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文言文基础知识题”配套检测-附详细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基础知识题”配套检测

A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贺若敦,代人也。父统,为东魏颍州长史。西魏大统三年,执.刺史田迅以.州降,赐爵当亭县公。敦少有气干,善骑射。统之谋执迅也,虑.事不果,沉吟者久之.。敦时年十七,乃进策曰:“ 愿思全身远.害,不得有所顾念也。” 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谓左右僚属曰:“我少从军旅,战阵非一。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 明年,从河内公独孤信于洛阳,被围。敦弯三石弓,箭不虚发。乃言于.太祖。异.之,授都督。

(节选自《周书·贺若敦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 执.刺史田迅以州降

(2) 虑.事不果

(3) 愿思全身远.害

(4) 异.之,授都督

参考答案:(1) 拘捕(2)担心(3)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4)形容词意动用法,以⋯⋯

为异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执刺史田迅以.州降②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B.①沉吟者久之.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C .①统乃.流涕从之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①乃言于.太祖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解析:选B A 项,①介词,率领;② 连词,表目的,用来。B 项,二者都是衬音节助词,无实义。C 项,①副词,于是,就;② 副词,竟然。D 项,①介词,向;② 介词,表被动。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

译文:

(2) 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

译文:

参考答案:(1) 当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人张世显暗中赶来袭击贺若统,贺若敦挺身而出与贼人交战,亲手斩杀七八个贼人,贼人才退走。[注意:潜,暗中;手,名词作状语,

亲手;“敦挺身赴战”为省略句,应为“敦挺身(与之)赴战”]

(2) 像这孩子这样的年龄而有如此胆量谋略的,我还没有见过,他不仅能光耀我家的门庭,也应当会成为国家的名将。(注意:唯,仅)

参考译文:

贺若敦,是代地人。其父贺若统,任东魏的颍州长史。西魏大统三年,拘捕刺史田迅率领州人归降,赐爵为当亭县公。贺若敦从小有气魄才干,善长骑马射箭。贺若统谋划拘捕田迅时,担心事情没有结果,思虑了很长时间。贺若敦当时十七岁,就进献计策说:“ 若想保全自身远离祸害,不能有什么顾虑了。” 贺若统于是流泪听从了他的建议,终于定了计谋归顺太祖。当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人张世显暗中赶来袭击贺若统,贺若敦挺身而出与贼人交战,亲手斩杀七八个贼人,贼人才退走。贺若统大喜,对左右的官吏说:

“ 我年少从军打仗,

经过的战阵不止一次了,像这孩子这样的年龄而有如此胆量谋略的,我还没有见过,他不仅能光耀我家的门庭,也应当会成为国家的名将。”次年,跟随河内公独孤信,在洛阳被包围。贺若敦使用三石硬弓,箭无虚发。独孤信告诉了太祖。太祖认为他是奇才,授任都督。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去之赵,见逐。之.韩、魏,遇夺釜鬲①于途,蔡泽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秦相范雎曰:“ 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

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 范雎闻,使人召之。蔡泽入,则揖.范雎,范雎固不快;及

见之,又倨.。范雎让之曰:“ 子尝宣言欲代我相秦,宁有之乎?请闻其说!夫秦之商

蔡泽曰:“ 若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然亦可愿与.?”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

曰:“何为不可!若此三子②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

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惟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 蔡泽曰:“今商君、吴起、大夫种之为人臣,是也;其君,非也。故世称三子致功而不见德,岂慕不遇世死乎!夫人之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于是范雎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

(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注] ① 釜鬲:行厨炊具。② 三子:指商君、吴起、大夫种,他们都是功成被杀。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蔡泽乃西.入秦

(2)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

(3) 则揖.范雎

(4) 及见之,又倨.

(5) 范雎知蔡泽之欲困己以说,复谬.曰

(6) 虽死无所恨.,何为不可哉

(7) 名在戮辱而身全.者

参考答案:(1) 名词作状语,向西(2)使动用法,使⋯⋯窘迫(3)名词作动词,作揖

(4) 倨傲(5) 诡辩(6) 怨恨

(7)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之.韩、魏,遇夺釜鬲于途②子犯请击之.

B .①其卒然亦可愿与.②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C .①岂不期于.成全邪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①乃.延入坐,为上客②遂乃.研核阴阳

解析:选D A项,①动词,到;②代词,代指秦军。B 项,①语气助词,表反问,吗;

②介词,和、跟、同。C 项,①介词,在;②介词,与、和。D 项,皆为副词,于是、就。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蔡泽者,燕人也。游学干诸侯。去之赵,见逐。

译文:

(2)何为不可!若此三子者,固义之至之,忠之节也。

译文:

参考答案:(1)蔡泽,是燕国人。游学四方,向所在诸侯求取官位(都没有获得机会)。到赵国,被驱逐。(注意:干,求取;“⋯⋯者,⋯⋯也”表判断;后面的分句承前省略主语“蔡泽”;“见”表被动)

(2)为什么不可以?像这三个人,本来就是仁义的极致,忠诚的标准。(注意:“ 何为不可”为宾语前置句;固,本来;“⋯⋯者,⋯⋯也”表判断)

参考译文:

蔡泽,是燕国人。游学四方,向所在诸侯求取官位(都没有获得机会)。到赵国,被驱逐。又前往韩、魏,在路上,所带的行厨炊具又都被别人抢去了,于是蔡泽只好向西到秦国。蔡泽准备去见秦昭王,就(用计)先派人扬言,用以激怒秦国宰相范雎,说:“ 燕人蔡泽,是天下见识高超、口辩厉害的智慧之人,他一拜见秦王,秦王一定会使你窘迫而(蔡泽)定会夺取你的相位。” 范雎听说后,派人召蔡泽来见。蔡泽进见,却只作长揖之礼(而不下拜),范雎本来就不高兴;等到接见后,蔡泽的态度又很倨傲放肆。范雎于是责备他说:“ 你曾经扬言要取代我做秦国宰相,难道有这件事吗?请允许我听听你的说法!”蔡泽说:“ 像秦国的商君、楚国的吴起、越国的大夫种那样的结局,也可以作为祈向的愿望吗?”范雎料到蔡泽故意引用这三人之事,是要用这些说辞来堵住自己的嘴,于是就诡辩地回答说:

“ 为什么不可以?像这三个人,本来就是仁义的极致,忠诚的标准。因此君子为保持节义可以以身殉难,视死如归。活着而受辱没,还不如为节义死去而荣耀。士人本来就有杀身成名的,只要仁义尚在,即便死也无所怨恨,为什么不可以!”蔡泽说:“ 商君、吴起、大夫种作为人臣,做得对;但那些君主,却错了。所以,世人称这三人尽了忠孝之功而不得好报,难道羡慕他们那样不得好报而白死吗?人们建功立业,难道不期望保全吗?性命和功名都得到保全的,这是最好的愿望。功名可以使后世景仰而性命却失去的,这就次一等了。声名被污辱,但性命得以保全的,这就是最下的一等了。”听到这里,范雎称许蔡泽的话。于是请他入座,待为上宾。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