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总复习二ppt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总复习二ppt

沿江地带
沿江地带包含了河流的上中下游各河段。在 河流上游山区,如果地势起伏大、暴雨集中、河 流流速快,则有山洪暴发或伴随水土流失、滑坡、 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中下游平原,很多地区地 面高程多在洪水位以下,往往同时受到当地雨水 内涝和江河洪水的双重威胁,加上很多河道,泥 沙淤积严重,泄洪能力和洪水来量不相适应,又 是工农业人口集中地区,因此水旱灾害也很严重, 是我国又一个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
【课堂练习】
• 阅读 “我国代表性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回 答问题:
城市名 齐齐哈尔 北京 延安 开封 苏州 南昌 汉口 4—5月 0.43 0.54 0.44 0.47 0.27 0.26 0.27 7—8月 0.21 0.31 0.31 0.35 0.38 0.43 0.56 全年 0.14 0.26 0.18 0.20 0.16 0.16 0.19
1. 表中降水相对变率的大小说明什么问题? 2.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哪一个季节易出现干旱? 3.我国江南丘陵哪一个季节易出现干旱?
【点拨】
• 1.降水相对变率越大,说明降水的年际变化 越大,发生干旱的几率越大;降水相对变率 越小,说明降水的年际变化越小,发生干旱 的几率越小。 • 2.由 “我国代表性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 变率表”可知,我国东北平原、华北平原4— 5月的降水相对变率大,可知两地春季最易出 现干旱。 • 3.我国江南丘陵7—8月的降水相对变率大, 可知该地盛夏季节最易出现伏旱。
【思考】
• 我国l998年长江流域洪水灾害的形成原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阅读 “我国洪涝分区”图,找出我国洪涝灾害的 最严重地区和最少地区,分析我国洪水灾害的空 间分布特点。
【读图分析】
【点拨】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频次高?①处在世界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②处在三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强烈;③国土面积大,地形复杂多样。

滑坡泥石流多发;④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季风的不稳定或规律反常,导致我国多旱涝灾害;⑤海岸线长,多台风、风暴潮。

灾情严重+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比较薄弱,对防灾、减灾的投入相对不足。

自然灾害频率和强度上升的人为原因①土地资源的过度使用、植被破坏,使地质灾害加重,水旱灾害频发,风沙危害加大;②围湖造田降低了调蓄洪水的能力;③地下水超采,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城市防洪工程标准降低导致内涝加重;④大型工程造成地质灾害加剧;⑤沿海红树林、珊瑚礁的破坏加剧了台风、风暴潮的威胁。

东部成为重灾区①是洪水暴雨集中地区,地势低平,有大面积内涝区;②东南沿海受台风、暴雨、大风的影响较多;③北部有旱灾虫灾寒潮等灾害;④东部地区灾害种类多,人口稠密,受灾体脆弱,灾害群发。

受灾应从地形、气候、人口、经济、历史、防灾系统(预知、准备、生活、农业)等分析。

产生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原因: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②灾害强度的差异。

西欧自然灾害较少的原因是:①位于板块内陆,以平原地形为主;②气候主要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防治措施通用:①加强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②对已发生地区(海域)进行跟踪监测,及时掌握引发…的动向(及时制定技术方案),为预报…提供信息;③加强对…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的政策法规;④加强…预报,提前发布消息或警报,相关部门随时准备启动应急方案;⑤向国民进行预防知识教育,提高人们的意识;⑥及时有计划地转移和安置民众(水文、地质);蝗灾防治:参考通用。

分析角度(生物灾害通用):①生物防治。

推进专业化防治,力争将病虫害损失降到最低;②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③培育抗病虫害的农作物品种。

树木病虫危害:使农作物、树木染病从而枯萎甚至死株,导致大面积农田、森林被破坏。

防治:①林区围栏,防止人为破坏;②加强病虫害防治,建立…树种自然保护区。

地理自然灾害相关知识点

地理自然灾害相关知识点

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整合一、自然灾害系统示意图我国灾害地域差异显着:1、.海洋灾害带:主要指东部和南部海域;以台风、风暴潮、赤潮等自然灾害为主2、.东南沿海灾害带:主要是指连云港以南的地区;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3、.东部灾害带:主要是指第三阶梯;以洪涝、旱灾、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4、中部灾害带:主要是指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阶梯;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复杂、地表物质最不稳定的大斜坡地带;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主5、.西北灾害带:主要是指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地区;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6、.青藏高原灾害带:主要是指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以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二、主要的自然灾害一气象灾害1、干旱和旱灾展和社会稳定我国东部季风区灾情重的原因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干旱发生的季节往往与当地作物生长发育季节相吻合;加重农牧业灾情..防御措施修建水利工程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改善耕作制度;推广耐旱作物;节约用水;加强监测预报;人工降雨;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等..旱灾与涝灾的关系在时间上交替和空间上交错出现;我国主要的旱涝交替区有黄河流域、海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和珠江流域..这些现象与我国雨带的推移规律、季风气候有关..思考: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自然原因:①水热条件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春旱严重;②冬季风的通道;③接近沙源地;④蒸发强烈;植被覆盖率低..人为原因:①是主要农业商品生产基地;灌溉用水增加;②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资源匮乏③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倒灌;水资源缺乏..2、热带气旋――台风台风台风在西北太平洋上、飓风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概念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热带气旋产生条件①有广阔的暧洋面26O C以上;②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③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纬度大于5O的热带和副热带海洋结构由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台风眼风力微弱、天气晴朗的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旋转离心力抵消;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路径西移路径对华南影响较大、西北路径对华东影响较大、转向路径对东部沿海影响较大天气特征狂风暴雨3、寒潮二地质灾害2、滑坡和泥石流、洪涝1我国东部季风区雨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工农业发达;城市密集;单位面积资产密度大人类不恰当的活动围湖造田;毁林加重了受灾体的脆弱性在河流下游低洼地冲蚀过多的经济活动;增加了洪灾的风险性..自然因素:①气候和水系方面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水量大②地形方面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中下游河道的过洪能力不足 ..人为因素:③上游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中游围湖造田、建垸④下游建筑物占据河道..⑤为我国经济核心地带..治理措施:①中上游植树造林种草;保护森林;继续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修建水库;②中游加固荆江等河段的大堤;退耕还湖;平垸行洪;③拆除占据河道建筑物;保护水域和合理利用土地等;④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进行监测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⑤健全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加强减灾管理和公众减灾教育;⑹制订救灾应急预案..四生物灾害:病害、虫害和鼠害2、鼠害3、病害4、虫害三、防灾和减灾应从以下几方面答题。

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大

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大

主要指连云港以南 台风、风暴潮、暴 受海洋与陆地双 重环境的影响 的东南沿海地区 雨、洪涝、海水入 侵 主要指第三级 地震、洪涝、旱灾、 大江大河的 病虫害、霜冻、 下游地区 阶梯
对农业和城市 危害严重
对农业、交通设施 与建筑物造成严重 危害。 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地震、沙尘暴、霜 对绿洲农业、城 宁夏、内蒙古西部地区 冻、干旱、病虫害 是中国的干旱区 市建筑和畜牧业 造成灾害
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分布地区
1.海洋灾 害带 2.东南沿 海灾害带
东部和南 部海域
主要灾害
形成原因
台风、风暴潮、 受海洋环境的 影响 赤潮等
对工农业生 产的影响
影响海洋渔业、石油 平台、船舶、港口 城市、港口、海水养 殖场等造成严重灾情
3.东部灾 害带
4.中部灾 害带 5.西北灾 害带 6.青藏高 原灾害带
青藏高原以东 暴雨、洪水、地震、 自然环境最为复 杂、大斜坡地带 的第二级阶梯 滑坡、泥石流
西藏、青海和 暴风雪、地震、 板块位置、气 四川西北部 寒潮、雪崩 候条件
对畜牧业造成 严重灾害
Hale Waihona Puke

中国常见自然灾害

中国常见自然灾害

(二) 区域性寒潮
寒 潮
寒潮过程的划分
(三) 全国性寒潮 凡同样影响强度的站点数达到区域性寒潮 标准的一半以上时,则作为“强冷空气”
(四) 区域性寒潮
凡同样影响强度的站点数达到强冷空气 标准的一半以上时,或日平均气温的过 程总降温7 ℃ ,负距平的绝对值>3 ℃的 总站数20站;或虽未达上述标准,但造 成了一定灾害的过程,一律作为“一般 冷空气”
其他
7%
台风、冰雹
11%
洪涝
27%
干旱
55%
1989—— 2002 年平均各
类气象灾害引起的受灾面 积与受灾农作物总面积的 百分比 ( 资料来源于国家气候中心
)
雨 涝
是由于长时间降水偏 多,使农田受淹、江河 洪水泛滥, 从而造成 工农业生产严重损失, 交通中断,甚至造成重 大人员伤亡。
是中国仅次于干旱的气候 灾害, 雨涝每年造成的粮食损 失约占气象灾害造成粮食总 损失的27. 5%, 个别严重雨 涝年份损失更严重。全国平 均每年洪涝受灾耕地约 0.07×108 ~ 0. 1 ×108 hm2 ( 1. 0~ 1. 5 亿亩)
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和畜牧业造成灾害
青藏高原灾害带
青、藏及川西北
西北灾害带
青藏高原灾害带
海洋灾害带
暴风雪、地震、 寒潮、雪崩等
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
小结
海洋
东部和南部海域 台风、风暴潮、赤潮等
东南沿海
东部 中部 西部 青藏高原
连云港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 台风、风暴潮、 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
第三级阶梯 洪涝、旱灾、病虫害等 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阶梯 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西北内陆的新、甘、宁、内蒙古西部地区 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 青、藏及川西北 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等

学案4:6.4中国的自然灾害

学案4:6.4中国的自然灾害

中国的自然灾害要点一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自然灾害多样且灾次频发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样、发生频率高、强度大,这与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

框图表示如下:2.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要点二中国的地质灾害1.中国的地质灾害类型要点三中国的水文灾害1.主要水文灾害1.主要气象灾害提能演练1.(2016·烟台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是贵州省乌江新滩崩塌区等高线及剖面示意图,该处曾发生崩塌10余次,多发生在5~8月份。

据图说明乌江新滩崩塌发生的原因。

2.(2016·天津模拟)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2015年3月 8日发布风暴潮黄色预警,市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提醒称,届时海上风浪偏大,提醒船只提高警惕,注意航行安全。

材料一风暴潮是发生在沿岸的一种海洋灾害,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高,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涨潮时的水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称为风暴潮。

材料二2015年3月8日(农历正月十八)渤海湾潮位和等深线分布图。

(1)简述该日渤海湾风暴潮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

(2)解释这次风暴潮的成因。

3.(2016·石家庄模拟)我国西北某地区粮食种植面积约2 000平方千米。

当该地区部分耕地受灾时,全区粮食年产量发生变化。

下图示意该地区粮食年产量与水旱灾害受灾面积的对应关系。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地区粮食年产量与水旱灾害受灾面积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2)说出该地区为防治旱灾在农业生产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崩塌的原因应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分析。

自然原因从图中可以看出等高线密集,说明坡度陡,裂隙多;同时多发生在5~8月份,该月份为西南季风影响时期,降水会润滑岩体,加剧崩塌。

同时图中显示有煤洞,说明有人类不合理的开矿。

答案:1.等高线密集,坡度陡;上部岩体凸出,缺少支撑;在悬崖峭壁上采矿,破坏岩体平衡;多裂隙;5~8月为雨季,大雨或暴雨诱发崩塌。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东北旱涝
西北风沙水土
低温灾害区
流失多灾区
西部地震
内蒙古暴 风雪灾害区
华北地震 旱涝重灾区
高寒灾害区
华东华南旱涝
西南地震
台风多灾区
山灾多发区
台湾多地震区
比较说明我国沿海与内地、南方与北方自然 灾害的类型差异。
沿海地区: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 海水入侵、地震等灾害类型为主。 内地地区:以暴雨、洪涝、干旱、地震、滑坡、 泥石流、水土流失、风沙等灾害类型为主。 北方地区:以暴雨、洪涝、干旱、地震、沙尘暴、 寒潮等灾害类型为主。 南方地区:以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地震、 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类型为主。
青藏高原: 低温冻害 冰雹、地震等
长江中下游地区: 季节性干旱(伏旱) 暴雨洪涝 热带风暴、台风 风暴潮、海啸等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种类多
干旱、暴雨、洪涝、热带风暴、龙卷风、
气象灾害 雷暴大风、干热风、暴风雪、寒潮、冷
害、霜冻、雹灾等
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裂缝、
地质灾害 塌陷、火山、冻融、地面沉降、土地沙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分布范围广
※地域差异大Biblioteka 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 损失大。 中部次之。 西部自然灾害类型多样,但损失较小。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时间上 ——有一定的周期性 ※空间上 ——分布很不均匀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说出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的主要灾害有哪些?
我国八大自然灾害区
自然灾害的发生有一定的关联性
质灾害 地震频发 断层发育岩石破碎
候灾害 暴雨洪涝
滑坡、泥石流
文灾害 太阳黑子增多
东北地区: 季节性干旱(冬春较重)、低温冻害 暴雨洪涝、森林火灾等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文字可编辑]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文字可编辑]

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对海洋渔业和石油平台、船舶、 港口造成灾情
对城市、港口、海水养殖场等 造成严重灾情
对农业和城市危害严重
对农业、交通设施与建筑物造 成严重危害。其中,内蒙古的 雪灾、黄土高原的暴雨洪水和 干旱、西南地区的地震、滑坡 和泥石流灾害尤为突出 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和畜牧 业造成灾害
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
4.我国洪涝灾害的灾情特点 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而且损失大。 其中,农业受洪水灾害影响最为严重。
5.人为因素对洪涝灾害的影响
围湖造田
滥伐森林 陡坡开垦
水土 流失
泥沙 堆积
河流蓄洪 泄洪能力ຫໍສະໝຸດ 降下游低洼地 过度开发资产、人口等密度加大
加重 洪灾
二、风暴潮灾害 ——我国最严重的海洋灾害
1.主要危害:
第二节 中国的地质灾害
一、地震灾害
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西多东少
四个地震多发区: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地震带的分布基本上 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
2.我国地震灾情特点:东重西轻
二、滑坡、泥石流灾害
1.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
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 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
2.时间分布特点
(1)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因: 爆发时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
(2)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 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
3.空间分布特点: 主要发生在山区。 4.地域上的总特点: 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
台风造成的损失约占全国自然灾害损失的15%—20%,其中沿海省区的台风灾情最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第课时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过程与方法:学会应用地图阐述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

情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因地、因时的减灾区域观 。

重点:中国地域差异的表现。

教法学法指导::讲解 自学 探究
教学程序与策略
导入新课:(复习) 【讲授过程】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发生广泛、灾种多样、灾情严重的国家之一。

一、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通过读图:
思考: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分异有何特征
?为什么?
点拨: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的总特征是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归纳。

1 •以黑河一一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东南部自然灾害不仅种类多而且面积广;该线的西北部,自然灾害种类 少,分布比较稀疏。

主要原因是由于( 1)由受灾体地域分异控制,我国东南部是人口稠密、农业、城市密集、
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 (2)受孕灾环境和致灾因子的制约,东南部季风发达,受海洋影响大,而且多山,各 种自然
灾害频发。

二、中国自然灾害的灾情特点一一成灾人口多,农业灾情严重
1、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图2、3中国自然灾害成灾人口( 1978—2000年),展示了我国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省区的人口 密度和近20年来我国各省区成灾人口占全国成灾人口的比例。

如:
教学
设想
难点: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及原因。

修改
学科组
高二地理备课组
主备人
执教人
课时
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新授课
2012.
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的表现。

教学 目标
个性化
通过分析可以知道:
结论1: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使得 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

2、中国灾情区域分异特点
我国地域差异显著,东西部不同的农业类型 (种植业和畜牧业),遭受不同的灾害,形成了不
同的灾情(种植业灾情和牧业灾情)。

点拨:我国灾情地域差异显著,以人口分界线
(黑河一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受灾体受洪涝、干旱、冷冻、
风雹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灾情严重。

由于这些地区是中国人口密度大,而且是以种植业为主、农作物播种面积 比较大的地区,如山东、河南、江苏等省就是成灾面积较大的省。

西北部人口稀少,且以畜牧业为主,受雪灾、 旱灾、虫灾的影响,灾情主要表现为牲畜灾情。

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显著
读图中国自然灾害区划,分析以下两个问题:
1、 根据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规律,可将我国划分为哪
6个灾害带?
2、
把图2 . 6与中国的地理要素图,如人口分布、地形分布、降水分布等地图相结合,分析
6大自然灾害 带的成因与特
征,从而进一步理解其地域差异。

通过读图可以知道:
① 1、2、3和4灾害带位于季风区,以暴雨、洪水、内涝、台风、风暴潮、虫灾、冷冻等气象灾害为主要
灾害(受不稳定的大气环流影响),地震也是本区的主要灾种(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带,地壳运动活跃)。

② 第二级阶梯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复杂的地区。

这里是中国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农业向牧业过渡,湿 润和半湿润区向半干
旱、干旱区过渡的复杂地带。

③ 东部灾害带是洪水、暴雨集中地区,这里地势低平,而且有大面积的内涝区;东南沿海受台风、暴雨、 大风的影响;北部有旱
灾和虫灾,本带是我国的重灾区。

中部灾害带位于第二级阶梯上,南北差异显著,南部 地区地壳不稳定,降水多,加上植被破坏严重,滑坡和泥石流多发,而北部则以虫灾、雪灾、旱灾为主。

④ 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西部地区分为南北两个灾害带。

思考:我国东西部人口数量、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对灾情有什么影响

点拨:我国沿黑河一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地区人口多,社会经济水平高,建筑物密集,受灾体的价值高,
尽管防御能力较强,但灾害风险大,受灾后灾情严重;西北地区人口稀疏,社会经济水平低,相比东部来说尽 管防御能力差,但灾害风险相对比较小,灾情相对弱,经济损失也少。

活动根据下面灾情报表,分年度统计受灾面积总量,并绘制灾情损失动态变化图。

点拨:1、根据表的横向统计,将数据列于下表。

可看到每年各类灾害成灾面积的总和及其动态变化。

2、根据表的纵向,分灾种绘制中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年变化图。

从图上可以看到各类自然灾害成灾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