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的光圈、快门与ISO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速度和ISO的作用及调节方法

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速度和ISO的作用及调节方法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速度和ISO的作用及调节方法对于摄影爱好者来说,曝光是拍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了解和掌握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速度和ISO的作用以及调节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拍摄出更满意的照片。
本文将分别介绍光圈、快门速度和ISO,并探讨它们在摄影中的作用和调节方法。
一、光圈的作用及调节方法光圈是指镜头的光圈大小,它决定了进入相机的光线的多少。
光圈越大,进入相机的光线越多,相反,光圈越小,进入相机的光线越少。
光圈的单位是F值,常见的光圈值有F1.4、F2.8、F5.6等,其中F值越小,光圈越大。
调节光圈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通过相机上的光圈环来调节,另一种是在镜头上使用光圈控制环进行调节。
调节光圈的大小可以影响到景深的效果,即照片中清晰区域的范围。
光圈越大,景深越浅,背景模糊效果越明显;相反,光圈越小,景深越深,整个画面都较为清晰。
二、快门速度的作用及调节方法快门速度是指快门打开并关闭的时间间隔,也是相机曝光时间的一个重要参数。
快门速度的单位是秒,常见的快门速度有1/1000秒、1/250秒、1/60秒等。
调节快门速度可以用来控制照片中的动态效果。
快门速度越短,快门打开并关闭的时间间隔越小,拍摄到的画面就越冻结,适合捕捉高速运动的物体;相反,快门速度越慢,快门打开并关闭的时间间隔越长,拍摄到的画面就越有模糊效果,适合拍摄流水、夜景等场景。
调节快门速度的方法一般是通过相机上的拨轮或按钮进行调节。
如果手持拍摄,一般需要保持快门速度在1/60秒以上,以避免手持时的抖动导致照片模糊。
三、ISO的作用及调节方法ISO是感光度的单位,也是数字相机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较高的ISO值代表着较高的感光度,能在较暗的环境中获取更多光线信息。
调节ISO的方法一般是在相机菜单中进行选择。
较低的ISO值(如ISO 100)适用于光线充足的场景,能够获得较少的噪点和较高的画面质量;较高的ISO值(如ISO 1600)则适用于光线较暗的场景,但会增加照片的噪点。
单反相机光圈与快门的作用与关系

单反相机光圈与快门的作用与关系单反相机光圈,快门速度还有ISO之间的关系?一、感光度ISO :在传统胶卷相机上ISO代表感光速度的标准,在数码相机中ISO定义和胶卷相同,代表着CCD或者CMOS感光元件的感光速度,ISO数值越高就说明该感光材料的感光能力越强。
ISO的计算公式为S=0.8/H〔S感光度,H为曝光量〕。
从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感光度越高,对曝光量的要求就越少。
ISO 200的胶卷的感光速度是ISO 100的两倍,换句话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ISO 200胶卷所需要的曝光时间是ISO 100胶卷的一半。
在数码相机内,通过调节等效感光度的大小,可以改变光源多少和图片亮度的数值。
因此,感光度也成了间接控制图片亮度的数值。
在传统135胶卷相机中,等效感光值是相机底片对光线反应的敏感程度测量值,通常以ISO 数码表示,数码越大表示感旋光性越强,常用的表示方法有ISO 100 、400 、1000等,一般而言,感光度越高,底片的颗粒越粗,放大后的效果较差,而数码相机为也套用此ISO 值来标示测光系统所采用的曝光,基准ISO越低,所需曝光量越高。
传统照相机本身是无感光度可言的,因为感光度只是感光材料在一定的曝光、显影、测试条件下对于辐射能感应程度的定量标志。
使用过传统相机的人,都知道胶卷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感光度———通俗一点就是衡量胶卷需要多少光线才能完成准确曝光的数值。
我们在照相机商店买的100、200、400的胶卷,数字表示的就是感光度。
感光度一般用ISO值表示,这个数值增大,胶卷对光线的敏感程度也增,这样就可以在不同的光线进行拍摄。
像ISO100的胶卷最适合在阳光灿烂的户外进行拍摄,而ISO400的胶卷则可以在室内或清晨、黄昏等光线较弱的环境下拍摄。
但是,由于照相机与普通照相机不同,他的感光器件是使用了CCD或者CMOS,对曝光多少也就有相应要求,也就有感光灵敏度高低的问题。
这也就相当于胶片具有一定的感光度一样,数码相机厂家为了方便数码相机使用者理解,一般将数码相机的CCD的感光度〔或对光线的灵敏度〕等效转换为传统胶卷的感光度值,因而数字照相机也就有了“相当感光度”的说法。
ISO、快门、光圈、三者的关系

ISO、快门、光圈、三者的关系简单的说,光圈是控制通光率,就是入光的多少,快门就是控制快门速度的在单反里有这么几个模式,AV、TV和M手动挡这么3个模式,摄影者可以调整光圈和快门的参数来搭配摄影,因为相机要想拍到物体就要曝光(AV档)光圈优先:就是快门的速度自动配合光圈的大小,都是有固定的参数值,光圈大快门快(快门时间短),光圈小快门慢(快门时间长)(TV档)快门优先:就是光圈的大小自动配合快门的速度,都是有固定的参数值,快门快光圈大(通光量大),快门慢光圈小(通光小)以上两个都是调节一个值另一个会跟着变化(AV调节光圈快门跟这变 TV调节快门光圈跟着变),都是有固定的参数(M档)手动挡:就是不论光圈还是快门都是摄影者手动调节,一些高手大师们用M档调节自己的光圈和快门值,以达到预想的效果ISO就是感光度,和光圈、快门、没有直接联系。
感光度(ISO)高,照片的色彩相对就亮(这是看照片的直观感觉)。
ISO低相对的就暗,当然ISO越高照片的质量就越次,你可以把高感光度的片子和低感光度的片子放大了在电脑上观看对比,就会发现高光的的片子上有一些类似于马赛克的黑点色斑一样的东西,这就是高感光度带来的噪点,也算是高感光度的一个弊端吧,ISO一般都选择在200、400,最高也就800的感光度拍摄吧,但是也有一些情况是需要高一些的感光度希望对你有帮助光圈表示相机镜头有效进光孔的大小,用F值表示,数值越大表示进光孔越小,并以根号2为等比的数列递增,因为光圈值得定义是和光孔直径成反比,所以数值每增大根号2倍(1.4倍)表示进光孔的面积减小一半。
光圈整档值一般如下:F32、F22、F16、F11、F8、F5.6、F4、F2.8、F2、F1.0,当然现在相机划分的更细,有二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为步进递增的光圈值,所以在这一组光圈值中间还会细分!另外进光孔越大(数值越小)照片所呈现的精深越小。
也就是常说的背景虚化,突出主题,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发烧友不惜巨资购买大光圈的镜头。
曝光三要素的关系与调整

曝光三要素的关系与调整在摄影领域中,曝光是指在摄影过程中通过控制光线的进入和感光器的曝光时间,来捕捉图像的明暗关系的过程。
曝光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照片的质量和效果。
而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速度和ISO感光度)则是影响曝光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探讨曝光三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进行调整以达到理想的曝光效果。
一、曝光三要素的关系1. 光圈(Aperture)光圈是镜头的开闭程度,决定了进入相机的光线量。
光圈的大小通过F数值来表示,F值越小,光圈越大,光线进入相机的量越多。
光圈的大小不仅影响曝光量,还会影响景深。
选择较大的光圈值可使背景模糊,突出主体,而选择较小的光圈值则可以获得整体清晰的画面。
2. 快门速度(Shutter Speed)快门速度指相机感光器曝光的时间长度。
快门速度的选择决定了曝光时间的长短,快门速度越短曝光时间越短,进入相机的光线量越少,而快门速度越长曝光时间越长,进入相机的光线量越多。
快门速度的快慢还能决定图片是否会有运动模糊的效果。
选择较快的快门速度可以冻结运动,而选择较慢的快门速度则可以呈现物体的运动轨迹。
3. ISO感光度ISO感光度是指相机感光元件接收到的光线的敏感程度,数值越高,相机对光线的敏感度越高。
在低光环境下,可以选择较高的ISO值来增加曝光量,但同时也会引入图片噪点。
因此,选择合适的ISO值,既能满足曝光需求,又能保持图像的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二、曝光三要素的调整技巧1. 调整光圈当需要增加曝光量时,可以选择较大的光圈值。
较大的光圈不仅可以增加进入相机的光线量,也可以使景深较浅,突出主体。
而当需要减少曝光量时,可以选择较小的光圈值。
通过调整光圈的大小,可以有效地控制曝光量。
2. 调整快门速度快门速度直接影响曝光时间,因此可以通过调整快门速度来控制曝光量。
增加快门速度可减少曝光时间,适用于需要冻结快速运动的场景。
而减小快门速度则会增加曝光时间,适用于需要呈现物体轨迹或模糊效果的场景。
摄影中的ISO、光圈、快门,到底是什么关系?

摄影中的ISO、光圈、快门,到底是什么关系?光圈、快门、ISO是相机三大曝光参数,共同控制相机曝光量。
了解三个参数的作用和关系,对于摄影初学者入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搞清三者关系,需要先对每个参数有一个基本了解:一、光圈光圈是控制相机通光量的机械装置。
曝光参数中的“光圈”,其实是“光圈值”的简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F值”:F值可以理解为相对口径的倒数,F值越大,光圈越小;F值越小,光圈越大:光圈调节主要影响两个因素:1、景深景深是焦平面前后保持清晰的距离范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大:从题材来看,拍人像、花卉等经常使用大光圈,通过浅景深突出主体,增加层次感和氛围感:2、间接控制快门通过调节光圈,可以间接控制快门速度,用来拍摄高速瞬间或慢门作品。
为避免重复,这点在第二部分小k再展开说。
二、快门快门是控制快门速度的装置,从结构来看,主要包括电子快门和机械快门两类,单反相机通常采用机械快门:与光圈类似,平时摄友口中说的“快门”,实际是“快门速度”的简称,也就是单张片子的曝光时间:快门控制主要是为了实现特别的画面效果:1、高速快门:凝结精彩瞬间比如体育摄影和动物摄影:2、低速快门:拍摄慢门作品比如流水流云、光轨光绘:三、感光度(ISO)感光度(ISO)是源于胶片时代的一个概念,主要表征胶片中化学颗粒参与光反应的速度,可以理解为胶片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老一代的摄影人都经历过胶片时代,对柯达100、柯达200等名词很亲切,其中的数字就是胶片感光度的大小:进入数码时代以后,感光度一词也沿袭了下来,由于感光材料从化学胶片变为电子感光元件(CMOS、CCD),所以数码时代的感光度就是指电子感光元件对光线的敏感程度: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是光电转换,感光度越高,电信号中的杂讯(噪音)也会同步放大,导致画面噪点增多、纯净度下降:1、低感光度:保证画面细腻纯净,确保出片画质在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快门安全比较有保证,一般会调低ISO,获得最佳画质:2、高感光度:提高快门速度,维持画面稳定感光度越高,感光器曝光速度越快,有利于提高快门速度,维持画面稳定,因此主要在暗光环境或凝结高速瞬间时使用:四、三者关系光圈、快门、感光度互相制约,共同控制相机的曝光量。
曝光三要素快门速度光圈和ISO

曝光三要素快门速度光圈和ISO 曝光三要素:快门速度、光圈和ISO在摄影领域中,曝光是指摄影感光元件(底片或数码传感器)受到光线的作用,形成图像的过程。
曝光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照片的质量。
而曝光的掌握离不开三个重要要素:快门速度、光圈和ISO。
一、快门速度快门速度是指相机快门关闭的时间,通常用秒数表示。
快门速度的选取决定了光线进入相机的时间长短,进而影响曝光度。
快门速度越快,所曝光的时间越短,所获得的图像越为清晰;反之,快门速度越慢,所曝光的时间越长,图像可能出现模糊效果。
快门速度的单位从数秒到数百分之一秒,再到数千分之一秒,甚至更快。
一般来说,人们常用的快门速度有:1/2000秒、1/1000秒、1/500秒、1/250秒、1/125秒,以及较慢的1/60秒和1/30秒等。
对于快速移动的主题,例如运动中的运动员或飞行中的鸟类,较高的快门速度可以冻结画面,呈现清晰的细节;而对于拍摄夜景或需要强制曝光效果的场景,较慢的快门速度则可使画面出现流动或扭曲的效果。
二、光圈光圈是指相机镜头的光线控制装置,用于调节光线进入相机的大小。
光圈大小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照片的明暗度以及景深效果。
光圈是用F 值表示的,例如F1.8、F2.8、F4.0等,其中F值越小,光圈越大,进光越多,图像越亮。
光圈的大小也会影响景深,即镜头前后的清晰范围。
大光圈(小F 值)可使主体锐利,背景模糊,形成浅景深效果;而小光圈(大F值)可使前后景物均清晰,形成深景深效果。
三、ISOISO指的是感光度,用于衡量相机感光元件接收光线的能力。
较低的ISO数值(如ISO 50或ISO 100)常用于日光明亮的环境下,能够获得较低的图像噪点和较高的图像细节。
而较高的ISO数值(如ISO 800或ISO 1600)适用于光线较暗或需要快速快门速度的拍摄情景,虽然会增加图像噪点,但能确保足够的曝光度。
在实际拍摄中,快门速度、光圈和ISO三要素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关系。
相机的光圈、快门与ISO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机的光圈、快门与ISO及三者之间的关系ISO值:(ISO是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的缩写。
ISO不是感光度的意思,而是对感光度做了量化规定。
)在传统相机和数码相机里面都有这个设置,它是胶片或CCD感光能力的大小。
普通家用的胶片一般ISO值是100,这好像一个标准值一样,在这个值下面,我们基本可以实现各种场合的曝光正确,建议初学的朋友可以使用这个值来进行操作。
如果低于100,比如50或更低,那么画面质量将有所提高,画面更细腻,适合于拍摄人像或风光静物等场景,层次非常丰富。
低感光度带来的影响是造成感光时间加长,这就不得不使用放大光圈或者放慢快门来补充曝光,以达到正确的画面要求。
如果感光度值高于100,比如200,400或更高,那么,胶片画面的颗粒感就会增强,CCD画面就有噪点产生,它的好处在于可以选择更快的快门速度或者更小的光圈,这样通过缩小进光量来达到正确曝光。
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抓拍运动场面或者动态景物,合理运用可以产生比较特殊的效果。
在比较暗的环境下面,提高感光度值也是一个好办法。
光圈:镜头的通光量有光圈的控制作用,通常镜头光圈越大(F值越小),通过的光亮就越多,大光圈带来的特点就是能够获得很浅的景深,就是那种主体清晰,前后景模糊的效果,这个手段经常被用在人像摄影当中,能够突出主体。
当然,大光圈下面的聚焦一定要保持准确,否则比较浅的景深很容易照成焦点的偏差。
光圈越小(F值越大),通过的光亮就越少,在小光圈下面可以获得比较长的景深,这样比较适合表现宽广的风光或者环境,清晰度范围很大。
标准光圈的数值是根号2的n次方根号2大约是1.414,它的n次方:0 1 ;1 1.4 ;2 2 ;3 2.8 ;4 4 ;5 5.6 ... ...一般相机都会有半档光圈,比如 1.2 1.8 2.5 3.5 4.5 .... ,有的高档相机还有三分之一档快门:配合光圈的变化,可以调整快门的速度来实现正确曝光,快门就是曝光时间的长短,比如你的光圈确定为F8,那么快门越快,进来的光亮就越少,快门越慢就进光更多,快速的快门可以把运动瞬间凝结在底片或者CCD上,比如喷涌的瀑布,在阳光下凝结成晶莹剔透的水珠。
摄影中的曝光三要素快门速度光圈和ISO

摄影中的曝光三要素快门速度光圈和ISO摄影中的曝光三要素:快门速度、光圈和ISO摄影是一门通过光线在感光介质上留下影像的艺术,而曝光是摄影中一个关键的概念。
要拍摄出美丽、清晰的照片,摄影师需要掌握曝光三要素:快门速度、光圈和ISO。
一、快门速度快门速度指的是快门打开的时间长短,也就是相机镜头曝光的时间。
快门速度的单位通常为秒,比如1/1000秒、1/500秒等。
较快的快门速度可以冻结运动,拍摄清晰、锐利的照片;而较慢的快门速度则能够捕捉到运动的轨迹,创造出流动感或者模糊效果。
在摄影中,快门速度不仅仅用于控制运动的模糊与清晰,还可以影响光线的进入量。
较快的快门速度可以减少光线的进入时间,降低曝光量;而较慢的快门速度则可以增加光线进入的时间,增加曝光量。
快门速度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的拍摄场景来决定。
当拍摄静态的景物时,可以选择较慢的快门速度来捕捉更多的细节;而当拍摄运动的主体时,需要选择更快的快门速度来冻结运动。
二、光圈光圈是指相机镜头光线进入的孔径大小。
光圈的大小由f值来表示,比如f/2.8、f/4、f/8等。
较大的光圈可以让更多的光线进入镜头,增加曝光量;而较小的光圈则能减少光线进入,降低曝光量。
除了控制曝光量,光圈还影响着照片的景深。
景深指的是照片中被视为清晰的区域的范围。
较大的光圈(小f值)可以创造出浅景深效果,将主体与背景分隔开,使主体更加突出;而较小的光圈(大f值)则可以获得较大的景深,使整个画面都能保持清晰。
选择合适的光圈需要根据拍摄的主题和所需的景深来决定。
当拍摄人物肖像时,较大的光圈可以模糊背景,突出人物;而当拍摄风景时,较小的光圈可以使整个画面都保持清晰。
三、ISOISO是感光度的度量单位,在摄影中,ISO值表示相机感光芯片或胶片对光线的敏感程度。
较高的ISO值可以增加摄影机器对光线的感受,使得在低光条件下也能够拍摄出足够明亮的照片;而较低的ISO值则对光线敏感度较低,适用于光线充足的场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机的光圈、快门与ISO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ISO值:(ISO是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的缩写。
ISO不是感光度的意思,而是对感光度做了量化规定。
)
在传统相机和数码相机里面都有这个设置,它是胶片或CCD感光能力的大小。
普通家用的胶片一般ISO值是100,这好像一个标准值一样,在这个值下面,我们基本可以实现各种场合的曝光正确,建议初学的朋友可以使用这个值来进行操作。
如果低于100,比如50或更低,那么画面质量将有所提高,画面更细腻,适合于拍摄人像或风光静物等场景,层次非常丰富。
低感光度带来的影响是造成感光时间加长,这就不得不使用放大光圈或者放慢快门来补充曝光,以达到正确的画面要求。
如果感光度值高于100,比如200,400或更高,那么,胶片画面的颗粒感就会增强,CCD画面就有噪点产生,它的好处在于可以选择更快的快门速度或者更小的光圈,这样通过缩小进光量来达到正确曝光。
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抓拍运动场面或者动态景物,合理运用可以产生比较特殊的效果。
在比较暗的环境下面,提高感光度值也是一个好办法。
光圈:
镜头的通光量有光圈的控制作用,通常镜头光圈越大(F值越小),通过的光亮就越多,大光圈带来的特点就是能够获得很浅的景深,就是那种主体清晰,前后景模糊的效果,这个手段经常被用在人像摄影当中,能够突出主体。
当然,大光圈下面的聚焦一定要保持准确,否则比较浅的景深很容易照成焦点的偏差。
光圈越小(F值越大),通过的光亮就越少,在小光圈下面可以获得比较长的景深,这样比较适合表现宽广的风光或者环境,清晰度范围很大。
标准光圈的数值是根号2的n次方
根号2大约是1.414,它的n次方:0 1 ;1 1.4 ;2 2 ;3 2.8 ;4 4 ;5 5.6 ... ...
一般相机都会有半档光圈,比如 1.2 1.8 2.5 3.5 4.5 .... ,有的高档相机还有三分之一档
快门:
配合光圈的变化,可以调整快门的速度来实现正确曝光,快门就是曝光时间的长短,比如你的光圈确定为F8,那么快门越快,进来的光亮就越少,快门越慢就进光更多,快速的快门可以把运动瞬间凝结在底片或者CCD上,比如喷涌的瀑布,在阳光下凝结成晶莹剔透的水珠。
如果放慢快门速度,那么,主体不动是清晰的,背景的人群就会变成模糊的运动效果,画面的生动性加强。
光圈和快门的关系:
当一个景物的正确曝光确定以后,你可以变换不同的曝光组合来达到不同的效果,比如:一个场景在ISO100下面的正确曝光值是F8,1/125,那么,你可以选择F5.6,1/250---F11,1/60等等很多种组合,来控制画面的表现方式,这里面就是一个摄影常用的规律“倒易率”--就是要保证曝光量的正确,可以放大一挡光圈,同时提高一挡快门,或者缩小一挡光圈,同时放慢一挡快门。
这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放大或缩小几档光圈,就要相应的加快或放慢几档快门。
这样才能维持曝光总量的正确,保证画面质量,而画面效果就是通过不断变换光圈和快门的组合来达到的。
当然,这种倒易率也有失效的时候比如拍摄月夜星空,等等特别的环境,这里就不是简单的倒易率能解决了,更多依靠摄影者的经验和技巧,这是需要实践来总结的。
ISO值的运用:
ISO值可以控制曝光量,通常增加一挡ISO值,光圈就可以获得一挡缩小,或者快门获得一挡加快,反之亦然。
这也是需要根据画面效果的要求来调整的。
当然在一般数码相机来说,高ISO会带来更高的稳定性和感光度,但是这也不可避免的造成成象效果的降低,比如在ISO64拍摄和ISO200拍摄的同一张样片来看,ISO的画面几乎肯定的是比后者要干净,噪点也要降低不少,所以在使用一般DC的人们,在光线不太好的状态下,推荐使用脚架而
不是一味的提高ISO来提高稳定性!
光圈优先就是手动定义光圈的大小,相机会根据这个光圈值确定快门速度。
由于光圈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景深,因此在平常的拍摄中此模式使用最为广泛。
在拍摄人像时,我们一般采用大光圈长焦距而达到虚化背景获取较浅景深的作用,这样可以突出主体。
同时较大的光圈,也能得到较快的快门值,从而提高手持拍摄的稳定。
在拍摄风景这一类的照片时,我们往往采用较小的光圈值,这样景深的范围比较广,可以使远处和近处的景物都清晰,同样这一点在拍摄夜景时也适用。
不过对于素质不佳的镜头,光圈全开时相片成像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镜头在较小的光圈下通常成像质量较好。
与光圈优先相反,快门优先是在手动定义快门值来进行曝光,相机会根据这个快门值确定光圈大小。
把相机转盘调到s处,或者在菜单设置曝光模式为s,即是快门优先功能。
快门优先多用于拍摄运动的物体上,例如体育运动、行使中的车辆、瀑布、飞行中的物体、烟花、水滴等等。
很多朋友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发现,往往拍摄出来的主体是模糊的,这多半就是因为快门的速度不够快。
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使用快门优先模式,大概确定一个快门值,然后进行拍摄。
并且物体的运行一般都是有规律的,那么快门的数值也可以大概估计,例如拍摄行人,快门速度只需要1/125秒就差不多了,而拍摄下落的水滴则需要1/1000秒。
光圈在拍摄中控制的效果
调整光圈能控制拍摄对象的景深大小,光圈越大景深越小(浅),光圈越小景深越大(深)。
用f2.8的大光圈拍摄,我们能看到,景物的景深非常的小,小到第一辆小汽车也只有车灯这一平面清晰,后面的小汽车越远虚化越明显。
如果拍摄者的目标是,利用浅景深虚化
背景,突出第一辆小汽车,那么通过光圈的设置,达到了表现的目标。
在拍摄人像的时候,为了突出人物,降低背景杂乱的影响,可以使用大光圈来虚化背景。
在光圈f11的情况下,后面的小汽车基本能看清了。
如果拍摄表现的目标是把远近的景物都能拍摄清晰,那么用更小的光圈设置,可以达到目标。
在光圈设置为f32时,远近的景物都非常的清晰。
在拍摄风景的时候,为了远近景物都有清晰表现,我们可以设置小光圈来达到表现目标。
快门在拍摄中控制的效果
在较快的快门速度下,相机能凝固下瞬间的行为。
而较慢的快门速度,可以记载一段运动的轨迹,使照片富有动感。
城市交通速度比较缓慢,上图用1/90秒的快门速度,就可以把行驶中的车辆凝固成为静止瞬间。
1/4秒的快门速度下,能记载下车辆一小段行驶轨迹,给画面增添了一些动感。
在2秒的快门速度下,行驶的车辆只能看到一些行驶轨迹的虚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