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同室的护理
母婴同室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陪探视制度,非本室工作人员,无特殊情况不得入内。
2.帮助产妇在新生儿出生后的30分钟内进行皮肤接触,按需哺乳。
3.指导产妇加强营养及注意休息,坚持24小时母婴同室,若有医疗处置或沐浴要分开时,不能超过一小时。
4.加强巡视,注意观察婴儿反应、吸吮及大小便情况,按时测量体温、检测黄疸指数,认真做好评估和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5.婴儿每日或隔日沐浴一次,测量体重,做好婴儿脐部、眼部、臀部等皮肤护理。
6.健康教育做到“六教会四指导”提倡母乳喂养。
六教会:教会产妇正确的哺乳方法、挤奶、换尿布、婴儿沐浴、婴儿抚触、新生儿母乳喂养及补奶。
四指导:产妇“科学坐月子”、科学喂养婴儿、预防婴儿意外伤害、新生儿黄疸观察及促退黄疸指导。
7.严格执行母婴同室有关制度,健康教育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
8.加强风险管理与安全宣教,履行告知义务,防范婴儿错抱及被盗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母婴同室护理管理制度制度

母婴同室护理管理制度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母婴同室护理管理工作,提高母婴安全水平,提升服务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产科、儿科等相关医疗科室的母婴同室护理管理工作。
三、目的为了保障母婴健康和安全,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确保母婴同室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职责分工1. 医院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母婴同室护理管理制度,并建立相关管理规章制度。
2. 产科、儿科等相关医疗科室负责组织实施母婴同室护理工作,并保证其质量。
3. 护理部门负责实施母婴同室护理工作的具体管理和操作。
五、基本要求1. 母婴同室护理的实施应遵循患者自愿原则,得到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后方可进行。
2. 医护人员在进行母婴同室护理工作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3. 对于特殊情况下的母婴同室护理,必须经过产科、儿科医生的认真评估和指导。
六、护理措施1. 对于新生儿的护理,包括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安排、体温监测、抚触活动等。
2. 对于产妇的护理,包括产后恢复的护理、哺乳指导、产后心理护理等。
七、护理记录1. 设立完善的母婴同室护理记录表,对母婴的相关护理情况进行记录。
2. 护理记录的填写应及时、准确,需要反映真实的情况。
八、安全防护1. 对于母婴同室护理的环境应进行定期的清洁消毒,确保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2. 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对于母婴同室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感染风险要进行防范和控制。
九、培训教育1. 对母婴同室护理工作的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确保其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 定期进行相关的培训考核,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
十、监督检查1. 建立母婴同室护理工作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母婴同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2. 对于母婴同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要及时纠正和整改。
十一、违规处罚对于违反母婴同室护理管理制度的医护人员,将按照医院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治理和处罚。
十二、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若有需要修改,应经过医院相关部门审批。
医院母婴同室病房护理工作制度

医院母婴同室病房护理工作制度(一)住院分娩的产妇及新生儿除病情原因不宜母乳喂养外,产后均入母婴同室病房休养。
母婴24小时在一起,每天分离时间不得超过1小时。
(二)护士进入母婴同室病房时着工作服,必要时戴口罩,接触母婴时洗手,并认真执行各项操作规程。
(三)产妇进入母婴同室后,除一般产后护理常规外,发放书面材料并进行口头重点宣教和指导。
定期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母婴喂养宣教、健康教育和卫生指导。
及时进行母婴喂养评估,并做针对性指导。
(四)新生儿入室后,与助产人员、医师以及新生儿家属全面核对母亲及新生儿相关信息,并向其家属交代安全事项。
(五)定期对护士的手、物体表面作细菌监测;每年对护士进行传染病原携带检查,阳性带菌者调离母婴同室工作,复查传染病原携带阴转后方可恢复母婴同室工作。
(六)自然分娩的新生儿在脐带结扎后30分钟内、剖宫产在母亲有应答反应后30分钟与母亲进行皮肤接触30分钟以上,并进行吸吮。
(七)母婴同室病房每日用0.05%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室内用物,每日开窗通风3次,每次1小时。
传染病及感染产妇入隔离病房,按有关消毒隔离制度进行处理。
(八)实行责任制护理。
每班护士严密观察母亲及新生儿生命体征,做好护理观察记录,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
协助和指导产妇进行哺乳,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教会母亲正确的母乳喂养体位、含接姿势和正确的挤奶方法。
帮助母亲建立母乳喂养信心,提高4-6个月婴儿的纯母乳喂养率。
定时给新生儿更换尿布,每日进行新生儿沐浴和脐部护理。
协助和教会产妇护理新生儿,并做好出院指导。
(九)产妇有心功能衰竭、子痫、肾衰竭等严重合并症,暂不予母婴同室,待病情好转后酌情母婴同室。
产妇患有传染病、性病、精神病及其他不宜母婴同室的疾病时,其新生儿应人工喂养。
(十)对于高危新生儿,母婴可共同转入儿科母婴同室病房。
(十一)母婴同室病房陪伴家属应遵守医院陪伴探视制度。
(十二)产妇出院前进行母乳喂养技能和知识评估,了解住院期间对母乳喂养和产褥期母婴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
母婴同室护理工作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护理工作管理制度
第一条布局合理,病室规范。
每日通风1-2次,室温22℃-24℃,湿度50%-60%,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无异味,无污染源。
第二条实行母婴同室,对母婴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新生儿和产妇护理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坚守岗位,认真负责,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第三条实行母乳喂养,不得带入奶粉、奶瓶、奶嘴,除非有医学指诊。
第四条定期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母乳喂养宣教和新生儿护理、健康教育,及时进行母乳喂养评估,认真落实《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十条措施》。
新生儿入室给予早吸吮及母婴皮肤接触至少30分钟,注意观察新生儿全身皮肤及脐带清洁。
第五条严格执行交接班和查对制度。
新生儿入室后,应与助产人员或医生及新生儿的家属全面核对母亲姓名、床号、新生儿性别、出生时间、手腕带、胸牌标记、脚印、出生记录等,家属签名并向家属交代安全事项。
第六条做好新生儿护理,婴儿每日洗澡一次,常规消毒脐带及清洁眼部,婴儿包被、衣服每日更换。
第七条卡介苗及乙肝疫苗接种由专人负责,并做好登记。
第八条严格执行《探视陪伴制度》,认真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第九条母婴同室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并做好产妇及家属健康教育。
第十条新生儿出院时,应在新生儿沐浴后与其家属核对新生儿标识,全面核查新生儿情况无异议后,做好出院指导,并请家属签字后方能出院。
第十一条设立母乳喂养咨询电话或微信群,解答出院产妇母乳喂养和产褥期母婴知识的咨询,做好随访服务。
母婴同室医院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保障母婴健康,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产科病房、新生儿科及相关辅助科室,适用于所有入住母婴同室的产妇和新生儿。
三、母婴同室管理制度1.母婴同室病房设置(1)母婴同室病房应设置独立的母婴护理区域,保证母婴隐私。
(2)母婴同室病房面积应满足母婴生活、护理需求,室内设施齐全,环境舒适。
2.母婴同室护理原则(1)母婴同室期间,医护人员应遵循科学、规范、个体化的护理原则。
(2)产妇和新生儿的生活、护理、治疗等工作,应由专业医护人员负责。
3.母婴同室护理内容(1)产妇护理1)产后2小时内,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产妇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
2)协助产妇进行产后检查,如伤口、宫缩、阴道出血、排尿情况等。
3)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确保母乳喂养成功。
4)为产妇提供心理、生理、营养等方面的咨询和指导。
(2)新生儿护理1)产后2小时内,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体温、体重等。
2)协助新生儿进行新生儿筛查、洗澡、脐带护理等。
3)指导家长进行新生儿日常护理,如换尿布、喂奶、洗澡等。
4)对新生儿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4.母婴同室探视制度(1)探视时间:每日上午8:00-10:00,下午2:00-4:00。
(2)探视人数:每名产妇每日限探视2人,探视者需出示身份证及产妇家属证明。
(3)探视要求:探视者应穿着整洁,佩戴口罩,保持病房安静、卫生。
四、母婴同室感染预防与控制1.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医护人员进入母婴同室前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2.加强母婴同室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进行消毒。
3.对患有传染病的产妇和新生儿,应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4.定期对母婴同室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确保环境安全。
五、附则1.本制度由我院产科病房、新生儿科及相关辅助科室负责解释。
母婴同室护理工作制度

新生儿室护理工作制度1、工作人员入室前剪指甲,洗手,穿室内衣,戴工作帽,换专用鞋,每接触一个新生儿前后需洗手。
2、私人物品不能带入病室内,包括报纸,茶杯等,更不能在病室内进食。
3、凡有严重呼吸道、皮肤感染及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停止入室工作。
外来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室,如有必要入室,需换鞋,带帽子,口罩,穿隔离衣,与病人接触前后洗手。
4、本室工作人员离开病室,应换下专用鞋和室内衣,回室时重新按入室要求进入。
5、病室保持整齐清洁,光线充足,调节温度在24~26℃,湿度在50~60%。
6、进行治疗、护理操作时需戴口罩。
严格执行查对和消毒隔离制度,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7、密切观察病情,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危重病人及时组织抢救,严格执行危重病人抢救制度,及时做好护理记录及各种表格记录。
8、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对所有婴儿作床边交班,并核对总人数。
9、抢救物品和监护仪由专人负责,每班检查,用后当班清理,消毒及补充,保持完好备用状态。
如有故障做好标记及交班。
10、室内一切物品定点放置,一般不借出,如必须借出或维修,应作好登记,交班,并向护士长报告。
11新入室婴儿,病情危重的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并协助抢救,护士与家属或产房医务人员核对婴儿姓名,性别,出生时间,了解病情,检查全身皮肤,注意有无臀红,畸形或产伤并记录。
给婴儿更衣,戴上写有姓名,性别,年龄的腕带,按病情安排床位,并向家属介绍住院须知和探视制度,记录家属地址和联系电话。
出生24小时内的婴儿注意脐带有无出血。
12、婴儿出院时,由家属办理好出院手续,备齐婴儿所需衣物,凭家属身份证、探视卡(与入院首页登记的家属一致)及出院证与家长核对腕带上的姓名,性别,年龄,向家长介绍婴儿住院情况,吃奶量和出院后注意事项。
21 母婴同室护理常规

母婴同室护理常规
母婴同室是指母亲与婴儿24小时同室,医疗及其它操作每天母婴分离不超过1小时。
【评估要点】
1. 评估母亲身心状况。
2.评估婴儿情况。
3.评估病房环境是否利于母婴同室。
【护理要点】
1.热情接待产妇入室,安置床位,按产褥期护理常规及新生儿护理常规护理。
2. 向产妇及家属介绍病区环境,作息制度,探视制度。
3.保证母婴同室病房舒适、整洁,室内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在55-65%。
4.按母乳喂养常规做好母乳喂养工作,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有关母乳喂养的知识,指导母乳喂养技巧,对产前未接受过母乳喂养宣教者给予补课。
5.实行早接触、早吸吮,产后立即指导母亲喂哺新生儿,按需哺乳,帮助母亲建立母乳喂养信心。
6.每日对产妇及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并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
7.及时为新生儿更换尿片,随时观察母乳喂养情况。
8.按乳房护理常规进行乳房护理,在母亲与新生儿需要分开的情况下,应指导和协助挤奶。
9.必要时用小杯、小匙喂奶,避免发生乳头错觉影响母乳喂养。
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

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标题: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引言概述:母婴同室病房是指新生儿与产妇在同一病房内住院治疗的医疗服务模式。
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新生儿和产妇的健康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和流程。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的内容。
一、病房环境管理1.1 空气质量管理:保持病房通风良好,定期清洁空调过滤网,定期消毒空气净化器。
1.2 温度控制:保持病房内温度适宜,避免过冷或者过热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
1.3 病房卫生:定期清洁病房地面、墙壁、床铺等,保持病房整洁。
二、护理管理2.1 产妇护理:定期观察产妇产后恶露情况、乳房状况等,及时赋予护理。
2.2 新生儿护理:定期观察新生儿体温、体重、喂养情况等,及时赋予护理。
2.3 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培训:为产妇和家属提供产后护理知识培训,提高护理水平。
三、医疗管理3.1 产妇产后恢复评估:定期评估产妇产后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2 新生儿生长发育评估:定期评估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3.3 产妇新生儿常见病管理:对产妇和新生儿常见病进行预防和治疗,保障健康。
四、营养管理4.1 产妇饮食管理:制定产妇合理饮食方案,保证产妇身体恢复。
4.2 新生儿喂养管理:指导产妇正确喂养新生儿,保证新生儿营养需求。
4.3 产妇新生儿膳食知识培训:为产妇和家属提供膳食知识培训,提高膳食管理水平。
五、安全管理5.1 产妇新生儿安全防护:加强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防护措施,避免意外发生。
5.2 病房安全巡查:定期对病房进行安全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3 紧急情况处理预案:建立产妇新生儿紧急情况处理预案,保障安全。
结语: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是保障产妇和新生儿健康的重要保障措施,惟独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和流程,才干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希翼各医疗机构能够重视母婴同室病房管理制度,为产妇和新生儿提供更好的医疗护理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婴同室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入院护理热情接待入院产妇和新生儿
2、环境适宜提供舒适、安静、安全、温湿度适宜的环境,每对母婴床面积>6 ㎡,婴儿有独立床单位。
二、护理措施
1、母亲和婴儿同居一室,每天婴儿治疗、沐浴时母亲分离时间不超过 1 小时。
2、鼓励早吸吮,给予早吸吮,鼓励母亲喂养,建立母亲喂养信心,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三、健康指导要点
1、宣教产褥期自我护理知识:指导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态完成角色转变,适应新的家庭生活;告知新生儿护理知识,传授照顾新生儿的方法。
2、日常护理告知新生儿护理技巧,如尿裤更换,脐带护理、婴儿更衣等,并提供生活帮助,帮助母亲顺利由孕期向哺乳期过渡,减少角色转换带来的心理不适。
四、注意事项
1、安全管理加强巡视,保障婴儿安全,严格执行婴儿治疗、沐浴时医护患交接制度。
2、预防感染严格母婴同室消毒隔离制度、病房探视制度,避免院内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