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语言风格详细版.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

(完整word版)古代诗歌中常见的语言风格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悲壮慷慨
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愤慨不平。
书愤(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对偶
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歌巧妙地以 “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
借用相关事物代替要表达的事物.可以使语言简练、含蓄,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 。
如梦令(李清照)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是虚景,“今年今日”是实景,虚景有花有人,实景空余桃花,以虚衬实,意境凄美.
动静
结合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诗歌的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风格是指诗歌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和风格特征。

不同的诗人和不同的诗歌
类型会有不同的语言风格。

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语言风格:
1. 抒情风格:以感性、柔美、抒情为主,用语简练明了,表达直观真挚,让读者产生
强烈的情感共鸣。

2. 雄浑风格:以庄严、雄浑、豪迈为主,语言重视美感与格律,多采用多音节词并注
重压轻音节。

3. 独特风格:某些诗人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如充满幽默、异想天开的顾城等。

4. 简洁风格:简约的语言,力求精炼、简练、意味深长,突出诗歌的韵味和美感。

5. 夸张风格:用夸张的形象、语言、情境来表达思想或感情,具有强调和夸张的效果。

6. 多重象征风格:通过富于想象力的隐喻和象征手法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情感和意义,留下又笼罩又柔美的墨香。

总之,每位诗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不同的风格也代表着不同的心态、情感和
思想。

诗歌鉴赏常见的11种语言风格

诗歌鉴赏常见的11种语言风格

诗歌鉴赏常见的11种语言风格1.豪迈雄奇。

此类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强烈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宏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八月塞外飞雪的奇观,以春花喻冬雪,取喻新、设想奇,颇为豪迈雄奇。

2.悲壮慷慨。

此类风格的作品,感情悲壮,语出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3.生动形象。

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其中,巧妙使用动词能取得独特的效果。

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念奴娇·赤壁怀古》),“穿”“拍”“卷”等动词生动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4.绚丽飘逸。

诗歌辞藻华丽,色彩繁多,景象绮丽、变幻莫测。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呈现出俊逸秀美的特色,具有绚丽飘逸的特点。

5.沉郁顿挫。

沉郁就是深沉蕴藉。

诗人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端。

顿挫,一般为音节、音韵有节奏,有力量。

杜甫的《登高》和《蜀相》二诗,就是沉郁顿挫的典型代表。

6.幽默讽刺。

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如:“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章碣《焚书坑》)7.朴素自然。

其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

如陶渊明《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的语言非常朴素自然,而蕴含了淡泊名利、隐居田园的意蕴。

8.清新明丽。

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

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青青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

如:“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诗歌的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风格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语言风格:
1. 平实质朴:这种语言风格朴实无华,直接了当,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修辞。

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 含蓄隽永:这种语言风格意味深长,言简意赅,留有余地,让人回味无穷。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 清新明快:这种语言风格清新自然,不矫揉造作,明快直接,给人以清新愉悦的感觉。

如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 绚丽华美:这种语言风格富丽堂皇,色彩斑斓,词藻华丽,给人以美的享受。

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5. 明快简洁:这种语言风格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

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6. 委婉曲折:这种语言风格迂回婉转,不直抒胸臆,而是委婉含蓄,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如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诗歌语言风格,实际上,不同的诗人和不同的作品会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它们的独特性也构成了诗歌艺术的魅力之一。

古诗词:古典诗词的常见语言风格!

古诗词:古典诗词的常见语言风格!

古诗词:古典诗词的常见语言风格!古典诗词的常见语言风格一、语言风格1.平淡(平实质朴、朴实无华、冲淡自然、多用口语)即语言不着意修饰,不堆砌典故。

特点: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

如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此诗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既绘苔之形,又显苔之神,更写出了诗人的人格精神。

冲淡,即冲和、淡泊,含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

王维的山水诗有闲、静、淡、远的特点,他是冲淡派大师。

如“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鸟鸣涧》)其它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温庭筠《商山早行》2.清新(清新自然、明快、清幽淡雅)即人们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特点: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如陶渊明,王唯,孟浩然。

孟浩然:诗歌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

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

如《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如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全诗运用清新自然的语言,细致地表现出自然界月光和音响的变化。

3.典雅、含蓄(含蓄隽永、委婉)含蓄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是委婉地道出真意。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天各一方夫妻间的挂念问候,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典雅: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如《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4.形象生动即运用绘形、绘声、绘色的语言对所写对象进行描摹或刻画。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诗歌语言风格

诗歌语言风格
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
诗歌的语言风格:
淡雅、平实(朴实无华)、浅显(明白晓畅)、自然 明快、简洁洗练、冲淡 辞藻华丽、华美绚丽、 沉郁顿挫、 雄健高昂、雄浑豪放 清新飘逸、俊爽
( ( (
(一) 雄浑 有的壮志凌云、刚毅雄健,如刘邦《大风歌》; 有的慷慨悲歌、视死如归,如项羽《垓下歌》; 有的胸襟豁达,豪情横溢,如曹操的《观沧海》。 雄浑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欣欣向荣 的景象和朝气蓬勃的活力。尤其是以高适、岑参为代 表的边塞诗人。
(二)豪放 李白是豪放风格之集大成者,情感激荡,格调昂扬, 想象奇特,夸张出格,是李白豪放诗风的特点。“君 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 酒》)
宋词中的豪放派,以苏、辛为最杰出代表,苏词注重 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以奔放豪迈 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全 词的音调豪壮,“须关西大汉,执铁板”而唱。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气势浩瀚,雄伟壮丽; 王之涣的《出塞》(黄河远上白云间)想象丰富,境界辽阔; 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气魄宏大, 气势壮观; 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何其高远, 多么壮丽!
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以含蓄讽刺
的笔调,深刻揭露了唐玄宗纵情声色,骄奢淫逸,
醉生梦死的生活。
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六) 冲淡 自然
有闲逸、静穆、淡泊、深远的特点。

诗歌语言风格(语言特色)

诗歌语言风格(语言特色)

诗歌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诗歌是一种富有感情、意境和审美的艺术形式,其通过语言的运用来传递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而不同的诗人和不同的诗歌作品都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如何理解和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便成为了诗歌鉴赏和创作的重要内容。

一、语言表现力诗歌正是通过语言力量所体现的意境、情感和审美价值,因此语言表现力是诗歌语言的重要特色之一。

语言的美感往往体现在诗歌的韵律、节奏、音韵、对仗和字义的运用上。

例如,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中“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词语轻盈动听,流畅自然,自然回转让人回味无穷,表达了饮酒畅快的豪放心情。

二、语言音韵语言的音韵是指语音和音调,是诗歌语言中的重要元素之一。

诗歌语言的运用在音韵上往往体现出稳健优美、悠扬和富有节奏感的特点。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两句汉字的韵脚交叉,听起来十分流畅和悦耳。

三、语言形象语言形象是指语言能够通过联想和比喻的手法,将抽象的思想具象化,让人们感同身受。

通过形象的比喻和联想,诗歌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思想,引发读者共鸣。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诗句“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两句诗语像春日之景一般流畅,富有韵律感,给人以美妙的勾勒感。

四、语言感染力语言的感染力是指诗歌语言能够激发读者的共鸣、感情和思考。

通过对诗句中情感和思想的真实和深入的描写,诗歌能够唤起读者的思考和联想,激发他们的共鸣和反思。

例如,现代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通过对具象事物的引申,唤起了读者对于人性、亲情和生命的反思和情感。

总之,诗歌的语言特色在于其独特的语言方式和运用,包括语言表现力、音韵、形象和感染力等方面。

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深入理解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欣赏和创作优秀的诗歌作品。

诗歌语言风格

诗歌语言风格

诗歌语言风格一、引言诗歌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表达情感、抒发心情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诗歌的语言风格也有着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探讨诗歌语言风格的特点、演变和表现形式,从古至今探索诗歌语言的魅力所在。

二、古代诗歌的语言风格古代诗歌以言简意赅、清丽脱俗为特点。

古代诗人善于运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通过抽象的语言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比如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明月和霜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孤独和迷惘,展现出了古代诗歌的高度凝练和优美。

三、现代诗歌的语言风格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诗歌的语言风格也在不断演变。

现代诗歌更加注重表达个人情感和体验,语言更加直白、真实。

现代诗人善于运用现代主义手法,打破传统的结构和形式,以碎片化、象征性的语言展现出内心的困惑和矛盾。

例如诗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春暖花开”,简洁而富有韵味,表达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四、诗歌语言的魅力诗歌作为文学的精粹,其语言更显得格外重要。

诗歌语言的魅力在于其朴素而深远的意蕴,通过简短的诗句,表达出无限的情感和思想。

诗歌语言能够触动人心,引起读者共鸣,使人在文字间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深刻。

正是诗歌语言的魅力,让诗歌一直被人们传颂和传承,成为文化的瑰宝。

五、结语诗歌语言风格是诗歌的灵魂所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诗人都在其作品中展示出独特的语言魅力。

古代的清丽脱俗、现代的直白真实,都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让我们一同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感悟诗歌中隐藏的深意和情感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表现了主人公在时间上
的孤独,无论在前朝,还是后代,都无与我相知的人;“念
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表现了主人公在空间上的孤独,
纵有天地之阔,依然没有能与我相知之人。于是,在时间仿 佛凝固的、空间辽阔无垠的大地上,寂寞地站着一位诗人, 感叹着苍凉与孤独,潸然泪下。
•4.朴素自然 •主要是指语言表达上不堆砌词藻,不搬弄典 故,不矫揉造作,不露雕琢涂饰的痕迹,所 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显现出质 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
7.清新明丽 这是一种清朗明净、令人耳目一新的风格特色。主要表现于
意境和语言上。一般以新颖、轻巧的构思,生动、活泼的语
言,描摹大自然的清幽秀美,抒写轻快、隽永的情思。这种 风格要求不蹈袭,不做作,少粉饰,有新意。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试简张水部》,说明是在应试不久前献
给张籍的。唐代应进士科举的人有向名人行卷之风,朱庆馀 平时向张籍行卷,已经得到他的赏识。临到要考试了朱庆馀 不好意思明说担心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考官的要求,于是 写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
•答案 真意是询问张水部自己这样的水平、 风格,在科举中能否符合考官口味。诗歌用 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新嫁娘,将视 为知音的张籍比作夫婿,将知贡举的官员比 作舅姑,又将自己的文章比作所画之眉。所 咏在此,寄意在彼,旨在言外,确实巧妙, 很能引人玩味,体现了含蓄委婉的特点。
第三步: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它的答题模式不是固定的,要针对试题设题的角度具体回答, 最基本的答题模式是:①点出表层含意;②结合具体诗句分 析文本含意;③分析其中的表达技巧;④结合诗歌的意境、
情感和结构,分析其作用。
单击此处进入
板块对练
案例二 风格判断错误
【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真题三】(2007·四川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 题。
葛 溪 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
请简要赏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侧重考查鉴赏“诗
• 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 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 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 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风格 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同一诗人的不同 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在此有必要提醒 大家的是,我们往往给某些诗人冠以“婉约派” 或“豪放派”的头衔,这只是说明这位诗人的 诗作整体上呈现某种风格,并非说这位诗人的 全部作品都是一种风格 。我们鉴赏诗歌的语言 风格,还是应当就诗论诗。
解析
整首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诗的前两句是说在一个
酷暑的傍晚,诗人来到荷池上渴望饱尝一阵轻风,用“细草 摇头”来衬托自己的心情,在移情于景时使用了拟人的修辞
手法,鲜活生动,富有情趣。后两句写正因为自己深感余热
满怀,所以觉得荷花也害怕热气,到了傍晚还深深躲在荷叶 底下不愿露面,用“荷花”的“深藏”来写出天气的炎热, 化静为动。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送别 •王 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本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
•解析 诗的题目是“山中送别”,但却没有写 送别的过程,一、二句只写了送别后的情景。 一个“罢”字把过程一笔带过。三、四句是用 询问的语气,表达对朋友再来的期盼。这首诗 拾取生活中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 言,跳跃性地叙述了一次送别的过程,却表达 了深厚真挚的感情。题目要求回答这首诗的语 言特色。首先,我们的心中要有诗歌语言特点 的几种类型,如清新自然,委婉含蓄,工整典 雅,简洁洗练,雄奇奔放,等等。然后对比归 位。本诗基本上是明白晓畅的语言,没有生动 形象的词语,没有含蓄深奥的词汇,没有修辞 手法的运用,像口语一样。
之乱持续了一个时期,秦王朝最后亡于刘邦和项羽之手。这两人,
一个曾长期在市井中厮混,一个出身行伍,都不是读书人。可见
“书”未必就是祸乱的根源,“焚书”也未必就是巩固“子孙帝 王万世之业”(《过秦论》)的有效措施。
•答案 这首诗就秦末动乱的局面,对秦始皇 焚书的暴虐行径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 谴责。全诗采用了近乎喜剧的表现手法,揭 示矛盾,使秦始皇处于自我否定的地位。结 句说“刘项原来不读书”,而能灭亡“焚书” 之秦,全然是幽默调侃的口吻,包含着极为 辛辣的讽刺意味。这样写表面似乎很委婉, 很冷静,其实反对的态度和憎恶的感情十分 鲜明。
答案
这首诗的风格特征是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诗人把
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
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 格。
•3.悲壮慷慨 •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 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施展,或感时 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答案 本诗写在一个酷暑的傍晚,诗人来到 荷池上渴望得到凉爽,恰遇“细草摇头”, 运用拟人手法,富有情趣。后两句写炎热得 连荷花也躲在叶底不愿露面,化静为动,富 有动态美。整首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基 调活泼有趣,语言清新明快,写的是热,透 露出的却是无限“清爽”之情。
•8.幽默讽刺 •在诗中多指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和趣味。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焚书坑 •章 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赏析。
眼”。解答此题,第一步,突出该字对主旨所起的作用。本
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第 二步,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写了哪些内容。 第三步,从该词在诗中的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乱”实 际上是全诗的纲(线索),串联诗人所见、所感、所想的内容,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 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试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4 分) 【考生误答】绚丽。“浓睡”、“残酒”辞藻华丽;“绿 肥红 瘦”色彩绚烂。
【误答诊断】该答案判断错误。应是含蓄而不是绚丽。绚
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含蓄, 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折地倾诉,言在 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增分提示】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 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要点包括:①叙,即用 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②析,即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
•2.沉郁顿挫 •沉郁就是深沉蕴藉。沉郁的诗作者似乎有千 言万语积压在胸,而后沉吟再三,勃发于笔 端。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①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 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 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
这种特色。③评,即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诗歌语言风
格常用的界定词语有:清新、明快、冲淡、自然、含蓄、绚丽等)
【正确答案】含蓄。 “绿”、“红”分别借代绿叶和红花; “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 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实际上是含蓄地表达 了对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开的惋惜之情。
答案
本诗一、二句简要叙写送别的结果,三、四句是对朋
友的询问和期待。语言不作任何雕琢,显得朴素自然,感情 真挚。
5.婉约细腻 这种风格往往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曲径通幽,情 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解析
高中语文课本解说详尽,此处从略。
答案
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
勒环境,用“寒蝉凄切”“骤雨初歇”“帐饮无绪”“兰舟 催发”渲染离别前的气氛;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体现了离别时的缠绵;再 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借“杨柳岸、晓风残月”,抒
•解析
诗一开始就直奔主题。首句用略带夸张的语言揭示矛盾:
竹简帛书化为灰烟销毁了,秦始皇的帝业也就跟着灭亡了,好像
当初在焚书坑里焚烧的就是他嬴氏的天下。次句就“帝业虚”之 意深进一层,是说虽然有关河的险固,也保卫不住秦始皇在都城
中的宫殿。第三句点题,进一步用历史事实对“焚书”一事作出
评判。秦始皇和李斯等人把“书”看成是祸乱的根源,以为焚了 书就可以消灾弭祸,从此天下太平。结果适得其反,嬴秦王朝很 快陷入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的境地。末句抒发议论、感慨。山东
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
简要分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语言风格的分析。考生须 对杜甫诗歌的语言风格有所了解。杜甫后期 主要生活在安史之乱中,形成了以沉郁顿挫 为主的诗歌艺术风格。例如杜甫的《登高》: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 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 ” 诗中借江 边萧瑟苍凉的秋景,写出了诗人晚年的不幸 遭遇和深沉悲愤的心情。掌握了这些,再参 看注释,当不难作出正确回答。
•语言风格和诗词的风格往往有一致的地方。 诗词作品的风格包括其意境(思想内容)、艺术 手法和语言。豪放词的语言绝不婉约,而婉 约词的语言绝不豪放。因此我们鉴赏诗词的 语言风格,难免用到表述诗词风格的专用词 汇。语言风格种类繁多,但就高考而言,我 们须注意了解下列几种常见的语言风格。 •1.豪迈雄奇 •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 语言来塑造豪迈博大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 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