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012年矿井动用储量计算
2012盛博矿山储量年报

第一章矿山概况第一节、地理概况1、矿山自然状况神木县盛博煤矿(原神木县孙家岔镇排界煤矿整合)采矿权人是神木县盛博煤业有限公司,地址在神木县孙家岔镇柳树峁村盛博煤矿,开采矿种为煤炭,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矿区面积为1.906平方公里。
开采深度由+1150米至+930米标高。
生产能力60万吨/年,采矿证(证号详见后面附件)有效期为2011年8月18日至2019年8月18日。
经陕西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的矿区范围拐点坐标如下(1980年西安坐标系):1、X:4332336.00 Y:37433334.002、X:4333452.00 Y:37432748.003、X:4334097.00 Y:37433794.004、X:4333897.00 Y:37434213.005、X:4333161.00 Y:37434719.00本井田西起柠条塔井田为界,以东为新发矿,东以孙家岔井田为界,北以朱盖塔井田为界,南以华龙煤矿为界,采矿许可证批采煤层为1-2上、1-2、2-2上、2-2、3-1、4-2、4-3、5-1、5-2、5-3;其中:不可采煤层4层(1-2上、4-2、4-3、5-3层),可采煤层6层(1-2、2-2上、2-2、3-1、5-1、5-2)。
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多水平分区式开拓。
井田内有6个可采煤层。
2、矿区概况盛博煤矿隶属于神木县孙家岔镇管辖。
该煤矿于2011年10月动工建设,原矿为神木县孙家岔镇排界煤矿整合区,盛博煤矿以斜井方式开拓,分东西两个工业广场,西工业广场布置主井和风井,主井坡度为16°,风井为20°,副井布置在东工业广场,坡度为6°,盘旋式进入大巷。
本矿年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吨/年。
现已建成主、副、风井,回风大巷、胶带大巷、运输大巷、运输顺槽、回风顺槽和皮带顺槽以及首采工作面。
第二节开采现状1、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单翼布置回采工作面,采煤方法为长壁后退式,井下巷道采用光爆锚喷支护、无轨胶轮车、皮带提升。
矿山开采回采储量计算公式

矿山开采回采储量计算公式
矿山开采损失量包括边角损失和装运损失,本矿山边角损失为矿区拐点无法开采部分,装运损失为开采场地中的损失,主要为因边坡滑落、剥离、夹石剔除、爆破飞散及装、卸、运等过程中所造成的矿石损失等。
矿山开采损失量为装运损失量与边角损失量之和,根据剖面图可计算如下:边角损失量=台阶数×台阶面积×边坡长度×容重
=7×35×3709.94×2.00
≈181.7871万t
装运损失量估略为1t矿石约损失0.01t,则装运损失量为:
装运损失量=828.8852×0.01=8.2889万t
开采损失量=181.7871+8.2889=190.076万t
根据《矿业权评估指南》(2006修订)矿业权评估收益途径评估方法和参数中计算公式可知:
采矿损失率=损失资源量/总资源量
×100%=190.076÷828.8852*100%=22.93%
采矿回采率=1-采矿损失率=77%
本矿山采矿回采率取γ=77%
2、设计可采资源量(Qk)
设计可采储量=设计利用资源储量-采矿损失量
=768.0619-190.076
=577.9859万t
3、矿山服务年限
设计可采资源量577.9859万t ,建设规模40万t/年。
矿山服务年限:
式中:T-矿山服务年限(a );
Qk-可采资源量(万t );
A-矿山设计生产能力40万t/年;
α—矿石贫化率(取0%)。
经计算,矿山服务年限约为14年,满足相应规范要求。
()[]()[])年(1445.1401409859.5771≈=-⨯=-⨯=αA Q T k。
矿井储量管理计算方法

大兴石板箐煤矿矿井储量管理第一节矿井储量的分类和特点一、矿井储量的分类可采储量:指工业储量中预计可采出的储量设计损失量:为了保证采掘生产的安全进行,在矿井(采区、工作面)设计中,根据国家技术规定,允许丢失在地下的能利用储量。
可采储量、设计损失量与工业储量三者间的关系为:T= (I-P) K式中T——可采储量,万tI——工业储量,万tP——设计损失量,包括保安煤柱、隔离煤柱以及因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不能开采的煤。
K——设计采区采出率第二节矿井三量管理一、三量管理的意义搞好三量管理是保证矿井生产正常接续、稳产高产的重要环节。
二、三量的划分和计算(一)开拓煤量在矿井可采储量范围内已完成设计规定的主井、副井、风井、井底车场、主要石门、集中运输大巷、集中下山、主要溜煤眼和必要的总回风巷等开拓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开拓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设计损失量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回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开采量,即为开拓煤量。
计算公式:Q开=(LhMD-Q地损-Q呆滞)K式中:Q开——开拓煤量,t;L——煤层两翼已开拓的走向长度,m;h——采区平均倾斜长,m;M——开拓区煤层平均厚度,m;D——煤的视密度,t/m3Q地损——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t;Q呆滞——呆滞煤量,包括永久煤柱的可回采部分和开拓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临时煤柱及其它煤量,t;K——采区采出率。
(二)准备煤量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已完成了设计规定所必须的采区运输巷、采区回风巷及采区上(下)山等掘进工程所构成的煤储量,并减去采区内地质及水文地质损失、开采损失及准备煤量可采期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后,即为准备煤量。
计算公式:Q准=(LhMD-Q地损-Q呆滞)K式中Q准——准备煤量,t;L——采区走向长度,m;h——采区倾斜长度,m;M——采区煤层平均厚度,m。
在一个采区内,必须掘进的准备巷道尚未掘成之前,该采区的储量不应算作准备煤量。
(三)回采煤量在准备煤量范围内,按设计完成了采区中间巷道(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和回采工作面开切眼等巷道掘进工程后所构成的煤储量,即只要安装设备后,便可进行正式回采的煤量。
瓦斯抽采

3.4 瓦斯抽采3.4.1 瓦斯储量 1、瓦斯储量计算范围矿井可采煤层及受采动影响的围岩。
2、瓦斯储量矿井瓦斯储量按下式计算:321w w w w ++=式中:W —矿井地质资源/储量,Mm 3; W 1—矿井可采煤层瓦斯储量,M m 3;∑=⨯=ni iiw Aw 1111式中:A 1i —矿井i 可采煤层的地质储量, M t; W 1i —矿井i 可采煤层的瓦斯含量, m 3 /t ;W 2—受采动影响后能够向开采空间排放的各不可采煤层的瓦斯储量,M m 3;∑=⨯=ni iiw Aw 1222式中:A 2i —受采动影响后能够向开采空间排放的i 不可采煤层的地质储量,M m 3; W 2i —受采动影响后能够向开采空间排放的i 不可采煤层的瓦斯储量, m 3/t; 因为地质报告没有提供不可采煤层的地质储量,因此受采动影响后能够向开采空间排放的各不可采煤层的瓦斯储量按可采煤层瓦斯储量10%计算。
W 3--受采动影响后能够向开采空间排放的岩层瓦斯储量,M m 3;)(213w w k w +=k —围岩瓦斯储量系数,一般取K=0.05—0.20,取K=0.1。
个煤层采用两个采区瓦斯含量的平均值计算矿井瓦斯储量和可抽采量。
经计算矿井区域内地质瓦斯储量为301.85Mm 3,计算结果见表3-4-1。
表3-4-1 矿井地质瓦斯储量计算表煤层 可采煤层 瓦斯含量(m 3/t) 可采煤层地质储量(万吨) 可采煤层地质储量(Mm 3) 不可采煤层 的瓦斯储量 (Mm 3) 受采动影响能向开采空间 排放的岩层瓦斯储量 (Mm 3) 矿井地质储量(Mm 3)3 12.29 192 23.64 12.8 171 21.89 912.75 167 21.3 10 13.05 276 36.02 12 15.01 230 34.52 17 15.34 306 46.94 18 15.42 263 40.55 19 15.5 159 24.64 总计249.4624.9527.44301.853、可抽放量 (1)瓦斯抽放率根据本章叙述,矿井瓦斯抽放率为61%。
贵定沙沟煤矿关闭闭坑报告

贵州万海隆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贵定沙沟煤矿关闭闭坑报告二O一七年六月二十八日贵州万海隆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贵定县沙沟煤矿关闭报告根据贵州省煤矿兼并重组政策要求,2016年10月由贵州万海隆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按规定兼并重组了贵州万海隆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贵定县沙沟煤矿,并作为相邻矿井关闭指标纳入《贵州万海隆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兼并重组实施方案》。
贵州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告2017 年第 1 号予以关闭,计划于2017年予以关闭。
按照国家、贵州省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本矿实际情况,提请关闭煤矿,拟定8 月31 日以前完成关闭煤矿任务。
第一章矿井概况一、矿山概况1、地理位置贵州省定县沙沟煤矿位于贵州省贵定县新铺乡,与贵定县城直距约8km,隶属贵定县新铺乡管辖,矿山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方便。
2、矿权设置采矿权人:贵定县沙沟煤矿法人代表:欧阳广玖颁证机关: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证时间:二O一一年十二月二日采矿证有效期:2011年12月~2018年9月采矿证编号:C5200002012011120122629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1-1)表1-1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3、矿井开拓方式沙沟煤矿采用斜井开拓。
4、生产能力设计生产能力为9万吨/年。
5、主要生产技术经济指标技术经济指标表1技术经济指标表2注:该表为原设计9万吨/年为主要生产技术经济指标。
6、测量工作方法、工作量及质量(1)工作方法①主井口采用GPS大地控制点(仪器名称型号:南方RTKS86)结合全站仪定位。
②主要巷道采用全站仪(仪器名称型号:KTS4428R),皮尺测量。
③煤层产状采用罗盘测量。
④煤层厚度采用钢卷尺测量。
⑤室内作业整理。
(2)工作量①测点43个。
②测量巷道911m,其中:全岩546m、半煤岩185m、全煤180m。
③煤层产状、厚度测点6个。
(3)工作质量本次工作,基本按照国家的有关测量规范开展工作,采用的测量方法和测量精度基本符合《煤矿测量规程》的要求,工作质量基本能满足年报的要求。
关于生产矿井储量及损失量计算办法的规定

关于生产矿井储量及损失量计算办法的规定(原煤炭部1982年2月以(82)煤生字第031号文颁发)目录第一章前言第二章储量第三章储量损失第四章损失率第五章储量及损失量的填报第六章附则第一章前言生产矿井储量的数量、形态、分布、损失及其变化情况等资料,是进行矿井设计、制订生产计划和远景规划、安排生产接替的主要技术依据。
正确地测量、统计、计算和真实地反映矿井储量及损失量的情况,有很重要的意义,各生产单位必须配备足够的专职储量管理人员,按本规定的统一要求进行。
第二章储量第1条储量分类1、根据煤炭资源能利用的程度和开采技术条件,储量的分类可用下表形式表述:可采储量工业储量—能利用储量度—(设计损失)地质储量—远景储量暂不能利用储量2、地质储量:指生产矿井井田技术边界范围内,通过地质手段(物探、钻探、巷探、地质调查等)查明,符合煤炭储量计算标准要求的全部储量。
根据我国的能源政策和煤炭资源情况,按目前煤矿开采技术水平,地质储量分为能利用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
⑴能利用(表内)储量:指煤层的厚度、质量符合当前煤矿开采经济技术条件的储量。
根据对煤层的勘探和研究程度,又分为工业储量和远景储量。
①工业储量,是在能利用储量中,可以作为设计和投资根据的那部分储量。
工业储量包括可采储量和设计损失。
可采储量,是指在工业储量中,预计可以采出来的那部分储量。
工业储量减去设计损失,即为可采储量。
②远景储量,指在能利用储量中,研究程度不足,只能作为地质勘探设计和矿区发展远景规划依据的那部分储量。
⑵暂不能利用(表外)储量:指煤层的厚度、质量不能满足当前煤矿开采经济技术条件的要求,或因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特别复杂等原因,目前开采很困难,暂时不能利用的储量。
第2条储量的级别1、储量的级别:报据对煤层勘探和研究程度的不同,以及设计、生产部门的需要,储量分为四级:A级、B级、C级、D级。
A级和B级称为高级储量。
2、确定各级储量的条件:⑴A级储量。
八宝山2012年度地质储量计算说明书

八宝山2012年度地质储量计算说明书按照公司2012年度地质工作部署,在收集总结矿山前人地质资料基础上,采用坑探与钻探相结合为主要探矿手段,以年初编制的探矿设计为指导,矿山自3月份开展探矿工作以来,主要以235、165中段作为探矿重点工作区。
在工作区西部揭露了11、3、2号矿脉,经本次进行资源储量估算,获得了新增锑钨矿石量(122b+333)3.88万吨,锑金属量1897.20吨,钨金属量49.10吨;年末矿区保有锑钨矿石量16.76万吨,锑金属量6033.50吨,钨金属701.42吨(未扣除今年采损量)。
一、今年完成地质工作1、钻探工程:本年度在235中段施工了4个钻窝,施工了钻孔25个,进尺2373米,其中见矿孔11个,见矿率为44%。
2、坑探工程:本年度坑探掘进492.6米,主要在235、165中段施工,各工程基本上见矿,只有235中段CD1掘进185米,仅见有金矿化蚀变带约2米。
3、重新编制八宝山锑钨矿井下井对照、235、190、165中段地质平面图、125中段开拓地质平面图及1、2、4号钻窝钻探剖面图。
4、对探矿工程矿化带、蚀变带进行了系统采样和化学分析,共采刻槽样47个,岩心样286个。
5、通过室内资料整理,综合研究,估算了矿山年末资源储量。
二、矿体地质特征矿区内矿脉多产于寒武系探溪组、小烟溪组泥灰岩与板岩的层间裂隙、板岩及炭质页岩夹泥灰岩透镜体中,少数充填于北东向断层内;矿脉由一系列不连续的透镜体状、团块状细脉呈带状分布的小矿体组成,矿脉产状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走向近东西,向西逐渐转向北西,倾向170—240°,倾角25-40°,延伸长约为200—300米。
矿脉多分布于矿区的西部,品位厚度都比中东部好。
11号矿脉为矿区主要矿体,由多个不连续的小矿体呈带状分布,矿山各中段均有揭露,具工业价值矿体多分布于矿山西部,矿脉大致近东西走向,延伸约300米,倾向170—210°,倾角30—50°,矿体厚度不稳定,多为0.5-0.8m ,最厚1.24米。
煤矿储量计算

三个煤量计算本矿井为保证正常的生产的接替,采取“以采定掘,以掘保采,采掘并举,掘进先行”的方针,计算出三个煤量来反映矿井生产准备程度和采掘关系,以保证生产正常接续。
2012年9月矿井试运转前三个煤量计算如下。
一、三量的计算(一)、开拓煤量计算:Q开=(LhM平d-E失-P)K式中:Q开--开拓煤量,t;L--煤层两翼开拓的走向长度,m;h--开拓区的平均斜长,m;M平--煤层的平均厚度,m;d--煤的容重,t/m3;E失--地质损失煤量,t;P--开拓期内不能开采的煤量(包括永久和临时煤柱及其它被压煤量),t;K--采区回采率。
Q开=(LhM平d-E失-P)K=(760×180×1.45×1.40-303000) ×90%=752000(吨)(一号井一水平已全部形成开拓量)(二)、准备煤量计算:Q准=(LhM平d-E失-P)K式中:Q准--准备煤量,t;L--采区的走向长度,m;h--采区的斜长,m;M平--煤层的平均厚度,m;d--煤的容重,t/m3;E失--地质损失煤量,t;P--呆滞煤量(包括准备期内不能采出的煤量,以及永久煤柱和永久和其它原因被压煤量),t;K--采区回采率。
Q准=(LhM平d-E失-P)K=(800×140×1.45×1.40-6000-8000)×90%=345000(吨)(三)、回采煤量计算:Q回=LhDx式中:Q回--回采煤量,t;L--工作面走向的可采长度,m;h--工作面沿倾斜的可采长度,m;M--煤层的可采厚度,m;d--煤的容重,t/m3;x--工作面的回采率。
Q回=LhDx=380×100×1.45×1.40×95%=73200(吨)二、三量的可采期限与计算(一)三量的可采期限根据有关规定三量可采期限为:(1)、开拓煤量的可采期限为2年以上;(2)、准备煤量的可采期限为8个月以上;(3)、回采煤量的可采期限为3个月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9.2
二、2012年矿井动用储量估算
2011年度3号煤层采空动用源储量34.39万吨,采出煤量28.49万吨:其中工作面采出28.29万吨,掘进采出0.2万吨。损失煤量0.77万吨。摊销煤量8.01万吨。采区工作面回采率平均为97.4﹪。(见下表2-1各回采工作面资源储量估算表)
表2-1回采工作面资源储量估算表
年月
煤层
工作面编号
采煤
方法
工作面动用量(万吨)
采出量(万吨)
损失量(万吨)
回采率(%)
面积(m2)
采高(m)
视密度(m3/t)
储量
(万吨)
2012
3
3404
下分层
7470
4.2
1.45
4.55
4.44
0.11
97.6
2012
3612
一次
5075
6.23
1.45
4.58
3.44
1.14
75.0
2012
上分层
2000
2.80
1.45
0.81
0.81
2012
摊销3
上分层
1500
2.40
1.45
0.52
0.52
2012
摊销4
上分层
1650
2.40
1.45
0.57
0.57
合计
26.42
22.10
4.32
83.6
1
15.6
81.2
2011
3
3610
上分层
6.7
6.50
0.20
97.0
3611
上分层
10.2
9.95
0.25
97.5
3404
上分层下分层
9.8
9.48
0.32
96.7
3404
上分层
2.6
2.47
0.13
95.0
摊销
2.1
2.1
摊销
3.2
3.2
摊销
3.4
3.4
合计
38
28.4
9.6
75.0
总计
121
95.8
3613
上分层
10200
2.40
1.45
3.55
3.44
0.11
97
2012
3610
上分层
121752.Biblioteka 01.454.59
4.48
0.11
97.6
2012
3611
上分层
16000
2.80
1.45
6.50
6.30
0.20
97.0
2012
摊销1
上分层
2000
2.60
1.45
0.75
0.75
2012
摊销2
一、2010、211年矿井动用储量估算
经核算,本矿井2010、2011年度共动用资源量121万吨,采出煤量95.8万吨,工作面损失煤量4.5万吨,巷道保安煤柱摊销煤量20.7万吨,采区回采率平均为79.2﹪。详见表1-1。
表1-12010、2011年矿井动用资源储量统计表
年月
煤层
工作面
编号
采煤方法
动用储量(万吨)
采出量(万吨)
损失量(万吨)
回采率(%)
2010
3
3405
全高
11
10.3
0.7
93.6
3607
上分层下分层
40(12)
27(12)
1.0
96.4
3607
全高
2
1.8
0.2
90.0
3610
上分层
6
5.5
0.5
91.7
3611
上分层
24
22.8
1.2
95.0
摊销
4.4
4.4
摊销
7.6
7.6
合计
83
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