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技术介绍-中文版

合集下载

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文版)(Plant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文版)(Plant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中文名: 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文版)原名: Plant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资源格式: PDF发行时间: 2004年地区: 大陆语言: 简体中文简介:作者:(美)B.B.布坎南(BobB.Buchanan)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4年2月版次:ISBN:703012013 页数:1090开本:大16开包装:价格:¥260.0本书简介本书英文版由国际杰出植物生物学家编写,美国植物生物学家学会出版,是植物生物学领域的重要著作。

在整合前沿知识的基础上,本书围绕细胞区室结构、细胞的繁衍、能量流、代谢与发育的整合、植物的环境与农业5个主题精心组织内容,反映了各个领域的研究历史和最新进展。

本书编排有序,图文并茂,适用于植物生物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参考。

制药学、农业经济等领域的研究人员也可从中得到有价值的信息。

目录:第1篇区室结构1 膜结构和被膜细胞器导言1.1 细胞膜的共性和遗传性1.2 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3 质膜1.4 内质网1.5 高尔基体1.6 胞吐和内吞1.7 液泡1.8 细胞核1.9 过氧化物酶体1.10 质体1.11 线粒体小结相关文献2 细胞壁导言2.1 糖:组成细胞壁的基本单位2.2 组成细胞壁的大分子2.3 细胞壁构架2.4 细胞壁的生物合成和装配2.5 生长与细胞壁2.6 细胞分化2.7 可用作食物、饲料和纤维的细胞壁小结相关文献3 膜转运导言3.1 膜运输概述3.2 植物膜上运输的组织构成3.3 泵3.4 载体蛋白3.5 离子通道的一般特性3.6 运转中的离子通道3.7 通过水通道蛋白运输水小结相关文献4 蛋白质分选和囊泡运输导言4.1 蛋白质分选的机制4.2 将蛋白质定位到质体中4.3 转运进入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4.4 细胞核的内向和外向转运4.5 内质网在蛋白质分选和组装中的作用4.6 液泡定位和分泌4.7 高尔基体中的蛋白质修饰4.8 内吞作用小结相关文献5 细胞骨架导言5.1 细胞骨架概述5.2 中间纤维5.3 肌动蛋白与微管蛋白家族5.4 肌动蛋白与微管蛋白的聚合5.5 肌动蛋白与微管蛋白的特性5.6 细胞骨架结合蛋白5.7 肌动蛋白纤维在胞内定向运动中的作用5.8 皮层微管与细胞扩展5.9 观察细胞骨架的动力学5.10 细胞骨架与信号转导5.11 细胞骨架与有丝分裂5.12 细胞骨架与胞质分裂小结相关文献第2篇细胞的繁衍6 核酸导言6.1 核酸的组成与核苷酸的合成6.2 细胞核DNA的复制6.3 DNA修复6.4 DNA重组6.5 细胞器DNA6.6 DNA转录6.7 RNA的特征和功能6.8 RNA加工小结相关文献7 基因组的组织结构与表达导言7.1 基因与染色体7.2 核基因组的组织结构7.3 转座因子7.4 基因表达7.5 染色质在染色体组织和基因表达中的作用7.6 基因调控的后生遗传机制小结相关文献8 氨基酸导言8.1 植物体内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研究现状与前景8.2 无机氮同化进N-转运氨基酸8.3 芳香族氨基酸的合成8.4 天冬氨酸衍生氨基酸的生物合成8.5 支链氨基酸8.6 脯氨酸代谢:耐胁迫代谢工程的靶标小结相关文献9 蛋白质的合成、装配和降解导言9.1 从RNA到蛋白质9.2 真核生物细胞质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调控9.3 叶绿体中蛋白质的合成9.4 蛋白质的翻译后修饰9.5 蛋白质降解相关文献10 脂类导言10.1 脂类的结构与功能10.2 脂肪酸的生物合成10.3 乙酰辅酶A羧化酶10.4 脂肪酸合酶10.5 C16 和C18 脂肪酸的去饱和及其延长10.6 特殊脂肪酸的合成10.7 膜脂的合成10.8 膜脂的功能10.9 结构脂类的合成与功能10.10 贮藏性脂类的合成与分解代谢10.11 脂类的基因工程小结相关文献11 细胞分裂的调控导言11.1 动植物细胞及其细胞周期11.2 细胞周期研究的历史回顾11.3 DNA复制11.4 有丝分裂11.5 细胞周期的调控机制11.6 细胞周期的调控逻辑11.7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周期调控11.8 植物生长发育中的细胞周期调控小结相关文献第3篇能量流12 光合作用导言12.1 光合作用总论12.2 光吸收与能量转换12.3 反应中心复合体12.4 光系统12.5 类囊体膜的组成12.6 叶绿体膜的电子转移途径12.7 叶绿体中的A TP合成12.8 C3植物中的碳反应12.9 CO2固定机制的差异小结相关文献13 糖代谢13.1 磷酸己糖库13.2 利用磷酸己糖的生物合成途径:蔗糖和淀粉的合成13.3 产生磷酸己糖的分解代谢途径:蔗糖和淀粉的降解13.4 磷酸丙糖/磷酸戊糖代谢产物库13.5 磷酸己糖和磷酸戊糖/磷酸丙糖代谢产物库之间的相互作用13.6 淀粉与蔗糖合成:细胞对代谢总调控的范例13.7 糖类对基因表达的调控13.8 糖酵解中的贮能反应13.9 为生物合成反应提供能量和还原力小结相关文献14 呼吸与光呼吸导言14.1 呼吸概论14.2 柠檬酸(三羧酸)循环14.3 植物线粒体的电子传递14.4 植物线粒体的ATP合成14.5 线粒体呼吸作用的调节14.6 线粒体与细胞其他区域的相互关系14.7 光呼吸的生化基础14.8 光呼吸途径14.9 植物中光呼吸的规律小结相关文献第4篇代谢与发育的整合15 长距离运输导言15.1 植物体内物质的扩散与径流15.2 通道大小在确定质外体和共质体运输特征中有重要作用15.3 木质部和韧皮部物质运输的比较15.4 木质部中水分的蒸腾运动15.5 胞间连丝介导的共质体运输15.6 韧皮部运输15.7 植物内源大分子的细胞间运输小结相关文献16 氮和硫导言16.1 生物圈和植物中氮素概况16.2 固氮概论16.3 氮固定中的酶学16.4 共生固氮16.5 氨的吸收和运输16.6 硝酸盐的吸收和还原概述16.7 硝酸盐的还原16.8 亚硝酸盐的还原16.9 硝酸盐同化和碳代谢间的相互作用16.10 硫酸盐同化概述16.11 硫的化学性质及功能16.12 硫的吸收及运输16.13 还原硫的同化途径16.14 谷胱甘肽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及功能小结相关文献17 植物激素与诱激物分子的生物合成导言17.1 赤霉素17.2 脱落酸17.3 细胞分裂素17.4 吲哚-3-乙酸17.5 乙烯17.6 油菜素类固醇17.7 多胺17.8 茉莉酮酸17.9 水杨酸17.10 展望小结相关文献18 信号感受和转导导言18.1 信号转导概述18.2 受体18.3 植物受体的特殊例子18.4 G蛋白和磷脂信号系统18.5 环状核苷酸18.6 钙18.7 蛋白激酶:信号转导中的基本组分18.8 植物生长调节因子参与特殊的信号转导途径18.9 植物细胞信号转导研究的展望小结相关文献19 生殖发育导言19.1 开花诱导19.2 花的发育19.3 花发育的遗传和分子分析19.4 配子的形成19.5 影响配子体发育的突变19.6 花粉的萌发19.7 自交不亲和19.8 受精作用19.9 种子形成19.10 种子发育过程中贮藏物质的积累19.11 胚胎的成熟和脱水19.12 萌发小结相关文献20 衰老与程序性细胞死亡导言20.1 动物及植物中观察到的细胞死亡的类型20.2 植物生活周期中的PCD20.3 衰老概述20.4 衰老过程中的色素代谢20.5 衰老过程中的蛋白质代谢20.6 衰老对光合作用的影响20.7 衰老对氧化代谢的影响20.8 衰老过程中的核酸降解20.9 衰老细胞中代谢活性的调节20.10 内源植物生长调节因子与衰老20.11 环境对衰老的影响20.12 植物发育性PCD的例子:管状分子的形成和禾本科植物内胚乳的转移20.13 PCD作为植物胁迫应答的例子:通气组织的形成和超敏反应20.14 PCD研究的未来方向以及面临的更多问题小结相关文献第5篇植物的环境与农业21 植物对病原体的反应导言21.1 植物病原体的致病机理21.2 植物防御系统21.3 植物-病原体相互作用的遗传基础21.4 R基因与R基因介导的植物抗病性21.5 植物防御反应的生化原理21.6 系统性植物防御反应21.7 利用基因工程控制植物病原体小结相关文献22 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反应导言22.1 植物对非生物胁迫的反应22.2 与缺水相关的胁迫22.3 渗透调节及其在耐旱耐盐中的作用22.4 缺水和盐分对跨膜转运的影响22.5 水分胁迫诱导的其他基因22.6 冰冻胁迫22.7 水涝和缺氧22.8 氧化胁迫22.9 热胁迫小结相关文献23 矿质营养吸收、转运及利用的分子生理学导言23.1 必需矿质元素概论23.2 植物K+转运机制与调节23.3 磷的营养与转运23.4 微量营养吸收的分子生理学23.5 植物对矿质毒性的反应小结相关文献24 天然产物(次生代谢物)导言24.1 萜类化合物24.2 IPP的生物合成24.3 异戊烯转移酶与萜类合酶参与的反应24.4 萜类化合物骨架的修饰24.5 转基因萜类产物24.6 生物碱24.7 生物碱的生物合成24.8 生物技术在生物碱生物合成研究中的应用24.9 苯丙烷类化合物和苯丙烷类-乙酸酯途径的代谢产物24.10 苯丙烷类化合物和苯丙烷类-乙酸酯的生物合成24.11 木脂体、木质素的生物合成和栓化作用24.12 黄酮类化合物24.13 香豆素、芪、苯乙烯吡喃酮和芳基吡喃酮类化合物24.14 苯丙烷类产物的代谢工程:改善纤维、色素、药物和调味剂的可能途径小结相关文献索引。

VT技术资料中文版

VT技术资料中文版

乙烯基甲苯(对位、间位组成的)甲基苯乙烯涂料及树脂应用DELTECH 公司11911 SCENIC HIGHWAYBATON ROUGE, LA 70807电话: 225 358-0150传真: 225 358-31491目录销售规格:性质应用醇酸树脂模塑树脂辐射固化涂料乙烯基酯树脂其他应用2VT出售规格属性指标单位方式纯度99.2 Min Wt % 乙烯基 GC-01间-甲基苯乙烯56.0 典型Wt %对-甲基苯乙烯44.0 Wt %多聚体含量15 最大ppm ASTM D-2121 色度20 最大APHA ASTM D-1209 TBC抑制剂30-60 ppm ASTM D-4500PMS 出售规格属性指标单位方法纯度99.7 Min Wt % 乙烯基GC-01对-甲基苯乙烯99.0 典型Wt %聚合物含量15 Max ppm ASTM D-2121色度20 Max APHA ASTM D-1209TBC 抑制剂30-60 ppm ASTM D-4500 Deltech乙烯基甲苯(甲基苯乙烯异构体的混合物)和对甲基苯乙烯(99%)可以在许多标准应用中替代苯乙烯单体以提高产品品质。

Deltech单体由于其独特的单体特性也可以有多种特殊应用。

Deltech PMS 和 VT在大多数的应用可以互换。

当反应需要精确的控制以及单体的纯度非常重时, 99% 的对位异构体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

本手册所列举皆为VT的应用;在反应条件或产品属性有细微改变时,可以用PMS取代。

VT性质分子量118.8沸点 - o C 168溶点 - o C -77密度 (20 o C) - g/cm30.8973(25 o C) - g/cm30.8930燃烧极限Limit (Air) - Vol % 1.1-5.2开杯闪点, - o C 58..3自燃温度 - o C 575燃烧热 - kcal/mol -1162.98聚合热- kcal/mol 16.0气化热- kcal/mol 101.84折射系数 Index n20 1.5422Dn25 1.5395Dn30 1.5342Dn35 1.5344D水中VT溶解度(25 o C) - % 0.0089VT中水溶解度 (25 o C) - % 0.047比热, 液态 (20 o C) - cal/g 0.4103(40 o C) - cal/g 0.428 比热, 气态 (25 o C) - cal/g 0.2936表面张力 (20 o C) - dynes/cm 31.66(25 o C) - dynes/cm 31.00 (30 o C) - dynes/cm 30.52 (40 o C) - dynes/cm 29.52 (50 o C) - dynes/cm 28.70 (100 o C) - dynes/cm 23.004VT 属性蒸汽压 (20 o C) - mm Hg 1.10(30 o C) - mm Hg 2.22(40 o C) - mm Hg 4.23(50 o C) - mm Hg 7.64(60 o C) - mm Hg 13.23(70 o C) - mm Hg 22.00(80 o C) - mm Hg 35,32(90 o C) - mm Hg 54.92(100 o C) - mm Hg 82.98(110 o C) - mm Hg 122.15(120 o C) - mm Hg 175.61(130 o C) - mm Hg 247.08(140 o C) - mm Hg 340.87(150 o C) - mm Hg 461.86(160 o C) - mm Hg 615.52黏度 (20 o C) - mPas 0.837(40 o C) - mPas 0.644(60 o C) - mPas 0.518(80 o C) - mPas 0.428膨胀系数 (20 o C) 9.361 x104(30 o C) 9.450 x104 (40 o C) 9.540 x104 Q 值 1.06e 值0.78典型聚合反应收缩量 - % 12.6反应比率:单体1 r1单体 2 r2VT 0.38 丙烯腈0.05 VT 0.57 甲基异丁烯酸盐0.43 VT 1.08 苯乙烯0.935乙烯甲苯在醇酸树脂中的应用VT可以被用来制备多种醇酸涂料树脂。

膜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膜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膜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程艳;陈文
【期刊名称】《膜科学与技术》
【年(卷),期】2002(022)006
【摘要】介绍了膜技术在生物医学上的一些应用,包括:生物大分子的膜分离、高分子膜人工脏器、膜生物反应器、生物微胶囊,以及膜探感器五个方面.并展望了膜技术在未来医学领域的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
【总页数】7页(P58-64)
【作者】程艳;陈文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应用化学系,北京,100871;清华大学908信箱,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028.8
【相关文献】
1.LB膜技术在生物医学和中医方剂学研究中的应用 [J], 赵平;冯前进
2.反渗透膜技术助力绿色奥运——FILMTECTM膜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J], 郭宁
3.膜技术——水处理的创新——膜技术在工业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J], Thomas;Roehl
4.普鲁士蓝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成像及生物医学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代岳;
蔡璐璐;卢佳慧;沙萱;徐凯;李菁菁
5.膜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应用(综述) [J], 吕晓龙;夏泽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光学薄膜的基础知识与防反射膜 (中文版)

光学薄膜的基础知识与防反射膜 (中文版)

光學薄膜的基礎知識與防反射膜真空器械工業株式會社薄膜應用技術課1.光學薄膜的基礎知識1.1屈折率與分散1.2膜厚1.3重復反射1.4特性矩陣1.5等價膜2.單層防反射膜2.1單層防反射膜的理論2.2由MgF2構成的單層防反射膜3.雙層防反射膜3.1QQ型防反射膜3.2HQ型防反射膜4.3層防反射膜1.1受中間層屈折率變化的影響1.2受不均質膜的影響1.3受膜分散的影響5.4層防反射膜6.5層防反射膜7.7層防反射膜1.光學薄膜的基礎知識 1.1 屈折率与分散 屈折率光的速度是自然界的常數,在真空中光的速度C 的定值是300,000km/秒.但在透明的介質中,光的速度值卻很小. 譬如: 當在水中時,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可高達75%(0.75C). 然而在玻璃中的速度僅約0.66C.真空(實用的空氣)中的光的速度与介質中的光的速度V 之間的比C /V 稱為:其波長的光的介質屈折率. 通常用n 表示.也就是,介質中的光的速度與真空中的光的速度之間的關係為1/n.因此,水的屈折率是1.33, 玻璃的屈折率約為1.52.(圖1.1 介質中光的速度 )那麼,為何將光的速度比C /V 命名為屈折率呢? 現在請參照圖1.2, 光從真空入射到介質後從而形成了入射角i. 真空中的波長λ0 ,介質中的波長λ的表示式如下:λ0 =λ = 但是, ν被視為光的振動數. 因此可得出:= = n ( 1.1 )(圖1.2 折射的規則 )n 值大, r 值則變小. 也就是說, n 值可決定入射到介質上的光的折射角度. 因此,把光的速度比C /V 命名為屈折率.光的折射誘致人們產生諸多錯覺, 請看下列的事例.(1) 假如從外界來看水槽中的魚,其結果是魚比實際更接近於水面.且距離也特別近.(圖1.3 折射—例1 ; 水中的魚 )(2) 厚玻璃杯中的啤酒看起來卻比實際裝入的啤酒多.這是由於啤酒產生的光射到厚玻璃杯的兩個方向,因此可看到玻璃厚度比實際的薄. 倘若光直接照射時,肉眼立即會知曉. 如c ννV λ0λ Sin i Sin r c ν=果把它視為光從圖1.4的虛線方向射入,便會讓我們誤認為玻璃杯的外側也盛滿了啤酒.,(圖1.4 折射—例2 ; 啤酒杯 )分散不同振動數(即: 波長)的光在透明物質中是以不同的速度傳播的,所以會出現多種折射現象並且折射的量(即: 角度)會變遠. 假如利用棱鏡使光實現再次曲折,此時顏色各異的光可以清楚地分離開來. 由於光的振動數(距離)不同而產生了顏色分離的現象被稱之為:光的分散(Dispersion).最能充分說明分散現象的是:在自然現象中由於陽光射到空气的水滴里,發生光的反射和折射就形成了彩虹.(圖1.5 利用棱鏡實現分散 )(圖1.6 欲看到彩虹需具備的條件 )(圖1.7 利用水滴實現分散 )(i) 玻璃的分散通常情況下,透明介質的分散表達式為:n = A + ( 1.2 )但是, A 、B 、C 是用物質固有的常數表示, 如對具有代表性的玻璃( BK7、SF6 )進行計算,可得出 圖1.8 與 圖1.9的結論.(圖1.8 玻璃BK7的分散狀況 )(圖1.9 玻璃SF6的分散狀況 )如對各種玻璃中的光的速度進行比較可得知: 波長800nm 的光相對於波長400nm 的光,其BK7 約快1.3%, SF6 約快 4.5%.(ii) 鍍膜物質的分散具有光學性質的透明鍍膜物質“誘電體"同樣會發生分散,特別是作為高屈折率材料被人們廣泛使用的T i O 2 /Z r O 2兩物質分散的程度更大.基板BK7鍍了1層膜厚nd=3λ0/4 (λ0 = 650nm )的T i O 2, 其分光透過率特性如圖1.10 (圖1.10 基板BK7鍍上T i O 2 nd=3λ0/4 膜層的分光透過率特性λ0 = 650nm )λ-B C從圖1.10可得出T i O2的屈折率分散式:n = 2.331 + 無分散時,正如圖1.11曲線B 所示,波長650nm 極值以外的各波峰(peak)所顯示的波長值不同於有分散時的狀況(已發生偏移). 另外,無分散時,波長650nm 与390nm 的極值透過率相同.另: 圖1.12中已列舉出各種鍍膜物質的透過波長範圍表. 在膜設計時理當考慮波長分散. (圖1.11 基板BK7鍍上T i O 2 nd=3λ0/4 膜層的理論分光透過率特性λ0 = 650nm ) (圖1.12 各種鍍膜物質的透過波長範圍表 )1.2 膜厚如前項所述,光的速度會受介質的不同而變化.但它的振動數卻不變. 如圖1.13所示的那樣,如把各類波長以λ0 ,λ; 速度以c , v ; 光的振動數以ν表示,其介質的屈折率n 為:n = = =∴ λ= λ0 /n(圖1.13 真空与介質的關係 )也就是,屈折率n 的介質中的波長λ比真空中的波長λ0小. 因此,在屈折率n 的介質中所包含的距離d 的波數是:= 真空狀態下nd 的距離中所包含的波形數是相同的.也就是指,把屈折率n 的介質中的長度d 換算成真空中的話,就相當於光學上的nd. 因此, nd 也稱作光學距離或是光學膜厚. 在光學薄膜中僅僅把它單純地稱之為膜厚時,通常指的光學膜厚.這類光一旦通過幾何學中的膜厚d 的介質,它在真空中的波動与位相差δ的關係為:δ= × d = × nd ( 1.3 )= [ 自由空間中的傳播系數 ( ) ] × [ 介質中的光路 ( nd ) ]λ- 317.72213.888 λ0ν λνc νλ0 λ d λ nd λ02π λ λ0 2π λ02π在光的干擾原理中,此位相差δ極其重要. 在光學方面,透明薄膜的光學性質(分光特性)是 由於膜厚nd 与真空中的波長而形成了此特徵.1.3 重復反射兩面平行且在無吸收的介質(屈折ns )中, 當光垂直入射,則會產生像圖1.14在2個界面重復反射,剩餘的則作為透過光向外射出. 倘若把各界面的反射率視為R 0 , R 1 ,其反射光為:I 1 = I 0 R 0I 2 = I 0 ( 1 - R 0 ) 2 R 1I 3 = I 0 ( 1 - R 0 ) 2 R 1 2 R 0↓於是透過光則為:I 1 t = I 0 ( 1 - R 0 ) ( 1 - R 1 )I 2 t = I 0 ( 1 - R 0 ) R 1 R 0 ( 1 - R 1 )I 3 t = I 0 ( 1 - R 0 ) R 1 2 R 0 2↓因此,全反射光ΣR 為:ΣR = I 1 + I 2 + I 3 + ...= I 0 [ R 0 + ( 1 – R 0 ) 2 R 1 { 1 + R 1 R 0 + R 1 2 R 0 2 +...}] I 0 { R 0 +} = I 0∴反射率R = ( 1.4 )另外,全透過光ΣT 是:ΣT = I 1 t + I 2 t + I 3 t + ...= I 0 ( 1 – R 0 ) ( 1 – R 1 ) ( 1 + R 0 R 1 + R 0 2 R 1 2 +... ) ( 1 - R 0 ) 2 × R 11 - R 1 R 0 ~R 0 + R 1 - 2R 1 R 0 1 - R 1 R 0R 0 + R 1 - 2R 1 R 0 1 - R 1 R 0I 0= I 0∴透過率T =( 1.5 )介質兩面的反射率相等時, 公式 ( 1.4 ) 與 ( 1.5 )中,假設R 0 = R 1 , 則反射率為:反射率R = ( 1.6 )透過率T = ( 1.7 )另外, 單面的反射率R 0 為:R 0 = ( ) 2( 1.8 ) 使用公式( 1.8 ) 與 ( 1.6 )計算: 當光垂直入射到透明玻璃表面時的單面以及兩面的反射率,可得出像表1.1那樣的數值.屈折率ns = 1.50的單面反射率是4.0%, 然而在兩面時並非為它的2倍8.0%, 卻是7.69%. 表1.1 各種玻璃的反射率1.4 特性矩陣 (characteristic matrix )我們把不同介質的薄膜重疊多層, 使其境界面的反射光相互干擾的物體稱之為多層薄膜. 在多層膜中對於所期望的光學特性而未能滿足時,則采取增加膜層數的方式得以解決. 解析這類多層膜的光學特性的方法不勝枚舉,其中一種是: 使用極其有效的矩陣.詳細資料可參見文獻.書籍,在此只針對其概念以及它的實用性進行說明.( 1 - R 0 ) ( 1 – R 1 ) 1 - R 1 R 0 ~ 1 - R 1 - R 0 + R 1 R 0 1 - R 1 R 0 1 - R 1 - R 0 + R 1 R 0 1 - R 1 R 0 2R 01 + R 0 1 + R 0 1 - R 0 ( 1 - R 0 ) 2~1 + n s 1 – n s波長λ的光鍍在透明基板(屈折率ns)上所產生的屈折率n, 當垂直入射到幾何學中膜厚d 的無吸收.均質膜時,其光學特性矩陣是:M = cos δ sin δ ( 1.9 ) in sin δcos δ= m 11 im 12im 21 m 22但它的表達式則為:δ= × nd通常我們把它稱為特性矩陣或Herpin matrix.此時,反射率R 与透過率T 為:R = ( 1.10 )T = ( 1.11 )如圖1.15所示, 多層膜中各層的特性矩陣分別為:M k , M k-1 , ...M 2 , M 1 時,其多層膜的光學性質是各矩陣的積:M = M k × M k-1 ×...M 2 × M 1( 圖1.15 k 膜層 )= Ai b i c D公式(1.10): 假如m 11 = A, m 12 = B, m 21 = C, m 22 = D, 那麼k 層膜的反射率便能輕易求解. 下面我們來關注一下位相δ. 固定λ後再使膜厚nd 發生變化,只有在膜厚變化的情況下才能計算出反射率與透過率. 相反,在固定膜厚nd 後再使λ發生變化,此時波長的反射率與透過率的變化(分光特性)便可計算出來. n i 2πλ(m 11 - ns × m 22 ) 2 + ( ns × m 12 - m 21 ) 2 (m 11 + ns × m 22 ) 2 + ( ns × m 12 + m 21 ) 2(m 11 + ns × m 22 ) 2 + ( ns × m 12 + m 21 ) 241.5 等價膜(equivalent thin film)在設計.制作多層薄膜時, 根據基板的屈折率選用持有所期望的屈折率之鍍膜藥材.為解決此問題,下記方法請掌握並靈活運用. (混合膜的方法)(1) 在真空中屈折率各異的2種物質已同時鍍膜.(2) 空氣中2種物質按照適當的重量比混合後再進行鍍膜.但是生產線若想制造出持有所期望的屈折率的混合膜,在再現性方面卻是很難實現的.為避免此類情況的發生, 与混合膜可媲美的是”等價膜”. 高低2種屈折率的物質被對稱地組合成三層膜,此時一波長的光可用均質膜替代(Herpin定理) .當與光的波長相比較它的膜厚非常小時,比如等價膜厚在λ/4以下時,光學膜厚的變化對其等價屈折率波及的影響比預計小.像這類等價膜,在一定波長範圍內,它具有與均質膜相似的等價特性.也就是,如使用可互換的2種物質,就能夠制造出持有所期望的屈折率的薄膜.如圖1.16所示,當出現屈折率n 1, n 2 的對稱型3層交替層時,它的特性矩陣M 為: cos δ1 sin δ1 cos δ2 sin δ2 in 1 sin δ1cos δ1 in 2 sin δ2 cos δ2cos δ1 sin δ1 in 1 sin δ1cos δ1cos △sin △ in 1 sin δ1 cos △圖1.16 等價膜但它的關係則表示為:δ1 = ×n1 d1 , δ2 = ×n2 d2 , △= N D N 稱為等價屈折率, △稱為等價位相角.ni M = ×n i ni Ni = 2π λ 2πλ2πλ此時,當n1<n2時,則ND=λ/4. 具體請參照n1d1 , n2d2的求解程式後再實際運用.該程式如圖1.17所示. 變量U与膜厚比2n1d1/n2d2、變量k1和k2与λ/4以及變量N3之間的膜厚系數(n1d1 = k1×λ/4) 皆被稱為等價屈折率.(圖1.17 對稱3層型等價膜的膜厚計算程式)由MgF2 (n1 = 1.38)与Z r O2 (n = 2.0)構成的對稱3層型等價膜的膜厚与等價屈折率之間的關系請參照圖1.18.圖1.19是以眼鏡鏡片為代表的3層防反射膜(基板-A12 O3-Z r O2-MgF2 ) 的分光反射率特性, 再者, 將第1層的A12 O3 (n= 1.61) 換成由MgF2与Z r O2構成的等價膜後,其分光反射率特性如圖1.20所示. 兩者比較後可得知, 雖說短波長和長波長之間存在些許差異,但由於等價膜的關係卻使它變得非常實用.(圖1.18 對稱3層型等價膜的膜厚與等價屈折率)[圖1.19 ng = 1.52, n1 = 1.61(A12 O3),n2 = 2.0(Z r O2) ](圖1.20 將A12 O3更換成由MgF2与Z r O2構成等價膜之分光反射率特性)* 間接輸入時如字面那樣它是指材質的種類數.AIR/(HL)3HH(LH)5 /NS1 2 3 4因此,此時材質的種類分4種. ( HOW MANY MATERIAL)在鍍膜(例如H,L等) 時,各鍍膜的材質与膜厚必須相同. 當然,H与L即使不同也沒關系.由此可見,材質相同但厚度不同時,可以直接輸入.下列例題是針對間接輸入進行了說明. (參見EX-1)DIRECT INPUT(O) OR NOT(1)在上記括號中輸入1例題的鍍膜模式是:NS/(HL)2HH(LH)2 /NS1 2 3故材質種類變為3. ( HOW MANY MATERIAL)接下來在以下HOW MANY MATERIAL中輸入指定的鍍膜材質個數(例:3).各種鍍膜每種鍍膜名稱(H,L等由用戶定義), 膜厚(N×D,波長單位,基板的厚度也需象徵性地輸入,故此時輸為0即可), 鍍膜材質名(基板本身的玻璃名).鍍膜名稱的命名不能重復. (詳見示例)待以上內容輸入完畢後,有關鍍膜材質,基板玻璃的信息假如“鍍膜材質登錄文檔"中沒有指定材質名時,便會出現MATERIAL NAME ERROR的錯誤警告,此刻則需要手動輸入屈折率及吸收系數. 按理說已登錄的鍍膜材質或是玻璃的輸入設定在出現輸入錯誤(MATERIAL NAME ERROR) 時,象徵性的輸入適當的值,待各種初期data均輸入完成後,根據MINcommand再輸入即可解除. 膜厚輸入錯誤時,則使用NDIcommand訂正.屈折率以及吸收系數在輸入時,該程式已將屈折率設定為n,吸收系數設定為k,一般情況下需考慮波長分散性, 因此, 其數值(俗稱內插法) 如下:n2= a0 +a1λ+a2λ2 +a3/λ2 +a4/λ4 +a5/λ6 +a6/λ8k= MAX b0 +b1λ+b2λ2 +b3/λ2 +b4/λ4 +b5/λ6 +b6/λ8上記是使用各7個最大系數a0 ~a6 , b0 ~b6所構成的公式. “從層次低~何項止”可指定輸入.※名詞解釋插值法又稱“內插法”,是利用函數f (x)在某區間中若干點的函數值,作出適當的特定函數,在這些點上取已知值,在區間的其他點上用這特定函數的值作為函數f (x)的近似值,這種方法稱為插值法。

中文版JIS_L1099-2006

中文版JIS_L1099-2006

前言这个标准,是根据工业化标准法第14条适用的12条第一项为基础,社团法人纤维评价技术协会(JTETC)提议,应该修改日本工业规格,详细化工业标准原案,经过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的审议,经济产业大臣修改的日本工业规格。

根据,JIS L 1099:1993修改,现被此标准所替代。

这个标准的一部分,持有技术性质的专利权,申请公开后的专利申请,实用新型发明权,请注意可能与申请公开后的实用新型登记申请相抵触。

经济产业大臣及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对于有这样技术性质的专利权,申请公开后的专利申请,实用新型发明权,以及涉及到申请公开后的实用新型发明登记申请的确认,概不负责目录页码1. 适用范围----------------------------------------------------32. 引用的标准--------------------------------------------------33. 定义--------------------------------------------------------34. 测试场所----------------------------------------------------35. 样品与测试布的提取以及准备----------------------------------36. 测试的种类和测试布的大小------------------------------------37. 测试的方法--------------------------------------------------47.1 A法------------------------------------------------------47.1.1 A-1法(氯化钙法)-----------------------------------------47.1.2 A-2法(水法)---------------------------------------------57.2 B法--------------------------------------------------------67.2.1 B-1 法(醋酸钾法) ----------------------------------------67.2.2 B-2 法(醋酸钾法的其他方法) ------------------------------78. 测试报告书----------------------------------------------------------8日本工业标准纤维制品的透湿度测试方法Testing methods for water vapour permeability of textiles1. 适用范围 这个标准,是关于纤维制品的透湿度的测试方法的规定2. 引用标准 以下列出的标准,都被本标准所引用,从而构成了本标准规定的一部分.这些引用标准,适用于最新版(含追加). JIS K 8125氯化钙(水分测量用)(试剂) JIS K 8363醋酸钾(试剂)JIS L 0105纤维产品的物理测试方法通则3. 定义 这个标准主要用语的定义如下:a) 透湿度 在规定的温度以及湿度下,这种纤维制品1㎡·每小时换算的值,就是该纤维制品透过水蒸气的质量(g)4. 测试场所 根据JIS L 0105的5.1(测试场所)的规定,尽量在接近标准状态下的场所进行测试,测试报告书必须附记,测试时的温度以及相对湿度5. 样品及测试布及准备 根据JIS L 0105 的6.3(布状的样品以及测试布)JIS L 1099 : 2006以及6.4(制品(缝制品)状的样品的测试布)样品及测试布的提取和准备.测试布分别根据表1里面提供的大小,各三枚.6.测试的种类和测试布的大小测试,根据表1中的任何一个表1 测试的种类和测试布的大小备注醋酸钾法,不适用于在测试的时候水可以渗透的样品.关于水可以渗透的样品,根据醋酸钾法的其他方法测试.7.测试方法A法A-1法(氯化钙法)a)设备和材料设备和材料,如下1)恒温.恒湿设备能够调节到规定的温度和湿度,并且,设备中的空气能够循环.2)风速计能够测量精确到0.1m/s恒温.恒湿设备内的风速.单位:mm3) 化学秤 能够测量精确到1mg 测试体的质量. 4) 圆形板 直径60mm,厚度3mm 的合成树脂制的平板5) 透湿杯 如图1所示,那个材质,不能透过水蒸气,并且,在测试操作的时候会有腐蚀,透湿面积不会产生变化 6) 吸湿剂 根据JIS K 8125的规定塑料胶带测试布 指环衬垫 蝶形旋钮吸湿剂 (氯化钙)图1 透湿杯A-1法(氯化钙法)b) 操作首先将约33g的吸湿剂放入温度约为40℃的透湿杯中,在杯子均匀的摇晃后,用药匙抚平测试布的表面,使用圆形板,调节吸湿剂到测试布底部的距离到3mm.其次,如图1所示,对于透湿杯把测试布的表面转向吸湿剂面像同心圆一样依次安装,衬垫和指环按照顺序依次安装,用蝶形旋钮固定好以后,用塑料胶带安装在侧面起到密封的作用,这就是测试体.这个测试体放置在温度达到40℃±2℃,湿度(90±5)%RH(2)的恒温·恒湿装置内,该设备内的测试布上方约1cm的风速不能超过0.8m/s 的地方1小时以后将测试体取出,立刻测量质量(a1)精确到1mg..测量后,再将测试体放置于恒温·恒湿装置内的相同地方,1小时后再将测试体取出,立刻测量质量(a2)精确到1mg.注(2)根据所需可以改变温度和湿度条件.无论任何情况下都要在测试报告书中注明温度以及湿度.C) 计算如下公式所示计算出透湿度,用3次测试的平均值表示测试结果(精确到整数位)透湿度(g/㎡·h)每1小时测试体质量的变化量(mg/h)透湿面积(c㎡)A-2 法(水法)a)设备和材料设备和材料,要求如下1)恒温·恒湿设备规定同7.1.1a)1)2)风速计规定同7.1.1a)2)3)化学秤规定同7.1.1a)3)4)透湿杯规定同7.1.1a)5)b)操作首先将40℃的水(3)42ml注入温度约为40℃的透湿杯中,水到测试布底部的距离为10mm.其次, 关于透湿杯,把测试布的背面转向水这一侧像同心圆一样依次安装. 衬垫和指环按照顺序依次安装,用蝶形旋钮固定好以后,用塑料胶带安装在侧面起到密封的作用,这就是测试体.这个测试体放置在温度达到40℃±2℃,湿度(50±5)%RH(2)的恒温·恒湿装置内,该装置内的测试布上方约1cm的风速不能超过0.8m/s的地方1小时以后将测试体取出,立刻测量质量(a3)精确到1mg..测量后,再将测试体放置于恒温·恒湿装置内的相同地方,1小时后再将测试体取出,立刻测量质量(a4)精确到1mg.最后, 操作测试体的时候必须要十分注意,透湿杯中的水不能沾湿测试布.注(3)蒸馏水以及离子交换水(电解水?)c)计算如下公式所示计算出透湿度,用3次测试的平均值表示测试结果(精确到整数位)透湿度(g/㎡·h)每小时中测试体质量的变化量(mg/h)透湿面积(c㎡)B法B-1法(醋酸钾法)。

住友压力式膜组件资料(中文版)

住友压力式膜组件资料(中文版)

21
应用领域
应用领域
1. 污水处理
- 回用 - 排放 2. 三级处理
22
3. 供水
- 河川水用作工艺用水 - 反渗透预处理
应用领域 (1)
电路板厂 (日本) 1,080 CMD
工艺废水 OPM-02B50 (0.1µm) µ RO 回收
23
应用领域 (2)
半导体工厂 (台湾) 300 CMD
12/8 12/13 12/18 12/23 12/28 1/2 1/7 1/12 1/17 1/22 1/27 2/1 2/6 2/11 2/16 2/21 2/26 3/3 3/8 3/13 3/18 3/23 3/28 4/2 4/7 4/12 4/17 4/22 4/27 5/2 5/7 5/12 5/17 5/22 5/27 6/1 6/6 6/11 6/16 6/21
POREFLONTM 是什么? 是什么
住友 POREFLONTM 产品是由 100% PTFE 多孔材料制成 产品特点
(1)优良的化学药剂耐受性能 (2) 高的拉伸强度 (3) 高孔隙率(Max. 90%)
0.1µm (X 5,000) µ
5
过滤范 过滤范围
POREFLONTM
0.001µm
溶解物
聚氨酯 聚氨酯
环氧树脂A
Soaking Time (hrs) 浸漬時間(hr)
住友 环氧树脂
稳定运行的注意事项
出现的问题: 运行两年后,跨膜压差急剧上升
Flux TMP
18
粘稠状污染物 淀粉有机物 粘稠状污染物→淀粉有机物
把膜组件从膜池中提出
白色固体→ 白色固体 钙的化合物
稳定运行的注意事项
★寻找合适的化学清洗方法

膜系设计软件TFC的中文说明书_最新修正版

膜系设计软件TFC的中文说明书_最新修正版

最新修正版TFCalc薄膜设计软件功能强大★TFCalc 是一个光学薄膜设计和分析的通用工具,这里有按顺序排列介绍了TFC 的功能:吸收、有效镀膜、角度匹配、双锥形的穿透、黑体光源、色彩优化、约束、继续优化目标、派生目标、探测器、散射公式、电场强度、同等折射率、同等堆叠、获得材质、全局优化、组优化、发光体、膜层敏感性、局部优化、多重环境、针优化、光学监控、光学密度、相位移动、psi、发光分布、折射率的确定、反射、敏感度分析、堆叠公式、综合、穿透率、隧道效应、可变材料。

创新★TFCalc 软件是膜系设计软件中提供创新方法的领导者。

例如,TFCalc 允许活动材料-材料的折射率随着外部影响而改变。

这个功能是其它商业软件没有的功能。

容易使用★TFCalc 是标准的windows 和苹果机程序;薄膜设计工程师利用菜单、对话框和窗口来输入并显示结果。

★Software Spectra 努力让TFCalc 软件尽可能的容易使用,特别是对仅仅偶尔使用软件的工程师来说这一点更加重要。

TFCalc 软件包中包含了大量的设计实例。

价格★TFCalc 软件每套售价1.6 万元人民币,包含一年的升级和技术支持服务。

量大和教学会有一定的折扣优惠。

多种平台TFCalc 可以在以下计算机和操作系统下工作:★运行windows 3.1 ,3.11,95,98,2000,XP 的PC。

★运行System 7 或更新版本的苹果电脑。

★TFCalc 所输出的文件格式兼容这两个平台,让你和同时可以共享数据。

TFCalc 3.80 功能概要TFCalc 是一款具有多种强大功能的软件。

这个概要并没有列出它的所有功能。

要想了解TFCalc 的所有功能,可以阅读TFCalc 用户手册。

另外一种学习TFCalc 软件的方法就是使用它的演示版本。

薄膜★基层的两侧可以达到5000 层★膜层可以手动的添加,也可以使用堆叠公式自动创建,例如(HL)^5 1.2(HL)^5★膜层可以具有可变的折射率★膜层可以是两种材料的混合体★膜层的厚度可以用物理的或波长的四分之一作为厚度输入值★膜层的厚度可以被束缚★厚度可以根据角度值做调整★一个膜层可以被等效膜层的(HLH)或者(LHL)的堆叠所代替★膜层可以成组的对称保存或者按顺序移动★折痕的镀膜也可以模拟★膜层可以由活动性和增益性材料组成分析★计算反射、穿透、吸收、光学密度、损耗、相位改变、psi、组延迟(GD)、组延迟散射(GDD)、TOD 和电场强度★计算反射或穿透颜色(CIE 和LAB)★计算连续膜层的等价折射率(Herpin)★计算反射、投射、吸收、光学密度、损耗、相位改变和正常生产中的公差(厚度和折射率)的敏感度★计算膜层的敏感度★计算反射,穿透、吸收、密度和用户自定义的损耗平均锥角(也叫做biconical)★交互式的分析可以用来决定影响表现的参数的改变★使用交互式的功能可以创造生动的结果★生产分析可以让用户决定一个膜层的生产★Muller 或Abeles 相位改变的定义都可以选定★模拟光的监控器的输出优化★三个局部方法:可变的公制、梯度和单一的★全局搜索可以用来找到最佳的镀膜设计★针优化(带有隧道效应的)用来针对综合的非寻常设计★厚度和折射率都可以设为变量★膜层的厚度可以在优化过程中被束缚★背离和折射率的轮廓可以在优化过程中显示出来★灵活的评价函数★同时地优化前后层★优化组因子★敏感度也可以被优化★零厚度的层看可以能在优化过程中自动地移出★可以输入照明和探测功能,这样对于膜层在特定环境下的优化成为可能★产品的R*T 能够被优化★膜层两侧的表现都可以被优化★锥角平均值可以被优化★极端快速量可以被优化(GD、GDD、TOD)★使用原型方法自动设计带通滤波器优化目标★优化目标可以为反射、穿透、吸收、密度、颜色、照明、相位移动、组延迟、组延迟散射、TOD 和任意波长、偏振以及角度的psi★目标可以是不连续的(单一波长)、连续的(一段波长)或者锥角平均(对于锥形角)★这些量的第一、第一和第三派生都可以作为变量★目标可以手动的、一般情况是自动的或者从文件读取★一般情况下目标是波长、波数或者对数的形式★目标值可以是不等的★最多可以设定5000 个目标★针对多种环境的目标★等波纹的目标★目标值可以用dB 的形式输入结果★结果可以用数字和图片的方式显示★所有的表格和图片都可以打印★结果可以保存到文件中,让其他程序使用★结果可以灵活的保存★五个膜系设计的结果可以同时显示在一张图片中★两个结果,例如反射和投射可以同时在一张图片中涵盖★屏幕上有一个指针,用户可以利用它在图片上读出数值★对于随机的结果可以计算出统计值光学数据★材料、基质、光源、探测器和辐射文件的数值没有限制★折射率可以用表格或散射公式的形式输入★对于基质,内部穿透率可以读出★使用填写功能(interpolation)可以增加丢失的N 或K 数值★折射率可以从频谱或椭圆偏振光中计算出★材料和基质数据可以产生吸收和散射★一个膜层的反射和投射可以保存为一个发光体★每个文件都可以保存注释★数据可以从文本文件中读取★可以建立黑体发光体★数据文件可以保存为苹果电脑和IBM-PC 的兼容格式镀膜文件★包含膜层、目标、注释、可变材料等等的所有信息★方便的将一个膜层的部分复制到其它文件中★镀膜文件兼容苹果电脑和IBM-PC精确而快速★所有的计算都是16 位浮点算法★在优化过程中,TFCalc 可以计算50 万层/接近计算机的最好水平用户界面★容易使用,标准Windows 或苹果用户界面★和Windows 一样的菜单、对话框、表格★非常容易编辑和重新计算TFCalc 3.80 的更新重要的新功能★交互式的分析★灵活的保存★生产分析★极限快速表现计算★分析参数的交互式设定★等效膜层的散射★敏感度分析:各折射率独立变化★带锥角的敏感度分析★极限快速量的优化★锥角目标优化★带通滤波器的自动设计★材料的混合★结构参数存储在每一个设计中有很多升级在本文档中没有提及,这里提到的更新只是针对Windows 版本的;除了以下bug 被修正外,苹果电脑版本没有其它改变。

东丽中空纤维超滤膜技术选型资料样本HFUG-2020HNseries_202305(中文版)

东丽中空纤维超滤膜技术选型资料样本HFUG-2020HNseries_202305(中文版)

1 of 201-MB2-17-230531HFUG-2020HN外压式/死端过滤超滤(UF )膜组件HFUG-2020H N 膜组件是东丽最新的UF 创新型产品,其特点是中空纤维直径更小,但膜的耐用性和性能有所提高。

其结果是增加了每个膜组件的表面积,从而提高了产水量。

HFUG-2020HN 膜组件是一种耐高压超滤膜组件,非常适合直接连接到RO 系统。

应用领域饮用水、工业生产过程用水、海水反渗透脱盐预处理、二级和三级废水(1) 产水/反洗(3) 进水排空/进气2 of 2 HeadquartersJapan +81 3 3245 4542Asia PacificChina (TBMC) +86 10 8048 5216Singapore (TAS) +65 6226 0525Korea (TAK) +82 2 3279 7365Americas (TMUS)USA +1 (858) 218 2360©2023 Toray Industries, Inc.Y ouTubeLinkedInFor more info, please visitwater.torayEurope & Sub-Saharan Africa(TMEU)Switzerland +41 61 415 8710Middle East (TMME)Saudi Arabia +966 13 568 0091U.A.E. +971 4 392 8811请联系东丽了解更多详细的图纸和尺寸。

O型圈mm (in)216 (8.5)直径长度mm (ft)2,160 (7.087)重量满水时kg (lbs)110 (243)无水时kg (lbs)67 (148)(1)产水/ 反洗(2)排气(3)进水 排空 / 进气外壳端盖封头Housing type joint, 80AHousing type joint, 65AHousing type joint, 80AuPVCuPVC环氧树脂EPDMHFUG-2020HN外压式/死端过滤超滤(UF)膜组件01-MB2-17-230531东丽对通过应用本产品信息而获得的结果或东丽产品的安全性或适用性不承担任何责任,无论是单独使用还是与其他产品组合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凯迪水务水处理公司
(二). 超滤系统的设计: 必要的原始资料:
• 水质全分析报告(含浊度)
• 系统出力 • 超滤系统的回收率
• 控制要求
武汉凯迪水务水处理公司
超滤本体设计: 超滤本体:给水泵→自清洗过滤器→UF装置
超滤反洗系统
超滤加强化学系统 超滤清洗系统
武汉凯迪水务水处理公司
武汉凯迪水务水处理公司
常用的膜类型
微滤MF 超滤UF 钠滤NF 反渗透RO EDI
其中尤以UF和RO使用最为广泛
武汉凯迪水务水处理公司
锅炉补给水常用的几种膜处理系统
全膜法(UF+RO1+RO2+EDI) 砂滤+RO+离子交换 双膜法( UF +RO+离子交换)
武汉凯迪水务水处理公司
武汉凯迪水务水处理公司
其他膜产品简介
膜产品 Membrane products Siemens Memcor Membrana (Germany)
Hyflux (Singapore) Zenon ZeeWeed Pall Microza
材质 Material PVDF, PP 聚醚砜微滤 聚醚砜超滤
武汉凯迪水务水处理公司
原水预处理系统组成及工艺: 组成:原水→澄清→过滤→加热 工艺:
澄清:如混凝澄清、机械加速澄清等。 过滤:如无阀滤池、重力过滤等。 化学加药:凝聚剂、助凝剂、氧化剂等
应用:
对井水:采用澄清或化学加药直接进超滤; 对地表水:采用澄清或澄清+过滤; 对循环排污水:采用化学加药+澄清+过滤; 对中水或更复杂水:采用化学加药+澄清+过滤+深度过滤.
武汉凯迪水务水处理公司
超滤膜过滤方式
进水 Input water 进水 Input water 浓水 Concentrated water
产水 Product water
产水 Product water
错流过滤 Cross flow filtration
死端过滤 Dead end filtration
35K 0.02 µ m 0.1 µ m; 13K, 80K 0.01 µ m 0.01 µ m
内外压 外压 外压
双皮层 有支撑
OMEXELL SFP Aquasource (France)
外压 内压
增强及改性
武汉凯迪水务水处理公司
五. 超滤系统的设计
(一)、超滤系统的组成:
原水预处理系统(混凝澄清)浊度 <10NTU 自清洗过滤器(过滤精度100μm) 超滤本体装置 后续反渗透预除盐系统
武汉凯迪水务水处理公司
(三)典型超滤膜元件技术参数:
德国INGE公司DIZZER5000
膜元件型式 材质 内压式 PESM
膜件长度
外径 最大操作压力 有效膜面积 截留分子量 操作模式
1680 mm
250 mm 5 bar 45 m2 100 KD
死端过滤/错流过滤, 反冲洗/正向冲洗, 化学清洗。 1.独特的7星蜂窝状通道,膜丝强度加强; 2. 采用圆环缝隙集水器,增大膜填充面积的 同时优化了反洗水流通道。
武汉凯迪水务水处理公司
超滤本体装置的组成:
超滤给水泵(变频控制) 自清洗过滤器(过滤精度100μm) 超滤本体(超滤膜组件) 超滤清洗系统 超滤反洗系统 超滤加强反洗系统
武汉凯迪水务水处理公司
超滤后续预除盐及除盐系统的工艺: 一级反渗透 二级反渗透 混床 阴阳床+混床 二级混床 EDI
武汉凯迪水务水处理公司
超滤系统的完整性测试
1 :膜内充满水
2:排干膜进水侧内水 3:注入0.7 –1.0bar 无油空气
Air
4:保持压力
5:观察气泡
• 压力保持测试 -在标准膜组架检测膜丝完整性
武汉凯迪水务水处理公司
超滤装置外形图
武汉凯迪水务水处理公司
1. 超滤(UF)系统介绍 2. 反渗透( RO )系统介绍 3. 电除盐( EDI )系统介绍
1. 超滤(UF)系统介绍
2. 反渗透( RO )系统介绍
3. 电除盐( EDI )系统介绍
武汉凯迪水务水处理公司
内容
一. 超滤膜过滤原理 二.超滤与传统过滤比较的优越性 三. 超滤系统常用术语 四. 超滤膜分类 五. 超滤系统的设计 六. 超滤系统的污染与清洗
武汉凯迪水务水处理公司
一.超滤膜过滤原理
武汉凯迪水务水处理公司
二. 超滤与传统过滤比较的优越性:
对胶体的去除率高≥90%;
出水水质好:SDI<2、浊度<0.1NTU
减少后续反渗透装置投资成本 超滤系统易实现自动化,操作简单 占地面积小,节省基建投资 与化学加药结合,对有机物的去除率达30~60%。
武汉凯迪水务水处理公司
超滤膜技术是一种压力驱动下的膜孔分离技术; 根据膜孔径大小不同,可有效截留水中的悬浮物颗粒、胶体、有机大
分子、细菌、微生物等;
对胶体的去除率≥90%;
结合微絮凝技术,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也较为明显。
武汉凯迪水务水处理公司
过滤 / 分离范围
Colloids 胶体 Bacteria 细菌 Pollens 花粉 200 100 10 Yeasts 酵母 1 0.1 0.01 0.001 µm Viruses 病毒 Organic compounds 有机化合物
膜特点
武汉凯迪水务水处理公司
美国KOCH公司
膜元件型式 材质 膜件长度 外径 最大操作压力 有效膜面积 截留分子量 操作模式 内压式 PS 1800 mm 250 mm 5 bar 80.9 m2 100 KD 死端过滤/错流过滤, 反冲洗/正向冲洗, 化学清洗。
膜特点
1. 大流量的循环清洗模式,完全不对称 膜结构,清洗恢复更容易更彻底。 2. 切割分子量低,出水水质好。
武汉凯迪水务水处理公司
反渗透预处理系统组成及工艺:
组成:原水→加热→过滤→RO 工艺: 全过滤:如多介质过滤、活性炭过滤、锰砂过滤等 横流过滤:如微滤、超滤 离子交换:软化 化学加药:凝聚剂、助凝剂、氧化剂、还原剂、加酸等
武汉凯迪水务水处理公司
超滤进水流量 超滤反洗流量
超滤进水浊度
武汉凯迪水务水处理公司
超滤装置工艺流程
武汉凯迪水务水处理公司
超滤清洗装置组成:
完整的超滤清洗装置包括: • 清洗水箱 • 清洗水泵 • 保安过滤器 仪表配制: • 温度计、液位计、压力表、流量计
武汉凯迪水务水处理公司
六. 超滤系统的污染与清洗
超滤装置常见的污染物:
武汉凯迪水务水处理公司
荷兰NORIT公司SXL-225
膜元件型式 材质 膜件长度 外径 最大操作压力 有效膜面积 截留分子量 操作模式 内压式 PES 1000 mm 200 mm 5 bar 40 m2 150 KD 死端过滤/错流过滤, 反冲洗/正向冲洗 化学清洗。
膜特点
1. 卧式布置,8寸标准设计,互换性好 2. 采用加强化学反洗替代停机清洗, 系统自动化程度高。
武汉凯迪水务水处理公司
四、超滤膜的分类: (一)按超滤膜材料: 超滤膜的材料包括:聚醚砜( PES )、聚偏氟 乙烯( PVDF )、聚砜( PS ) 、聚丙烯( PP )、 聚乙烯( PE )、聚丙烯腈(PAN)等。 常用的是前三种。
武汉凯迪水务水处理公司
(二)按超滤膜结构: 按结构可分为:中空纤维、管式、卷式及板框膜等。 中空纤维因其占地面积小、运行能耗低、易清洗等特点而在市 场在应用最多。 依据致密层所在位置不同,中空纤维膜又可分为内压式与外压 式膜; 外压膜对进水水质要求较低,对浊度<50NTU的原水均适用,因 而常应用在污水或中水回用领域。但外压膜易形成过滤死角,运行膜 通量低,投资成本大。 内压膜对进水水质要求高,要求浊度<5NTU。内压膜从膜内孔 进水,不会形成死角,运行膜通量高,投资成本低。
三. 超滤系统的常用术语: 原水:是进入超滤膜系统的供给水源。 超滤产水:又称产品水,是超滤系统的净化水。 浓水:是超滤系统反洗排水。 产水量:超滤系统每小时生产淡水的能力。 膜组件:组成超滤系统的单个超滤膜滤元。 膜通量:单位时间内透过膜组件单位膜表面的水量。 回收率:产水与原水之比,以百分比表示。 反洗周期:超滤装置从过滤-反洗-过滤,称为一个周期。 加强化学反洗:在反洗水中加酸、碱或氧化剂的过程。
武汉凯迪水务水处理公司


一. 水处理采用反渗透系统的必要性 二. 反渗透系统常用术语 三. 反渗透水处理系统的组成 四. 反渗透系统的设计 五. 反渗透系统的污染与清洗
武汉凯迪水务水处理公司
卷式复合膜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原水Raw water 原水流道网 Raw water flow net 正洗冲水 Forward flushing 原水Raw water
武汉凯迪水务水处理公司
二. 反渗透系统的常用述语:
淡水:又称渗透水、产品水,是反渗透系统的净化水。 供水:又称给水,是进入反渗透膜系统的供给水源。 浓水:又称盐水,是反渗透系统的浓缩废液。 产水量:反渗透系统每小时生产淡水的能力。 膜元件:组成反渗透膜组件的单个反渗透膜滤元。 膜组件:装有一个或多个反渗透膜元件的压力容器。 水通量:单位时间内透过膜元件(组件)单位膜表面的水量。 回收率:淡水与供水之比,以百分比表示。 脱盐率:反渗透装置或膜元件对盐分(或特定物质)的脱除力。
超滤本体设计需考虑的因素: 系统回收率 超滤系统的回收率取决于原水水质,原水浊度 高、胶体含量高则回收率低; 原水水质(浊度) 原水温度 膜通量
武汉凯迪水务水处理公司
超滤系统的仪表配置: 压力: • • • • 流量: • • 浊度: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