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热点专题突破篇专题五中华民族的复兴历程练习

合集下载

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答案)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巨浪汹涌澎湃,势不可挡。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亚洲人民前仆后继,赢得国家独立;非洲人民英勇抗争,使“黑暗大陆”初现曙光;拉丁美洲人民不屈不挠捍卫国家和民族主权的过程吧!(表格归纳)(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

下面是张军同学整理的表格,请你填写空白部分的内容。

(图说历史)材料一自从15世纪早期殖民主义窜入非洲以来,非洲就一直遭受着殖民奴役,成为任人宰割的“黑暗大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非洲人民奋起抗争,掀起了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浪潮。

(2)请在图中方框内填入相应的国名。

年被称为“非洲年”。

(文汇说史)材料二万隆会议通过的《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涵盖了与会国在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等多个方面所达成的共识。

公报中“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提出了载入史册的十项原则,是亚非国家对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贡献,是世界历史进程中划时代的里程碑。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万隆会议召开的重要原因。

中国代表团为会议的圆满成功做出了怎样的贡献?(4)万隆会议的召开有何重要意义?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亚非国家和地区如何继承和发扬“万隆精神”。

【答案】(1)①1990年②纳赛尔③卡斯特罗(2)上边两框,从左到右依次为:阿尔及利亚、埃及。

下边两框,从左到右依次为:纳米比亚、南非。

1960。

(3)原因:二战后,亚非新独立国家面临巩固独立、发展经济的共同问题。

中国贡献: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

(4)意义: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

秉承亚非国家和地区应该加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为保卫世界和平而努力。

【历史】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解析)

【历史】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解析)

【历史】人教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附解析)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材料工业革命还引起社会前所未有的城市化。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

巨大的新的城市人口因为能从世界各地获得粮食而得到供养。

技术和医学上的进步有可能消除以前曾大批害死城市居民的瘟疫,甚至有可能使城市生活变得较可忍受、较合意。

这些进步中较重要的包括:充分供应洁净的水、改善集中式排水系统和垃圾处理系统、保证充足的粮食供应以及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西方的许多国家如英国、比利时、德国和美国,到1914年时,已使它们的绝大多数人ロ生活在城市里。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步人了什么时代。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1)“电气时代”。

(2)开放性题目,观点: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论述: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西方的许多国家如英国、比利时、德国和美国,到1914年时,已使它们的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城市里。

【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开放性题目,观点: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论述: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厂体系的建立,大批的人涌入新的工业中心,西方的许多国家如英国、比利时、德国和美国,到1914年时,已使它们的绝大多数人ロ生活在城市里。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戈蒂耶第一个站出来热烈赞扬巴尔扎克的天才,此后乔治,桑、波德莱尔、福楼拜、左拉都对他赞誉有加。

恩格斯认为他的辉煌巨著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的胜利”,“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在表现手法上“除了细节真实外,还更真实地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中考历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历年真题及答案解读

中考历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历年真题及答案解读

中考历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历年真题及答案解读一、背景介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代中国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目标,具有重要的历史、政治和文化意义。

历年来,中考历史科目中也涉及了这一专题。

本文将为大家带来历年真题及答案解读,以帮助大家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专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解题分析1. 2017年中考真题题目: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这也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伟大的___阶段。

答案:社会主义现代化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伟大的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阶段就是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阶段。

通过这道题目,考生能够了解到当前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状况和伟大复兴的重要性。

2. 2018年中考真题题目: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___道路。

这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根本利益。

答案:自己解析:这道题目考察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中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和人民根本利益,经历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这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3. 2019年中考真题题目: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申明___的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答案:社会主义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方向。

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通过这道题目,考生能够理解到伟大复兴的目标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密切相关。

三、答案解读通过以上解题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考历年真题中普遍涉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相关内容。

这从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于我国现代史的重大影响和地位。

我们可以知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要始终牢记并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

最新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答案)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材料:阅读下面材料材料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材料二:他出生于贵族,一生积极探索人生意义。

他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①材料一中的话是谁的名言?他为拿破仑而作的著名作品是什么?②材料二说的是哪一位作家?请你至少列举出他的两部不朽名作。

③两位艺术家在创作上有什么共同点?【答案】①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②托尔斯泰;写出两部名作。

③反映社会题材(或者来源于社会现实)【解析】【分析】【详解】①材料一中“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的名言;他为拿破仑而作的著名作品是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

这首交响曲完成于1804年,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

它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表达出作曲者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

②依据材料二“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信息可知,材料说的是托尔斯泰;他的小说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在宏阔的社会背景下描绘出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

③两位艺术家在创作上的共同点是都是反映社会题材(或者来源于社会现实)。

《英雄交响曲》是贝多芬第一部明确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而托尔斯泰在作品中一方面深刻揭露了俄国专制主义和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榨,另一方面又否定暴力革命,宣扬道德上的博爱,这反映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俄国农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状态。

因此社会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2.19世纪中后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浪潮。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如下图所示交通工具是什么?最早发明此交通工具的人是谁?它的发明与哪一动力机的研制息息相关?(2)列举两项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电器方面的重大发明。

(3)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答案】(1)汽车。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三部分专题突破专题五新中国的成长历程

2024年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三部分专题突破专题五新中国的成长历程

专题五新中国的成长历程一、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项目事件内容或影响政权巩固开国大典、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制度完善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制定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经济改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改革开放、邓小平南方视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对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政策创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确立;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制度保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思想精髓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治国理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二、中国共产党的重大会议【命题点】新中国的崛起(考查角度侧重:唯物史观)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设问1】我国制定的哪一计划改变了材料一描述的落后现象?这一计划的实施有何意义? 答: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材料二如图【设问2】材料二中的三张图片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此后,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答: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历史】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

【历史】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

【历史】部编中考历史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练习题(含解析)一、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校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能料科学方面新是加此警....中国的科技发展到突代,已里巅峰状态。

——英国学者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二下图反映了18-20 世纪世界的变化。

有人说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

材料三邓小平曾说:“如果六十年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材料四(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项宋代居世界前列的科技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哪些发明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各举一例)(3)根据材料三,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在国防尖端科技领域取得了什么成就?(4)材料四反映了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的认识。

【答案】(1)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

(2)第一次工业革命:火车和轮船;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和飞机;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网络的发明和广泛使用。

(3)原子弹爆炸成功,氢弹爆炸成功,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4)环境问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发展科技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能料科学方面新是加此警……中国的科技发展到突代,已里巅峰状态”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项宋代居世界前列的科技成果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

(2)根据材料二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火车和轮船,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明了汽车和飞机,促进了人们之间的交往,密切了人们之间的联系,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计算机网络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了。

中考历史专题--复兴之路(习题附答案)

中考历史专题--复兴之路(习题附答案)

中考历史专题--复兴之路(习题附答案)复兴之路⼀.顾⾸回眸,感受中华民族伟⼤复兴的历程。

【⾰命征途】(1)写出以上两幅地图中所反映的重⼤历史事件各⼀件,并说出其影响。

(4分)【建设进程】(2)写出⼀五计划期间在⼯业和交通运输业上所取得成就。

(两项即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党提出并实⾏了哪⼀伟⼤决策?(3分)【⾛向辉煌】(3)2001年我国承办了哪⼀外交盛会?新世纪,还有哪些重⼤事件让我们为之骄傲,请写出⼀例。

(2分)⼆.中国近现代史是遭受列强欺凌的屈辱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和⾛向民族复兴的奋⽃史。

阅读下列叙述中华民族复兴过程的材料:材料⼀⾟亥⾰命是中国⼈民在民族复兴之路上迈出的⼀个重要台阶,这场⾰命使中国社会发⽣了历史性巨变。

材料⼆中共⼗⼀届三中全会是⼀个伟⼤转折和新的⾰命起点。

它意味着中华民族在经历种种探索与曲折之后开始找到⼀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请回答下列问题:(1)⾟亥⾰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材料⼀中所说的“历史性巨变”是什么?(2分)(2)中共⼗⼀届三中全会召开于哪⼀年?材料⼆中所说“⼀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被称作什么?(2分)三.某历史学习兴趣⼩组以“以中华民国复兴”为主题绘制了⼀张历史轴图(图5 )。

观察图5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亥⾰命是中国⼈民在复兴之路上迈上的⼀个重要台阶。

这场⾰命使中国杜会发⽣了历史性巨变,这⾥的“历史性巨变”主要指什么?(2分)(2)中华民族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复兴的历史,关健是“中国新⽣”和“伟⼤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和富强。

“中国新⽣”和“伟⼤转析”对中国社会发展分别产⽣了怎样的重⼤影响? ( 6 分)(3)概括指出在复兴之路上做出巨⼤贡献的三位伟⼈的共同优秀品质。

(2 分)四.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复兴,中国⼈民经历了艰苦的探索。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亥⾰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复兴迈出了重要⼀步,实现了中国20世纪第⼀次历史巨变。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编热点专题速查专题4中华民族的复兴历程(三年三次)课件

中考历史总复习第二编热点专题速查专题4中华民族的复兴历程(三年三次)课件

新文化 运动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四、中国无产阶级的探索
建党历程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 中国共产党成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 国人民开始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救国之路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进行了第一次合作, 国民革命时期 创建黄埔军校,发动北伐战争,基本消灭北 洋军阀在全国的统治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南昌起 义、秋收起义等武装起义,创建农村革命根 据地。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开创了一条“农 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救国之路。 这是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戊戌变法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事件
代表人物
主要活动(主要内容)及影响 (1)主要活动:①成立兴中会;②成立中国同 盟会;③领导辛亥革命 (2)结果:虽然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 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是胜利的果实被袁世凯 窃取 (3)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 和观念深入人心
本专题是历年中考的重要专题。题型多,覆盖面广,分 值多。总体上以综合题居多,其次是材料题。本专题主 要梳理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阶层为实现民族独立、 国家富强而进行的斗争。中考一般从这样几个角度命题: 一是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形成;二是中 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三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 国家富强所做出的贡献;从而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中国,无论是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 都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 导下,领导全国人民救中国,从而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坚持走社会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学习西方 军事器物 的洋务运 动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五中华民族的复兴历程(三年3次)热点解读热点: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在经济、政治领域都将面临重要任务。

经济方面,将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而政治方面,则有望对令计划、杨卫泽、仇和、范长秘等一批党政军各系统的老虎做出组织处理。

解读: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从她成立以来就一心为民。

历次重要会议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方向。

十八届五中全会更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以十八大的目标为核心,作出一系列决定。

本专题从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历程进行了梳理,帮助考生进行备考复习。

知识梳理线索一中国近代化的探索1.经济探索→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口号:“自强”“求富”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创办新式学堂2.政治探索戊戌变法(1898年)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经过:“公车上书”“百日维新”作用:传播西方政治文明,进行了思想启蒙辛亥革命(1911年)目的: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代表人物:孙中山概况: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作用:推翻了清政府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线索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时期北伐战争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形成和国民革命的兴起。

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土地革命时期南昌起义1927年8月,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9月秋收起义后,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井冈山会师1928年井冈山会师,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工农红军第四军红军长征1934~1936年,红军长征。

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意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西安事变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积极调停事变,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抗日战争时期七七事变1937年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开始,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百团大战1940年,彭德怀领导八路军进行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解放战争时期重庆谈判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等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谈判,签订“双十协定”转战陕北1947年,国民党军队进攻陕甘宁解放区,毛泽东、周恩来等转战陕北挺进大别山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三大战役1948~1949年三大战役的结束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渡江战役1949年,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线索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抗美援朝1950~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维护中国的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土地改革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实行土地改革。

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一五”计划1953~1957年,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开始了初步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对内改革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对外开放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中国开放大连、烟台、青岛、上海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1985年,开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4个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4月,建立海南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新区外交成就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亚非会议(万隆会议)召开,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2年,中日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2001年,承办APEC会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拓展提升1.近代化探索的阶段特征。

从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的变革。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由被动转向主动。

2.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勇于克服自身的缺点和错误,不断走向成熟;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3.你认为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最成功的经验是什么?(1)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2)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专题训练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

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材料三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材料四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复兴之路》(1)材料一中的“自强运动”指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主观目的是什么?答:洋务运动。

维护清朝统治。

(2)材料二中,把梁启超的主张付诸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答:戊戌变法。

(3)材料三中的“革命”是指哪一重大事件?“革命成功”的历史意义是什么?答: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 2 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材料四中的“三个兔子”在北大因高举哪两面大旗而闻名?为此掀起了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答:民主、科学。

新文化运动。

(5)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对中国近代史的艰难起步有何认识?答: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同时又是一部侵略与抗争史;先进的中国人具有不屈不挠,顽强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精神;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等。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共一大会址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

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1)材料一所示的会议的召开的标志性意义是什么?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答: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事件是什么?它对中国革命的重大意义是什么?答:南昌起义。

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红军长征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长征过程中形成的长征精神是什么?答: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不怕困难、百折不挠、顽强拼搏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回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抗争的历史,你有什么启示?答: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的革命,中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言之有理即可)3.1979年对于中国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这一年,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开始筹建,打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一年,一次跨越太平洋的行程构建了中美两国的合作基础。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的“改革”是我党在哪次会议中提出的?会议形成了以哪一领导人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答: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

(2)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请写出它的重要举措。

中国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邓小平理论。

(3)与材料中“开放”的城市同时被确定为经济特区的还有哪些?答:汕头、厦门。

(4)“这一年”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哪一重要成就?答:中美建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