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妊娠合并危重心脏病孕产妇围手术期处理质量的关键环节(第二部分)

合集下载

妊娠合并心脏病急救

妊娠合并心脏病急救

妊娠合并心脏病急救妊娠合并心脏病是指孕妇在怀孕期间同时患有心脏病。

由于妊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这种情况可能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带来一定的风险。

当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浮现急救情况时,正确和及时的急救措施对于救治孕妇和保护胎儿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妊娠合并心脏病急救的标准格式。

一、背景介绍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其发生率约为0.2%至3%。

心脏病可能会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急救至关重要。

二、急救流程1. 评估患者情况:首先,急救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其病史、症状和体征。

同时,应该了解孕妇的孕周和胎儿情况。

2. 维持通畅的呼吸道:确保孕妇的呼吸道通畅,保持呼吸道通气。

3. 监测心电图:监测孕妇的心电图,了解其心脏状况。

如果浮现心律失常或者其他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维持循环稳定:对于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维持循环稳定非常重要。

可通过赋予氧气、静脉输液和药物治疗来维持血压和心率的稳定。

5. 导管插管和人工通气:如果孕妇浮现呼吸难点或者其他严重症状,可能需要进行导管插管和人工通气。

6.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特殊处理:急救人员应了解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特殊处理方法,如使用特定药物或者特殊设备。

7. 胎儿监测:在急救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胎儿的情况。

如果胎儿浮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紧急剖宫产。

8. 及时转诊: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将其转诊到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管理。

三、急救措施的注意事项1. 急救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了解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特点和处理方法。

2. 在急救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孕妇和胎儿的安全。

避免使用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或者治疗方法。

3. 急救人员应与孕妇和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其需求和耽忧,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4. 急救过程中,应密切监测孕妇的病情和胎儿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急救结束后,应及时记录相关的急救信息,包括患者的病历、治疗过程和转诊情况。

妊娠合并心脏病急救

妊娠合并心脏病急救

妊娠合并心脏病急救妊娠合并心脏病是指孕妇在怀孕期间患有心脏病。

由于妊娠对心脏的额外负荷,这种情况可能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于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急救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急救标准格式。

1. 急救前准备在进行急救之前,救援人员应该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确定急救场所的安全性,保证救援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确保急救设备齐全,并确保其正常运作;- 确认患者是否有相关病史,例如心脏病的诊断、治疗情况等;- 确定患者是否有过敏史,特殊是对药物的过敏。

2. 急救步骤妊娠合并心脏病的急救步骤如下:- 第一步:判断患者的意识和呼吸状况。

如果患者昏迷或者住手呼吸,应即将进行心肺复苏(CPR)。

- 第二步:如果患者故意识且呼吸正常,应让患者保持平卧位,并保持呼吸通畅。

- 第三步:即将拨打急救电话,告知相关情况,并等待救援人员到达。

3. CPR急救如果患者昏迷或者住手呼吸,应即将进行CPR。

CPR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认患者是否没有反应。

轻轻摇动患者并大声呼喊其名字,观察是否有反应。

- 第二步:检查患者的呼吸。

将耳朵挨近患者的嘴巴,观察是否有呼吸。

如果没有呼吸或者仅有间歇性呼吸,应即将进行下一步。

- 第三步:呼叫急救电话,告知相关情况,并请求AED(自动体外除颤器)。

- 第四步: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在患者胸骨下方两指的位置上,用力按压胸骨,每分钟至少进行100次按压,按压深度为至少5厘米。

每次按压后,让胸壁彻底回弹。

- 第五步:进行人工呼吸。

每进行30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

将患者的头后仰,捏住鼻子,用嘴对嘴进行呼吸,每次呼吸时间约为1秒钟。

- 第六步:继续进行CPR直到救援人员到达,或者患者恢复意识和自主呼吸。

4. 急救药物在急救过程中,可能需要使用一些药物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具体使用哪些药物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指导来确定。

5. 急救后处理一旦救援人员到达并接管急救工作,他们将根据患者的情况做出进一步的处理。

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工作方案

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工作方案

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工作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我国孕产妇数量的增加,急危重症孕产妇的救治工作日益严峻。

孕产妇在孕期、分娩期及产后都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安全。

为了提高急危重症孕产妇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母婴死亡率,制定一套完善的救治工作方案至关重要。

二、工作目标1.提高急危重症孕产妇救治成功率,确保母婴安全。

2.加强救治团队建设,提升救治能力。

3.完善救治流程,确保救治工作有序进行。

三、救治范围1.孕期并发症:妊娠高血压、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栓塞等。

2.分娩期并发症:产后出血、宫缩乏力、产道裂伤等。

3.产后并发症:产后感染、乳腺炎、产后抑郁等。

四、救治流程1.院前救治(1)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启动救治流程。

(2)医护人员迅速评估患者病情,给予初步救治。

(3)迅速将患者转运至具备救治能力的医院。

2.院内救治(1)患者到达医院后,立即进行病情评估。

(2)启动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组织相关科室会诊。

(3)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救治方案。

(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救治措施。

(5)救治过程中,加强与家属的沟通,确保救治顺利进行。

3.术后康复(1)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病情,预防并发症。

(2)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恢复信心。

(3)定期随访,评估患者康复情况。

五、救治团队建设1.组建专业的救治团队,包括产科、儿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

2.加强团队成员的培训,提高救治能力。

3.建立救治团队内部沟通机制,确保救治工作高效运行。

六、救治措施1.完善救治设备,确保救治工作顺利进行。

2.制定救治指南,规范救治流程。

3.加强院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七、救治保障1.政策支持: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为救治工作提供保障。

2.资金投入:加大对救治工作的资金投入,提高救治水平。

3.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确保救治团队稳定。

4.社会关爱: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关爱急危重症孕产妇,营造良好救治氛围。

注意事项:1.确保院前救治迅速有效注意事项:院前救治的及时性是关键,不能有任何延误。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麻醉PPT课件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麻醉PPT课件
17
麻醉处理原则:
※避免心动过速,尽早行分娩镇痛,减少疼痛 和应激刺激;
※局麻药中不加肾上腺素; ※如出现低血压,应用间羟胺或苯肾上腺素。 ※避免增加前负荷,交感阻滞可减少静脉回流。 ※避免明显降低后负荷; ※维持心肌收缩力良好状态。 ※围术期避免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和血容量过
多。
18
2.二尖瓣关闭不全 存在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左室排空阻 力下降,左房返流增加,为维持心搏出量 ,须增加左室收缩力。随疾病发展,左房 扩大,肺毛细血管压升高,可发生右心衰 竭。如左室功能受损,将出现左室扩张。 一般说二尖瓣关闭不全可以较好耐受妊娠 。
34
5.左向右分流 室缺、房缺和动脉导管未 闭可伴有左向右分流。小量分流不会引起 血流动力学明显变化,可以选择椎管内麻 醉。如缺损大,肺血流明显增多,可发展 成肺动脉高压。一旦形成肺动脉高压,则 可发生右向左分流或双向分流,此时,分 娩镇痛选择与原发性动脉高压相同,剖宫 产则选择全身麻醉。
35
6.右向左分流 法乐氏四联症是其代 表。法乐氏四联症包括:肺动脉狭窄、 右心室肥厚、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 损。如前负荷、后负荷下降则进一步 增加右向左分流。对未经手术纠正患 者的麻醉处理同肺动脉高压患者;对 已经手术纠正,分流关闭的患者可选 择椎管内麻醉。
23
麻醉处理原则
心率:避免心动过缓,由于心动过缓可增加左室舒张 末容量,使射血分数下降;气管插管时,慎用琥珀酸 胆碱和氟烷。 前负荷:应减少;子宫收缩或胎儿娩出后静脉回流增 加可导致肺水肿;交感阻滞可减少静脉回流,改善心 功能。 后负荷:应降低,如外周血管阻力升高,可发生左室 衰竭。提倡早期分娩镇痛;如选择全麻,应避免浅麻 醉。
13
对心率的影响取决于全身血管阻 力,回心血量的变化,以及局麻药中 加人肾上腺素的综合影响。对多数患 者来说,区域麻醉可作为分娩期、分 娩后血流动力学波动的一种缓冲,尤 其是分娩后的镇痛作用,通过交感阻 滞可提供有效治疗。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管理-365-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管理-365-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19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365-妊娠合并心脏病的
管理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妊娠合并肺高压的诊治
1、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
A、PAPm≥25mmHg[正确答案]
B、PAPm≥20mmHg
C、PAPm≥35mmHg
D、PAPm≥40mmHg
E、PAPm≥30mmHg
2、哪项不是孕期常见肺高压()
A、特发性肺高压
B、先心病
C、风心病
D、免疫系统疾病
E、门静脉高压[正确答案]
3、重度肺高压的风心病孕妇处理原则,除外()
A、孕中期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B、瓣膜置换术
C、剖宫产终止妊娠
D、引产[正确答案]
E、多学科协作
4、不属于相关因素所致的肺高压是()
A、结缔组织病
B、先天性心脏病
C、特发性肺高压[正确答案]
D、HIV感染
E、门静脉高压。

妊娠合并心脏病急救

妊娠合并心脏病急救

妊娠合并心脏病急救妊娠合并心脏病是指孕妇在怀孕期间同时患有心脏病的情况。

由于妊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孕妇面临一系列的心脏病急救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妊娠合并心脏病急救的标准操作流程,以及相关数据和信息。

1. 急救前准备在进行急救之前,急救人员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确定急救场所:确保急救环境安全,并保证急救人员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急救操作。

- 呼叫急救电话:即将拨打当地急救电话,向急救中心报告情况,并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

- 组织急救团队:确保有足够的急救人员参预急救操作,包括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

- 采集相关信息:尽可能采集孕妇的个人信息、病史、过敏史等,以便急救人员更好地了解情况。

2. 急救操作流程妊娠合并心脏病急救的操作流程如下:- 评估意识状态:首先,急救人员需要评估孕妇的意识状态,判断是否故意识丧失或者意识含糊的情况。

- 维持通畅呼吸道:如果孕妇的呼吸道受阻,急救人员需要即将采取措施,如头后仰法或者人工气道插管,以确保通畅的呼吸道。

- 监测生命体征:急救人员需要监测孕妇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以及胎儿的胎动情况。

- 赋予氧气:如果孕妇浮现缺氧的情况,急救人员需要即将赋予氧气,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

- 心脏复苏:如果孕妇的心脏住手跳动,急救人员需要即将开始心脏复苏操作,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等。

- 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如果孕妇浮现心脏骤停,急救人员可以考虑使用AED进行除颤操作,但需要注意避免电流通过孕妇的腹部。

- 赋予药物治疗: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急救人员可以赋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抗心律失常药物或者血管活性药物等。

- 准备转运:如果孕妇的病情无法在现场得到有效控制,急救人员需要准备转运孕妇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3. 相关数据和信息妊娠合并心脏病急救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如下:-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发病率:根据相关研究,妊娠合并心脏病的发病率约为0.2%至4%。

妊娠合并心脏病妇女护理操作常规要点

妊娠合并心脏病妇女护理操作常规要点

妊娠合并心脏病妇女护理操作常规要点妊娠期合并心脏病(包括妊娠前已有的心脏病、妊娠后发现或发生的心脏病)是妇女在围生期患有的一种严重的妊娠合并症。

妊娠期、分娩期及产褥期均可能使心脏负担加重而诱发心力衰竭,是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妊娠期合并心脏病对母儿的影响妊娠期妇女循环血量逐渐增加,至孕末期血容量可增加50%,孕末期心排出量平均增加30%~50%,心率平均每分钟增加约10次,加之心脏上移导致心脏大血管轻度扭曲,使心脏负荷进一步加重,易使心脏病孕妇发生心力衰竭。

分娩期是心脏负担最重的时期,子宫收缩、腹肌、骨骼肌收缩、产妇屏气等均使心脏前后负荷显著加重,第三产程血流动力学急剧变化使孕妇诱发心力衰竭和心率失常。

产后3日内,大量血液进入体循环,而心血管系统的变化尚不能立即恢复至非孕状态,所以仍需警惕心力衰竭的发生。

另外,妊娠合并心脏病流产、早产、死胎、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均明显升高。

总之,妊娠30~32周、分娩期及产褥期的最初3日内,是患心脏病妇女的最危险时期,护理时应严密监护,确保母婴安全。

二、治疗原则积极防治心力衰竭和感染。

三、护理评估(一)健康史详细全面的了解产科病史和既往病史,孕妇对妊娠的适应状况及遵医行为,日常活动、睡眠与休息、营养及排泄,动态地观察心功能状况等。

(二)身心状况判断心功能状态,评估与心脏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尤其注意有无早期心力衰竭的表现。

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孕产妇及家属心理负担较重,甚至产生恐惧心理而不能合作。

(三)相关检查心电图检查提示心率失常,X线检查显示心脏扩大,超声心动图可精确地反映各心腔大小、心瓣膜结构及功能状况。

采用胎儿电子监护仪、胎动评估等预测宫内胎儿储备能力,评估胎儿健康状况。

四、护理措施1.妊娠期加强孕期保健,定期产检,识别心力衰竭的早期征象。

2.预防心力衰竭:充分休息,避免过劳,患者卧床休息,减少心脏耗氧。

加强科学合理的营养,给予低盐或无盐的清淡、无刺激性饮食,如有水肿应限制入水量,每天不超过1500ml,并记录24小时出入量,产后摄入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

妊娠合并心脏病急救

妊娠合并心脏病急救

妊娠合并心脏病急救妊娠合并心脏病是一种高风险的医学情况,需要及时的急救措施来保护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妊娠合并心脏病急救的标准程序和注意事项。

一、妊娠合并心脏病急救的标准程序1. 急救前准备在进行急救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 确定急救环境安全,移除可能的危险因素。

- 呼叫急救人员,确保有专业医护人员的支持。

- 寻找AED(自动体外除颤器)设备,以备需要。

2. 评估患者状况在急救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状况进行评估,包括:- 检查患者的意识水平和呼吸情况。

- 检查患者的脉搏和血压。

- 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和湿度。

3. 实施基本生命支持(BLS)如果患者没有意识和呼吸,需要立即进行基本生命支持措施:- 拨打急救电话,通知专业医护人员。

- 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 如果有AED设备,根据设备指示进行电除颤。

4. 提供高级生命支持(ALS)在专业医护人员到达之前,可以考虑提供高级生命支持:- 静脉通路建立,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

- 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和血压。

- 如有需要,进行气管插管和人工通气。

5. 就医和转运在进行急救措施的同时,需要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和评估:- 通知医院,告知患者的情况和急救措施。

- 安排专业医护人员的陪同,确保患者的安全。

二、妊娠合并心脏病急救的注意事项1. 注意孕妇的特殊情况- 在进行急救时,需要考虑到孕妇的生理特点,如增加的血容量和心脏负荷。

- 避免过度使用药物,尽量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治疗。

- 在进行胸外按压时,应注意避免过度压迫腹部,以免对胎儿造成压力。

2. 注意心脏病的特点- 心脏病患者在急救过程中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症状,需要及时处理。

- 对于已知有心脏病的孕妇,应提前制定好急救预案,并告知家人和医护人员。

3. 注意急救措施的安全性- 在进行急救时,要确保自身和患者的安全,避免二次伤害的发生。

- 在使用AED设备时,要按照设备的指示进行操作,确保正确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妊娠合并危重心脏病孕产妇围手术期处理质量的关键
环节(第二部分)
3 急性主动脉夹层:
多发生于妊娠中、晚期,更常见于有主动脉结构异常(如马凡综合征)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

临床情况多属危急,需心外科尽快干预。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此类孕妇易出现术前死亡。

非妊娠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发病后,如未接受手术治疗,2 d内的死亡率为50%~70%,因而,孕妇的结局估计会更严重。

孕妇于妊娠28周左右发生急性主动脉夹层更常见。

此时,多数孕妇的胎儿已经具备体外存活条件,手术方式多为全身麻醉下剖宫产术和主动脉手术同期进行[9]。

围手术期安全的关键环节包括:
(1)多学科合作团队术前尽快完成手术决策。

(2)准确处理麻醉诱导和剖宫取胎过程对孕妇血流动力学稳定造成的影响。

(3)对合并急性主动脉夹层孕妇予术前镇痛及其他药物处理时,应将孕妇安全放在首位。

(4)剖宫产术后如产妇子宫收缩不佳,建议谨慎使用缩宫素。

(5)体外循环抗凝期间,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宫腔内出血。

(6)需要更加严格地保护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器官。

4 围产期心肌病:
围产期心肌病的定义为,孕产妇在妊娠晚期至分娩后6个月内发生的特发性心肌病。

多数孕妇以活动后心慌、气短就诊。

病情严重者可见左心功能衰竭的系列表现,超声心动检查可获得左心室扩大和收缩功能下降的直接证据。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妊娠晚期心慌、气短是容易被忽视的心血管疾病征象,因此,产科医师应对围产期心肌病有清晰认识。

此类孕妇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和临床处理与扩张性心肌病者相似。

围手术期安全的关键环节包括:
(1)应尽量避免额外增加孕妇左心负荷的因素,麻醉方法可选择椎管内或全身麻醉,建议常规建立有创循环监测。

(2)当孕妇出现心力衰竭失代偿时,临床处理应将保护孕妇安全的措施提升到较高级别。

麻醉方法建议选择全身麻醉,除了常规有创监测外,必要时放置肺动脉导管。

(3)对于心力衰竭较严重的孕妇,术中需要进行有效的抗心力衰竭处理。

围手术期处理中,需要避免一切负性肌力和导致心动过缓的因素。

(4)确诊孕妇发生左心衰竭时,应根据病情、胎儿情况综合判断是否需要终止妊娠。

临床经验提示,对于重症围产期心肌病孕妇,在决定终止妊娠时机时,应避免“紧急终止妊娠是控制心力衰竭的唯一途径”的思维模式。

对于尚未临产的孕妇,只要没有胎儿窘迫或其他需要终止妊娠的指征时,对孕妇进行适当的抗心力衰竭治疗,待心功能有所改善后再进行麻醉和手术,可降低围手术期的风险。

五、如何选择麻醉方法
我国的共识和ESC指南[1?3],都有关于麻醉方法的推荐。

麻醉方法是影响重症心脏病孕产妇结局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因此,对于无心脏
手术指征或暂时不行心脏手术的孕妇,对其麻醉方法的选择需要慎重考虑。

目前,国内对于危重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选择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者均有;还有个别医院,选择局部麻醉作为重症心脏病孕产妇终止妊娠的麻醉方法。

临床经验提示,用缓慢给药使麻醉平面逐渐增加的硬膜外阻滞,配合辅助措施(适量缩血管药、正性肌力药及预防回心血量骤增等),可满足绝大多数妊娠合并危重心脏病孕妇剖宫产术的需要。

2018年ESC指南指出,全身麻醉是导致重度肺动脉高压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其他还包括病情重和住院时间晚),该指南建议使用椎管内阻滞[2]。

重度肺动脉高压孕妇终止妊娠行剖宫产术时,中国专家共识推荐使用全身麻醉[1]。

我国著名的产科麻醉前辈李树人教授,生前曾主持重度肺动脉高压孕妇的剖宫产术麻醉病例讨论。

李树人教授建议,对于妊娠合并严重心脏病孕妇终止妊娠手术的麻醉方法选择,在遵循有利于孕妇预后的原则下,应根据所在医疗机构的临床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工作习惯和经验的麻醉方法。

对于妊娠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孕妇,全身麻醉的优势是便于术中进行循环和呼吸控制,可明显降低孕妇术中的不适感和其他因素导致的应激刺激,也便于进行其他有创治疗。

全身麻醉对于此类孕妇的不利因素有:
(1)正压通气会增加肺循环阻力,从而使肺动脉高压的程度加重。

(2)气管插管和拔管过程产生的应激刺激可导致明显的肺循环阻力增加。

(3)妊娠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孕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多数不能早期拔管,由此使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生率增加,对其预后极其不利。

椎管内阻滞对于重度肺动脉高压孕产妇有优势。

(1)由于没有人工气道建立和拔除过程,从而避免了该过程诱发的循环波动因素。

(2)椎管内阻滞完善的镇痛效果对于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的麻醉管理有利。

(3)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椎管内阻滞可显著利于其术后的重症监护管理,缩短ICU的停留时间。

临床经验提示,一旦由于术中因素诱发肺动脉高压危象,术后监护治疗的难度极大。

因此,如何避免发生肺动脉高压危象,在术中应尽可能地减少增加肺循环阻力的因素,这在整个围手术期处理中需要重点考虑。

妊娠合并危重心脏病孕妇终止妊娠后的数天内,维持循环系统稳定的难度增加,为此类孕妇的临床高危时期。

在终止妊娠麻醉方法的选择时,不仅要考虑到利于术中麻醉管理,也要考虑到尽可能地减少术后重症监护管理的难度。

各专科医师在妊娠合并危重心脏病孕妇的围手术期管理过程中,均需要考虑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每个处理环节均应以利于孕产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改善孕产妇最终结局(康复出院)为目标。

六、避免临床实践中常见的认识误区
1. 在救治妊娠合并危重心脏病孕妇过程中,处理方案缺乏个体化。

由于孕妇的心血管系统异常、孕周和全身情况各异、个体对药物的反应不同,因此,应避免术中处理成套化、公式化的现象。

例如,心脏内左向右分流孕妇的肺循环血量增多,多数孕妇应限制补液,如孕妇有明显的血容量丢失(如出血等),也要根据情况将血容量调整到满足循环系统稳定的水平。

对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的围手术期处理应遵循个体化的原则,这种临床能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感悟和积累。

2. 在麻醉方法的选择中,不能根据病情进行调整选择。

使用全身麻醉时对维持孕产妇外周阻力的稳定有利。

如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孕妇终止妊娠时,原则上应选择全身麻醉[2?3];对于重度肺动脉高压孕产妇,认为硬膜外阻滞是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尽管很多文献支持以上认识,如果
所在医疗机构有丰富的经验,选择全身麻醉完成剖宫产术终止妊娠也是合理的。

椎管内阻滞可用于无严重心力衰竭的围产期心肌病孕妇。

但是,如果孕妇麻醉前已处于严重的心力衰竭失代偿状态,或合并严重低氧血症等其他情况,则全身麻醉为更合理的选择。

尽管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终止妊娠时,多数可选择椎管内阻滞,但是如果孕妇存在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及低氧血症,在没有充足时间采取术前抗心力衰竭治疗时,使用全身麻醉完成手术也是合理的。

3. 认为终止妊娠后,产妇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会因胎儿的娩出而降低,这是一个较为普遍的临床认识误区。

由于终止妊娠后,血管外液体会逐渐向血管内转移,而子宫压迫的解除也将使回心血量增加。

以上两种机制,可明显增加产妇的右心前负荷。

另外,由于终止妊娠后,产妇的雌、孕激素水平呈现较剧烈变化,导致肺血管舒张作用在短时间内显著下降,从而使肺循环的阻力增加,以上变化使产妇在终止妊娠后的3~5 d内处于高危时期[10]。

这也是妊娠合并心脏病孕妇区别于一般心脏病孕妇明显的不同之处。

4. 采用出手术室时的生命体征监测结果作为评价术中处理质量的依据,这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实践误区之一。

妊娠合并危重心脏病孕妇的麻醉过程中,导致循环波动的最明显阶段是在胎儿娩出、注射缩宫素后短时间内及较明显的出血后。

为了维持孕产妇术中生命体征的平稳,根据病情需
要适当应用缩血管药和正性肌力药是合理的临床处理。

但是,不能在整体循环及内环境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情况下大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从而使孕妇出手术室时出现“预期”的生命体征数值。

评价此类孕产妇麻醉质量的标准,更重要的是要观察其回重症监护室后的恢复过程是否平稳、是否有大幅度的药物调整、是否出现严重并发症及其预后。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就要树立整体围手术期处理观念,规范围手术期处理的连续性,质控考核也要以孕产妇结局是否良好作为各专科处理质量的参考指标。

妊娠合并危重心脏病孕产妇的临床处理需要多学科密切有效协作。

各个学科的临床处理质量在整个治疗环节中都至关重要。

临床处理中,既要符合产科临床处理的基本规范,也要对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有清晰认识,并在处理中做针对性的变通。

熟练掌握妊娠合并危重心脏病孕妇的风险评估方法、认识此类孕妇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甄别临床高危情况,避免认识和实践误区,是其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环节。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在妊娠合并危重心脏病孕妇的多学科围手术期处理中,各学科医师都要以追求孕产妇良好的最终结局为共同目标。

麻醉处理质量可明显影响妊娠合并危重心脏病孕产妇的围手术期结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