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1讲 油藏流体及岩石物理性质——【油藏工程(薛永超老师)】

合集下载

油藏及流体物理性质2

油藏及流体物理性质2

N Ah 1 Swc o / Bo
例题
例题2
某油藏含油面积为 14.4k ㎡,油层有效厚度 10m,孔隙度 20%,束缚水饱和度为 30%,原油 地下体积系数1.2(地下体积与地面脱气后体积 比 ),原油密度为 860kg/m ³,计算油藏的原始 含油储量。 So 1 Swc
实质是指油层压力每降低单位值时,单位体积岩石 内孔隙体积的变化量
1.2 储集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三、岩石的渗透率
达西定律
Ap qK L
qL K Ap
例题
P1

P2
A
L
例题1
有一块砂岩岩心,长度为3cm,横截面积2c㎡ 其中只有水通过(百分之百含水)。水的粘度 1mPa〃s,在压差0.2mPa下通过岩心流量为 0.5cm³/s,求砂岩渗透率
二、岩石的压缩系数
pf
岩石骨架颗粒 岩石孔隙
岩石受压缩使孔隙体积减小的数值,用压缩系数 C f 表示
1.2 储集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岩石的压缩系数 岩石受压缩使孔隙体积减小的数值,用压缩系数 C f 表示
dVp 1 Cf V f dp
dVp —油层压力降低 dp 时,孔隙体积的缩小值 V f —岩石表观体积
qL K Ap
1.2 储集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四、岩石中的流体饱和度
油相饱和度 气相饱和度 水相饱和度 油水两相共存 三相共存
So
油相体积
Vo V 100% o 100% VP V f 气相体积
Sg
Sw
Vg VP
100%
Vg
V f
100%
水相体积
Vw V 100% w 100% VP V f

油藏及流体物理性质ppt课件

油藏及流体物理性质ppt课件
通过曲线可以确定注水油层最终采收率
A
B
ER
Soi Sor Soi
100 %
0.8 0.15 0.8
100 %
81.3%
11
1.4 流体在地层中的渗流规律
根据下图相对渗透率曲线求注水油层最终采收率
0.25
0.9
ER
Soi Sor Soi
100 %
0.75 0.1100% 0.75
86.7%
12
3、溶解
Rs p
亨利定律
4、分离 接触分离
微分分离
3
上节内容回顾
二、地层原油高压物性
1、溶解气油比(Rs)
每立方米地面原油在地下所溶解的天然气在标准状况下的立方米数
2、体积系数(Bo)
原油在地下的体积与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之比 3、粘度(μ) 当速度梯度为1时单位面积上流体的内摩擦力
三、地层水高压物性
二、多相流体的渗流规律
绝对渗透率:指单相流体在多孔介质中流动,不与之发生物理化学 作用的渗透率。大小只取决于岩石本身,而与实验流体无关。
有效渗透率:当岩石中有两种以上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某一相流体的 通过能力,又称相渗透率。
Ko Kw Kg K
相对渗透率:当岩石中有多种流体共存时,每一种流体的有效渗透
上部:汽油(C5~C9)
中部:煤油(C10~C15)


下部:柴油(C11~C20)

底部:重油(C16、天然气高压物性
1、压缩因子(Z)
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一定质量气体实际占有的体积与在相同条件下理 想气体占有的体积之比。
2、粘度(μ)
表征气体或液体流动时分子之间摩擦力大小的参数

油藏的岩石物理性质

油藏的岩石物理性质
集场所。 特点: 单一圈比 统一的水动力系统 统一的油水界面 油田:一个地区地下所有的油藏构成油田。
石油管理局 采油厂(清河、东兴) 油田 油藏
油藏流体:油藏中的石油、天然气、地层水
特点:处于高温、高压,石油中溶有大量的天然气,地层水矿化度高。
开采—地下流体的相态发生变化—最终影响采收率。 更高效的开发油藏,有必要弄清地下流体的相态、物性 随压力的变化。
油藏的岩石物理性质
石油深埋在地下岩石空隙中,是一种不可再 生资源。油田开发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对油藏得认识程度。
目前的开发现状:
我国多数老油田已进入开发的中后期,含水高,但 采出程度很低;新油田逐渐转向特殊油田的开发(稠油、 低渗、缝洞、海上油田)。开发难度越来越大。
目前原油采收率普遍较低:海上油田小 于18%,陆上油田15-40%。(天然能量、轻质 油田) 地下还有大量的石油等待开发,只是就 目前的技术开发难度较大。对油藏的地质认 识和工程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
石油地质 物理化学 有机化学 渗流力学 油藏工程 油藏数值模拟 采油工程
油藏物理
油层物理的主要内容:
(1)油藏流体(油、气、水)的高压物性; (2)油藏岩石的物理性质; (3)饱和多相流体的油藏岩石的物理性质;
油藏流体的物理性质
油层:能储集油气、并能让油气在其中流动的多孔介质。 油藏:深埋在地下的油气聚

第二章油藏流体的物理性质

第二章油藏流体的物理性质

第二章油藏流体的物理性质第二章油藏流体的物理性质油藏包括两个部分:油藏岩石和油藏流体。

油藏流体是指油藏岩石孔隙中的石油、天然气和地层水。

油藏流体的特点是处于高温高压下,特别是其中的石油溶解有大量的烃类气体,使其与地面的性质有较大的差别。

由于地下压力温度各油藏十分不同,因此油藏中流体处于不同的相态,可能为单一液相,也可能是单一的气相,可能处于油气两相等。

油藏流体在什么压力、温度条件下出现什么相态,各相态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如何?这就是本章所要研究的内容。

第一节天然气的高压物理性质一、天然气的组成及特点1、定义:1)地下采出来的可燃气体统称为天然气。

2)是指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生成,并以一定压力储集在地层中的气体。

2、组成以石碏族低分子饱和烃气体和少量非烃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其化学组成:甲烷(CH4)占绝大部分,乙烷(C2H6),丙烷(C3H6),丁烷(C4H10)和戊烷(C5H12)含量不多。

此外天然气中还含有少量非烃气体,如硫化氢、CO2、CO、N2、He、Ar等。

3、天然气分类1)按矿藏特点气藏气、油藏凝析气、油藏气。

2)按组成干气:每一标准m3井口流出物中,C5以上烷液体含量<13.5cm3。

湿气:每一标准m3井口流出物中,C5以上烷液体含量>13.5cm3。

富气:每一标准m3井口流出物中,C3以上烷液体含量>94 cm3。

贫气:每一标准m3井口流出物中,C3以上烷液体含量<94 cm3。

3)按硫含量净气(洁气):每m3天然气中含硫<1g。

酸气(酸性天然气):每m3天然气中含硫>1g。

4、天然气组成的表示方法重量组成体积组成,摩尔组成。

二、天然气的分子量和比重1、分子量天然气是多组份的混合气体,本身没有一个分子式,因此不能象纯气体那样,由分子式算出其恒定的分子量。

视分子量:把0oC,760mmHg,体积为22.4ml的天然气所具有的重量定义为天然气的分子量。

天然气的视分子量是根据天然气的组分和每种组分的含量百分数计算出来的,也就是说天然气的组成不同,其视分子量也不同,天然气的组成相同,而各组分的百分数比不同,其视分子量也不同。

油藏流体及岩石物理性质

油藏流体及岩石物理性质
(2)影响因素 ① 油气性质
油气密度差异越小,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越大。
② 压力
③ 温度 油藏条件下,T升高,Rs降低
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 三、地层原油高压物性
3、压缩系数(Co) (1)定义
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单位体积地层油随压力变化的体积变
化率,1/MPa
1 Co Vf V f P T
•油藏流体
(reservoir fluid)
地层水(stratumtous water)
•油藏流体的特点(the characteristic of reservoir fluid ): 高温高压,且石油中溶解有大量的烃类气体; 随温度、压力的变化,油藏流体的物理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同时会出现原油脱气、析蜡、地层水析盐或气体溶解等相态 转化现象。 烃类流体的密度小,比水轻。
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 四、天然气高压物性
1、压缩因子(Z)
一定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一定 质量气体实际占有的体积与在相同 条件下理想气体占有的体积之比。 压缩因子Z的物理意义: 理想气体的假设条件: 1.气体分子无体积; 2.气体分子间无作用力; 3.气体分子间是弹性碰撞;
V实际 Z= = V理想 nRT P
ln Co 2.4615 1.43 ln p 0.395 ln pb 0.39 ln T 17.78 1 0.455 ln Rsb 0.262 ln 0.929 o
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
(2)影响因素分析:
1 Co Vf V f P T

其中: pb -饱和压力,MPa;
o -地面脱气原油相对密度;
tR -地层温度,℃;

油藏岩石的物理性质

油藏岩石的物理性质


粒度组成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数字法
表 2.1.2 S 油田某井 S 下 2 地层岩石粒度分析数据
编 号 28 34 36 编 号 28 34 36 井段(m) 2320~2329 2320~2329 2320~2329 井段(m) 2320~2329 2320~2329 2320~2329 距顶 m 3.80 5.76 7.68 距顶 m 3.80 5.76 7.68 0.125 4.50 11.70 3.40 0.105 5.00 11.10 7.70 0.088 3.80 8.10 17.30 颗粒直径(mm)/质量百分数(%) 0.074 4.50 6.90 12.10 0.063 2.20 5.90 10.90 0.053 3.90 5.20 10.20 0.01 8.00 12.00 28.00 <0.01 0.20 15.00 10.00 0.59 0.3 0.5 2.50 0.42 4.20 颗粒直径(mm)/质量百分数(%) 0.35 8.60 0.3 8.30 0.3 0.25 15.50 3.60 0.21 10.60 5.80 0.177 10.50 5.80 0.149 6.50 8.50 0.40

砂岩的粒度组成: 构成砂岩的各种颗粒的相对含量。 描述岩石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 粒度组成的分析方法:

薄片法(显微镜法)
筛析法
沉降法
薄片法
对于固结又难于解离开的砂岩和粉砂岩只有采用薄片粒度分析法。 它是测定一定粒度的颗粒数的百分比,而不是重量百分比。
垂直层理方向采样; 间距:层厚在3m一下10cm;层厚在3m~10cm时20cm;
②泥质含量 ③颗粒形状
泥质含量越多,岩石比面越大。 颗粒越不规则,岩石比面越大。

第五章 油藏流体的物理性质


2.原油地下体积系数和压力的关系
体 积 系 数 , Bo
原油地下体积系数和压力的关系
石油工业概论
第五章 油藏流体与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三)地层油的压缩系数
定义: 指压力变化1Pa时单位体积地层油的体积变化量 。
1 Co Vf
Vf p T
石油工业概论
第五章 油藏流体与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接触胶结
石油工业概论
第五章 油藏流体与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1.基底胶结
胶结物含量最高。碎屑颗粒孤立地分布于胶结物之中, 彼此不相接触或少有颗粒接触。 孔隙类型全为胶结物内的微孔,其储油、气物性很差。
2.孔隙胶结
胶结物含量不多,充填于颗粒之间的孔隙中颗粒呈支 架状接触。
石油工业概论
第五章 油藏流体与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yi
M ——天然气的视摩尔质量。
石油工业概论
第五章 油藏流体与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二)天然气的状态方程
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表征理想气体的体积、压力及温度关系的状态方程为下式:
pV nRT
R——通用气体常数,等于8.314J/(mol· K)。 理想气体——分子则假设是无体积大小和质量的质点,而且 分子之间不存在作用力。 真实气体——分子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而且分子之间有作 用力;
石油工业概论
第五章 油藏流体与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2.多组分气体 影响因素:外界压力、温度及气体与液体的成分, 以及气体与液体接触方式和时间。
石油工业概论
第五章 油藏流体与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二、地层油的高压物性
(一)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
1. 定义(Rs):每立方米地面原油在地下所溶解的标准状 态下气体的立方米数。 2. 单位:m3/m3。 3.原始溶解气油比 (Rsi):在油藏温度和原始压力下的溶 解气油比。

石油工程导论-第三章 油藏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三节 油藏流体饱和度
二、束缚水饱和度
1. 束缚水
分布和残存在岩石颗粒接触处角隅和微细孔隙 中或吸附在岩石骨架颗粒表面,不可流动的水。
2. 束缚水饱和度Swc
单位孔隙体积中束缚水所占的比例。
第三节 油藏流体饱和度
二、束缚水饱和度-影响因素分析
①岩石的孔隙结构 岩石孔隙小,连通性差,束缚水饱和度大。
石油工程导论
油 田 开 发 程 序
勘探
油藏岩石与流体的物理性质
油藏地质模型
油藏工程设计
采油工程设计
钻井工程设计
地面工程设计
总体经济评价
方案决策
钻井工程 + 地面工程
油田开发
采油工程 油藏动态监测与分析
油田开发动态调整 油田开发结束
第二章 油藏岩石的物理性质
孔隙度和饱和度 压缩系数 渗透率 润湿性和油水的微观分布
孔隙度(%) 储层评价
储层岩石(砂岩)孔隙度评价
<5 5~10 10~15
极差 差
一般
15~20 好
20~25 特好
第三节 油藏流体饱和度
一、油藏流体饱和度
定义: 单位孔隙体积中流体所占的比例。
Sl
Vl VP
Vl
V f
So Sw Sg 1
( l = o,w,g )
(同一油藏,同一时刻)
勘探阶段:原始饱和度 开发阶段:目前饱和度
硅酸盐 (胶结最结实)
● 胶结类型:
(1)基底胶结 (2)孔隙胶结 (3)接触胶结 (4)杂乱胶结
第二节 油藏岩石的孔隙性
一、储层岩石的孔隙和孔隙结构
1. 孔隙 岩石中未被碎屑颗粒、胶结物或其它固
体物质充填的空间。

油层物理(1)(1)

流动孔隙度:岩石中能够在一般压差下流动的那一部分流体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绝对孔隙度:岩石中未被碎屑物质或填隙物充填的空间与岩石总体积之比连通孔隙度:岩石中相互连通的孔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孔隙结构:岩石所具有的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相互连通关系。

储集岩的孔隙结构:岩石所具有的空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相互连通关系。

毛细管压力:气液分界面以下的液相压力与气液分界面以上的气相压力的压力差地层石油的饱和压力:油层温度下全部天然气溶解于石油中的最小压力。

地层原油饱和压力:油层温度下全部天然气溶解于原油中的最小压力。

临界凝析压力:两相共存的最高压力。

饱和压力Ps:油层温度下全部天然气溶解于石油中的最小压力。

饱和度中值压力:是指非润湿相饱和度为50%时对应的毛管压力。

排驱压力;实验室中用非润湿相排驱润湿相时,非润湿相进入最大连通孔喉所相应的毛细管压力。

绝对渗透率:当岩芯全部孔隙为单相流体所充填并在岩芯中流动,岩石与液体不发生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下流体的流动能力。

相渗透率(有效):岩石孔隙中为多相流体饱和时,其中某一项流体的渗透率。

或饱和着多相的孔隙介质对其中某一流体的传导能力。

相对渗透率;相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岩石的有效渗透率;当岩石孔隙中饱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流体时,岩石让其中两种流体通过的能力。

或多相流体通过岩石时,所测出的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当岩石中为一相流体充满时所测得的岩石渗透率叫有效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多相流体通过岩石时,所测出的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

非润湿相最大相对渗透率点:表示油或气在多相流动中可能获得的最大相渗透率值。

临界水饱和度:润湿相开始流动时对应的饱和度。

交叉点饱和度:该点表示一油(或气)水饱和度值时,两种流体的相对渗透率相等。

非润湿相残余饱和度:或称残余油气饱和度,它用此度量当多相流体流动时,其中的非润湿相停止流动时所对应的饱和度。

非润湿相残余饱和度;岩芯中所残余的非润湿相液体占总的饱和非润湿液体的百分数。

油藏工程第一章


世界石油开发现状
表 1-1 世界主要产油国的产量和储量
国家 沙特 可采石油储量 (2008年,108t) 362.25 原油产量 (2008年,106t/d) 1.36 开始生产年代 1936
俄罗斯
美国 伊朗 中国 加拿大 阿联酋 科威特 伊拉克 委内瑞拉 世界
81.92
28.71 181.12 21.92 184.12 126.23 138.45 157.38 109.06 1761.2
油水井合注合采多油层试验,暴露出注入水沿高渗透层 突进严重,无水采收率仅2.5%,每采1%地质储量含水就 上升5%~7%,层间干扰严重,平面水线推进很不均匀, 直接影响水驱开发效果,因此,油藏必须走分层开采道路
小井距的单油层开采试验 油藏含水在20%以前,采油指数上升,是油井生 产能力量旺盛的阶段, 当含水大于20%以后,采油指数就开始下降,但 直到含水60%之前,采油指数仍可保持在投产初期水 平,生产压差保持不变,因此油井产油量还保持见水 初期的水平。 但当含水继续上升到超过60%以后,采油指数逐 渐低于初期水平,产油量逐渐递减,此时油井要保持 较高的产量,就必须通过增大生产压差,提高采液量 来实现。此时井筒混合液的密度增大,在地层压力不 宜超过原始地层压力的条件下,油井已不能再维持自 喷开采。 当试验区油井含水达96%~99%时,水驱单油层的 最终采收率平均为51.2%。
采 用 手 段
能量补充
增产措施
生产压差
第一章 油田开发设计基础
第一节 油田开发概述 第二节 开发前的准备阶段 第三节 油田开发的方针和原则 第四节 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 第五节油田开发调整
第二节 开发前的准备阶段
•详探 •油田开发生产试验区和开发试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芳香烃(aroma-alkane)
含氧化合物:环烷酸、苯酚、脂肪酸
其它化合物
含硫化合物:硫醇、硫醚、噻吩 含氮化合物:吡咯、吡啶、喹啉、吲哚
高分子杂环化合物:胶质、沥青质
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
二、地层原油高压物性
地层油:高温高压,溶解有大量的天然气 1、溶解气油比(Rs)
(1)定义:在油藏温度和压力下地层油中溶解的气量,m3/m3。 Rs = V g Vo
Reservoir Engineering 第一讲 油藏流体及岩石物理性质
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
储集其中的流体(fluid) 油藏 (reservoir) 储集流体的岩石(rock)
•油藏流体
(reservoir fluid)
石油(petroleum) 天然气(gas)
储层烃类:C、H
地层水(stratumtous water)
大庆油田某层 华北油田某层 胜利油田某层 中原油田某层 罗马什金(俄)
油层温度 (℃) 45 90 65 109 40
某些油田原油物性参数
油层压力 泡点压力 溶解气油
(MPa)
(MPa) 比(m3/m3)
7~12 16 23 37 17
6.4~11 13 19 24.6 8.5
45 7 27.5 69 58.4
③ 温度 油藏条件下,T升高,Rs降低
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
二、地层原油高压物性
2、体积系数(Bo) (1)定义 又称原油地下体积系数,是指原油在地下体积(即地层
油体积Vf)与其在地面脱气后的体积(Vs)之比。
Bo
=
பைடு நூலகம்
Vf Vs
一般地,Bo>1。
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
二、地层原油高压物性
(2)影响因素分析 1、 溶解气油比 Rs ↑, Bo ↑
ln Co = −2.4615 − 1.43 ln p − 0.395 ln pb + 0.39 ln(T + 17.78)
+
0.455 ln
Rsb
+
0
.262
ln
⎜⎜⎝⎛
1
γo

0.929 ⎟⎟⎠⎞
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
(2)影响因素分析: ①组成 轻烃组分所占比例↗,Co ↗ ②溶解气油比 Rs↗, Co↗
•油藏流体的特点(the characteristic of reservoir fluid ):
高温高压,且石油中溶解有大量的烃类气体; 随温度、压力的变化,油藏流体的物理性质也会发生变化。 同时会出现原油脱气、析蜡、地层水析盐或气体溶解等相态 转化现象。 烃类流体的密度小,比水轻。
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
Co
=− 1 Vf
⎜⎜⎝⎛
∂V f ∂P
⎟⎟⎠⎞T
③温度 T↗,Co↗
④压力 P ↗, Co↘
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
二、地层原油高压物性
4、粘度(μ)
(1)定义 当速度梯度为1时单位面积上流体的内摩擦力,单位:mPa.s。
μ=-τ
xy
/
∂ux ∂y
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
(2)影响因素分析:
①组成 轻烃组分所占比例↗, μo ↘
Vg-地层油在地面脱出的气量(标准状态)m3 Vo-地面脱气原油体积,m3。 Rs-在地层条件下的原油溶解气油比,
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是用接触脱气的方法得到的。
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
一次脱气示意图
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
(2)影响因素 ① 油气性质
油气密度差异越小,地层油的溶解气油比越大。
② 压力
粘度(mPa.s) 相对密度(20℃)
普通稠油 Ⅰ
50~100
>0.900(<25ºAPI)

100~10000 >0.920(<22ºAPI)
特稠油
10000~50000 >0.950(<17ºAPI)
超稠油(天然沥青) >50000
>0.980(<13ºAPI)
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
油田名称
一、油气化学组成
1、天然气的组成
★ 石蜡族低分子饱和烷烃 (alkane)(主要)
CH4
70-98%
C2H6
C3H8
C4H10
>C5
★ 非烃气体(少量)
H2S
CO2
CO
N2
H2O
★惰性气体(inert gas ):
He、Ar
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
2、天然气的分类
矿藏
(mine)
气藏气 (gas of gas reservoir):又叫气田气,单独聚集成气藏 油藏气 (gas of oil reservoir):又叫油田气,伴生气,溶解或气顶中的气 凝析气 (condensate gas):具有反凝析作用能形成凝析油的气田气
汽油蒸气含量
干气 (CH4>98%)
(the content of gasoline stream) 湿气(富气) (CH4>50%,汽油蒸气)
硫含量
(the content of sulfur)
酸气≥1g/m3 净气<1g/m3
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
3、石油的组成 烷烃(alkane):C5~C16 环烷烃(ring-alkane)
体积系数
收缩率 (%)
1.09~1.15 8.3~13
1.10
8.5
1.0955
8.4
1.21
17.4
1.17
14.5
压缩系数 (MPa-1) 7.7×10-4 10.4×10-4 7.3×10-4 18.3×10-4 11.4×10-4
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
Bo
=
Vf Vs
2、油藏温度 T ↑ ,Bo ↑
3、 油藏压力 当P<Pb时, P ↑, Bo↑ 当P>Pb时, P ↑, Bo↓ 当P=Pb时,Bo= Bomax
体积系数与压力的关系
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
二、地层原油高压物性
3、压缩系数(Co) (1)定义
Co
=− 1 Vf
⎜⎜⎝⎛
∂V f ∂P
⎟⎟⎠⎞T
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单位体积地层油随压力变化的体积变
化率,1/MPa
Vaquez和Beggs给出了一种用于估算泡点压力以上的经验公式:
Co
=
28.075 Rsb
+
30 .96T
− 1180 γ g +
p × 10 5
1784 .315 −
γo
2540 .815
Vilena-Lanzi给出了一种用于估算泡点压力以下的经验公式
②溶解气油比
Rs ↗, μo ↘
③温度
T↗,μo↘
④压力
当P<Pb时, P↗, μo ↘
当P>Pb时, P↗, μo↗
当P=Pb时,μo= μomin
μo ~P、T 关系
第一节 油藏流体物理性质
二、地层原油高压物性 5、稠油
指在油层条件下,粘度大于50 mPa.s,相对密度小于 0.90的原油。
稠油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