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我们如何养老共32页文档

合集下载

我们该如何养老?

我们该如何养老?

我们该如何养老?老年是享受的季节,这时我们可以心安理得地躲开竞争,心安理得地玩物丧志而不必在内心谴责自己。

直到这时,我们才算真正地享受生活。

过去压抑的爱好,好好满足满足,过去没玩过的东西,好好玩一玩儿。

拾起那份儿闲适的心情,欣赏我们过去曾经错过的许多人生的风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意境也只有我们老年人能享受。

我们不必再苦自己,也不必再勉强自己,只要不违法,不侵犯别人的利益,就可以尽情地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

不过,总有一天我们会老得连玩都玩不动了,甚至自己无法自理生活,想给自己做顿可口的饭都很困难,这时我们该怎么办呢?这时,你既不能冒着生命危险强努着再去旅游了,你也不能“躲进小楼成一统",缩回到你的小单元房里一一我老早就琢磨这件事了:我最怕的就是有一天我老得连行动都困难时,倒在家中的厕所或什么地方的时候没人知道,眼看着生命从自己体内悄悄溜走!我即便不死得轰轰烈烈,怎么也得在向阎王爷报到前,有个亲人在身边吧?就这么孤零零地走了?没人搭理我?如果你确实是个教育家,把孩子教育得“温良恭俭让”,也不妨回到孩子身边去。

不过我要提醒你,这时,年迈的你已经非常娇气了,生活稍有点不适应,就会犯毛病。

而且两代人的差异也会让你心里不太舒服……要想生活得很自主,又能得到很好的照顾,最好的办法, 就是在生活自理感到困难时住到老年公寓去。

你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社会提供的照料,而不必总要看别人的脸色,生怕得罪了子女。

这就是我为什么非常赞成西方人那种接力式的养老方式,因为社会化养老其实更符合人性。

当我们高龄以后,活动的能力逐渐丧失,我们就更不能割断与社会的联系了,怎么办?这时,我们恰恰比过去更需要社会的援助,我们怎么来保持与社会的密切接触呢?我觉得,一旦我们真的老到了那个份儿上,为了得到社会的帮助,只有靠“住” 了。

居住的位置与方式是我们保持与社会的联系、得到社会有效援助的最好方法。

我曾看到过一篇文章,是一个老人写的,他认为比较理想的老年生活得有四个老:有个老窝(住房),有个老伴,有点老底(积蓄),有群老友。

明天我们如何养老评论

明天我们如何养老评论

主持人(陈伟鸿):欢迎收看今天的《央视财经评论》。

老有所养,这可能是我们每个人对未来的期待。

但是我们老了之后怎么来养?养的质量如何?这些都关乎到我们老年的幸福程度。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未来除了我们已知的能够领到的养老金之外,我们还能不能得到更加全面的保障,简单地说,就是怎么样让养老的钱尽可能地更多一些?未来我们在退休之后,依靠“养老资产”就能踏踏实实地养老吗?今天我们演播室当中的评论员是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的主任杨燕绥女士和我们财经频道的评论员张鸿。

节目一开始,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目前全国各地关于养老的财务模式,正在做着什么样的一些尝试?“你留下房子,我为你养老”,“以房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老人可以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给银行等金融机构,定期获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房主去世后,房产出售用于归还贷款,其升值部分归金融机构所有。

记者在上海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

上海市民:我跟儿子住在一起,我跟着孙女住在一起,我的房子抵押给银行,儿子住什么房子呀,很复杂的。

这个房子的事情。

记者:很复杂的。

上海市民:很复杂的。

上海市民:这事要和子女商量的嘛,因为没有子女的例外嘛,有子女的老人不能完全做主的。

此外,我国住宅用地的使用年限一般只有70年,当老人年迈将房产抵押时,商品房的使用年限已经不多,而当老人身故时,使用年限更是所剩无几,这也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以房养老实施的难度。

张鸿铭(上海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居住住房的70年的土地使用权的问题,我们土地使用权,实际上已经实行20多年了,以70年为计算的话,已经差不多接近1/3的时间,还有2/3的时间,那么对于公积金管理中心而言,对于一个收房的人,他希望你这个产权房的年限越长越好,越长越好,你已经过去20多年,所以对于土地使用权期限很长的房屋,他攒的量也可能不大了吧。

彭予(本台记者):2007年,上海是公积金管理中心曾试推过“以房自助养老”,也就是65岁以上的老人将自由产权的房屋出售给公积金管理中心,老人在有生之年,仍然可以居住在原有的房屋内,出售房屋所得的款项,再扣除房屋租金、保证金及其他相关费用后,全部由老人自由支配使用,然而这一试点,并没能开展下去,这项业务早已悄然停止。

《明天我们如何养老》有感

《明天我们如何养老》有感

《明天我们如何养老》有感明天我们如何养老?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古话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可以说,无论什么年代,养老都是人人关注的话题。

今天,当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的时候,养老难题仍然困扰着许多人。

那么,在当下经济社会的急剧变化中,老年人和他们的家庭都面临着哪些烦恼?怎么让每个人都能拥有一个幸福祥和的晚年?案例一:马奶奶今年78岁了,一生无儿无女,和她相依为命的老伴在七年前也过世了,一个月前,马奶奶发觉自己的腿越来越疼,经过检查,是坐骨神经病变引起的,照理说应该住院进行治疗,但马奶奶是一位孤寡老人,每个月所有的收入就是政府给的不到60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根本没有能力支付住院检查和理疗的费用。

最终,医院只给奶奶注射了几次止疼针剂缓解了症状。

这次简单的治疗几乎花掉了马奶奶的积蓄。

奶奶也打听过养老院的费用,但最低也在1000元左右,她根本负担不起。

案例二:王奶奶没有退休金,每个月女儿会给她300元生活费,再加上政府给80岁以上老人的300生活补贴和100元养老券,日常生活还可以维持,但眼下感觉自己的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王奶奶想找一家养老院,可费用太高,老人难以承受。

在奶奶的桌子上记者无意间看了这样一个纸片,“我没工资,八十四岁,残痴老,空巢”,纸片上寥寥13个字,是奶奶对自己的概括。

日前,北京大学发布调研报告,我国空巢家庭超13%,这势必带来养老、家庭服务、情感关怀等问题。

截至去年底全国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接近1.85亿,占到总人口的13.7%。

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高于7%,就进入老龄化社会。

预计到“十二五”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增加4300多万,达到2.21亿。

养老,其中包含了很多细节问题,比如,收入,健康,陪护,国家相关机制,等等,很多问题的解决还都处在探索之中,而其中的办法之一就包括有社区养老。

明天我们如何养老

明天我们如何养老

中国老龄社会的时间表
2001年进入老龄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 2010年老年人口统计赡养比10:1,实际5:1 2013年劳动人口降老龄人口增年均700万人 2020年深度老龄化,统计老年赡养比5:1,实际3:1 2050年老龄峰值,统计赡养比2:1,实际不足1:1
数据来源: 《央视财经评论》报道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教授提出:
中国社会泛存错误的养老幻觉
养儿养老 政府养老 机构养老 货币养老
有钱出钱,没钱出力
“三明治一代” 承受着赡养父母; 养育子女; 打拼事业的多重压
力。
未来10年,“421”家庭在我国会达到上千万个,并 将成为社会主流
最近一项京沪穗城市居民的调查显示: 35%的家庭要赡养4位老人,49%的家庭要赡养2 到3位老人。而从赡养费看,35.6%的家庭每年花费 超过1万元。 《中国青年报》报道独生子女赡养父母调查显示: 74.1%的人表示生活工作压力大,照顾父母力不从心,
CCTV-2《对话》——明天我们如何养老?
必须面对的未来
医疗费 意 外
——有的人一辈子可能不会生病
——有的人一辈子可能不会有意外
子女教育 家庭理财
——有的人一辈子可能不要孩子
——有的人一辈子可能不要理财
养 老
——每个人一定会面对养老
不知不觉中,
万一网 中国最大的保险资料下载网
68.4%的人表示要承担多位老人的养老负担,50.1%的人
表示生活在两地无法把父母接到身边照顾,42%的人表 示社会保障,医疗保险不同城市无法互通。37.7%表示 养老院等社会养老机构无法让人放心。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 独生子女的养老难题日益显现

面对银色浪潮 明天我们如何养老

面对银色浪潮 明天我们如何养老

面对银色浪潮明天我们如何养老作者:姚颖超来源:《宁波通讯·图话版》2021年第05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在“十四五”时期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其重要性更加凸显。

截至2020年底,宁波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人为160.88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6.21%,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十四五”时期,宁波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预计到2025年,宁波60周岁及以上户籍人口总量将超过200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老年人口高龄化、失能化、复合慢病井喷等特点,加剧了发展老年健康服务的紧迫性,对养老服务提出了新需求。

面对迅猛而来的银色浪潮,宁波市政府近日印发《宁波市养老服务提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为宁波如何提高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水平指明了路径。

在新发展阶段,宁波将如何提升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水平?如何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面对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医疗、照护需求,宁波如何做好医养结合工作?养老服务机构日益增多,其食品安全如何保障?未来,宁波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就人民群众关心的养老热点问题,本期我们邀请相关部门谈谈举措意见。

记者:《宁波市养老服务提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着眼哪些重要工作?将实现怎样的目标?刘震:《宁波市养老服务提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劃(2021—2023年)》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文件。

《行动计划》着眼老年人居家养老更加舒适、社区养老更加完善、机构养老更加专业,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结合,事业产业协同,线上线下融合,人才科技相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构建老年友好型城市,主要将推进七大工程。

一是居家养老服务提升工程。

巩固家庭养老的基础性作用,2021—2023年免费培训2.4万名以上家庭照护者。

开展老年人健康养身和疾病防治知识培训,老年人健康素养达到15%以上,公众对认知症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80%以上。

明天我们如何养老

明天我们如何养老

晚上好,欢迎收看经济半小时,今天继续关注“明天我们如何养老”,前几天的节目当中,我们对许多地方的养老院进行了调查,发现公立养老院人满为患,民营养老院入住率却并不高。

根据全国老龄委的统计,目前民营养老院在整个养老机构中承担的比重不足20%。

到底是什么制约了民营养老院的发展?老人们选择到民间养老院养老到底是否可行呢?首先来看一下几位老人在养老院的生活。

张超:1958,我23岁他28岁的时候(照的)。

张超:他是演话剧的,我是歌舞团。

张奶奶今年78岁,跳了一辈子的舞蹈,如今和老伴已经退休多年,儿女都不在身边,现在老两口住在香山脚下的这家爱慕家养老院。

张超:女儿工作特别忙,我俩孩子,他刚才说了,非常孝顺,但是她们没有这个精力,老伴陈同君:家里头总有一些推不掉的社会活动。

身体这种状况,怎么办,找个养老的地方,安静一点。

两位老人入住的是这家养老院里最好的一个套间。

价格每月7000多,老两口的退休工资加起来正好够用。

张超:这两房间一共70平方米,这个是一个客厅,里面是一个卧室。

之前孩子就要都给我们拿,我们说不要你们拿,我们拿一半你们孝心拿一半。

两位老人的日程安排的满满的。

陈爷爷每日看报下棋,门前的空地上,他也种上了几株葫芦,细心的他还在每一个结出来的葫芦上做了编号。

喜欢文艺活动的张奶奶也给自己找了不少乐子。

张超:早上是是按摩,第二部分就是慢跑,第三部分,就是练我这个剑,我自己编的彩凤剑,新疆舞。

这套舞蹈动作都是张奶奶自己编排的,每天都要配合音乐练习几遍,风雨无阻。

张超:每个月都回家一次,我家里养着花呢。

反正过得特别好,每天过得充实快乐。

张奶奶入住的这家养老院2009年开始营业,拥有120多间房屋,价格从3000元到8000元不等。

养老院背靠香山,环境清幽,老人们在养老院日子过得很自在。

跟张奶奶一样,87岁的田爷爷也选择到郊区养老院养老。

田青:父亲就在那边隔壁的房间,87岁了,找人也挺困难的,然后我们在一起,觉得既照顾老人,也能让我们的身心放松下来。

我们如何养老 (2)

我们如何养老 (2)

八点建议买好房
NO.8医疗机构最关键
对亍老年人来说,健康很重 要。老年人的身体免疫力下 降,容易感染疾病,去医院 看病戒是体检的机会也会多 一些,因此老年人在购房时 最好选择距公共医疗场所近 一些的项目。 BUS
让 一幸 直福 到的 老感 觉
2F
BUS
八点建议买好房
NO.3房子面积丌宜大 对亍老人,住房追求的是实用而非奢 侈。面积越大丌仁增加购房负担,日 常家务也会成为头痛的难题。所以养 老房的面积丌宜大,紧凑的小户型是 最佳选择。老人家舍丌得花钱,因此 价位要适中,最好丌超过原来旧房所 卖出的价格。
2F
BUS
八点建议买好房
NO.4众多老人聚居 老年人最怕寂寞,事先应做好调查, 小区内是否有其他老年人居住,生活 节奏要合适。小区内的环境固然重要, 但还得注意小区的“人气”。子女丌 在身边的老年人有时生活上会需要邻 里的照应,而丏老年人生活在同一个 小区,生活更丰富。
中国人口结构演变
老年人口已成为
一个庞大的群体, 如何养老迫在眉 睫。其中,养老 房是重要内容之 一。老型住宅需 求越来越受到关 注。但养老型住 宅难觅,但是与 门的养老房寥寥 可数。
锥型 50年前以青少年为主的“锥型”
棒槌型
现在以中青年为主的“棒槌型” 蘑菇云型
50年后形成以老龄人口为主的“蘑菇于型”
八点建议买好房
NO.1选择环境好的房子 空气、噪音、绿化等问题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 着直接的关系。选择城市近郊,有山有水最好。 如果在市区购房,老年人最好选择距公园等绿化 设施较近项目,这样丌仁空气清新环境好,而丏 使许多老年人迚行晨练活劢也更加方便。
BUS
八点建议买好房
NO.2所住小区低密度,方便上下楼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上下楼梯会越 来越困难。因此,尽量选择带电梯的项 目,戒者楼层较低的户型,多层楼房则 选择二楼为宜,以方便老人迚出。但应 避免底楼,底楼虽可避免走楼梯,但光 照和湿度丌佳,丏噪音大,丌利健康。 如果有条件的话,选择花园洋房等低密 度住宅。

明天_我们如何养老

明天_我们如何养老

虽未到耄耋之年,但是半身行动不便、已近古稀的李仪,与晚辈交谈时,神情时常在不经意间显露出一丝无奈。

即便是说到几十年前的“无限风光”,也激动不起来,因为岁月不饶人,回到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忧虑。

几年前,一直在城市工作与生活的李仪,最终决定带着老伴搬回老家——湖南省衡南县农村。

由于膝下无子,加上在城市没有可以依靠的亲戚,日常消费又高,他搬回老家过晚年,侄儿们多少还能帮得上忙。

对于这一点,侄儿们心里很明白。

很快,侄儿们就找关系帮他申请了低保,平时生活中也常关照他。

不过,来自侄儿们的照料是有限的,因为他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肩上的担子不轻。

幸好老伴比李仪小好几岁,目前尚能照顾他。

然而,最令他们担心的是,再过些光景,他们俩都需要人照顾的时候,怎么办?随着社会老龄化一步一步逼进,如今像李仪一样需要照顾的老年人越来越多。

在城乡养老保障制度亟待完善的前提之下,“银发浪潮”袭来,我国在未来将如何应对?就此,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参事、国家“十二五”规划相关重大课题负责人马力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表示,人口老龄化是科技进步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和重要标志。

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一方面要将潜在人口红利转变为现实人口红利(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拓宽就业渠道,在提高劳动者素质,延长人口红2010年5月27日,南京街头市民广场上消磨时间的老年人5月11日下午,四川南充市西充县中医院的“白衣天使”来到晋城镇爱德敬老院,为老人进行义诊,为老人们建立健康档案,对老人们进行健康跟踪服务02010年6月10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