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 流行病课件:心血管疾病

合集下载

心脑血管疾病精品课件

心脑血管疾病精品课件


11、人总 是珍惜 为得到 。20.8. 1308:3 0:4208 :30Aug -2013- Aug-20

12、人乱 于心, 不宽余 请。08: 30:420 8:30:4 208:30 Thursd ay, Au gust 1 3, 202 0

13、生气 是拿别 人做错 的事来 惩罚自 己。20. 8.1320 .8.130 8:30:4 208:30 :42Aug ust 13 , 2020

14、抱最 大的希 望,作 最大的 努力。2 020年8 月13日 星期四 上午8 时30分4 2秒08: 30:422 0.8.13

15、一个 人炫耀 什么, 说明他 内心缺 少什么 。。202 0年8月 上午8 时30分2 0.8.13 08:30A ugust 13, 20 20

16、业余 生活要 有意义 ,不要 越轨。2 020年8 月13日 星期四 8时30 分42秒0 8:30:4 213 Au gust 2 020
高血压
高脂饮食
LOREM
因素
饮酒
吸烟
运动较少
最新 PPT
3
心血管疾病
1 原发性高血压 2 动脉粥样硬化 3 冠心病 4 心瓣膜病
4
原发性高血压
病因
A 遗传因素 B 高钠、低钾膳食 C 超重和肥胖 D 饮酒
5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 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 脂质代谢障碍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基础, 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 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 进而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 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 血管腔狭窄。病变常累及大中肌性动脉,一 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 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由于在动脉内 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

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

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
左心室肥大现在已被认为是冠心病的先兆,而不 是高血压的代偿性反应。
冠心病进程是一个由包括许多诱发因素在内的多 因素作用的过程。
心血管疾病风险简介
从医生处可以很容易获得一些危险因素的咨询信 息,帮助评估将来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对于冠心病来说,这些危险因子包括血清胆固醇 水平、高血压、糖尿病、心电图显示左心室肥大 以及吸烟。此外,还有一些最近的指标,如低密 度脂蛋白胆固醇(而不是总胆固醇量)及高密度 脂蛋白胆固醇。
然而,短期内(如10年)的风险可能与长 时间的终生患病风险并无多大关联。
不同人群中冠心病及其危险因子的 差别与趋势
全球范围内发病几率的比较 美国部分地区之间以及不同种族之间的比
较 不同国家间的冠心病发病趋势 冠心病危险因子趋势与种族差异
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 死亡率比较
在不同国家中,有25-45%的死亡是由心血 管疾病所致。
需要纠正的错误观念
最初认为血压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的现象是正常 的,这样才能保证在动脉缩窄情况下仍有足够的 血液灌留。而舒张压升高是问题根源所在。
对胆固醇是冠心病危险因子之一的怀疑一直持续 到20世纪80年代,直至流行病学研究及临床试验 证实了这一点。
在开展流行病学研究之前,对冠心病高危人群, 体育活动被认为具有很大风险。
超重
肥胖
高胆固醇
吸烟
1976-80 1988-94
主要冠心病危险因子的流行性:
NHANES I(1976-1980)及NHANES III(19881994):女性
超重
肥胖
高胆固醇
吸烟
1976-80 1988-94
主要冠心病危险因子的流行性(%): California,行为风险因素监测系统,

心血管疾病ppt课件

心血管疾病ppt课件
干细胞治疗
干细胞治疗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 景,未来有望通过干细胞治疗修复受损的心肌细 胞,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心血管疾 病的早期发现和预防,提高诊疗水平和医疗服务 质量。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危险因素
01
02
03
04
高血压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 危险因素之一,可导致动脉粥
样硬化和心血管事件。
吸烟
吸烟可导致血管痉挛、动脉粥 样硬化和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
件。
糖尿病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 素之一,可导致血管病变和心
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
肥胖
肥胖可导致代谢紊乱和心血管 疾病,如冠心病和心力衰竭等
诊断流程
初步检查
通过问诊、体格检查和心电图等 初步检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
在心血管疾病。
进一步检查
对于初步检查异常的患者,进行进 一步的检查,如超声心动图、冠状 动脉造影等。
确诊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和 其他辅助检查,由专业医生进行综 合分析,确诊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类 型和病情严重程度。
04
分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心血管疾病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 进行分类,如病因、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等。
流行病学概况
01
02
03
发病率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高 ,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疾 病之一。
死亡率
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也较 高,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 因之一。
地域差异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 率存在地域差异,与地区 经济发展、生活方式等因 素有关。
如深呼吸、腹式呼吸等,有助于改善心肺功 能,缓解呼吸困难。

(2024年)心血管课件

(2024年)心血管课件
2024/3/26
心血管课件
1

CONTENCT

2024/3/26
• 心血管系统概述 • 常见心血管疾病 •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预防 • 诊断方法与治疗策略 • 药物治疗进展及新型药物应用 • 非药物治疗手段探讨 • 总结与展望
2
01
心血管系统概述
2024/3/26
3
心血管系统组成与功能
2024/3/26
2024/3/26
02 03
GLP-1受体激动剂
通过激活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 泌,降低血糖和减轻胰岛素抵抗,同时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常用药物 包括利拉鲁肽、艾塞那肽等。
PCSK9抑制剂
通过抑制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的活性,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水平,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常用药物包括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 单抗等。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控制不足
03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在人群中的控
制率仍然较低,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29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024/3/26
精准医疗的广泛应用
随着基因测序、生物标志物等技术的发展,未来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将 更加精准,个体化治疗方案将得到广泛应用。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的融合
高血压病理生理
心脏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阻 力升高等。
高血压临床表现
头痛、头晕、心悸等。
高血压诊断与治疗
血压测量、心电图等检查,药 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治疗
手段。
9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概述
定义、流行病学、病因等。
心力衰竭临床表现
呼吸困难、水肿、乏力等。

心血管疾病知识ppt课件

心血管疾病知识ppt课件
自我管理
教育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包括定期检 查、按时服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社交支持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家人和朋 友保持联系,提高生活质量。
05
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一级预防策略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
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
早期筛查和干预
心律失常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和猝死,严重 影响生命安全。
03
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01 心电图
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变化,发 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或心肌 梗死等异常。
02 心脏超声
利用超声波技术观察心脏的结 构和功能,评估心脏收缩和舒 张能力。
03 核素心肌显像
通过核素显像技术检测心肌灌 注和代谢情况,评估心肌存活 状态。

地域差异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存在地域差异,发展 中国家和地区的发病率相
对较高。
危险因素与预防
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缺乏运动等 。
预防措施
针对以上危险因素,可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水平, 戒烟限酒,增加运动量等。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也有助于预 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ACE抑制剂和ARBs
用于降低血压、减轻心脏负担。
非药物治疗
生活方式改变
包括戒烟、限酒、合理饮食 、规律运动等,有助于控制
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心脏康复
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 个体化运动康复计划,
促进心肺功能恢复。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心理健康,提 供心理疏导和支持,减

心血管疾病ppt课件

心血管疾病ppt课件

03
饮食调整
合理安排饮食,控制盐分摄入,避免 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多食用富含 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
05
04
适度运动
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适度运动,如散步 、游泳、瑜伽等,以增强体质和心肺 功能。
康复训练
有氧运动
如快走、慢跑、骑车等,有助于提高心肺功 能,减轻心脏负担。
肌肉力量训练
如举重、俯卧撑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 高身体代谢水平。
糖尿病
糖尿病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引 发心血管疾病。
继发性病因
01
02
03
肥胖
肥胖会导致代谢紊乱,增 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缺乏运动
缺乏运动会导致身体机能 下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 风险。
不良饮食习惯
不良饮食习惯会导致营养 失衡,增加心血管疾病的 风险。
遗传因素
家族史
家族中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人群,其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较高。
生活方式干预
鼓励患者改善生活习惯,包括戒烟 、限制饮酒、健康饮食、规律运动 等,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预防与控制
健康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高脂 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过度肥胖或超重 。
规律运动
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瑜伽等 ,以增强身体素质和预防心血管疾病。
这些症状可能在体力活动或情 绪激动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 。
有些患者可能无症状,但存在 潜在的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 亡和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
心血管疾病可导致心肌缺血、心 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对患者的生命质量和寿命产生严

流行病学课件:心血管疾病

流行病学课件:心血管疾病
提高社區醫務人員診治水準,正確指導社區 群眾自我防病,轉送病人至上級醫院診治;
使用科學的診治技術,掌握適應證和控制併 發症,防止疾病的進一步發生發展或復發 。
➢定義:
三級預防
針對發病後期的患者進行合理、適當的康 復治療,防止病情惡化 延長有活力健康期望壽命 減少病人身心痛苦,提高生活品質
社區綜合防治
一級預防
➢預防策略
高危人群策略 全人群策略 總體危險評估和危險分層防治策略
高危人群策略
✓對象:有特殊發病危險因素的群體和社區居民
檢出高危險個體 採取有針對性的預防措施 糾正其高危險因素
全人群策略
✓ 對象:全社會人群或全體社區居民 健康教育 衛生宣傳 具體指導
總體危險評估和危險分層防治策略
➢不確定的危險因素
缺乏體力活動 A型性格 血脂異常 糖尿病 吸煙
第三節 腦卒中
• 流行特徵 • 影響因素
腦卒中
➢定義: 又稱為腦血管意外或中風,是因腦血管阻 塞或破裂引起的腦血流迴圈障礙和腦組 織功能或結構損害為表現的急性腦血管 疾病,共同特徵有突然發病,出現意識 障礙和局灶性神經功能缺失。
➢臨床類型:
➢臨床分型
心絞痛 心肌梗死 猝死
流行特徵
➢地區分佈
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地理分佈上 存在很大的差異(表21-1)。
我國各地區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有 明顯的地區性差異,總的趨勢呈現北方 高於南方(表21-2)。
➢時間分佈
從世界範圍來看,冠心病的發病率和死 亡率呈上升趨勢。
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近30年逐步上升。
10
20
30
40
50
60
70
圖21-1 2008年38個國家心血管病死亡占總死亡的百分比(%)

【医学英文精品课件】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医学英文精品课件】心血管疾病流行病学 EPIDEMIOLOG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
CVD made up 16.7 million of global deaths in 2002, among which 7 million due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6 million due to stroke
Distribution of types of CVD in global deaths : Global cardiovascular deaths in 2002: 16.7 million among whic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7.2 million
2., Analytic epidemiology
= Analyz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CVD and risk factors (which elevate the probability of a disease at population level), risk model and multicausal developments
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II. AGE
Question: What is the relative amount of CVD in death rates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 Early lesions of blood vessel, atherosclerotic plaques: around 20 years - adult lifestyle patterns usually start in childhood and youth (smoking, dietary habits, sporting behavior, et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级预防
➢预防策略
高危人群策略 全人群策略 总体危险评估和危险分层防治策略
高危人群策略
✓对象:有特殊发病危险因素的群体和社区居民
检出高危险个体 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纠正其高危险因素
全人群策略
✓ 对象:全社会人群或全体社区居民 健康教育 卫生宣传 具体指导
总体危险评估和危险分层防治策略
10
20
30
40
50
60
70
图21-1 2008年38个国家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的百分比(%)
我国心血管疾病流行概况
➢ 近50年来,我国不论是农村或城市,心血管疾病 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
➢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0)估计我国现有心 血管病患者2.3亿人,每年死于心血管病者300万 人,占死亡原因的41%。
➢临床分型
心绞痛 心肌梗死 猝死
流行特征
➢地区分布
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地理分布上 存在很大的差异(表21-1)。
我国各地区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 明显的地区性差异,总的趋势呈现北方 高于南方(表21-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时间分布
从世界范围来看,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呈上升趋势。
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近30年逐步上升。
➢ 第四阶段(下降期)
各国加强健康教育和社区干预等公共卫生措施,发病 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死亡构成降至40%以下。
全球流行概况
➢ 不同国家和地区进入各阶段的年代、各阶段持 续的时间和危害程度,以及目前发展所处的阶 段是不同的(图21-1)。
➢ 从全球整体上来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预防措施
合理膳食 禁烟限酒 适量运动 控制体重 心理平衡 药物干预
➢定义:
二级预防
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就是对心 血管疾病已患病者采取措施,以防止 或减少心血管病的发展或急性事件的 发生,俗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 早诊断、早治疗。
➢“三早”预防的主要方法和措施有:
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卫生宣传和教育,增强群 众自我检查、早期发现疾病和就诊的意识;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的流行特征
➢ 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许多发达国家 ➢ 脑血管病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冠心病 ➢ 青壮年发病与患病水平,发病和死亡年轻化 ➢ “城乡差别” 缩小 ➢ 治愈率和控制率很低,终身治疗的患者和医疗费用上
涨过快
第二节 高血压
流行特征 影响因素
高血压(hypertension)
提高社区医务人员诊治水平,正确指导社区 群众自我防病,转送病人至上级医院诊治;
使用科学的诊治技术,掌握适应证和控制并 发症,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生发展或复发 。
➢定义:
三级预防
针对发病后期的患者进行合理、适当的康 复治疗,防止病情恶化 延长有活力健康期望寿命 减少病人身心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社区综合防治
心血管病是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危 险因素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大部分 相互作用是互补(协同作用) (图21-4 ) 。 进行总体危险评估和对不同危险水平患者进 行防治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图21-5 ) 。
图21-4 常见的可改变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图21-5 心血管病总体危险评估和防治策略
➢人群分布
年龄 40岁以后上升 性别 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女性 种族 死亡率 黑人>白人 黄种人<白种人 民族 苗族患病率>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 职业 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
影响因素
➢疾病因素
高血压 血脂异常 糖尿病 超重和肥胖
➢不良的生活方式
吸烟 缺乏运动 水果蔬菜摄入量低 过量饮酒
➢临床类型:
缺血性脑卒中 出血性脑卒中
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
流行特征
➢地区分布 发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 间相差明显。
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高纬度(寒冷)地区>低纬度(温暖)地区 高海拔地区>低海拔地区 与高血压的地理分布保持一致
2008年世界各地区脑卒中总死亡率差别明显(图213)。 西太平洋、欧洲、东南亚地区脑卒中总死亡率较高, 其中西太平洋地区最高; 地中海东部、美洲、非洲地区脑卒中总死亡率较低, 其中地中海东部地区最低。
日本北部的居民每日摄盐量高达28克,该 地区有38%的人口患有高血压。
我国北方人群食盐摄入量每人每天12~18 克,南方为7~8克,与高血压患病率北方 明显高于南方相吻合。
超重和肥胖
✓ 我国24万成人数据表明,BMI≥24kg/m2 者患高血 压的危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
✓身体脂肪的分布特点也与高血压有关。男 性腰围≥85cm、女性≥80cm者患高血压的 危险为腰围低于此界限者的3.5倍。
图21-2 美国成年男性、女性高血压患病率时间趋势
➢人群分布
年龄、性别 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45岁以前高血压患病率男性>女性 45~59岁男、女两性水平接近 60岁以上女性>男性
种族、民族
不同种族或民族高血压患病率有明显。 在美国,20岁以上人群中: 非西班牙裔黑人患病率最高,约为44.0%; 非西班牙裔的白人约为32.0%; 墨西哥裔的美国人约为28.0%。
✓总体危险评估在防治中的作用:
有助于进行早期预防和早期干预 有助于提高个体的预防意识和依从性 有助于对个体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 有助于广大民众进行自我健康管理
是对个体进行危险分层,进而确定干预 措施的重要依据
有助于综合调整危险因素控制的方案 有助于合理配置有限的医疗资源,最大
程度且以最低花费挽救最多的生命
我国各地区高血压患病率差别较大
北方高于南方 东部高于西部 高纬度寒冷地区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 发达地区高于不发达地区 城市高于农村 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
➢时间分布
20世纪70~8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通过全民健康 促进和干预控制,患病率明显下降。 随着肥胖率增加及人口老龄化,90年代后部分发 达国家患病率又呈上升趋势(图21-2)。 我国50年来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图21-3 2008年世界各地区脑卒中总死亡率(1/10万)
我国居民的脑卒中标化患病率
北方高于南方 东部 高于西部 中部居中 有由北向南、由东向西递减的趋势
➢时间分布
西方发达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初脑卒中发病 率就已呈下降的趋势。
多数发展中国家、东欧和前苏联,脑卒中死亡 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持续上升。
➢心血管疾病人群综合防治计划特点
对象:病人、高危人群、一般人群 组织:卫生部门;社区其他职能部门 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 内容:一级、二级、三级预防 措施:一种疾病的多个病因;多种疾病的同一病因 效果评价:疾病监测系统;全程的评价工作
思考题
为什么世界上的国家、地区不同,但心血管疾 病流行的演变历程大致相同? 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心血管疾病流行的主要不 同点有那些? 如何提高我国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 控制率?
中国的脑卒中死亡率在20世纪80和90年代呈 明显上升趋势,近10多年有升有降相对稳定。
➢人群分布
年龄分布 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 龄的增长而上升。
性别分布 世界各国脑卒中患病率男性 普遍高于女性。
种族分布 同一地区不同种族脑卒中发 病情况有明显差异。
影响因素
➢疾病因素
高血压 高同型半光氨酸(HCY)血症 心脏病 糖尿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脂异常
➢不良的生活方式
吸烟 饮酒
➢未确定危险因素
血脂水平、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肥胖或超重、遗 传因素、口服避孕药、低气温、高尿酸血症、食盐 摄入量多等。
第四节 冠心病
流行特征 影响因素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定义
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亦 称缺血性心脏病,该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循环 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引起的冠状动脉 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导致心肌缺 血性损害。
➢定义 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持续升高的一组临床 症候群。
➢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 血管方面严重的并发症,是脑血管意外、冠心 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高血压分型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 9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是多种病因所致, 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
继发性高血压 5%~10%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是某些 疾病的一种表现。
心血管疾病是一组心脏和血管疾患引起的疾病, 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风湿性心 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和肺栓塞等。
高血压、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吸烟、肥胖、 缺少运动和心理压力等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 因素。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流行特征 第二节 高血压 第三节 脑卒中 第四节 冠心病 第五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流行特征
演变历程
➢第一阶段(低发期) 20世纪50年代之前,发病率相对较低,死亡 仅占人群全部死亡的5%~10%。
➢第二阶段(上升期) 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死亡 占10%~30%。
➢ 第三阶段(高峰期)
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大 幅度上升,发病和死亡均出现年轻化的趋势,死亡构 成达35%~65%。
➢社会心理因素
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抑 郁、焦虑、人格类型等。
此外,职业紧张、心理压力使冠心病发 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遗传因素
冠心病作为一种多基因疾病,其发病有 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在不同的年龄阶层,遗传因素作用的程 度也不尽相同。
第五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三级预防 社区综合防治
0
64.08 63.42 60.90 59.70 55.35 52.03 49.95 46.19 45.14 44.74 43.23 41.00 39.69 39.29 39.16 36.79 34.56 33.53 32.86 31.25 31.01 30.85 30.67 29.57 29.10 28.87 28.49 28.39 28.34 27.87 27.61 25.68 24.95 24.07 23.68 20.85 15.48 13.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