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大寒(新、选)

合集下载

24节气大寒节气特点(精选)

24节气大寒节气特点(精选)

24节气大寒节气特点(精选)大寒是中国农历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公历的1月20日左右。

它标志着一年中寒冷程度最深、天气最冷的时期的开始。

下面将详细介绍大寒节气的特点。

一、寒冷的气候大寒节气是一年中寒冷程度最深的时候,也是天气最冷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处于冬季,气温普遍偏低。

特别是在寒冷地区,大寒节气往往伴随着严寒的寒流和降雪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二、昼夜温差大大寒节气的特点之一是昼夜温差大。

由于天气寒冷,太阳照射的时间相对较短,夜晚的时间较长,导致白天气温上升比较慢,而夜晚气温下降较快。

尤其是在云层较少、风力较弱的晴朗日子里,昼夜温差更加明显,早晚的寒冷感会让人明显感觉到冬季的严寒。

三、冰冻现象频繁由于大寒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所以冰冻现象在这个时期非常常见。

水源、湖泊、江河等水体容易结冰,形成冰面。

一些地区的地表也会出现冰冻现象,尤其是在霜冻的出现时间较长的地区,地面的结冰现象较为严重。

冰雪给人们的生产、出行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但同时也为一些冰雪运动和冰雪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养生重要时期在大寒节气的寒冷天气中,人们的身体容易受到寒冷侵袭,因此养生保健变得尤为重要。

根据中医理论,大寒是肾气最旺盛的时候,因此需要注意保护肾脏。

在饮食方面,宜选择温热食物,如姜汤、红枣、核桃等,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代谢能力。

同时,要注意保暖,穿好衣物,避免受凉。

大寒节气也是进行室内运动的好时机,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五、物候特征大寒节气所对应的物候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乌鸦始巢,表示乌鸦开始了繁殖的季节;二是鱼陟负冰,表示江河中的鱼类开始悬浮冰下越冬;三是雁北乡,表示候鸟开始向北方迁徙;四是雉叫复始,象征着雉鸟开始报晓,预示春天的来临;五是草木萌动,少数植物开始苏醒,但大部分植物仍处于休眠状态。

综上所述,大寒节气是一年中寒冷程度最深、天气最冷的时期。

关于大寒的知识与风俗(最新)

关于大寒的知识与风俗(最新)

关于大寒的知识与风俗(最新)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4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月20日左右,这一天也是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意味着春节即将来临。

大寒标志着寒冷达到最强烈的阶段,人们在这一天会有许多关于健康和生活的风俗习惯。

以下将从大寒的气候特点、饮食习惯以及传统活动等方面详细介绍关于大寒的知识与风俗。

一、大寒的气候特点大寒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往往是寒潮和冷空气频繁侵袭的时期。

大寒时节的气温通常都很低,有时甚至会降到零下十几度。

此时降雪的概率也较高,寒风刺骨,天寒地冻。

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下,人们必须要格外注意保暖措施,避免因寒冷天气而生病。

二、大寒的饮食习惯在大寒的时节,人们的食欲通常会比较旺盛,这是因为寒冷的天气会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

以下是大寒时节的一些常见饮食习惯:1. 多吃温热的食物:在大寒的时节,人们通常会喜欢吃一些温热的食物来取暖。

比如热汤、热粥、炖肉等。

这些温热的食物不仅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热量,还能帮助人们御寒保暖。

2. 多吃防寒的食物:在大寒的时节,人们还特别推崇一些具有防寒作用的食物。

比如姜、蒜、辣椒等,这些食物都属于辛辣性食物,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的血液循环来增强人体抵抗寒冷的能力。

3. 勿食寒凉食物:在大寒的时节,人们应尽量避免食用寒凉的食物,比如西瓜、荔枝等。

这些寒凉的食物会削弱人体的阳气,不利于人体的健康。

三、大寒的传统风俗活动除了饮食习惯外,大寒还有一些传统的风俗活动,这些活动通常具有拜神祭祖、祈福健康等意义。

以下是大寒的一些传统风俗活动:1. 祭灶:大寒的一项重要活动就是祭灶。

人们会在家中设立一个祭灶台,摆放各种食物和供品,然后烧纸放鞭炮,祭拜灶神以示敬意。

这一传统习俗有助于增加家庭的吉祥和团结。

2. 注孤节:大寒的时节,也是天气寒冷、畜禽死亡最多的时候。

在一些地方,人们会举行注孤节的活动,为即将被困在冰封中的小动物们准备食物,以帮助它们渡过这个严寒的季节。

3. 收神婚:大寒时节,有些地方还会举行收神婚的活动。

关于大寒的介绍

关于大寒的介绍

关于大寒的介绍大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4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的1月20日左右。

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也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在这个时候,大部分地区的寒冷达到了顶峰,气温低、天气寒冷,是人们度过寒冬的最困难的时期之一。

大寒这个节气的名称来源于古人对天气的观察。

由于地球公转而使得太阳直射点和黄道的位置不断变化,大寒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寒冷的冬季。

此时,寒气逐渐强盛,北风呼啸,寒意袭人,所以称之为大寒。

大寒节气对于农民来说意味着即将迎来春耕的时机。

虽然天寒地冻,但农民们也要开始准备土地,为即将到来的春季播种做好准备。

他们会在这个时候清理庭院,修剪枝叶,犁地耙田,为春耕做好准备。

对于温室种植的农作物来说,也是大寒时节的重要时刻,需要加强保温措施,确保冬季的作物能够安全越冬。

除了农作物的准备,人们在大寒节气也要注意保暖。

寒冷的天气容易导致身体受寒,所以要做好保暖工作。

人们会穿上厚重的衣物,戴上帽子和手套,出门时还要注意防寒保暖。

此外,要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例如姜汤、热饮等,以增加体内的热量,提高抵抗寒冷的能力。

在大寒节气里,人们还会注意调养身体,增强体质。

冬季是人体阳气最虚的时候,所以要多补充营养,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人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例如晨跑、太极拳等,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并保持良好的体魄。

除了生活上的注意事项,大寒节气还有一些有趣的民俗活动。

例如,北方的一些地区会有冰灯展览,人们会用冰雕制作出各种各样的艺术品和灯笼,美化城市夜景。

南方的一些地区则会有吃饺子的习俗,因为饺子形状像元宝,寓意着希望来年财运亨通。

总的来说,大寒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期,人们要加强保暖,注意身体健康。

同时,也是农民们为即将到来的春耕做准备的时候,是一个重要的农事节气。

通过适当的调养和锻炼,人们可以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季,迎接春天的到来。

大寒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大寒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大寒节气的含义是什么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

斗指丑;太阳黄经达300°;于每年公历1月20日左右交节。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大寒节气的含义是什么,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哟!大寒节气的含义大寒节气的含义是天气严寒,最寒冷的时期到来的意思,大寒是天气寒冷到极致的意思,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

在北方地区大寒是没有小寒冷的,但南方大部地区最冷是在大寒节气。

大寒需注意1、保暖冬季属阴,要以固护阴精为本,宜少泄津液。

故冬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非常必要的。

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烘烤腹背,向火醉酒,暴暖大汗。

调神冬季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

改变情绪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活动,如慢跑、滑冰、跳舞、打球等,都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良药哦。

2、早睡冬季阳气肃杀,夜间尤甚,要早卧迟起。

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

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应注意常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为宜。

3、饮食冬季饮食忌粘硬生冷。

营养专家提倡,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

特别是羊肉粥、八宝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适宜。

大寒与立春相交接,讲究的人家在饮食上也顺应季节的变化。

大寒进补的食物量逐渐减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以适应春天万物的升发。

大寒在二十四节气之中的寓意大寒小寒都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

根据中国常年的气候数据统计,中国北方地区一年中最寒冷的时间段是在每年的公历1月中旬(11日-20日)。

每年的小寒节气从1月5-7日开始,一个节气约15天,中旬恰在小寒节气之内;因此,对北方大部地区来说,小寒的确冷于大寒。

但对于南方一些地区来说,却是大寒节气时最冷;大寒节气一般从1月20-21日开始,公历1月下旬恰是南方一些地区全年中最冷的时段。

大寒节气,大气环流比较稳定,环流调整周期大约为20天左右。

此种环流调整时,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

当东经80度以西为长波脊,东亚为沿海大槽,中国受西北风气流控制及不断补充的冷空气影响便会出现持续低温。

24.二十四节气——大寒十二月中

24.二十四节气——大寒十二月中

大 寒 迎 年
“大寒迎年”,民间会有一 系列活动,归纳起来至少有十大 风俗,分别是:“食糯”、“纵 饮”、“做牙”、“扫尘”、 “糊窗”、“腊味”、“赶婚”、 “趁墟”、“洗浴”、“贴年红” 等。
糯 米 饭
尾 牙 祭
大寒是农民们的收获季节。在这个节气 里,农民们收割冬季的庄稼和作物,为来年的 春耕做准备。同时,他们还要开始储存粮食和 保暖物品,以备春天的到来。因此,大寒节气 也被称为“收藏节”,是农民们的一个重要的 节日。
自 盈樽,金炉 兽炭 温。 大寒宜 近火,无事莫开门。
自 盈樽,金炉 兽炭 温。
腊月里酿制的酒,自然要倒满酒杯;金色香炉里,那 些做成兽形的炭火让人感到很温暖。
大寒宜 近火,无事莫开门。
大寒时节最适合围着火炉、守着炭火;没有什么特别 的事情要做,最好不要出门。
冬与春交替,星周 月 讵 存? 明朝 换 新律,梅柳待阳春。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节气是指二十四个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 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华民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 慧的结晶。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其背后蕴含了中华民族悠 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冬与春交替,星周 月 讵 存?
每当这个时候,冬天与春日就要交替;一年即将结束, 星宿也在交换一个新的周期。
明朝 换 新律,梅柳待阳春。
明日清晨,新的法则必然要代替旧的法则,轮回更新; 梅花和柳树也期待着阳春而蓄势待发。
大寒十二月中 唐·元稹
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 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 冬与春交替,星周月讵存? 明朝换新律,梅柳待阳春。

中国传统文化24节气-大寒

中国传统文化24节气-大寒

大寒的食物推荐
大寒的食物推荐
热汤暖身
温热食物
补充富含维生素 C的食物
大寒的食物推荐
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暖身
在大寒的寒冷天气中,喝上一碗热汤是最好的暖身 方式。推荐的热汤有鸡汤、牛骨汤、猪骨汤等,这 些汤都富含营养,能够温暖身体,增强免疫力。可 以加入一些蔬菜和草药,如胡萝卜、洋葱、姜和枸 杞,增加汤的味道和营养价值。
大寒的气候特征
昼夜温差大
大寒时期,昼夜温差较大。由于天空晴朗,太阳辐 射强烈,白天气温会有所回升,但夜晚由于没有云 层保温,地表散热快,气温骤降。这种昼夜温差大 的气候特征对人体健康有一定影响,需要注意保暖 和适应温差的变化。
大寒的气候特征
多风少雨
大寒时期,风力较大,尤其是北方地区常常伴随着 寒冷的北风。这种大风天气可能会引起人体感觉更 冷,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不适。此外,大寒期间降 水量较少,雨水稀少,干燥的气候使得土壤水分减 少,对农作物生长和生活用水都带来一定的影响。 以上是大寒的气候特征的三个要点。大寒时期的寒 冷干燥、昼夜温差大以及多风少雨是这一时期气候 的主要特点。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都有一定 的影响,需要做好相应的防寒保暖和水源管理工作 。
大寒的养生保健
要点3: 定期锻炼
大寒时节,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可以选择室内运动,如瑜伽、健身操等,也可以 选择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等,但要注意保持适 度,避免过度运动。
大寒的养生保健
要点4: 注意保湿
冬季气候干燥,大寒尤为明显。保持室内空气湿润 ,可以使用加湿器或放置水盆增加室内湿度。同时 要注意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避免皮肤干燥 和口干舌燥。
大寒的养生保健
大寒的养生保健

二十四节气之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之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之冬至小寒大寒冬至、小寒和大寒,都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与冬季密切相关的三个重要节气。

它们标志着寒冬的正式到来,也预示着春天的渐近。

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人们不仅要做好保暖工作,还要了解与节气相关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冬至,顾名思义,是冬天最冷的一天,也是阳气最缺的时候。

根据是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冬至通常在阳历12月21日或22日。

冬至是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在这一天,太阳的高度最低,出现的时间最短。

古人有“日短至,日长始”的说法,意味着从冬至开始,白天渐渐变长。

因此,冬至也被视为新一年开始的标志。

冬至节俗多种多样,各地有不同的民俗习惯。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北方的“冬至饺子”习俗和南方的“吃汤圆”习俗。

北方人喜欢在冬至这一天吃饺子,因为饺子形状像冬至的“日蚀”,而汤圆则寓意团圆。

无论是饺子还是汤圆,都是人们表达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许和祝福。

小寒,与冬至相邻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

小寒一般在阳历1月5日或6日,它是阳气开始渐渐复苏的标志。

尽管依然寒冷,但这一天意味着冬天已经过了一半,春天越来越近了。

小寒的到来,人们会在饮食上有一些特殊的习俗。

比如,北方有“腊八吃粥”和“喝腌菜汤”的习俗。

腊八粥是由多种杂粮熬制而成,寓意着丰收和美好的生活;而腌菜汤则是为了寻求辣味驱寒。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大寒通常在阳历1月20日或21日,阳气渐渐复苏,春天已经渐近。

大寒的特点是寒冷且干燥,人们在生活上需要注意保暖和滋润。

这一天的习俗主要是“食寒”的饮食习惯。

比如,人们会吃一些寒性食物,如苦瓜、鸭脚和雪蛤等。

同时,也会吃一些滋润的食物,如燕窝和油炸花生等,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和水分。

通过了解冬至、小寒和大寒的习俗与文化内涵,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这些节气不仅与自然现象相关,也与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

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我们不仅要做好保暖工作,还要顺应自然的变化,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以迎接春天的到来。

2024大寒节气的风俗及饮食养生

2024大寒节气的风俗及饮食养生

2024大寒节气的风俗及饮食养生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此时天气寒冷到了极点。

在这个特殊的节气里,有着丰富多样的风俗和独特的饮食养生之道。

大寒的风俗,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一些地方,大寒有尾牙祭的习俗。

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习俗。

所谓二月二为头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

尾牙同二月二一样有春饼(南方叫润饼)吃,这一天买卖人要设宴,白斩鸡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

据说鸡头朝谁,就表示老板第二年要解雇谁。

因此,有些老板一般将鸡头朝向自己,以使员工们能放心地享用佳肴,过个安稳年。

除了尾牙祭,大寒还有赶年集的风俗。

每到大寒时节,人们纷纷前往集市,购买各种年货。

集市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红彤彤的春联、精美的窗花、各式各样的糖果、丰富的食材等等,让人目不暇接。

大家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做着充分的准备,充满了浓浓的年味。

在一些地区,还有大寒迎年的习俗。

所谓迎年,就是在大寒至农历新年这段时间里,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准备活动。

比如打扫房屋,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以迎接新年的到来;还有准备祭祀用品,祭祀祖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家族兴旺。

在饮食养生方面,大寒时节更需要注重营养的均衡和身体的调养。

首先,饮食上宜温热,多食用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鸡肉等。

这些肉类富含蛋白质和脂肪,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帮助身体抵御寒冷。

比如,可以炖上一锅美味的羊肉汤。

将羊肉切块,加入姜片、葱段、料酒等调料,用小火慢慢炖煮,直到羊肉软烂,汤汁浓郁。

喝上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汤,顿时感觉全身都暖和起来。

再者,多吃一些黑色食物也是不错的选择,如黑豆、黑木耳、黑芝麻等。

中医认为,黑色入肾,在大寒时节适当食用黑色食物有助于补肾防寒。

比如,用黑豆煮粥。

将黑豆洗净,浸泡一段时间后,与大米一起煮成粥,口感软糯,营养丰富。

此外,根茎类食物也是大寒饮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像红薯、山药、芋头等等,它们富含淀粉和膳食纤维,能够提供持久的饱腹感,同时还有健脾养胃的功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节气之大寒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它与小寒一样,都是反映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

在每年公历1月20日左右,其时太阳到达黄经300°。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十二月中,解见前(小
寒)。


我国古代将大寒分为三候:“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
疾,三候水泽腹坚。


这是说到大寒
节气便可以孵小鸡
了;鹰隼之类的征鸟,
却正处于捕食能力极
强的状态中,盘旋于
空中到处寻找食物,
以补充身体的能量抵御严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
内,水域中的冰一直冻到水中央,且最结实、最厚。

【大寒农谚】
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

大寒猪屯湿,三月谷芽烂。

大寒牛眠湿,冷到明年三月三。

小寒大寒,杀猪过年(春节)。

过了大寒,又是一年(农历)。

小寒大寒冻成一团。

该冷不冷,不成年景。

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

小寒不如大寒寒,大寒之后天渐暖。

五十九、六九,沿河看柳。

【节气养生】
——睡前洗脚
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

“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入睡前以热水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改善睡眠质量,对于预防冻脚和防病保健都有益处,特别是那些爱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觉之前,更应该用热水泡脚。

——早睡晚起
“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

另一方面,古语有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大寒时节除了注意防寒之外,还须防风,衣着要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手脚易冻,尤其应注意保暖。

——心情舒畅
所谓“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

意思是说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

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尤其是老人家,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日出后运动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一碗药”。

冬季活动、锻炼对养生有特殊意义。

大寒时节的运动可分室内及室外两种,可进行慢跑、太极拳、八段锦、打篮球等体育锻炼,但应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度激烈,避免扰动阳气,同时室外活动不可起得太早,等日出后为好。

——食材进补
1 月在一年中最冷,饮食上应多吃温散风寒的食物,以防御风寒邪气的侵扰。

这类食物包括生姜、大葱、辣椒、花椒、桂皮,还有羊肉。

中医专家认为在温热食物中,羊肉性价比最高,可以用山药、当归、胡萝卜、芡实搭配,佐以生姜、大葱等调料,每周吃一次,这样更有利于安度寒冬。

另外,冬季进补重在补肾,肾的机能强健,可以调节身体应对各种侵扰,但补肾的方法要因人而异。

如果经常冒虚汗、精神疲乏,应该多吃红参、红枣、淮山补肾气;如果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要用当归、阿胶、首乌补肾血;如果经常午后低热、两颊潮红、比较多,宜用冬虫夏草、银耳补肾阴;如果经常手足冰凉、怕冷,可用鹿茸、肉苁蓉补肾阳。

八宝饭糯米100克、大米100克、赤小豆50克、薏米50克、莲子20克、枸杞子20克、桂圆肉20克、大枣50克。

将赤小豆、薏米、莲子用清水洗净,浸泡2小时,再加入糯米、大米等,用旺火蒸熟,加白糖适量食用。

有健脾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倦怠乏力等气血两虚的人群。

芪杞炖子鸡童子鸡1只(约500克)、黄芪
30克、枸杞子30克、白术10克,调料适量。


童子鸡洗净,切为小块,加入诸补益中药和葱姜
蒜盐酒等调料,用文火慢炖1小时,食肉喝汤。

有补中益气、滋阴助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作
用,适用于体质虚弱、易患风寒感冒者。

发散风寒汤鸡蛋1个、香菜10克、葱白5克、生姜5克,盐味精等调料适量。

鸡蛋搅拌均匀,香菜、葱白、生姜洗净后切为碎末。

将清水在锅中烧开,加入少许水淀粉,使水略稠后,将搅拌好的鸡蛋慢慢倒入,使之成片状。

再加入香菜、葱姜及盐味精等调料,出锅前加入香油少许。

有祛风散寒、发汗解表的作用,适用于轻度感冒初期。

红枣山药汤红枣10粒,山药300
克左右,桂圆肉若干,白砂糖。

将洗干净的红枣提前泡软,山药去皮
后切成小块,然后把二者一起放进水
中烧开,直到煮的软烂为止。

这时,
再向锅中加入桂圆肉和半勺砂糖。


开,待桂圆肉软烂后即可关火食用。

红枣补血益气,山药健脾保胃,是冬天的美容滋补好靓汤。

炒双菇水发香菇、鲜蘑菇等量,植物油、酱油、白糖、水淀粉、味精、盐、黄酒、姜末、鲜汤、麻油适量。

香菇、鲜蘑洗净切片;炒锅烧热入油,下双菇煸炒后,放姜、酱油、糖、黄酒继续煸炒,使之入味,加入水烧滚;放味精、盐,用水淀粉勾芡,淋上麻油,装盘即可。

补益肠胃,化痰散寒。

这道菜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对高血脂患者更为适宜。

【诗中大寒】
大寒
(宋)陆游
大寒雪未消,闭户不能出,
可怜切云冠,局此容膝室。

吾车适已悬,吾驭久罢叱,
拂麈取一编,相对辄终日。

亡羊戒多岐,学道当致一,
信能宗阙里,百氏端可黜。

为山傥勿休,会见高崒嵂。

颓龄虽已迫,孺子有美质。

和仲蒙夜坐
(宋)文同
宿鸟惊飞断雁号,独凭幽几静尘劳。

风鸣北户霜威重,云压南山雪意高。

少睡始知茶效力,大寒须遣酒争豪。

砚冰已合灯花老,犹对群书拥敝袍。

题浮光丘家山寺
(宋)王之道
古寺钟鸣漏向残,马嘶人起束征鞍。

曈曚半弄阴晴日,栗烈初迎小大寒。

溪水断流寒冻合,野田飞烧晓霜乾。

嗟予老踏浮光路,陟岵怀亲眼欲酸。

游慈云
(宋)陈著
老怀不与世情更,才说閒行兴翼然。

微湿易乾沙软路,大寒却暖雪晴天。

未曾到寺香先妙,底用寻梅山自妍。

笑问松边人立石,汝知今日是何年。

用夹谷子括吴山晚眺韵十首
(宋)方回
极目无穷六合宽,仰天如以浑仪观。

日躔箕斗逢长至,月宿奎娄届大寒。

肘后方多难却老,杯中物到莫留残。

来年七十身犹健,容膝归欤亦易安。

永乐沽酒
(宋)方回
大寒岂可无杯酒,欲致多多恨未能。

楮币破悭捐一券,瓦壶绝少约三升。

村沽太薄全如水,冻面微温尚带冰。

爨仆篙工莫相讶,向来曾有肉如陵。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