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静脉营养
新生儿静脉营养

③不容易发生液体外渗和皮下组织坏死。
◎
精选课件
7
四、静脉营养的输入途径
(二) 周围静脉输入:对患儿损伤小,故应用更广 泛。
优点:操作简单、方便,不容易发生全身性感染。
缺点:不能长期维持,容易发生静脉炎,液体外渗可 致皮下组织坏死; 输入葡萄糖浓度不能超过12.5%,提供热卡受 到一定的限制,用于短期静脉营养者。
(二)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每日经口摄入不足 需要量的70%或估计3天以上不能进食者。 (三) 严重疾病影响到摄食者:如新生儿坏死性小 肠炎,呼衰机械通气时,重度营养不良者,术前、术 后准备支持阶段等。
◎
精选课件
5
四、新生儿静脉营养的禁忌症
严重循环衰竭,肝功不全,肾功不全 (BUN>12.9mmol/L)者;
正值:正氮平衡(入>出) 负值:负氮平衡(出>入)
◎
精选课件
16
新生儿肠外营养监测表
监测项目
第一周
D1
摄入量 症状、体征
液体平衡 生长参数
能量(kcal/kg) qd
糖速(mg/kg/min) 氨基酸(g/kg) 脂肪乳(g/kg) 皮肤弹性、囟门 黄疸、水肿
静脉液体入量(ml)
总入量(ml) 总出量(ml)
每天测体 重一次。
◎
精选课件
11
每周量头围、身长一次。
头围 :经枕骨粗隆眉弓绕颅一周。
◎
精选课件
12
六、静脉营养监护项目
(三)体内蛋白、脂肪、肌肉发育情况
体内存脂:三头肌的皮脂厚度 内脏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 体内肌肉:上臂肌周经—[0.314×
新生儿静脉营养疗法课件

谢谢
02
注意事项: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反应,如呼吸、心率、血压等
03
避免空气进入:确保输液管路无空气,防止空气栓塞
04
防止感染:保持输液环境清洁,定期更换输液管路,避免交叉感染
3
新生儿静脉营养疗 法的评估和监测
营养状况评估
01
体重增长:监测新生儿体重增长 02
身高增长:监测新生儿身高增长
情况,评估营养摄入是否充足
04
经皮穿刺中心 静脉导管 (CVC):适 用于需要长期 静脉营养治疗, 但外周静脉条 件较差且PICC 无法实施的患 者
05
经皮穿刺中心 静脉导管 (PORT):适 用于需要长期 静脉营养治疗, 但外周静脉条 件较差且CVC 无法实施的患 者
输体重和年龄调整,一般每小时1-2毫升/公斤体重
演讲人
新生儿静脉 营养疗法课 件
目录
01. 新生儿静脉营养疗法概述 02. 新生儿静脉营养疗法的实施 03. 新生儿静脉营养疗法的评估
和监测
04. 新生儿静脉营养疗法的常见 问题及处理
1
新生儿静脉营 养疗法概述
概念和目的
新生儿静脉营养疗 1 法:通过静脉途径 为婴儿提供营养支 持的治疗方法
目的:帮助新生儿 2 在无法通过正常方 式获取营养时,维 持生长发育和健康
适用人群:早产儿、 3 低出生体重儿、胃 肠道疾病患儿等
营养成分:蛋白质、 4 脂肪、碳水化合物、 维生素、矿物质等
实施方法:通过静 5 脉导管将营养液输 入婴儿体内
监测与调整:根据 6 婴儿的生长发育和 营养状况,调整营 养液的种类和剂量
适用范围
01
早产儿
02
低出生体重儿
03
新生儿静脉营养(1)

新生儿静脉营养(1)
新生儿静脉营养是指将液体、营养和药物通过静脉输入的方式,给予需要较高营养需求的新生儿以满足其生长与发育的能量和营养需求。
一、新生儿静脉营养的适应症
1.早产儿或胎龄小于37周的婴儿
2.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或胎龄小于32周的患儿
3.高危新生儿:如胎盘置换手术后的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特殊代谢性疾病等
二、新生儿静脉营养的配方
1.葡萄糖水:葡萄糖是新生儿生成ATP的最主要底物。
2.氨基酸:氨基酸可以增加蛋白质的合成,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3.脂肪乳剂:脂肪乳剂能够提供卡路里和必需脂肪酸,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
4.电解质:新生儿需要维持正常体液平衡和电解质含量,静脉营养中需要适当的电解质,例如氯化钠和钾离子。
三、新生儿静脉营养的注意事项
1.输入量和速度:需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以及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调整,不可过量,要记录好输液量和输入速度,避免液体过负荷导致水中毒等问题
2.输注装置:必须选择尺寸合适、质量可靠、无菌检验合格的输注装置,严格防止感染
3.输注环境:输注新生儿静脉营养时,应在无菌室或洁净室内,保证输液环境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4.输注反应:静脉营养输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如果出现过敏、发热等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注并采取适当处理措施。
总之,新生儿静脉营养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可帮助患儿摄入足够的热量、营养和药物,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
但同时也需要严格遵守输注规定,保证输液安全性。
新生儿静脉营养

新生儿静脉营养一、先计算新生儿的总液体需求量足月儿:圣后第一天需要50ml/kg,每天增加10~20ml,至生后第710天,达120ml/kg.早产儿:圣后第一天需要60ml/kg,每天增加10~20ml,至生后第710天,达150ml/kg.二、新生儿需要的营养成分及其量1、氨基酸1生后第一天开始使用,生后4小时;2氨基酸供给量:早产儿首次用量0.5g/kg,每天增加0.5-1g,最大量3g/kg;足月儿首次用量1g/kg,每天增加0.5-1g,最大量3-3.5g/kg;3氨基酸供给热卡量的计算kcal=g数×4.2、脂肪乳1一般生后第三天开始使用,若新生儿黄疸较重,严重感染或重度窒息时,应延迟使用,避免影响胆红素的排泄,导致胆汁淤积;2脂肪乳的用量:早产儿首次用量0.5g/kg,每天增加0.5g,最大量2.5g/kg;足月儿首次用量0.5g/kg,每天增加0.5g,最大量3g/kg; 3脂肪乳的供给热卡量的计算kcal=g数×9.3、脂溶性维生素:生后1周后应用,隔日应用,1ml/kg;4、水溶性维生素:生后第1天可应用,1U/kg;5、微量元素:生后2周应用,每周2次,每次1ml/kg;6、10%NaCl生理需求量:2~3ml/kg,液体张力降低至1/4张或1/5张,防止溶血;7、10%KCl:一般生后7天内不补钾,但应根据血气分析调整,补钾浓度0.2~0.3%;8、葡萄糖:葡萄糖输注速度一般早产儿葡萄糖速度从4-6mg/kg/min开始,足月儿从葡萄糖速度从6-8mg/kg/min开始,应根据末梢血糖调整,最大浓度应小于12.5%如出现高血糖,勿用胰岛素,主要靠调整糖的速度及浓度;9、静脉营养注意事项:1葡萄糖在静脉外周血管内的浓度应小于或等于12.5%;2氨基酸在总液体量中的浓度应小于或等于4—5%,长时间使用氨基酸时应注意监测肾功能,浓度不要超过2%;320%脂肪乳虽然不限制浓度,但不应超过3g/kg/d,在整个液体中糖、氨基酸的比例不应大于85%,即糖占50,氨基酸占35%,脂肪乳占15%,脂肪乳应在患儿感染得到控制后使用,使用脂肪乳应监测血常规及临床症状、体征,加强护理减少呛奶及院内感染无菌操作;410%氯化钠在总液体中的张力一般为1/4—1/6张,不超过1/3张,10%氯化钾的浓度不超过0.3%,水乐维他一般为1ml/kg/d.;三、在静脉营养时的液体用量:日龄体重总液体量ml/kg/d.热卡kcal/kg<1000g1000~1500g1500~2500g>2500g第1日80-10060~8050~6040~5020~40第2日100-12080~10060~8050~7020~40第3~7日120~140100~12080~10070~9060~80第2~4周150-180120~180100~150100~150100~120四、全静脉营养的适应症:指先天畸形、发育不成熟或患病等原因,较长时间不能经口喂养的患儿如:1、胃食道返流、呕吐厉害;2、肠狭窄;3、食道瘘;4、上呼吸机患儿;5、脐膨出;6、NFC;7、顽固性腹泻;8、寻求治疗需要长时间休息以治愈原发病;9、极低体重儿,胃肠功能不成熟,特别是有NRDS.10、多次发生呼吸暂停患儿等;五、部分静脉营养的适应症:有些新生儿科部分经口喂养,但补充的热卡量不足,<90%,必须经静脉营养补充已摄取足够营养;方法:早产儿奶100ml=88kcal全奶100ml=66kcal均约吸收60%左右,即约占总奶量的1/2被利用;总液体量---总奶量/2=剩余静脉营养量六、静脉补液过程的监测:1、入量;2、排出量;3、体质;4、尿比重1.008-1.012;5、血糖、尿糖作为决定葡萄糖用量浓度调节滴速调节的依据;6、PH,BE,PaO2和电解质测定,作为决定补碱和补充电解质的依据;7、血清尿素氮作为肾功能依据;8、临床体征、症状、,如水肿、脱水程度的监测决定出入量;。
新生儿静脉营养升级版

满足新生儿在无法通过口部摄取 足够营养时的需求,确保其正常 生长和发育。
适用人群
01
02
03
早产儿
由于出生时发育尚未完全, 无法通过口部摄取足够的 营养。
疾病患儿
如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严 重感染等疾病影响进食, 无法正常摄取营养。
严重营养不良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严重营 养不良,无法通过口部摄 取足够的营养。
成功案例分享
一名30周早产儿,因肺部发育不全需要进行呼吸机治疗,同 时无法经口喂养,通过实施静脉营养支持,宝宝体重增长良 好,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最终成功出院。
一名出生体重仅为1.5公斤的低出生体重儿,因吸吮和吞咽能 力受限,无法正常进食,通过静脉营养补充,宝宝逐渐适应 了宫外生活,体重稳步增长,未出现并发症。
新生儿静脉营养升级版
目 录
• 新生儿静脉营养概述 • 新生儿静脉营养的升级版内容 • 新生儿静脉营养的并发症与处理 • 新生儿静脉营养的未来发展方向 • 新生儿静脉营养的实践应用与案例分析
01 新生儿静生儿静脉营养是指通过静脉途 径为新生儿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 ,以支持其生长发育。
常。
血栓形成和出血则与导管插入或 留置过程中对血管内皮的损伤有
关。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为预防感染性并发症,应严格执行无 菌操作,定期对导管进行消毒,尽量 缩短导管留置时间。
对于血栓形成和出血等并发症,应及 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如溶栓、止 血等,以避免对宝宝造成进一步损害。
对于非感染性并发症,需要加强代谢 监测,及时调整营养液的配制和输液 速度,以预防代谢紊乱的发生。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与导管留置时间、操作过程中的无菌技术以及宝宝的免疫功能 等因素有关。
新生儿静脉营养

在大多数情况NIUC中,新生儿第一天仅补葡萄糖,第二天才补氨基酸,这对大多数新生儿无不利之处,但对于特小的早产儿,如孕周<27周,体重低于1000克者,可引起高血糖、高血钾等代谢紊乱,即使输糖速率低于经胎盘转运速率(5-7mg/kg.L)仍可引起高血糖、高血钾。表明小的早产儿如不供应小量氨基酸则可发生糖不耐受及钾代谢失衡产生的CO2排出增加会加重肺负担。
在静脉营养中,应注意三大营养物质的比例,热卡/氮比率应为150kcal/1g,即提供1g氮应同时提供150-250非蛋白质热卡。氮(g)=氨基酸(g)/6.25;大部分新生儿第二周液体入量可达150ml/kg.d,葡萄糖18g/ kg.d,浓度<12.5%。
及血渗透压过高。<1000早产儿头三天用5%葡萄糖,渐增至10%。早产儿生后随日龄增长,对糖的耐受性逐步增加。
*
来源。非蛋白热量来源中,脂肪的比例为35%较为合适。早产儿所需热卡见下表: 早产儿热卡需要
项 目 kcal/kg .d
基础代谢 47活动 4寒冷刺激 10粪便丢失(摄入的10%) 15生长 50
脂肪需要:脂肪乳剂是一种热量高而渗透压不高使用方便的脂肪溶液。肠道外营养中应用脂肪乳剂即可满足热卡需要又可降低所需葡萄糖的浓度,且提供必需脂肪酸,可防止体重不增和生长迟缓,治疗脂肪酸缺乏症。一般在需胃肠道外营养一周以上时才加用脂肪乳。
目前常用的脂肪乳剂有多种,其中所含
1
2
乳酸均为长链不饱合脂肪酸。由华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Intralipid(英脱利匹特),有两种浓度,10%和20%,用甘油配制成等渗液。所含甘油三脂分别为10g及20g/dl,磷脂及甘油量相同。10%和20%脂肪乳剂1ml可供热卡1.1kcal,20%脂肪乳剂1ml可供热卡2kcal。这两种制剂的区别是: 早产儿对20% Intralipid清除率高于10%的Intralipid;
新生儿静脉营养

糖需要
葡萄糖静脉输入速度及剂量
开始
第2周
总量 速度 浓度 每日增加 最大量 速度 浓度
g/kg.d mg/kg.min GS% g/kg
g/kg.d mg/kg.min %
足月 12 6-8 7.5-10 2 18-20 12-14 10-12.5
早产
<1000g 6-8 4-6 5-7.5 2 16-18 11-13 10
副作用:高血糖、核黄疸、感染、影响肺弥散
功能。
其他脂质:
肉毒碱:PN>4W应加入,PN病情稳定后尽早 肠内营养
矿物质及微量元素
常用电解质需要量
电解质(mmol/kg.d) 足月儿
早产儿
钠
2~3(46~70mg) 3~5(70~120mg)
钾
1~2(40~80mg) 1~2(3天后)
氯
20%英脱利匹特1ml 含能2kcal
静脉输注脂肪乳计量和速度
体重 (g )
开始用量 每日增加
总量 速度
g/kg.d g/kg.d
g/kg.d g/kg.h
<1000 0.5~1 0.25~0.5
<1500g
>1000
1 0.5 ~1
2~3 3
<0.12 <0.25
与葡萄糖.氨基酸营养液混合后用输液泵持续 (16-18h)均匀输入,勿>24h.
新生儿静脉营养
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 李世红
概述
胃肠外营养(PN) 又称静脉内营养 定义:
对长期不能接受胃肠喂养的患病儿,通 过静脉提供各种营养素,以利于疾病康 复达到正常生长发育的一种治疗措施。
静脉营养内容: 水,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 矿物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新生儿静脉营养

新生儿静脉营养新生儿营养是新生儿健康发展的基础,其中新生儿静脉营养又是一种特殊的营养方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新生儿静脉营养。
什么是新生儿静脉营养新生儿静脉营养是指医学专业人员将含有各种营养成分、经过严格处理后的膳食液体输注到新生儿体内。
这种营养方式被应用于需要静脉营养支持的新生儿,如新生儿出生后出现严重胃肠道问题(如出生缺陷、早产、并发症等)或暂时不能进食(如胃肠道手术后)等情况。
新生儿静脉营养的成分新生儿静脉营养需要提供新生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
一些常见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具体需要提供什么成分,需要根据每个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例如,对于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需要提供更高的能量和蛋白质;对于肝、肾疾病的早产儿,需要限制蛋白质和钠的摄入等。
新生儿静脉营养的方式新生儿静脉营养可以通过中心静脉和外周静脉途径输注。
外周静脉输注是从新生儿的头部或手臂静脉注入营养液,而中心静脉输注是将导管放入新生儿体内的大静脉中注入。
一般来说,中心静脉输注较为常用,因为它可以更精确地控制静脉营养液的输注速度,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新生儿静脉营养的时间新生儿的静脉营养时间需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如早产儿可能需要2-3周的时间接受静脉营养支持,因为这些孩子的消化系统仍未完全发育。
对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婴儿,需要密切监测营养情况以及孩子的生长和发育状况,必要时可以调整静脉营养的方案。
新生儿静脉营养的优缺点新生儿静脉营养的优点新生儿静脉营养是一种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支持的方式,因为所有的营养成分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传递。
同时,由于新生儿在此期间可以避免进食带来的不适,可以很好地保障营养摄取。
新生儿静脉营养的缺点使用新生儿静脉营养也有其风险和不足。
静脉营养可以引起血糖和电解质的变化,需要密切监测。
同时,静脉营养需要使用导管进行输注,这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此外,不能连续接受静脉营养的新生儿需要额外的检查和照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静脉营养一、定义:机体代谢和生长发育所需的液体、热卡、矿物质和维生素全部(全静脉营养)和部分(部分静脉营养)由静脉内输入供给。
二、适应症:患有不能经胃肠喂养的疾病,且生命受到威胁。
全静脉营养:1、慢性肠梗阻2、肠瘘3、严重的慢性腹泻4、大面积烧伤5、坏死性小肠结肠炎6、体重小于1K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部分静脉营养:1. 日龄一周内的早产儿,出生体重1000~1500g之间,热卡摄入<90Cal/kg.d2. 日龄一周以上的早产儿,热量摄入<80Cal/kg.d三、相对禁忌症1、黄疸2、肝功能异常3、循环衰竭,4、肾功能衰竭,BUN>12.5mg/L5、高脂血症6、血小板减少7、出生三天内的极低体重儿四、输入途径:1、中心静脉2、周围静脉五、液量新生儿每日液体需要量依胎龄、日龄、体重而异不同体重新生儿出生后液体需要量(ml/kg )液量与热卡供给之比值为1.5ml/1kal。
六、热卡正常新生儿所需热卡为110kal/kg.d,其中用于基础代谢的为50kal/kg.d。
在TPN实施过程中,非蛋白热卡达70kal/kg.d可使体重增长,而在非蛋白热卡中,脂肪供热不应超过60%。
热卡供给比例:蛋白质20% 碳水化合物35~50% 脂肪40~50%七、静脉营养成分1、碳水化合物:一般用葡萄糖,周围静脉输注葡萄糖液浓度在早产儿应<10%,足月儿<12.5%。
起始点糖速度在足月儿为8mg/kg.min,早产儿为6mg/kg.min,渐增至12mg/kg.min,使用过程中应维持血糖<7mmol/L,如尿糖>++,血糖>7.22mmol/L应减少糖的输入,血糖>11.11mmol/L应加用胰岛素0.25~0.5μ/kg。
2、氨基酸:现多用晶体氨基酸混合液,当葡萄糖供能超过50Kal/Kg/d时可开始应用。
开始0.5g/Kg/d,以0.5-1g/Kg/d速度递增,最大用量2.5g/Kg/d,使用时氨基酸终浓度<2-2.5%。
3、脂肪:现多用10%Intralipid,开始0.5g/Kg/d,以0.5g/Kg/d速度递增,递增至最大量3g/Kg/d,与其他营养成分混合后于24小时内匀速输入。
4、电解质和各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应用电解质时注意①钠、氯比例,正常情况下血浆钠:氯=3:2;②注意各元素之配制比例,以防沉淀发生或影响脂肪乳剂稳定性。
总浓度:一价离子<150mmol/L,二价离子<4mmol/L。
微量元素制剂:派达益儿:用于新生儿及婴儿,用量为4ml/kg.d 安达美:用于儿童及成人10ml/日或体重小于10kg者1ml/kg.d维生素制剂:水乐维他(水溶性维生素)成人剂型新生儿1ml/kg.d 维他利匹特(脂溶性维生素)成人剂型新生儿5-7ml/d5、其他:肝素能增强脂蛋白酶活性,促进脂肪代谢,每5g脂肪乳加1mg肝素。
胰岛素:仅在出现高血糖时用全静脉营养每日的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需要量???? 八、并发症1、代谢性:高血糖、低血糖、酮症酸中毒、高氨血症、高氨基酸血症、酸中毒、氮质血症、肝损伤、电解质失衡2、感染:穿刺局部感染及败血症3、机械性:栓塞、血栓形成。
九、静脉营养期间的监测1、每日测体重,记录入量,观察插管局部情况2、静脉营养用量调整期间,每日查电解质、BUN、血糖;每周查1~2次血脂、白蛋白、肝功;用量稳定后,每周查1~2次电解质、BUN、血糖、,每周查1次血脂、白蛋白、肝功、胆红素、血钙、磷、镁,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酌情查微量元素;必要时做血培养或插管培养,间断测尿比重、尿糖。
新生儿肠道外营养贲晓明南京儿童医院小儿PN时氮源应选用小儿专用氨基酸溶液,尤其是<2岁的婴儿。
生后1、2天的新生儿需要及时补充电解质吗?A. 需要B.不需要一、全营养混合液(TNA)输液方式的临床应用1972年法国Solassal等研究将脂肪乳剂,氨基酸,葡萄糖的混合液用于PN,名为“三合一”(three in one)营养液,以后又将电解质,维生素,徽量元素等混合于营养液中,称为“全合一”(all in one)营养液。
至80年代中后期,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批准脂肪乳剂可与葡萄糖、氨基酸溶液配伍。
1988年美国肠外与肠内营养协会称之为全营养混合液(total nutrient admixture,简称TNA)。
TNA输注方式有以下几点优点:①减少各营养液污染机会,其一次性在无菌条件下完成配制。
②提高营养支持的效果,因为氨基酸与非蛋白热源同时输入,可提高氮的利用,有利于蛋白质合成。
③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高血糖及肝损害等。
④简化护士操作,便于护理。
维持“全合一”营养液的稳定性是此技术的关键,维持“全合一”营养液的稳定,主要是脂肪乳剂的稳定(包括抽水不分层,脂肪颗粒完整等),而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有营养液的pH,温度,渗透压,电解质浓度及放置时间等。
为了获得稳定的TNA液, 配制顺序应为:①将电解质、水溶性维生素、微量元素加入葡萄糖溶液后放人营养袋。
②氨基酸放人营养袋。
③最后将脂溶性维生素加入脂肪乳剂后放人营养袋,边放边轻轻混匀。
二、新生儿静脉营养制剂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一) 氨基酸国内极大多数医院应用平衡氨基酸溶液,配方的特点是:①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例约为1:1;②溶液中去掉了氯离子,碱性氨基酸由盐酸盐改为醋酸盐形式,避免高氯性酸中毒的发生。
这类氨基酸主要品种有15-氨基酸823 (上海),氨复命14s(天津),凡命Vamin(无锡华瑞),乐凡命Novamin(无锡华瑞),18氨基酸500(上海,广州等)。
它们应用于成人和大年龄儿童营养支持效果肯定,但应用于早产儿、新生儿和婴幼儿PN 有以下不足:①配方中甘氨酸含量过高。
由于胆汁酸主要与甘氨酸和牛磺酸结合形成甘氨胆汁酸和牛磺胆汁酸,两者有竞争与胆汁酸结合作用,正常情况下它们有一定比例。
甘氨胆汁酸对肝脏有毒性作用,而牛磺酸护肝作用,如血中甘氨酸过多对肝脏不利;②胱氨酸,酪氨酸含量低,由于它们难溶解,配方中不能达到合适量,而它们对早产儿,新生儿又是必需的,因此它们应用于早产儿、新生儿PN不够合理。
小儿专用氨基酸溶液是80年代才出现的氨基酸新品种,主要根据小儿氨基酸代谢特点而设计。
小儿氨基酸代谢特点包括:①除了维持体内蛋白质代谢平衡外,还需满足生长和器官发育需要;②需要更多的氨基酸品种,因为婴儿,尤其是早产儿肝脏酶系发育未成熟,某些非必需氨基酸不能从必需氨基酸转变,如胱氨酸从蛋氨酸,酪氨酸从苯丙氨酸的转变等;③支链氨基酸(BCAA)需要量多,因其主要在骨骼肌内代谢,不增加肝脏负担,对小儿未成熟的肝脏有一定好处;④精氨酸需要量大,精氨酸有刺激生长激素分泌防止高氨血症和提高免疫作用;⑤需要牛磺酸。
80年代未至90年代初上海儿科研究所与上海长征制药厂合作,研制成功一新型小儿氨基酸注射液,其特点是氨基酸种类多(19种);必需氨基酸含量高(占60%);支链氨基酸含量丰富(占30%);含一定量胱氨酸(以半胱氨酸形式存在),酪氨酸(以N-乙酰酪氨酸形式存在)及较高含量的精氨酸;尤其含有对小儿生长发育关系密切的牛磺酸。
我们认为小儿PN时氮源应选用小儿专用氨基酸溶液,尤其是<2岁的婴儿。
氨基酸临床应用剂量:早产儿、新生儿及婴儿PN时,氨基酸的使用从0.5g/kg.d 开始,2-3天提高0.5g/kg.d,至常规剂量2-3.0g/kg.d。
(二) 脂肪乳剂自1964年瑞典Wretline首创安全高效的脂肪乳剂以来, 它广泛应用于PN,据报道已有1亿次的输注临床经验,为PN时非蛋白热卡的双能源(即葡萄糖和脂肪乳剂)供给有了可靠保证。
一般两者的热卡比应为1-3:1;即由脂肪乳剂提供人体非蛋白热卡量的30-50%。
双能源系统与单独使用葡萄糖相比,有许多优点。
特别重要的是,双能源的代谢更为有效,因为在葡萄糖转变为脂肪的过程中,不需消耗能量,同时,有证据表明与单独使用葡萄糖相比,该系统可提高蛋白质合成的速度,因此被认为是在代谢方面最有效的系统。
双能源系统与单独使用葡萄糖相比,最主要的优点是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较小。
如高血糖症、肝脂肪变性、CO2产生过多、水潴留、必需脂肪酸缺乏等。
脂肪乳剂由以大豆油或红花油为原料,卵磷脂或大豆磷脂为乳化剂,甘油为等渗剂和水组成,主要作用是提供必需脂肪酸;供给高热卡(10%Itralipid: 1g=11Kcal,20%: 1g=10Kcal)等。
它的特点是①脂肪乳滴粒径大小与天然乳糜微粒相似,其在血液中的清除与乳糜微粒相同。
②与血浆等渗,可经周围静脉输注也可与其他营养素混合使用。
③有一定的保护静脉和预防或逆转肝脏的脂肪浸润作用。
含50%中链(MCT)和50%长链脂肪酸(LCT)的脂肪乳剂(Lipofundin),具有新的特性,其血中清除率更快,因中链脂肪酸的代谢无需肉毒碱转运而直接通过线粒体膜进行β-氧化,氧化迅速及碳链不延长;不在肝脏与脂肪组织蓄积;可增加氮贮留,另外提供热量也较高(1g=8.3Kcal).所以含MCT的脂肪乳剂更有利于危重患者。
脂肪乳剂应用剂量:早产儿1-2g/(kg.d);足月新生儿和婴儿1-3g/(kg.d);儿童1-2g/(kg.d);应用注意点:①输注应>16小时,最好采用全营养混合液输注方式。
②定期监测血脂,避免高脂血症的发生。
③有高胆红素血症、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严重感染等情况时,脂肪乳剂减量使用或停用。
(三) 其他营养素1.电解质对于电解质的生理需要量,由于生后1、2天新生儿体液中钠和氯的含量高,补液时通常不需补给。
对于极低体重儿,生后数天内限制钠的摄入量可减少高钠血症的发生。
同样,新生儿血钾在生后1、2天内偏高。
即使无外源性钾摄入和肾功能不全,早产儿血钾浓度生后24~72小时也会升高。
这可能是由于细胞内钾向细胞外转移所致。
血钾升高程度与新生儿早产程度有关。
孕周非常小的早产儿甚至可发生致命性的高钾血症。
随着肾脏排钾后,血钾浓度逐渐下降。
生后一周内,钠、氯、钾生理需要量为1~2mqE/kg/day;以后,钠、氯、钾生理需要量为2~3mqE/kg/day。
脐血钙浓度随着孕周增加而逐渐增高,并可高于母亲血钙水平。
分娩后,钙经胎盘转运终止,新生儿血钙下降,生后24~48小时达到最低点。
血钙下降刺激甲状旁腺素(PTH)分泌增加,PTH从骨中动员钙使血钙水平回升。
临床低钙血症多见于早产儿、窒息儿和母糖尿病的新生儿,主要是由于PTH分泌受抑制所致。
钙可用10%葡萄糖酸钙或氯化钙补充;磷可用磷酸盐制剂补充;镁可用25%硫酸镁补充。
2.维生素根据我国营养学会及美国医学会营养指导小组推荐,静脉营养时需补充13种维生素,包括4种脂溶性维生素(A,D,E,K)和9种水溶性维生素(B1, B2, B6, B12, C, 烟酸,叶酸,泛酸和生物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