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体旅融合发展优势分析_张香菊
贵州发展山地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

119作者简介:黄雪飞(1996—),女,汉族,贵州遵义人,学历: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学;通讯作者:国伟(1963—),男,满族,贵州贵阳人,学历:本科,职称: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贵州发展山地体育旅游的SWOT分析黄雪飞 国伟 周利 龙吉 张垒 向伟杰 贵州医科大学 运动与健康学院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SWOT 分析法等方法对贵州省发展山地体育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以及威胁进行分析。
提出加强本土特色项目创新,避免同质化竞争;利用大数据平台,宣传贵州特色旅游项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贵州山地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加大山地体育旅游人才的培养力度,拓宽培养路径等四点建议,为贵州省山地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贵州省;山地体育旅游;SWOT 分析一、研究方法(一)文献资料法本文通过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中文数据库上查阅了大量与贵州山地体育旅游相关的文献资料,并通过贵州省图书馆及贵州医科大学图书馆对相关书籍进行查阅。
(二)逻辑分析法对查阅到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逻辑分析,得出在贵州省发展山地体育旅游的SWOT 分析。
二、贵州发展山地体育旅游的SWOT 分析(一)贵州发展山地体育旅游的优势(Strengths)分析1.山地生态自然资源优势贵州是于中国西南腹地,是云贵高原向湘西、桂北丘陵盆地过渡的大斜坡。
全省地貌以山地与丘陵为主。
贵州省喀斯特地貌特征明显,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全省国土面积的61.9%都是喀斯特地貌。
全省均同分布较大面积的盐酸岩和发育健全的岩溶地貌。
拥有苗岭山脉、大娄山脉、乌蒙山脉、武陵山脉等多条山脉,纵横交错,山高谷深。
经过千百万年来的地壳运动、河水的冲刷搬运以及地球的造山运动,贵州逐渐形成了集高原、山地、盆地、丘陵、河谷、峰林、石沟、洼地、暗河、落水河等多种地形地貌为一体的独特自然景观,全省各地分布众多湿地、沼泽、湿草甸、地热湿地等。
加快贵州省黔西南州体育旅游特色发展的策略

加快贵州省黔西南州体育旅游特色发展的策略【摘要】黔西南州旅游资源丰富、独具特色,本文分析和总结了黔西南州体育旅游发展的有利条,并提出加快黔西南州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加强政府引导、做好发展规划;突出区域特色,发挥资源优势,造就优势体育旅游品牌;注重体育旅游专业人才的引进、挖掘、培养,加大体育旅游的宣传工作;加强黔西南州原生态的环境保护,推动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黔西南州;旅游资源;特色发展;体育旅游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余暇时间的增多,以及对健康的需求,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开始从观光型向参与型转变,而体育旅游则能够借助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体育需求,使旅游者身心得到和谐发展。
推进体育旅游的发展将加速这一过程的转变,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近年来黔西南州旅游业逐渐成为了经济增长中的新亮点,它不仅能够促进黔西南州旅游业的发展,又能带动黔西南州相关体育产业的开发。
1 贵州发展体育旅游的有利条件1.1 丰富的旅游资源1.1.1 独具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黔西南州地处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中心地带,南宁、昆明、贵阳经济圈的中心,是中国西部一颗耀眼的明珠。
素有“三省通衢”之称。
全州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6.1℃,1月份平均气温4.5℃,7月份平均气26.8℃,年均降水量1531.6mm,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终年温暖湿润,无霜期达300天左右是全国有名的避暑胜地。
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峦起伏、河流纵横,喀斯特地貌发育十分良好,黔西南州因其境内山水风光秀丽,资源丰富,被称为“山水长卷,水墨金州”,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黔西南正努力将自己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休闲旅游圣地。
1.1.2 文化旅游资源黔西南具有独特典型的文化体系。
黔西南是苗、布依、侗、回族等多个少数民族的世居之地,并没有受到改革开放大潮的影响,许多古朴的生活习惯及文化传统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具有最原始、古朴、神秘的特色。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的互动发展

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的互动发展作者:程杨彭丽英胡静朱继伟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2期[摘要]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丰富,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孕育了独特的旅游胜地。
本文通过分析贵州省旅游优势及贵州省入境游客的偏好度,建议将贵州传统体育活动与旅游景点有机结合,可以达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带动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推动少数民族的保护与发展的双赢目的。
[关键词]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互动[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120-02引言贵州有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十多个省级风景名胜区,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为游客提供户外运动、野营、登山等丰富的体育旅游。
同时48个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也成为贵州省民族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耀眼明珠。
那么,是否应该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与当地秀丽山水相结合,达到促进贵州的旅游业发展,推动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发,仍需要更多深入的研究。
一、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优势(一)贵州省少数民族优势贵州省总人口3725万,其中汉族人口2273万,占总人口的61.03%;少数民族人口1452万,占总人口的38.97%。
共有49个民族,48个少数民族,其中17个是世居少数民族。
从贵州省统计局发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系列分析报告中了解到,贵州省少数民族人口总量在全国排第四位,比重排第五位。
苗族、布依族、土家族、侗族和彝族,这5个民族人口合计占少数民族人口总量的82.09%。
此外,贵州少数民族分布广泛,黔东南有苗族、布依族、侗族,黔西北有水族、白族,黔中有白族、彝族,黔中、黔西北也有很多少数民族居住。
(二)贵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优势决定一个民族存在的基本条件是拥有自己的文化内涵。
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字、地域环境、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及心理意识,决定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而文化的差异正是区别各民族存在的最基本条件。
产业融合,全域提升麻城做好“旅游”文章

产业融合,全域提升做好“旅游+”文章文•图/麻城市旅游局麻城市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全面盘活旅游资源,做大做深“旅游+”文章,推动全域旅游更高品质发展。
(一)农旅融合,带动乡村振兴菊花产业打造旅游新名片。
被誉为“中国菊花之乡”的麻城市将菊花与旅游相结合,举办六届菊花旅游节;引入中国(麻城)菊花高新技术产业园,形成菊花种植、菊花旅游、菊产品精深加工、菊花餐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依托福白菊名片建设福白菊观光园,成为新兴乡村旅游点。
农耕体验增创旅游新业态。
麻城开发出龙腾生态园、嘉良乐生态园等一批以蔬果采摘、农耕体验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点。
产业扶贫激发旅游新动能。
麻城龟峰山村、张家墩村、纯阳山村依托旅游资源,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 荼叶、菊花种植产业,带动全村脱贫致富。
(二)文旅融合,促进文化传承移民文化缔造文旅标杆。
麻城深挖“湖广填四川”移 民文化和麻城科举、孝善文化,斥资12.5亿元建成麻城孝感 乡文化园;每两年举办一次麻城孝感乡祭祖大典,汇集来 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名麻城移民后裔;整合推出以孝感乡文 化园为核心的移民寻根游精品线路,开拓川渝市场,吸引 大批游客前来寻根问袓。
红色文化引领研学热潮。
麻城是黄麻起义策源地,著 名的红色古城。
麻城烈士纪念园等多个红色旅游景区组合 形成红色经典游线路,成为研学旅游基地,引发红色游、研学游热潮。
麻城福白菊观光园游客菊花采摘体验(三)体旅融合,革新发展要素麻城长岭关村幵发吊桥沟徒步溯溪生态探险旅游线路,龟峰山新建户外拓展基地,五脑山开展徒步活动,建 造真人C S拓展场地,张家畈镇建设滑翔伞基地。
各种体旅 融合项目的落地在革新旅游发展要素,提高旅游体验度等 发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旅游+产业”发展模式,革新重组旅游发展要 素,以“补产品、补要素、补业态、做串联”为一贯思 路,麻城全域旅游新画卷面貌常新,成果喜人。
閟。
贵州乡村旅游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全域化路径

贵州 师范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Gu i z h o u E d u c a t i o n Un i v e r s i t y
Vo 1 . 3 2 . No . 1 1
NO V . 2 结 构 改革 的全域 化 路 径
张香 菊
( 贵 州师 范学 院地 理 与旅游 学 院 , 贵州 贵阳 5 5 0 0 1 8 )
摘要 : 乡村旅 游是贵 州省促进一二 三产 融合 、 推动城 乡一体化 和扶 贫攻坚的重要手段 , 但其 总体供 给不
足 和结构性失衡的 问题表 明必须深化 乡村旅游 的供 给侧 结构 改革。通过 全境 化打造 和全方位服 务 为改革 打造 “ 硬” 条件 、 营造 “ 软” 环境 , 以全要素投入 、 全民共创 共赢和全 产业融合 解 决 乡村旅 游供给侧 存在 的要
Co mp r e h e n s i v e P a t h wa y t o Gu i z h o u Pr o v i n c e’ S S t r u c t u r a l
Re f o r m o n t he S up pl y Fr o n t i n Rur a l To u r i s m
s t uc r t u r l a i mb la a n c e ,i t i s a g r e a t n e c e s s i t y t o d e e p e n t h e s t uc r t u r l a r e f o r m o f t h e s u p p l y f r o n t i n ur r a l t o u i r s m.
贵州发展体育旅游的优势

贵州发展体育旅游的优势
贵州发展体育旅游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条件优越: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拥有丰富的山地和水资源。
这种独特的自然条件为发展各类户外体育活动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山地骑行、徒步、攀岩、漂流等。
2. 民族文化丰富:贵州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各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体育活动和节日。
这些活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对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3. 政策支持:贵州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4. 旅游基础设施完善:贵州省的旅游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包括酒店、交通、通讯等,这为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5. 体育产业基础良好:贵州省的体育产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竞技体育、体育赛事组织、体育器材制造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基础,为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6. 旅游市场需求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旅游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而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
综上所述,贵州发展体育旅游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和条件。
如果能够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相信贵州的体育旅游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
贵州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
研究对象和方 法
9C  ̄
,
七. 八月平均气温 2 。 2 C~2 。 5C。值得一提的是 拥有 ” 中国凉
1 研 究对 象 .
都“ 六盘水 , 在最高气温的七 八月份平均气温也只有 1  ̄ 面 8 9 C。 临工业污染 ,全球 气候 变暖 , 气候作 为一种稀奇资源 日益受到人 们 的关注; 人们 旅游从静 态观光转 向动态的 以体育健 身、 娱乐 、 观 赏及 尝试体 育刺激与挑战等为 目的的体育旅游活动 。对此多雾 、
气 中负氧离子多 , 气候温和 . 年平均气温 1 ̄ 6 ~月平 均 4 C~1 ̄ C 刺激型 , 笔者认为刺激型也属于度假 型中的一 中. 主要区别在于 气温 4C~9  ̄  ̄ C.七 、八月平 均气温 2。 2 C~2 。 素有天然 “ 5 C, 大公 运动量和 刺激程度不同。 园 、 公 园省 沉积岩王国”和 ” 、” 古生物王国”的美称 .是一 娱乐休 闲型 :主要指观赏而不直接参与体育活动 . 如观赏奥 独具集喀斯特景观 、人文景观 民族风情 探险和避暑为一体 的 运会 、世界杯 地 区性运动会 、汽车拉 力赛 、围棋联赛等体育 比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贵州的气候条件 、地理位置 、民族特色等 。
2 研 究方 法 .
文献资料法 、实地考察法、访问调查法等 。 二 、分析与讨论 1体育旅游的概念及分类 体育旅游从广义上指以各种体育健身娱 乐活动 为主要内容 的 旅游 ,即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 的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 、体 育竞赛 、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 、体育旅 游企 业社会之 间关系的总和。从狭义上是指 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和 各种体育健身 娱乐需求 ,借助各种体育健身娱乐活动 使 旅游 富社会文化生活为 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
贵州体育旅游发展路径选择

神州大地,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我们知道,旅游行业的投入 很高,要想宣传有很好的效果,我们要舍得投入,投入包括有形 和无形的,有形的即是资金方面,要利用当今的互联网技术、电 视、广告宣传等方式进行传播介绍,将贵州多彩的少数民族风 土、自然和人文景观等录制成宣传片。要扩大宣传的力度,不仅 要在省内宣传,更要在省外甚至国际上进行海外宣传,将一个崭 新的贵州介绍给世界各地的游客们。让他们对神奇的贵州充满向 往,刺激他们来贵州的欲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旅游报/2016年/6月/13日/第B04版
视野
贵州体旅融合发展优势分析
贵州师范学院云南大学张香菊杨桂华冯艳滨
贵州建设山地旅游大省,需加快开发一批具有山地特色的旅游新业态,打造能够将“一次性”游客转化为“忠实粉丝”的魅力产品。
体育旅游产品以其突出的健康性、参与性、观赏性和娱乐性特点,迎合了当前旅游者休闲、健身的消费需求,日益受到青睐。
目前中国体育旅游产业正以每年30%到40%的速度增长,逐渐成为中国旅游休闲领域的亮点。
体育旅游,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推动对外交流合作,提升整体经济竞争力及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贵州资源优势突出,山地体育运动产业有一定基础,为贵州山地型体育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随着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在贵州召开,贵州山地型体育旅游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放眼全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实施与国民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为贵州山地型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带来难得机遇。
一、宏观政策为贵州“体”“旅”融合引领方向
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大力推进旅游与体育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体育旅游;2014年,《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倡导“积极推动体育旅游,加强竞赛表演、健身休闲与旅游活动的融合发展,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体育运动场所面向游客开展体育旅游服务”;2015年,《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鼓励社会资本大力开发滑雪、山地、养生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2016年5月5日正式发布的《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将大力发展“体育+”,与旅游部门共同研制《体育旅游发展纲要》,开展全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推介,打造一批体育旅游重大项目。
可见,体育旅游是受国家鼓励的重要产业发展方向,这对于贵州山地型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而言,无疑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贵州省在体育赛事与旅游景区的合作方面做了很多有益探索。
黄果树瀑布、铜仁梵净山、兴义万峰林、紫云格凸河、晴隆“24道拐”等多家景区每年都会举办各类体育赛事,以体兴旅,以旅促体。
仅以去年为例,贵州省就先后举办了兴义万峰林国际自行车赛、万峰林国际徒步大会、中国万峰湖第九届野钓大奖赛、贞丰三岔河国际露营大会、中国・贵州安顺坝陵河大桥国际低空跳伞挑战赛、海龙屯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等多项国际性体育赛事,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山地户外运动爱好者深度体验多彩贵州风情,使“体”“旅”融合进程更进一步。
二、丰富资源为贵州“体”“旅”融合提供条件
贵州发展山地型体育旅游具有本底资源优势,既有气候、山林、水体、喀斯特地貌等自然资源作为支撑,又有悠久的红色历史文化和多彩的民族文化等人文资源作为补充,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为贵州发展山地型体育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贵州省属高原型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适宜的气候环境为体育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占全省总面积61.9%的喀斯特地貌,为开展溶洞探险、攀岩等山地型体育旅游活动提供了地形条件。
贵州地处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上游交错地带,河流流域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5.7%,是漂流、溯溪、探险等山地型体育旅游活动开展的基础。
贵州是典型的红色旅游资源集聚地,将之与山地型体育旅游相结合,可以形成别具风格的红色体育旅游文化。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独特性和神秘性可以增强山地型体育旅游的吸引力,是贵州山地型体育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
少数民族特色体育项目射弩、毽球、竹竿舞、打跳
舞等经过精细化的文化包装,融入众多的体育旅游项目中,可以打造出独具地方特色的山地型民族体育旅游产品。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贵州“体”“旅”融合创造机遇
“十二五”以来,虽然贵州旅游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总体来说,山地旅游特色不够突出,与建设国家公园省目标相差较远。
山地旅游产品供给情况不仅与宏大的山地资源拥有量不相称,且旅游产品供给结构与贵州丰富、优质的生态、文化资源禀赋不匹配。
作为山地旅游资源大省,无论从资源数量还是资源特色看,开发山地运动、科普探险、研学旅行等旅游产品均具有较大优势。
但从全省整体上看,体育旅游等新兴旅游业态还处于起步阶段,数量、结构、品质与新时期多元化的旅游市场需求不对应。
因而,加大对促进山地运动、户外探险等体育旅游发展的制度、资本、人力等的供给,高起点开发山地旅游资源,提供优质体育旅游产品,是未来贵州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