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雷制导技术
水中导弹鱼雷制导技术

• 采用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的数字 计算机来分辩真假目标。
• 原理:计算机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频 谱分析,并与计算机内存的目标信息 对照以识别目标;或者对目标进行频 率响应测量,根据它的特征值进行鉴 别。
• 随着大容量、高速度、智能化、小型 计算机的出现,鱼雷制导性能将会大 大改进。
制导技术趋向
• 利用水下污染自导
系统、导引控制系统和动力推进系统等。
制导技术的产生
• 现代鱼雷具有航行速度快、航程远、隐蔽性好、命中率高和破坏性大的特点 ,可以说是 “水中导弹”。
制导技术的发展
制导技术的历史时刻
• 1899年,奥匈帝国的海军制图员路德格·奥布里将陀螺仪安装在鱼雷上,用它 来控制鱼雷定向直航,制成世界上第一枚控制方向的鱼雷,大大提高了鱼雷 的命中精度。
谢谢
• 70年代后,鱼雷采用了微型电脑,改进了自导装置的功能,增强了抗干扰和 识别目标的能力。
• 目前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鱼雷的研究、改进和制造,目的是使鱼雷更轻便, 进一步提高命中率、爆炸力和捕捉目标的能力。
制导技术的发展
• 直航鱼雷
• 从鱼雷问世到二战前所用的鱼雷都是无制导的直航鱼雷,是一种近程快速、 威力大的反舰武器,但是由于鱼雷上没有自导装置和非触发引信,单发命中 概率很低,为了达到攻击目的必须几条鱼雷同时齐射。
尾流自导鱼雷射击方式转换及参数解算问题

尾流自导鱼雷射击方式转换及参数解算问题尾流自导鱼雷是一种先进的水下武器系统,具有很高的精确打击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其射击方式和参数解算是关键问题。
尾流自导鱼雷射击方式主要有主动制导和被动制导两种。
主动制导是指鱼雷在发射后主动搜索目标并进行制导;被动制导是指鱼雷通过接收目标的声纳信号进行自主制导。
在不同的环境和任务中,选择适合的制导方式可以提高鱼雷的命中率和杀伤效果。
尾流自导鱼雷的参数解算包括航向角、俯仰角、偏航角、距离和速度等多个要素。
这些参数的精确计算和测量对于正确的制导和射击非常重要。
其中,航向角是指鱼雷相对于目标的水平夹角,俯仰角是指鱼雷相对于目标的上下夹角,偏航角是指鱼雷相对于目标的左右夹角。
这些参数的计算需要借助传感器和合适的算法来实现。
除了制导方式和参数解算外,尾流自导鱼雷的设计和性能也是影响其射击效果的关键因素。
鱼雷的推进系统、引信和控制系统都需要具备可靠性和高效性,才能保证鱼雷的准确制导和打击目标的能力。
此外,鱼雷还需要具备超强的防御能力,才能在海面上独立运行。
总的来说,尾流自导鱼雷的射击方式转换和参数解算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涉及到鱼雷的实际命中率和生命周期。
在未来,尾流自导鱼雷的射击方式和参数解算将不断被优化和改善,以适应各种复杂的战争环境和任务需求。
在尾流自导鱼雷的射击方式和参数解算中,以下是常用的相关数据:1. 航向角误差:一般要求在几度以内,以保证鱼雷能够准确朝向目标方向进行制导和攻击。
2. 俯仰角误差:一般要求在几度以内,以保证鱼雷能够准确打击目标的上下位置。
3. 偏航角误差:一般要求在几度以内,以保证鱼雷能够准确打击目标的左右位置。
4. 距离误差:一般要求在几米以内,以保证鱼雷能够准确接近目标进行攻击。
5. 速度误差:一般要求在几节以内,以保证鱼雷能够在高速运动中精确制导和打击目标。
6. 引信灵敏度:一般要求能够在不同类型目标上起到有效杀伤效果。
7. 防御能力:鱼雷的防御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具备足够的抗干扰能力、防护性能和灵敏度,以应对不同的海况和水下环境。
反鱼雷技术——精选推荐

反鱼雷技术什么是反鱼雷技术反鱼雷技术是指各国海军为其水面舰艇和潜艇提供足够的对抗鱼雷攻击所研制和应用的技术。
反鱼雷技术的类型水面舰艇是未来海战的主要兵力之一。
随着鱼雷技术的不断发展,鱼雷对水面舰艇和潜艇的威胁越来越大,已成为制约水面舰艇发展的因素之一。
随着鱼雷从自控鱼雷、声自导鱼雷、线导鱼雷,逐渐发展到最先进的尾流自导鱼雷,各国海军研制的反鱼雷技术也在不断向前发展,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反鱼雷防御系统。
为了抗击鱼雷的攻击,目前世界各国研究开发的反鱼雷技术可分为两类:一:是被动防御,二:是主动进攻。
被动防御主要是通过在舰艇上涂层、贴片、敷设橡胶等措施来降低舰艇的噪音,使舰艇隐身,以降低被敌声纳发现的概率和减小声自导鱼雷的自导作用距离,从而达到减少被声自导鱼雷命中的目的。
如原苏联潜艇表面的吸声材料“集束卫士(Clusterguard)”,能吸收入射波的1/3,而且由于吸声层使入射声波成漫反射,类似尾流层回波,影声纳工作,使声纳探测和鱼雷自导装置的作用距离缩短约1/3。
潜艇指挥塔部分涂敷这吸声材料,使声纳识别图象中的最显著特征消失,难以识别。
同时,在舰艇两侧或尾部拖带防鱼雷网,以阻拦鱼雷,使舰艇免受损伤;或改进舰艇装甲,采用钛等高强度合金材料;或将舰艇外壳作成耐冲压隔层(称舰舷防雷结构)或防雷隔舱(一般用在潜艇上,使固壳和外壳间有一段距离),以对抗鱼雷战斗部的穿甲和杀伤力。
个别舰艇还进行了消磁处理,降低磁探仪的探测效果,并且导致磁和电磁引信鱼雷失效。
主动防御又可分为战术防御和器材对抗防御。
战术防御主要通过改变舰艇的航向、航速及航深(用于潜艇)的方法来规避直航鱼雷的雷迹和自导鱼雷的探测,从而达到避开被敌雷击中的目的。
器材对抗措施又包括软杀伤(软对抗)和硬杀伤(硬对抗)两种。
软杀伤主要是通过采用各种诱饵、干扰器和气幕弹等,使来袭鱼雷跟踪或攻击假目标或偏离航向,迷盲、消耗鱼雷的动力,造成鱼雷攻击失效。
硬杀伤主要是使用反鱼雷浮标、反鱼雷深弹(炸弹)、反鱼雷水雷、反鱼雷鱼雷等,把来袭鱼雷拦截、摧毁或让其失去战斗力。
鱼雷制导的原理和应用

鱼雷制导的原理和应用1. 原理鱼雷制导技术是指通过电子设备和导引装置对鱼雷进行精确制导,使其能够准确命中目标。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感知目标鱼雷制导系统首先需要能够感知目标,通常采用声纳系统来探测周围环境中的目标。
声纳系统能够利用声波在水中传播的特性,通过接收目标发出的声音波纹,确定目标的位置、速度和方向等关键信息。
1.2 数据处理感知到目标后,鱼雷制导系统需要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包括对目标的距离、速度、运动轨迹等信息进行计算和预测,为后续的制导控制提供依据。
1.3 制导控制通过数据处理后,鱼雷制导系统将根据预测结果进行制导控制。
根据目标的位置和运动状况,制导系统计算出鱼雷的航向角、俯仰角、速度等参数,通过对鱼雷的尾部进行控制,实现对鱼雷飞行路径的调整和修正,以确保鱼雷能够准确地追踪和命中目标。
2. 应用鱼雷制导技术在海军战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水下攻击鱼雷制导系统常常被用于水下攻击中,它能够使鱼雷在无人控制的情况下精确命中目标。
鱼雷在水下航行过程中,通过制导系统的精确调整,可以在一定的范围内追踪目标并进行自主攻击。
这种水下攻击技术在海上作战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2 水下探测鱼雷制导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水下探测任务中。
通过搭载不同类型的传感器,鱼雷制导系统可以对海底地形、水下障碍物等进行探测和测绘。
这对于海洋研究、资源勘探和水下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2.3 威慑和防御鱼雷制导技术还可以用于威慑和防御目的。
通过将鱼雷作为一种强大的武器装备,能够有效地阻止敌方舰艇或潜艇的侵略行为,提高海上防御的能力。
3. 优势和挑战鱼雷制导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海军武器技术,具有以下优势和挑战:3.1 优势•高精确度:鱼雷制导技术能够实现对目标的高精确制导,大大提高了打击目标的效果。
•自主性:鱼雷制导系统能够自主追踪和攻击目标,减少了对操作人员的依赖,提高了作战灵活性。
最新2019-鱼雷全弹道设计-PPT课件

§3-4 固定提前角导引法
所谓固定提前角导引法是指鱼雷在攻击目标
的导引过程中,鱼雷的速度矢量与视线保持一定 的角度的导引规律。其导引方程为
V 0
V =常数≠0
弹道方程
固定提前角导引时,若取基准线平行于目标的 运动轨迹,目标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导引的 几何关系如图3所示。
dq dt
1 r
V
sin V
T
sin T
q V V
q T T
从方程组中可以看出,方程组包含5个未知
量——r、q、 V 、 V T
T ),而方程组只含
有4个方程,无法得到确定解。为此,尚需建立一
个方程,它就是描述导引方法的导引关系方程。
32导引弹道的相对运动方程整理课件根据图所示的鱼雷和目标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就可以直接建立相对运动方程将鱼雷速度矢和目标的速度矢量分别沿目标瞄准线的方向及法线的方向上分解可以得到描述相对距离变化率drdt和目标线方位角变化率dqdt的相对运动方程为
第三章 鱼雷弹道
鱼雷全弹道设计 导引弹道的相对运动方程 鱼雷制导的导引方法
根据图所示的鱼雷和目标之间的相对运动关
系就可以直接建立相对运动方程,将鱼雷速度矢
量 V 和目标的速度矢量 T 分别沿目标瞄准线
的方向及法线的方向上分解,可以得到描述相对 距离变化率dr/dt和目标线方位角变化率dq/dt 的相对运动方程为:
dr dt
T
cosT
V
cosV
其相对运动方程组为:
rTcosqVcosV rqT sinqV sinV 可以推导出: 1)当 (psinV)2 1时,得到固定提前角弹道公式为:
教学制导鱼雷的工作原理

教学制导鱼雷的工作原理教学制导鱼雷是一种用于海上教学训练以及实战演练的武器系统。
它能模拟真实战场下的各种复杂环境,使训练者能够接受高度逼真的实战训练。
本文将介绍教学制导鱼雷的工作原理,包括其核心组成部分、功能以及基本原理。
1. 教学制导鱼雷的组成部分教学制导鱼雷主要由以下几个核心组成部分构成:(1) 引导系统:引导系统是教学制导鱼雷的核心部件,它能够实时获取目标信息,并对其进行跟踪、定位和识别。
(2)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教学制导鱼雷的智能部分,它能够根据引导系统提供的目标信息,自主地进行航向调整和速度控制。
(3) 作战系统:作战系统包括弹头、引信等部分,它能够在接近目标时起爆,有效地击毁或禁止目标。
(4) 通信系统:通信系统能够实现鱼雷与外界指挥控制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确保命令的传递和执行。
2. 教学制导鱼雷的工作原理教学制导鱼雷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搜索、追踪和攻击三个阶段:(1) 搜索阶段:教学制导鱼雷在此阶段通过自身的引导系统对海域进行搜索,获得目标的位置和运动信息。
引导系统利用声纳、激光或雷达等各种传感器技术,探测并锁定目标。
(2) 追踪阶段:在搜索到目标后,教学制导鱼雷将进入追踪阶段。
控制系统利用引导系统提供的目标信息,计算并调整鱼雷的航向和速度,以便跟随目标。
(3) 攻击阶段:一旦教学制导鱼雷靠近目标,作战系统将根据预设条件触发攻击。
弹头将被引信引爆,对目标造成破坏或禁用。
3. 教学制导鱼雷的功能应用教学制导鱼雷在军事训练和实战演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训练应用:教学制导鱼雷能够为水面舰艇和潜艇提供高质量的模拟实战训练,使训练者能够获得真实的战斗经验。
(2) 战术应用:教学制导鱼雷可以在实战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对敌方舰艇和潜艇实施精确打击,破坏或禁用敌方目标。
(3) 研究应用:通过对教学制导鱼雷的研究和开发,可以不断提高其性能和精确度,推动鱼雷技术的发展。
总结:教学制导鱼雷是一种用于海上教学训练和实战演练的重要武器系统。
简述精确制导武器概念及特点

简述精确制导武器概念及特点
大学生《军事理论》是每一个高校生的必修课程,关于精确制导武器概念及特点简述如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精确制导技术
(一)常用制导技术
①自主式制导②遥控式制导③自动寻的制导④复合制导
(二)精确制导武器
精确制导武器是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进行导引和控制、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各类导弹及制导炸弹、制导炮弹、制导鱼雷等制导武器的总称。
1. 导弹射程:近:1000千米——战术导弹射程
中:1000—3000千米
远:3000—8000千米
洲际:8000千米以上(1000千米以上为战略导弹射程)
2. 精确制导弹药
(三)精确制导武器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精确制导武器的主要特点:(1)具有远距离打击能力
(2)具有自主制导能力
(3)命中精度高
(4)作战效能好
(6)打击威力大。
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势:(1)提高抗干扰能力;(2)提高命中精度;(3)提高全天候作战能力;(4)提高突防能力,包括采用隐身技术和提高飞行速度;(5)实现智能化;(6)降低成本。
漫谈俄罗斯鱼雷研制机构

漫谈俄罗斯鱼雷研制机构13-02-22 作者:佚名编辑:石腾在冷战期间,苏联通过建立强大的潜艇作战部队与美国的航母编队进行对抗,因而特别注意鱼雷武器的研制开发,建立起包括中央水动力仪表研究所、“地区”国家科学生产联合企业和第39中央设计局等在内的一批鱼雷系统研制机构,它们研发的鱼雷成为苏联/俄罗斯潜艇部队的“杀手锏”,是冷战期间美国海军最为忌惮的劲敌之一。
苏联/俄罗斯历史最悠久的鱼类企业:圣彼得堡中央水动力仪表研究所十月革命之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十分注视鱼雷等水中兵器的研制发展。
1921年,在沙皇俄国建立的施瓦茨科普芙鱼雷工厂、喀琅施塔得工厂和奥布霍夫工厂等的基础上组建了苏联第一个现代鱼雷研制生产机构——专用军事发明特别技术处,它就是圣彼得堡中央水动力仪表研究所的最早前身。
随后,特别技术处先后与专门从事鱼雷制造的列宁格勒第181“红色发动机”工厂、位于列宁格勒城西拉多加湖的第231鱼雷试验场和第36实验工厂合并,正式组建了第400研究所。
其后该所正式更名为“中央水动力仪表研究所”,它同时也被称为“基德罗普罗里贝”第145中央设计局。
到了上个世纪70年代,水动力仪表研究所已经发展成一个庞大的专门从事水中兵器(特别是鱼雷)研制,集研究、设计、试制、试验、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庞大鱼雷科研生产联合体。
水动力仪表研究所科研力量十分雄厚,在流体力学、水声学、热动力学、发动机推进系统、自动控制领域具有很强的原创研发能力,工艺水平先进、设备齐全配套,配备有高精度的测试仪器和检测设备(如试验水池、试验台架等),建立起各种性能先进的模拟仿真实验室、车间和海上试验场设施。
除此之外,为了向公众展示和普及俄罗斯水鱼雷的发展历史,在研究所内还专门设有一个小型的水中兵器博物馆,里面展出了从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军使用的水雷到二战苏联海军使用的直航式鱼雷等多种水中兵器。
苏联解体后,中央水动力仪表研究所依旧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特授予“俄罗斯水中兵器研究中心”的荣誉称号,一方面是对其为海军建设所做贡献和水中兵器研发领域取得成就的褒奖肯定,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了水动力仪表研究所的确是俄罗斯鱼雷研制领域的领先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迄今为止,鱼雷制导技术有以下几种:1、声自导;2、主/被动声自导;3、线导+声自导;4、线导+主/被动声自导;5、尾流制导+声自导;6、光纤制导+声自导;7、光纤制导+主/被动声自导;8、拖曳基阵制导;9、智能数字化制导。
这些制导方式均以声场理论为基础,大多已广泛应用于鱼雷,只有几种还在研究发展之中。
重型鱼雷往往采用以上的第4种制导方式,即线导+主/被动声自导;而轻型鱼雷一般无需线导,只有主/被动声自导。
这是因为前者航程较远,所以要光用线导把鱼雷导向目标近,最后转换成主/被动声自导。
如果没有线导,鱼雷声自导不可能捕获远距离目标;而没有主/被动声自导,鱼雷的命中精度就不高。
这与反舰导弹需要中段惯性制导加末段主/被动雷达寻的的道理是一样的。
鱼雷线导控制系统由导线、放线器和信号传输设备等。
导线具有较强的拉力和抗腐蚀有力。
鱼雷发射后,射击控制系统通过导线传输指令,控制鱼雷的航向、航速、航深和姿态;鱼雷则通过导线向发射舰艇连续传回自身的工作状态、位置、运动姿态、以及目标的方位、距离、干扰情况等信息。
射击控制系统根据目标和鱼雷的运动参数,经处理后形成制导指令并向鱼雷发出,把鱼雷导向目标。
当鱼雷进入声自导作用距离时,启动自导系统,先以被动声自导进行搜索,发现目标后转入自动跟踪、识别,在一定时候转入主动声自导,对目标精确定位和攻击。
美国MK50轻型鱼雷的声纳系统能以很快的速度在很大的水域内搜索和发现目标。
其声纳基阵能以多种频段连续发射单脉冲和调频脉冲,然后通过选择发射及接收波提高数据的采集量量。
自导数据处理系统采用后检测信息处理技术,2台数字式计算机可以用来估算声纳回波,辩别真假目标。
瑞典TP43X0虽然是轻型鱼雷,却有线导部分。
它采用在一根导线上进双向分时多路传输方式,允许传输80多种不同类型的信息。
鱼雷制导技术的发展趋向主要有以下几种:
应用数字计算机技术使鱼雷自导智能化:采用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的数字计算机可分辩真假目标。
其原理是:计算机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频谱分析,并与计算机内存的目标信息对照以识别目标;或者对目标进行频率响应测量,根据它的特征值进行鉴别。
随着大容量、高速度、智能化、小型计算机的出现,鱼雷制导性能将会大大改进。
采用先进的光纤技术:光纤在鱼雷上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其用于鱼雷的线导技术;二是鱼雷自导采用光纤换能器。
前者实际上是用一条宽频带双向光纤通信线路取代现有的线导回路,这样既可增加频带宽度,又使敌方难以探测和干扰。
而光纤换能器采用声民蔽措施,具有很高的声灵敏度,对其他物理场则不敏感。
据报道,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已研制成一种作用距离达数千米的光纤自导头。
前景看好的尾流自导:舰艇水面航行产生的尾流一般可持续几十分钟,其长度可达几千米,因此利用尾流跟踪和攻击舰艇的尾流自导技术就有了发展基础。
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就开始研究这一技术,但未投入实用。
尾流自导分为尾流声自导、尾流磁自导、尾流电阻抗自导、尾流热自导、尾流光自导、尾流放射性自导等,其中尾流声自导和尾流电阻抗自导技术已在鱼雷上获得实际应用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因为它不像常规声自导系统那样容易受到各种水声干扰器材的诱惑欺骗。
利用水下污染自导:舰艇在航行中排放出来的淡水、油、废物和有机物质,可利用多功能探污染器、化学仪、辐射频谱仪、导热装置等进行探测,导引鱼雷对目标进行攻击。
据报道,英国正着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鱼雷拖曳阵制导技术:该项技术是鱼雷制导系统以拖曳线列阵声纳进行工作。
其优点是以被动方式工作,不受雷体噪声干扰,不易暴露,作用距离远。
鱼雷入水后,拖曳阵就做远距离的目标探测和识别,直至鱼雷自导装置捕获目标为止。
然后鱼雷解脱拖曳阵并加速,跟踪和攻击目标。
捷联式惯导应用于鱼雷:沿着鱼雷的三根基准轴线,部署惯性元件速率陀螺与加速度计,并利用微处理机对数据进行处理。
采用捷联式惯导可以提高控制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