根据两个光子之间的空间位置和角度,结合计算机重建算法,生成三维影像。

三、放射性核素显像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监测。

医学影像学课件放射性核素显像

医学影像学课件放射性核素显像

医学影像学课件放射性核素显像一、引言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研究医学成像技术的学科,其发展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放射性核素显像作为医学影像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本文将对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基本原理、应用及其在医学影像学中的重要地位进行详细阐述。

二、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基本原理放射性核素显像是一种基于放射性核素发射的射线进行成像的技术。

放射性核素是指具有不稳定原子核的元素,它们通过放射性衰变释放射线,包括α粒子、β粒子和γ射线。

在医学影像学中,常用的放射性核素主要有γ射线发射型核素,如99mTc、131I等。

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基本原理是将放射性核素标记在特定的分子或药物上,通过静脉注射或口服等方式引入体内。

这些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分子或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过程中,会发射γ射线。

通过在体外使用γ相机等探测器对这些γ射线进行探测和成像,可以得到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分布图像,从而了解器官和组织的功能和代谢情况。

三、放射性核素显像的应用1.心血管系统:放射性核素显像可以用于评估心脏功能和心肌缺血情况,如心肌灌注显像和心脏功能显像。

2.呼吸系统:放射性核素显像可以用于评估肺部功能和肺血管疾病,如肺通气显像和肺灌注显像。

3.消化系统:放射性核素显像可以用于评估肝脏、胆囊、胃肠道等器官的功能和疾病,如肝功能显像和胃肠道出血显像。

4.骨骼系统:放射性核素显像可以用于评估骨骼代谢和疾病,如骨显像和骨转移瘤显像。

5.内分泌系统:放射性核素显像可以用于评估甲状腺、肾上腺等内分泌器官的功能和疾病,如甲状腺显像和肾上腺显像。

6.肿瘤学:放射性核素显像可以用于肿瘤的诊断、分期和疗效评估,如肿瘤显像和放射性核素治疗。

四、放射性核素显像在医学影像学中的重要地位1.早期诊断:放射性核素显像可以早期发现和诊断疾病,如肿瘤的早期诊断和心血管疾病的早期检测。

2.定量分析:放射性核素显像可以提供定量的功能参数,如心脏功能参数、肺部通气功能参数等,为疾病的评估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六章示踪技术及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六章示踪技术及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第二节
一、基本原理: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根据放射性核素的示踪作用,利用放射性核素及标记 化合物在体内代谢分布的特殊规律,在体外获得脏器和组 织结构影像。 原理——放射性核素的示踪作用 基础——脏器内外、组织之间、病变组织放射性药物浓度差
基本条件: ⑴具有能够选择性聚集在特定脏器、组织和病变的放射 性药物,使脏器、组织或病灶与邻近组织之间的放射性 浓度差达到一定程度; ⑵利用核医学显像装置能探测到这种放射性浓度差,并 可根据需要以一定的方式将它们显示成像,即脏器、组 织或病变影像。
第六章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与显像


研究各种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是医学研究的需要 用直接检测方法难以做到 原因:⑴物质浓度低,超出直接检测的灵敏度 ⑵动态变化,直接检测技术难以跟踪 ⑶无法采集信息 间接检测技术可以做到——包括示踪技术
第一节
一、定义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是以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的化学分子作为示踪 剂,通过探测放射性核素在发生核衰变过程中发射 出来的射线,达到显示被标记的化学分子踪迹的目 的,用以研究被标记的化学分子在生物体系中的客 观存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类核医学技术。
中等颗粒——被肝的枯否细胞吞噬;
大颗粒(50~1000nm)——主要浓集于脾。
常用放射性胶体:
99mTc—植酸钠,不成颗粒,水溶性无色透明状,静脉注
入后与血液中的Ca2+螯合形成不溶性的99mTc—植酸钙胶 体被单核-巨噬细胞吞噬。
3、循环通路 : 利用放射性核素进入循环通路的过程,可以显示该 通路和有关器官的影像。
2.放射性核素稀释法
是利用稀释原理对微量物质作定量测量或测定液体容 量的一种核素示踪方法。比一般化学分析方法更简单,灵 敏度更高,广泛地用于研究人体各种成分的重量或容量, 如测定身体总水量、全身血容量(包括RBC容量和血浆容 量)、细胞外液量、可交换钠量和可交换钾量等 。

核素显像的名词解释

核素显像的名词解释

核素显像的名词解释核素显像(Radionuclide Imaging),又称核医学显像(Nuclear Medicine Imaging),是一种用来观察人体内部和生物体内部分区域的方法。

它通过将放射性核素注入人体或生物体,并利用核技术设备来检测这些核素的分布和代谢,从而生成影像,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核素显像利用放射性核素的特点进行诊断,这些核素可以发射射线(如γ射线),这样可以通过探测器来获取相关信息。

放射性核素的选择通常取决于疾病的特性以及要观察的器官或组织。

常见的射线示踪剂包括99mTc、123I、18F等。

在核素显像中,病人会被注射相应的放射性示踪剂,该示踪剂会被吸收、分布和排出。

当核素在体内发射射线时,探测器会捕获射线的信息,并转化为图像显示出来。

通过这些图像,医生可以观察到不同组织或器官的功能状态,并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

核素显像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人体各个器官的疾病诊断和治疗。

这项技术在心脏、肺部、肝脏、脾脏、甲状腺、肾脏等器官的疾病诊断和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核素心血池显像可以用于评估心脏的收缩功能和心肌供血情况;肺通气灌注显像可用于评估肺部异常和肺动脉栓塞等疾病;骨扫描可用于观察骨骼和关节的疾病情况,以及癌细胞是否扩散至骨骼等。

核素显像因其独特的优点被广泛接受。

首先,它能够提供关于器官和组织功能的信息,而不仅仅是结构。

其次,放射性示踪剂在体内代谢过程中的分布情况可以较早地发现病理变化,有助于早期诊断。

此外,核素显像还可以提供以往各种医学影像技术无法获取的信息,比如骨骼的新陈代谢情况、癌症的远处转移等。

然而,核素显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因为核素显像使用放射性核素作为示踪剂,会给人体带来一定的辐射剂量,潜在的辐射风险需要谨慎考虑。

此外,核素显像对设备的要求较高,设备成本昂贵,限制了其普及和应用范围。

因此,在选择使用核素显像时,需要慎重权衡风险和收益,并由专业医生判断是否适用于具体病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动态显像
(随时间变化的动态采集)
显像剂引入机体后以一定的速率连续采集 组织或脏器的多帧图像
2015-5-4
22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显像类型
3、局部显像
仅限于机体某一局部或某一脏器的显像
4、全身显像
一次成像完成采集、显示全身各部位的 放射性分布,形成一帧完整影像
2015-5-4
23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显像机制
(骨骼中的羟基磷灰石晶体)
2015-5-4
17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8、特异性结合 显像机制 如: 放射免疫显像─相关抗原的单抗 radioimmunoimaging RI (导向显像) 放射受体显像─受体配体的单抗
radioireceptor imaging
(了解受体的密度、数量和功能)
2015-5-4
2015-5-4
15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6、通透弥散 如: 肺灌注显像─133Xe生理盐水 脑血流显像─99mTc-HMPAO 心肌显像─99mTc-MIBI
显像机制
(自血液中弥散至肺泡)
(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
(弥散浓聚)
2015-5-4
16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7、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 如: 骨骼显像─99mTc-MDP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安徽省立医院核医学科 刘学公
2015-5-4 1
临床核医学
临床核医学
诊断核医学
体外诊断核医学 体内诊断核医学
放射性核素显像
γ照相机
治疗核医学
内介入治疗 外照射治疗
敷贴治疗
放射免疫分析
化学发光分析 时间分辨分析
131I治疗甲亢
131I治疗甲状腺癌
SPECT/CT PET/CT
非显像检查法 甲状腺吸碘等 肾图
显像类型
5、平面显像 6、断层显像
(某一投影方向前后叠加采集)
体表某一投影体位进行的采集和成像
(旋转采集+计算机断层)
探测器绕体表180° 或360° 旋转采集,由 计算机重建成三维立体影像或断层图像
2015-5-4
24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显像类型
7、早期显像
显像剂引入体内2小时内所进行的显像
8、延迟显像
在静态图像分析的基础上 ,对获取方位、层面、 层厚、三维构像等综合分析。
1、横断面
2、冠状面
3、矢状面
2015-5-4
30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图像分析方法及要点
1、图像质量的评价 被检器官影像清晰 轮廓完整
对比度适当
病变部位显示清楚
解剖标志准确
图像失真度小 靶/本比高
201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4 31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1923年, Hevesy在丹麦玻尔实验室工作期间,将豆科植物浸泡在含有放射性 210Pb和212Pb的铅盐溶液中。结果发现:铅全部被吸附在根部。
2015-5-4
5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主要类型 ㈠ 体内示踪技术
1、脏器与组织显像
2、脏器与组织功能测定
㈡ 体外示踪技术
1、体外放射分析技术
2、细胞掺入实验
3、体液与细胞容积测定
4、物质代谢与转化示踪
2015-5-4
3、放射自显影技术
4、活化分析
6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主要特点 1、灵敏度高 3、合乎生理条件 4、定性、定量、定位与动态分析相结合
达1014~1018g水平
2、测量方法简便、准确
2015-5-4
7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显像类型
1、静态显像 3、局部显像 5、平面显像 7、早期显像 9、阴性显像 11、静息显像 2、动态显像 4、全身显像 6、断层显像 8、延迟显像 10、阳性显像 12、负荷显像
2015-5-4
21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显像类型
1、静态显像
(代谢平衡时的累加采集)
显像剂在组织或脏器内达到平衡时的显像

CT MRI BUS
组织密度(形态) 平扫与增强 直接断层,成像 好 相对简单
2015-5-4
34
4、灵敏度高、检测方便、对受检者原有状态影响小;
(基本可保持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进行检查) 5、图像分析应密切结合临床资料,方能得出较为客观实际 的结论;
2015-5-4 33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放射性核素显像与其他影像的比较
核素显像
成像基础 项目 图像采集 分辨率 技术难度 功能状态 (功能) 不同脏器不同显像剂 全息采集,三维重建 较差(光子通量受限) 技术较复杂,要求较高
2015-5-4
27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图像分析方法及要点
(一)静态图像 1、位置
2、形态大小 3、放射性分布
2015-5-4
28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图像分析方法及要点
(二)动态图像
在静态图像分析的基础上
1、显像顺序
2、时相变化
2015-5-4
29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图像分析方法及要点
(三)断层图像
ii. 利用核医学显像装置可以探测到这种放射性浓 度差,从而获得脏器或组织放射性药物分布状 态,对疾病进行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
2015-5-4
9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显像剂被脏器或组织聚集的机制
1、合成代谢 6、通透弥散 2、细胞吞噬 7、化学吸附和离子交换 3、循环通路 8、特异性结合 4、选择性浓聚 9、细胞拦截 5、选择性排泄
转移性骨痛治疗 放射免疫治疗
粒子介入治疗 云克治疗
其它免疫分析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国际原子能机构指出
“从对技术影响的广度而
论,可能只有现代电子学和
数据处理才能与同位素相比 ”
总部设在奥地利维也纳的国际原子能机构
2015-5-4 4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Hevesy (示踪法之父)
赫维西(Georg de ,Hevesy)匈牙利化学家 (1885--1966)
2015-5-4
10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1、合成代谢
显像机制
如: 甲状腺──碘(131I-NaI) 心 肌──脂肪酸(11C-PA) 脑细胞──葡萄糖(18F-FDG)
2015-5-4
11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2、细胞吞噬
显像机制
如:肝胶体显像 胶体颗粒 ﹤20nm─骨髓 30~100nm─肝枯否细胞 500~1000nm─脾脏 标记白细胞─脓疡部位
图像分析方法及要点
2、掌握正确而科学的影像学思维方式
解剖-生理-临床
详细收集病史及体格检查
密切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加以分析判断
2015-5-4
32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放射性核素显像的特点

1、使用放射性药物作为示踪剂,采用放射性测量为手段;
2、以脏器和组织的生理、病理变化为基础,综合反映脏器
或组织功能及形态的改变;(功能影像) 3、可作动态观察、定量分析;
显像剂引入体内2小时后所进行的显像
2015-5-4
25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显像类型
9、阴性显像 10、阳性显像
(又称冷区显像)
病变组织摄取低于正常组织
(又称热区显像)
病变组织摄取高于正常组织
2015-5-4
26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显像类型
11、静息显像
机体处于安静状态下的显像
12、负荷显像
机体在药物或生理活动干预下达到负荷亚极限状 态时的显像
显像原理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是将放射性药物引入体内, 选择性地分布于特定的器官或组织,在体外获取放 射性药物在体内分布情况及量变规律,从而了解器 官或组织的形态、位置、大小和功能状态,用于诊 断疾病的方法。
2015-5-4
8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显像的基本条件(要素)
i. 具有能够被特定脏器、组织和病变选择性摄取 的放射性药物包括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
Hevesy 由于对放射性核素示踪方法的杰出 贡献,获得了1943年诺贝尔化学奖。
1911年,Hevesy在英国卢瑟福实验室工作期间,因怀疑女房东总是把剩菜改头换面之后 给他吃。于是,他在剩菜中放上微量的放射性钍 (232Th,thorium) ,然后在下一次的菜 中检验是否有放射性,结果他每次都能准确地判断出他所吃的菜是剩菜还是新菜。
13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4、选择性浓聚
显像机制
如: 肿瘤显像─99mTc-GH、67Ga、201Tl 心肌灌注显像─ 201Tl 心肌梗塞阳性显像─99mTc-PYP
2015-5-4
14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5、选择性排泄
显像机制
如: 肾小球滤过 ─99mTc-DTPA; 肾小管分泌 ─131I-OIH 99mTc-EC 肝细胞分泌 ─99mTc-EHIDA
18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9、细胞拦截
显像机制
如: 脾显像─99mTc-DRBC (热变性红细胞)
2015-5-4
19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显像机制 放射性核素显像反映了脏器和组织的生
理和病理变化,属于功能结构显影,其
显像原理复杂,往往不能用单一的机理
解释,而多数是综合性的。
2015-5-4
20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2015-5-4
12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3、循环通路
显像机制
⑴流经通道 如:脑脊液显像─99mTc-DTPA 肺通气显像─气溶胶雾粒 ⑵血流灌注 如:心血管造影─“弹丸” ⑶微血管暂时性栓塞 颗粒直径>10μ m 如:肺灌注显像─99mTc-MAA ⑷血池分布 如:心血池显像─99mTc-R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